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二十二年天子下旨册封邓和祥为忠勤伯,赐忠勤伯爵候府。
邓和祥邓大将军身死边境,以自己血肉身躯换回十年太平。
这一年邓姌六岁。父亲战死沙场,祖母带着她离开京都,回到了原籍云州。在云州,祖母的疼爱仿佛隐去她内心的伤痛,她平安顺遂度过了十年时光。
十年间,百姓生活安乐,边境太平。
十年后,人们聚集在城门前,看着被迎回的邓家军旗,军旗上早已沾满鲜血。
有人说,小邓将军战死前就披着这面军旗。
短短十年,两场战役,失去了两位邓姓将军。
宣和三十一年,寒冬里陆续下了几场雪,云州城内的几乎全部路砖都堆满厚厚雪层。她和祖母同往年一样满心欢喜准备过个好年。但一道抚恤圣旨此刻被送到了邓家老宅里,这时邓姌才记起她有位远在京都的哥哥,邓止。
她是什么时候忘记自己哥哥的呢?她记不清,她对哥哥的记忆停留在她离京那天,隐约记得那天哥哥没有来送别她和祖母。
其实她和哥哥小时候感情很好,哥哥比她大八岁。她打记事时,邓止已经随父亲出入军营,而邓止次从军营里回来都会给她带些东西,是她在府内寻不到的,邓姌每次都会小心翼翼把玩许久。
仔细想想,她和祖母回到老家之后,哥哥很少联系过她们。祖母也从不主动提起哥哥,头几年邓姌还会时常向祖母询问起哥哥的近况,祖母只告诉她哥哥很忙。慢慢地,时间长了,邓姌就忘记了还有个哥哥。
大年三十夜。
云州城内,家家户户的百姓都在门口挂了一盏红灯笼,这是云州的习俗,寓意来年生活红火。
人们纷纷都在相互恭贺,酒馆茶肆人们相互拥挤,生怕没有落脚地方。今晚没有宵禁,多数人都选择好好庆祝一夜,等到第二天再带着困意回家休息休息。
相比热闹的街内,邓府前的大门更加落寞。两盏白色灯笼高高挂在牌匾两侧,格外刺眼。门内里丝毫没有过节的气氛。
年关过后,邓老夫人叫来管事。
沉寂的邓家祖宅逐渐忙碌起来,上到管事下到丫鬟仆人各司其职不敢懈怠。只因为邓老夫人的一个决定,那便是她要启程回京。对于老夫人这个决定,邓家宗族少见地流露出担忧,恐怕邓老夫人这一去便再也不会回来了。
在云州时,她刚得知祖母计划回京的消息,怔住了,神情里满满诧异。祖母已经离开京都多年,如今哥哥也不在了,哪里值得祖母回京。而且京都规矩繁多,满是算计。
如何想,京内都不如云州自由些。
直到那天,她随祖母入了祠堂,这是她第一次进祠堂。
此刻自己才搞懂祖母上京的真正意图:祖母想要她以男子身份来继承忠勤伯爵位。
祖母说,她接到圣旨第二天,便以诰命夫人身份往京里递上折子。其中大概内容是希望邓和祥在云州庶子,邓止庶弟沿袭忠勤伯爵,陛下已经准允。
邓姌不解,她已经以女子身份生活十几年,如今让她顶着父亲庶子身份,用男相示人,艰难无比。将来被发现,可是欺君大罪。
做邓姌还是邓冉,祖母任她选择,祖母没有强迫自己。
祖母的气魄,自己是佩服的。她知道祖母年轻的时候出入过战场,有不同与其他女子的气魄也是正常。可自己胆子小,没有祖母的气度!她内心是抗拒的。
另一方面,她懂得这个爵位是他们邓家三代的心血,是一次次出生入死换来的。如果家中没有男子继承,爵位是怎么都保不住的。这时候她开始有些想念哥哥,哥哥之前在世时,她只用做那个开心快乐的伯公小姐。
但自己开心的生活,那样的日子应该是自己的哥哥顶住无数压力用命拼回来的吧。如今哥哥不在了,可谁能出来替她承担呢,她该怎么办。
邓家自此沉没,这应该不是哥哥想看到的吧。
内心的挣扎和折磨让邓姌一连几日都休息不好。相比身体上的,邓姌思绪上的纠结更加痛苦。自从祖母将想法告诉邓姌之后,邓姌连续几日没有出门,每日膳食都是叫落秋送进房中。
厅堂内,落秋干练的站在堂下,向邓老夫人汇报小姐的状况。
邓老夫人坐在椅上正听着落秋汇报,抬手端起摆在案几的茶盏抿了一口,缓缓说:“连续几日不出房门?那每日饮食情况如何,进食多不多?”
“回老夫人。小姐每日都会进些,但并不多。奴婢在傍劝过小姐几次,小姐每次都会应下,可又到用膳时还是不多。”
“姌小姐和止公子脾气一样,心里有了事就食少。”站在邓老夫人一旁的张妈妈心疼道,话音落罢,她开始后悔了。她意识到自己多嘴,于是连忙走到老妇人面前跪下来请罪。
张妈妈明白自己说错话,鲁莽了。
过了片刻,终于坐在上面的人发话了。
“你的话没错,起来吧。止儿虽然走了,可其他人还要有个交代。我若是因为你们提了说了,而反过来折磨自己,我也熬不到今日。” 邓老夫人语气平静地说道,没听出任何情绪。
邓老夫人顿了顿... “落秋,这有些东西,你回去时带给姌姌。”
落秋带着老妇人给的黑漆云纹锦盒赶回了小姐的院子,小姐的房门依旧紧闭,自己思索后叩了门,得到小姐回应后才将脚迈进去,待到放好锦盒之后,退了出去。
继续过了几日,府内管事也打点好行程所需的物品,就等老夫人发话启程。
同是一天,邓姌沉寂已久的房门终于打开了,一位身穿鹅黄色长裙女子从门内走出,裙摆随她的步伐摇曳,她环顾院落四周,见到落秋和几个丫鬟在院落内打扫。
落秋和那几个丫鬟没注意到院子里多了一抹身影。
“落秋,替我跑一趟问问祖母何时回启程。” 邓姌缓缓说道。
也是这日,祖母带着邓冉启程,同时对外宣称邓姌染病需要留在云州静养。
邓老夫人就这样在其他人的担忧中踏上了回京路途。
从云州到京都的距离不短,正常车马一个月左右能够抵达京都。考虑邓老夫人上了年纪经不起路途颠簸加上随行多是女眷,所以速度慢了些走了一个半月车程才抵达景山。
“落秋,这里离京都还有多远?” 稚嫩的声音从马车里传来。
“回小公子,这里离京都还有三四百里,换成车程大概五六日后就能抵达京都。”落秋冲向马车答道。
“落秋,让他们停车。这路有些颠簸,停车修休息下再继续赶路吧。”
“是,公子。”
落秋听到公子吩咐,不敢有懈怠一路小跑到车队最前方喊话。
邓婉不喜欢走山路,她们启程来走的都是官路,十分平坦畅通。就算遇到山路,邓婉也会叫亲卫绕路行驶,只不过临近这京都让她很是头疼,因为她们从东边过来,若想进京,这景山是非走不可。
山路颠簸,邓婉做在马车上喘不过来气,很是难受。
好在现在停了,她可以下车走走,放松身心。
邓姌俯身下了马车,她快速扫视了周围环境,感觉心情很是舒畅,她不禁感慨山里空气的确要比城内好上很多。
眼里余光瞟到不远处的一处小湖泊,独身一人向湖泊走过去,她停下脚步弯腰蹲在湖边,仔细凝视着湖面。
湖里的水很是清透,不仅可以看清里面的鱼儿嬉戏还可以清楚望见自己蹲在湖边的倒影。这让邓姌的心里多了几分平静,自己没忍住将手伸进了湖水中。
忽然几分寒意上头,邓姌连忙把手缩了回来。这湖水是透彻的,但是太寒。
“姌姌。” 声音从她背后传来。
湖泊倒影里自己身后多了位身着华服的夫人,气质不凡,但她脸上的皱纹和云鬓的白发透露了年纪。
寻来的人是她的祖母,邓老夫人。
“祖母你怎么也下车了。”邓婉不急躁地转身挽过祖母胳膊,随后瞟了一眼站着祖母身后的落秋,收回视线后重新望着祖母,那略带稚嫩的脸庞上也浮现了欣喜。
“不要看落秋。是我自己兴起想来看看你。”
邓老太太语气温柔,对待自己的孙女更是爱护。
多年前她的儿子死在边境,只留下邓姌邓止这对兄妹。白发人送黑发人,这种痛狠狠地刺进她的心里。如今她的孙子又一次选择了他父亲的路,陪着她身边的只留下了邓姌。
前后十年,像一把把匕首插在胸口,让她喘不过来,如今更像在她胸口挖肉,她是有恨的。但她不知道去恨谁? 恨陛下?恨她孙子又或者恨她儿子.... 但她为什么要恨他们...
因为不恨,就没活不下去。自己的丈夫,儿子,孙子都弃她而去。
只剩下她一个老妇人还能做什么....
当她接到圣旨的那天,她在祠堂内呆了一夜,一个想法涌进她的内心。
邓老太太凝视着自己的孙女,她的眉宇又几分英气。唯独她的这双杏眼太过灵动,让人忍不住多看几眼。她虽然长的面容姣好,若没有这一双眼睛,就显不出她有吸引人注意的地方了。
“过几日就要抵达京都。切记祖母出发前告诫你的话。” 话音落后,邓老太太的手紧紧握住邓姌搭在她胳膊的掌面,像在缓解内心不安。
听到祖母的嘱咐,邓姌微微一愣,思索后将头仰起正好对上祖母那双殷切的双眸。
“祖母放心,您的嘱托姌姌未忘。” 她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定要好好走完。
邓和祥邓大将军身死边境,以自己血肉身躯换回十年太平。
这一年邓姌六岁。父亲战死沙场,祖母带着她离开京都,回到了原籍云州。在云州,祖母的疼爱仿佛隐去她内心的伤痛,她平安顺遂度过了十年时光。
十年间,百姓生活安乐,边境太平。
十年后,人们聚集在城门前,看着被迎回的邓家军旗,军旗上早已沾满鲜血。
有人说,小邓将军战死前就披着这面军旗。
短短十年,两场战役,失去了两位邓姓将军。
宣和三十一年,寒冬里陆续下了几场雪,云州城内的几乎全部路砖都堆满厚厚雪层。她和祖母同往年一样满心欢喜准备过个好年。但一道抚恤圣旨此刻被送到了邓家老宅里,这时邓姌才记起她有位远在京都的哥哥,邓止。
她是什么时候忘记自己哥哥的呢?她记不清,她对哥哥的记忆停留在她离京那天,隐约记得那天哥哥没有来送别她和祖母。
其实她和哥哥小时候感情很好,哥哥比她大八岁。她打记事时,邓止已经随父亲出入军营,而邓止次从军营里回来都会给她带些东西,是她在府内寻不到的,邓姌每次都会小心翼翼把玩许久。
仔细想想,她和祖母回到老家之后,哥哥很少联系过她们。祖母也从不主动提起哥哥,头几年邓姌还会时常向祖母询问起哥哥的近况,祖母只告诉她哥哥很忙。慢慢地,时间长了,邓姌就忘记了还有个哥哥。
大年三十夜。
云州城内,家家户户的百姓都在门口挂了一盏红灯笼,这是云州的习俗,寓意来年生活红火。
人们纷纷都在相互恭贺,酒馆茶肆人们相互拥挤,生怕没有落脚地方。今晚没有宵禁,多数人都选择好好庆祝一夜,等到第二天再带着困意回家休息休息。
相比热闹的街内,邓府前的大门更加落寞。两盏白色灯笼高高挂在牌匾两侧,格外刺眼。门内里丝毫没有过节的气氛。
年关过后,邓老夫人叫来管事。
沉寂的邓家祖宅逐渐忙碌起来,上到管事下到丫鬟仆人各司其职不敢懈怠。只因为邓老夫人的一个决定,那便是她要启程回京。对于老夫人这个决定,邓家宗族少见地流露出担忧,恐怕邓老夫人这一去便再也不会回来了。
在云州时,她刚得知祖母计划回京的消息,怔住了,神情里满满诧异。祖母已经离开京都多年,如今哥哥也不在了,哪里值得祖母回京。而且京都规矩繁多,满是算计。
如何想,京内都不如云州自由些。
直到那天,她随祖母入了祠堂,这是她第一次进祠堂。
此刻自己才搞懂祖母上京的真正意图:祖母想要她以男子身份来继承忠勤伯爵位。
祖母说,她接到圣旨第二天,便以诰命夫人身份往京里递上折子。其中大概内容是希望邓和祥在云州庶子,邓止庶弟沿袭忠勤伯爵,陛下已经准允。
邓姌不解,她已经以女子身份生活十几年,如今让她顶着父亲庶子身份,用男相示人,艰难无比。将来被发现,可是欺君大罪。
做邓姌还是邓冉,祖母任她选择,祖母没有强迫自己。
祖母的气魄,自己是佩服的。她知道祖母年轻的时候出入过战场,有不同与其他女子的气魄也是正常。可自己胆子小,没有祖母的气度!她内心是抗拒的。
另一方面,她懂得这个爵位是他们邓家三代的心血,是一次次出生入死换来的。如果家中没有男子继承,爵位是怎么都保不住的。这时候她开始有些想念哥哥,哥哥之前在世时,她只用做那个开心快乐的伯公小姐。
但自己开心的生活,那样的日子应该是自己的哥哥顶住无数压力用命拼回来的吧。如今哥哥不在了,可谁能出来替她承担呢,她该怎么办。
邓家自此沉没,这应该不是哥哥想看到的吧。
内心的挣扎和折磨让邓姌一连几日都休息不好。相比身体上的,邓姌思绪上的纠结更加痛苦。自从祖母将想法告诉邓姌之后,邓姌连续几日没有出门,每日膳食都是叫落秋送进房中。
厅堂内,落秋干练的站在堂下,向邓老夫人汇报小姐的状况。
邓老夫人坐在椅上正听着落秋汇报,抬手端起摆在案几的茶盏抿了一口,缓缓说:“连续几日不出房门?那每日饮食情况如何,进食多不多?”
“回老夫人。小姐每日都会进些,但并不多。奴婢在傍劝过小姐几次,小姐每次都会应下,可又到用膳时还是不多。”
“姌小姐和止公子脾气一样,心里有了事就食少。”站在邓老夫人一旁的张妈妈心疼道,话音落罢,她开始后悔了。她意识到自己多嘴,于是连忙走到老妇人面前跪下来请罪。
张妈妈明白自己说错话,鲁莽了。
过了片刻,终于坐在上面的人发话了。
“你的话没错,起来吧。止儿虽然走了,可其他人还要有个交代。我若是因为你们提了说了,而反过来折磨自己,我也熬不到今日。” 邓老夫人语气平静地说道,没听出任何情绪。
邓老夫人顿了顿... “落秋,这有些东西,你回去时带给姌姌。”
落秋带着老妇人给的黑漆云纹锦盒赶回了小姐的院子,小姐的房门依旧紧闭,自己思索后叩了门,得到小姐回应后才将脚迈进去,待到放好锦盒之后,退了出去。
继续过了几日,府内管事也打点好行程所需的物品,就等老夫人发话启程。
同是一天,邓姌沉寂已久的房门终于打开了,一位身穿鹅黄色长裙女子从门内走出,裙摆随她的步伐摇曳,她环顾院落四周,见到落秋和几个丫鬟在院落内打扫。
落秋和那几个丫鬟没注意到院子里多了一抹身影。
“落秋,替我跑一趟问问祖母何时回启程。” 邓姌缓缓说道。
也是这日,祖母带着邓冉启程,同时对外宣称邓姌染病需要留在云州静养。
邓老夫人就这样在其他人的担忧中踏上了回京路途。
从云州到京都的距离不短,正常车马一个月左右能够抵达京都。考虑邓老夫人上了年纪经不起路途颠簸加上随行多是女眷,所以速度慢了些走了一个半月车程才抵达景山。
“落秋,这里离京都还有多远?” 稚嫩的声音从马车里传来。
“回小公子,这里离京都还有三四百里,换成车程大概五六日后就能抵达京都。”落秋冲向马车答道。
“落秋,让他们停车。这路有些颠簸,停车修休息下再继续赶路吧。”
“是,公子。”
落秋听到公子吩咐,不敢有懈怠一路小跑到车队最前方喊话。
邓婉不喜欢走山路,她们启程来走的都是官路,十分平坦畅通。就算遇到山路,邓婉也会叫亲卫绕路行驶,只不过临近这京都让她很是头疼,因为她们从东边过来,若想进京,这景山是非走不可。
山路颠簸,邓婉做在马车上喘不过来气,很是难受。
好在现在停了,她可以下车走走,放松身心。
邓姌俯身下了马车,她快速扫视了周围环境,感觉心情很是舒畅,她不禁感慨山里空气的确要比城内好上很多。
眼里余光瞟到不远处的一处小湖泊,独身一人向湖泊走过去,她停下脚步弯腰蹲在湖边,仔细凝视着湖面。
湖里的水很是清透,不仅可以看清里面的鱼儿嬉戏还可以清楚望见自己蹲在湖边的倒影。这让邓姌的心里多了几分平静,自己没忍住将手伸进了湖水中。
忽然几分寒意上头,邓姌连忙把手缩了回来。这湖水是透彻的,但是太寒。
“姌姌。” 声音从她背后传来。
湖泊倒影里自己身后多了位身着华服的夫人,气质不凡,但她脸上的皱纹和云鬓的白发透露了年纪。
寻来的人是她的祖母,邓老夫人。
“祖母你怎么也下车了。”邓婉不急躁地转身挽过祖母胳膊,随后瞟了一眼站着祖母身后的落秋,收回视线后重新望着祖母,那略带稚嫩的脸庞上也浮现了欣喜。
“不要看落秋。是我自己兴起想来看看你。”
邓老太太语气温柔,对待自己的孙女更是爱护。
多年前她的儿子死在边境,只留下邓姌邓止这对兄妹。白发人送黑发人,这种痛狠狠地刺进她的心里。如今她的孙子又一次选择了他父亲的路,陪着她身边的只留下了邓姌。
前后十年,像一把把匕首插在胸口,让她喘不过来,如今更像在她胸口挖肉,她是有恨的。但她不知道去恨谁? 恨陛下?恨她孙子又或者恨她儿子.... 但她为什么要恨他们...
因为不恨,就没活不下去。自己的丈夫,儿子,孙子都弃她而去。
只剩下她一个老妇人还能做什么....
当她接到圣旨的那天,她在祠堂内呆了一夜,一个想法涌进她的内心。
邓老太太凝视着自己的孙女,她的眉宇又几分英气。唯独她的这双杏眼太过灵动,让人忍不住多看几眼。她虽然长的面容姣好,若没有这一双眼睛,就显不出她有吸引人注意的地方了。
“过几日就要抵达京都。切记祖母出发前告诫你的话。” 话音落后,邓老太太的手紧紧握住邓姌搭在她胳膊的掌面,像在缓解内心不安。
听到祖母的嘱咐,邓姌微微一愣,思索后将头仰起正好对上祖母那双殷切的双眸。
“祖母放心,您的嘱托姌姌未忘。” 她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定要好好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