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日后,如葵的阿母殷夫人便在佘府住下了。
从开春新芽初露枝头,到夏日里繁茂的枝叶逐渐开始凋零,如藿的肚子看着越来越大,大的都有些怕人,现在的如藿走路都需要女使搀扶,若是站立后直起身子,隔着中间这颗圆滚滚的肚子,如藿低头都望不到自己的脚尖。
究其原因,摆在明面上的一条,是和如藿在孕期后半段食欲大涨有关。
别看在孕期前期,如藿孕吐的厉害,几乎到了滴水不进的程度,但反而是到了中后期,如藿的食欲像脱了缰的野马,再也不受控制。
世人常说,能吃是福。
能吃的进东西,就证明了此人还有强烈的求生欲望,就证明了此具身体还有存活下去的可能,这种言论,放在一般的病人身上,确实无错。
但放在孕妇身上却是一种截然相反的情况了。
开始时人们并未在意,都觉得孕妇吃的多,总比孕吐反应强烈滴水不进来的强些。后来发现有问题的,还是那些经常与产妇打交道并且常常出入产房的稳婆和产婆。
这些经验丰富的老媪,给待产的小女娘们接生的次数多了,她们就发现了一个问题,本来以为怀孕期间,孕妇吃的越多,肚子里的胎儿就越健□□产就越顺利,但在实际接生过程中,她们遇到的真实情况却和上面的设想截然相反。
孕妇吃得越多,确实,她的孩子似乎也吃的会更多更好些,吃的多了,孩子自然也就长得大了,所以这样的产妇在临盆时那肚子就显得格外巨大。
但这样就可能出现这些产妇肚子里的胎儿太大了,胎儿过大,这样产妇在生产时反而比食量稍少的孕妇更加危险,稍微一个不小心便会出现血崩的情形,真到了这个时候,结局往往就是产妇和胎儿两个都保不住,最终双双殒命。
即使不幸中的万幸,经过千辛万苦,胎儿好不容易顺利生产,但也还没完,稳婆和产婆后续发现,若是因为胎儿过大,导致产妇生产时并不顺利,胎儿停留在母体内的时辰越长,就越有可能出现胎儿愚笨痴傻的情况。
但这样的说法却并没有在雍朝得到大范围的宣扬,主要的原因在于两处。
一是,在雍朝婴孩的存活率本来就不高,甚至在生产过程中,一尸两命的情况也不在少数。
整体算下来,豪门世族婴孩的存活可能会高些,大概也就是五中取三,若是在庶民之中,孩子的存活率就更低了,生下来的婴孩中能有半数存活就已经很不错了。
所以在常人的认知中,女娘生产本来就是过鬼门关的事情,过去和过不去都是常态,而在庞大的过不去的情况里,具体是因胎儿过于巨大导致的生产不顺,还是因为别的什么原因导致的一尸两命,在这种习以为常的观念中都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二是这些发现问题所在的稳婆和产婆,能传讲出去或者说是敢宣扬出去的,其实少之又少。
想想便可以知道了,能同时请的起产婆和稳婆的家族,必定是占地一方的豪强大族,势力稍微小一些的普通士族,若不是家中有极善经营的族人的话,一般来说,应当也是请不起产婆和稳婆,这两档子接生妇人的。
所以,略微普通些的家族,当族中有妇人需要生产时,通常请的多是稳婆。
稳婆,才是那个真正可以替产妇接生的关键人物。而产婆实际上是帮助稳婆替产妇接生的助手。
讲究点儿的人家,多是会为家中的产妇请一位稳婆并配有三位产婆,还有若干的女婢妇人以供驱使。普通一点的人家,则最多只是请一位经验丰富的稳婆来保障自家产妇生产的平安顺利。
其实也不是家境普通的士族并不想为自家的产妇配备齐全稳婆和产婆,着实是因为问稳婆和产婆的数量极为稀少。
大部分情况是一村只有一位稳婆,稍微大些的郡县,全郡县内,稳婆和产婆的数量不超过两手之数,请得起请不起暂时放在一旁,光是能寻齐这两类人的,就不是一般家庭能做到的。
所以能同时请得起,也同时能寻得到稳婆和产婆的,最起码是地方豪强,能发生因产妇在孕期内吃的过多导致生产不顺的这种情况的偏偏也只是豪门大户。
别说出了人命,只是产妇生产不顺这样的事,在世家豪强内都算是家族隐秘,而知道这一切却地位并不高的稳婆和产婆又怎么敢到处宣扬世家豪门的家族秘闻。
总之,在这一二条原因的共同作用下,孕妇不宜吃多反而要控制食量和平衡饮食这一条规则便没有在雍朝内大范围地传开,在大部分人的观念当中,还是认为产妇越能吃,孩子便会越健壮,所以世人还保留着固有认知,觉得孕妇能吃是福。
所以如藿这么做也算是符合了世人对一位体格康健的产妇的固有认知和默认期望。
这不,自从知道了如藿能正常进食,甚至食欲大涨后,如藿的君姑佘夫人闻言大喜,从佘氏族地和自己的老家搜罗出了不少山珍海味,快马加鞭地运到了京畿,到了佘府后又马不停蹄地送到了殷如藿的餐桌上。
在数量如此之多,种类如此之丰的食材进补下,殷如藿不发胖那才真的是奇了怪了。
食欲旺盛,吃的多,是如藿发胖的主要原因。但在孕期的后半段发胖,也是如藿真心期望的,是殷如藿必须做到的。
如藿的实际生产时日比对外宣称的要早上这么一段日子,前期因为如藿借由强烈孕吐产生不适感造成的外形上的消瘦和她自己本身先天上的优势,成功的将真实的有孕的时日给瞒了过去。
但随着月份越来越大,肚子也长得越来越快,原先的法子已经不管用了,如葵和如藿必须想到一个合理的方法,既能将越来越大的肚子合理地瞒过去,又能作为明面上说是提前生产但实际则为足月生产的合理由头。
这样的法子不多,甚至可以说是几乎没有。
但如藿真的仿佛是带点运道在身上的,就在最为难以遮掩的孕期的中间时段,突然从强烈的孕吐乃至滴水不进的状态转变为似乎能吞噬一切的庞大的食欲。
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如葵是极为庆幸如藿阿姊能在怀孕期间的中后段,爆发出如此强烈又旺盛的食欲的,若是没有这样子的食欲,即使真的如葵能想出别的法子,自己的阿姊恐怕还要吃上不少苦头。
如葵将把过脉之后,阿姊的手腕从腕枕上拿开,放回了被子里,还顺手替如藿阿姊掖了掖翻开的被角。
如藿看着如葵自从开始诊脉之后便眉头深锁,不由得担忧地问道:“怎么了,有何不妥吗?”
如葵闻言,默默地摇了摇头。
看到如葵否认,如藿也不由地长舒了一口气,笑着说道:“无事便好,你怕是要吓坏阿姊了,之前我以为最怕的就是你来诊脉,不,现在看来,我最怕的,应当是你来诊过脉之后,还眉头深锁!”
听到如藿这么说,如葵还是紧皱着眉,摇摇头。
如藿不解,“你还摇头作甚?不是都已经没事了吗?”
“不是没事了,”如葵依然拧着眉头,但开口向她阿姊解释说,“是我不知道。”
“不知道?”
“嗯,不知道。”如葵点点头。
“阿姊,我看不懂你这脉象,不,与其说是看不懂,不如说是我把不准你这脉象了阿姊。”
“把不准?”如藿疑惑都重复着。
“没错,阿姊你这脉我把不准。”如葵肯定地又说了一遍,“说是把不准,确切点来说,应该是我把不住。”
“把不住?”如藿更疑惑了,“我与原先有何区别?为何之前都没有问题,现在反而把不住脉了呢?”
“阿姊,具体原因我也不知,只是阿姊你的脉象从原先明确康健的状态变成了如今这般实虚实服,甚至在有一段时辰内,我摸不透你的脉象,所以与其说我把不准,不如从根本上说我就没把住阿姊你的脉。”
“而且这种情况也不是今日这一天之内发生的,从前一段时日便开始了。从刚开始极为轻微短暂的逐渐变为现在这般严重的状况。”
“从前一段时日内便开始了?”如藿眉头轻轻蹙起,“怎么从来没听你提过?”
如葵轻轻叹了一口气,解释说:“之前没提是因为这样的症状太过轻微且模糊不定,此其一;其二则是因为阿姊你这是在孕期呀,孕期内的妇人脉象本来就是多变且复杂的,在没有形成有规律的且稳定的现象之前,从大体上来说,确实是无碍的。”
“其实现在我提出来,但我也说不准这种情形是好是坏,到底有何影响,最后有什么结果,这些我都说不准,望、闻、问、切中切我拿捏不准,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根据前面的望闻问,再结合阿姊你的脉象,将其视为浑然一体,从整体中判断并得出结论了。”
“若是根据整体来判断出现这种脉象的原因,那可能只有一点,阿姊,胎儿身重并非好事啊……”
“到目前来说,这个孩子依然足月,虽然外人看着这一胎有些略大了,但实际上,除了你这略有诡异但却琢磨不透原因的脉象意外,你和孩子都很健康,一切正常。”
如葵边收拾东西,边和如藿阿姊细细分说其中的原理和区别,努力安抚孕妇听了自己所描绘症状后产生的焦虑和不安。
也不要怪如葵说的如此之多,解释得这么详细,主要是如葵在上一世便发现,别管作为怀孕之前的小女娘本身性格是多么跳脱不羁,凡是怀了孕的女娘在孕期和产后,这心思多多少少都会变得敏感多疑一些。
在有些时候,再多的敏感多疑只要能说出来,都算是好的。
有一些极个别的女娘,若是本身性子再内敛安静一些,心里产生了的焦虑和不安不愿与旁人说起,只是压在心头上,这么积压久了,一个处理不好爆发出来的后果便是极为惨烈的。
所以如葵便养成了习惯,在面对怀了身孕的女娘时,都会照顾的更加细致一些。
即使有些话翻来覆去重复很多遍如葵也是不恼的,反而会更加详细的将里面的门道讲给怀了身孕的女娘听;若是有些女娘听不懂,如葵也会不厌其烦地将自己所说的话换成更加直白浅显的表述再说给女娘听。
虽然到最后可能还是会有一些女娘听不懂,但是神奇的是,即使听不懂,但她们的状态也会好上许多,那种隐隐不安的情绪会消散大半,焦躁中的产妇会在如葵一遍一遍地重复中获得些许安宁。
如葵看着在床上斜倚着的阿姊依然眉头不解,如葵伸手到如藿的衾被下面,寻到殷如藿的手后用力握住,将一旁思索着什么的如藿的注意力拉回在自己身上,“阿姊,你看着我,你妹妹葵娘我用自己的性命起誓,这一次,绝对不会让你和你腹中的胎儿出现任何闪失,阿姊你信我。”
如藿感受着如葵干燥且温暖的手,那手仿佛有神力一般,真的就当时抚平了自己躁动不安且隐隐有些恐慌的内心。
如藿用力回握住如葵抓着自己的那只手,和如葵四目相接,坚定地说道:“好,阿姊信你,阿姊就将自己和腹中的孩儿全然托付给你了!”
刚说完这些,毕方便进了屋内,向自家少夫人和如葵行礼后,开口禀告道:“少夫人,夫人听闻殷娘子到了,说是许久未见,甚是想念,请殷娘子到衔月堂前厅一叙。”
如藿和如葵互相对视一眼,双方都在彼此眼中看到了疑窦之色,佘夫人甚是想念,想念谁?如葵吗?听听这话,说出来谁能信?
如藿暗中捏了捏如葵的手心,如葵不着痕迹的点了点头,看来阿姊和自己想的一样。
此行恐怕来者不善啊。
从开春新芽初露枝头,到夏日里繁茂的枝叶逐渐开始凋零,如藿的肚子看着越来越大,大的都有些怕人,现在的如藿走路都需要女使搀扶,若是站立后直起身子,隔着中间这颗圆滚滚的肚子,如藿低头都望不到自己的脚尖。
究其原因,摆在明面上的一条,是和如藿在孕期后半段食欲大涨有关。
别看在孕期前期,如藿孕吐的厉害,几乎到了滴水不进的程度,但反而是到了中后期,如藿的食欲像脱了缰的野马,再也不受控制。
世人常说,能吃是福。
能吃的进东西,就证明了此人还有强烈的求生欲望,就证明了此具身体还有存活下去的可能,这种言论,放在一般的病人身上,确实无错。
但放在孕妇身上却是一种截然相反的情况了。
开始时人们并未在意,都觉得孕妇吃的多,总比孕吐反应强烈滴水不进来的强些。后来发现有问题的,还是那些经常与产妇打交道并且常常出入产房的稳婆和产婆。
这些经验丰富的老媪,给待产的小女娘们接生的次数多了,她们就发现了一个问题,本来以为怀孕期间,孕妇吃的越多,肚子里的胎儿就越健□□产就越顺利,但在实际接生过程中,她们遇到的真实情况却和上面的设想截然相反。
孕妇吃得越多,确实,她的孩子似乎也吃的会更多更好些,吃的多了,孩子自然也就长得大了,所以这样的产妇在临盆时那肚子就显得格外巨大。
但这样就可能出现这些产妇肚子里的胎儿太大了,胎儿过大,这样产妇在生产时反而比食量稍少的孕妇更加危险,稍微一个不小心便会出现血崩的情形,真到了这个时候,结局往往就是产妇和胎儿两个都保不住,最终双双殒命。
即使不幸中的万幸,经过千辛万苦,胎儿好不容易顺利生产,但也还没完,稳婆和产婆后续发现,若是因为胎儿过大,导致产妇生产时并不顺利,胎儿停留在母体内的时辰越长,就越有可能出现胎儿愚笨痴傻的情况。
但这样的说法却并没有在雍朝得到大范围的宣扬,主要的原因在于两处。
一是,在雍朝婴孩的存活率本来就不高,甚至在生产过程中,一尸两命的情况也不在少数。
整体算下来,豪门世族婴孩的存活可能会高些,大概也就是五中取三,若是在庶民之中,孩子的存活率就更低了,生下来的婴孩中能有半数存活就已经很不错了。
所以在常人的认知中,女娘生产本来就是过鬼门关的事情,过去和过不去都是常态,而在庞大的过不去的情况里,具体是因胎儿过于巨大导致的生产不顺,还是因为别的什么原因导致的一尸两命,在这种习以为常的观念中都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二是这些发现问题所在的稳婆和产婆,能传讲出去或者说是敢宣扬出去的,其实少之又少。
想想便可以知道了,能同时请的起产婆和稳婆的家族,必定是占地一方的豪强大族,势力稍微小一些的普通士族,若不是家中有极善经营的族人的话,一般来说,应当也是请不起产婆和稳婆,这两档子接生妇人的。
所以,略微普通些的家族,当族中有妇人需要生产时,通常请的多是稳婆。
稳婆,才是那个真正可以替产妇接生的关键人物。而产婆实际上是帮助稳婆替产妇接生的助手。
讲究点儿的人家,多是会为家中的产妇请一位稳婆并配有三位产婆,还有若干的女婢妇人以供驱使。普通一点的人家,则最多只是请一位经验丰富的稳婆来保障自家产妇生产的平安顺利。
其实也不是家境普通的士族并不想为自家的产妇配备齐全稳婆和产婆,着实是因为问稳婆和产婆的数量极为稀少。
大部分情况是一村只有一位稳婆,稍微大些的郡县,全郡县内,稳婆和产婆的数量不超过两手之数,请得起请不起暂时放在一旁,光是能寻齐这两类人的,就不是一般家庭能做到的。
所以能同时请得起,也同时能寻得到稳婆和产婆的,最起码是地方豪强,能发生因产妇在孕期内吃的过多导致生产不顺的这种情况的偏偏也只是豪门大户。
别说出了人命,只是产妇生产不顺这样的事,在世家豪强内都算是家族隐秘,而知道这一切却地位并不高的稳婆和产婆又怎么敢到处宣扬世家豪门的家族秘闻。
总之,在这一二条原因的共同作用下,孕妇不宜吃多反而要控制食量和平衡饮食这一条规则便没有在雍朝内大范围地传开,在大部分人的观念当中,还是认为产妇越能吃,孩子便会越健壮,所以世人还保留着固有认知,觉得孕妇能吃是福。
所以如藿这么做也算是符合了世人对一位体格康健的产妇的固有认知和默认期望。
这不,自从知道了如藿能正常进食,甚至食欲大涨后,如藿的君姑佘夫人闻言大喜,从佘氏族地和自己的老家搜罗出了不少山珍海味,快马加鞭地运到了京畿,到了佘府后又马不停蹄地送到了殷如藿的餐桌上。
在数量如此之多,种类如此之丰的食材进补下,殷如藿不发胖那才真的是奇了怪了。
食欲旺盛,吃的多,是如藿发胖的主要原因。但在孕期的后半段发胖,也是如藿真心期望的,是殷如藿必须做到的。
如藿的实际生产时日比对外宣称的要早上这么一段日子,前期因为如藿借由强烈孕吐产生不适感造成的外形上的消瘦和她自己本身先天上的优势,成功的将真实的有孕的时日给瞒了过去。
但随着月份越来越大,肚子也长得越来越快,原先的法子已经不管用了,如葵和如藿必须想到一个合理的方法,既能将越来越大的肚子合理地瞒过去,又能作为明面上说是提前生产但实际则为足月生产的合理由头。
这样的法子不多,甚至可以说是几乎没有。
但如藿真的仿佛是带点运道在身上的,就在最为难以遮掩的孕期的中间时段,突然从强烈的孕吐乃至滴水不进的状态转变为似乎能吞噬一切的庞大的食欲。
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如葵是极为庆幸如藿阿姊能在怀孕期间的中后段,爆发出如此强烈又旺盛的食欲的,若是没有这样子的食欲,即使真的如葵能想出别的法子,自己的阿姊恐怕还要吃上不少苦头。
如葵将把过脉之后,阿姊的手腕从腕枕上拿开,放回了被子里,还顺手替如藿阿姊掖了掖翻开的被角。
如藿看着如葵自从开始诊脉之后便眉头深锁,不由得担忧地问道:“怎么了,有何不妥吗?”
如葵闻言,默默地摇了摇头。
看到如葵否认,如藿也不由地长舒了一口气,笑着说道:“无事便好,你怕是要吓坏阿姊了,之前我以为最怕的就是你来诊脉,不,现在看来,我最怕的,应当是你来诊过脉之后,还眉头深锁!”
听到如藿这么说,如葵还是紧皱着眉,摇摇头。
如藿不解,“你还摇头作甚?不是都已经没事了吗?”
“不是没事了,”如葵依然拧着眉头,但开口向她阿姊解释说,“是我不知道。”
“不知道?”
“嗯,不知道。”如葵点点头。
“阿姊,我看不懂你这脉象,不,与其说是看不懂,不如说是我把不准你这脉象了阿姊。”
“把不准?”如藿疑惑都重复着。
“没错,阿姊你这脉我把不准。”如葵肯定地又说了一遍,“说是把不准,确切点来说,应该是我把不住。”
“把不住?”如藿更疑惑了,“我与原先有何区别?为何之前都没有问题,现在反而把不住脉了呢?”
“阿姊,具体原因我也不知,只是阿姊你的脉象从原先明确康健的状态变成了如今这般实虚实服,甚至在有一段时辰内,我摸不透你的脉象,所以与其说我把不准,不如从根本上说我就没把住阿姊你的脉。”
“而且这种情况也不是今日这一天之内发生的,从前一段时日便开始了。从刚开始极为轻微短暂的逐渐变为现在这般严重的状况。”
“从前一段时日内便开始了?”如藿眉头轻轻蹙起,“怎么从来没听你提过?”
如葵轻轻叹了一口气,解释说:“之前没提是因为这样的症状太过轻微且模糊不定,此其一;其二则是因为阿姊你这是在孕期呀,孕期内的妇人脉象本来就是多变且复杂的,在没有形成有规律的且稳定的现象之前,从大体上来说,确实是无碍的。”
“其实现在我提出来,但我也说不准这种情形是好是坏,到底有何影响,最后有什么结果,这些我都说不准,望、闻、问、切中切我拿捏不准,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根据前面的望闻问,再结合阿姊你的脉象,将其视为浑然一体,从整体中判断并得出结论了。”
“若是根据整体来判断出现这种脉象的原因,那可能只有一点,阿姊,胎儿身重并非好事啊……”
“到目前来说,这个孩子依然足月,虽然外人看着这一胎有些略大了,但实际上,除了你这略有诡异但却琢磨不透原因的脉象意外,你和孩子都很健康,一切正常。”
如葵边收拾东西,边和如藿阿姊细细分说其中的原理和区别,努力安抚孕妇听了自己所描绘症状后产生的焦虑和不安。
也不要怪如葵说的如此之多,解释得这么详细,主要是如葵在上一世便发现,别管作为怀孕之前的小女娘本身性格是多么跳脱不羁,凡是怀了孕的女娘在孕期和产后,这心思多多少少都会变得敏感多疑一些。
在有些时候,再多的敏感多疑只要能说出来,都算是好的。
有一些极个别的女娘,若是本身性子再内敛安静一些,心里产生了的焦虑和不安不愿与旁人说起,只是压在心头上,这么积压久了,一个处理不好爆发出来的后果便是极为惨烈的。
所以如葵便养成了习惯,在面对怀了身孕的女娘时,都会照顾的更加细致一些。
即使有些话翻来覆去重复很多遍如葵也是不恼的,反而会更加详细的将里面的门道讲给怀了身孕的女娘听;若是有些女娘听不懂,如葵也会不厌其烦地将自己所说的话换成更加直白浅显的表述再说给女娘听。
虽然到最后可能还是会有一些女娘听不懂,但是神奇的是,即使听不懂,但她们的状态也会好上许多,那种隐隐不安的情绪会消散大半,焦躁中的产妇会在如葵一遍一遍地重复中获得些许安宁。
如葵看着在床上斜倚着的阿姊依然眉头不解,如葵伸手到如藿的衾被下面,寻到殷如藿的手后用力握住,将一旁思索着什么的如藿的注意力拉回在自己身上,“阿姊,你看着我,你妹妹葵娘我用自己的性命起誓,这一次,绝对不会让你和你腹中的胎儿出现任何闪失,阿姊你信我。”
如藿感受着如葵干燥且温暖的手,那手仿佛有神力一般,真的就当时抚平了自己躁动不安且隐隐有些恐慌的内心。
如藿用力回握住如葵抓着自己的那只手,和如葵四目相接,坚定地说道:“好,阿姊信你,阿姊就将自己和腹中的孩儿全然托付给你了!”
刚说完这些,毕方便进了屋内,向自家少夫人和如葵行礼后,开口禀告道:“少夫人,夫人听闻殷娘子到了,说是许久未见,甚是想念,请殷娘子到衔月堂前厅一叙。”
如藿和如葵互相对视一眼,双方都在彼此眼中看到了疑窦之色,佘夫人甚是想念,想念谁?如葵吗?听听这话,说出来谁能信?
如藿暗中捏了捏如葵的手心,如葵不着痕迹的点了点头,看来阿姊和自己想的一样。
此行恐怕来者不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