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来了?”叶青洲上前接过她手中的提着的东西。
“今天降温了,我来给你送驱寒汤。”
叶青洲捏了捏她的手,有些凉,“我们快进去吧,别冻着了。”
杜若把手上提着的东西递给他,“陶瓷罐里面装的是驱寒汤,我来的时候装了很多,你可以分给别人喝,那两个用油纸包着的是叫花鸡,给你中午加餐的,一只你自己吃,一只你分给别人,篮子里都是水果,红樱桃杏子草莓葡萄橘子我都买了些,你喜欢吃的就多留一些。那里面的药,你留着用吧。”
絮絮叨叨说完,杜若都觉得自己啰嗦,大概可能是最近天天给人看病,习惯了多交待一些事情。
等到了叶青洲在广惠库的办事的房间,把东西都在桌上放好了。
杜若瞧着他的脸色,“那个,我东西送到了,得先走了,医馆里还有病人,今天下大雨,要是有人突发疾病,我不在医馆......”
叶青洲喜气洋洋的笑僵在脸上,“没事,你能来看我就很好了。”
杜若瞧着不对劲,想好好哄哄人,但这里不是什么适合的场所,“你没生气吧。”
“我生什么气。”叶青洲笑着看她。
这笑容怪渗人的。
“你看着不像没生气。”杜若小声嘀咕。
她上前拉住他的手,“我这不是刚开业,忙一点很正常,等过一段时间,稳定下来了就好了。”
“我真没生气。”叶青洲已经习惯性的处理好自己的情绪。
她忙很正常,今年能过来找他他已经很开心了。至少证明他是比本草堂还重要的存在。虽然下一秒,这个结论被推翻了一点。
“没生气就好。”她松了一大口气,“那我先回去了,晚上我给你带竹筒饭,我让人在本草堂后院坎了几根竹子,泡了点糯米和红枣花生红豆肉包谷......还准备卤一些菜,我都给你带一些,隔壁的那户人家,上次开业给他们送了点东西,今天送了点鸡蛋和酸菜过来,那酸菜真的好吃,回家的时候我带一点,让厨娘给做酸菜鱼。”
叶青洲听她讲述,就能想象到她在本草堂的生活是有多么的丰富多彩,难怪会经常把他丢在一旁,“好,你早点回家。”
他把她身上套着的雨衣打理好,确保她整个人都被包裹进去了。
“那我走啦。”
“好,路上小心些。”叶青洲把帽子给她戴上。
在广惠库门口送走她,看见叶府的马车在街口消失,他才慢悠悠走到自己的工位。把里面的东西一一拆开看过之后,他把东西分好,提着篮子和驱寒汤走到广惠库其他人在的房间,“我夫人送了驱寒汤过来,大家每个人都来盛一杯。”
广惠库虽然在六部中人不多,但陶瓷罐小,每个人能分到的也不多。
“水果和这两只叫花鸡,你们八个人正好分着吃。”
广惠库里大多是守着的官兵,户部的官员不多,今日下雨,有几个请假不在,这些东西分了正正好。
“谢谢叶大使和您夫人。”黄和最先拿过他放在桌上放着的空茶杯上前。
叶青洲对他的机灵劲儿还算满意,“你们慢慢吃,我还有事先走了。”
他在这里,他们怕是也吃的不痛快。
天下大雨,他还是研究怎么升官的事情吧。
杜若坐在马车内,看着外面的倾盆大雨,哗啦啦地下,地上水流堆积平坦的地面上都要成河流了。
“苏齐,把街边那个老妇人的菜都买了吧。”杜若看着街边屋檐下挑着扁担的老妇人,她身旁摆着两筐菜,显然是想要挨家挨户问要不要买菜的。但现在雨势变大,路已经不好走了。
京城的小贩经常会拿着快板或者是能敲出声音的铁块边敲边吆喝,但现在因为铁器的买卖被严格掌控在官府手里,比从前少见了不少。
“这雨还得下,本草堂每日的吃食大多是早上买的新鲜的,连这下雨,菜不好买。”之前都是大热天,菜买了在厨房也放不了多久,本草堂的井不多,把吃食吊在井下保鲜也放不了多少。
苏齐上前交谈过后,把连框菜放到马车和马之间的衔接的地方上。
回到本草堂,杜若下车,打着伞踏过一堆堆水上了楼梯。还好本草堂前面有楼梯,不然这水早往门内溢了。
“杜郎中,你回来了。”贝雅还躺在门口看雨,立志今天当一天门神。
“嗯。”杜若脱下雨衣,“你在这待着别生病了。”
在外面逛了一圈,这又风又雨的,当真是刺骨的寒冷,看着比今年的冬天还要惨淡。
“我捂着汤婆子呢。”贝雅扯过她的袖子,“我刚刚让惜语翻出了一件棉衣穿着。现在都快要捂出汗了,再说,这不是还有你嘛。”
“生病能和不生病一样?”杜若在室内驱散身上从外面带进来的寒气过后,“那个小孩怎么样了?”
“还睡着呢。”
杜若看了眼门外下不完的大雨,老天爷这几个月积攒的雨这几天怕是要一次性全下完。她搓了搓手,“我去后院做竹筒饭,和京城的竹筒饭的味道有些差别,是黎州那边的口味的,也不知道你们吃不吃得惯。”
贝雅转过身,“杜郎中你会做饭?”
“我厨艺还行吧。”
叶青洲真是好福气。
天冷了,有人送汤。
夫人医术这么优秀,这么会做生意就算了,还会做饭,说不定还经常做给他吃。
家室好,夫人优秀,他这个烂泥再扶不上墙,以后也不愁了。
现在外面推崇他的人完全不知道他真正的嘴脸,他那点破事都在圈子里被扒干净了。看着如此优秀的杜郎中和他在一块了,她实在是恨铁不成钢。
“我刚刚在外面买了菜,里面有些在山上摘的果子,你要吃吗?”
“我和你一起去。”贝雅放下汤婆子,跟在她身后。
杜若先去了小房间看躺在床上睡着的小孩的情况,“这几天吃些好消化的,可是适当吃些辣的,把体内的寒气逼出来就好了。”
“杜郎中,要多久才能好?”
“两三天是要的,小孩子恢复的也快些。”
看完小孩,杜若带着贝雅去了后院。
“杜郎中,竹筐里放着的果子我都给洗好了放在的饭厅的桌上了。”本草堂的厨娘拿着一个盛着菜的大竹筐经过,“天气冷了,咱们今天吃锅子,前几天隔壁送了一筐红薯粉过来,今天正好涮菜吃了,配上竹筒饭也正合适。”
“你安排就好。”杜若拿过一个野果子,微甜,入口就是清新的果香,“这果子好香,带着香气的果子最好吃了,香味越馥郁越好吃。”
贝雅拿过一颗闻了闻,“是很香,改天我收点过来,看能不能调出来这个味道。”
厨娘笑着又搬过几个盆过来,“做竹筒饭的材料都放这里了。”
杜若上前帮忙,把东西都放好后,她拿过被劈开的竹子,“糯米已经泡好了,直接往里面塞就行,里面放你喜欢吃的,腊肉,五花肉,瘦肉,香肠,肥肉,火腿你想加都可以,这边的各种紫薯红薯玉米红豆绿豆......这些都可以往里面塞,塞好之后把竹子劈开的另一半盖上之后用绳子捆好就行,等会儿放到火炉里面烤。”
贝雅边听她说边学着做,每个口味每个组合都来了一遍。
杜若挑过两根水嫩且圆的竹子,一根往里面塞肉,一根往里面塞各种蔬果。塞好后,她拿过几根稻草把竹筒捆好。
“杜郎中,你喜欢菜和肉分开吃?”
“这是给我夫君准备的。”
甜的和咸的分开,也不知道他喜欢哪个。
贝雅有些酸,再次感叹,叶青洲命真好。
做好竹筒饭,本草堂上下围着几个锅子热热闹闹吃了一顿。
傍晚时分,雨渐渐停了下来,街上都是奔走各处的人。
本草堂按时关门。
杜若提着一个食盒,里面塞了几根竹筒饭,还有一盆酸菜鱼。
本草堂的关门时间,要比叶青洲散值时间晚一些,她到家的时候,叶青洲已经在书房坐着了。
看到书房桌上摆着的陶瓷罐,她心虚了一瞬间,提着食盒的手紧了紧,然后快步上前,“夫君,我给你带了竹筒饭,我亲手做的。”
叶青洲放下正在写的笔,盯着她看了几秒,“要不我还是散值完之后去本草堂等你。”
“还是不了吧。”杜若把砂锅放到桌上,拿出还温着的竹筒饭,“本草堂忙起来,我就顾不上你了。”
叶青洲想着最近要做的事情,一时之间也歇了心思。
“本草堂最近生意不错吧。”他可是极力推销了一堆人。
“很好,差点就断货了,现在出货买都要排队。”也幸好这场大雨,给了她补货的时间。
叶青洲放下心,打开竹筒饭吃。
杜若坐在旁边翻话本子,前些天卓轩来了一趟,送了不少万卷书坊刚出的话本子,书籍。一副喜气洋洋的表情,显然是书坊的生意不错。听说还准备开分店了。
“城外有不少地方塌了。”杜若压下书,想起这件重要的事情。
“广惠库有个官员在城外的家也塌了,幸好没有人员伤亡,不过这次雨下的太大,有不少地方因此损失不少,过不了多久户部会支出一笔银子救灾,虽然不多,但聊胜于无。”
“塌是塌了,但在下面发现了人。”杜若挪开话本子,“我今日接诊的一个小孩,他娘说的,他爹去救灾了,能在一直待在地道的人,必定是害怕地面上的人发现他,要不然谁会想住在黑乎乎的地下,一点阳光都没有,点灯还要注意通风,那么多人,发生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再说,下面还不一定能保证食物足够过活呢。”
叶青洲垂眸沉思过后,“这事我们不管,当天逃走的要不是奸细,要不是犯了重罪被关押的大臣,我们不能牵连其中。”
“皇上最近身体好些了,京中这些事盯的很紧。”
杜若点头,“那那些人?”
“逃跑的自然是要按照祁国的法律来处理。三法司会处理这些事情,至于和荆国和西北部落的事情自然有礼部去处理。”
城外的火药是谁埋的至今没有个定数,京中众人都在围绕着线索猜。
今日雨停之后,官府立马派人将城外塌陷的地方挖了出来,在里面还真找到了大洞,已经有人进去摸索了。皇城司则是将那些掩埋在地下的人全挖了出来,核实过身份过后,带回了皇城司让人验尸,周边住着的人家全部被控制了,让人一轮轮不断的查问。
在京城众人都在等待皇城司的宣判的时候,京城又下起了雨。
“指挥使,仵作已经验完尸了。”
江庭洲点了点头,看着跟在身后的仵作。
仵作上前行了个礼才缓缓说道:“大部分是在泥土的掩埋之下窒息而死的,鼻腔和嘴中堆积了不少泥沙,少部分是在发现之前就已经死亡,他们身上大多有打斗的痕迹,有的是一击致命而亡,有的是百般折磨而死,我看过他们的腹腔,大多死前都是处在饥饿状态,不过腹中有些许肉食。和这些尸体挖出来的也有一些人骨架,可以推测他们在下面时间很久之后食物短缺......”
江庭洲听完,“让人去地道里面找,那天逃走的人还有很多依旧掩藏在外,他们说不定就是分成几批从地道逃跑的。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关于下面地道的路线图,我要尽快见到。”
“是。”
“京城内外的火药都排查完了吧。”他拿过京城的地图,上面出现的每一个发现火药的地方都画了一个圈。能把大量火药带进京城,无论是谁做的,守城门的各个官员全进了监察司的大牢,只是暂时还没有审出来这件事到底是谁做的。
“总共排查了七轮,已经全部排查完毕。”
桌上的地图城内城外显示的很明显,城外堆积了大批量的火药,而城内则相对少的可怜,大多是在京中一些重要的建筑物下。
“让人按照这个图搜查地下有没有密道。”
“今天降温了,我来给你送驱寒汤。”
叶青洲捏了捏她的手,有些凉,“我们快进去吧,别冻着了。”
杜若把手上提着的东西递给他,“陶瓷罐里面装的是驱寒汤,我来的时候装了很多,你可以分给别人喝,那两个用油纸包着的是叫花鸡,给你中午加餐的,一只你自己吃,一只你分给别人,篮子里都是水果,红樱桃杏子草莓葡萄橘子我都买了些,你喜欢吃的就多留一些。那里面的药,你留着用吧。”
絮絮叨叨说完,杜若都觉得自己啰嗦,大概可能是最近天天给人看病,习惯了多交待一些事情。
等到了叶青洲在广惠库的办事的房间,把东西都在桌上放好了。
杜若瞧着他的脸色,“那个,我东西送到了,得先走了,医馆里还有病人,今天下大雨,要是有人突发疾病,我不在医馆......”
叶青洲喜气洋洋的笑僵在脸上,“没事,你能来看我就很好了。”
杜若瞧着不对劲,想好好哄哄人,但这里不是什么适合的场所,“你没生气吧。”
“我生什么气。”叶青洲笑着看她。
这笑容怪渗人的。
“你看着不像没生气。”杜若小声嘀咕。
她上前拉住他的手,“我这不是刚开业,忙一点很正常,等过一段时间,稳定下来了就好了。”
“我真没生气。”叶青洲已经习惯性的处理好自己的情绪。
她忙很正常,今年能过来找他他已经很开心了。至少证明他是比本草堂还重要的存在。虽然下一秒,这个结论被推翻了一点。
“没生气就好。”她松了一大口气,“那我先回去了,晚上我给你带竹筒饭,我让人在本草堂后院坎了几根竹子,泡了点糯米和红枣花生红豆肉包谷......还准备卤一些菜,我都给你带一些,隔壁的那户人家,上次开业给他们送了点东西,今天送了点鸡蛋和酸菜过来,那酸菜真的好吃,回家的时候我带一点,让厨娘给做酸菜鱼。”
叶青洲听她讲述,就能想象到她在本草堂的生活是有多么的丰富多彩,难怪会经常把他丢在一旁,“好,你早点回家。”
他把她身上套着的雨衣打理好,确保她整个人都被包裹进去了。
“那我走啦。”
“好,路上小心些。”叶青洲把帽子给她戴上。
在广惠库门口送走她,看见叶府的马车在街口消失,他才慢悠悠走到自己的工位。把里面的东西一一拆开看过之后,他把东西分好,提着篮子和驱寒汤走到广惠库其他人在的房间,“我夫人送了驱寒汤过来,大家每个人都来盛一杯。”
广惠库虽然在六部中人不多,但陶瓷罐小,每个人能分到的也不多。
“水果和这两只叫花鸡,你们八个人正好分着吃。”
广惠库里大多是守着的官兵,户部的官员不多,今日下雨,有几个请假不在,这些东西分了正正好。
“谢谢叶大使和您夫人。”黄和最先拿过他放在桌上放着的空茶杯上前。
叶青洲对他的机灵劲儿还算满意,“你们慢慢吃,我还有事先走了。”
他在这里,他们怕是也吃的不痛快。
天下大雨,他还是研究怎么升官的事情吧。
杜若坐在马车内,看着外面的倾盆大雨,哗啦啦地下,地上水流堆积平坦的地面上都要成河流了。
“苏齐,把街边那个老妇人的菜都买了吧。”杜若看着街边屋檐下挑着扁担的老妇人,她身旁摆着两筐菜,显然是想要挨家挨户问要不要买菜的。但现在雨势变大,路已经不好走了。
京城的小贩经常会拿着快板或者是能敲出声音的铁块边敲边吆喝,但现在因为铁器的买卖被严格掌控在官府手里,比从前少见了不少。
“这雨还得下,本草堂每日的吃食大多是早上买的新鲜的,连这下雨,菜不好买。”之前都是大热天,菜买了在厨房也放不了多久,本草堂的井不多,把吃食吊在井下保鲜也放不了多少。
苏齐上前交谈过后,把连框菜放到马车和马之间的衔接的地方上。
回到本草堂,杜若下车,打着伞踏过一堆堆水上了楼梯。还好本草堂前面有楼梯,不然这水早往门内溢了。
“杜郎中,你回来了。”贝雅还躺在门口看雨,立志今天当一天门神。
“嗯。”杜若脱下雨衣,“你在这待着别生病了。”
在外面逛了一圈,这又风又雨的,当真是刺骨的寒冷,看着比今年的冬天还要惨淡。
“我捂着汤婆子呢。”贝雅扯过她的袖子,“我刚刚让惜语翻出了一件棉衣穿着。现在都快要捂出汗了,再说,这不是还有你嘛。”
“生病能和不生病一样?”杜若在室内驱散身上从外面带进来的寒气过后,“那个小孩怎么样了?”
“还睡着呢。”
杜若看了眼门外下不完的大雨,老天爷这几个月积攒的雨这几天怕是要一次性全下完。她搓了搓手,“我去后院做竹筒饭,和京城的竹筒饭的味道有些差别,是黎州那边的口味的,也不知道你们吃不吃得惯。”
贝雅转过身,“杜郎中你会做饭?”
“我厨艺还行吧。”
叶青洲真是好福气。
天冷了,有人送汤。
夫人医术这么优秀,这么会做生意就算了,还会做饭,说不定还经常做给他吃。
家室好,夫人优秀,他这个烂泥再扶不上墙,以后也不愁了。
现在外面推崇他的人完全不知道他真正的嘴脸,他那点破事都在圈子里被扒干净了。看着如此优秀的杜郎中和他在一块了,她实在是恨铁不成钢。
“我刚刚在外面买了菜,里面有些在山上摘的果子,你要吃吗?”
“我和你一起去。”贝雅放下汤婆子,跟在她身后。
杜若先去了小房间看躺在床上睡着的小孩的情况,“这几天吃些好消化的,可是适当吃些辣的,把体内的寒气逼出来就好了。”
“杜郎中,要多久才能好?”
“两三天是要的,小孩子恢复的也快些。”
看完小孩,杜若带着贝雅去了后院。
“杜郎中,竹筐里放着的果子我都给洗好了放在的饭厅的桌上了。”本草堂的厨娘拿着一个盛着菜的大竹筐经过,“天气冷了,咱们今天吃锅子,前几天隔壁送了一筐红薯粉过来,今天正好涮菜吃了,配上竹筒饭也正合适。”
“你安排就好。”杜若拿过一个野果子,微甜,入口就是清新的果香,“这果子好香,带着香气的果子最好吃了,香味越馥郁越好吃。”
贝雅拿过一颗闻了闻,“是很香,改天我收点过来,看能不能调出来这个味道。”
厨娘笑着又搬过几个盆过来,“做竹筒饭的材料都放这里了。”
杜若上前帮忙,把东西都放好后,她拿过被劈开的竹子,“糯米已经泡好了,直接往里面塞就行,里面放你喜欢吃的,腊肉,五花肉,瘦肉,香肠,肥肉,火腿你想加都可以,这边的各种紫薯红薯玉米红豆绿豆......这些都可以往里面塞,塞好之后把竹子劈开的另一半盖上之后用绳子捆好就行,等会儿放到火炉里面烤。”
贝雅边听她说边学着做,每个口味每个组合都来了一遍。
杜若挑过两根水嫩且圆的竹子,一根往里面塞肉,一根往里面塞各种蔬果。塞好后,她拿过几根稻草把竹筒捆好。
“杜郎中,你喜欢菜和肉分开吃?”
“这是给我夫君准备的。”
甜的和咸的分开,也不知道他喜欢哪个。
贝雅有些酸,再次感叹,叶青洲命真好。
做好竹筒饭,本草堂上下围着几个锅子热热闹闹吃了一顿。
傍晚时分,雨渐渐停了下来,街上都是奔走各处的人。
本草堂按时关门。
杜若提着一个食盒,里面塞了几根竹筒饭,还有一盆酸菜鱼。
本草堂的关门时间,要比叶青洲散值时间晚一些,她到家的时候,叶青洲已经在书房坐着了。
看到书房桌上摆着的陶瓷罐,她心虚了一瞬间,提着食盒的手紧了紧,然后快步上前,“夫君,我给你带了竹筒饭,我亲手做的。”
叶青洲放下正在写的笔,盯着她看了几秒,“要不我还是散值完之后去本草堂等你。”
“还是不了吧。”杜若把砂锅放到桌上,拿出还温着的竹筒饭,“本草堂忙起来,我就顾不上你了。”
叶青洲想着最近要做的事情,一时之间也歇了心思。
“本草堂最近生意不错吧。”他可是极力推销了一堆人。
“很好,差点就断货了,现在出货买都要排队。”也幸好这场大雨,给了她补货的时间。
叶青洲放下心,打开竹筒饭吃。
杜若坐在旁边翻话本子,前些天卓轩来了一趟,送了不少万卷书坊刚出的话本子,书籍。一副喜气洋洋的表情,显然是书坊的生意不错。听说还准备开分店了。
“城外有不少地方塌了。”杜若压下书,想起这件重要的事情。
“广惠库有个官员在城外的家也塌了,幸好没有人员伤亡,不过这次雨下的太大,有不少地方因此损失不少,过不了多久户部会支出一笔银子救灾,虽然不多,但聊胜于无。”
“塌是塌了,但在下面发现了人。”杜若挪开话本子,“我今日接诊的一个小孩,他娘说的,他爹去救灾了,能在一直待在地道的人,必定是害怕地面上的人发现他,要不然谁会想住在黑乎乎的地下,一点阳光都没有,点灯还要注意通风,那么多人,发生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再说,下面还不一定能保证食物足够过活呢。”
叶青洲垂眸沉思过后,“这事我们不管,当天逃走的要不是奸细,要不是犯了重罪被关押的大臣,我们不能牵连其中。”
“皇上最近身体好些了,京中这些事盯的很紧。”
杜若点头,“那那些人?”
“逃跑的自然是要按照祁国的法律来处理。三法司会处理这些事情,至于和荆国和西北部落的事情自然有礼部去处理。”
城外的火药是谁埋的至今没有个定数,京中众人都在围绕着线索猜。
今日雨停之后,官府立马派人将城外塌陷的地方挖了出来,在里面还真找到了大洞,已经有人进去摸索了。皇城司则是将那些掩埋在地下的人全挖了出来,核实过身份过后,带回了皇城司让人验尸,周边住着的人家全部被控制了,让人一轮轮不断的查问。
在京城众人都在等待皇城司的宣判的时候,京城又下起了雨。
“指挥使,仵作已经验完尸了。”
江庭洲点了点头,看着跟在身后的仵作。
仵作上前行了个礼才缓缓说道:“大部分是在泥土的掩埋之下窒息而死的,鼻腔和嘴中堆积了不少泥沙,少部分是在发现之前就已经死亡,他们身上大多有打斗的痕迹,有的是一击致命而亡,有的是百般折磨而死,我看过他们的腹腔,大多死前都是处在饥饿状态,不过腹中有些许肉食。和这些尸体挖出来的也有一些人骨架,可以推测他们在下面时间很久之后食物短缺......”
江庭洲听完,“让人去地道里面找,那天逃走的人还有很多依旧掩藏在外,他们说不定就是分成几批从地道逃跑的。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关于下面地道的路线图,我要尽快见到。”
“是。”
“京城内外的火药都排查完了吧。”他拿过京城的地图,上面出现的每一个发现火药的地方都画了一个圈。能把大量火药带进京城,无论是谁做的,守城门的各个官员全进了监察司的大牢,只是暂时还没有审出来这件事到底是谁做的。
“总共排查了七轮,已经全部排查完毕。”
桌上的地图城内城外显示的很明显,城外堆积了大批量的火药,而城内则相对少的可怜,大多是在京中一些重要的建筑物下。
“让人按照这个图搜查地下有没有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