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好有事,不然我把你扔到湖里打窝!”
看着李承乾满脸煞气的样子,李祐吞咽下唾沫:
“大、大哥,不是你叫我过来找你?”
“呵呵!”
李承乾露出阴森的笑容:“我让你过来,没让你这么早过来。
太极宫正门承天门的报晓鼓还没响,……?”
“咚!咚!咚……”
话音刚落,鼓声响起自内而外一波波传开。
长安城内一百几十所寺庙,也开始撞响晨钟,激昂跳动的鼓声与深沉悠远的钟声交织在一起。
听到声响,李承乾知道,皇宫的各大门,朝廷办公区(皇城)的各大门,各个里坊的坊门,会依次开启,他也不能睡懒觉。
比起李承乾一脸遗憾,李祐大喜:
“大哥,鼓声响了,我来的正是时候。”
“啪!”
李承乾随手抄起一卷书砸在李祐身上:
“我管它鼓声响不响,今日你打搅我的美梦,这事不会这么算了。
等回吃完饭,跟我去国子监一趟。”
“去那边干什么?你准备让我读书去?打死也不去。”
“读个屁!”
李承乾此刻满脸烦躁,语气也非常冲:
“让你读书,我还不如让你上战场。”
“那去国子监干什么?那里都穷措大,我可不想和他们搞在一起。”
“让你去就……”
话还没说完,李承乾发现自己确实有点暴躁,深呼吸三次后对着门外开口:
“王七,端盆清水过来!”
“是!”
不一会儿,王七就端来一盆清水,李承乾将头埋进水里,等冷静之后才开始擦脸。
“呼……”
李承乾挥了挥手,示意王七把水端走,这才继续开口:
“到了国子监,你把看到的事记在脑中,越详细越好。
我知伱不喜读书,喜欢打猎,然而你是皇子,享受了皇子带来的权力富贵,就要为大唐做些事。
接下来你要为大唐做事,不是为大哥做事,我会让你找到自己的定位。
只要你努力,定能不负此生!定能让阴妃以你为荣!”
“知道了!”
李祐一副病恹恹的样子,他对这个一点都没兴趣,本以为他大哥带他练习军阵,哪知是去国子监。
“大哥,快点吃饭,我们早去早回,顺路去看看突厥人的军阵。”
“突厥人的情况该了解都已经了解,我暂时不会去找突厥人。”
李祐脸上露出疑惑之色:“什么意思?你不是喜欢两军对战,才找那些突厥人?”
李承乾摇了摇头,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走吧!先去吃饭,去国子监路上我再好好跟你说!”
原主确实喜欢两军对垒,也因为这害死很多将士,可李承乾不能承认,他必须要为自己原先所做所为找个合理的解释。
与此同时,永乐坊内宇文定与几名年轻人坐在一起,眼睛不时瞥向赤膊的胡人。
准确来说,是瞥向刚出炉的芝麻胡饼。
“咕咚!”
胡人老板明显听到这声音,抬头看向宇文定几人:
“几位郎君,馎饦汤是要加辣还是加酸?”
“辣!”
“酸!”
“酸!”
“好勒!”
不一会儿,胡人老板端着饼和汤放在宇文定等人面前。
几人没有任何犹豫,直接将手伸向抓向胡饼。
“呼、呼呼!”
“宇文兄,这里吃食真不错,特别是冬天来这里喝一碗馎饦汤,那日子就是当神仙都不换。”() ()
“吃都堵不上你的嘴!”
宇文定淡淡开口:“吃完了过会去国子监看看,也不知道我们能不能进去。”
“肯定进不去啊!我们又不是里面的学子,也不认识里面的人。”
宇文定满脸遗憾:“长安城大多数地方都逛过,连魏王池都去过,就剩下国子监了。”
“某带你去!”
一名少年放下手中胡饼,咧嘴一笑:
“宇文兄,我来自会稽山阴,我大伯是国子监司业,等会我去求他。”
“咦?”
宇文定惊讶出声:“国子监司业丁清是你大伯?
对哦!你也姓丁!”
话音刚落,宇文定忽然眼睛死死盯着对面少年:
“会稽郡山阴丁氏也是大族,你为何要混迹于市井之中,还跟我说你没钱。”
丁铨摸了摸后脑勺有些尴尬:“书读累了,就跑来长安玩玩。
最近钱财花完了,又不想去找大伯,就到处看看哪里能赚钱。”
“你可真行!快点吃,吃完我们就去国子监。”
说完,宇文定将目光转向另外一個少年:
“杨贤,你可别跟我说你老家在弘农。”
杨贤连连摇头:“不是!我跟宇文兄一样,与那些门阀士族毫无关系。”
“那就好!那就好!快点吃!”
一个时辰后,丁铨带着宇文定两人来到国子监并很快见到丁清。
“不孝子孙!半年都不跟家里联系,你是要气死你父亲吗?”
一见到丁铨,丁清便厉声呵斥: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么简单的道理还要我重新说一遍?
你要是再不出现,我差点都要去求京兆府衙门张贴公告。”
“伯父,我这不是来找你了吗?还有外人在,你给我些面子好不好?”
丁清这才注意到宇文定两人,见丁清看过了,宇文定匆匆行礼:
“宇文定拜见丁司业!”
“杨贤拜见丁司业!”
‘宇文?杨?’
丁清脑中瞬间想到关陇宇文氏与弘农杨氏,脸色不由得变好:
“两位贤侄既是丁铨的朋友,想来也是读书人,来国子监逛逛也是好的。
不过,今日太子殿下来国子监,就在隔壁与孔祭酒相谈。
你们注意点,不可冲撞了太子。”
“是!吾等……”
“迂腐!迂腐!”
话未说完,一道怒吼声响彻四周,附近正在读书学子纷纷露出茫然之色。
“孔祭酒,你就是这么理解兴灭国、继绝世?
何为国?生民聚落之域!兴灭国,兴的是域内生民,继的是礼义文化!是仁义礼智信!
若无传承,后世之人如何复兴?又如何接续先贤理念?”
面对李承乾的质问,孔颖达丝毫不退让:
“臣并无阻拦殿下修书之愿,只是国子监学子不能参与。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
今学子连经都未读通,如何能参与进修书,若他们断经取义,书写自己错误理念,受影响的后世之人。”
“无需注释!只要他们实事求是,后人自会明白先贤之语。”
“断句即注释!”
孔颖达一脸平静:“以国子监学子的才学,还不足以担当如此大事。
况且国子监内所教是儒学,道墨法等诸子百家并无涉及,更遑论技艺、医学等。”
看着李承乾满脸煞气的样子,李祐吞咽下唾沫:
“大、大哥,不是你叫我过来找你?”
“呵呵!”
李承乾露出阴森的笑容:“我让你过来,没让你这么早过来。
太极宫正门承天门的报晓鼓还没响,……?”
“咚!咚!咚……”
话音刚落,鼓声响起自内而外一波波传开。
长安城内一百几十所寺庙,也开始撞响晨钟,激昂跳动的鼓声与深沉悠远的钟声交织在一起。
听到声响,李承乾知道,皇宫的各大门,朝廷办公区(皇城)的各大门,各个里坊的坊门,会依次开启,他也不能睡懒觉。
比起李承乾一脸遗憾,李祐大喜:
“大哥,鼓声响了,我来的正是时候。”
“啪!”
李承乾随手抄起一卷书砸在李祐身上:
“我管它鼓声响不响,今日你打搅我的美梦,这事不会这么算了。
等回吃完饭,跟我去国子监一趟。”
“去那边干什么?你准备让我读书去?打死也不去。”
“读个屁!”
李承乾此刻满脸烦躁,语气也非常冲:
“让你读书,我还不如让你上战场。”
“那去国子监干什么?那里都穷措大,我可不想和他们搞在一起。”
“让你去就……”
话还没说完,李承乾发现自己确实有点暴躁,深呼吸三次后对着门外开口:
“王七,端盆清水过来!”
“是!”
不一会儿,王七就端来一盆清水,李承乾将头埋进水里,等冷静之后才开始擦脸。
“呼……”
李承乾挥了挥手,示意王七把水端走,这才继续开口:
“到了国子监,你把看到的事记在脑中,越详细越好。
我知伱不喜读书,喜欢打猎,然而你是皇子,享受了皇子带来的权力富贵,就要为大唐做些事。
接下来你要为大唐做事,不是为大哥做事,我会让你找到自己的定位。
只要你努力,定能不负此生!定能让阴妃以你为荣!”
“知道了!”
李祐一副病恹恹的样子,他对这个一点都没兴趣,本以为他大哥带他练习军阵,哪知是去国子监。
“大哥,快点吃饭,我们早去早回,顺路去看看突厥人的军阵。”
“突厥人的情况该了解都已经了解,我暂时不会去找突厥人。”
李祐脸上露出疑惑之色:“什么意思?你不是喜欢两军对战,才找那些突厥人?”
李承乾摇了摇头,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走吧!先去吃饭,去国子监路上我再好好跟你说!”
原主确实喜欢两军对垒,也因为这害死很多将士,可李承乾不能承认,他必须要为自己原先所做所为找个合理的解释。
与此同时,永乐坊内宇文定与几名年轻人坐在一起,眼睛不时瞥向赤膊的胡人。
准确来说,是瞥向刚出炉的芝麻胡饼。
“咕咚!”
胡人老板明显听到这声音,抬头看向宇文定几人:
“几位郎君,馎饦汤是要加辣还是加酸?”
“辣!”
“酸!”
“酸!”
“好勒!”
不一会儿,胡人老板端着饼和汤放在宇文定等人面前。
几人没有任何犹豫,直接将手伸向抓向胡饼。
“呼、呼呼!”
“宇文兄,这里吃食真不错,特别是冬天来这里喝一碗馎饦汤,那日子就是当神仙都不换。”() ()
“吃都堵不上你的嘴!”
宇文定淡淡开口:“吃完了过会去国子监看看,也不知道我们能不能进去。”
“肯定进不去啊!我们又不是里面的学子,也不认识里面的人。”
宇文定满脸遗憾:“长安城大多数地方都逛过,连魏王池都去过,就剩下国子监了。”
“某带你去!”
一名少年放下手中胡饼,咧嘴一笑:
“宇文兄,我来自会稽山阴,我大伯是国子监司业,等会我去求他。”
“咦?”
宇文定惊讶出声:“国子监司业丁清是你大伯?
对哦!你也姓丁!”
话音刚落,宇文定忽然眼睛死死盯着对面少年:
“会稽郡山阴丁氏也是大族,你为何要混迹于市井之中,还跟我说你没钱。”
丁铨摸了摸后脑勺有些尴尬:“书读累了,就跑来长安玩玩。
最近钱财花完了,又不想去找大伯,就到处看看哪里能赚钱。”
“你可真行!快点吃,吃完我们就去国子监。”
说完,宇文定将目光转向另外一個少年:
“杨贤,你可别跟我说你老家在弘农。”
杨贤连连摇头:“不是!我跟宇文兄一样,与那些门阀士族毫无关系。”
“那就好!那就好!快点吃!”
一个时辰后,丁铨带着宇文定两人来到国子监并很快见到丁清。
“不孝子孙!半年都不跟家里联系,你是要气死你父亲吗?”
一见到丁铨,丁清便厉声呵斥: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么简单的道理还要我重新说一遍?
你要是再不出现,我差点都要去求京兆府衙门张贴公告。”
“伯父,我这不是来找你了吗?还有外人在,你给我些面子好不好?”
丁清这才注意到宇文定两人,见丁清看过了,宇文定匆匆行礼:
“宇文定拜见丁司业!”
“杨贤拜见丁司业!”
‘宇文?杨?’
丁清脑中瞬间想到关陇宇文氏与弘农杨氏,脸色不由得变好:
“两位贤侄既是丁铨的朋友,想来也是读书人,来国子监逛逛也是好的。
不过,今日太子殿下来国子监,就在隔壁与孔祭酒相谈。
你们注意点,不可冲撞了太子。”
“是!吾等……”
“迂腐!迂腐!”
话未说完,一道怒吼声响彻四周,附近正在读书学子纷纷露出茫然之色。
“孔祭酒,你就是这么理解兴灭国、继绝世?
何为国?生民聚落之域!兴灭国,兴的是域内生民,继的是礼义文化!是仁义礼智信!
若无传承,后世之人如何复兴?又如何接续先贤理念?”
面对李承乾的质问,孔颖达丝毫不退让:
“臣并无阻拦殿下修书之愿,只是国子监学子不能参与。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
今学子连经都未读通,如何能参与进修书,若他们断经取义,书写自己错误理念,受影响的后世之人。”
“无需注释!只要他们实事求是,后人自会明白先贤之语。”
“断句即注释!”
孔颖达一脸平静:“以国子监学子的才学,还不足以担当如此大事。
况且国子监内所教是儒学,道墨法等诸子百家并无涉及,更遑论技艺、医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