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柳令襄这些时日特意派了人盯住柳二爷,因此他来,反倒是她先收到消息。丢下手中的活计,她在半路上与范渺渺、晏庄二人汇合。范渺渺抿着唇,面带隐忧,因为不知柳二是碰巧遇到的李帘静,还是专门相候他一起登门。这两人都与柳衔霜关系密切,对此她感到不安,更倾向于他是前者了。
范渺渺说道:“不知为何,对于柳家这位二爷,我总觉得忌惮。”
晏庄明白她的意思,柳衔霜与柳二爷年纪相近,可以说是一起长大,对于彼此的了解肯定甚于别人。假使他起了疑心,察观这一两年她的经历,处处都是纰漏。但他笑说:“我想,这是因为你太在乎柳家的缘故。”
都说当局者迷,范渺渺是完全没想到这一层面。晏庄继续说道:“就算他察觉,但你又不是不能离开柳家,天下之大,凭你烧窑的本事,哪里都去得。”
范渺渺张了张嘴,欲言又止。
晏庄就笑:“所以你其实并不愿意离开柳家,你忌惮是因为在害怕,万一给柳令襄知道,你根本不是柳衔霜,你不敢想象那结局,对吗?”
范渺渺老实说:“我是不想辜负她,明明她全心全意信我,但我对她却有难言之隐。”到京城之后,这种感觉越发强烈,在柳令襄每次的体贴与关照中,她都备受煎熬。
柳令襄就是这时候碰到他们的。她依稀听到最后那句,没及深思,当下打趣问道:“你居然对我有难言之隐,趁我现在心情尚佳,还不赶紧如实交代了来!”
“是柳二爷相关的,我托人也在一直查他。”晏庄瞥了范渺渺一眼,替她打马虎眼,说道,“最新查到一点。但是没有证据的事,她不让我讲,怕你着急。”
范渺渺顿时看向晏庄,假如是不好让柳令襄知道的事情,他大可不必提起。显然是要越过她,直接告诉柳令襄。果然,就听柳令襄哼道:“她太小瞧我了,先生,你只管讲,我保证沉下心来,绝不胡来。”
晏庄便道:“柳家前年的飞来横祸,柳二爷恐怕脱不了干系。”
但柳令襄只是一怔,大约是曾设想过的,因此出乎意料的冷静。反倒是范渺渺忽然记起,去年在新亭收到过的一封匿名信。那信中原话写道:“柳家惨事并非天灾,而是人祸,柳樟精明一世,竟算不到家宅不宁,落得身首凄凉的下场!”
难道应验在了此处?她暗暗蹙眉,怪自己忙起来竟会忘了那个。
柳令襄对范渺渺说:“其实当我知道他藏匿于英王府中的时候,我心里大致就有数了。因为家里在京中毫无根基,就算‘海棠红’享誉天下,但在那些皇亲贵族的眼中,烧窑的向来低贱,不值一顾。除非有人意在柳家。但我至今不明白,二叔他干嘛不好好求他的道,偏要参与所谓夺嫡之争。”
“他在英王府中,也并无建树。这才是最奇怪的地方。”晏庄提醒道。
“所以我前阵子便写信回新亭,要父亲停掉他挪用的那笔费用。”柳令襄淡淡一笑,眼中自有决算,“他今日来,想必是没钱花,着急了。”
“原来柳老板早有打算。”晏庄又看一眼范渺渺,笑道,“倒是省得有人白担着心。”
“我是知道她的,就有一点心慈手软。”柳令襄偷觑她的脸色,立刻就改口,说道,“心慈手软当然不是坏事,但是你以前和二叔关系好,我不忍跟你说,说了,怕你难做。”
范渺渺笑了笑,当然不会跟她生气。“好了,我知道了,你们一个是怕我心慈手软,一个又怕我优柔寡断。”说着,她瞪向晏庄。那么惊人的消息,也不和她商量一下,直接就告诉了柳令襄。但凡柳令襄还是像以前一样冲动,那么今日便很难收场了。晏庄只好赔笑。
说话间,已经走到府前,还是李帘静先看见他们,向面前人提示了一句,那人当即转过身来。范渺渺是头回这样近地观察他,当日不系园,天太黑了,附近人又多,对他,只有模糊的印象。后来是看晏庄的画,才记住他的特征,大约是为了更好做辨认,晏庄落笔时偏重于形似,而眼前这人新给她一种悒郁的感觉。虽然他此刻笑得和煦。
柳令襄早换了一副嬉笑面色,看见那柳二爷,先是有模有样地“咦”了一声,清清楚楚落在在场每个人的耳中。仿佛大惊小怪,她再叫道:“二叔!”,然后连忙迎上去又说,“你怎么也来了京都?真是,都不提前告知我们,好去接你呀!”
范渺渺和晏庄落在后面,这时才走上前,她先向李帘静问声好。
晏庄在旁笑道:“去年一别,许久未见。李兄,哦不对,该称呼为李大人了。还未庆贺大人一举高中。”与李帘静简单寒暄过,他转过头,恍然大悟般看向柳二爷,好似跟他从前不相识一样,笑了笑,“这位原来就是柳家二爷,向来久闻大名,失敬失敬。”
柳无意听了毫无反应,彬彬有礼地道:“庄先生说笑了。”
范渺渺说道:“别干站在这聊天,正好人都到了,开席吧。”
一路引过去,金妈已带人在前堂张罗妥当。众人稍坐,各色菜肴依次端了上来,金妈因在后面听说二爷也来了,高兴得很,且知道他信道,在饮食上有诸多忌讳,便又去厨房催菜,专为他重新炒了两碟。
柳二爷自是不说了,在柳令襄看来,晏庄也完全和自家人一样,所以今日按道理李帘静才是贵客,席上一切话题都围绕着他开展。谈到来日他要到兵部就任,晏庄便笑:“也真是巧了,兵部近日太缺人,叫我也领了个书令史的小职。日后说不定就在李大人手底下做事。大人,这杯酒我先敬了。”
李帘静与他对饮,说道:“庄先生高才,区区书令史,何足发挥呢?”言外之意是晏庄虽在兵部领职,但吏与官到底不同,多半不是正经科举出身,以后难有前途。
晏庄却不在乎,笑道:“一样是做事,何必辛苦科考,蹉跎数年,只是为那浮名。”
李帘静的性情,范渺渺到现在也大致摸清楚了,他肯多说这两句,是真心实意地为晏庄感到惋惜。但晏庄显然不觉得自己怀才不遇,打个哈哈就过去了,李帘静语气一顿,不再提起这茬。
柳令襄看过最新的邸报,投入他们,跟他们热火朝天地聊着时政,范渺渺向来无心这些,一边吃,一边安静听,目光时不时掠过柳无意。几乎就没见他在席上发过言,只管微笑吃菜。她不免思忖起他今日不请自来的原因。
柳令襄断了他的财路,这自然是其一,但专门选到柳家今日做宴登门,难说他没有别的图谋。范渺渺不禁想,究竟他是为李帘静而来,还是为晏庄来?
她一时望得出神,柳无意倏忽看来,与她对上眼神,笑问:“怎么小姑看我的眼神,如此陌生?”
范渺渺回过神,就着他的话,光明正大端详起他,从容说道:“我与二爷起码也有一两年没见过了吧?”又道,“是叫我觉得陌生了些,以前的印象都要不作数了。”
“士别三日嘛。何况我对小姑,也是要刮目相看的。”柳无意笑道。
兴许他只是随口说起,犯不着自己起疑心病。在晏庄投来安抚的,勉励的一瞥后,她定下心来,泰然笑问:“是哪一点呢?”
柳无意便又是一笑,低头思考似的,慢条斯理先拣了几筷子菜吃,然后抬起了头,目光专注听对面两人议论。
晏庄正与李帘静谈起未来朝廷将对胡人用兵。
“照庄先生看,这场仗要打多久?”
“北地屯兵数万,粮草充足,又有孟将军作为先锋,我想,在凛冬之前班师回朝,也很有可能。”
李帘静只是笑,晏庄也心知肚明地笑。两人点到即止,都知这次战争其实是仓促起兵,是两党夺嫡的产物。
柳令襄说道:“这场仗迟早要打,早日将胡人收服了也很好,方便以后我们到边境去卖瓷器。对了,胡人逐水草而居,居无定所,他们平日里用瓷器吗?”
李帘静说道:“据我所知,也是要用的,大约很有他们自己的特色。可惜就没人见过。”
晏庄笑道:“我倒是也听说过,那边有种饮器,仿作鸡冠的模样,倒是别开生面。是仿他们平日喝水的皮囊烧成的。你可以想象那样子。”
柳令襄便凝眉一想,噗嗤笑道:“那可真难想象。”
柳无意搁下碗筷,说吃完了,示意范渺渺到一旁说话。范渺渺见那三人聊得氛围火热,还都不曾察觉,便跟他走到连廊下,说道:“二爷有什么话,非要避着人说?”
柳无意先没接这茬,忽然感慨说道:“庄先生真是博闻多识,连胡人的事情也知道得一清二楚。难怪小姑移情别恋。”他打趣地笑,回头,目光落在李帘静身上一瞬,“但你肯幡然醒悟,脱离曾经苦海,确实叫我意想不到。”
范渺渺跟随他看去,面上不显露,心里却着实震惊了一下,居然他知道。照说他不该听过这秘闻,但这语气竟像早就领会似的。
原来是这样。她很快镇静,若无其事地道:“家中遭遇大祸,我还一成不变,岂不是太没心没肺?”
听她这样正经说话,柳无意就忍不住笑,不置可否将头一点:“你一向是没心没肺。”
再说下去未免太考验两人的亲密。范渺渺索性不与他周旋,当然也是怕会在不经意间露出破绽,当即蹙了蹙眉,说道:“你今日来,总该不是来找我叙旧的吧。”
“才谈两句,就给我下逐客令了?”柳无意倒也识趣,“不是你问我,对你哪点刮目相看吗?就你不再对那人白费心机,也算是有点长进。但这脾气还是一样的大。”
范渺渺心里哪怕波涛骇浪,脸上只是笑,反正多说多措,干脆闭着嘴不说话。柳无意这时候近距离观察着她,大约也察觉到她的变化了,原先那套应付不管用了,只好也沉默。
正巧柳令襄那边的柿酒也喝完了,正叫着呢:“我记得府中不是藏了一壶十五年的黄酒吗?怎么不拿出来招待贵客?”范渺渺顺势走了过去,拍拍她的脑袋,说道:“乱来,刚吃过柿饼,又吃黄酒,夜里该闹不舒服了。”嘱咐金妈再去拿些柿酒,又说,“还有些酒柿子,一起拿来给他们佐酒吃。”
范渺渺先前一直留心应对柳无意,到了此刻方才注意,李帘静面前的杯酒除了刚才晏庄敬他时碰过,此外几乎没动。饶是柳令襄素来胆大,今日又是主人家,面对李帘静时也还有点怵,不敢热情劝酒,所以第一盅柿酒多数是她与晏庄吃的。范渺渺以为不合他的口味,招手叫来牵云,给他沏上一壶新茶。
李帘静接过茶,动作稍顿,随后看向她点头道谢。
柳无意也过来重新入座,正将此幕尽收眼底。他手搭着椅背,倾身靠近她,低声笑说:“要是我事先不知情,绝对认为你是无辜的。许久不见,变得更心狠了,真是叫我小瞧。”说完他就往后坐正了,但望见她突然微怔的脸庞,慢慢地竟也怔住:“怎么,难道你还真忘记了他对柿子过敏了?”
柳令襄这些时日特意派了人盯住柳二爷,因此他来,反倒是她先收到消息。丢下手中的活计,她在半路上与范渺渺、晏庄二人汇合。范渺渺抿着唇,面带隐忧,因为不知柳二是碰巧遇到的李帘静,还是专门相候他一起登门。这两人都与柳衔霜关系密切,对此她感到不安,更倾向于他是前者了。
范渺渺说道:“不知为何,对于柳家这位二爷,我总觉得忌惮。”
晏庄明白她的意思,柳衔霜与柳二爷年纪相近,可以说是一起长大,对于彼此的了解肯定甚于别人。假使他起了疑心,察观这一两年她的经历,处处都是纰漏。但他笑说:“我想,这是因为你太在乎柳家的缘故。”
都说当局者迷,范渺渺是完全没想到这一层面。晏庄继续说道:“就算他察觉,但你又不是不能离开柳家,天下之大,凭你烧窑的本事,哪里都去得。”
范渺渺张了张嘴,欲言又止。
晏庄就笑:“所以你其实并不愿意离开柳家,你忌惮是因为在害怕,万一给柳令襄知道,你根本不是柳衔霜,你不敢想象那结局,对吗?”
范渺渺老实说:“我是不想辜负她,明明她全心全意信我,但我对她却有难言之隐。”到京城之后,这种感觉越发强烈,在柳令襄每次的体贴与关照中,她都备受煎熬。
柳令襄就是这时候碰到他们的。她依稀听到最后那句,没及深思,当下打趣问道:“你居然对我有难言之隐,趁我现在心情尚佳,还不赶紧如实交代了来!”
“是柳二爷相关的,我托人也在一直查他。”晏庄瞥了范渺渺一眼,替她打马虎眼,说道,“最新查到一点。但是没有证据的事,她不让我讲,怕你着急。”
范渺渺顿时看向晏庄,假如是不好让柳令襄知道的事情,他大可不必提起。显然是要越过她,直接告诉柳令襄。果然,就听柳令襄哼道:“她太小瞧我了,先生,你只管讲,我保证沉下心来,绝不胡来。”
晏庄便道:“柳家前年的飞来横祸,柳二爷恐怕脱不了干系。”
但柳令襄只是一怔,大约是曾设想过的,因此出乎意料的冷静。反倒是范渺渺忽然记起,去年在新亭收到过的一封匿名信。那信中原话写道:“柳家惨事并非天灾,而是人祸,柳樟精明一世,竟算不到家宅不宁,落得身首凄凉的下场!”
难道应验在了此处?她暗暗蹙眉,怪自己忙起来竟会忘了那个。
柳令襄对范渺渺说:“其实当我知道他藏匿于英王府中的时候,我心里大致就有数了。因为家里在京中毫无根基,就算‘海棠红’享誉天下,但在那些皇亲贵族的眼中,烧窑的向来低贱,不值一顾。除非有人意在柳家。但我至今不明白,二叔他干嘛不好好求他的道,偏要参与所谓夺嫡之争。”
“他在英王府中,也并无建树。这才是最奇怪的地方。”晏庄提醒道。
“所以我前阵子便写信回新亭,要父亲停掉他挪用的那笔费用。”柳令襄淡淡一笑,眼中自有决算,“他今日来,想必是没钱花,着急了。”
“原来柳老板早有打算。”晏庄又看一眼范渺渺,笑道,“倒是省得有人白担着心。”
“我是知道她的,就有一点心慈手软。”柳令襄偷觑她的脸色,立刻就改口,说道,“心慈手软当然不是坏事,但是你以前和二叔关系好,我不忍跟你说,说了,怕你难做。”
范渺渺笑了笑,当然不会跟她生气。“好了,我知道了,你们一个是怕我心慈手软,一个又怕我优柔寡断。”说着,她瞪向晏庄。那么惊人的消息,也不和她商量一下,直接就告诉了柳令襄。但凡柳令襄还是像以前一样冲动,那么今日便很难收场了。晏庄只好赔笑。
说话间,已经走到府前,还是李帘静先看见他们,向面前人提示了一句,那人当即转过身来。范渺渺是头回这样近地观察他,当日不系园,天太黑了,附近人又多,对他,只有模糊的印象。后来是看晏庄的画,才记住他的特征,大约是为了更好做辨认,晏庄落笔时偏重于形似,而眼前这人新给她一种悒郁的感觉。虽然他此刻笑得和煦。
柳令襄早换了一副嬉笑面色,看见那柳二爷,先是有模有样地“咦”了一声,清清楚楚落在在场每个人的耳中。仿佛大惊小怪,她再叫道:“二叔!”,然后连忙迎上去又说,“你怎么也来了京都?真是,都不提前告知我们,好去接你呀!”
范渺渺和晏庄落在后面,这时才走上前,她先向李帘静问声好。
晏庄在旁笑道:“去年一别,许久未见。李兄,哦不对,该称呼为李大人了。还未庆贺大人一举高中。”与李帘静简单寒暄过,他转过头,恍然大悟般看向柳二爷,好似跟他从前不相识一样,笑了笑,“这位原来就是柳家二爷,向来久闻大名,失敬失敬。”
柳无意听了毫无反应,彬彬有礼地道:“庄先生说笑了。”
范渺渺说道:“别干站在这聊天,正好人都到了,开席吧。”
一路引过去,金妈已带人在前堂张罗妥当。众人稍坐,各色菜肴依次端了上来,金妈因在后面听说二爷也来了,高兴得很,且知道他信道,在饮食上有诸多忌讳,便又去厨房催菜,专为他重新炒了两碟。
柳二爷自是不说了,在柳令襄看来,晏庄也完全和自家人一样,所以今日按道理李帘静才是贵客,席上一切话题都围绕着他开展。谈到来日他要到兵部就任,晏庄便笑:“也真是巧了,兵部近日太缺人,叫我也领了个书令史的小职。日后说不定就在李大人手底下做事。大人,这杯酒我先敬了。”
李帘静与他对饮,说道:“庄先生高才,区区书令史,何足发挥呢?”言外之意是晏庄虽在兵部领职,但吏与官到底不同,多半不是正经科举出身,以后难有前途。
晏庄却不在乎,笑道:“一样是做事,何必辛苦科考,蹉跎数年,只是为那浮名。”
李帘静的性情,范渺渺到现在也大致摸清楚了,他肯多说这两句,是真心实意地为晏庄感到惋惜。但晏庄显然不觉得自己怀才不遇,打个哈哈就过去了,李帘静语气一顿,不再提起这茬。
柳令襄看过最新的邸报,投入他们,跟他们热火朝天地聊着时政,范渺渺向来无心这些,一边吃,一边安静听,目光时不时掠过柳无意。几乎就没见他在席上发过言,只管微笑吃菜。她不免思忖起他今日不请自来的原因。
柳令襄断了他的财路,这自然是其一,但专门选到柳家今日做宴登门,难说他没有别的图谋。范渺渺不禁想,究竟他是为李帘静而来,还是为晏庄来?
她一时望得出神,柳无意倏忽看来,与她对上眼神,笑问:“怎么小姑看我的眼神,如此陌生?”
范渺渺回过神,就着他的话,光明正大端详起他,从容说道:“我与二爷起码也有一两年没见过了吧?”又道,“是叫我觉得陌生了些,以前的印象都要不作数了。”
“士别三日嘛。何况我对小姑,也是要刮目相看的。”柳无意笑道。
兴许他只是随口说起,犯不着自己起疑心病。在晏庄投来安抚的,勉励的一瞥后,她定下心来,泰然笑问:“是哪一点呢?”
柳无意便又是一笑,低头思考似的,慢条斯理先拣了几筷子菜吃,然后抬起了头,目光专注听对面两人议论。
晏庄正与李帘静谈起未来朝廷将对胡人用兵。
“照庄先生看,这场仗要打多久?”
“北地屯兵数万,粮草充足,又有孟将军作为先锋,我想,在凛冬之前班师回朝,也很有可能。”
李帘静只是笑,晏庄也心知肚明地笑。两人点到即止,都知这次战争其实是仓促起兵,是两党夺嫡的产物。
柳令襄说道:“这场仗迟早要打,早日将胡人收服了也很好,方便以后我们到边境去卖瓷器。对了,胡人逐水草而居,居无定所,他们平日里用瓷器吗?”
李帘静说道:“据我所知,也是要用的,大约很有他们自己的特色。可惜就没人见过。”
晏庄笑道:“我倒是也听说过,那边有种饮器,仿作鸡冠的模样,倒是别开生面。是仿他们平日喝水的皮囊烧成的。你可以想象那样子。”
柳令襄便凝眉一想,噗嗤笑道:“那可真难想象。”
柳无意搁下碗筷,说吃完了,示意范渺渺到一旁说话。范渺渺见那三人聊得氛围火热,还都不曾察觉,便跟他走到连廊下,说道:“二爷有什么话,非要避着人说?”
柳无意先没接这茬,忽然感慨说道:“庄先生真是博闻多识,连胡人的事情也知道得一清二楚。难怪小姑移情别恋。”他打趣地笑,回头,目光落在李帘静身上一瞬,“但你肯幡然醒悟,脱离曾经苦海,确实叫我意想不到。”
范渺渺跟随他看去,面上不显露,心里却着实震惊了一下,居然他知道。照说他不该听过这秘闻,但这语气竟像早就领会似的。
原来是这样。她很快镇静,若无其事地道:“家中遭遇大祸,我还一成不变,岂不是太没心没肺?”
听她这样正经说话,柳无意就忍不住笑,不置可否将头一点:“你一向是没心没肺。”
再说下去未免太考验两人的亲密。范渺渺索性不与他周旋,当然也是怕会在不经意间露出破绽,当即蹙了蹙眉,说道:“你今日来,总该不是来找我叙旧的吧。”
“才谈两句,就给我下逐客令了?”柳无意倒也识趣,“不是你问我,对你哪点刮目相看吗?就你不再对那人白费心机,也算是有点长进。但这脾气还是一样的大。”
范渺渺心里哪怕波涛骇浪,脸上只是笑,反正多说多措,干脆闭着嘴不说话。柳无意这时候近距离观察着她,大约也察觉到她的变化了,原先那套应付不管用了,只好也沉默。
正巧柳令襄那边的柿酒也喝完了,正叫着呢:“我记得府中不是藏了一壶十五年的黄酒吗?怎么不拿出来招待贵客?”范渺渺顺势走了过去,拍拍她的脑袋,说道:“乱来,刚吃过柿饼,又吃黄酒,夜里该闹不舒服了。”嘱咐金妈再去拿些柿酒,又说,“还有些酒柿子,一起拿来给他们佐酒吃。”
范渺渺先前一直留心应对柳无意,到了此刻方才注意,李帘静面前的杯酒除了刚才晏庄敬他时碰过,此外几乎没动。饶是柳令襄素来胆大,今日又是主人家,面对李帘静时也还有点怵,不敢热情劝酒,所以第一盅柿酒多数是她与晏庄吃的。范渺渺以为不合他的口味,招手叫来牵云,给他沏上一壶新茶。
李帘静接过茶,动作稍顿,随后看向她点头道谢。
柳无意也过来重新入座,正将此幕尽收眼底。他手搭着椅背,倾身靠近她,低声笑说:“要是我事先不知情,绝对认为你是无辜的。许久不见,变得更心狠了,真是叫我小瞧。”说完他就往后坐正了,但望见她突然微怔的脸庞,慢慢地竟也怔住:“怎么,难道你还真忘记了他对柿子过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