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陆头戴斗笠,驾着马车,赶往龙城,陈信倚着车壁,合眸假寐,随行的侍卫有六人。
临近傍晚时,忽然下起了雨,雨点抛撒,砸地上铜钱大,丝丝凉意。
陈陆甩了一鞭,马车奔跑着,马车里有一个声音问:“到哪里了?”
陈陆挥出一鞭,朗声回道:“信王爷,到安盖了,要不就在这里吃晚饭,今天这鬼天气,”陈陆抬眼看了看天空,乌云密布,一副暴雨将临的势头,“信王爷,可能要下暴雨了,路上难走,要不歇一晚再走?”
“好,”陈陆吁马停车,打着伞替陈信掀开了车帘,陈信俯身下马车,走进永金客馆。
暴雨骤然而至,雨幕低垂,遮天蔽日。
陈信穿过满满当当都是人的一楼,因为要变天下雨,许多人都选择避雨,而客馆肯定是首选。
看着数不清的人头,陈信眉头都皱了起来,陈陆和陈玖跟在旁边,眼睛犀利的扫过整个屋里,全身戒备,手也按在腰间的配剑上,蓄势待发。
看着走进来的一群人,掌柜呆愣了一下,赶紧跑出柜台,远远的便拱手行礼:“各位官爷,吃饭还是住店。”
陈玖大声:“掌柜的,来两间头房。”
掌柜:“不好意思了,头房只有一间,其他的已经有人了,官爷,能不能换成二房。”
陈玖望了望陈信,陈信点点头,陈玖说好,掌柜赶紧安排小二带陈玖去录簿,自己亲自带陈信去房间。
掌柜整天迎来送往,知道这是非富即贵的人物,小心翼翼的安排人送浴桶进来。
陈信听着雨声,泡在温暖的热水里,思绪却飘远了。那浑浊不堪的旧忆随着雨声接踵而至,他在烦倦里皱紧眉。
陈信既不喜欢冬天,也不喜欢阴雨天。湿冷会让他想起母亲,想起那场杀戮,想起所有屈膝下跪、任人宰割的日子,并且湿冷会让他变得不安,变得阴郁,变得皮囊之下尽是冰凉的忍耐与暴躁。
陈信就这样躺在浴桶里眯了一会儿,却越眯越昏沉,竟然就在浴桶里睡着了。
陈玖随小二去柜台录簿,再安排吃食,不敢大意,守着等做好了才拎着食盒往二房走去。
陈信穿戴整齐,出来时陈陆等在门外,对他说:“信王爷,饭菜已经摆好了,您要不要趁热吃?”
陈信不是个多话的人,只点点头,便随陈陆走到饭桌前,这屋子已经不算简陋了,但也不算奢华,本来就是客来客往的客馆,倒也还行,比边境还要强不少。
按照奏请,陈信此次是圣旨招回,陈信已经一年多没有回家了,邻国理国内忧外患。
听守边的理国人说,蒙国隔着千山万水奔袭而来,都到金沙江了,要不是有天险金沙江,怕早就打下理国了。说起蒙元国,颇感胆寒,那是一支虎狼之师。
蒙国跟理国一北一南,隔着万水千山,中间还隔着宋国,宋国富庶,就像一个甜脆多汁的蜜桃,千百年来总被周边各国惦记想咬一口。
而安国偏居一隅,又穷又小又弱。
天气不好,侍卫们分住两边的房间,他们不能肆意走动,不能随意动作,也不能喧哗。
这是一个三进四合院,第二进正房是头房,楼梯在正房两边,二房在两边,除了正房,都是陈信的人。
陈信的性格沉默寡言,从不多话,用李萌的话说就是闷葫芦,结婚十多年了,就没有听陈信哪一次说过超十句以上的话,经常是问一句答一句,不问就不啃声。
陈陆和陈玖在旁边等候,陈信拿起筷子,用筷子指指凳子,抬眼望了望两人。
陈信坐在窗口,抬眼往窗外就能看见头房大门,此时头房门打开,走出的人让陈信脸色微微变了。
“父王,我终于等到你了,”出门看见陈信,就像离弦的箭一样冲过来的陈道。
窝在陈信怀里的陈道,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父王,母妃怀孕了,我很快就要有弟弟了。”
“你怎么知道是弟弟?”
“母妃说,一定是弟弟。”
“好,一定是弟弟,”陈信一边顺着儿子的话说,一面看着施施然进门的女子。
陈道从陈信怀里跳下去,蹦蹦跳跳过去拉着女子的手:“小姨,父王这里有好吃的,我们一起吃,父王,好不好。”
“好,”陈信依然不多话,陈玖赶紧递上筷子,这是刚刚给自己和陈陆准备的,还没来的及用,刚刚好给陈道和小姨李韵。
陈陆和陈玖退了出去,在门口遇见造化、造福拎着食盒进来,摆上了桌子,两人又默默退了出去。
房间里充斥着陈道的声音:“父王,师傅说我是武学奇才,小姨说假于时日,我就跟孙悟空一样厉害,战天斗地。”
“父王,读书好难啊!我一看见书就打瞌睡,我的催眠神器就是书,以后我要弄间大房子,四周摆满书,然后摆一张大床,想睡觉了,就看一眼书,肯定立马就能睡着了。”
李韵听着想笑,忍不住调侃:“道儿,不喜欢看书,那不是应该离书本远远的,你却要跟书本睡在一起。”
“小姨,书本是我的催眠神器,我为什么要远离?我抱着书本睡才好睡。”
陈信一直不啃声,静静听着,耐心吃着饭。
李韵开口:“道儿,赶紧吃饭。”
“父王,母妃说只要她生下弟弟,她就能当皇后了。”
陈信伸出去夹菜的手顿了顿,又继续夹了菜放进嘴里,慢慢咀嚼。
要不是陈道和李韵都眼巴巴的看着,根本感觉不到那停顿。
饭毕,陈玖进来收拾碗筷,造化送了茶水进来。
陈陆拿着一柄木剑进来,问吃顿饭小嘴不停叨叨的陈道:“世子,我做了把木剑,那木头可沉了,落到水里都浮不起来。”
陈道看着那木剑,赶紧跑过去,握在手里,这剑一看就是专门供十岁左右孩子练习用的。
陈陆继续说:“我还做了好多其他的的东西,有弓箭,有弩箭,能连发哦,世子要不要去看看。”
“好好,快带我去看看。”
看着陈陆带着陈道出门,屋里只剩下陈信和李韵。
陈信不再沉默:“蒙国在宋国的北边,理国在宋国的南边,中间隔着千山万水,蒙国为什么要来攻打理国?”
李韵抬眼望着陈信:“对宋国迂回包抄,南北夹击灭亡宋国,等宋国灭了,就连起来了。”
陈信揉揉眉头:“那我们应该怎么应对?”
“我们有没有胜算?这次蒙国在边境与你们冲突了?”
“蒙国来了一小队人,不是我涨他人志气,实在是蒙国太强了。”
“一丝一毫的胜算都没有吗?”
“没有,绝对没有。”
“你受伤了?”
陈信点头,李韵看见陈信坐着马车来就知道,可能陈信受伤了。
李韵慢条斯理的喝茶,两人都不是多话的人,两人沉默了。
李韵有点怀念陈道,要是陈道在,就小家伙叭叭叭说不停的小嘴,根本就不会冷场。
“此次回龙城,你这次兵败,你可能会被困在龙城了,”李韵想想还是说出自己的想法。
“我知道,我该好好陪陪道儿了,小孩子很快就长大了,”依然是淡淡的声音,波澜不惊。
李韵斟酌了又斟酌,还是决定开口,淡淡然说:“皇上对阿姐没有那么情深意重?”
“我知道,不过是利用罢了。”
“哦,有何玄机?”
“以你的聪慧,能看不出来,”陈信低低的笑,弄的李韵有点悻悻然。
李韵当然知道,这是陈炅顺势而为的夺权之战,李萌不过是一颗棋子罢了,自嘲一笑,自己何尝不是。
李韵和陈炅一样,利用李萌试探陈家的态度,也是敲山震虎试探陈信对皇权的态度,李韵甚至还不需要亲自动手,拐弯抹角利用陈蓉一把。
陈炅追逐皇权至高无上,唯皇上独尊!
李韵追逐握在手里的掌控权,至于皇位这东东,古往今来傀儡还少吗?
陈炅把哥哥的女人变成自己的女人,不过是为了证明唯皇上独尊,还有比这更简单粗暴的吗?
任何时代都是掌握了兵权,才会拥有话语权,这道理陈炅知道,李韵也明白。
不过也真狗啊!其实重点还是陈信手中的军权,陈炅竟然还弄件真爱的华袍披着,而且还从陈信的身边人下手。
李韵想起第一世的时候,陈信在朝堂上的愤怒,正常男人被戴了绿帽子的正常反应。
后来回想,大抵还是混着点真爱在其中,才能遭遇背叛了反应那么激烈,却不过是无能狂怒,陈信回龙城便被父亲陈承夺了军权,通俗点说就是陈信被家族淘汰了。
但凡有实力的,大权在握的,只要不是发生得太突然,谁不是谈笑间灰飞烟灭,就像现在的陈信,喜怒不形于色。
“信王爷有何打算?”李韵在回忆里溜达一圈,望着陈信小心翼翼问。
“谢谢你的告之,该怎么处理,还望指点,”陈信不答反问。
“指点,我有什么资格指点?”李韵笑笑,被陈信那张淡定从容的眼望着,波澜不惊的眼,这一眼有点久,久的李韵都感觉有点尴尬。
陈信却泰山蹦于前面不改色,妥妥的大将风范。
第一世陈炅那狗却装白莲花,在朝堂上哭诉自己和嫂子是真心相爱,还跪下求哥哥成全。
李萌更是超级白莲花,一边跟陈炅勾三搭四,一边还跟陈信说自己是为了陈道和陈信的前途才委身于陈炅。
结果陈信本来就手握重兵,位高权重,在李萌的鼓动下反了,结果当然是被嘎了,军权也落到了陈炅的手里。
后来陈道千辛万苦才从爷爷陈承手里一点点扣出军权,有能力跟陈炅势均力敌,在第一次与蒙元军的对抗里险胜,蒙元军暂退去进攻宋国。
结果过了二十年,蒙元军灭了宋国,第二次卷土重来的时候,陈道被陈炅卖给了蒙元军,战死沙场了,陈炅投降臣服蒙元军。
第二世,陈信没有反,而是委曲求全的护佑着陈道长大,用了三十年,在和蒙元军战了三场,和蒙元军打成平手,逼着陈炅禅位,成了拥有主权的附属番国。
其实两世的时光里,李韵和陈信都没有太多见面的机会,陈信和陈炅不是一个母亲生的,陈信比陈炅大十岁。
记忆里陈信和李萌结婚只比李韵和陈炅早半年,在李韵结婚禅位后,陈炅当了皇帝,封了哥哥信王。
陈信就驻守边境,回龙城都是匆匆忙忙,而李韵结婚后就困守皇宫,陈信更多的是活在李萌的抱怨里,李韵知道的陈信都是通过李萌的嘴知道的,更多不过是抱怨。
几次见面,根本不足以让李韵了解陈信的性格,也就是说其实两世了,李韵根本没有和陈信单独相处过。
李韵有点迷茫,觉得自己有点想当然了,竟然有种对事情无法把控的感觉。
“信王爷,我们不过是同病相怜的天涯沦落人。”
“哦,怎么沦落了?”
“你的妻子,我的姐姐,和我的夫君,你的弟弟,生了一个儿子。”
“那又如何?”
李韵呆愣住了。
“是他们俩对不起我们俩,该给我们解释的是他们俩,我们听着看着就行。”
“这样也行?”
“有何不行?”
李韵歪头想想,对哦,太极拳有个经典的招式叫无招胜有招。
李韵怀疑陈信也是地府的【弥补遗憾】APP上线后的用户,毕竟陈信前二世也是颇多遗憾。
那【弥补遗憾】算一场游戏还是一场梦,还是能随时上线下线的游戏?
还是不到局终不能离开的电影、游戏、情景剧?
李韵人在窗边坐,轻轻揉着额角,望着窗外的雨发呆。
还以为拿到外挂剧本,结果才发觉被扔进了斗兽场,能不能活?怎么样活着?活得窝囊还是春风得意马蹄疾?得靠智慧和能力,重生有毛用,因为别人也重生了,曾经的经验还有用吗?
好多人喜欢说吃一堑长一智,结果却是许多人一回跟一回吃的亏都不一样,最后只能调整心态,吃亏是福,主打心态好,只要自己不觉得是吃亏就OK啦!
临近傍晚时,忽然下起了雨,雨点抛撒,砸地上铜钱大,丝丝凉意。
陈陆甩了一鞭,马车奔跑着,马车里有一个声音问:“到哪里了?”
陈陆挥出一鞭,朗声回道:“信王爷,到安盖了,要不就在这里吃晚饭,今天这鬼天气,”陈陆抬眼看了看天空,乌云密布,一副暴雨将临的势头,“信王爷,可能要下暴雨了,路上难走,要不歇一晚再走?”
“好,”陈陆吁马停车,打着伞替陈信掀开了车帘,陈信俯身下马车,走进永金客馆。
暴雨骤然而至,雨幕低垂,遮天蔽日。
陈信穿过满满当当都是人的一楼,因为要变天下雨,许多人都选择避雨,而客馆肯定是首选。
看着数不清的人头,陈信眉头都皱了起来,陈陆和陈玖跟在旁边,眼睛犀利的扫过整个屋里,全身戒备,手也按在腰间的配剑上,蓄势待发。
看着走进来的一群人,掌柜呆愣了一下,赶紧跑出柜台,远远的便拱手行礼:“各位官爷,吃饭还是住店。”
陈玖大声:“掌柜的,来两间头房。”
掌柜:“不好意思了,头房只有一间,其他的已经有人了,官爷,能不能换成二房。”
陈玖望了望陈信,陈信点点头,陈玖说好,掌柜赶紧安排小二带陈玖去录簿,自己亲自带陈信去房间。
掌柜整天迎来送往,知道这是非富即贵的人物,小心翼翼的安排人送浴桶进来。
陈信听着雨声,泡在温暖的热水里,思绪却飘远了。那浑浊不堪的旧忆随着雨声接踵而至,他在烦倦里皱紧眉。
陈信既不喜欢冬天,也不喜欢阴雨天。湿冷会让他想起母亲,想起那场杀戮,想起所有屈膝下跪、任人宰割的日子,并且湿冷会让他变得不安,变得阴郁,变得皮囊之下尽是冰凉的忍耐与暴躁。
陈信就这样躺在浴桶里眯了一会儿,却越眯越昏沉,竟然就在浴桶里睡着了。
陈玖随小二去柜台录簿,再安排吃食,不敢大意,守着等做好了才拎着食盒往二房走去。
陈信穿戴整齐,出来时陈陆等在门外,对他说:“信王爷,饭菜已经摆好了,您要不要趁热吃?”
陈信不是个多话的人,只点点头,便随陈陆走到饭桌前,这屋子已经不算简陋了,但也不算奢华,本来就是客来客往的客馆,倒也还行,比边境还要强不少。
按照奏请,陈信此次是圣旨招回,陈信已经一年多没有回家了,邻国理国内忧外患。
听守边的理国人说,蒙国隔着千山万水奔袭而来,都到金沙江了,要不是有天险金沙江,怕早就打下理国了。说起蒙元国,颇感胆寒,那是一支虎狼之师。
蒙国跟理国一北一南,隔着万水千山,中间还隔着宋国,宋国富庶,就像一个甜脆多汁的蜜桃,千百年来总被周边各国惦记想咬一口。
而安国偏居一隅,又穷又小又弱。
天气不好,侍卫们分住两边的房间,他们不能肆意走动,不能随意动作,也不能喧哗。
这是一个三进四合院,第二进正房是头房,楼梯在正房两边,二房在两边,除了正房,都是陈信的人。
陈信的性格沉默寡言,从不多话,用李萌的话说就是闷葫芦,结婚十多年了,就没有听陈信哪一次说过超十句以上的话,经常是问一句答一句,不问就不啃声。
陈陆和陈玖在旁边等候,陈信拿起筷子,用筷子指指凳子,抬眼望了望两人。
陈信坐在窗口,抬眼往窗外就能看见头房大门,此时头房门打开,走出的人让陈信脸色微微变了。
“父王,我终于等到你了,”出门看见陈信,就像离弦的箭一样冲过来的陈道。
窝在陈信怀里的陈道,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父王,母妃怀孕了,我很快就要有弟弟了。”
“你怎么知道是弟弟?”
“母妃说,一定是弟弟。”
“好,一定是弟弟,”陈信一边顺着儿子的话说,一面看着施施然进门的女子。
陈道从陈信怀里跳下去,蹦蹦跳跳过去拉着女子的手:“小姨,父王这里有好吃的,我们一起吃,父王,好不好。”
“好,”陈信依然不多话,陈玖赶紧递上筷子,这是刚刚给自己和陈陆准备的,还没来的及用,刚刚好给陈道和小姨李韵。
陈陆和陈玖退了出去,在门口遇见造化、造福拎着食盒进来,摆上了桌子,两人又默默退了出去。
房间里充斥着陈道的声音:“父王,师傅说我是武学奇才,小姨说假于时日,我就跟孙悟空一样厉害,战天斗地。”
“父王,读书好难啊!我一看见书就打瞌睡,我的催眠神器就是书,以后我要弄间大房子,四周摆满书,然后摆一张大床,想睡觉了,就看一眼书,肯定立马就能睡着了。”
李韵听着想笑,忍不住调侃:“道儿,不喜欢看书,那不是应该离书本远远的,你却要跟书本睡在一起。”
“小姨,书本是我的催眠神器,我为什么要远离?我抱着书本睡才好睡。”
陈信一直不啃声,静静听着,耐心吃着饭。
李韵开口:“道儿,赶紧吃饭。”
“父王,母妃说只要她生下弟弟,她就能当皇后了。”
陈信伸出去夹菜的手顿了顿,又继续夹了菜放进嘴里,慢慢咀嚼。
要不是陈道和李韵都眼巴巴的看着,根本感觉不到那停顿。
饭毕,陈玖进来收拾碗筷,造化送了茶水进来。
陈陆拿着一柄木剑进来,问吃顿饭小嘴不停叨叨的陈道:“世子,我做了把木剑,那木头可沉了,落到水里都浮不起来。”
陈道看着那木剑,赶紧跑过去,握在手里,这剑一看就是专门供十岁左右孩子练习用的。
陈陆继续说:“我还做了好多其他的的东西,有弓箭,有弩箭,能连发哦,世子要不要去看看。”
“好好,快带我去看看。”
看着陈陆带着陈道出门,屋里只剩下陈信和李韵。
陈信不再沉默:“蒙国在宋国的北边,理国在宋国的南边,中间隔着千山万水,蒙国为什么要来攻打理国?”
李韵抬眼望着陈信:“对宋国迂回包抄,南北夹击灭亡宋国,等宋国灭了,就连起来了。”
陈信揉揉眉头:“那我们应该怎么应对?”
“我们有没有胜算?这次蒙国在边境与你们冲突了?”
“蒙国来了一小队人,不是我涨他人志气,实在是蒙国太强了。”
“一丝一毫的胜算都没有吗?”
“没有,绝对没有。”
“你受伤了?”
陈信点头,李韵看见陈信坐着马车来就知道,可能陈信受伤了。
李韵慢条斯理的喝茶,两人都不是多话的人,两人沉默了。
李韵有点怀念陈道,要是陈道在,就小家伙叭叭叭说不停的小嘴,根本就不会冷场。
“此次回龙城,你这次兵败,你可能会被困在龙城了,”李韵想想还是说出自己的想法。
“我知道,我该好好陪陪道儿了,小孩子很快就长大了,”依然是淡淡的声音,波澜不惊。
李韵斟酌了又斟酌,还是决定开口,淡淡然说:“皇上对阿姐没有那么情深意重?”
“我知道,不过是利用罢了。”
“哦,有何玄机?”
“以你的聪慧,能看不出来,”陈信低低的笑,弄的李韵有点悻悻然。
李韵当然知道,这是陈炅顺势而为的夺权之战,李萌不过是一颗棋子罢了,自嘲一笑,自己何尝不是。
李韵和陈炅一样,利用李萌试探陈家的态度,也是敲山震虎试探陈信对皇权的态度,李韵甚至还不需要亲自动手,拐弯抹角利用陈蓉一把。
陈炅追逐皇权至高无上,唯皇上独尊!
李韵追逐握在手里的掌控权,至于皇位这东东,古往今来傀儡还少吗?
陈炅把哥哥的女人变成自己的女人,不过是为了证明唯皇上独尊,还有比这更简单粗暴的吗?
任何时代都是掌握了兵权,才会拥有话语权,这道理陈炅知道,李韵也明白。
不过也真狗啊!其实重点还是陈信手中的军权,陈炅竟然还弄件真爱的华袍披着,而且还从陈信的身边人下手。
李韵想起第一世的时候,陈信在朝堂上的愤怒,正常男人被戴了绿帽子的正常反应。
后来回想,大抵还是混着点真爱在其中,才能遭遇背叛了反应那么激烈,却不过是无能狂怒,陈信回龙城便被父亲陈承夺了军权,通俗点说就是陈信被家族淘汰了。
但凡有实力的,大权在握的,只要不是发生得太突然,谁不是谈笑间灰飞烟灭,就像现在的陈信,喜怒不形于色。
“信王爷有何打算?”李韵在回忆里溜达一圈,望着陈信小心翼翼问。
“谢谢你的告之,该怎么处理,还望指点,”陈信不答反问。
“指点,我有什么资格指点?”李韵笑笑,被陈信那张淡定从容的眼望着,波澜不惊的眼,这一眼有点久,久的李韵都感觉有点尴尬。
陈信却泰山蹦于前面不改色,妥妥的大将风范。
第一世陈炅那狗却装白莲花,在朝堂上哭诉自己和嫂子是真心相爱,还跪下求哥哥成全。
李萌更是超级白莲花,一边跟陈炅勾三搭四,一边还跟陈信说自己是为了陈道和陈信的前途才委身于陈炅。
结果陈信本来就手握重兵,位高权重,在李萌的鼓动下反了,结果当然是被嘎了,军权也落到了陈炅的手里。
后来陈道千辛万苦才从爷爷陈承手里一点点扣出军权,有能力跟陈炅势均力敌,在第一次与蒙元军的对抗里险胜,蒙元军暂退去进攻宋国。
结果过了二十年,蒙元军灭了宋国,第二次卷土重来的时候,陈道被陈炅卖给了蒙元军,战死沙场了,陈炅投降臣服蒙元军。
第二世,陈信没有反,而是委曲求全的护佑着陈道长大,用了三十年,在和蒙元军战了三场,和蒙元军打成平手,逼着陈炅禅位,成了拥有主权的附属番国。
其实两世的时光里,李韵和陈信都没有太多见面的机会,陈信和陈炅不是一个母亲生的,陈信比陈炅大十岁。
记忆里陈信和李萌结婚只比李韵和陈炅早半年,在李韵结婚禅位后,陈炅当了皇帝,封了哥哥信王。
陈信就驻守边境,回龙城都是匆匆忙忙,而李韵结婚后就困守皇宫,陈信更多的是活在李萌的抱怨里,李韵知道的陈信都是通过李萌的嘴知道的,更多不过是抱怨。
几次见面,根本不足以让李韵了解陈信的性格,也就是说其实两世了,李韵根本没有和陈信单独相处过。
李韵有点迷茫,觉得自己有点想当然了,竟然有种对事情无法把控的感觉。
“信王爷,我们不过是同病相怜的天涯沦落人。”
“哦,怎么沦落了?”
“你的妻子,我的姐姐,和我的夫君,你的弟弟,生了一个儿子。”
“那又如何?”
李韵呆愣住了。
“是他们俩对不起我们俩,该给我们解释的是他们俩,我们听着看着就行。”
“这样也行?”
“有何不行?”
李韵歪头想想,对哦,太极拳有个经典的招式叫无招胜有招。
李韵怀疑陈信也是地府的【弥补遗憾】APP上线后的用户,毕竟陈信前二世也是颇多遗憾。
那【弥补遗憾】算一场游戏还是一场梦,还是能随时上线下线的游戏?
还是不到局终不能离开的电影、游戏、情景剧?
李韵人在窗边坐,轻轻揉着额角,望着窗外的雨发呆。
还以为拿到外挂剧本,结果才发觉被扔进了斗兽场,能不能活?怎么样活着?活得窝囊还是春风得意马蹄疾?得靠智慧和能力,重生有毛用,因为别人也重生了,曾经的经验还有用吗?
好多人喜欢说吃一堑长一智,结果却是许多人一回跟一回吃的亏都不一样,最后只能调整心态,吃亏是福,主打心态好,只要自己不觉得是吃亏就OK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