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头的屋子里,大丫鬟朱草已经将温菜的热水换过三遍,眼瞅着主屋里还静悄悄的,不由得发起愁。
“小姐也真是的,整天忙着赚钱,不好好吃饭,身体要生病哒,只有我这个可怜的小丫鬟每次都要替她多想着些,唉,会长皱纹的。”
说罢,就吩咐门口拔草的小丫鬟:“莺儿啊,别折腾那几颗弱叽叽的小草了。去叫厨房里当值的师父再做点新菜。这些放太久,味道不新鲜,小姐起来恐是不爱吃。”
丫头们个个都是机伶鬼儿。
想着旧的菜小姐不吃,必然赏给下人,自己能吃些好的,便欢快地跑去厨房传话。
主屋里,本该安睡的苗若兰此时躺在床帐里,好看的眉眼紧紧皱起,白净的脸上冷汗淋漓,连鬓角的头发都打湿成缕。
正当春天,气候自然是暖和而非炎热,之所以这样难受,是因为她梦见了非常不好的事情。
苗若兰挣扎着,勉强睁开双眼,转头看见屋里的摆设,熟悉又陌生。
身体上还残留着梦中的疼痛,头昏沉沉的,令人泛起阵阵恶心。
惊恐、愤恨、不可置信等等复杂的情绪还在心中荡漾,好一会儿才缓过来。
在刚才的噩梦里,她仿佛变成了自己前去京城的父亲。
太白县处得位置好,容易讨得生计,安身立命,因此有很多外乡人搬过来。
冯家就是孤零零一家三口搬到县城里的,没人清楚地知道他们的来处,冯父作为秀才,在书院里做启蒙的教书先生维持生活。
苗家还没有将生意做大的时候,两家是邻居,关系还算不错,苗父出门的时候,偶尔便会拜托冯夫人看顾下苗若兰,两家小儿女算是青梅竹马。
后来,苗父经营有方,生意越来越好,买地修了如今的大宅子,搬走了。
冯家倒是平平,还住在木头巷那栋简朴的老房。
后来苗老爷打算卖掉旧宅,回去才发现冯家双亲惨遭意外去世,只留下冯鸿羽一个孩子,老仆带着他过得十分凄惨,吃不饱穿不暖,更别提读书识字了,连家传的书都卖光光。
苗父见到如此光景,十分难受,不想老友的儿子竟苦难至此,连道自己疏忽。
最后老仆去世,苗父收留下冯鸿羽,不仅是吃饱穿暖让其长大,更是筵请名师,搜寻孤本供其读书上进。
如此十来年过去了。
冯家只有个儿子,苗家只有个女儿,两家关系好时,就有结亲的打算,如今孩子们在一个屋檐下生活,苗父更是早就将冯鸿羽当女婿当亲儿子对待。
今年,苗若兰已经满十六岁及笄,又是春考的年份,苗父内心不免有个双喜临门的想法,金榜题名加喜结连理,恐怕会传为太白县甚至青州城甚至整个大周的佳话。
这次趁着出门做生意,离得比较近,顺便前往京城,想着春考的榜单出来时,差不多能够和冯鸿羽一起看看。
上榜最好,没有名次就下次再考,先成家后立业也不错。他苗大为又不是那势力眼的,没考上便放弃已定的女婿人选。
纯纯看中能当官的话,何必单单投资冯鸿羽一个人。
另外一件重要的事情是在寸土寸金的京城里买个合适的房子,让冯鸿羽有个固定住所,以及帮助将来的小夫妻两个人能够扎下根来。
为此,苗父还特意周转了几个铺子,凑了好大一笔钱财。虽然他并不想跟唯一的女儿忍受分离之苦,但只要以后她生活过得好,便老怀欣慰。
生意除了些小波折,总算妥当之后,苗父立马急匆匆奔赴京城,越急越容易出事。路上淋了雨,发烧生病,在客栈里休息吃汤药。稍微好些,听闻榜单应该已出,便想启程,被老仆明叔劝住,又待几日,大好后立即出发,不敢再耽误。
等到了京城,风尘仆仆,还没找到人,在酒楼坐着吃饭。
席间听客人们讨论最近的趣闻,得知冯鸿羽中了探花,文采学识颇受皇上赏识。
苗老爷高兴地要接话,说那探花是自家女婿。
众人哄堂大笑,纷纷指出苗父吹牛皮,痴心妄想。李相小女儿已经跟冯鸿羽定亲,哪里轮得到乡村野妇,市井人家。
本来还以为是市井传闻,没什么可信的,毕竟男人酒桌之间的话靠谱程度极低。
结果出去问了几个人,都这么说,苗父心里也不禁嘀咕起来,好不容易打听清楚地址,急匆匆跑去确认。
冯鸿羽进京备考,有苗家赞助的钱财。在京城里租下的是有名的用来备考的文化巷,独门独院的好房子,跟邻居之间有一定距离,非常适合学习,跟其他学生挤在小小的客栈房间里,条件不知好了多少。
巷子里的街道周围没什么商贩,许是午休时间,走过来路人也没见到几个。
苗父到地方上前敲门,开门的不是小厮,正是出去赴宴刚刚回来喝得醉醺醺的冯鸿羽,一脸志得意满的风流姿态,看见突然出现的人先是吃惊害怕,后来想通了什么,又放松下来,将苗父迎进去。
两人在客厅里交谈,苗父先是恭喜冯鸿羽高中探花,又提了些家乡和苗府近日发生的事情。
最后实在忍不住,提到街上听来的传闻,冯鸿羽起初不想谈这个话题,后来酒劲儿上来,就痛快地承认自己是要娶李相家的掌上明珠。
还说他早就看不起经商满身铜臭味儿的苗父,断定他以后不能给自己的仕途有什么帮助,当然也绝对不会和苗若兰成亲。
如果苗家的女儿非要进他冯家,那便只能做妾,带满满的钱财,他可以考虑考虑。
不接受的话,让苗父赶紧滚,远离京城,老老实实呆在太白县,不要在他面前碍眼。
苗父当然是十分气愤,觉得自己多年的付出喂了白眼狼,没想到冯鸿羽没中探花前的谦和有礼都是装出来的,一旦得了志,便张狂起来,再加上点酒,咕噜咕噜把心里话全吐出来了。
争执间,两人撕扯起来。
大病初愈的苗父被冯鸿羽推倒,脑袋狠狠地撞在什么尖硬的物体上。
先是瓷器碎裂的声音,后是剧烈的疼痛。
苗若兰就是被这种疼痛惊醒,梦里太过真实,让她心有余悸,想说服自己那只是一个梦而已,却又难掩不安。
毕竟冯鸿羽在以前的印象里,真的很好,才高八斗,克己复礼,备受称赞。
正在这时,主屋的门被大丫鬟朱樱推开,看着坐在床边失神的苗若兰。
“小姐,小姐您没事吧?”
“嗯,怎么了?”
朱樱告诉她外面来了个从京城报信儿的差役,是否要去见一见。
竟然是来自京城衙门的官方信件,信使拿着赏钱就走了,做了噩梦的苗若兰看到信不是父亲或者冯鸿羽写的,有点忐忑。
怎么会是衙门来的呢?
她双手颤抖地打开信,读完。
苗若兰慢慢瘫坐在地上,眼泪无声地流了满面。
“小姐,您这是怎么了?”朱樱关心道。
父亲真的去世了......?
信里写到苗父在京郊路上,马车摔下了悬崖,等发现时已经过去些时日,尸体腐烂加野生动物啃咬,已经辨认不清,凭借残存的路引认出身份,京城府衙特派差役通知安平县的亲属,前去领尸。
苗若兰不敢相信痛爱自己的父亲已经去世,她出生时就失去母亲,如今相依为命的父亲也离开了?
她看着手里随信附带的父亲的贴身玉佩,陷入巨大悲伤。
老爷去世的消息仿佛长了翅膀,瞬间传遍苗府上下。家里人都十分难过,毕竟谁都知道,苗老爷才是家里的脊梁骨,没有他,后面的生活该怎么办。
人们茫然无措,只都陪着小姐垂泪。
反倒是苗若兰哭着哭着,逐渐冷静下来,发现此事有更多需推敲之处。决定明日就出发去京城,确认自己父亲的生死。
父亲当时有明叔陪着去京城,可信里却只写了要确认父亲一人的尸体,会不会有丝丝可能,是搞错了呢?
再者因为白日里的噩梦,以及冯鸿羽什么信息都没有传回来,让她心里也有些怀疑。
京城路远,必须要抓紧时间去查证,搞清楚一切!
“小姐,如今这情况,咱们要做些什么才好啊?朱草好害怕,但只要您吩咐朱草,朱草一定帮小姐办得妥妥的。”朱草眼珠子揉得通红,靠在苗若兰的大腿上哭噎噎地说道。
苗若兰看着跪在地上一脸孩子气的朱草,再看看身旁站着一脸愁容的朱樱,还有四周垂着头默默抽噎的仆人们。
突然有种深深的无力感,父亲将自己保护得太好,一直遵循自己的意愿,没有逼迫,没有强硬,自己以前也不够主动学习。喜欢算账,仅仅对账务上比较精进,对目前的状况没有帮助。
父亲是她的大靠山,是她勇敢尝试不怕失败的后盾。
现在遇到了大事,她却没有信心成为大家的主心骨,身边也没有能用之人。
“小姐也真是的,整天忙着赚钱,不好好吃饭,身体要生病哒,只有我这个可怜的小丫鬟每次都要替她多想着些,唉,会长皱纹的。”
说罢,就吩咐门口拔草的小丫鬟:“莺儿啊,别折腾那几颗弱叽叽的小草了。去叫厨房里当值的师父再做点新菜。这些放太久,味道不新鲜,小姐起来恐是不爱吃。”
丫头们个个都是机伶鬼儿。
想着旧的菜小姐不吃,必然赏给下人,自己能吃些好的,便欢快地跑去厨房传话。
主屋里,本该安睡的苗若兰此时躺在床帐里,好看的眉眼紧紧皱起,白净的脸上冷汗淋漓,连鬓角的头发都打湿成缕。
正当春天,气候自然是暖和而非炎热,之所以这样难受,是因为她梦见了非常不好的事情。
苗若兰挣扎着,勉强睁开双眼,转头看见屋里的摆设,熟悉又陌生。
身体上还残留着梦中的疼痛,头昏沉沉的,令人泛起阵阵恶心。
惊恐、愤恨、不可置信等等复杂的情绪还在心中荡漾,好一会儿才缓过来。
在刚才的噩梦里,她仿佛变成了自己前去京城的父亲。
太白县处得位置好,容易讨得生计,安身立命,因此有很多外乡人搬过来。
冯家就是孤零零一家三口搬到县城里的,没人清楚地知道他们的来处,冯父作为秀才,在书院里做启蒙的教书先生维持生活。
苗家还没有将生意做大的时候,两家是邻居,关系还算不错,苗父出门的时候,偶尔便会拜托冯夫人看顾下苗若兰,两家小儿女算是青梅竹马。
后来,苗父经营有方,生意越来越好,买地修了如今的大宅子,搬走了。
冯家倒是平平,还住在木头巷那栋简朴的老房。
后来苗老爷打算卖掉旧宅,回去才发现冯家双亲惨遭意外去世,只留下冯鸿羽一个孩子,老仆带着他过得十分凄惨,吃不饱穿不暖,更别提读书识字了,连家传的书都卖光光。
苗父见到如此光景,十分难受,不想老友的儿子竟苦难至此,连道自己疏忽。
最后老仆去世,苗父收留下冯鸿羽,不仅是吃饱穿暖让其长大,更是筵请名师,搜寻孤本供其读书上进。
如此十来年过去了。
冯家只有个儿子,苗家只有个女儿,两家关系好时,就有结亲的打算,如今孩子们在一个屋檐下生活,苗父更是早就将冯鸿羽当女婿当亲儿子对待。
今年,苗若兰已经满十六岁及笄,又是春考的年份,苗父内心不免有个双喜临门的想法,金榜题名加喜结连理,恐怕会传为太白县甚至青州城甚至整个大周的佳话。
这次趁着出门做生意,离得比较近,顺便前往京城,想着春考的榜单出来时,差不多能够和冯鸿羽一起看看。
上榜最好,没有名次就下次再考,先成家后立业也不错。他苗大为又不是那势力眼的,没考上便放弃已定的女婿人选。
纯纯看中能当官的话,何必单单投资冯鸿羽一个人。
另外一件重要的事情是在寸土寸金的京城里买个合适的房子,让冯鸿羽有个固定住所,以及帮助将来的小夫妻两个人能够扎下根来。
为此,苗父还特意周转了几个铺子,凑了好大一笔钱财。虽然他并不想跟唯一的女儿忍受分离之苦,但只要以后她生活过得好,便老怀欣慰。
生意除了些小波折,总算妥当之后,苗父立马急匆匆奔赴京城,越急越容易出事。路上淋了雨,发烧生病,在客栈里休息吃汤药。稍微好些,听闻榜单应该已出,便想启程,被老仆明叔劝住,又待几日,大好后立即出发,不敢再耽误。
等到了京城,风尘仆仆,还没找到人,在酒楼坐着吃饭。
席间听客人们讨论最近的趣闻,得知冯鸿羽中了探花,文采学识颇受皇上赏识。
苗老爷高兴地要接话,说那探花是自家女婿。
众人哄堂大笑,纷纷指出苗父吹牛皮,痴心妄想。李相小女儿已经跟冯鸿羽定亲,哪里轮得到乡村野妇,市井人家。
本来还以为是市井传闻,没什么可信的,毕竟男人酒桌之间的话靠谱程度极低。
结果出去问了几个人,都这么说,苗父心里也不禁嘀咕起来,好不容易打听清楚地址,急匆匆跑去确认。
冯鸿羽进京备考,有苗家赞助的钱财。在京城里租下的是有名的用来备考的文化巷,独门独院的好房子,跟邻居之间有一定距离,非常适合学习,跟其他学生挤在小小的客栈房间里,条件不知好了多少。
巷子里的街道周围没什么商贩,许是午休时间,走过来路人也没见到几个。
苗父到地方上前敲门,开门的不是小厮,正是出去赴宴刚刚回来喝得醉醺醺的冯鸿羽,一脸志得意满的风流姿态,看见突然出现的人先是吃惊害怕,后来想通了什么,又放松下来,将苗父迎进去。
两人在客厅里交谈,苗父先是恭喜冯鸿羽高中探花,又提了些家乡和苗府近日发生的事情。
最后实在忍不住,提到街上听来的传闻,冯鸿羽起初不想谈这个话题,后来酒劲儿上来,就痛快地承认自己是要娶李相家的掌上明珠。
还说他早就看不起经商满身铜臭味儿的苗父,断定他以后不能给自己的仕途有什么帮助,当然也绝对不会和苗若兰成亲。
如果苗家的女儿非要进他冯家,那便只能做妾,带满满的钱财,他可以考虑考虑。
不接受的话,让苗父赶紧滚,远离京城,老老实实呆在太白县,不要在他面前碍眼。
苗父当然是十分气愤,觉得自己多年的付出喂了白眼狼,没想到冯鸿羽没中探花前的谦和有礼都是装出来的,一旦得了志,便张狂起来,再加上点酒,咕噜咕噜把心里话全吐出来了。
争执间,两人撕扯起来。
大病初愈的苗父被冯鸿羽推倒,脑袋狠狠地撞在什么尖硬的物体上。
先是瓷器碎裂的声音,后是剧烈的疼痛。
苗若兰就是被这种疼痛惊醒,梦里太过真实,让她心有余悸,想说服自己那只是一个梦而已,却又难掩不安。
毕竟冯鸿羽在以前的印象里,真的很好,才高八斗,克己复礼,备受称赞。
正在这时,主屋的门被大丫鬟朱樱推开,看着坐在床边失神的苗若兰。
“小姐,小姐您没事吧?”
“嗯,怎么了?”
朱樱告诉她外面来了个从京城报信儿的差役,是否要去见一见。
竟然是来自京城衙门的官方信件,信使拿着赏钱就走了,做了噩梦的苗若兰看到信不是父亲或者冯鸿羽写的,有点忐忑。
怎么会是衙门来的呢?
她双手颤抖地打开信,读完。
苗若兰慢慢瘫坐在地上,眼泪无声地流了满面。
“小姐,您这是怎么了?”朱樱关心道。
父亲真的去世了......?
信里写到苗父在京郊路上,马车摔下了悬崖,等发现时已经过去些时日,尸体腐烂加野生动物啃咬,已经辨认不清,凭借残存的路引认出身份,京城府衙特派差役通知安平县的亲属,前去领尸。
苗若兰不敢相信痛爱自己的父亲已经去世,她出生时就失去母亲,如今相依为命的父亲也离开了?
她看着手里随信附带的父亲的贴身玉佩,陷入巨大悲伤。
老爷去世的消息仿佛长了翅膀,瞬间传遍苗府上下。家里人都十分难过,毕竟谁都知道,苗老爷才是家里的脊梁骨,没有他,后面的生活该怎么办。
人们茫然无措,只都陪着小姐垂泪。
反倒是苗若兰哭着哭着,逐渐冷静下来,发现此事有更多需推敲之处。决定明日就出发去京城,确认自己父亲的生死。
父亲当时有明叔陪着去京城,可信里却只写了要确认父亲一人的尸体,会不会有丝丝可能,是搞错了呢?
再者因为白日里的噩梦,以及冯鸿羽什么信息都没有传回来,让她心里也有些怀疑。
京城路远,必须要抓紧时间去查证,搞清楚一切!
“小姐,如今这情况,咱们要做些什么才好啊?朱草好害怕,但只要您吩咐朱草,朱草一定帮小姐办得妥妥的。”朱草眼珠子揉得通红,靠在苗若兰的大腿上哭噎噎地说道。
苗若兰看着跪在地上一脸孩子气的朱草,再看看身旁站着一脸愁容的朱樱,还有四周垂着头默默抽噎的仆人们。
突然有种深深的无力感,父亲将自己保护得太好,一直遵循自己的意愿,没有逼迫,没有强硬,自己以前也不够主动学习。喜欢算账,仅仅对账务上比较精进,对目前的状况没有帮助。
父亲是她的大靠山,是她勇敢尝试不怕失败的后盾。
现在遇到了大事,她却没有信心成为大家的主心骨,身边也没有能用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