皇帝虽然于太和十七年萌动废后另立之心,但直到太和十九年,大魏的皇后仍然是冯氏,太师冯熙第三女。
太和十八年二月,皇帝正式宣布迁都洛阳,下诏禁止官民穿着胡服,一律改穿汉人服装;授予迁户土地,免除三年租赋,鼓励农耕;并从迁户中吸纳青年男子充当禁卫军,直接效忠于皇帝。
九月,皇帝亲临朝堂,对官员进行考绩,抬举汉族士大夫,而罢黜诸多鲜卑亲贵。冯家子弟中,月华异母兄长、东宫六傅之首太子太师冯诞未受牵连,而月华同胞弟弟、太子中庶子冯夙则被免官削爵。
十二月,齐国萧鸾废幼帝萧昭文为海陵王,自立为帝。消息传至魏国,魏帝以萧鸾不忠不义为借口,兴师问罪。先派四路大军伐齐,又率大军三十万御驾亲征。奈何齐国防守严密,魏军久攻不下,战事胶着。
皇帝在朝政上的一举一动皆牵动天下局势,纵使月华幽居僻壤也能得知。哪怕后来高澈越来越不愿在她面前说起他,月华只消在他出诊时以羃(上四下離)遮面走到街上去晃一晃,便能悉数听闻。
她在等待一个适合回宫的时机。然而在等待中,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一年多。
这一年多的时间里,高澈像个丈夫,月华像个妻子。他们像一对恩爱的夫妇。
高澈清早做好早饭,出门帮人看诊挣钱,中午带些饭菜回来与月华一同吃,下午再出门,晚上回来再给她做些药膳。
月华不懂洗衣做饭,也不想学,他便全部包揽,从无怨言。
月华只在夜里给他甜枣儿吃。但他并不贪欢,有时自己动了念,自己动手解决,或是偶尔甜言蜜语央她好心帮一帮忙。为了她身体着想,他愿意忍耐。
与从前在妙法莲华寺时不一样。
高澈最初接近月华时,是为了向这个间接害死自己父亲高烨的女人复仇,二来也是好奇这位祸乱宫廷的贵人究竟是何等绝色。
但作为医者,眼见她病得快要死去,他不但没有杀她,反而救了她。
后来是他贪色。纵然他见多了美人,眼前的这一位,哪怕病容憔悴,亦足以令他倾倒。
春风一度之后,按理说他便该撒开手,他却忍不住来找她第二次,第三次……
而她很聪明,很快摸清了他的身份和来意,便说要与他交易,他给予她庇护,而她终有一日会回宫,到那时她会帮他向皇帝寻仇。
那时他看着她那张世间罕有的面庞,选择了答允——倒不是他真的相信她能做到,而是这笔交易他无论怎样都不亏。
他原本就是走家串巷出入闺阁采花惯了的浪荡主儿,自父亲去世后,家道败落,一心寻仇,待她这半个仇人自然更加不会真心。
然而事情却在不知不觉中慢慢起了变化。
她像一朵看似娇弱却根茎强劲的花,地下的根须不知何时紧紧抓住了他的心。
他感到自己站在沼泽的边缘,脚下泥土松动,他一点一点向下滑,他敏锐地察觉到危险,想要逃离,逃去别处的温柔乡以提醒自己与她应该保持什么距离,然而没用。一切都是徒劳。
他嘴里拿不中听的话刺她,自欺欺人地勉强维持着自尊,行动上却早已是任她摆布。
而到了她重新被皇帝临幸的那一晚,他痛苦得仿佛浑身血管都要碎裂,他悲哀而笃定地向自己承认,他的身心都成了她裙下之臣。
自从随昭仪入了宫,他看向皇帝的目光开始在恨意以外带着一丝怜悯。他看着皇帝,明明处理朝政时那么英明睿智,却陷落在左昭仪的掌心。他看着皇帝被她牵着鼻子走,为她而喜,为她而悲,为她而愁,为她而怨。他看着皇帝为她沉沦,他将心比心,觉得皇帝可悲可怜。可他很快意识到,更可悲可怜的是他自己——皇帝再可悲再可怜,至少得到了她的心。而他,从未得到过。
在他以为自己一败涂地的时候,是皇帝给了他新的机会。
皇帝举国南迁,却不带月华同行。
月华事先早有预料,为了让皇帝尝一尝失去她的可怕滋味,在他某次来请脉时告诉了他她的安排。
他问她:“你为何如此确定,我会放下在太医院的一切,跟你走?”他以为她知道他的心。
但她笑着说:“你是我带进宫来的,除了我,你没有别的靠山。皇后和各宫妃嫔恨我入骨,我若走了,你怎么在太医院立足?还不如抱紧我这棵大树,等我杀回宫中时,必会继续照拂你。毕竟,我们要做的事是一样的。”她说得头头是道,句句在理。
他便用她给的道理说服自己随她走。
于是他有了后面的幻梦。在这个幻梦里,她是他的妻子,她的身体和心灵都为他所占有。她的世界里只有他,没有皇宫,没有皇帝,没有她成为太后的野心。
然而幻梦终究是幻梦,总有必须醒来的那天。
太和十九年二月,月华的异母兄冯诞病死在从驾南征的途中。
因冯诞自幼入宫伴皇帝读书习武,二人情分深厚,皇帝听闻冯诞死讯,悲痛万分,赐予冯诞极大哀荣:诏令留守京师的亲王赐发赙物布帛五千匹、谷五千斛,以供应办理丧葬之事;追赠冯诞为假黄钺、使持节、大司马,并保留原有的司徒、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太子太师、驸马都尉、公爵等;赐九锡之礼,按照晋朝的大司马齐王司马攸的规格来安排;根据谥法,以“善行仁德曰‘元’,柔克有光曰‘懿’”,钦赐谥号“元懿”;又为冯诞亲制墓志铭与挽歌。
月华闻讯,只说了三句话。
一句冷笑:“明明知道冯诞病得快要死了,他还是带兵离开钟离,不肯为冯诞哪怕多停留一天,活该见不到临终一面,等人死透了又惺惺作态率军折回,又有何用。”
一句淡漠:“听闻老太师久病,突闻丧子之讯,且是他钟爱的嫡长子,大概将一病不起,命不久矣。”
最后一句是抬头对着高澈说的:“高太医,咱们是时候该让陛下找到他的昭仪了。”
太和十八年二月,皇帝正式宣布迁都洛阳,下诏禁止官民穿着胡服,一律改穿汉人服装;授予迁户土地,免除三年租赋,鼓励农耕;并从迁户中吸纳青年男子充当禁卫军,直接效忠于皇帝。
九月,皇帝亲临朝堂,对官员进行考绩,抬举汉族士大夫,而罢黜诸多鲜卑亲贵。冯家子弟中,月华异母兄长、东宫六傅之首太子太师冯诞未受牵连,而月华同胞弟弟、太子中庶子冯夙则被免官削爵。
十二月,齐国萧鸾废幼帝萧昭文为海陵王,自立为帝。消息传至魏国,魏帝以萧鸾不忠不义为借口,兴师问罪。先派四路大军伐齐,又率大军三十万御驾亲征。奈何齐国防守严密,魏军久攻不下,战事胶着。
皇帝在朝政上的一举一动皆牵动天下局势,纵使月华幽居僻壤也能得知。哪怕后来高澈越来越不愿在她面前说起他,月华只消在他出诊时以羃(上四下離)遮面走到街上去晃一晃,便能悉数听闻。
她在等待一个适合回宫的时机。然而在等待中,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一年多。
这一年多的时间里,高澈像个丈夫,月华像个妻子。他们像一对恩爱的夫妇。
高澈清早做好早饭,出门帮人看诊挣钱,中午带些饭菜回来与月华一同吃,下午再出门,晚上回来再给她做些药膳。
月华不懂洗衣做饭,也不想学,他便全部包揽,从无怨言。
月华只在夜里给他甜枣儿吃。但他并不贪欢,有时自己动了念,自己动手解决,或是偶尔甜言蜜语央她好心帮一帮忙。为了她身体着想,他愿意忍耐。
与从前在妙法莲华寺时不一样。
高澈最初接近月华时,是为了向这个间接害死自己父亲高烨的女人复仇,二来也是好奇这位祸乱宫廷的贵人究竟是何等绝色。
但作为医者,眼见她病得快要死去,他不但没有杀她,反而救了她。
后来是他贪色。纵然他见多了美人,眼前的这一位,哪怕病容憔悴,亦足以令他倾倒。
春风一度之后,按理说他便该撒开手,他却忍不住来找她第二次,第三次……
而她很聪明,很快摸清了他的身份和来意,便说要与他交易,他给予她庇护,而她终有一日会回宫,到那时她会帮他向皇帝寻仇。
那时他看着她那张世间罕有的面庞,选择了答允——倒不是他真的相信她能做到,而是这笔交易他无论怎样都不亏。
他原本就是走家串巷出入闺阁采花惯了的浪荡主儿,自父亲去世后,家道败落,一心寻仇,待她这半个仇人自然更加不会真心。
然而事情却在不知不觉中慢慢起了变化。
她像一朵看似娇弱却根茎强劲的花,地下的根须不知何时紧紧抓住了他的心。
他感到自己站在沼泽的边缘,脚下泥土松动,他一点一点向下滑,他敏锐地察觉到危险,想要逃离,逃去别处的温柔乡以提醒自己与她应该保持什么距离,然而没用。一切都是徒劳。
他嘴里拿不中听的话刺她,自欺欺人地勉强维持着自尊,行动上却早已是任她摆布。
而到了她重新被皇帝临幸的那一晚,他痛苦得仿佛浑身血管都要碎裂,他悲哀而笃定地向自己承认,他的身心都成了她裙下之臣。
自从随昭仪入了宫,他看向皇帝的目光开始在恨意以外带着一丝怜悯。他看着皇帝,明明处理朝政时那么英明睿智,却陷落在左昭仪的掌心。他看着皇帝被她牵着鼻子走,为她而喜,为她而悲,为她而愁,为她而怨。他看着皇帝为她沉沦,他将心比心,觉得皇帝可悲可怜。可他很快意识到,更可悲可怜的是他自己——皇帝再可悲再可怜,至少得到了她的心。而他,从未得到过。
在他以为自己一败涂地的时候,是皇帝给了他新的机会。
皇帝举国南迁,却不带月华同行。
月华事先早有预料,为了让皇帝尝一尝失去她的可怕滋味,在他某次来请脉时告诉了他她的安排。
他问她:“你为何如此确定,我会放下在太医院的一切,跟你走?”他以为她知道他的心。
但她笑着说:“你是我带进宫来的,除了我,你没有别的靠山。皇后和各宫妃嫔恨我入骨,我若走了,你怎么在太医院立足?还不如抱紧我这棵大树,等我杀回宫中时,必会继续照拂你。毕竟,我们要做的事是一样的。”她说得头头是道,句句在理。
他便用她给的道理说服自己随她走。
于是他有了后面的幻梦。在这个幻梦里,她是他的妻子,她的身体和心灵都为他所占有。她的世界里只有他,没有皇宫,没有皇帝,没有她成为太后的野心。
然而幻梦终究是幻梦,总有必须醒来的那天。
太和十九年二月,月华的异母兄冯诞病死在从驾南征的途中。
因冯诞自幼入宫伴皇帝读书习武,二人情分深厚,皇帝听闻冯诞死讯,悲痛万分,赐予冯诞极大哀荣:诏令留守京师的亲王赐发赙物布帛五千匹、谷五千斛,以供应办理丧葬之事;追赠冯诞为假黄钺、使持节、大司马,并保留原有的司徒、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太子太师、驸马都尉、公爵等;赐九锡之礼,按照晋朝的大司马齐王司马攸的规格来安排;根据谥法,以“善行仁德曰‘元’,柔克有光曰‘懿’”,钦赐谥号“元懿”;又为冯诞亲制墓志铭与挽歌。
月华闻讯,只说了三句话。
一句冷笑:“明明知道冯诞病得快要死了,他还是带兵离开钟离,不肯为冯诞哪怕多停留一天,活该见不到临终一面,等人死透了又惺惺作态率军折回,又有何用。”
一句淡漠:“听闻老太师久病,突闻丧子之讯,且是他钟爱的嫡长子,大概将一病不起,命不久矣。”
最后一句是抬头对着高澈说的:“高太医,咱们是时候该让陛下找到他的昭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