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入柴门,登石阶
白雾浓浓,五步开外就什么都看不见了。
如果只是遮蔽视野,对修行者而言完全没用,因为修行者在达到“感知”境后,已经无需借助肉眼,能直接通过念力沟通天地元气去观察世界了。
但白雾明显不会这么简单,当用念力去沟通白雾中的天地元气后,天地元气就会自然而然的发生暴动。
念力越强,天地元气的暴动越强。
白雾笼罩范围内,是一座大阵,一座专门针对修行者而设的大阵!
听说昊天道也有一门大阵叫“樊笼”,能完全隔绝天地元气,修行者没了天地元气,跟普通人没什么区别。
眼前的白雾大阵会随着念力而引发天地元气的暴动,自然也无法操控,修行者落入白雾大阵内,跟蒙上眼的普通人也没什么差别。
清欢在白雾内站了片刻后,就搞清楚了这一点,沉默片刻后,双手合十,闭着眼,念着经,迈步前进。
明明是一处陡峭的下坡,但清欢却一步步踩着虚空,向上攀爬……
明明是一处断崖,但清欢却一步步凌空而走,如履平地……
眼前一块岩石,清欢却恍若无物的穿透过去……
脚下是一片湖泊,清欢一步步踏水而行……
完全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清欢只是遵循自己内心的指示,一步步的走着。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
山顶云雾间。
“老师,他是怎么做到的?”
“小和尚悟了“他心通”,无需跟天地元气沟通交流,转而直接与天地众生共情共感,扰乱天地元气自然对他无效。”
“老师的意思是,山上的石头,树木,花草在告诉他上山的路?”
“与其说是告诉他上山的路,不如说大山在给他铺路,小和尚只需要走就行了,路自然而然会铺好在他脚下。”
“老师,为何刻在岸壁上的石刻字符,对他也没效果?”
“天地元气是天地万物的呼吸气息,小和尚的“他心通”与天地万物共心,天地元气自然不会伤害他……只要是由天地元气构成,水不会淹他,火不会烧他,地不会陷他,风不会刮他,说一句“万法不侵”也不为过。”
“快看,到柴门了。”
“柴门的字应该不好过吧,只有洞玄上品才能记住,这跟天地元气无关,说到底师弟只有“不惑”境。”
“且看着吧。”
……
清欢此时已经走到一道柴门前,在离柴门不远处的道旁,有一块石头,上面刻着四个大字:
“君子不惑。”
君子能明辨是非而不受迷惑?
清欢若有所思,越过石头来到柴门前,柴门上挂着一块木牌,木牌上写着三个字“君子不”。
这是一道填空题。
清欢拿起粉石正要填上,却愕然的发现,他忘了刚才看到的那个字是什么了!
略一深思,清欢放下粉石,没有选择回头再去看那四个字,既然刚才记不住,看再多遍也记不住。
他只是双手合十,满脸虔诚,开口唱:“小兔子乖乖,把门开开,快点开开,贫僧要进来!”
木牌冒起一阵青烟,吱呀一声,柴门缓缓在他身前开启。
柴门后是一条笔直的,向上延伸至雾中的石道阶梯。
清欢默念一声“阿弥陀佛”,抬脚踏上了石道。
……
山顶,一群人无语了。
“他就这样进了柴门?”
“什么“小兔子乖乖”,他是在说我们吗?”
“这柴门也太没骨气了,只是唱了几句,让开就开?”
“为师刚才就说了,小和尚与万物共心,万物与他开道,他想进,柴门自然不会栏他,跟他唱什么没关系。”
“夫子,师弟在暗指您是小兔子呢。”
“等他上来,为师自然要他好看!”
“夫子,师弟怎么站住了?以他的心境,石阶应该最容易通过的吧?”
“这你们就想错了,小和尚悟性惊人,佛法精深,这样的人要么心灵澄彻,心魔不沾,但是一旦沾染上了心魔,也是最顽固,最难自拔的。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莲生就是最好的例子。”
说道“莲生”这个名字,刚刚赶过来的余帘,清冷的脸上隐隐有了变化。
“小和尚跟莲生如出一辙,有莲生这个前例在,为师才会插手提点小和尚,免得他又像莲生一样,被那群和尚给教坏了……不过这个小和尚也确实很讨喜就是了。”
“夫子很喜欢清欢师弟呢。”
“他把自己的法号从“清苦”改成“清欢”,人生是苦海,人生是欢场,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为师自然更喜欢“清欢”了。”() ()
……
山顶的夫子,谈起了“莲生”。
石阶上的清欢,也听到了“莲生”。
他踏上石阶后,耳边就想起了岐山大师的声音。
眼前自然而然的也就出现了岐山大师的面貌,一处山洞开辟的禅房,岐山大师靠在床头,身上盖着厚厚的棉被。
小小年纪的清欢坐在床边,一边奉茶,一边听着岐山大师说话,时不时掖一下被角。
这是当年清欢离开瓦山烂柯寺前的那晚,岐山大师给他介绍这个世界的场景,言语间说到了莲生,一个完美的不正常的人。
莲生出生在西陵之东的宋国某个世家,传说他出生那一夜后园里的睡莲一夜盛开,故名“莲生”。
世家公子的莲生一开始并无异常,如同普通世家公子那般求学考学,授官封荫娶妻,一切却从他妻子病故后发生了改变。
妻子病故,莲生悲伤枯槁,三月未露欢颜,直到某个雨夜,他似乎想明白了什么,写下了一篇“祭妻恸文”后,大笑离去。
其后年余,莲生开始拜谒诸多修行宗派,却始终不得修行之法。
直到他来到了瓦山,来到了烂柯寺,遇到了岐山大师,被岐山大师一番话语点化,生了向佛之心。
莲生被点化后,与烂柯寺主持对坐辩难,整整三十二天,其间异象引来了无数名流文士相看,至此,莲生公子的名字开始在世间流传。
莲生公子也变成了莲山大师,开始在烂柯寺出家,踏足修行之道,哪怕西陵相邀也被他拒绝。
这时候的莲生大师,已经有了“佛子”之称了。
之后的莲生大师一飞冲天,结束了烂柯寺的修行后,莲生大师又去了佛宗不可知之地的悬空寺,于首座坐下讲经修行。
出世后击毙魔宗两大长老,被月轮国白塔寺跟瓦山烂柯寺同时尊为佛宗山门护法。
再之后入西陵神殿担任裁决大神官,备受世人尊敬,也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担任西陵神殿大神官的佛宗弟子。
直到烂柯寺血案,莲生自承失职,辞去了裁决大神官之位,飘然而去,就此不知所踪。
如此完美而波澜壮阔的一生,世人认为如此完美的人物不可能后天修行而得,只能是先天生而不凡,所以后人才评价莲生说:
“西方有莲翩然坠落世间,自生三十二瓣,瓣瓣不同,各为世界。”
莲生公子,莲生大师,莲生护法,莲生神座――莲生三十二!
莲生大师擅文章,精于书墨,苦行览世间,静思读旧书,修行无碍,在烂柯寺中悟道,数年便入知命,佛法精湛,道门功法却同样通透,他是一代大文章家,大书法家,又是佛宗山门护法,还是神殿裁决大神官。
莲生大师愿意亲近世间所有美,有能力明悟世间所有法,勇于承担世间所有事,是世人眼中完美无瑕的存在!
清欢从小佛心澄澈,悟性超凡,佛理不点自通,小小年纪便得了岐山大师“无人可教”的点评。
所以在岐山大师讲完莲生三十二后,清欢绷着小脸,一本正经的断然道:“这世界上不可能有这么完美的人!”
但他却无法证明自己的道理,因为莲生三十二已经失踪,大概率已经死了。
清欢没办法找一个死人去验证自己的判断,所以他口中虽然断定这世上不可能有莲生这样完美的人,但心底还是残留了一丝存疑。
而这一丝存疑,也深深埋在心底,成了一个微不足道的――心魔!
所以清欢离开瓦山烂柯寺后,经大河国,穿过野林,入了月轮国,一路西行。
因为他想跟莲生一样,逾大河至墨池,穿野林入月轮,最后入悬空寺……
清欢想证明,自己做不到的,别人也做不到!而别人能做到的,他也能做到!
……
清欢不知道的是,在莲生光辉耀眼的一生背后,同样隐藏着惊心渗人的阴暗。
这种阴暗,让岐山大师一生都被悔恨所困扰折磨。
岐山大师能点化莲生,导他入佛,但在收下清欢后,岐山大师却再不敢如此了。
他只让清欢念经,却从不释义,也从不讲解,不教修行功法,不提修行境界……
岐山大师能教出一个莲生,自然也能教出第二个,但他却宣称清欢“无人可教”……他怕自己教出第二个莲生!
直到夫子插手,指出了清欢的问题,让清欢盏茶连破三境,踏上修行之路,岐山大师才松了口气。
或许,这原本就是他所期盼的!
那句“无人可教”,或许就是为了引起夫子的注意。
如果只是遮蔽视野,对修行者而言完全没用,因为修行者在达到“感知”境后,已经无需借助肉眼,能直接通过念力沟通天地元气去观察世界了。
但白雾明显不会这么简单,当用念力去沟通白雾中的天地元气后,天地元气就会自然而然的发生暴动。
念力越强,天地元气的暴动越强。
白雾笼罩范围内,是一座大阵,一座专门针对修行者而设的大阵!
听说昊天道也有一门大阵叫“樊笼”,能完全隔绝天地元气,修行者没了天地元气,跟普通人没什么区别。
眼前的白雾大阵会随着念力而引发天地元气的暴动,自然也无法操控,修行者落入白雾大阵内,跟蒙上眼的普通人也没什么差别。
清欢在白雾内站了片刻后,就搞清楚了这一点,沉默片刻后,双手合十,闭着眼,念着经,迈步前进。
明明是一处陡峭的下坡,但清欢却一步步踩着虚空,向上攀爬……
明明是一处断崖,但清欢却一步步凌空而走,如履平地……
眼前一块岩石,清欢却恍若无物的穿透过去……
脚下是一片湖泊,清欢一步步踏水而行……
完全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清欢只是遵循自己内心的指示,一步步的走着。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
山顶云雾间。
“老师,他是怎么做到的?”
“小和尚悟了“他心通”,无需跟天地元气沟通交流,转而直接与天地众生共情共感,扰乱天地元气自然对他无效。”
“老师的意思是,山上的石头,树木,花草在告诉他上山的路?”
“与其说是告诉他上山的路,不如说大山在给他铺路,小和尚只需要走就行了,路自然而然会铺好在他脚下。”
“老师,为何刻在岸壁上的石刻字符,对他也没效果?”
“天地元气是天地万物的呼吸气息,小和尚的“他心通”与天地万物共心,天地元气自然不会伤害他……只要是由天地元气构成,水不会淹他,火不会烧他,地不会陷他,风不会刮他,说一句“万法不侵”也不为过。”
“快看,到柴门了。”
“柴门的字应该不好过吧,只有洞玄上品才能记住,这跟天地元气无关,说到底师弟只有“不惑”境。”
“且看着吧。”
……
清欢此时已经走到一道柴门前,在离柴门不远处的道旁,有一块石头,上面刻着四个大字:
“君子不惑。”
君子能明辨是非而不受迷惑?
清欢若有所思,越过石头来到柴门前,柴门上挂着一块木牌,木牌上写着三个字“君子不”。
这是一道填空题。
清欢拿起粉石正要填上,却愕然的发现,他忘了刚才看到的那个字是什么了!
略一深思,清欢放下粉石,没有选择回头再去看那四个字,既然刚才记不住,看再多遍也记不住。
他只是双手合十,满脸虔诚,开口唱:“小兔子乖乖,把门开开,快点开开,贫僧要进来!”
木牌冒起一阵青烟,吱呀一声,柴门缓缓在他身前开启。
柴门后是一条笔直的,向上延伸至雾中的石道阶梯。
清欢默念一声“阿弥陀佛”,抬脚踏上了石道。
……
山顶,一群人无语了。
“他就这样进了柴门?”
“什么“小兔子乖乖”,他是在说我们吗?”
“这柴门也太没骨气了,只是唱了几句,让开就开?”
“为师刚才就说了,小和尚与万物共心,万物与他开道,他想进,柴门自然不会栏他,跟他唱什么没关系。”
“夫子,师弟在暗指您是小兔子呢。”
“等他上来,为师自然要他好看!”
“夫子,师弟怎么站住了?以他的心境,石阶应该最容易通过的吧?”
“这你们就想错了,小和尚悟性惊人,佛法精深,这样的人要么心灵澄彻,心魔不沾,但是一旦沾染上了心魔,也是最顽固,最难自拔的。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莲生就是最好的例子。”
说道“莲生”这个名字,刚刚赶过来的余帘,清冷的脸上隐隐有了变化。
“小和尚跟莲生如出一辙,有莲生这个前例在,为师才会插手提点小和尚,免得他又像莲生一样,被那群和尚给教坏了……不过这个小和尚也确实很讨喜就是了。”
“夫子很喜欢清欢师弟呢。”
“他把自己的法号从“清苦”改成“清欢”,人生是苦海,人生是欢场,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为师自然更喜欢“清欢”了。”() ()
……
山顶的夫子,谈起了“莲生”。
石阶上的清欢,也听到了“莲生”。
他踏上石阶后,耳边就想起了岐山大师的声音。
眼前自然而然的也就出现了岐山大师的面貌,一处山洞开辟的禅房,岐山大师靠在床头,身上盖着厚厚的棉被。
小小年纪的清欢坐在床边,一边奉茶,一边听着岐山大师说话,时不时掖一下被角。
这是当年清欢离开瓦山烂柯寺前的那晚,岐山大师给他介绍这个世界的场景,言语间说到了莲生,一个完美的不正常的人。
莲生出生在西陵之东的宋国某个世家,传说他出生那一夜后园里的睡莲一夜盛开,故名“莲生”。
世家公子的莲生一开始并无异常,如同普通世家公子那般求学考学,授官封荫娶妻,一切却从他妻子病故后发生了改变。
妻子病故,莲生悲伤枯槁,三月未露欢颜,直到某个雨夜,他似乎想明白了什么,写下了一篇“祭妻恸文”后,大笑离去。
其后年余,莲生开始拜谒诸多修行宗派,却始终不得修行之法。
直到他来到了瓦山,来到了烂柯寺,遇到了岐山大师,被岐山大师一番话语点化,生了向佛之心。
莲生被点化后,与烂柯寺主持对坐辩难,整整三十二天,其间异象引来了无数名流文士相看,至此,莲生公子的名字开始在世间流传。
莲生公子也变成了莲山大师,开始在烂柯寺出家,踏足修行之道,哪怕西陵相邀也被他拒绝。
这时候的莲生大师,已经有了“佛子”之称了。
之后的莲生大师一飞冲天,结束了烂柯寺的修行后,莲生大师又去了佛宗不可知之地的悬空寺,于首座坐下讲经修行。
出世后击毙魔宗两大长老,被月轮国白塔寺跟瓦山烂柯寺同时尊为佛宗山门护法。
再之后入西陵神殿担任裁决大神官,备受世人尊敬,也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担任西陵神殿大神官的佛宗弟子。
直到烂柯寺血案,莲生自承失职,辞去了裁决大神官之位,飘然而去,就此不知所踪。
如此完美而波澜壮阔的一生,世人认为如此完美的人物不可能后天修行而得,只能是先天生而不凡,所以后人才评价莲生说:
“西方有莲翩然坠落世间,自生三十二瓣,瓣瓣不同,各为世界。”
莲生公子,莲生大师,莲生护法,莲生神座――莲生三十二!
莲生大师擅文章,精于书墨,苦行览世间,静思读旧书,修行无碍,在烂柯寺中悟道,数年便入知命,佛法精湛,道门功法却同样通透,他是一代大文章家,大书法家,又是佛宗山门护法,还是神殿裁决大神官。
莲生大师愿意亲近世间所有美,有能力明悟世间所有法,勇于承担世间所有事,是世人眼中完美无瑕的存在!
清欢从小佛心澄澈,悟性超凡,佛理不点自通,小小年纪便得了岐山大师“无人可教”的点评。
所以在岐山大师讲完莲生三十二后,清欢绷着小脸,一本正经的断然道:“这世界上不可能有这么完美的人!”
但他却无法证明自己的道理,因为莲生三十二已经失踪,大概率已经死了。
清欢没办法找一个死人去验证自己的判断,所以他口中虽然断定这世上不可能有莲生这样完美的人,但心底还是残留了一丝存疑。
而这一丝存疑,也深深埋在心底,成了一个微不足道的――心魔!
所以清欢离开瓦山烂柯寺后,经大河国,穿过野林,入了月轮国,一路西行。
因为他想跟莲生一样,逾大河至墨池,穿野林入月轮,最后入悬空寺……
清欢想证明,自己做不到的,别人也做不到!而别人能做到的,他也能做到!
……
清欢不知道的是,在莲生光辉耀眼的一生背后,同样隐藏着惊心渗人的阴暗。
这种阴暗,让岐山大师一生都被悔恨所困扰折磨。
岐山大师能点化莲生,导他入佛,但在收下清欢后,岐山大师却再不敢如此了。
他只让清欢念经,却从不释义,也从不讲解,不教修行功法,不提修行境界……
岐山大师能教出一个莲生,自然也能教出第二个,但他却宣称清欢“无人可教”……他怕自己教出第二个莲生!
直到夫子插手,指出了清欢的问题,让清欢盏茶连破三境,踏上修行之路,岐山大师才松了口气。
或许,这原本就是他所期盼的!
那句“无人可教”,或许就是为了引起夫子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