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翠花和阜昱去吃了他们两个特别喜欢的馄饨。
阜昱很早就过来吃过,所以回学堂的时候说大话,答应要请文翠花来吃这个非常好吃的馄饨。
自从文翠花念书以来,文家就没有那么看着她了,每次她进镇子便给她十文钱,让她在外面吃东西,还有付回家的牛车钱。
她来书铺家里面的人也知道,现在文家还没有办法买一本书,但是每次她来书铺,文奶奶都会叮嘱,把山里面找到的山货给掌柜的送来,并且文翠花的笔墨纸砚都只在这家书铺里面买。
文翠花现在都快和掌柜的成为忘年交了,她聪明,很能够举一反三,又爱说话,所以和别人聊天都能够抓住重点,思维跳跃得很快,掌柜很愿意和她一起说话。
文翠花也很喜欢和掌柜的聊天,很多时候就把自己学习生活遇到的疑问甩给掌柜。
对于孩子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好几次掌柜的都会哑然回答不上来,然后他就哈哈哈大笑的拍着文翠花,悄悄的就把话题转移过去。
二人吃完阜昱就要去付钱,数出十文给馄饨摊主,摊主数了之后,笑呵呵的说道:“小公子,现在馄饨六文钱一碗了。”
阜昱疑惑的嘟囔:“以前不是五文钱一碗吗?”手上的动作不少,快速的从自己的腰间抠出两文钱给掌柜。
摊主拿着钱,笑得牙不见眼。
文翠花则是不知道何时就已经站在摊主旁边,好奇的问道:“以前不是五文钱一碗吗?怎么涨价啦?”文翠花早就听过阜昱炫耀五文钱就能够吃到特别好吃的馄饨,这也让她馋了好久。
摊主摸着钱,忽然听到有人说话,吓一大跳,“哎呀,你个小孩怎么忽然说话,吓我一大跳哩。”
他扶扶自己的胸口,此时摊上无人,他便和两个小顾客解释说:“这可不是我们故意涨价,而是粮铺从前两天开始就涨价了,我们混沌又是肉又是面的,粮食涨了,自然也就涨价了。可不是我们黑心肝,我们还算良心的啦,只涨了一文……”然后摊主就给给自己的摊子多么良心,多么食香价廉。
说得文翠花都饿了。
阜昱则没有那么单纯,住在镇子里面,他家是要经常去粮铺买粮食的,阜叔叔经常在家里面念叨,他听多了自然知道了一些粮价变化。
如今夏粮已经上市了,按理说粮价应该降下来,怎么就还提高了两文呢?
“就是,这粮价怎么不降反升呀?”此时戴家粮铺走出来的两人也聊天疑惑说道。
“很奇怪,也没有说哪遭灾要调粮食呀?”除了粮食忽然调走,不然丰收之年忽然涨价也太过于反常了。
“唉,我乡下的表叔说了,去下面收粮食还和前一两年一样的,十五文一斗,也没有加价,不知道这些粮商是要做什么?”
“唉,我去魏家粮铺看看吧!全镇子也就是他们两家的粮铺最大了,如果还是这个价格,那么也没有办法了。”
“那你等我一下,我也过去看看,家里面还有三个孩子呢?没有粮食怎么办呀?”
“谁说不是呢?就是不知道后面会不会继续涨,那可让人怎么活呀?”
“我看难说,我乡下有亲戚,按收购价和他们买一些吧!不然买这个太涨价的也吃不起呀!”
“不说了,不说了,走吧!走吧!”
两人颓丧的从戴家铺子走出来,打算去另一边看看。
戴锦鲲就在二楼,自然也能够听到下面的人说的话,他靠在椅子上,手指一直点在一旁的圆木矮桌上,这是他惯常用的思考方式。
管事的弯腰站在他后面,“三少爷,上次的事情,县令说还没有解决完,让你明日去县衙一趟。”
戴锦鲲点头表示知道,让管事的先下去后,他继续听着下面的人的说话声音思考,自此他从隔壁县带着粮食回来后,越来越疑惑,他们戴家遭受的针对到底是因为什么?
刚开始以为只是商铺间的竞争,越到现在,戴锦鲲约越发怀疑这个猜测,如果是别家粮铺,不会用这种手段。
他们一个镇子的粮铺,有些时候虽然会内斗,但是都没有多么狠,毕竟大部分都是一个地方的,甚至大部分大家是会互相报团对外的。
前几天,他们各大粮铺的掌事人还聚在一起聊天,大家好像都受到不同程度的针对,最奇怪的事情就是有一支很小的商队专门游荡在村子中间收粮食。
不知来历,来得迅速,走得也迅速,各大粮铺的管事人非常心慌,于是由魏家家主坐庄,立马组了一个饭局,大家都商量着一起把粮价抬一抬。
戴锦鲲还是觉得那一小商队很奇怪,好像是来试探,他曾偷偷去见过一面县令,知道他们这位王县令一定是知道什么?县令的表情和言语间的暗示,很可能这件事情还和官场上面的人有关。
就不知道他们这些粮商到时候是被殃及的池鱼,还是站在风口的猪。
信息极度不对等的情况下,他们完全处于被迫方。
文翠花倒是没有多想,和阜昱告别之后就去找文秀了,今天是文奶奶还有翠红一起来的。
虽然戴家后面又和媒婆说了,找一个时间到饭店去约一次,但是文奶奶不是很乐意了,毕竟上次的印象非常不好。
这次进来是因为王七公子想要和文翠红相看一下。
文翠花回去的时候,文奶奶她们正要出门。
文奶奶拉过文翠花,“你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
“我们今天只去吃了一碗馄饨,而且粮价涨了?涨了好些,小吃都涨价了,是阜昱请我吃的。”
文奶奶精确的捕捉到了粮价涨了,疑惑的说道:“村里这几天去收粮,也没有听说涨价呀?”
文秀虽然听白屿回来说了几嘴,但是他们家的粮食买得多,这几天都不用去粮铺,也没有感触很深。
她拉了一下文翠花,把她推进屋子里面,叮嘱道:“嘉君看书呢?你进去和她做一个伴,但是不要吵架知道吗?我们要出去办个事情,乖乖的,好不好。”
文秀半蹲着,说完还刮了刮她的鼻子。
文翠花缩了一下肩膀,咯吱咯吱的笑着答应了。
文秀和文奶奶带着文翠红就要去赴约。
路上,“我看翠花越来越漂亮了,小脸圆嘟嘟的。”
文奶奶笑着,“去念书后不怎么跑出去疯玩了,他们先生看得紧,好几次她回来后还要一直念字呢。”
聊起妹妹,文翠红也开心的补充道:“翠花念书可好了,在学堂里面是数一数二的。”
文翠红和文奶奶还有文秀说着文翠花在学堂的趣事,逗得二人哈哈哈大笑。
文秀心里面念头一动,“娘,你说要不要把嘉君送去上涯村一起念书?”
文奶奶则是有些犹豫,“姑爷能答应吗?”镇子里面的条件肯定是比上涯村要好的,如果不是必要,肯定在镇子里面念书,更能够在待人接物和眼见格局方面学到东西。
并且白屿自己就是教书的,自己教导孩子肯定是最好的。
文秀也就是这么一说,到时候孩子在村子里面,大人也照顾不到,到时候肯定担心,“我也知道,可是她每日一个人坐在书桌前面,她爹对她过于严格,都没有时间出去找小伙伴玩耍,性子也越来越文静了。”
“性子文静还不好呀?我天天对着天上的神仙许愿,让翠花性子文静一些,她实在太跳脱了,上次还和别人比赛爬树,最后被卡在树上了,还是你哥拿着砍刀过去把把树皮剥了,才把她抱下来的。”文奶奶想起这件事就想笑。
文秀则是想到白嘉君这几日压力越来越大,叹气,“若是她本来和翠红一样是文静的孩子还好,但是嘉君的性子和翠花有些像,如今她父亲越来越严格,每日的任务那么多,她小小的一个做在大大的书桌上,我看着就心疼。
我看翠花就挺好,主意正,脾气火辣,这样好,我就喜欢这样的孩子,到哪里都不会吃亏。”
文奶奶也心疼外孙女,但是对于姑爷的教导方式也不好说什么,毕竟他自己就是教书先生,自己肯定就更懂一些,文奶奶轻轻拍了一下文秀的手背,岔开话题:“她就是个皮猴,就是你们一个个的夸她,让她更皮了。”
二人说着文翠花一起干的坏事,笑呵呵的朝着酒楼走去。
与此同时,在家的文翠花从进入白嘉君的闺房就发现她的房间不太一样了,此时里面全部是粘着写满大字的宣纸。
文翠花背着手,一张张看过去,非常不错诶。
她跑过去拉着白嘉君:“嘉君,你的字写得这么好吗?”
白嘉君正用力背着今日要背的内容,因为一直记不住,用手打自己的脑袋。
吓得文翠花立马去拉开她的手,“你干嘛打自己?”
白嘉君委屈的嘟着嘴,听到是文翠花的声音,这么多日的压抑绷不住了,眼睛在眼眶打转:“我一直记不住,现在只是《算经十书》,后面还有学《海岛算经》、《孙子算经》、《诗经》、《大学》、《缀术》及《夏侯阳算经》,呜呜呜,好难呀!怎么这么难?”自从有一天白屿给她立了一个书单,白嘉君就觉得自己的肩膀哐哐哐压下两座大山。
白屿看来,女孩子日后要嫁给夫家,管理家业,那日后一定要算账,为了以后女儿不吃苦,所以对于她的数学方面压得特别紧。
每日白屿都会来提问白天看的书,而算不出来的白嘉君越来越心急,也很害怕,已经到了背不下书的时候就打自己的脑袋的地步。
白嘉君每说一个字声音里面的哭腔一点都忍不住,最后哇的趴在文翠花的肩膀上哭了起来。
文翠花特别心疼,她每天只要学习和玩耍就好了,完全没有那么辛苦,姑父这是干什么?
她轻轻拍着白嘉君的背,思考着要是去和姑父说情的可行度,显然不行,她的小脑袋瓜转一转,“要不你和我去上涯村吧!到时候我们两个一起睡觉,就没有人来叫你读书了。”
白嘉君脸上都是泪水,她有些不敢。
阜昱很早就过来吃过,所以回学堂的时候说大话,答应要请文翠花来吃这个非常好吃的馄饨。
自从文翠花念书以来,文家就没有那么看着她了,每次她进镇子便给她十文钱,让她在外面吃东西,还有付回家的牛车钱。
她来书铺家里面的人也知道,现在文家还没有办法买一本书,但是每次她来书铺,文奶奶都会叮嘱,把山里面找到的山货给掌柜的送来,并且文翠花的笔墨纸砚都只在这家书铺里面买。
文翠花现在都快和掌柜的成为忘年交了,她聪明,很能够举一反三,又爱说话,所以和别人聊天都能够抓住重点,思维跳跃得很快,掌柜很愿意和她一起说话。
文翠花也很喜欢和掌柜的聊天,很多时候就把自己学习生活遇到的疑问甩给掌柜。
对于孩子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好几次掌柜的都会哑然回答不上来,然后他就哈哈哈大笑的拍着文翠花,悄悄的就把话题转移过去。
二人吃完阜昱就要去付钱,数出十文给馄饨摊主,摊主数了之后,笑呵呵的说道:“小公子,现在馄饨六文钱一碗了。”
阜昱疑惑的嘟囔:“以前不是五文钱一碗吗?”手上的动作不少,快速的从自己的腰间抠出两文钱给掌柜。
摊主拿着钱,笑得牙不见眼。
文翠花则是不知道何时就已经站在摊主旁边,好奇的问道:“以前不是五文钱一碗吗?怎么涨价啦?”文翠花早就听过阜昱炫耀五文钱就能够吃到特别好吃的馄饨,这也让她馋了好久。
摊主摸着钱,忽然听到有人说话,吓一大跳,“哎呀,你个小孩怎么忽然说话,吓我一大跳哩。”
他扶扶自己的胸口,此时摊上无人,他便和两个小顾客解释说:“这可不是我们故意涨价,而是粮铺从前两天开始就涨价了,我们混沌又是肉又是面的,粮食涨了,自然也就涨价了。可不是我们黑心肝,我们还算良心的啦,只涨了一文……”然后摊主就给给自己的摊子多么良心,多么食香价廉。
说得文翠花都饿了。
阜昱则没有那么单纯,住在镇子里面,他家是要经常去粮铺买粮食的,阜叔叔经常在家里面念叨,他听多了自然知道了一些粮价变化。
如今夏粮已经上市了,按理说粮价应该降下来,怎么就还提高了两文呢?
“就是,这粮价怎么不降反升呀?”此时戴家粮铺走出来的两人也聊天疑惑说道。
“很奇怪,也没有说哪遭灾要调粮食呀?”除了粮食忽然调走,不然丰收之年忽然涨价也太过于反常了。
“唉,我乡下的表叔说了,去下面收粮食还和前一两年一样的,十五文一斗,也没有加价,不知道这些粮商是要做什么?”
“唉,我去魏家粮铺看看吧!全镇子也就是他们两家的粮铺最大了,如果还是这个价格,那么也没有办法了。”
“那你等我一下,我也过去看看,家里面还有三个孩子呢?没有粮食怎么办呀?”
“谁说不是呢?就是不知道后面会不会继续涨,那可让人怎么活呀?”
“我看难说,我乡下有亲戚,按收购价和他们买一些吧!不然买这个太涨价的也吃不起呀!”
“不说了,不说了,走吧!走吧!”
两人颓丧的从戴家铺子走出来,打算去另一边看看。
戴锦鲲就在二楼,自然也能够听到下面的人说的话,他靠在椅子上,手指一直点在一旁的圆木矮桌上,这是他惯常用的思考方式。
管事的弯腰站在他后面,“三少爷,上次的事情,县令说还没有解决完,让你明日去县衙一趟。”
戴锦鲲点头表示知道,让管事的先下去后,他继续听着下面的人的说话声音思考,自此他从隔壁县带着粮食回来后,越来越疑惑,他们戴家遭受的针对到底是因为什么?
刚开始以为只是商铺间的竞争,越到现在,戴锦鲲约越发怀疑这个猜测,如果是别家粮铺,不会用这种手段。
他们一个镇子的粮铺,有些时候虽然会内斗,但是都没有多么狠,毕竟大部分都是一个地方的,甚至大部分大家是会互相报团对外的。
前几天,他们各大粮铺的掌事人还聚在一起聊天,大家好像都受到不同程度的针对,最奇怪的事情就是有一支很小的商队专门游荡在村子中间收粮食。
不知来历,来得迅速,走得也迅速,各大粮铺的管事人非常心慌,于是由魏家家主坐庄,立马组了一个饭局,大家都商量着一起把粮价抬一抬。
戴锦鲲还是觉得那一小商队很奇怪,好像是来试探,他曾偷偷去见过一面县令,知道他们这位王县令一定是知道什么?县令的表情和言语间的暗示,很可能这件事情还和官场上面的人有关。
就不知道他们这些粮商到时候是被殃及的池鱼,还是站在风口的猪。
信息极度不对等的情况下,他们完全处于被迫方。
文翠花倒是没有多想,和阜昱告别之后就去找文秀了,今天是文奶奶还有翠红一起来的。
虽然戴家后面又和媒婆说了,找一个时间到饭店去约一次,但是文奶奶不是很乐意了,毕竟上次的印象非常不好。
这次进来是因为王七公子想要和文翠红相看一下。
文翠花回去的时候,文奶奶她们正要出门。
文奶奶拉过文翠花,“你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
“我们今天只去吃了一碗馄饨,而且粮价涨了?涨了好些,小吃都涨价了,是阜昱请我吃的。”
文奶奶精确的捕捉到了粮价涨了,疑惑的说道:“村里这几天去收粮,也没有听说涨价呀?”
文秀虽然听白屿回来说了几嘴,但是他们家的粮食买得多,这几天都不用去粮铺,也没有感触很深。
她拉了一下文翠花,把她推进屋子里面,叮嘱道:“嘉君看书呢?你进去和她做一个伴,但是不要吵架知道吗?我们要出去办个事情,乖乖的,好不好。”
文秀半蹲着,说完还刮了刮她的鼻子。
文翠花缩了一下肩膀,咯吱咯吱的笑着答应了。
文秀和文奶奶带着文翠红就要去赴约。
路上,“我看翠花越来越漂亮了,小脸圆嘟嘟的。”
文奶奶笑着,“去念书后不怎么跑出去疯玩了,他们先生看得紧,好几次她回来后还要一直念字呢。”
聊起妹妹,文翠红也开心的补充道:“翠花念书可好了,在学堂里面是数一数二的。”
文翠红和文奶奶还有文秀说着文翠花在学堂的趣事,逗得二人哈哈哈大笑。
文秀心里面念头一动,“娘,你说要不要把嘉君送去上涯村一起念书?”
文奶奶则是有些犹豫,“姑爷能答应吗?”镇子里面的条件肯定是比上涯村要好的,如果不是必要,肯定在镇子里面念书,更能够在待人接物和眼见格局方面学到东西。
并且白屿自己就是教书的,自己教导孩子肯定是最好的。
文秀也就是这么一说,到时候孩子在村子里面,大人也照顾不到,到时候肯定担心,“我也知道,可是她每日一个人坐在书桌前面,她爹对她过于严格,都没有时间出去找小伙伴玩耍,性子也越来越文静了。”
“性子文静还不好呀?我天天对着天上的神仙许愿,让翠花性子文静一些,她实在太跳脱了,上次还和别人比赛爬树,最后被卡在树上了,还是你哥拿着砍刀过去把把树皮剥了,才把她抱下来的。”文奶奶想起这件事就想笑。
文秀则是想到白嘉君这几日压力越来越大,叹气,“若是她本来和翠红一样是文静的孩子还好,但是嘉君的性子和翠花有些像,如今她父亲越来越严格,每日的任务那么多,她小小的一个做在大大的书桌上,我看着就心疼。
我看翠花就挺好,主意正,脾气火辣,这样好,我就喜欢这样的孩子,到哪里都不会吃亏。”
文奶奶也心疼外孙女,但是对于姑爷的教导方式也不好说什么,毕竟他自己就是教书先生,自己肯定就更懂一些,文奶奶轻轻拍了一下文秀的手背,岔开话题:“她就是个皮猴,就是你们一个个的夸她,让她更皮了。”
二人说着文翠花一起干的坏事,笑呵呵的朝着酒楼走去。
与此同时,在家的文翠花从进入白嘉君的闺房就发现她的房间不太一样了,此时里面全部是粘着写满大字的宣纸。
文翠花背着手,一张张看过去,非常不错诶。
她跑过去拉着白嘉君:“嘉君,你的字写得这么好吗?”
白嘉君正用力背着今日要背的内容,因为一直记不住,用手打自己的脑袋。
吓得文翠花立马去拉开她的手,“你干嘛打自己?”
白嘉君委屈的嘟着嘴,听到是文翠花的声音,这么多日的压抑绷不住了,眼睛在眼眶打转:“我一直记不住,现在只是《算经十书》,后面还有学《海岛算经》、《孙子算经》、《诗经》、《大学》、《缀术》及《夏侯阳算经》,呜呜呜,好难呀!怎么这么难?”自从有一天白屿给她立了一个书单,白嘉君就觉得自己的肩膀哐哐哐压下两座大山。
白屿看来,女孩子日后要嫁给夫家,管理家业,那日后一定要算账,为了以后女儿不吃苦,所以对于她的数学方面压得特别紧。
每日白屿都会来提问白天看的书,而算不出来的白嘉君越来越心急,也很害怕,已经到了背不下书的时候就打自己的脑袋的地步。
白嘉君每说一个字声音里面的哭腔一点都忍不住,最后哇的趴在文翠花的肩膀上哭了起来。
文翠花特别心疼,她每天只要学习和玩耍就好了,完全没有那么辛苦,姑父这是干什么?
她轻轻拍着白嘉君的背,思考着要是去和姑父说情的可行度,显然不行,她的小脑袋瓜转一转,“要不你和我去上涯村吧!到时候我们两个一起睡觉,就没有人来叫你读书了。”
白嘉君脸上都是泪水,她有些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