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吏治整改
随后的日子里,墨信明明已经挟天子以令诸侯了,却是没有要离开巴蜀的半点意思。
他只打理军务,督促着各个将领去练兵。
面对杜甫和李白,也只是让他们把巴蜀内的政务给处理好,不用把精力浪费在其他事情上。
杜甫和李白疑惑。
“墨将军,难道我们现在不该是给天下传书,让各地全部俯首称臣吗?”
墨信摇头:“这样建立的国度就是取代曹魏的晋朝了,没有意义,只会让国家陷入更加不堪的境地。”
“那我们要怎么夺取天下?”
“先把巴蜀打造成我们坚固的大后方,我们想要如何改造这个国度,都要先从巴蜀做起。”
“啊?对于这点,我们都还没有考虑好,总担心做不好,或是做得不到位。”
墨信笑了笑,道:“现在粮价已经开始平抑,那几个合作的粮商都做得很好,你们不需要花费那么的精力在他们身上,到时候直接检查他们的成果便可。
“你们腾出来的精力就去负责两件事。
“其实对于现在的老百姓来说,他们最关心的事情也就是两件,一件是能吃饱,二是有公平可言。
“前者需要农耕和水利,后者需要吏治和有法可依。
“现在各地的粮食已经种下,就等着秋收,那么我们在农业上能做的便是建水利、防虫害、推广化肥。
“水利方面你们应该比我更懂,我就不多说了,虫害方面,能养鸭的支持养鸭,养鸭给予补贴,并且严令各地不许捕鸟卖鸟,违者重罚。
“化肥的话……现在各地都在用有机肥,我这里有一个无机肥的配方,你们可以组建工厂来生产。”
说着,他取出了一张纸。
这是一个宋朝的无机肥配方,经过明清的改进,能极大提高产量。
在如今这个时段的唯一缺点就是其中用到了硫磺,与火药的原材料有冲突。
但无机肥要比有机肥的效果更好,和有机肥交替使用,能长期增强土地的肥力。
杜甫和李白如获至宝。
墨信又道:“接下来说说吏治,首先是我们要对唐律进行一定的改进,其实这个改进不在乎修改哪里,就是为了做出一个态度,表示我们要对吏治下手,让各地的阿祖收手。”
“阿祖?”杜甫懵逼。
墨信摆摆手:“这个不是重点,你明白意思就行。
“然后我们就可以说改进后的唐律为新版唐律,让各地的官吏严格执行,给他们说明我们会派人下去,监察各地是否照着新版唐律去做。
“而刚开始的时候,肯定会有官吏阳奉阴违,他们觉得这新版唐律就是照抄以前的唐律,那么他们的行为也可以和以前一样。
“这个时候就方便我们找借口,将大量腐败的官吏给清理掉。
“而当今吏治还存在最大的三个弊端,一是各地小吏都是本地人,容易被本地豪族所把持;二是世家在任何地方都会凌驾于律法之外,他们犯事并非皇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三是皇权不下乡。
“解决完腐败的官吏,我们就要解决这三个最大弊端。() ()
“到时候我们挑选一城,我亲自过去给你们打个样。”
杜甫和李白欣喜的同时也很担忧。
因为这三个弊端真不是一般人可以解决的。
解决不好,有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内部稳定。
尤其是涉及到世家的问题,只要是想获得天下的人,都需要获得世家的不支持,起码在明面上不能得罪世家。
杜甫和李白对视了一眼,李白给杜甫一个安心的眼神。
他相信群主是万能的,任何问题都可以解决。
杜甫只好暂时不考虑吏治的事,而是考虑更久远的问题。
“墨将军,某还是想问一下,我们一直留在巴蜀,就不怕会和天下失之交臂吗?自古以来,只占据巴蜀的政权,就没有能够一统中原的,即使是汉高祖,也有汉中。”
墨信笑了笑,道:“我知道你急,但你先别急。我们等安禄山死后,再出兵其他地方。”
“那会不会很久?而且安禄山都死了,大唐的叛乱岂不是也要平定了?”
墨信摇摇头:“非也!安史之乱会延迟八年左右,但安禄山明年年初就会死,后续叛乱的主力就成为了史思明。
“等到安禄山死后,李亨会觉得这场叛乱不足为惧,他就会彻底暴露他是一个昏君的本质。
“到时候再让李亨打几场胜战,为人愈发的猖狂,我们这个时候再出兵其他郡,便能快速收获人心!”
杜甫眼前一亮:“郑伯克段于鄢?”
“没错。明明安禄山都死得那么早了,但在李亨的骚操作下,安史之乱还能再持续七年左右,就可见李亨到底有多么昏聩了。最后要轮到李亨的儿子当皇帝,安史之乱才能平定。现在天下都还将希望放在李亨的身上,若是不让他彻底放纵,又怎么能令全天下失望呢?”
杜甫对于墨信的计划非常认可,尤其是他知道墨信知晓历史大势,更是认准天命就归他们。
数天后。
新的唐律已经发布,李白开始安排人前往各地调查吏治问题。
又过了几天。
安排出去的人派回信使汇报,已经捉住了几个官吏违法乱纪的线索。
李白反馈命令:“继续深挖。”
既然墨信决定清洗大片官吏,就要先有大部分官吏的罪证,然后从中挑选出可以除掉的人,留下一些罪过小,或是过错可以原谅的人。
按照墨信的意思,对这些留下的人还有给他们升官,既表示对他们过往的罪过一笔勾销,也是给大唐其他官吏看的,只要你们的错可以被原谅,你们照样可以获得高官厚禄。
而人都有侥幸心理,在被逼无奈的时候,他们就会怀着侥幸心选择投降。
又是几天之后。
李白那边还没有把所有的罪证都收集完,从巴蜀之外就传来了一个消息。
李亨不满于传国玉玺还在太上皇的手里,决定出兵解救李隆基。
而派出来的将领正是李白和杜甫的老朋友,高适。
***
PS:抱歉,这段时间有点忙,所以这几天都只有一更,望见谅!
他只打理军务,督促着各个将领去练兵。
面对杜甫和李白,也只是让他们把巴蜀内的政务给处理好,不用把精力浪费在其他事情上。
杜甫和李白疑惑。
“墨将军,难道我们现在不该是给天下传书,让各地全部俯首称臣吗?”
墨信摇头:“这样建立的国度就是取代曹魏的晋朝了,没有意义,只会让国家陷入更加不堪的境地。”
“那我们要怎么夺取天下?”
“先把巴蜀打造成我们坚固的大后方,我们想要如何改造这个国度,都要先从巴蜀做起。”
“啊?对于这点,我们都还没有考虑好,总担心做不好,或是做得不到位。”
墨信笑了笑,道:“现在粮价已经开始平抑,那几个合作的粮商都做得很好,你们不需要花费那么的精力在他们身上,到时候直接检查他们的成果便可。
“你们腾出来的精力就去负责两件事。
“其实对于现在的老百姓来说,他们最关心的事情也就是两件,一件是能吃饱,二是有公平可言。
“前者需要农耕和水利,后者需要吏治和有法可依。
“现在各地的粮食已经种下,就等着秋收,那么我们在农业上能做的便是建水利、防虫害、推广化肥。
“水利方面你们应该比我更懂,我就不多说了,虫害方面,能养鸭的支持养鸭,养鸭给予补贴,并且严令各地不许捕鸟卖鸟,违者重罚。
“化肥的话……现在各地都在用有机肥,我这里有一个无机肥的配方,你们可以组建工厂来生产。”
说着,他取出了一张纸。
这是一个宋朝的无机肥配方,经过明清的改进,能极大提高产量。
在如今这个时段的唯一缺点就是其中用到了硫磺,与火药的原材料有冲突。
但无机肥要比有机肥的效果更好,和有机肥交替使用,能长期增强土地的肥力。
杜甫和李白如获至宝。
墨信又道:“接下来说说吏治,首先是我们要对唐律进行一定的改进,其实这个改进不在乎修改哪里,就是为了做出一个态度,表示我们要对吏治下手,让各地的阿祖收手。”
“阿祖?”杜甫懵逼。
墨信摆摆手:“这个不是重点,你明白意思就行。
“然后我们就可以说改进后的唐律为新版唐律,让各地的官吏严格执行,给他们说明我们会派人下去,监察各地是否照着新版唐律去做。
“而刚开始的时候,肯定会有官吏阳奉阴违,他们觉得这新版唐律就是照抄以前的唐律,那么他们的行为也可以和以前一样。
“这个时候就方便我们找借口,将大量腐败的官吏给清理掉。
“而当今吏治还存在最大的三个弊端,一是各地小吏都是本地人,容易被本地豪族所把持;二是世家在任何地方都会凌驾于律法之外,他们犯事并非皇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三是皇权不下乡。
“解决完腐败的官吏,我们就要解决这三个最大弊端。() ()
“到时候我们挑选一城,我亲自过去给你们打个样。”
杜甫和李白欣喜的同时也很担忧。
因为这三个弊端真不是一般人可以解决的。
解决不好,有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内部稳定。
尤其是涉及到世家的问题,只要是想获得天下的人,都需要获得世家的不支持,起码在明面上不能得罪世家。
杜甫和李白对视了一眼,李白给杜甫一个安心的眼神。
他相信群主是万能的,任何问题都可以解决。
杜甫只好暂时不考虑吏治的事,而是考虑更久远的问题。
“墨将军,某还是想问一下,我们一直留在巴蜀,就不怕会和天下失之交臂吗?自古以来,只占据巴蜀的政权,就没有能够一统中原的,即使是汉高祖,也有汉中。”
墨信笑了笑,道:“我知道你急,但你先别急。我们等安禄山死后,再出兵其他地方。”
“那会不会很久?而且安禄山都死了,大唐的叛乱岂不是也要平定了?”
墨信摇摇头:“非也!安史之乱会延迟八年左右,但安禄山明年年初就会死,后续叛乱的主力就成为了史思明。
“等到安禄山死后,李亨会觉得这场叛乱不足为惧,他就会彻底暴露他是一个昏君的本质。
“到时候再让李亨打几场胜战,为人愈发的猖狂,我们这个时候再出兵其他郡,便能快速收获人心!”
杜甫眼前一亮:“郑伯克段于鄢?”
“没错。明明安禄山都死得那么早了,但在李亨的骚操作下,安史之乱还能再持续七年左右,就可见李亨到底有多么昏聩了。最后要轮到李亨的儿子当皇帝,安史之乱才能平定。现在天下都还将希望放在李亨的身上,若是不让他彻底放纵,又怎么能令全天下失望呢?”
杜甫对于墨信的计划非常认可,尤其是他知道墨信知晓历史大势,更是认准天命就归他们。
数天后。
新的唐律已经发布,李白开始安排人前往各地调查吏治问题。
又过了几天。
安排出去的人派回信使汇报,已经捉住了几个官吏违法乱纪的线索。
李白反馈命令:“继续深挖。”
既然墨信决定清洗大片官吏,就要先有大部分官吏的罪证,然后从中挑选出可以除掉的人,留下一些罪过小,或是过错可以原谅的人。
按照墨信的意思,对这些留下的人还有给他们升官,既表示对他们过往的罪过一笔勾销,也是给大唐其他官吏看的,只要你们的错可以被原谅,你们照样可以获得高官厚禄。
而人都有侥幸心理,在被逼无奈的时候,他们就会怀着侥幸心选择投降。
又是几天之后。
李白那边还没有把所有的罪证都收集完,从巴蜀之外就传来了一个消息。
李亨不满于传国玉玺还在太上皇的手里,决定出兵解救李隆基。
而派出来的将领正是李白和杜甫的老朋友,高适。
***
PS:抱歉,这段时间有点忙,所以这几天都只有一更,望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