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明华打开手机看着联系人思考了一会儿,字句写了又删,联系人换了又换,始终没想好要问谁、怎么问。

    他反复思量了亲近程度和关联程度,最终决定打开电脑邮箱,分别给两个人发邮件。

    这两人分别是在外国人工智能设备开发公司工作的师姐历程,和曾在Wilson组做过博后的师兄李明明。

    章明华想以一种轻松又正经的方式,唤起师兄师姐的同门之情,好得到一些信息。因此也是好一番纠结,最终写完了邮件。

    邮件内容如下:

    历程师姐/李明明师兄

    哈喽,不知最近在外过的怎样,好久没和师姐/师兄联系了,希望在外一切都好 :)。

    最近我这边的好消息,就是实验数据的初步分析结果还不错。但是就脑机接口这个领域来说,虽然领域看起来很新,但是竞争还是蛮大的。不管是国内国外,好像每天都有不为人知的新突破,师弟我是又压力大又毫无头绪的乱想,希望能不被甩开太多,能发个好文章好毕业。

    哎,可惜,今天突然看到国内新闻报道出来,H学院Wilson组和可莱美素工业集团开发的脑机接口已经进入新一阶段,他们已经做到可以根据设定刺激大脑使得肢体完成设定动作了,这进度真是令人羡慕。我不禁想象,兴许他们都做到了像科幻电影一样的脑内4D全景虚拟,只不过不说而已。或许,还有更神秘的单位,都已经做的更多更深入了。这种未知的紧迫感真挺消耗的,我现在也感受到了当初师姐/师兄毕业的难受感觉了。

    我思来想去,觉得师姐/师兄毕业论文和我现在做的课题是相互关联的,师姐/师兄毕业后也是做的相关行业内的工作,所以想听听师姐/师兄的想法。

    期待回复:)

    祝好,

    Q校脑神经研究中心何新平教授组章明华

    2033年5月12日

    来回看了几遍,章明华觉得内容上还行,寄希望于师兄师姐还记着以往的师门情谊,于是怀着忐忑的心情把邮件发了出去。

    章明华心里预期着,如果师兄师姐乐意赏脸理他,短则2~3天,慢则一周以上就能收到消息了。

    同一时间,一间小会议室内,几个课题组的教授和博后正在开会讨论着下一步的安排。

    “何教授,我看今天的新闻说国外都做到信号输入脑子里面控制人体做出相应动作了,我们现在这个做的,是不是有点落后了?咱们要不要考虑,也招志愿者做上人体?也做到他们一样的程度,或者更进一步?”霍英英教授面容严肃的询问到。

    庞开教授皱眉,说道,“霍教授,直接上人体太激进了吧?现在猴子们的实验时间都不长,连一年都不到,也没做解剖看看变化,直接上人体,我是不赞同的。”

    刘明教授笑了笑,打了圆场,但还是表达了对霍教授的支持,“软件和算法方面,我们组和霍教授组可以多努努力,在猴子上也做进一步的实验。动物实验方面我们不懂,可是,如果不上到人体实验,光在动物上做,是不是不大行?毕竟再怎么说,那也是动物,你们搞生物的不是老说动物差异动物差异么?我觉得,我们也可以找一些情况比较特殊的,愿意承担风险的人,什么植物人、瘫痪之类的,本来医学上就已经束手无策判了,我们好歹给了条路子,成了皆大欢喜,不成,也没什么损失?这方面,郑教授怎么看?咱们用的材料不是说就是医疗上用的么?应该没什么危害吧?”

    郑经国教授双手交叉放在桌子上,环视了长桌子一圈十几个人,看向自己左侧的何新平教授,“何教授,我觉得可以考虑下。毕竟还是要用到人体上嘛,动物上再怎么做,那和人也是不一样的,不光是贴片位置、贴片大小、电极大小和电流等等要进行调整适应,算法和软件上,估计也要调整。在最开始我们就考虑了用的是和脑起搏器、手术敷贴等一样的材料,应该问题不大的。”

    何新平教授皱眉思考,手下意识的敲击着桌面,沉默不语,会议室内静了下来。

    过了一会儿,他停了下来,探出身子看着坐在后面的杨博,“杨博,你怎么看?我们拿数据说话,这几次动物实验结果怎么样,有没有什么问题?如果我们确定在动物上做的很好,重复性都不错,可以考虑用到人体上进行测试。但是我也先说明,在人体上进行测试的整个流程管理和伦理申报审批等程序,也并没有那么容易,最好还是专注于我们的计划,先在动物实验上取得良好结果,抓紧我们的优势,改进我们的器械设备。就算最后缺少人体实验数据,可是在动物身上做好了也很不错啊,大不了,最差的后果,就是我们这个设备前期可以专注于用于动物实验,用到畜牧养殖业,用到动物保护上去,用到宠物医疗上去,甚至是用到军警动物上去,我们可以开拓思路嘛,跟别人的赛道分开嘛,不要都挤到一处去。”

    其他人思考了下,觉得何新平教授说的也有道理。但是大家还是有些想要把设备应用扩展到人体上,毕竟这一块的前景更大、更容易受到关注。

    杨博看众人都若有所思,轻声的说到,“何教授,目前小鼠、大鼠的实验都已经进行了一年左右,仪器使用良好,数据逐渐趋于稳定,重复性也可以,仪器能较好的接收到动物脑子对颜色、物体形状、食物等的反馈。但是恒河猴上的实验,目前才进行了2个月,数据上来说,也有一些,但是毕竟是从啮齿类上应用到猴子上,略过了狗猫鹦鹉之类的动物。我们已经反馈了一些问题给到其他组的同学那里,还是需要再进行下调试和优化。”

    听杨博说完,何新平教授笑了,“这样吧,我看还是先各自汇报下进度,先把我们上次遗留的问题解决,再按照计划进行下一步。人体实验这块,我还是持保守意见,我觉得还是可以先放放。先以动物实验为主,同时参考国内外情况,为人体实验做准备,该写的材料该申请的东西同步准备着,等动物实验数据的文章写出来、投稿的时候,我们兴许能同步做上人体实验,人体实验数据单独发文章,我们可以做多一点,做深入一点,也能是个很好的故事。各位看,我们先挨个汇报?”

    其他几位教授都没意见了,就开始轮流汇报了。

    “好,谢谢各位博士的汇报,目前来看,还是存在一定问题。郑教授和旁教授,看来有部分猴子的这个脑机接口还是要调整下,可能要再次手术,这个麻烦尽快了,手术完还要恢复、重新做认知测试,搞不好要排除掉几个猴子的数据,这个还是有些耽误的,咱们尽快,希望这周就能有方案,下周就把手术做了。

    刘教授和霍教授,我看目前这个软件接收脑电波信号啊,还是不大灵敏,总感觉猴子的反应慢一样。这个我看两位博后都说要再看看文献,优化下下信噪基线算法和数据库调动,可能还要搞下这个数据传输之类的东西,这个,我不懂,我就不多说了,但是还是一样的,咱们加快调试,需要我们这边出脑电波数据,就找杨博,我们都无条件的支持。如果还是数据库太少,杨博,你和霍教授刘教授组多沟通,看看文献啊、咱们以前积攒的数据,不管是什么动物的,都先给他们,让他们试试。我记得之前胡博说过,可以进行校正应用到猴子上,但是还是需要一定的实验确认,那胡博你们就尽快用什么算法校正,需要我们进行验证的,我们配合着赶快弄。

    至于文章,各自组可以看看缺什么信息,再找对应的组要数据或者要说明。咱们尽量是一批都能投出去,各自投各自领域的,这样内容呢不用那么杂。如果说这个没办法拆开,那就互相配合着写到一起一块投稿。挂名问题,我们后续再讨论。

    这样,今天的会议就到此结束?各位看看还有什么要补充的?”

    何教授说完,看大家没有新的意见,就宣布散会。

    会后,何教授被郑教授和庞教授叫走商量猴子后续问题去了,杨博和刘霍教授组的博后一起走着,边走边讨论,刘霍两位教授又去参加别的会议去了。

章节目录

终结之人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冰冻胡辣汤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冰冻胡辣汤并收藏终结之人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