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草长莺飞。
柔嫩的绿色铺满了京城北面的罩云山,丝丝云雾似披帛般,薄薄一层环着挤挨着的山头。
蜿蜒于山间的官道上,一辆交华翠盖的二驾马车正缓缓行走。
“在山里住了一个多月,没想到这京郊春色更显呢,方才瞧着,路边的桃花也结了骨朵儿,想必不日也要开了。”素云放下马车帘子,朝车内主位上的女子说道。
少女梳着同心髻,饰了支嵌玉双珠云纹簪,额间花钿中点缀一颗光泽细腻的珍珠做饰。眉弓如月,肤白如雪,上着桃夭色窄袖衫,配碧山色下襦 ,衬得人比春色更娇。
“届时咱们又可以收院里的桃花来酿桃花酿了。”一旁的漱月也附和道。
素云与漱月觉得,时常看着小娘子姣好的面庞,心情都会不由变好,难怪京中人赞自家小娘子“千秋无绝色,悦目是佳人”呢!
闻言,刚刚一直双眸紧闭的女子也睁开了眼,眸子里满是晶莹水色,清澈无浊。
李攸宜抬手撩开了帘子,暗道这丫头说的不假。想来自己在文觉寺养病一月,如今回京又赶上踏青的好时候,估计又要陪长宁四处游玩,“阅赏”各路才子了。
大约走了一个时辰,马车行至玄武门前。
平日里总见惯了长宁公主与奉璋县主的车架出入,守卫按理来说都会直接放行,没想到今日却拦下了马车。
马车停下,遂也截断了车内主仆三人的嬉笑声。
守卫抱拳作揖:“烦请县主出示令牌,属下验明后即刻放行。”
“这是怎么了?”素云蹙眉朝守卫问道,“平日里也不用如此费事。”说罢让车夫递上了令牌。
守卫接过查看,随即朝马车里的人说道:“县主有所不知,攻打突厥的大军大获全胜,即将班师回朝,前些日子有几个敌国探子釜底抽薪,在城中引起不小的乱子,部分人伏诛,有几个却还是逃出了京城,因此陛下下旨严守各道城门,如有耽误,还望县主见谅。”
此话一出,马车中三人皆是沉默。
马车顺利进了城,李攸宜脑中却还是刚刚守卫的话,以及三日前夜里发生的事。
这日晴天里碧空如洗,夜间月光便就毫无吝啬的撒在山间,几人居住的院前有课古桐树,月光映下,便如碎银般漏在院中。若是前几日,这样好的月光,李攸宜必定是要坐在远中好好欣赏一番。
几人正在收拾着准备回京的物什,却听见所住禅房后院有几声异响,后又见房梁上一道黑影闪过,随即而来的便是冰冷剑刃相碰的声音。
文觉寺素来十分灵验,是除了相国寺这等皇家寺宇之外最具香火气的寺庙,也专门设了供皇家或世家贵人居住的小院禅房,向来是清静又安全的。
主仆几人顿时间警觉起来,此番来文觉寺小住将养,攸宜本就不打算兴师动众,故而只带了贴身用着的两个丫头和两个小厮,两个小厮只负责赶马送信和搬搬东西,若有歹人,那就算他们一行有五个人也只有任由人家拿捏的份。
“县主,这可如何是好,咱们无人可用,只怕是要落入贼人手里。”素云脸上流露出焦急的神色。
“先别急,听这动静,怕是有两方人在,如今两方人打起来了,便是他们自个的仇怨。即使是威胁到住客只怕与钱帛脱不了干系,大不了将钱帛给他们便是。你与漱月先将咱们的门窗锁死,让卓云卓武(两个小厮)先从前去套好马车,实在不行,我们今晚就从东面下山。”
李攸宜也是头一次遇到这种事,从前在京中都有宵禁,整晚都有禁军巡逻,若有个贼盗那也是早早被禁军擒获,一般都是第二日才晓始末。
若说一点都不怕那也是假的,不过现在不是慌乱的时候,不然只会将自己暴露得更快。
“是”,二女应下。
“无事的,如今正是太平盛世,小偷小盗会有,这里里皇城只二十里,天子脚下,谁人敢轻易杀人放火,那才是自寻死路。”漱月比素云大两岁,在攸宜身边的日子更早些,她更知自家县主的脾性,也比素心更沉稳。
此话刚落下,刚刚屋后还在的打斗声停了,随之而来的是一片死寂般的静。
“这是,打完了?”素云疑惑道。
随后传来物体拖在地上的拖拽声,后又“扑通”一声,像是有重物落在墙外。
“这是,在毁尸灭迹?!”李攸宜惊道。主仆三人凑在一起,面面相觑,仔细侧耳听着外面的动静。
不过一刻钟的功夫,外面的声音消失了,又变成了那个静的令人发怵的夜。
李攸宜实在是按捺不住心中的探究之意,便凑到门缝边小心向外张望。
素云与漱月也跟上,三人眯上眼睛从一小条门缝向外看去,只见一个身着窄袖圆领的黑衣男子,腰间束带,宽肩阔背,瞧着八尺有余。
许是习武之人听力与眼力极佳,主仆三人虽动静不大,但他已然察觉。他刚走到那颗梧桐树下,身体未曾转向屋门,只是侧目望向她们。
树下斑驳的月光照在他硬挺的面庞上,却未将他变得柔和,反而生出令人不寒而栗的冷意。
不多时,那人便开口了:“在下已将贼人尽除,劳请阁下将今夜之事保密,多谢。”
因着已入夜,能听出说话者刻意压低了声音,却还是能辨出是个青年男人,只是这声音透出几分清冷。
说罢,便脚尖点上树干,消失在了茫茫夜色中。
等李攸宜回过神来,人早已不见了。她回想起刚刚那一幕,自己只露出透过门缝的眼睛,那人绝对没看见自己的脸,但那人就像透过门将她全窥见了一般直盯住了她的眼睛。
她只看到那人漆黑的双眸似两个池见底的深谭,自己望不透彻,可他看过来后却叫人无所遁形。
转念一想,哪有人将请求的话说的如此......倒挺像是在威胁人的。
寺外
墨砚独自在月下牵住两匹马,等着自家郎君出来。
待他正打算上树再观望一番时,终于见到了陆时佑的身影。
“郎君”他快步向前,将马绳交到陆时佑手里。陆时佑点头接过,翻身上马。
“郎君,现在咱们也算是替兄弟们报仇了,也不枉我们在这寺里守株待兔半月有余。”墨砚的脸上颇有几分大仇得报的快意。
“寺中之事,至此就算完了,回去后也不必多言。”陆时佑沉声嘱咐道。
“属下知晓。那寺中的那个贵女...”话还没说完,就被陆时佑的斜瞥截住了。
“往后不必再提及,只当从未见过。”
“是。只是眼瞅着大军也离京城不远了,等朝廷派来接咱们的使官到了,咱们私自离队的事可就暴露了。”
陆时佑已经催马先行一步“所以回程便要更赶些。放心,舅舅知晓我们此行,他会领军在穆县外多驻扎两日。”使臣会在穆县与大军汇合。
“如此甚好。”
两匹战马载着二人飞驰在山野间,不多时,二人就彻底隐匿在月色之中。
……
“照守卫说的,那晚的贼人便是从京城逃出去的敌国暗探了?”李攸宜的脸上是藏不住的惊讶,没想到那些人还是如此来历。
那晚的事情还历历在目,只差一点,那些个贼人保不齐就要了她们主仆的小命,如此说来,更要多谢那个人了。
如今细想,因着天太黑,她已经不记得他的相貌,只是那双深邃如墨的眼却着实令人难忘。
“这些暗探想来不是一般人,可以见得解决他们的人更不一般了,”素云倒吸口气,“这人不会是传说中武林高手吧!”
“会不会朝中哪位大人呢?”漱月也猜测。
“应该不是”,李攸宜说,“如若是朝中之人,那既知其已死,何必在兴师动众的把守城门细细搜寻。不过也应不是武林高手,有哪个武林高手愿意屈居离京二十里的区区罩云山。”
“你呀,少看些话本子吧。”李攸宜扬唇浅笑,打趣般说道。
这么一打岔,马车已行至裕郡公府。
“县主,到了”卓文说着,放下轿凳,立于一旁微微躬身。
“这些日子你们辛苦了,午后来揽月阁领赏,然后便休息几日吧。”李攸宜对待婢女下人们,向来是不赖的。
“多谢县主”两小厮齐声道。
抬眼见“裕郡公府”四个大字,李攸宜不由生出几分感慨,阔别了一月的家,终于是回来了。
想必阿耶阿娘定是十分想念自己。阿娘素来身体不好,体弱多病。冬日里李攸宜染了风寒,自己也怕病气过给阿娘,便离府养病了。
李攸宜的阿耶李霂是当今陛下之表弟,受封裕郡公,虽也是国姓,但出身陇西李氏,非皇室一脉,在朝中任刑部尚书一职。
母亲王凝意是大族太原王氏之女。自前朝以来,世家大族通婚便是最平常不过之事。只不过当今陛下重文武科举,士庶之间不再隔着高墙,世家的联姻也回不到从前那种盛况。
李攸宜还有个同胞哥哥,名叫李伯尧。自记事起,李攸宜知道父母不似寻常夫妻一般,阿耶在阿娘面前总是温柔体贴的 ,也真正许了阿娘一生一世一双人,在京中羡煞了很多人。
至于自己这个奉璋县主,则是因着阿娘与宫中淑妃娘娘是手帕之交,淑妃娘娘当年与阿娘前后两月有孕,原约好是一男一女便结为亲家,可惜两个都是小娘子,淑妃便收了李攸宜为义女,还求了陛下恩典封了县主,赐了封号。
而长宁公主与李攸宜也是从小一同长大,若论起来,长宁公主还比李攸宜大上两个月,只不过二人不已长幼互称。
踏入大门,转过一个抄手游廊,入目的是自家前花园,春日已至,花园里的花有隐隐要开之势。
先去禀报的门房回来了,躬身对李攸宜说:“县主,主君与娘子都在暮香居,请县主直接往暮香居去吧。”
“知道了”。
柔嫩的绿色铺满了京城北面的罩云山,丝丝云雾似披帛般,薄薄一层环着挤挨着的山头。
蜿蜒于山间的官道上,一辆交华翠盖的二驾马车正缓缓行走。
“在山里住了一个多月,没想到这京郊春色更显呢,方才瞧着,路边的桃花也结了骨朵儿,想必不日也要开了。”素云放下马车帘子,朝车内主位上的女子说道。
少女梳着同心髻,饰了支嵌玉双珠云纹簪,额间花钿中点缀一颗光泽细腻的珍珠做饰。眉弓如月,肤白如雪,上着桃夭色窄袖衫,配碧山色下襦 ,衬得人比春色更娇。
“届时咱们又可以收院里的桃花来酿桃花酿了。”一旁的漱月也附和道。
素云与漱月觉得,时常看着小娘子姣好的面庞,心情都会不由变好,难怪京中人赞自家小娘子“千秋无绝色,悦目是佳人”呢!
闻言,刚刚一直双眸紧闭的女子也睁开了眼,眸子里满是晶莹水色,清澈无浊。
李攸宜抬手撩开了帘子,暗道这丫头说的不假。想来自己在文觉寺养病一月,如今回京又赶上踏青的好时候,估计又要陪长宁四处游玩,“阅赏”各路才子了。
大约走了一个时辰,马车行至玄武门前。
平日里总见惯了长宁公主与奉璋县主的车架出入,守卫按理来说都会直接放行,没想到今日却拦下了马车。
马车停下,遂也截断了车内主仆三人的嬉笑声。
守卫抱拳作揖:“烦请县主出示令牌,属下验明后即刻放行。”
“这是怎么了?”素云蹙眉朝守卫问道,“平日里也不用如此费事。”说罢让车夫递上了令牌。
守卫接过查看,随即朝马车里的人说道:“县主有所不知,攻打突厥的大军大获全胜,即将班师回朝,前些日子有几个敌国探子釜底抽薪,在城中引起不小的乱子,部分人伏诛,有几个却还是逃出了京城,因此陛下下旨严守各道城门,如有耽误,还望县主见谅。”
此话一出,马车中三人皆是沉默。
马车顺利进了城,李攸宜脑中却还是刚刚守卫的话,以及三日前夜里发生的事。
这日晴天里碧空如洗,夜间月光便就毫无吝啬的撒在山间,几人居住的院前有课古桐树,月光映下,便如碎银般漏在院中。若是前几日,这样好的月光,李攸宜必定是要坐在远中好好欣赏一番。
几人正在收拾着准备回京的物什,却听见所住禅房后院有几声异响,后又见房梁上一道黑影闪过,随即而来的便是冰冷剑刃相碰的声音。
文觉寺素来十分灵验,是除了相国寺这等皇家寺宇之外最具香火气的寺庙,也专门设了供皇家或世家贵人居住的小院禅房,向来是清静又安全的。
主仆几人顿时间警觉起来,此番来文觉寺小住将养,攸宜本就不打算兴师动众,故而只带了贴身用着的两个丫头和两个小厮,两个小厮只负责赶马送信和搬搬东西,若有歹人,那就算他们一行有五个人也只有任由人家拿捏的份。
“县主,这可如何是好,咱们无人可用,只怕是要落入贼人手里。”素云脸上流露出焦急的神色。
“先别急,听这动静,怕是有两方人在,如今两方人打起来了,便是他们自个的仇怨。即使是威胁到住客只怕与钱帛脱不了干系,大不了将钱帛给他们便是。你与漱月先将咱们的门窗锁死,让卓云卓武(两个小厮)先从前去套好马车,实在不行,我们今晚就从东面下山。”
李攸宜也是头一次遇到这种事,从前在京中都有宵禁,整晚都有禁军巡逻,若有个贼盗那也是早早被禁军擒获,一般都是第二日才晓始末。
若说一点都不怕那也是假的,不过现在不是慌乱的时候,不然只会将自己暴露得更快。
“是”,二女应下。
“无事的,如今正是太平盛世,小偷小盗会有,这里里皇城只二十里,天子脚下,谁人敢轻易杀人放火,那才是自寻死路。”漱月比素云大两岁,在攸宜身边的日子更早些,她更知自家县主的脾性,也比素心更沉稳。
此话刚落下,刚刚屋后还在的打斗声停了,随之而来的是一片死寂般的静。
“这是,打完了?”素云疑惑道。
随后传来物体拖在地上的拖拽声,后又“扑通”一声,像是有重物落在墙外。
“这是,在毁尸灭迹?!”李攸宜惊道。主仆三人凑在一起,面面相觑,仔细侧耳听着外面的动静。
不过一刻钟的功夫,外面的声音消失了,又变成了那个静的令人发怵的夜。
李攸宜实在是按捺不住心中的探究之意,便凑到门缝边小心向外张望。
素云与漱月也跟上,三人眯上眼睛从一小条门缝向外看去,只见一个身着窄袖圆领的黑衣男子,腰间束带,宽肩阔背,瞧着八尺有余。
许是习武之人听力与眼力极佳,主仆三人虽动静不大,但他已然察觉。他刚走到那颗梧桐树下,身体未曾转向屋门,只是侧目望向她们。
树下斑驳的月光照在他硬挺的面庞上,却未将他变得柔和,反而生出令人不寒而栗的冷意。
不多时,那人便开口了:“在下已将贼人尽除,劳请阁下将今夜之事保密,多谢。”
因着已入夜,能听出说话者刻意压低了声音,却还是能辨出是个青年男人,只是这声音透出几分清冷。
说罢,便脚尖点上树干,消失在了茫茫夜色中。
等李攸宜回过神来,人早已不见了。她回想起刚刚那一幕,自己只露出透过门缝的眼睛,那人绝对没看见自己的脸,但那人就像透过门将她全窥见了一般直盯住了她的眼睛。
她只看到那人漆黑的双眸似两个池见底的深谭,自己望不透彻,可他看过来后却叫人无所遁形。
转念一想,哪有人将请求的话说的如此......倒挺像是在威胁人的。
寺外
墨砚独自在月下牵住两匹马,等着自家郎君出来。
待他正打算上树再观望一番时,终于见到了陆时佑的身影。
“郎君”他快步向前,将马绳交到陆时佑手里。陆时佑点头接过,翻身上马。
“郎君,现在咱们也算是替兄弟们报仇了,也不枉我们在这寺里守株待兔半月有余。”墨砚的脸上颇有几分大仇得报的快意。
“寺中之事,至此就算完了,回去后也不必多言。”陆时佑沉声嘱咐道。
“属下知晓。那寺中的那个贵女...”话还没说完,就被陆时佑的斜瞥截住了。
“往后不必再提及,只当从未见过。”
“是。只是眼瞅着大军也离京城不远了,等朝廷派来接咱们的使官到了,咱们私自离队的事可就暴露了。”
陆时佑已经催马先行一步“所以回程便要更赶些。放心,舅舅知晓我们此行,他会领军在穆县外多驻扎两日。”使臣会在穆县与大军汇合。
“如此甚好。”
两匹战马载着二人飞驰在山野间,不多时,二人就彻底隐匿在月色之中。
……
“照守卫说的,那晚的贼人便是从京城逃出去的敌国暗探了?”李攸宜的脸上是藏不住的惊讶,没想到那些人还是如此来历。
那晚的事情还历历在目,只差一点,那些个贼人保不齐就要了她们主仆的小命,如此说来,更要多谢那个人了。
如今细想,因着天太黑,她已经不记得他的相貌,只是那双深邃如墨的眼却着实令人难忘。
“这些暗探想来不是一般人,可以见得解决他们的人更不一般了,”素云倒吸口气,“这人不会是传说中武林高手吧!”
“会不会朝中哪位大人呢?”漱月也猜测。
“应该不是”,李攸宜说,“如若是朝中之人,那既知其已死,何必在兴师动众的把守城门细细搜寻。不过也应不是武林高手,有哪个武林高手愿意屈居离京二十里的区区罩云山。”
“你呀,少看些话本子吧。”李攸宜扬唇浅笑,打趣般说道。
这么一打岔,马车已行至裕郡公府。
“县主,到了”卓文说着,放下轿凳,立于一旁微微躬身。
“这些日子你们辛苦了,午后来揽月阁领赏,然后便休息几日吧。”李攸宜对待婢女下人们,向来是不赖的。
“多谢县主”两小厮齐声道。
抬眼见“裕郡公府”四个大字,李攸宜不由生出几分感慨,阔别了一月的家,终于是回来了。
想必阿耶阿娘定是十分想念自己。阿娘素来身体不好,体弱多病。冬日里李攸宜染了风寒,自己也怕病气过给阿娘,便离府养病了。
李攸宜的阿耶李霂是当今陛下之表弟,受封裕郡公,虽也是国姓,但出身陇西李氏,非皇室一脉,在朝中任刑部尚书一职。
母亲王凝意是大族太原王氏之女。自前朝以来,世家大族通婚便是最平常不过之事。只不过当今陛下重文武科举,士庶之间不再隔着高墙,世家的联姻也回不到从前那种盛况。
李攸宜还有个同胞哥哥,名叫李伯尧。自记事起,李攸宜知道父母不似寻常夫妻一般,阿耶在阿娘面前总是温柔体贴的 ,也真正许了阿娘一生一世一双人,在京中羡煞了很多人。
至于自己这个奉璋县主,则是因着阿娘与宫中淑妃娘娘是手帕之交,淑妃娘娘当年与阿娘前后两月有孕,原约好是一男一女便结为亲家,可惜两个都是小娘子,淑妃便收了李攸宜为义女,还求了陛下恩典封了县主,赐了封号。
而长宁公主与李攸宜也是从小一同长大,若论起来,长宁公主还比李攸宜大上两个月,只不过二人不已长幼互称。
踏入大门,转过一个抄手游廊,入目的是自家前花园,春日已至,花园里的花有隐隐要开之势。
先去禀报的门房回来了,躬身对李攸宜说:“县主,主君与娘子都在暮香居,请县主直接往暮香居去吧。”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