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遥小的时候能看到鬼,经常脱口而出一些语出惊人的晦气话。

    比如桑遥五岁那年,小区公园里堆了一堆建筑用剩的沙土,天气好,娃娃们拖着小铲子小耙子小桶子和泥造碉堡。

    那时弟弟还在襁褓里,妈妈推着婴儿车等在阴凉处跟其他遛娃的妈妈分享二胎经验。

    “我跟你讲还是要有个男孩的!”妈妈眉飞色舞地炫耀,“那女孩子长大了怎么样,嫁出去了嘛!要有个男孩留在身边这个呢才叫,才叫养儿能防老!”

    旁边的妈妈们附和着假惺惺的笑,只有隔壁家小花的妈妈激推只生一个好,“谁说女儿不顶事?我妈妈就只我一个女儿,我现在接她一起过来住,我们家就其乐融融的嘛!我也只生一个女儿,那从小就是爸爸妈妈的小棉袄呀!你那些旧思想不要再当众宣扬啦,老早就过时啦!”小花妈妈白眼翻到天上去,转过头骄傲的望向自己家的女儿。

    却见沙堆那边,小花手持一把红绿相间的塑料小铲,拼命想靠近沙堆玩耍,却被身后一个两根麻花辫的小姑娘死死抱住不许她靠近。

    两个小姑娘都使足了力气,争得难舍难分。但小花还得忙着哭,所以终是麻花辫姑娘占了上风,小花一松劲儿,咕咚一声,两人一人一个屁蹲,摔倒在距离沙堆半米之外的草地上。

    “啊呀这是谁家孩子,这不是欺负人嘛!”小花妈妈赶紧冲上去抱起小花。

    桑遥妈妈闻言也望过去,心说不妙,这罪魁祸首不正是桑遥吗!是以推起婴儿车,快步也赶上来。

    其余妈妈们嘴里念着,“小孩子家难免嘛”,也都围上来劝架(看热闹)。

    小花妈妈也认出了桑遥,但怒气冲冲也不好对孩子发作,一边安慰小花一边撇眼斜瞪桑遥妈妈,想让她给个说法。

    桑遥妈妈就问桑遥怎么回事,干嘛推人家小女孩?

    桑遥其实也结结实实摔了一下,她吃痛小嘴扁扁着,却始终没有哭。拍拍脏掉的裙子自己站了起来,指着沙土堆,平静的看了看小花妈妈,才转过身对自己妈妈说:

    “妈妈,不可以去,沙子里有一个脖子很长的鬼”

    闻言,大人们全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还是后面几个妈妈急忙拢了自家小孩子在身边,不免也小声议论:

    “小孩子的眼睛干净,怕不是真能看见什么不好的东西。”

    “前几天听说b区新开的楼盘出了事故!”

    “说那个工人师傅从脚手架上掉下来,安全带缠住了脖子,吊死鬼怎么不是长长的脖子!”

    “这堆沙子怕不就是从那边运过来的吧?”

    众人都觉得背脊发凉,再看向沙堆的眼神就诡异起来。

    “胡说什么!”小花妈妈除了抵制重男轻女还是坚定的无神论者,“小孩子都是听了你们私下议论,想象力一丰富,这不就开始编瞎话!”

    小花妈妈责备的看向桑遥妈妈:“我说桑遥妈妈,你也不要光管儿子不管女儿,回头教的你家女儿谎话连篇的,可不是什么好事!”

    桑遥妈妈想出言反驳,却也自知理亏,你了几声还是住了口没再说下去。

    反倒是桑遥一言不发,两只眼直勾勾望着小花妈妈。

    小花妈妈被盯的发毛,厉色教育桑遥:“遥遥阿姨批评你你不要觉得委屈,小小年纪不板正坏习惯,长大是要闯大祸的!”

    桑遥却还是那副表情,小花妈妈火冒三丈:“你看着阿姨做什么,阿姨说的话你听进去了没有?!啊?”

    桑遥这时候却指着小花妈妈幽幽开口:“阿姨,那个鬼现在趴在你背上呢。”

    众人领着孩子一哄而散,更有胆小者惊声尖叫。

    只剩桑遥妈妈愣在原地两股战战,二宝紧紧抱在怀里,勒的孩子直哭。小心翼翼的瞥向桑遥,试探着问:“那咱们…现在回家…这个鬼会不会跟上来呀…”

    沙堆自此无人光顾。

    全小区有孩子的家庭自此开始对桑遥家避之不及,桑遥妈妈的那句“还是得要个男孩”也被大家合理化解释为:谁家摊上个这样的女儿,不得赶快再拼个正常的二宝出来啊?

    孟母三迁,为的是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桑家也搬过不少次家,为的是给别人的孩子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桑遥一路长大,虽然慢慢也学会了闭口不提,但孩童心性难免直爽,总是装不来太久又打回原形。

    周围的小朋友都害怕她,更有甚者会因为害怕而欺负她。

    但比人缘不好更惨的是,她总会被一些长相丑陋或是突然出现的鬼吓到生病。

    父母虽偏爱弟弟,但也尽职尽责的带她治疗,为此也给医院捐出去了不少钱。

    小病友反复光临,有相识的病房老人就说,要不带孩子去庙里拜拜、驱驱邪,保不齐小孩子眼睛干净,真能看见什么呢?

    父母握着手里的账单,突然觉得自己也不是那么坚定的唯物主义者嘛!

    城外倒是有两座庙,大和尚都说小孩子长大自然就好了。

    桑母想买场法事,认个俗家弟子代发修行之类的会不会效果好一点?

    和尚推荐他们去道观看一看,顺手还塞了一张道观的宣传单,上面写着参观游览多少钱,吃住修行多少钱,卜卦烧香多少钱…

    “还算是明码标价”

    “你说他们互相介绍业务有提成吗?”桑父为人幽默。

    道观在远离城市的山上,山腰间还盘着一道小河,一家四口自驾前往,窗外自然风光倒还算别致。

    上得山,却见那道观破破烂烂久未经修葺,一副香火贫瘠的样子——墙皮散乱跌在青石砖的台阶上,木质的大梁因潮湿长出一片片的不知名蘑菇,庭院中设一鼎锈迹满满的焚香炉,院中的地是土地,小道士见来了人连忙象征性的泼上水防止扬灰。

    专门有一位负责接待的道士,销售经理似的,问什么都先回答:有~

    好像生怕他们跑了一样,刚付了款就呼啦啦冲进来十来个小道士,有的念经,有的抗幡儿,有的舞剑,有的敲钵…

    呜呜渣渣了一上午,为首的老道方才烧上三柱香,袖摆一甩拿起范儿落座在大殿的正中央。

    小桑遥觉得好笑,顺着老道扬起的袖口被正殿中央矗立的三尊雕像吸引了目光。这时候桑遥年纪尚小,只觉得三座雕像粉刷的格外鲜艳,与一路行来道观中难掩的一股陈旧破败的沧桑感差异明显。

    小桑遥忍不住抬起脑袋端详。

    老道迟迟不曾开口,弟弟却扯嗓子在一旁喊起了饿,桑母于是出声询问进度如何?

    销售道士好像正等她这话呢似的,抬手示意且慢:这最后一步呢,由本门派17代传人、道协委员、天师亲传的道长,免费送你们一卦哈——

    老道闭着眼掐掐指腹,晃晃脑袋开口道:“功成不可一蹴而就,童子既有善缘,可以留在山上听几天经,得蒙先祖庇佑,久之便可邪祟不侵。”

    四目相对,桑父桑母觉得不太牢靠,正要推辞,销售道士搭腔:“道观里有不少男女老幼都常驻修养,缘主若不放心,可稍后随贫道一同探访宿舍食堂,亲眼了解一下情况。”

    销售道士不等桑父桑母推脱,一转眼珠又道:“念在善缘,吃住全免,只图缘主由着心意供奉点香火便好”

    桑父问供奉多少?

    销售道士浮尘一抖,念道:“全凭心意!”

    这样一说父母也有些惭愧,连说这怎么好意思!看桑遥也时时盯着三清真人的雕像,一副饶有兴趣的小模样,便问桑遥愿不愿意留在这住几天。

    桑遥的想法非常简单,反正上学又要受欺负,哪里不比学校强哇!所以点头表示愿意留下。

    确认过香客宿舍安全干净之后,香火捐了百来块,销售道士又引着桑父桑母在道观的办公室里置办了些被褥、洗漱一类的生活用品,安顿好桑遥就带着弟弟回去了。

    销售道士嘿嘿一笑,这么小的姑娘能费多少口粮?抛开供奉不说,这一床被子倒手一赚不就回本了?小女孩看着又乖觉,哄上几天乐不思蜀了,到时候再宰她父母交上一笔托管费,这不就又成了一单长期饭票~

    小桑遥不了解大人的心思,两个麻花辫上下飞舞,蹦蹦跶跶的跟着小道士学折元宝去了。

    事实证明销售道士预测的很准,小桑遥在道观快快乐乐的玩了一个礼拜,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城里怨念深厉鬼才多,在道观里连一只鬼影都没有见过。

    暂且短暂的人生里,头一次经历了轻松的片段,父母接走的时候大大哭了一鼻子。

    回到学校却又是一切如常的痛苦,可见那法事本来就是哄哄活人而已。

    小桑遥于是吵着要回山上去。

    “那就放假再送过来吧!”桑母照着销售道士的名片打过去为她报名。

    照顾两个孩子本来也很累人,何况有一个桑遥拖着后腿,生活也难免处处碰壁。

    虽然学还是要上的,但是像这种便宜又省心的托管服务,实在是解决了桑父桑母的心头大患,况且孩子自己也喜欢不是嘛!

    桑遥从小学二年级第一次上山,一直到上初中,每逢寒暑假都去道观度过。

    “不是爸爸妈妈不带你出去玩,不给你报兴趣班,是你自己喜欢去山上对不对?”假期父母带着弟弟满世界游玩,她倒也不羡慕——外国鬼更吓人…

    只不过听了这么多年的经也不见疗效,她依然能看到鬼,倒是随着年龄长大逐渐勇敢了一点。

章节目录

女鬼打工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谢隔陆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谢隔陆并收藏女鬼打工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