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下寻丝
天鼎国,天熠十二年春,北州。
柳宅内古朴的白墙黛瓦、精致的雕花门窗,还彰显着其主人曾经的富贵,而院中昨夜被吹落一地的枯枝却无人打扫,显得冷冷清清。
内院房中,有一间陈设精美,屋内点着红罗炭与桂花味线香,湘妃色纱幔后睡着一位貌美异常的少女,肤如凝脂,乌发如云铺满柔软的床,几缕越过香腮,勾勒出她精致小巧的下巴。
火盆里炭明明灭灭,即将燃尽,一位穿着湖蓝袄裙的侍女提着一篮炭轻手轻脚进来,往里头添了一些。
新添的炭火与那红罗炭完全不同,一点燃,它便噼啪作响,冒出滚滚黑烟,侍女见状急忙将门打开。
床上的少女听见了响动,黛眉微蹙,卷翘的鸦睫颤了颤,猝不及防吸入一缕黑烟,呛得直咳嗽。
“咳咳!摘星!你在干什么!”
少女潋滟的眸子含着怒气,眼角挂着呛出来的泪珠,刚睡醒的脸颊红扑扑的。
“小姐,你醒了?摘星没想到新买的炭烟竟如此大。”
摘星见她恼怒,并不害怕,反而笑眯眯的。
“这什么劣质炭火?也往我屋里送?”
柳青亦皱眉看向摘星手中提的炭火。
“小姐别生气。”摘星一边净手替她更衣,一边耐心哄道,“如今家中已经没有红罗炭了,今日返寒,老爷怕小姐早上冷,命我将采买好新碳送来。”
看着身上的旧裙,柳青亦心情极差:“劣炭配劣衣,柳家是要破产了不成?”
摘星替她挽好发髻,安抚道:“不会的小姐,今年肯定雨水充沛。”
柳青亦看向窗外,万里无云,空气寒冷而干燥,看来今日依旧无雨,她失望地垂下眼帘。
柳家是龙泉印泥的传承者,龙泉印泥为印泥之王,制作繁琐极为难得,有一两黄金一两泥之称。它有一个很重要的原料——藕丝,需要新鲜采摘的莲藕杆,迅速抽出杆中的藕丝,若藕杆脱水,便无法抽丝。
一万斤的藕杆只能取出二两的藕丝。
好在龙泉印泥制作虽然繁琐、价格昂贵,求购者却甚多,不愁卖不出去,柳家也靠它过上了较为舒适的日子。
可近两年北方大旱,藕丝极难获得,柳家产出困难。本来盼着今年能下雨,可是本该春雨连绵的日子却无一滴雨,看样子干旱还要持续下去。
柳青亦看着桌上的清粥小菜,一点胃口也没有,她拿起床头的《草木子》,奔向父亲所在的书房。
“哎……”
推开书房,一名身着陈旧锦袍的中年男子正抚须长叹,他眼下乌青,显然是没有休息好。
“父亲!藕丝真的不能换成其他材料?”柳青亦拿起手中的书,纤长素白的手指了指其中一页,“坚韧的植物有许多,要不要用这些试试?”
“青亦,为父早已试过了,都不行。我们的龙泉印泥冬不凝固、夏不走油,水浸不烂、火烧留痕,藕丝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柳父看着亭亭玉立的女儿,欣慰又难受。春寒料峭,往年夫人都会给女儿添置新衣,而今女儿还穿着两年前的衣裙,袖子都短了些。
柳青亦急道:“那可怎么办!”
她不想继续这种日子,她是柳家独女,千娇百宠着长大,十八年来一直无忧无虑。柳父柳母开明,行商也会带着她,传授她知识,只等着她再大些想成婚了,再替她招赘,让女儿在自己身边平安度过一辈子。
柳家家大业大,不愁招不到品行端正的,可突如其来的旱灾让柳家产出困难,如今她的衣橱里都是旧衣,更遑论招赘。
去年有人见柳家落魄,遣媒人来求娶,说什么会帮助柳家度过难关,实际上是打着吃绝户盗走柳家传家宝秘法的主意,柳家若再不想法子化解危机,这样的人只会越来越多。
柳父道:“家中积蓄已不多,为父想着先变卖一些家产,再转行开个客栈——”
柳父话还没说完,柳青亦便眉头紧蹙,质疑道:“父亲,如今我们不仅缺本钱,而且您也没有涉猎过开店。北州大旱两年,大家手头都没什么钱,贸然开店可不行!隔壁家前阵子开客栈,没多久就倒了。”
柳父确实还没想好转行干什么,做了大半辈子龙泉印泥,他确实也没有其他的手艺,只能嘴硬道:“不做怎么知道?我们和隔壁家不一样!”
“是!我们还没他们家积蓄多呢!如今他们还欠着钱庄一大笔钱,父亲也想步此后尘?”
柳父闻言闷闷不乐,柳青亦又问:“如今家中还剩多少积蓄?”
“大概还剩十两银子……”
“什么!十两?!”
柳青亦知道家中拮据,没想到竟真的快破产了,她心一横,立时做了个决定。
“且不说转行不易,若父亲贸然放弃家业,龙泉印泥又该如何传承下去?我前两日听一个南方来的商贩说江州雨水充沛,我便去江州寻藕丝!十两银子远远不够父亲开客栈,却足够我当盘缠了。”
“青亦,为父不南下寻丝,不仅因腿脚不便,更因南蛮蠢蠢欲动,不知何时便会发起战乱。”
“那些倭寇有何可惧?我朝威远侯将军名震四方,他们岂敢弯弓报怨?且我朝向来以民为本,施行仁政,即使真的有战乱,朝廷也不会弃百姓于不顾。”
“可你一弱女子——”
“女子又如何?我可从来没忘记父亲教导我的,巾帼不让须眉,女子不比男子差。”
柳青亦从小跟随父母行商,性子虽骄纵了些,却有自己主见。
柳父听到女儿如此说,明白她去意已决,转身从书架上拿出一个锦袋递与女儿。
“你若执意要去,便带上府中剩下的护卫吧。剩下的十两银子都在这了,还有我们柳家最后一块龙泉印泥,为父本打算留着当以后制泥样本的,如今这情况……你拿去当盘缠,若是路上银两不够便卖了或当了吧。”
“我带上摘星和揽月便可,家中护卫不多,父亲母亲留用才是。我们家如今虽落魄,却有经年的家业底子在,若没有护卫守着,定然会引人觊觎。”
柳青亦一边说着,一边将锦袋中的银两倒出,不顾父亲反对,留了一半作家用,便收拾好行李带着护卫出发了。
……
半月后,中州。
春风依旧寒冷刺骨,街道上行人稀少,不过零星几人。
一名俊俏青衫公子从街口的车行走出,被风吹得打了个寒战,一旁的蓝衣侍女连忙给他戴上挡风的帷帽。
柳青亦压了压帽檐,轻声问道:“摘星,盘缠还剩多少?”
“公子,还剩四两银子。”
柳青亦揉了揉太阳穴:“早知如此我去年便该动身南下的,也不至于只有这么点盘缠。如今只能紧着些用,尽量住便宜的客栈了。”
他们如今才赶完三分之一的路程,刚到中州,离江州还很远,她还得留些银子买藕丝。
摘星有些担心,自家小姐从小到大睡的都是柔软的蚕丝被,好一些的客栈尚且住不习惯,那些简陋的岂不是更加辗转难眠?
她不禁看向柳青亦白皙的脸,那眼下的乌青已被脂粉遮盖掉,完全看不出痕迹。
摘星有些愣神,小姐上妆技术极佳,扮作男子几乎挑不出破绽,她觉得话本子上说的易容术也不过如此。
在一间简陋的旅店办理完入住后,柳青亦问小二:“小哥,附近是否有夜市?”
“客官,出门后往东走一里路有个夜市,我们这夜间有卫兵巡逻,客官可安心游玩。”小二道,“只是客官需得注意那些商贩,他们常以次充好诓骗外地游客。”
柳青亦谢过小二,与摘星、揽月进房后,道:“我们身上盘缠太少,就怕还未寻到藕丝便花光了,况且这些还得算上购买藕杆、我们回程的银钱。”
她从包裹中找出一个精致的小盒子,对他们道:“我出门时便想到银钱可能不够,带上了印泥,晚上我们去夜市看看能不能换些银钱吧。”
摘星有些疑惑:“公子何不在家中时卖掉?如今在中州,知晓龙泉印泥之人恐怕不多。”
柳青亦道:“这是家中最后一个龙泉印泥了,若是可以,我想留下给以后的印泥作为范本使用。现下我们盘缠不够,只能用它先挣些钱财了,不一定非得卖掉。”
摘星点点头:“那公子打算如何换取钱财?”
柳青亦垂眸思索片刻,笑道:“印一个章一百文。”
摘星默然,脸上犹疑的神情仿佛在说,这真的有人买吗?
柳青亦笑道:“指不定有人需要呢?我们正好去这儿的夜市逛逛,或许有藕丝卖也未可知。”
与此同时,中州如意楼客栈。
某间上房内,烧着无烟银丝碳,香炉内檀香缓缓燃烧着,满室温暖馨香。
一个身着白衣剑袖的公子坐在红木桌前,正执笔写信。他马尾高束,面容俊俏,额间缠着白玉抹额,神情冷淡。
他笔下的字俊逸有力,笔锋凌厉,透露着肃杀之气。
半晌,落笔——
“印章。”
侍从恭敬地将印章和印泥端上:“侯爷,从侯府带出的特制印泥快没了。”
萧烈剑眉微蹙,将装印泥的盒子打开一看,果然那红泥已快见底。
他是奉父亲之命来调查南蛮奸细的,本以为中州离南蛮距离较远,奸细不多,谁知这边竟情况复杂,有一专门传递消息的窝点。他将奸细捉拿后严加审问,得到不少有用情报。那南蛮打算策反朝廷命官,他正准备写信上报,然后沿着奸细传递消息的方向继续追查,没想到印泥没带够。
密信送去京州,最快送达必须走水路,水路隐蔽潮湿,写信的墨与印泥都需要能防水才行,墨如今还有不少,印泥却要空了。
“这印泥能否寻到相似的?”萧烈问道。
“回小侯爷,属下打听到有一种龙泉印泥水浸不烂,附近有一夜市,不知是否有此种印泥售卖。”侍从恭敬答到。
“那现下先将最紧要的信送出,晚上你与我一同去那夜市寻找。”
“是。”
萧烈将盒中最后一些印泥拌匀,盖在其中一封信上,赫然印出“威远侯府”四字。
柳宅内古朴的白墙黛瓦、精致的雕花门窗,还彰显着其主人曾经的富贵,而院中昨夜被吹落一地的枯枝却无人打扫,显得冷冷清清。
内院房中,有一间陈设精美,屋内点着红罗炭与桂花味线香,湘妃色纱幔后睡着一位貌美异常的少女,肤如凝脂,乌发如云铺满柔软的床,几缕越过香腮,勾勒出她精致小巧的下巴。
火盆里炭明明灭灭,即将燃尽,一位穿着湖蓝袄裙的侍女提着一篮炭轻手轻脚进来,往里头添了一些。
新添的炭火与那红罗炭完全不同,一点燃,它便噼啪作响,冒出滚滚黑烟,侍女见状急忙将门打开。
床上的少女听见了响动,黛眉微蹙,卷翘的鸦睫颤了颤,猝不及防吸入一缕黑烟,呛得直咳嗽。
“咳咳!摘星!你在干什么!”
少女潋滟的眸子含着怒气,眼角挂着呛出来的泪珠,刚睡醒的脸颊红扑扑的。
“小姐,你醒了?摘星没想到新买的炭烟竟如此大。”
摘星见她恼怒,并不害怕,反而笑眯眯的。
“这什么劣质炭火?也往我屋里送?”
柳青亦皱眉看向摘星手中提的炭火。
“小姐别生气。”摘星一边净手替她更衣,一边耐心哄道,“如今家中已经没有红罗炭了,今日返寒,老爷怕小姐早上冷,命我将采买好新碳送来。”
看着身上的旧裙,柳青亦心情极差:“劣炭配劣衣,柳家是要破产了不成?”
摘星替她挽好发髻,安抚道:“不会的小姐,今年肯定雨水充沛。”
柳青亦看向窗外,万里无云,空气寒冷而干燥,看来今日依旧无雨,她失望地垂下眼帘。
柳家是龙泉印泥的传承者,龙泉印泥为印泥之王,制作繁琐极为难得,有一两黄金一两泥之称。它有一个很重要的原料——藕丝,需要新鲜采摘的莲藕杆,迅速抽出杆中的藕丝,若藕杆脱水,便无法抽丝。
一万斤的藕杆只能取出二两的藕丝。
好在龙泉印泥制作虽然繁琐、价格昂贵,求购者却甚多,不愁卖不出去,柳家也靠它过上了较为舒适的日子。
可近两年北方大旱,藕丝极难获得,柳家产出困难。本来盼着今年能下雨,可是本该春雨连绵的日子却无一滴雨,看样子干旱还要持续下去。
柳青亦看着桌上的清粥小菜,一点胃口也没有,她拿起床头的《草木子》,奔向父亲所在的书房。
“哎……”
推开书房,一名身着陈旧锦袍的中年男子正抚须长叹,他眼下乌青,显然是没有休息好。
“父亲!藕丝真的不能换成其他材料?”柳青亦拿起手中的书,纤长素白的手指了指其中一页,“坚韧的植物有许多,要不要用这些试试?”
“青亦,为父早已试过了,都不行。我们的龙泉印泥冬不凝固、夏不走油,水浸不烂、火烧留痕,藕丝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柳父看着亭亭玉立的女儿,欣慰又难受。春寒料峭,往年夫人都会给女儿添置新衣,而今女儿还穿着两年前的衣裙,袖子都短了些。
柳青亦急道:“那可怎么办!”
她不想继续这种日子,她是柳家独女,千娇百宠着长大,十八年来一直无忧无虑。柳父柳母开明,行商也会带着她,传授她知识,只等着她再大些想成婚了,再替她招赘,让女儿在自己身边平安度过一辈子。
柳家家大业大,不愁招不到品行端正的,可突如其来的旱灾让柳家产出困难,如今她的衣橱里都是旧衣,更遑论招赘。
去年有人见柳家落魄,遣媒人来求娶,说什么会帮助柳家度过难关,实际上是打着吃绝户盗走柳家传家宝秘法的主意,柳家若再不想法子化解危机,这样的人只会越来越多。
柳父道:“家中积蓄已不多,为父想着先变卖一些家产,再转行开个客栈——”
柳父话还没说完,柳青亦便眉头紧蹙,质疑道:“父亲,如今我们不仅缺本钱,而且您也没有涉猎过开店。北州大旱两年,大家手头都没什么钱,贸然开店可不行!隔壁家前阵子开客栈,没多久就倒了。”
柳父确实还没想好转行干什么,做了大半辈子龙泉印泥,他确实也没有其他的手艺,只能嘴硬道:“不做怎么知道?我们和隔壁家不一样!”
“是!我们还没他们家积蓄多呢!如今他们还欠着钱庄一大笔钱,父亲也想步此后尘?”
柳父闻言闷闷不乐,柳青亦又问:“如今家中还剩多少积蓄?”
“大概还剩十两银子……”
“什么!十两?!”
柳青亦知道家中拮据,没想到竟真的快破产了,她心一横,立时做了个决定。
“且不说转行不易,若父亲贸然放弃家业,龙泉印泥又该如何传承下去?我前两日听一个南方来的商贩说江州雨水充沛,我便去江州寻藕丝!十两银子远远不够父亲开客栈,却足够我当盘缠了。”
“青亦,为父不南下寻丝,不仅因腿脚不便,更因南蛮蠢蠢欲动,不知何时便会发起战乱。”
“那些倭寇有何可惧?我朝威远侯将军名震四方,他们岂敢弯弓报怨?且我朝向来以民为本,施行仁政,即使真的有战乱,朝廷也不会弃百姓于不顾。”
“可你一弱女子——”
“女子又如何?我可从来没忘记父亲教导我的,巾帼不让须眉,女子不比男子差。”
柳青亦从小跟随父母行商,性子虽骄纵了些,却有自己主见。
柳父听到女儿如此说,明白她去意已决,转身从书架上拿出一个锦袋递与女儿。
“你若执意要去,便带上府中剩下的护卫吧。剩下的十两银子都在这了,还有我们柳家最后一块龙泉印泥,为父本打算留着当以后制泥样本的,如今这情况……你拿去当盘缠,若是路上银两不够便卖了或当了吧。”
“我带上摘星和揽月便可,家中护卫不多,父亲母亲留用才是。我们家如今虽落魄,却有经年的家业底子在,若没有护卫守着,定然会引人觊觎。”
柳青亦一边说着,一边将锦袋中的银两倒出,不顾父亲反对,留了一半作家用,便收拾好行李带着护卫出发了。
……
半月后,中州。
春风依旧寒冷刺骨,街道上行人稀少,不过零星几人。
一名俊俏青衫公子从街口的车行走出,被风吹得打了个寒战,一旁的蓝衣侍女连忙给他戴上挡风的帷帽。
柳青亦压了压帽檐,轻声问道:“摘星,盘缠还剩多少?”
“公子,还剩四两银子。”
柳青亦揉了揉太阳穴:“早知如此我去年便该动身南下的,也不至于只有这么点盘缠。如今只能紧着些用,尽量住便宜的客栈了。”
他们如今才赶完三分之一的路程,刚到中州,离江州还很远,她还得留些银子买藕丝。
摘星有些担心,自家小姐从小到大睡的都是柔软的蚕丝被,好一些的客栈尚且住不习惯,那些简陋的岂不是更加辗转难眠?
她不禁看向柳青亦白皙的脸,那眼下的乌青已被脂粉遮盖掉,完全看不出痕迹。
摘星有些愣神,小姐上妆技术极佳,扮作男子几乎挑不出破绽,她觉得话本子上说的易容术也不过如此。
在一间简陋的旅店办理完入住后,柳青亦问小二:“小哥,附近是否有夜市?”
“客官,出门后往东走一里路有个夜市,我们这夜间有卫兵巡逻,客官可安心游玩。”小二道,“只是客官需得注意那些商贩,他们常以次充好诓骗外地游客。”
柳青亦谢过小二,与摘星、揽月进房后,道:“我们身上盘缠太少,就怕还未寻到藕丝便花光了,况且这些还得算上购买藕杆、我们回程的银钱。”
她从包裹中找出一个精致的小盒子,对他们道:“我出门时便想到银钱可能不够,带上了印泥,晚上我们去夜市看看能不能换些银钱吧。”
摘星有些疑惑:“公子何不在家中时卖掉?如今在中州,知晓龙泉印泥之人恐怕不多。”
柳青亦道:“这是家中最后一个龙泉印泥了,若是可以,我想留下给以后的印泥作为范本使用。现下我们盘缠不够,只能用它先挣些钱财了,不一定非得卖掉。”
摘星点点头:“那公子打算如何换取钱财?”
柳青亦垂眸思索片刻,笑道:“印一个章一百文。”
摘星默然,脸上犹疑的神情仿佛在说,这真的有人买吗?
柳青亦笑道:“指不定有人需要呢?我们正好去这儿的夜市逛逛,或许有藕丝卖也未可知。”
与此同时,中州如意楼客栈。
某间上房内,烧着无烟银丝碳,香炉内檀香缓缓燃烧着,满室温暖馨香。
一个身着白衣剑袖的公子坐在红木桌前,正执笔写信。他马尾高束,面容俊俏,额间缠着白玉抹额,神情冷淡。
他笔下的字俊逸有力,笔锋凌厉,透露着肃杀之气。
半晌,落笔——
“印章。”
侍从恭敬地将印章和印泥端上:“侯爷,从侯府带出的特制印泥快没了。”
萧烈剑眉微蹙,将装印泥的盒子打开一看,果然那红泥已快见底。
他是奉父亲之命来调查南蛮奸细的,本以为中州离南蛮距离较远,奸细不多,谁知这边竟情况复杂,有一专门传递消息的窝点。他将奸细捉拿后严加审问,得到不少有用情报。那南蛮打算策反朝廷命官,他正准备写信上报,然后沿着奸细传递消息的方向继续追查,没想到印泥没带够。
密信送去京州,最快送达必须走水路,水路隐蔽潮湿,写信的墨与印泥都需要能防水才行,墨如今还有不少,印泥却要空了。
“这印泥能否寻到相似的?”萧烈问道。
“回小侯爷,属下打听到有一种龙泉印泥水浸不烂,附近有一夜市,不知是否有此种印泥售卖。”侍从恭敬答到。
“那现下先将最紧要的信送出,晚上你与我一同去那夜市寻找。”
“是。”
萧烈将盒中最后一些印泥拌匀,盖在其中一封信上,赫然印出“威远侯府”四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