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暮的时候,荷华坐在小轩窗前,缓缓梳妆。
铜镜里倒映出一张芙蓉面,柳叶眉,丹凤眼,眼角上翘,下颌尖尖,小狐狸似的,静态极妍。
她其实生得并不像静纾。
静纾是罥烟眉,水汪汪的杏仁眼,琼鼻樱唇,一看便知温婉含情。唯有凝霜赛雪般的肌肤,与荷华一模一样。
——幽京位于中庭北边,近塞北,寒冷少阳,女子大多肤白,曾有文人戏谑称其如塞上酥,想来这大概是两人最大的相同点了。
若说荷华十三四岁,未长开的时候,凭借一身雪肤,与静纾还有几分相似,如今再看,即便她依旧肌肤似雪,却已是截然不同的风情。
可自从静纾去世,她在宸王烨面前,穿紫衣,化淡妆,压低了眉眼,硬生生将自己乔装成静纾,一装便是许多年。
直到现在,才做回一些自己。
宸王烨喜欢她神似静纾,那公子摇光呢?他究竟是看上自己什么?
荷华不知道,也不愿细想。
归根到底,他喜欢什么,都同她无关。她要的,只是一个孩子,巩固自己的地位,让自己能顺利掌权罢了。
荷华放下螺子黛笔,随意地抿了抿胭脂,唤来念薇:
“去把本宫入夏时做的那件绯红襌衣寻来,然后替本宫梳一个堕马髻。”
“那件吗?会不会……太薄了?”念薇迟疑。
荷华摇头叹息:“正是要薄些才好,快些去吧。”
——————————————
夜色里水晶绣球灯闪烁着莹莹的光,仿佛一点星芒。
念薇在前方提灯而行,荷华紧随其后。两人来到昭阳殿的时候,摇光正在竹苑书屋里练字,屈纯静立在身后侍奉。
他今日临摹的是《战国策》的第十七篇,讲述的是兆武君立太子的事迹。
兆朝未式微之际,兆天子的太子,被称为共太子,为诸侯国太子之首。共太子去世后,兆武君没有从五个庶子之间确立谁为太子。宸文王听取谋士的建议,决定谁当太子,便给予对方更多土地来支持他。
后来在宸国为质的公子若想当太子,便派人贿赂宸文王相国身边的人,让对方告诉以自己的才干,留在宸国将对相国不利,于是相国派人支持公子若为共太子,最终公子若也如愿当上太子,并在兆武王去世后,登上兆天子之位。
这段事迹被史官特意记录下来,夸赞公子若心智谋略的同时,以作为宸兆两国交好的证据。
但只有宸国王室才知道,公子若的登基,本就是宸文王的计策之中。实际上,只有公子若成为兆天子,宸国才有更多发展可能。
因为,公子若在宸国当质子时接受的教育,本就是……为了将他养废。
而公子若登基之后,确实如宸文王预料的那样,好大喜功,穷奢极欲,为兆朝的由盛转衰,埋下伏笔。他的儿子,便是后来发动合纵伐宸之计,在夏国被灭,兆朝元气大伤后,不得不迁都的兆灵王。
想起这段往事,摇光唇边有隐约的冷笑。
所谓天下之势,便是你以为自己运筹帷幄时,永远有人比你棋高一筹。既入棋局,就要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道理。
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未战而庙算胜,方为存亡之道。
他如此想着,执笔挥毫,墨锋折落,起承转合,书尽七窍玲珑。
终于停笔。
铺开的白绢上墨迹淋漓,摇光微一抬眸,屈纯正要为他呈上沾满印泥的玉章,不料有扣门声,在屋外轻轻响起。
两人均是一怔。
夜深人静,子时已过,这个时候,会有谁来造访?
屈纯前去开门。
如水的月光里,念薇收起绣球灯,向他敛袖行礼,“见过屈公公,我们小君有话同大公子说。”
摇光凝眸,正看见念薇身后,头戴风帽,笼着皦玉色鹤氅的荷华。
他微微颔首,示意屈纯退下。向摇光行礼过后,念薇一并告退。
一时间,屋内只剩下荷华与摇光二人。
摇光似笑非笑,“母后?”
荷华却没有应声,摘下风帽后,她缓步上前,及至他跟前,从鹤氅下取出细长的双耳白玉壶。她问他:
“大公子这里可有酒杯?”
摇光扬唇,从博物架上取下两个造型古朴的青铜爵。
荷华执着玉壶,正要为摇光倒酒,他突然捉住她的手腕。
“母后若要邀儿臣饮酒,总得告诉儿臣,这是什么酒吧?”
因为他突如其来的动作,她心下一惊,下意识往后退了一步,不料却令胸口的衣结散开。
鹤氅齐齐滑落。
因为质地薄而透明,原本襌衣都是罩在曲裾之外,然而这一次,荷华里面,除了一件绯红的薄纱襌衣外,便再无一物。
有风拂过,窗棂透出竹影簌簌,荷华下意识抱紧了双肩。皦玉色的鹤氅堆在她的脚下,犹如砌雪。
他突然口干舌燥。
似是下定决心,她终于仰起脸庞,迎着他的目光,轻声道:
“现在,大公子知道是什么酒了吧?”
明月流光,从窗格里斜斜折射进来,落在她脸上,愈发显得她肌肤晶莹,如同凝脂,极清,也极艳。
半晌,他总算开口,嗓音喑哑:“为什么?”
似是十分难堪,她咬唇,别过脸,半晌,才低低道:
“我需要一个孩子。”
听到她回答的片刻,他腹下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突然熄灭。
凝视着红衣美人,他的眼前,却交错闪过三张不同神情的面孔。
一会是青衣的女孩用力跺足,满面泪痕,眼神悲怒:
“你骗我你骗我你骗我!你说过要带我走的!”
一会又是清冷的月光下,紫衣的舞者神情冰冷,语声幽凉:
“我满心怨愤,倾诉不得。若贪嗔痴恨皆为妄念,那我妄念入骨,药石罔顾。”
还有立后大典举行之际,她凤仪万千,从銮驾上缓步而下,经过他身边时,面对他的询问,微一顿足,笑意凉薄,一字字对他道:
“对,我要当王后!将来便是太后!我要成为整个宸国的主人,凭什么女子不能有自己的野心?”
第一次,他的回答是什么?
好像是——“恕摇光无能,公主既入宸宫,便是宸宫人。宫规森严,还请公主慎言。”
第二次,他的回答是什么?
好像是——“那孤祝女史得偿所愿。”
第三次呢?第三次他可有回答她?
依稀记忆里,他,什么都没有说。
唯有沉默着,目送她一步一步登上太极殿,站在父王身边,与他一同祭拜天地。
悔之如何?
悔之,晚矣。
不知过了多久,就在荷华以为自己的美人计已经失效时,摇光总算开口:
“既然是这种事,那还是由儿臣主动吧。”
没等她反应过来,他大步跨上前,将她横打抱起,走向竹塌。
竹塌微凉,绯红的襌衣如流水般自塌上滑落,躺上去后,荷华只感觉肌肤起了一层细细的颗粒,她有些想往里面瑟缩,然而却被他坚实的双臂辖制住,动弹不得。
他的唇顺着她白皙细腻的脖颈往下游移,两人的呼吸紊乱地交织,似是飞蛾扑火前的振翅。
倏尔之间,迷雾破开,雨后初霁的皎皎明月洒下万千清辉。
幽幽萦绕的暗香里,桌上琉璃宫灯的火苗在风里不住地摇曳着,映得灯璧揉成浓红霞色,而这霞色又散落在男子玉石般紧实修长的身躯上,折射出点点潋滟水光,如琼林里的月华。
起起伏伏,如坠云端。
不知怎的,荷华闭了闭眼眸,一滴泪,猝然滑落。
明明是她的主意,她也确实如愿以偿,为什么……还是如此心酸呢?
按照以往侍奉宸王烨的经验,帷幕之间,她应该更加婉转妩媚,然而面对年纪相仿的摇光,她却连一声讨好的话语,都无法发出。
她死死咬住唇,想要止住泪意,然而泪意愈发汹涌,只好竭力仰起头,让泪水在眼眶里干涸。
那滴温热的眼泪,顺着莹白的脸庞流淌出蜿蜒的水色,最后,砸落在摇光撑起的手背上。
摇光微微一怔。
身下女子眼角薄红,应是十分动情的模样,然而因为她湿润的双眸,似是丝缠露泣,无端地带上几分悲意。
他少时在月夜湖边观赏积雪,见千峰坠玉,满湖凝冰莹然透澈,细雪飘落湖上,愈发显得天地纯白,江湘渺清。
有人在远处点燃烟火,火树银花,点亮夜空,倒映湖面,绚烂得犹如千蝶坠梦,却令冰雪不再净白无暇。
或许,于她而言,他便是这斑斓火花的余烬残灰,是融雪浮冰下的暗流汹涌,是她明净人生里,唯一的一点浮沸夜色。
时至今日,他才想清楚自己对荷华,对自己这个名义上的嫡母,究竟是何种心态。
初见萍水,再见惊艳,第三次见面,却是愧疚。
他答应带她离宫的请求,但心底却知道,这请求永远无法实现。
因为愧疚,所以怜爱,因为怜爱,所以生出执念。
如果执念是病,那他已病入膏肓,无药可救。
他无声地笑,最终舒展了手臂,一个翻身,将她揽入怀里。
她眼角的泪痕被他细细吻去,他低声喃喃:
“母后,良宵会同,欢娱不终,我们,还有很长的时间……”
窗外有寒鸦惊飞,竹叶滴露,揉碎清溪里的银华月色,在浮光掠影之间,零落满宫秋霜。
铜镜里倒映出一张芙蓉面,柳叶眉,丹凤眼,眼角上翘,下颌尖尖,小狐狸似的,静态极妍。
她其实生得并不像静纾。
静纾是罥烟眉,水汪汪的杏仁眼,琼鼻樱唇,一看便知温婉含情。唯有凝霜赛雪般的肌肤,与荷华一模一样。
——幽京位于中庭北边,近塞北,寒冷少阳,女子大多肤白,曾有文人戏谑称其如塞上酥,想来这大概是两人最大的相同点了。
若说荷华十三四岁,未长开的时候,凭借一身雪肤,与静纾还有几分相似,如今再看,即便她依旧肌肤似雪,却已是截然不同的风情。
可自从静纾去世,她在宸王烨面前,穿紫衣,化淡妆,压低了眉眼,硬生生将自己乔装成静纾,一装便是许多年。
直到现在,才做回一些自己。
宸王烨喜欢她神似静纾,那公子摇光呢?他究竟是看上自己什么?
荷华不知道,也不愿细想。
归根到底,他喜欢什么,都同她无关。她要的,只是一个孩子,巩固自己的地位,让自己能顺利掌权罢了。
荷华放下螺子黛笔,随意地抿了抿胭脂,唤来念薇:
“去把本宫入夏时做的那件绯红襌衣寻来,然后替本宫梳一个堕马髻。”
“那件吗?会不会……太薄了?”念薇迟疑。
荷华摇头叹息:“正是要薄些才好,快些去吧。”
——————————————
夜色里水晶绣球灯闪烁着莹莹的光,仿佛一点星芒。
念薇在前方提灯而行,荷华紧随其后。两人来到昭阳殿的时候,摇光正在竹苑书屋里练字,屈纯静立在身后侍奉。
他今日临摹的是《战国策》的第十七篇,讲述的是兆武君立太子的事迹。
兆朝未式微之际,兆天子的太子,被称为共太子,为诸侯国太子之首。共太子去世后,兆武君没有从五个庶子之间确立谁为太子。宸文王听取谋士的建议,决定谁当太子,便给予对方更多土地来支持他。
后来在宸国为质的公子若想当太子,便派人贿赂宸文王相国身边的人,让对方告诉以自己的才干,留在宸国将对相国不利,于是相国派人支持公子若为共太子,最终公子若也如愿当上太子,并在兆武王去世后,登上兆天子之位。
这段事迹被史官特意记录下来,夸赞公子若心智谋略的同时,以作为宸兆两国交好的证据。
但只有宸国王室才知道,公子若的登基,本就是宸文王的计策之中。实际上,只有公子若成为兆天子,宸国才有更多发展可能。
因为,公子若在宸国当质子时接受的教育,本就是……为了将他养废。
而公子若登基之后,确实如宸文王预料的那样,好大喜功,穷奢极欲,为兆朝的由盛转衰,埋下伏笔。他的儿子,便是后来发动合纵伐宸之计,在夏国被灭,兆朝元气大伤后,不得不迁都的兆灵王。
想起这段往事,摇光唇边有隐约的冷笑。
所谓天下之势,便是你以为自己运筹帷幄时,永远有人比你棋高一筹。既入棋局,就要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道理。
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未战而庙算胜,方为存亡之道。
他如此想着,执笔挥毫,墨锋折落,起承转合,书尽七窍玲珑。
终于停笔。
铺开的白绢上墨迹淋漓,摇光微一抬眸,屈纯正要为他呈上沾满印泥的玉章,不料有扣门声,在屋外轻轻响起。
两人均是一怔。
夜深人静,子时已过,这个时候,会有谁来造访?
屈纯前去开门。
如水的月光里,念薇收起绣球灯,向他敛袖行礼,“见过屈公公,我们小君有话同大公子说。”
摇光凝眸,正看见念薇身后,头戴风帽,笼着皦玉色鹤氅的荷华。
他微微颔首,示意屈纯退下。向摇光行礼过后,念薇一并告退。
一时间,屋内只剩下荷华与摇光二人。
摇光似笑非笑,“母后?”
荷华却没有应声,摘下风帽后,她缓步上前,及至他跟前,从鹤氅下取出细长的双耳白玉壶。她问他:
“大公子这里可有酒杯?”
摇光扬唇,从博物架上取下两个造型古朴的青铜爵。
荷华执着玉壶,正要为摇光倒酒,他突然捉住她的手腕。
“母后若要邀儿臣饮酒,总得告诉儿臣,这是什么酒吧?”
因为他突如其来的动作,她心下一惊,下意识往后退了一步,不料却令胸口的衣结散开。
鹤氅齐齐滑落。
因为质地薄而透明,原本襌衣都是罩在曲裾之外,然而这一次,荷华里面,除了一件绯红的薄纱襌衣外,便再无一物。
有风拂过,窗棂透出竹影簌簌,荷华下意识抱紧了双肩。皦玉色的鹤氅堆在她的脚下,犹如砌雪。
他突然口干舌燥。
似是下定决心,她终于仰起脸庞,迎着他的目光,轻声道:
“现在,大公子知道是什么酒了吧?”
明月流光,从窗格里斜斜折射进来,落在她脸上,愈发显得她肌肤晶莹,如同凝脂,极清,也极艳。
半晌,他总算开口,嗓音喑哑:“为什么?”
似是十分难堪,她咬唇,别过脸,半晌,才低低道:
“我需要一个孩子。”
听到她回答的片刻,他腹下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突然熄灭。
凝视着红衣美人,他的眼前,却交错闪过三张不同神情的面孔。
一会是青衣的女孩用力跺足,满面泪痕,眼神悲怒:
“你骗我你骗我你骗我!你说过要带我走的!”
一会又是清冷的月光下,紫衣的舞者神情冰冷,语声幽凉:
“我满心怨愤,倾诉不得。若贪嗔痴恨皆为妄念,那我妄念入骨,药石罔顾。”
还有立后大典举行之际,她凤仪万千,从銮驾上缓步而下,经过他身边时,面对他的询问,微一顿足,笑意凉薄,一字字对他道:
“对,我要当王后!将来便是太后!我要成为整个宸国的主人,凭什么女子不能有自己的野心?”
第一次,他的回答是什么?
好像是——“恕摇光无能,公主既入宸宫,便是宸宫人。宫规森严,还请公主慎言。”
第二次,他的回答是什么?
好像是——“那孤祝女史得偿所愿。”
第三次呢?第三次他可有回答她?
依稀记忆里,他,什么都没有说。
唯有沉默着,目送她一步一步登上太极殿,站在父王身边,与他一同祭拜天地。
悔之如何?
悔之,晚矣。
不知过了多久,就在荷华以为自己的美人计已经失效时,摇光总算开口:
“既然是这种事,那还是由儿臣主动吧。”
没等她反应过来,他大步跨上前,将她横打抱起,走向竹塌。
竹塌微凉,绯红的襌衣如流水般自塌上滑落,躺上去后,荷华只感觉肌肤起了一层细细的颗粒,她有些想往里面瑟缩,然而却被他坚实的双臂辖制住,动弹不得。
他的唇顺着她白皙细腻的脖颈往下游移,两人的呼吸紊乱地交织,似是飞蛾扑火前的振翅。
倏尔之间,迷雾破开,雨后初霁的皎皎明月洒下万千清辉。
幽幽萦绕的暗香里,桌上琉璃宫灯的火苗在风里不住地摇曳着,映得灯璧揉成浓红霞色,而这霞色又散落在男子玉石般紧实修长的身躯上,折射出点点潋滟水光,如琼林里的月华。
起起伏伏,如坠云端。
不知怎的,荷华闭了闭眼眸,一滴泪,猝然滑落。
明明是她的主意,她也确实如愿以偿,为什么……还是如此心酸呢?
按照以往侍奉宸王烨的经验,帷幕之间,她应该更加婉转妩媚,然而面对年纪相仿的摇光,她却连一声讨好的话语,都无法发出。
她死死咬住唇,想要止住泪意,然而泪意愈发汹涌,只好竭力仰起头,让泪水在眼眶里干涸。
那滴温热的眼泪,顺着莹白的脸庞流淌出蜿蜒的水色,最后,砸落在摇光撑起的手背上。
摇光微微一怔。
身下女子眼角薄红,应是十分动情的模样,然而因为她湿润的双眸,似是丝缠露泣,无端地带上几分悲意。
他少时在月夜湖边观赏积雪,见千峰坠玉,满湖凝冰莹然透澈,细雪飘落湖上,愈发显得天地纯白,江湘渺清。
有人在远处点燃烟火,火树银花,点亮夜空,倒映湖面,绚烂得犹如千蝶坠梦,却令冰雪不再净白无暇。
或许,于她而言,他便是这斑斓火花的余烬残灰,是融雪浮冰下的暗流汹涌,是她明净人生里,唯一的一点浮沸夜色。
时至今日,他才想清楚自己对荷华,对自己这个名义上的嫡母,究竟是何种心态。
初见萍水,再见惊艳,第三次见面,却是愧疚。
他答应带她离宫的请求,但心底却知道,这请求永远无法实现。
因为愧疚,所以怜爱,因为怜爱,所以生出执念。
如果执念是病,那他已病入膏肓,无药可救。
他无声地笑,最终舒展了手臂,一个翻身,将她揽入怀里。
她眼角的泪痕被他细细吻去,他低声喃喃:
“母后,良宵会同,欢娱不终,我们,还有很长的时间……”
窗外有寒鸦惊飞,竹叶滴露,揉碎清溪里的银华月色,在浮光掠影之间,零落满宫秋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