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刚回了自己屋内,不出片刻,门被叩响。

    严尚书在外。

    默转身走去书案旁坐下。

    严尚书进屋关门,坐在默对面,严正问道:“绿林处理的如何,可找到了头目?”

    “找到是找到,可死了。”

    “如何死?”

    “自尽。”

    默如实一语,严尚书蹙眉。

    “尸首何在?”

    “本是暂放城郊破庙,由仵作看管,庙走了火,仵作被烧死,尸首未寻,有人从大火跑出与我对了一招。”

    严尚书警觉说道:“竟还有余党,毁尸灭迹,此事便又断了,你如何查起?”

    “已派人去查了,且等等。”

    严尚书直言道:“绿林谋窜时日过长,你需尽快解决,打尽余党。”

    默扶了扶眼眉,心有敷衍,嘴上应了。

    “好。”

    严尚书起身欲走,便刚开了门,另有位穿深紫圆领袍少年郎君躬身伸耳。

    “年尚书?”

    严尚书肃穆不解看着这位紫袍郎君意欲何为。

    此位少年郎君,名为年安,正值志学之年,刚束了发,多月前圣上新任命六部礼部尚书。

    年安故作无事咳一声,镇定道:“庾捕头回来了,我来看看可抓到绿林了?”

    严尚书回头看了一眼默,走过年安身旁,离屋。

    默起身走去屋门前。

    年安挑准严尚书刚走后时机,好奇追问默。

    “如何?抓到了?何人敢起义?长得什么模样?”

    “嗯嗯嗯嗯......”

    默敷衍点头算是回应了年安,边推着年安出了屋,关门。

    “你还未同我讲!”

    年安拍着门,被默气到了不满离开。

    六部吏部正屋,吏尚书听了严尚书转达。

    “看来此事不简单。”吏尚书为难道。“不可一拖再拖,即刻解决。”

    “庾捕头正追查,立时有结果。”严尚书严谨道。

    吏尚书信此话,便说道:“你去吧,是你的人,盯好了。”

    待严尚书走开,吏尚书凝重深虑,喊起。

    “来人,备车。”

    长安千里之外,太乙山寺庙中,烟火浮翔,上香者不断。

    “即日可来对了,有平心法师祈福,心想事成!”

    “我家那位病了多日了,多亏法师诵经驱灾,如今生龙活虎了。”

    “平心法师法力无边,化解一切苦难。”

    一淡雅衣着娘子听了,不禁欣慰一笑,此位娘子名为江润婉,字知微。

    “娘子笑何?”稍臃肿,面黄眼深,神色常有挥之不去的忧愁娘子相问,是位乳娘。

    “谦良受这么多人敬爱,你不为他感到高兴?”

    乳娘低头不语,江润婉到笑着自说起了。

    “这孩子的成就,我们是有目共睹的。”

    “走吧,莫让他又等着,等急了。”

    庙堂内,吏尚书对佛诚信跪拜,一旁有着三位和尚静等,其中一人扮紫衣袈裟慈目柔相不凡风度,其余两位棕色中衣手端木盘。

    吏尚书拜后,紫裟和尚拿走木盘上三香,左手捋过衣袖,单用一只右手交给吏尚书。

    吏尚书躬身深拜,双手接过,直起身直面紫裟和尚。

    “多谢平心法师亲自授香。”

    法师慈笑说道:“我只是引度,施主心诚则成。”

    吏尚书颔首再谢,法师微微点头回礼,领身后二位离开,留有吏尚书独自在庙堂上香。

    吏尚书盯着庙门动静,低语吩咐一旁下人。

    “你去守着,不可进人。”

    “是。”

    待下人刚走出了,便见紫裟和尚背影走得匆忙。

    吏尚书点燃三香,对佛俯拜,尊敬祈愿。

    “求佛祖保佑,绿林能够平息,长安平安度过纷乱。”

    又是三拜,吏尚书起身将三香奉上佛台,回头目光警惕巡视庙堂内,不见有杂人,吏尚书直奔佛台后方,一掌按在佛像后背,闷声缓擦,地上赫然出现深洞。

    吏尚书拿走佛台上正亮火的烛台,顺延洞口石路向下进入,笔直暗道中吏尚书快步。

    片刻便来到一扇石门前,吏尚书推门而至,敞亮书斋,暗道别有洞天。

    吏尚书吹灭烛火,绕过壁画,书案正坐正有李书令,已有两杯热茶等候。

    随即入座。

    “进展如何?”

    吏尚书郑重回道:“头目死了,还剩余党。”

    李书令不悦道:“绿林而已,也能引起诸多混乱,这庾兰山无用啊。”

    “庾捕头正追查中,不出即日定能抓捕余党。”吏尚书几句解释。

    李书令到不满道:“不单单再是余党起义之事了,昨日朝上张宰相向圣上参了一本,讲我们执法松懈,才让绿林混入城门口趁机作乱。”

    “可是因昨日小相公娘子被掳走?”吏尚书问。

    李书令直言道:“他一直都盯着六扇门出错,昨日人质祸事,不过是他拿此为由,向圣上弹劾我。”

    “既然小相公娘子已被救回,为何宰相还这般追究?”吏尚书甚感不畅。

    “见我挡了他路罢了。”李书令饮了一口茶,缓缓告知。“他将近半月长安城中入夜后被杀死的人,归结与绿林反抗皇威所为,批我不作为,令百姓对圣上失去民心,有损皇家威严。”

    “荒唐!怎能将城中杀人剑客归为绿林,张宰相可有凭据?”吏尚书追问道。

    李书令无奈道:“严谨凭据到未有,只是言语上说杀人剑客是在绿林现身后才在长安杀人,摆明了杀人剑客与绿林为同伙。”

    “三言两语便将两者定罪,简直胡闹!圣上可会信?”吏尚书稍被气着了。

    李书令正色道:“圣上所言,三日期限,无论办法如何,若六扇门再平复不下绿林,交由张宰相负责。”

    “三日怎能抓到。”

    “抓不到人便尽力去。”李书令一语拦了吏尚书急躁话,肃穆提醒。“张宰相能利用时下长安因杀人剑客而恐慌的人心,便知人心难测,若真让他三言两语动摇了臣民对圣上信任,到时不只是抓人这般简单。”

    “三日期限,是圣上给我们宽容,也是镇压长安人人自危。”

    吏尚书有歉道:“是我失职了,让书令在圣上面前丢脸。”

    “丢脸事小,关键不能再出任何差错,恐怕圣上会认为我们失信,六扇门威严难保。”李书令谨慎嘱咐,吏尚书自当明了。

    “我明白,我会亲自监督进程,书令要保重身体。”

    李书令无妨道:“我到无大问题,不过是近日睡不好又受了点风。”

    “这时日下,无几人能睡得好吧。”吏尚书多有叹道。

    李书令埋怨起了:“你也是,多在家中放上些兵,总要先让家宅安宁。”

    “说的是,敌人未抓住,家里到乱了阵脚,岂不是笑话了。”吏尚书记上心,饮了热茶。

    太乙山寺庙迎客正厅,江润婉坐等,一旁乳娘站立候着。

    紫裟和尚激动进屋,忙相迎江润婉。

    “母亲来了。”

    乳娘见到紫裟和尚,低头避视。

    “谦良,让我看看。”

    江润婉细细一番看,才放心道:“长高了,还壮了一些,没瘦弱便好。”

    紫裟和尚喜笑道:“母亲来怎不先告知我,我该去山下迎接。”

    “无妨,这些香客为你而来,你要紧着他们。”

    江润婉回头见乳娘不语低头,有意招呼来。

    “乳娘,过来看看谦良。”

    紫裟和尚本笑脸忽冷漠。

    乳娘微微抬头,刚好与紫裟和尚漠视相对,小心翼翼笑脸唤道。

    “谦。”

    忽被紫裟和尚厉相目瞪,乳娘即刻不敢再唤闭了嘴低头。

    紫裟和尚笑对江润婉:“母亲一早便来了,定未吃食,我让他们为母亲备了些素斋。”

    “进来吧。”

    门外和尚听到紫裟呼唤,一一端着简朴菜样进门,摆上书案。

    “母亲口轻,我特意让他们做得清淡。”紫裟和尚积极告知。

    江润婉甚感动谦良还记想着,便说道:“你也忙了一早,陪我一起吃吧。”

    “乳娘也来。”

    书案旁,入座三位,乳娘拘谨小动自顾吃着饭菜,紫裟和尚笑颜只看江润婉,为其时刻夹菜。

    “母亲多吃点 ,我总觉得母亲瘦了,是方琞让母亲伤神了?”

    提到思康,江润婉略担忧说道:“他不小心坠了河,呛了水伤了身子。”

    “好好的,为何失足?”紫裟和尚不解。

    江润婉忧忧说道:“官场不免纷争。”

    “不讲这些烦心事了。”江润婉关心问去。“你当了法师,庙中事可都是你来掌管了,你还能照顾好自己?”

    “住持年老,多事不能亲力亲为,我只是为住持分担,还能照顾自己。”紫裟和尚细细告知,安抚母亲担心。

    江润婉见谦良自小肆意调皮,如今善解人意,甚是宽心了。

    “你变了不少。”江润婉如实说道,紫裟和尚回以慈笑。

    “长大自然要成长。”

    江润婉忽有感道:“若你父亲来庙看你,他定是高兴。”

    “应当是我去家中拜访父亲。”

    “不。”江润婉认真说道。“应当是让他来见你。”

    “谦良,回家吧。”

    此话,紫裟和尚头次听母亲主动讲,微微愣住,才回过神欣喜。

    “嗯。”

    江润婉温和笑提:“你二弟要参加科举了,到时我们一家送他进场。”

    “好。”紫裟和尚笑应。

    一朝和气早食,饭后紫裟和尚含笑目送母亲及乳娘下山。

    路上,江润婉不禁问去乳娘。

    “许久未见了,你怎不多关心谦良?”

    “他看着挺好。”乳娘单单一句,江润婉为其稍急。

    “看着是看着,你不与他讲话谈心,谦良不会懂,怎原谅你?”

    乳娘愧疚不语,江润婉亲切提议。

    “等谦良回家,还是要跟他聊聊,为他做些什么。”

    “我明白。”

    两位娘子上了马车,回长安而去,方宅大门前,思康早早等着,一旁延礼候着。

    马车缓缓归来,思康上前迎上,待江润婉下车。

    “母亲。”思康扶着江润婉下来,见到乳娘,思康微微颔首示礼。“娘子。”

    乳娘躬身回应。

    江润婉见思康穿着外衣,不满道:“你即日出门了,身子未好全,又出门做什么。”

    “洛阳那边我要看管,不能耽搁时日太长了。”思康解释道,安慰母亲。“与几日前相比,我精神振佳,好多了。”

    江润婉不悦的往着宅里走,思康紧跟一同前往,乳娘同延礼后面随着,马车由着车夫驾去后院停放。

    回廊上,江润婉略斥责起了。

    “你父亲同意你出去的。”

    “是我一己之意,父亲并不知。”思康如实道。

    江润婉轻叹道:“我并非怪你公办,你出远门身心劳顿,又是受了一身伤才回家,我担心你身子经受不起。”

    思康深明,直接道:“这几日有成渝照料,我恢复不少,已无事了。”

    江润婉稍安心,却也关心提醒。

    “成渝身子单薄,莫让他老是为你费心,你们自小相识,要互相照料。”

    “思康知道。”

    忽想起一事,思康问道:“母亲,可知红玉?”

    “腰佩怎了?”

    思康被江润婉反问一愣,疑惑相问。

    “母亲也知?”

    江润婉直言道:“你从不问腰佩,即日问,有异样了。”

    原是母亲同父亲一样明了,思康如实说道:“近日红玉总会亮红光,此玉到底是何物?”

    “天意。”

    江润婉一词,到令思康甚是诧异了。

    “母亲意思?”

    江润婉细细解释:“你携红玉出生,毕腾担心红玉不详伤害你,让你王伯父为你一算,你是天选之人,命中有难,红玉能为你化险为夷。”

    那次坠河之后,长安城中流言他冒红光踏水柱腾空飞回船上,难不成是被红玉所救,唯有在险境时红玉才会亮红,然思康还有一处疑惑不解。

    “以母亲之意,我遇难时红玉会亮光相助,可我从前摔伤磕绊,时运不济时,红玉从未帮我,怎近日却频频亮光?”

    江润婉思索片刻,明了道:“或许贵人现身了。”

    “贵人?谁的贵人?”

    “你。”

    思康惊疑看着江润婉。

    “无论你信与不信,贵人现身,红玉亮光,才能助你逢凶化吉,这便是真相。”

    母亲所言,虚幻胜过父亲之言,思康不信,便是质疑了父母,一时似信非信。

    若真有这位贵人,足以证实了红玉不凡,他为天选之人,思康如此打算,复问江润婉。

    “贵人为何人?”

    江润婉摇头,便是不知了。

    “毕腾只说,改变你的人,为贵人。”

    “改变我什么?”思康不解。

    江润婉从容说道:“大约时机未到,不足以显现改变了什么,改变你的是何人。”

    模棱两可,思康思索不出,忽想起河中那声模糊女音,问去江润婉。

    “母亲可听过这两字,无明。”

    江润婉想了想,说道:“并未,此字何意?”

    “我是做了场梦,听见了。”思康故掩饰了因红玉才听到了,江润婉自认为是思康想多了。

    “梦多了辨不出真假,莫要多想,万事顺其自然,贵人会见到,你定能平安。”

    母亲句句温情开导,思康心中纠结稍稍落下。

    江润婉温柔笑问:“毕腾可在家中?”

    “父亲在卧房,母亲找父亲有何事?”思康问道。

    江润婉难掩喜悦,笑道:“谦良升了法师,该让毕腾见见。”

    “是嘛。”思康稍有淡然,江润婉不解略责。

    “你们十年未见,你不去庙里找他,更不问他近况,思康,做人不能做的丢了兄弟,失了家人。”

    思康记于心中,说道:“思康谨记。”

    “太乙山法师,方衡才智自然堪称,也必能晋升,庙中山水好风光,定是养人,即日母亲见了方衡,才会这般高兴。”思康直言,江润婉确实高兴。

    “你也该见见,谦良有了法号平心,穿了紫裟,万分权威,已然有了自己的成绩。”

    本名方衡,字谦良,号平心法师,圣赐紫裟,实属威望,思康对此漠然,想得不过是与方衡十年未见的家情,不知他过得这般好吗?

    “下次我去。”

    江润婉无奈道:“你总是说下次,我知是毕腾不让,你不用为难,谦良该回家了。”

    “父亲。”

    “我会跟毕腾说,谦良漂泊在外也该回家了。”

    江润婉直言告知思康,莫让思康再谨遵方宗杰命令。

    “好。”

    快到了卧房屋门,忽成渝走来。

    “思康。”

    见有江润婉,王傅成渝躬身施礼。

    “江姨娘。”

    “成渝。”江润婉温和一唤,同思康说道。“去吧。”

    思康微微躬身拜别。

    “母亲,我走了。”

    江润婉目送思康同成渝离开,不禁有感自小俩孩子玩耍如今长大成人,光阴荏苒。

    两人来了走廊,一旁跟着延礼。

    王傅成渝焦急问道:“那些难民有没有伤了你?”

    “无碍,皮肉伤。”思康故作无恙。

    王傅成渝上了手,抓过思康小臂撩起衣袖,臂上一块儿青紫。

    瞬时不悦,责备起了思康。

    “你何时改一改见义勇为性情,救人总忘了自己,旧伤添新伤,你真想当药罐子,当活靶子了。”

    思康伸回胳膊,放下衣袖,好让王傅成渝见不到了,解释起。

    “我下次小心。”

    “你总是下次。”王傅成渝不痛快拿出内襟药瓶。“用衣衫挡着,我看不见了,伤还在。”

    “你自己上药吧。”王傅成渝直接塞给思康手里。

    思康浅笑拿着,试探问道:“生我气了?”

    王傅成渝闷气道:“生你气,不够我短命喝药了。”

    “不许胡说,你要长命百岁。”思康不满王傅成渝如此说他自己,握着药瓶略愧疚起。“我下次真的小心。”

    王傅成渝见思康真诚,索性不生气了,略说起气话:“你要想我长命百岁,便少气我。”

    “我一定会。”思康郑重应了。

    王傅成渝消了气,才问起听来的事。

    “你骑马回来,何人救得你?”

    “庾捕头。”

    王傅成渝听着耳熟,想了片刻忽想到。

    “六扇门?”

    思康颔首回应,王傅成渝惊奇方伯父竟相识六扇门的人来救思康。

    “成渝?”思康轻声唤,王傅成渝回神问道。

    “那位庾捕头可是昨日城门口红衣娘子?”

    “正是。”

    “那她一人救得你?”

    思康回想着说道:“庾捕头带兵相助,确实在我险些丧命时,庾捕头救了我。”

    “她一人之力摆平了难民?”王傅成渝反问不信。

    思康如实道:“庾捕头身手超卓。”

    王傅成渝紧盯起了思康看,思康不自在疑惑。

    “为何这样看我?”

    王傅成渝浅笑,摇头道:“无事。”

    “走吧,我们来练桃木剑。”思康笑邀,王傅成渝自然应了。

    “来。”

    明早辰时,默出了卧房,刚走到刑部大门,便见门外思康正牵着骑回来的马等待,马背上披着两兜子精贵物件,一旁还有位衣着呆板郎君围观物件,本姓古,为户部尚书。

    不少路过刑部门前的郎君,难免步伐缓慢好奇,打量思康及驮着精贵物儿的马。

    古尚书看出思康拿来的皆是好物,亮了眼,忙问道:“哪里来的好物?”

    “进来说话吧。”

    默一语直接拦了思康要回古尚书的话。

    思康本担心闲话,犹豫进不进,但见默大大方方又转身回去,思康将缰绳交给古尚书。

    “劳烦郎君帮我盯一下。”

    “好说。”

    古尚书拿着缰绳,看着思康进屋后,转脸轰走周围好奇人。

    “看什么看,该做事做事去!”

    思康跟着默去向卧房,走到房门口,思康忽停住。

    默回头说道:“进来啊。”

    一郎君擅入娘子房,属实失礼,思康将门敞开才后进入。

    “坐下说吧。”

    默邀约着思康坐书案前,思康坐默对面。

    “方郎君真是客套,亲自将马干净送回。”默笑道。

    思康直言道:“本就是劳烦了庾捕头差马送我,理应亲自登门拜谢。”

    “那些东西是?”默问。

    “一些舶来品,庾捕头舍命涉险救人,当是竭尽所能还报庾捕头的救命之恩。”思康庄重说道。

    默笑颜,反问:“可用过早膳了?”

    思康没想到默忽这样问,愣了一下。

    默笑说:“定是未用过,走吧,吃好吃的去。”

    思康愣着跟默一起起身刚要出屋,万里走来,三人面对面。

    “查出来了?”默转身坐回书案,思康同样。

    万里也进屋直接关了门,到让刚走进来六扇门年安恰巧见到,惊讶有郎君进了默卧房,赶忙贴上房门偷听。

    房内,万里见思康在,不方便言语。

    默瞧出万里避着人,直言道:“方郎君不是外人,直说便好。”

    万里看了一眼思康,告知默:“庙里只剩下五具白骨,再无其他。”

    “当真只有五具?”默问。

    万里认真说道:“我反复查过多次,只有五具。”

    “不对。”默不慌不忙道。“庙外一具尸首是仵作,我跟方郎君一起将他埋葬,庙内尸首应当还剩六具。”

    万里不解问道:“当时火势迅猛,捕头怎会知晓是六具?”

    默将书案上一破本推至去万里眼前,说道:“这是县志,收录了所有尸首,上面写着两日前仵作处置完庙中所有尸首,昨日新来了两具,仵作还未查验上报县衙,我们便送去绿林头目尸首。”

    “大火之后,算上运送绿林尸首的三名兄弟,截至昨日庙中应有六具尸首。”

    “为何我只找到五具?”万里疑问。

    “你能认出我们的人吗?”默问道。

    万里认不出,否道:“已被烧焦,看不出。”

    思康想到一点,说道:“容貌认不出,或许能借助外形。”

    万里即刻明了,想起那三位兄弟高壮,说道:“其中三具都是高的,定是我们的人。”

    “那丢落尸首是谁?”默问。

    万里喃喃自语:“新来两具不相识,有三具知晓,仵作死在庙外。”

    “绿林头目。”思康正解道。

    默与思康笑道:“对,正确无误。”

    “不对。”万里不信,反驳。“为何还要偷走头目尸首,已是毁尸灭迹了。”

    此二人自然不知晓说书先生尸首并非被偷走,而是先生诈尸烧庙逃走,然默并未告知在凡人眼中这般荒唐事,便与二人一同认定尸首被偷走了。

    “这便是我们追查之事了。”默定论道。

    万里毫无头绪,问道:“要如何查?”

    默并未回应,反而问思康。

    “方郎君怎看?”

    思康稍愣,显然想不到默会问他,深思一会儿,才讲:“既然头目尸首不见,余党烧庙并非是毁尸灭迹,或许是借火掩人耳目,为将头目尸首带走。”

    “有理。”万里肯定道。

    思康见默未有接话之意,便推断着续讲:“放火杀人,以来带走尸首,大概头目本人有疑点。”

    万里听着有理,连连点头赞同,看向默,问道:“捕头,怎做?”

    默直言道:“请古尚书,借户籍一看吧。”

    万里为难道:“还是捕头去吧,那位主官每次不见我。”

    默笑道:“凑耳过来。”

    思康见默贴着万里耳朵低语,此幕思康甚感窘态,自己呆此处不妥。

    好在默说了几句便挺起身。

    万里看了看思康,又看了看默,领命退出卧房。

    然房门刚开,年安因偷听躲闪不及,身形不稳摔倒地。

    思康惊讶见忽倒在门前的年安。

    默却笑得悠闲。

    万里扶起年安,提醒道:“尚书悠着点。”

    年安故作镇定推开万里的手,傲然道:“不用你抚。”

    万里未理会年安撒气,绕过其,离屋。

    思康惊奇看着眼前还稚嫩小郎君,乃是位正官。

    年安甚是狼狈整理衣衫,趾高气昂看了一眼思康,打量思康,又对默指责:“你怎能让男子出入你屋里!”

    “你也出入我屋。”

    默语气随意,年安更是不服气。

    “你我相识甚久,我怎能一样!”

    默无趣与年安斗嘴,无视了年安,反跟思康又提起。

    “先前我吃得一美味,即日你我未用膳,我请你吃食。”

    思康客气道:“怎能让庾捕头破费。”

    “当还你给我洗马的钱了。”默不在意,瞎说一句。

    默要出门,年安堵门不让。

    “那本县志是我给你的,还为你讲解了一番,即日你若不将起义人之事讲给我听,不许出去!”

    默故意躲开年安,气着他。

    “让让。”

    年安拦不住默,便固执拦下要一同跟去的思康。

    默回头见思康被拦,对思康笑颜:“小郎君欣喜你。”

    “我才不欣喜他!”年安羞红了脸大喊。

章节目录

药捻儿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困意袭来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困意袭来并收藏药捻儿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