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 天冷,该添衣了!
朱标双掌撑地,慢慢的从地上爬起。
他将自己这几天写的东西,简单的归拢了一下,随后交到了朱元璋手中。
朱标道:“父皇,儿臣最近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将天下治理的更好,虽然的确吸取了夏之白不少经验,但也有很多是儿臣自己的见解。”
“原本儿臣想着将这一切写好,再一并交到父皇手中。”
“今日父皇既来了。”
“那儿臣便将这些提前交给父皇看了。”
“儿臣欲用十年时间,重新梳理天下制度,将如今这驳杂、混乱的制度,重新理清,让百官能各司其职,让百业能重获生机,让百姓能真正的生活在一方乐土上。”
“另外.”
“儿臣恳请父皇废‘府’!”
“东宫的太子府,里面的官员,是父皇安排的,非是儿臣自己挑选的。”
“这些人,要么为大明立国立下过丰功伟业,要么是父皇的股肱之臣,都不是儿臣能随意使唤的,儿臣也不太敢使唤,儿臣想要的东宫,是能让儿臣随意发挥的太子府,是能跟随儿臣坚定走下去的太子府。”
“不是儿臣但凡说出一些话,就要立即出声反驳的官员。”
“儿臣能接受这些人低俸、低官职,甚至只是小吏,儿臣都能接受,因为儿臣已厌倦了只能从吏部的卷宗上去看人,吏部的卷宗上面人都是完人,都只有光鲜的政绩,丝毫没有提及错误跟缺点,儿臣看来,这根本就不是真实的状况。”
“父皇一直教导要务实。”
“因为吏部呈上来的卷宗,父皇一眼就能看出好坏。”
“但儿臣不行。”
“因而儿臣决定切身实地的俯下身子,不但要看这些官员的一时一事,还要看这些官员过去的历史跟所有工作,作为帝国的继承者,儿臣始终认为,儿臣必须掌握识别官员跟使用官员的能力。”
“只是如今,儿臣都没有。”
朱标轻叹一声,眼神有些萧瑟,道:“儿臣这些年,读得了圣贤书,却管不了这窗外事,心生怜悯是我,袖手旁观同样是我,共情是我,无能为力同样是我,这种痛苦的情绪,如同一柄尖刀一般,一直在不停的刺痛着我。”
“若儿臣当真是没心没肺之人,儿臣恐倒也不会太在意。”
“只是父皇这些年耳提面命,让儿臣宽仁驭民,要以民为本,以国家为重,儿臣却没办法真的做到袖手旁观,儿臣还是想有一番作为的,虽然比不上父皇的丰功伟绩,但能跟随父皇,为天下做一丁点贡献,儿臣此生便足矣。”
“儿臣想跟随父皇的脚步,但绝不是走父皇的旧路。”
朱标转过头,虽身子还在微微发抖,但前面说出的话,仿佛给了他莫大的勇气,让他终于在这种时候,敢直面朱元璋的目光,他镇定道:“《资治通鉴》说:无威内而轻外,无见其利尔不顾其害。”
“以前宋濂大学士尚在时,曾给儿臣传授过几句话。”
“可叹如今的年轻人,看着一些老学究的诗词文章,便感觉字里行间充满了腐朽气,而有些老人看着年轻人一脸朝气蓬勃,就会脸上笑着,眼神阴沉,视为叛逆贼子。”
“哪怕年轻人有时什么都没做,但在老人眼中,已然从希望走到了失望。”
“归根到底。”
“是现状跟习惯容易把头脑束缚的紧紧地,而年轻人更勇于突破常规,寻求创新,就如同如今一样,已是到了秋冬之交,按照惯例,都该变换一次衣服,但若是有人不在‘之交’变换衣服,那往往就要闹出毛病来。”
“这就是习惯的力量。”
“之前儿臣并不是很明白。”
“但如今儿臣渐渐明白过来一些。”
“儿臣过往就是被困在了夏冬,过了夏,便是冬,不敢在‘春夏、夏秋、秋冬、冬春之交’换衣,因而全身心都出了问题,因而如今儿臣想变一变了,让自己添点衣。”
“父皇你也是。”
“天冷了,该添衣了。”
朱标手中不知何时出现了一副衣裳,随后套在了朱元璋身上。
朱元璋下意识伸手拢了拢。
他看着眼前的朱标,突然有种陌生的感觉,带着几分欣慰,又带着几分莫名的情绪,最终只是双眼木然的望着。
良久。
朱元璋回过神。
他将目光移向了下方的纸张。
只是明显心不在焉,朱标的话让他有些触动,非是朱标的变化,而是朱标突然的成长,让他一下子像是重新认识到了这个长子,他能感受到眼前的朱标精气神完全变了。
没了以往的怯弱跟胆怯,多了几分自信跟坚定。
以往的朱标是绝对不敢对自己说这些话的,别说开口,就连写都没这胆子,他大致的扫了几眼,却是将这些放到了一旁,望着一旁的马秀英灵牌,叹息一声,也是一屁股坐了下去。
他伸出苍老的手臂,触碰着那冰冷的灵位,低沉道:“你娘走了快五年了,以前你娘就担心,没了她,咱会越来越残暴,事实的确是这样,但咱又哪想这样?”
“明面上,咱的确是那个铁血无情,说一不二的洪武皇帝。”
“但以往只有你娘才知道,咱做出那些决定时,心中是多么的纠结跟不愿。”
“只是咱是皇帝,咱必须得对天下负责。”
“咱也没办法。”
“咱过去是冷落了你们娘两,但咱做这么多,不就是想让咱朱家子孙日后能轻松一些吗?结果呢,到来头,咱还被儿子一阵数落,咱这老子当的。”
“不过你说的倒也没错。”
“咱过去是对你有点太严苛了,你既然有自己的想法,咱也不阻止了,咱依你,只是咱先说好,你做什么,都必须给咱提前说一声,让咱先过目一下。”
“还有.”
“离夏之白远一点。”
“咱不乐见他。”
“他来朝廷时间才多久,咱的儿子,现在就听他,不听咱的了。”
“至于你能做什么事,得咱回去把你写的这些全看一遍后再决定,还有东宫的事,没得商量,那是咱留给你的,咱还没死呢,还轮不到你在这指指点点。”
“.”
他将自己这几天写的东西,简单的归拢了一下,随后交到了朱元璋手中。
朱标道:“父皇,儿臣最近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将天下治理的更好,虽然的确吸取了夏之白不少经验,但也有很多是儿臣自己的见解。”
“原本儿臣想着将这一切写好,再一并交到父皇手中。”
“今日父皇既来了。”
“那儿臣便将这些提前交给父皇看了。”
“儿臣欲用十年时间,重新梳理天下制度,将如今这驳杂、混乱的制度,重新理清,让百官能各司其职,让百业能重获生机,让百姓能真正的生活在一方乐土上。”
“另外.”
“儿臣恳请父皇废‘府’!”
“东宫的太子府,里面的官员,是父皇安排的,非是儿臣自己挑选的。”
“这些人,要么为大明立国立下过丰功伟业,要么是父皇的股肱之臣,都不是儿臣能随意使唤的,儿臣也不太敢使唤,儿臣想要的东宫,是能让儿臣随意发挥的太子府,是能跟随儿臣坚定走下去的太子府。”
“不是儿臣但凡说出一些话,就要立即出声反驳的官员。”
“儿臣能接受这些人低俸、低官职,甚至只是小吏,儿臣都能接受,因为儿臣已厌倦了只能从吏部的卷宗上去看人,吏部的卷宗上面人都是完人,都只有光鲜的政绩,丝毫没有提及错误跟缺点,儿臣看来,这根本就不是真实的状况。”
“父皇一直教导要务实。”
“因为吏部呈上来的卷宗,父皇一眼就能看出好坏。”
“但儿臣不行。”
“因而儿臣决定切身实地的俯下身子,不但要看这些官员的一时一事,还要看这些官员过去的历史跟所有工作,作为帝国的继承者,儿臣始终认为,儿臣必须掌握识别官员跟使用官员的能力。”
“只是如今,儿臣都没有。”
朱标轻叹一声,眼神有些萧瑟,道:“儿臣这些年,读得了圣贤书,却管不了这窗外事,心生怜悯是我,袖手旁观同样是我,共情是我,无能为力同样是我,这种痛苦的情绪,如同一柄尖刀一般,一直在不停的刺痛着我。”
“若儿臣当真是没心没肺之人,儿臣恐倒也不会太在意。”
“只是父皇这些年耳提面命,让儿臣宽仁驭民,要以民为本,以国家为重,儿臣却没办法真的做到袖手旁观,儿臣还是想有一番作为的,虽然比不上父皇的丰功伟绩,但能跟随父皇,为天下做一丁点贡献,儿臣此生便足矣。”
“儿臣想跟随父皇的脚步,但绝不是走父皇的旧路。”
朱标转过头,虽身子还在微微发抖,但前面说出的话,仿佛给了他莫大的勇气,让他终于在这种时候,敢直面朱元璋的目光,他镇定道:“《资治通鉴》说:无威内而轻外,无见其利尔不顾其害。”
“以前宋濂大学士尚在时,曾给儿臣传授过几句话。”
“可叹如今的年轻人,看着一些老学究的诗词文章,便感觉字里行间充满了腐朽气,而有些老人看着年轻人一脸朝气蓬勃,就会脸上笑着,眼神阴沉,视为叛逆贼子。”
“哪怕年轻人有时什么都没做,但在老人眼中,已然从希望走到了失望。”
“归根到底。”
“是现状跟习惯容易把头脑束缚的紧紧地,而年轻人更勇于突破常规,寻求创新,就如同如今一样,已是到了秋冬之交,按照惯例,都该变换一次衣服,但若是有人不在‘之交’变换衣服,那往往就要闹出毛病来。”
“这就是习惯的力量。”
“之前儿臣并不是很明白。”
“但如今儿臣渐渐明白过来一些。”
“儿臣过往就是被困在了夏冬,过了夏,便是冬,不敢在‘春夏、夏秋、秋冬、冬春之交’换衣,因而全身心都出了问题,因而如今儿臣想变一变了,让自己添点衣。”
“父皇你也是。”
“天冷了,该添衣了。”
朱标手中不知何时出现了一副衣裳,随后套在了朱元璋身上。
朱元璋下意识伸手拢了拢。
他看着眼前的朱标,突然有种陌生的感觉,带着几分欣慰,又带着几分莫名的情绪,最终只是双眼木然的望着。
良久。
朱元璋回过神。
他将目光移向了下方的纸张。
只是明显心不在焉,朱标的话让他有些触动,非是朱标的变化,而是朱标突然的成长,让他一下子像是重新认识到了这个长子,他能感受到眼前的朱标精气神完全变了。
没了以往的怯弱跟胆怯,多了几分自信跟坚定。
以往的朱标是绝对不敢对自己说这些话的,别说开口,就连写都没这胆子,他大致的扫了几眼,却是将这些放到了一旁,望着一旁的马秀英灵牌,叹息一声,也是一屁股坐了下去。
他伸出苍老的手臂,触碰着那冰冷的灵位,低沉道:“你娘走了快五年了,以前你娘就担心,没了她,咱会越来越残暴,事实的确是这样,但咱又哪想这样?”
“明面上,咱的确是那个铁血无情,说一不二的洪武皇帝。”
“但以往只有你娘才知道,咱做出那些决定时,心中是多么的纠结跟不愿。”
“只是咱是皇帝,咱必须得对天下负责。”
“咱也没办法。”
“咱过去是冷落了你们娘两,但咱做这么多,不就是想让咱朱家子孙日后能轻松一些吗?结果呢,到来头,咱还被儿子一阵数落,咱这老子当的。”
“不过你说的倒也没错。”
“咱过去是对你有点太严苛了,你既然有自己的想法,咱也不阻止了,咱依你,只是咱先说好,你做什么,都必须给咱提前说一声,让咱先过目一下。”
“还有.”
“离夏之白远一点。”
“咱不乐见他。”
“他来朝廷时间才多久,咱的儿子,现在就听他,不听咱的了。”
“至于你能做什么事,得咱回去把你写的这些全看一遍后再决定,还有东宫的事,没得商量,那是咱留给你的,咱还没死呢,还轮不到你在这指指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