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五十七年冬日,绵绵细雨飘洒了半个月。整个汴京都笼罩在阴翳当中,似一副缱绻多愁的黑白水墨画。
大瑨王朝崇祯皇帝特下《选皇太子妃敕命》,为东宫太子选百官子女和九品以上官息女,以保持皇家优良血统。命百官举言十五岁以上,二十岁以下,嫡女、妹、侄女、孙女等直系或者旁系亲属,为太子选妃。截止下个月底之前,将女子庚帖和画像,呈交礼部,候选皇太子妃。
这一条敕命,犹于一颗巨石落入平静的湖面,在整个汴京城炸起了千层云浪。
东宫太子李承曜生来天潢贵胄,站在皇室权利中心的顶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受万民匍匐朝拜。从小便手握生杀大权,视人命如草芥,又岂会将女人放在眼里。最近整个汴京城流言四起,传闻东宫太子李承曜乃魔王在世,残暴不仁。少年时便戾气初显,十二岁时,在大庭广众之下,欲将二皇子李承钰投湖处死。并且喜好随意杖杀宫人,扭断一个人的脖子,比捏死一只蚂蚁还要简单。如今及冠之后,更是变本加厉,在东宫后院豢养猛兽,以人肉驯养,杀人为乐。
汴京城的豪门贵女,不是醉心仕途的官吏,不是心怀朝堂的文武大臣,再怎么贪慕荣华富贵,也不敢拿自己的小命作为赌注。她们只知道,一旦进了东宫,迎接自己的不会是君恩荣宠,只会是无边无尽的担惊受怕。害怕自己哪一天,一不小心触怒了太子,瞬间便被扭断了美丽的脖颈,然后被分割成块,当成美味的餐点,喂了那东宫后院的猛虎。
光是想一想,便叫人瑟瑟发抖。
“早料到有今日,当初就该同意我爹给我说的那门亲事,跟吴姐姐一样,早早嫁了。”一个小姐捏着锦帕,站在苑亭下呜咽道:“如今倒好了,沦落到要去东宫选妃。东宫太子如今可是个烫手的山芋啊,不管扔到谁手上,都要叫人脱层皮。”
“哎,你也不要太担心了。那庚帖和画像到了礼部,先要筛选一遍的。”另一个小姐拍拍她的肩膀,轻言细语的安慰道:“那八字不合,画像一般的,首先就要淘汰掉的。咱们说不定运气好,第一步,便被剔除掉了。”
“即便勉强过了第一关,后面尚宫局还要验明正身,方能参加后宫遴选。尚宫局一向严格,要保证身子没有疤痕,没有胎记,没有异味,这就又要淘汰一波了。”说完,还不忘捏帕哀愁环顾四下,也不知道是说给自己听,还是说给旁人听。
大瑨王朝开国至今已经二百多年了,彼时藩王割据,收复国土的乱世,人活得猪狗不如,更别说是女人了。女人卑贱,连牲畜都不如。拿女人换粮食,换活路的父母兄弟,比比皆是。如今经过几代帝王金戈铁马,开疆拓土,劳心劳力。到崇祯皇帝这一代,大瑨王朝终于迎来了太平盛世。定都汴京,八方来朝,四海称臣,盛世繁华。即便这样,朝堂纷争,女人也不过是权利的牺牲品。先帝在时,一批又一批的官员,自愿进献自己美艳的妻女,以谋求高官厚禄。虽然此种行径,令儒林直臣所不耻,但总有人趋之若鹜。
当然太平盛世,也不乏那些个真正疼惜闺女的豪门贵胄。眼瞧着东宫太子已经加冠,在崇祯皇帝下这道敕命之前,早早猜到这个结果。趁着旨意还没有下来之前,为闺女寻了门当户对的好人家,早早嫁了过去,也好叫皇帝找不到他们的错处。然而更多的是那些醉心仕途的官吏,巴不得好趁此时机,进献美色与皇室,好换取自己飞黄腾达,平步青云。女人的意愿和生死,对于他们来说,毫不重要。
沈缨收回视线,长长的眼睫,轻颤两下。提起茶壶来,往碧色的瓷杯里注进茶水。沸水一滚,绿色的茶叶子,在水中绽放开来,散发出馥郁的茶香。那茶香在鼻端袅袅而过,方才被旁边的小姐,晕染而出的丝丝阴郁之色,便散开了许多。
“喝茶。”她把瓷杯往纪良月那方推了推,淡然一笑:“今日这潇香茶会,气氛虽不如何,茶水还是不错的,你且喝喝看。”
纪良月斜睨一眼,花树旁的几位小姐。转过脸来,轻轻嗤笑一声:“七品小吏家的小姐,侧王妃的衔儿都够不到,也好意思在这里长吁短叹。”端起茶杯来,扫了扫茶星子,微微讪笑:“瞧瞧这惺惺作态的模样,可真够好笑的。”
大瑨王朝连着有好几代,东宫太子选完太子妃和侧妃之位。倘若还有加冠的皇子,没有册立正侧妃位,便可在余下的那些秀女里面,再次进行擢选。等到诸位皇子册完妃位,如果还有合意的,便可收入后宫,纳为良娣或者美人。
到了崇祯皇帝这一代,子嗣不丰,只有四子一女。元贞皇后生下东宫太子李承曜和么女乐安公主李霓依。早年亡故的婉妃娘娘,生下二皇子,璟王李承钰。还有就是端妃娘娘生下的三皇子,睿王李承邺,和四皇子李承泽。璟王李承钰只比太子李承曜小两个月,睿王李承邺刚刚及冠,四皇子李承泽年仅六岁。
如今除了东宫太子,璟王和睿王也都后宫空空,想必届时会一道册立正侧王妃。
幸好纪良月的嗓门压得低,没叫旁人听见。沈缨盯了她一眼,摇了摇头,示意她不要妄言。纪良月撅了撅嘴,垂下眼睑,默默啜起茶水。
几个小姐俨然没有听见纪良月的嘲笑,仍然旁若无人,哀叹着东宫太子的长短。斜刺里,猛然响起一道出谷黄莺般的声音:“你们是什么东西,也敢在这里置喙东宫。圣上仁慈,能够让你们这般上不得台面的,呈上庚帖和画像,已经是你们几辈子修来的福分了。也不掂量掂量自己的身份,瞧瞧自己的模样,也够资格妄议东宫妃位。”
隔着花树不远的骄阳底下,一个穿着白衣白裙的清丽少女,如月下轻轻绽放的白莲。清新脱俗的气质,沁人心脾,叫人眼前一亮。晶莹剔透的脸上,覆着一层薄薄的寒霜,叫人有些望而却步。她蹙着一双黛眉,盯着几位小姐,周身冷厉的气息,叫人微微一滞。
沈缨遥遥望着,觉得很有些眼熟,一时没有想起来是谁。
纪如月眼见着沈缨,瞧着眼前的白衣少女,一脸思索的模样。凑近她耳边,小声说道:“这位是现下翰林掌院柳筌书的嫡女,柳雪眉。她哥哥柳月亭是东宫太子的伴读,从小随着太子一同读书长大,如今也在翰林挂职。柳雪眉因着哥哥的缘由,从小便认识太子。听说柳雪眉从小便喜欢太子,这会子听见别人说自己心上人的坏话,不发脾气才怪。”
沈缨略略点了点头。这会子才想起来,去岁春节宫宴的时候,翰林掌院柳筌书,好像带着一双儿女,过来给她爹爹敬过酒。她和哥哥沈练,还一同端着酒杯,起身寒暄过两句。
花树旁的几个小姐,胆小的被吼得一楞,虎了虎脸,便住了声。其中一个胆子大些的,黜了柳雪眉一眼,小声嘟囔道:“我们几个如何,轮得到你说教。这东宫选妃还没开始哩,还真当自己是东宫太子妃不成。”
几句刺挠的小话,如芒刺一般,丝丝缕缕袭入心田。
柳雪眉的气血,一路从脚底板,冲上了天灵盖儿。她柳眉倒竖,浑身颤动着,银牙一咬,正要发作之时,一位雍容华贵的少女,被一堆穿金戴银的贵女簇拥着,施施然出现,厉声喝道:“都给我住嘴。好歹都是朝廷的官家小姐,看看你们的样子,都成什么体统。”柳雪眉在袖中狠狠掐着掌心,盯着出现的华贵少女,面色冰冷。
萧玉菲淡然瞧着柳雪眉,妩媚的眼波平静如水,站得一派娴雅端庄。她身边簇着的一众贵女,纷纷拿眼儿,瞧着形单影只的柳雪眉,脸上带着似是而非的笑意。
柳雪眉满脸冰霜,峙立半晌。
冷冷环视众人,重重一甩雪白的袍袖,恨恨“哼”了一声,转身离去。
萧玉菲待柳眉雪走远,往前款行两步,皱眉斥责:“既看着柳雪眉在这附近,要说太子的长短,怎么也不知道避讳一点。这么没有眼色,活该被人辱骂。”几个小姐,咂了咂舌,纷纷乖顺的道了个“是”。
萧玉菲转过插满钗环的臻首,同身旁的贵女们,细细调笑着,往湖边款行。
沈缨眯了眯眼,转过头来,继续喝茶。
今日刚好放了晴,当朝丞相家的嫡女萧玉菲,协同几位京城贵女,在潇湘苑办了这起茶会。邀请汴京城的名门闺秀,一同论诗品茗。
沈缨乃将门出身,刚回汴京,本来不爱这些附庸风雅的论调。又与这些京城贵女,不怎么相熟,本来没有打算过来。无奈经不住她娘亲念叨,要她如今回了汴京城,豪门贵女间的茶会应酬,能去则去。一来,不管喜与不喜,面子上,总要做得漂亮。别让人觉得定北侯府目中无人,态度轻慢高傲,不能落人口实。二来,多与汴京城的这些名门闺秀走动,学学人家京城贵女的为人处世,也算是长长见识。临了,又嘱咐她,初次出门应酬,要懂得隐藏锋芒,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低调行事。
为了遵照她娘的嘱托,低调行事,好方便当个隐形人。沈缨淡扫了下娥眉,脸上未施粉黛。特地挑了一身素雅的月白襦裙,绾了个简单的流云髻,斜插一管碧玉步摇。那些华美的首饰,也悉数没戴。仅仅戴了一对锆白的玉石耳坠,外加一只碧玉镶金手镯。
来之前,还有些底气不足,怕自己不熟悉京中规矩,露出马脚,惹人笑话。
来了之后,才发现是自己想多了。门口递了请帖,也不过同萧玉菲以及几位小姐,随意寒暄两句,便进了园子。一路上,到处都是姹紫嫣红,争奇斗艳的华服小姐。小姐身边的丫鬟,都穿得比她艳丽一些。她穿得如此素净,根本没人注意到她。诸位小姐心事重重,三五成群皱眉交谈,好像也无心应酬。她便自顾自找了这处僻静的亭子,喝起了闲茶。
她本来打算随便坐坐,喝两口茶水就走。没想到,刚坐下来没多久,纪良月便找了过来,便又重新坐了下来。
纪良月翻了个白眼,此时转过头来,望着沈缨苦笑道:“沈姐姐,怎么会来这劳什子的潇香茶会,当真无聊透顶。”轻咳一声,又接着小声说道:“说是什么品茗论诗,我看分明是借着茶会的幌子,将整个汴京的贵女邀在一处。在这里开小会,嚼舌根,埋祸根。”
沈缨放下手中的茶杯,微微一笑:“我也是闲来无事,过来随便坐坐。”
阳光普照的芜亭之下,沈缨淡然如水坐着,唇角微微衔着一丝笑。甚是英气的黛眉之下,一双清澈又明亮的眼睛,生得极美。像阳光下的春泓,淬满了融融春光。微微一笑,氤氲的眼波之中,荡开丝丝涟漪。不同于汴京女子的婉转妩媚,更多的是坦荡和从容。那种处变不惊的镇定姿态,和园中那些哀婉的小姐,是截然不同的气质。纪良月一边闲闲扫着茶星子,一边笑着问道:“沈姐姐,你怎么好像一点儿也不担心。”
汴京城的豪门闺秀,从小在深宫内院长大,学规矩,习六艺,学的是怎么婉转承欢。再怎么锦衣玉食,也不过是那金丝笼中的鸟雀,终归是眼皮子浅。沈缨与汴京城的女子,却是不同。见过鹰击长空,见过长河落日,见过金戈铁马,见过众军呼号,更见过两军交战。她又怎么会为这些闺阁之事,悲春伤秋,束缚胸怀。
潇湘苑眼下,满园子婀娜多姿的美人,或凭栏而立,或拈帕而坐。三个一堆,五个一团,花团锦簇似的。草草一眼扫过去,就像是一副美不胜收的宫廷仕女图。只是这些个婀娜多姿的美人,眉间都有淡淡愁绪,倒衬得整个院子都有些凄凄婉婉。
纪良月眼下十四岁半,正好不在选妃的范围之内。她眨巴着明亮的杏仁眼,稚嫩的脸庞上,带着些懵懂之色。沈缨以手撑腮,不咸不淡说道:“这个以男人为尊的世道,女人不过是笼中鸟,生死早就不是自己能够掌握的了,过得都是身不由己的日子。天下的男人都一样,至于嫁不嫁,嫁给谁不都是一样。男人高兴时,便逗弄两下。不高兴时,便束之高阁。再怎么,不都是供男人消遣的玩意儿。说起来,大部分时候,还不都是呆在后宫内宅,自己找点意趣,打发日子。与其花心思琢磨那些没趣儿的男人,还不如多花点心思琢磨琢磨,怎么一心一意取悦自己。”
纪良月认真听完,垂眸想了一会儿,好像领略到一些什么。她此时开始有些明白,为什么不喜欢这些京中的酸腐小姐,倒对沈缨一见如故了。不愧是出身定北侯府的嫡女,瞧瞧人家这开阔的胸襟和气度,绝非等闲的官家小姐,可以比肩。她眼睛微微一亮,盯着沈缨,竖起个大拇指:“不愧是沈姐姐,所思所想,果然与众不同。”
彼时有靠得进些,耳朵尖利的小姐,听完沈缨一席话。既觉得耳目一新,又觉得骇人听闻,更多却是醍醐灌顶的感觉。定睛望向苑亭下的两人,凝眸仔细看向沈缨时,眸光微微一亮。不由得拉住旁边人的袖角,小声询问:“苑亭里面,方才说话的那位小姐,仔细一瞧,发现长得好生漂亮。眼生的很,之前好像没见过。”
有位约莫在宫宴上,见过沈缨的小姐,此时搭腔道:“那不是定北侯府的嫡女沈缨吗,他哥哥沈练如今承下候位,代替定北侯驻守北凉。今年春节才回的汴京,听说以后就随着定北侯,定居汴京了。”
原先在园中说话的名门淑女,本来没太留意。大多数人,根本不知道,定北侯府的嫡女,今日也来了这潇香茶会。此时听见这一通对话,好奇之余,纷纷看向了她们口中的侯府嫡女。
定睛一看之下,纷纷眼前一亮。
方才在大门口,匆匆扫过,只觉得这女子穿戴打扮,甚是一般。还以为,是哪个不入流的朝廷小吏家的小姐。眼下再看第二眼,才发现此女天生丽质。洗尽铅华的脸上,黛眉如月,眼若潋滟春光,唇色不点而朱。瓷白如玉的肌肤,看起来光滑细腻,吹弹可破。偏那一双波光潋滟的眼睛,顾盼生姿的美艳之中,又隐隐透出些乍暖还寒的冷厉之感。
勾人遐思之际,又令人望而生畏,不敢造次。
沈缨回京之前,除了每年过节回来,走亲访友。偶尔跟着爹娘,参加宫宴,其实甚少参加此类茶会。是以,京里的闺秀,也许听过她的名号,却基本没人见过她的形貌。
如今乍然一见,眼瞧着她此等容色,纷纷心底泛酸。不由得在心底暗暗嘲讽道,堂堂侯府嫡女怎样,生得花容月貌怎样,思想再怎么豁达又怎么样。还不是一样要唯皇命是从,还不是一样要做那笼中鸟。现在想得说得天花乱坠,等进了皇宫大内,一样哭天无门。
众人寂静看她一瞬,也不知道是谁丢出了话头子:“那是不是跟咱们一样,也要呈庚帖进宫了?”
“应该是吧。若是北凉,天高皇帝远,自然管不着。如今回了汴京城,就在皇城根上,就算是手握兵权的侯府,又岂敢抗旨不遵。”
“哎,你说早不回晚不回,怎么就偏这档口回呢。我看那沈缨好像年岁也不小了吧,十七八了吧。怎么到这时候了,还没有嫁出去。”
“谁知道呢。她此前一直随着定北侯,住在北凉,兴许是耽搁了呗。”
“哎,也是可怜。虽说是侯府嫡女,看来也没讨着什么好。不但没能相个好人家,如今灰扑扑的回京,还不是跟咱们一样,落着个进献朝廷,任人挑拣的下场。”
几位小姐,叽叽喳喳,倒也猜得八九不离十。沈缨九岁那年,鞑靼蛮子屡范边关,民不聊生,苦不堪言。为防鞑靼蛮子进攻凉州城,一路南下直捣皇城。崇祯皇帝勒令定北侯沈慈率十万精兵,驻守凉州城,驱除鞑靼,保护边关安宁。沈夫人不愿侯爷边关凄苦度日,侯爷也舍不下妻子儿女,便带着家小共赴边关,驻守凉州城。
一去数年,定北侯沈慈,眼看着自己和夫人日渐衰老。儿子沈练天生将才,缕缕挣得军功,屡获圣上嘉奖。如今少年出英雄,加冠二年,还未能婚配。而沈缨已经过了豆蔻年华,需要回京相看人家。本来想着,找个机会,向皇帝进言。推介麾下张副将为镇北将军,接替镇守北凉。他好带着两个儿女,回到汴京城,各自婚娶。
然天不遂人愿。
去年春节,老侯爷带着家眷,回京过年。入宫参加一年一度的宫宴之际,崇祯皇帝发话了,说是体恤定北侯戎马一生,如今北凉也大势已定,不忍定北侯在边关风烛残年。于是让他大哥沈练,承了候位,接替定北候镇守凉州。换得定北侯沈慈,回汴京城安居乐业,颐养天年。
沈慈本来还欲同崇祯皇帝,再细细分说,让沈练也一同回京。然而崇祯皇帝,似乎知道他要说什么,轻轻一笑,便转身觥筹交错去了。
一番不怀好意的揣测,丝丝缕缕飘进耳中。沈缨垂着眼眸,睫毛动了两动,并不打算计较。
纪良月年岁不大,将门出身,脾气本来有些容易冲动。她又是打实心里欣赏沈缨,此时听见别人如此贬低她,到底刹不住性儿。霎时便冷了眉眼,嚯的站起身来,拍了桌子:“你说谁呢?你才是那个任人挑拣的玩意儿。堂堂侯府嫡女,岂是你这般劳什子的货色,可以评头论足的。”
桌子“啪”一声脆响,几个小姐抖了一抖,瞬时便不言声了。
纪良月不比柳眉雪,柳眉雪再如何冷厉,也不过是柔弱无骨的官家小姐。纪良月虽然尚且稚嫩,但好歹家里是兵马出身,倘若真要生起气来,徒手便能掰断她们的胳膊。她们幽幽瞧着纪良月,微微瑟缩着,满眼的敢怒不敢言。
萧玉菲不知道什么时候款行了过来,朝沈缨微微颔了颔首,以示安抚。转过脸,挑着眼尾,冷声呵斥道:“你们几个真是胆大包天了,谁的话头子也敢造次,还不赶紧给我散了。再听见你们乱嚼舌根,别怪本小姐不客气,将你们赶出去。”
几个小姐弓着背,虎着眉眼,沉默片刻。
回过神来,后头那个小姐,推攘着前头几个小姐,小声说道:“别惹纪家那个小泼皮。赶紧走,赶紧走,咱们换个地儿。”连带着一阵推攘,周围的小姐,走了大半。
萧玉菲转过身来,往苑亭走近几步,朝着沈缨赔笑道:“沈二小姐真是不好意思,是我一时失察,竟然邀请了这起子祸根进来。她们说话没个把门,污了沈二小姐,玉菲觉得很是抱歉。在这里,替她们几个给沈二小姐道个歉,还忘沈二小姐能够海涵。”
不愧是丞相之女,一番话说得有情有理,叫人挑不出任何错处。
方才柳眉雪被她们几个刺挠之后,沈缨记得,萧玉菲还背地里提点过她们几个。那几个小姐,分明是萧玉菲自己的人。现在对上她,狐假虎威的换了说法,想必也是因着侯府嫡女的一点薄面。沈缨抿唇笑了笑:“无碍,不过几句话而已,我没有放在心上。”
萧玉菲点了点头:“沈二小姐果然宽宏大量。”说完,眼角微挑,轻飘飘扫过纪良月。纪良月瞧着萧玉菲上挑的眼尾,眼皮跳了两跳,嗤了嗤嘴角。萧玉菲飞快转过眉眼,又笑看向沈缨,微微福了福身:“如此这般,便不打扰沈二小姐喝茶了。”说罢,萧玉菲悠然转过身,缓缓离开。纪良月望着她的背影,不屑一顾的翻了个白眼。
稚气未脱的少女,为她出头的模样,像极了当初的自己。那股护犊子般的仗义模样,让沈缨心上微微激荡,瞬时涌起几分感念。她仰眉看着纪良月,眸光微微一暖,弯了弯唇角。抬起手来,扯着纪良月的衣袖,劝道:“哎呀,小祖宗,你同她们计较什么。别人不过随便分说两句,回头说了什么,说不定转身就忘了。为了别人两句闲言碎语,惹自己生气,不值当。”
在沈缨的用力拉扯下,纪良月一屁股坐下来。想想也是,为了那些不值当的人,如此这般,确实不值得。只是仍旧觉得生气,撅了噘嘴,嘴硬道:“沈姐姐这般好,我就是见不得她们说你。”
沈缨皱了皱眉,有些心疼的望着纪良月,叹道:“月月这般好,为了我同旁人争执,污了自己清誉,姐姐更不愿意。下次不要这么做了,比起别人的两句闲言碎语,姐姐更在乎你的名声。”
纪良月定定瞧着沈缨,眉眼一软,乖顺的点了点头。
沈缨朝着纪良月,举了举手中的茶杯,泯然一笑。
至于纪良月和沈缨的交集,其实都是源于纪良月的哥哥,纪良辰。
纪良辰的父亲是纪总都督,掌管着整个皇宫大内的禁卫军。纪良辰从小在禁卫军中长大,仗着自己的父亲是禁卫总督,从小便是街上的小霸王。
沈缨十二岁那年春节,回京过节。大年初四那天,被过来拜年的堂弟杨庭越,拉着去街口抽陀螺。堂弟不慎将陀螺一鞭子,抽到了纪良辰的后脑勺上。纪良辰当场发怒,抡着拳头,就揍在了杨庭越的鼻子上,杨庭越顿时鲜血如柱。鲜血刺红了沈缨的眼睛,她也顾不得娘亲的嘱托,提起裙摆,飞身一脚,就将纪良辰踹飞了出去。
本以为纪良辰起身之后,两人免不得要大打一架。没想到这家伙从地上爬起来之后,擦了擦嘴角的血迹,竟然看着她笑了起来。他吊儿郎当走过来,她以为他要发难了,没想到他竟笑着凑过来,打听她是哪家的菇凉。
自此以后,每年的大年初四,纪良辰都守在她家的巷口,等着她出现。要么是约她出去吃喝玩乐,要么是一块儿招猫逗狗,要么是骑马射箭。有时候,纪良辰也会带着纪良月。小姑娘从小便长得粉雕玉琢,讨人喜欢,沈缨也不厌烦带着她。此去经年,三人之间,倒是有了很深的情谊。
沈缨此时想起,纪良月方才来时,在人群中巡梭,四处探看的情态。抬起头来,询问道:“月月,你今天是专程过来寻我的吧?”
纪良月今天本来打算去马场骑马,出门之前,被她哥纪良辰堵在大门口。纪良辰也不知道从哪里打听到,沈缨会来这劳什子的茶会。潇湘苑全是女眷,他一介外男,也不好硬闯。便只得央求纪良月跑一趟,给沈缨递个消息。说起来,她也好久没有见过沈缨了。眼瞧着他哥可怜巴巴,一副望眼欲穿的模样,便也没有拒绝。纪良月放下茶盏,朝沈缨眨了眨眼,然后把一张纸条偷偷塞到了她手里:“要不是为了纪姐姐,我才不会来萧玉菲的茶会呢。”
沈缨微微一讶,不动声色,顺手接过纸条。方才萧玉菲出现之时,沈缨便微微察觉,纪良月好像不大喜欢萧玉菲。如今听着纪良月的口气,她好像确实对萧玉菲有什么意见,沈缨此时也不便细问。借着茶壶的遮挡,草草展开纸条,看了一眼,便将纸条收入袖中。
小丫头,说什么是为了她,分明是为了她哥。沈缨心知肚明,也不点破。抬起头来,眯了眯眼,看了看逐渐漫上来的阴云。转过头来,弯了弯唇,朝着纪良月微微一笑:“如此这般,我们便先行离开吧。”
纪良月笑着点了点头。
早春时节,乍暖还寒时候,哪怕出着太阳,也不甚温暖。此时天空骤然由晴转阴,风云变幻,瞬间刮起了凛冽寒风。泠泠冷风,刮过街道,漫过泱泱屋顶,一路席卷向皇宫大内。透过三交六椀菱花雕凤槛窗,吹得桌上的龙脑香烟,飘飘荡荡。
元贞皇后扫了眼桌子上,七零八落的庚帖,揉了揉额角,有些烦躁:“礼部真是越来越混账了,也不看看都是些什么玩意,也敢往坤宁宫送。”
元贞皇后本来以为,堂堂东宫太子选妃,那肯定是八方贵女,纷至沓来。毕竟不论哪朝哪代古往今来,东宫太子妃位,总是挤破了头颅。
可今日看见礼部呈上来的这些庚帖,却叫她瞠目结舌。
真正的侯门将相,豪门世家皆是按兵不动,那些贪慕虚荣的朝廷官吏,倒是速度很快。礼部也不知道筛选,竟然一股脑送进了坤宁宫。瞧瞧桌子上那些,要么是那猪油蒙了心,贪图富贵的落魄氏族,或者是家里不受待见的穷酸庶女,再或者是那因为各种缺憾,嫁不出去的无盐女。除了翰林掌院家的嫡女柳雪眉,还叫人看得上眼。真正娴雅秀美的名门贵女,寥寥无几。
皇后是什么人,什么人家什么出身的姑娘,心里都门清。她扶额瞪着那一桌子滥竽充数,歪瓜裂枣的庚帖和画像,只觉得脑袋瓜子疼。
礼部那帮酸儒,即便大部分是萧相的人。但是皇命之下,没想到,也敢如此敷衍了事。再怎么说,这巍峨江山,终归是姓李,不姓萧。真是越发不把坤宁宫和东宫,放在眼里了。
四面槛窗开着,偌大的坤宁宫,冷风一灌,冷意平地而起。钻进人脖颈里,带得人浑身透凉。元贞皇后脸色一沉,冷眼瞥向一旁的婢女,厉声喝道:“一个个的,愣头青似的。没看见太子在这儿吗,还不赶紧把窗户关起来,把炭火支起来。”
殿内的婢子们,被皇后吼得一震。
也不敢言声,怔愣了两秒之后,纷纷手忙脚乱的穿行了起来。关窗的关窗,生火的生火,添茶的添茶。
四处霎时响起各种刺耳的声响。
嘎吱的关窗声,灌茶的咕噜声,以及炭火的噼啪声。杂七杂八的声响,全砸进耳朵里,叫人越发的心烦意乱。皇后越想越气,狠狠一拍桌子:“瞧瞧这些汴京城的世家大族,食君之禄,却如此不识抬举。东宫太子遴选太子妃,兹事体大,竟然在后面拖拖拉拉。”桌子“啪”一声巨响,整个坤宁宫的婢子,噤若寒蝉,连大气也不敢出两下了。
“母后务须动怒,不过一些女人罢了。”
大瑨王朝崇祯皇帝特下《选皇太子妃敕命》,为东宫太子选百官子女和九品以上官息女,以保持皇家优良血统。命百官举言十五岁以上,二十岁以下,嫡女、妹、侄女、孙女等直系或者旁系亲属,为太子选妃。截止下个月底之前,将女子庚帖和画像,呈交礼部,候选皇太子妃。
这一条敕命,犹于一颗巨石落入平静的湖面,在整个汴京城炸起了千层云浪。
东宫太子李承曜生来天潢贵胄,站在皇室权利中心的顶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受万民匍匐朝拜。从小便手握生杀大权,视人命如草芥,又岂会将女人放在眼里。最近整个汴京城流言四起,传闻东宫太子李承曜乃魔王在世,残暴不仁。少年时便戾气初显,十二岁时,在大庭广众之下,欲将二皇子李承钰投湖处死。并且喜好随意杖杀宫人,扭断一个人的脖子,比捏死一只蚂蚁还要简单。如今及冠之后,更是变本加厉,在东宫后院豢养猛兽,以人肉驯养,杀人为乐。
汴京城的豪门贵女,不是醉心仕途的官吏,不是心怀朝堂的文武大臣,再怎么贪慕荣华富贵,也不敢拿自己的小命作为赌注。她们只知道,一旦进了东宫,迎接自己的不会是君恩荣宠,只会是无边无尽的担惊受怕。害怕自己哪一天,一不小心触怒了太子,瞬间便被扭断了美丽的脖颈,然后被分割成块,当成美味的餐点,喂了那东宫后院的猛虎。
光是想一想,便叫人瑟瑟发抖。
“早料到有今日,当初就该同意我爹给我说的那门亲事,跟吴姐姐一样,早早嫁了。”一个小姐捏着锦帕,站在苑亭下呜咽道:“如今倒好了,沦落到要去东宫选妃。东宫太子如今可是个烫手的山芋啊,不管扔到谁手上,都要叫人脱层皮。”
“哎,你也不要太担心了。那庚帖和画像到了礼部,先要筛选一遍的。”另一个小姐拍拍她的肩膀,轻言细语的安慰道:“那八字不合,画像一般的,首先就要淘汰掉的。咱们说不定运气好,第一步,便被剔除掉了。”
“即便勉强过了第一关,后面尚宫局还要验明正身,方能参加后宫遴选。尚宫局一向严格,要保证身子没有疤痕,没有胎记,没有异味,这就又要淘汰一波了。”说完,还不忘捏帕哀愁环顾四下,也不知道是说给自己听,还是说给旁人听。
大瑨王朝开国至今已经二百多年了,彼时藩王割据,收复国土的乱世,人活得猪狗不如,更别说是女人了。女人卑贱,连牲畜都不如。拿女人换粮食,换活路的父母兄弟,比比皆是。如今经过几代帝王金戈铁马,开疆拓土,劳心劳力。到崇祯皇帝这一代,大瑨王朝终于迎来了太平盛世。定都汴京,八方来朝,四海称臣,盛世繁华。即便这样,朝堂纷争,女人也不过是权利的牺牲品。先帝在时,一批又一批的官员,自愿进献自己美艳的妻女,以谋求高官厚禄。虽然此种行径,令儒林直臣所不耻,但总有人趋之若鹜。
当然太平盛世,也不乏那些个真正疼惜闺女的豪门贵胄。眼瞧着东宫太子已经加冠,在崇祯皇帝下这道敕命之前,早早猜到这个结果。趁着旨意还没有下来之前,为闺女寻了门当户对的好人家,早早嫁了过去,也好叫皇帝找不到他们的错处。然而更多的是那些醉心仕途的官吏,巴不得好趁此时机,进献美色与皇室,好换取自己飞黄腾达,平步青云。女人的意愿和生死,对于他们来说,毫不重要。
沈缨收回视线,长长的眼睫,轻颤两下。提起茶壶来,往碧色的瓷杯里注进茶水。沸水一滚,绿色的茶叶子,在水中绽放开来,散发出馥郁的茶香。那茶香在鼻端袅袅而过,方才被旁边的小姐,晕染而出的丝丝阴郁之色,便散开了许多。
“喝茶。”她把瓷杯往纪良月那方推了推,淡然一笑:“今日这潇香茶会,气氛虽不如何,茶水还是不错的,你且喝喝看。”
纪良月斜睨一眼,花树旁的几位小姐。转过脸来,轻轻嗤笑一声:“七品小吏家的小姐,侧王妃的衔儿都够不到,也好意思在这里长吁短叹。”端起茶杯来,扫了扫茶星子,微微讪笑:“瞧瞧这惺惺作态的模样,可真够好笑的。”
大瑨王朝连着有好几代,东宫太子选完太子妃和侧妃之位。倘若还有加冠的皇子,没有册立正侧妃位,便可在余下的那些秀女里面,再次进行擢选。等到诸位皇子册完妃位,如果还有合意的,便可收入后宫,纳为良娣或者美人。
到了崇祯皇帝这一代,子嗣不丰,只有四子一女。元贞皇后生下东宫太子李承曜和么女乐安公主李霓依。早年亡故的婉妃娘娘,生下二皇子,璟王李承钰。还有就是端妃娘娘生下的三皇子,睿王李承邺,和四皇子李承泽。璟王李承钰只比太子李承曜小两个月,睿王李承邺刚刚及冠,四皇子李承泽年仅六岁。
如今除了东宫太子,璟王和睿王也都后宫空空,想必届时会一道册立正侧王妃。
幸好纪良月的嗓门压得低,没叫旁人听见。沈缨盯了她一眼,摇了摇头,示意她不要妄言。纪良月撅了撅嘴,垂下眼睑,默默啜起茶水。
几个小姐俨然没有听见纪良月的嘲笑,仍然旁若无人,哀叹着东宫太子的长短。斜刺里,猛然响起一道出谷黄莺般的声音:“你们是什么东西,也敢在这里置喙东宫。圣上仁慈,能够让你们这般上不得台面的,呈上庚帖和画像,已经是你们几辈子修来的福分了。也不掂量掂量自己的身份,瞧瞧自己的模样,也够资格妄议东宫妃位。”
隔着花树不远的骄阳底下,一个穿着白衣白裙的清丽少女,如月下轻轻绽放的白莲。清新脱俗的气质,沁人心脾,叫人眼前一亮。晶莹剔透的脸上,覆着一层薄薄的寒霜,叫人有些望而却步。她蹙着一双黛眉,盯着几位小姐,周身冷厉的气息,叫人微微一滞。
沈缨遥遥望着,觉得很有些眼熟,一时没有想起来是谁。
纪如月眼见着沈缨,瞧着眼前的白衣少女,一脸思索的模样。凑近她耳边,小声说道:“这位是现下翰林掌院柳筌书的嫡女,柳雪眉。她哥哥柳月亭是东宫太子的伴读,从小随着太子一同读书长大,如今也在翰林挂职。柳雪眉因着哥哥的缘由,从小便认识太子。听说柳雪眉从小便喜欢太子,这会子听见别人说自己心上人的坏话,不发脾气才怪。”
沈缨略略点了点头。这会子才想起来,去岁春节宫宴的时候,翰林掌院柳筌书,好像带着一双儿女,过来给她爹爹敬过酒。她和哥哥沈练,还一同端着酒杯,起身寒暄过两句。
花树旁的几个小姐,胆小的被吼得一楞,虎了虎脸,便住了声。其中一个胆子大些的,黜了柳雪眉一眼,小声嘟囔道:“我们几个如何,轮得到你说教。这东宫选妃还没开始哩,还真当自己是东宫太子妃不成。”
几句刺挠的小话,如芒刺一般,丝丝缕缕袭入心田。
柳雪眉的气血,一路从脚底板,冲上了天灵盖儿。她柳眉倒竖,浑身颤动着,银牙一咬,正要发作之时,一位雍容华贵的少女,被一堆穿金戴银的贵女簇拥着,施施然出现,厉声喝道:“都给我住嘴。好歹都是朝廷的官家小姐,看看你们的样子,都成什么体统。”柳雪眉在袖中狠狠掐着掌心,盯着出现的华贵少女,面色冰冷。
萧玉菲淡然瞧着柳雪眉,妩媚的眼波平静如水,站得一派娴雅端庄。她身边簇着的一众贵女,纷纷拿眼儿,瞧着形单影只的柳雪眉,脸上带着似是而非的笑意。
柳雪眉满脸冰霜,峙立半晌。
冷冷环视众人,重重一甩雪白的袍袖,恨恨“哼”了一声,转身离去。
萧玉菲待柳眉雪走远,往前款行两步,皱眉斥责:“既看着柳雪眉在这附近,要说太子的长短,怎么也不知道避讳一点。这么没有眼色,活该被人辱骂。”几个小姐,咂了咂舌,纷纷乖顺的道了个“是”。
萧玉菲转过插满钗环的臻首,同身旁的贵女们,细细调笑着,往湖边款行。
沈缨眯了眯眼,转过头来,继续喝茶。
今日刚好放了晴,当朝丞相家的嫡女萧玉菲,协同几位京城贵女,在潇湘苑办了这起茶会。邀请汴京城的名门闺秀,一同论诗品茗。
沈缨乃将门出身,刚回汴京,本来不爱这些附庸风雅的论调。又与这些京城贵女,不怎么相熟,本来没有打算过来。无奈经不住她娘亲念叨,要她如今回了汴京城,豪门贵女间的茶会应酬,能去则去。一来,不管喜与不喜,面子上,总要做得漂亮。别让人觉得定北侯府目中无人,态度轻慢高傲,不能落人口实。二来,多与汴京城的这些名门闺秀走动,学学人家京城贵女的为人处世,也算是长长见识。临了,又嘱咐她,初次出门应酬,要懂得隐藏锋芒,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低调行事。
为了遵照她娘的嘱托,低调行事,好方便当个隐形人。沈缨淡扫了下娥眉,脸上未施粉黛。特地挑了一身素雅的月白襦裙,绾了个简单的流云髻,斜插一管碧玉步摇。那些华美的首饰,也悉数没戴。仅仅戴了一对锆白的玉石耳坠,外加一只碧玉镶金手镯。
来之前,还有些底气不足,怕自己不熟悉京中规矩,露出马脚,惹人笑话。
来了之后,才发现是自己想多了。门口递了请帖,也不过同萧玉菲以及几位小姐,随意寒暄两句,便进了园子。一路上,到处都是姹紫嫣红,争奇斗艳的华服小姐。小姐身边的丫鬟,都穿得比她艳丽一些。她穿得如此素净,根本没人注意到她。诸位小姐心事重重,三五成群皱眉交谈,好像也无心应酬。她便自顾自找了这处僻静的亭子,喝起了闲茶。
她本来打算随便坐坐,喝两口茶水就走。没想到,刚坐下来没多久,纪良月便找了过来,便又重新坐了下来。
纪良月翻了个白眼,此时转过头来,望着沈缨苦笑道:“沈姐姐,怎么会来这劳什子的潇香茶会,当真无聊透顶。”轻咳一声,又接着小声说道:“说是什么品茗论诗,我看分明是借着茶会的幌子,将整个汴京的贵女邀在一处。在这里开小会,嚼舌根,埋祸根。”
沈缨放下手中的茶杯,微微一笑:“我也是闲来无事,过来随便坐坐。”
阳光普照的芜亭之下,沈缨淡然如水坐着,唇角微微衔着一丝笑。甚是英气的黛眉之下,一双清澈又明亮的眼睛,生得极美。像阳光下的春泓,淬满了融融春光。微微一笑,氤氲的眼波之中,荡开丝丝涟漪。不同于汴京女子的婉转妩媚,更多的是坦荡和从容。那种处变不惊的镇定姿态,和园中那些哀婉的小姐,是截然不同的气质。纪良月一边闲闲扫着茶星子,一边笑着问道:“沈姐姐,你怎么好像一点儿也不担心。”
汴京城的豪门闺秀,从小在深宫内院长大,学规矩,习六艺,学的是怎么婉转承欢。再怎么锦衣玉食,也不过是那金丝笼中的鸟雀,终归是眼皮子浅。沈缨与汴京城的女子,却是不同。见过鹰击长空,见过长河落日,见过金戈铁马,见过众军呼号,更见过两军交战。她又怎么会为这些闺阁之事,悲春伤秋,束缚胸怀。
潇湘苑眼下,满园子婀娜多姿的美人,或凭栏而立,或拈帕而坐。三个一堆,五个一团,花团锦簇似的。草草一眼扫过去,就像是一副美不胜收的宫廷仕女图。只是这些个婀娜多姿的美人,眉间都有淡淡愁绪,倒衬得整个院子都有些凄凄婉婉。
纪良月眼下十四岁半,正好不在选妃的范围之内。她眨巴着明亮的杏仁眼,稚嫩的脸庞上,带着些懵懂之色。沈缨以手撑腮,不咸不淡说道:“这个以男人为尊的世道,女人不过是笼中鸟,生死早就不是自己能够掌握的了,过得都是身不由己的日子。天下的男人都一样,至于嫁不嫁,嫁给谁不都是一样。男人高兴时,便逗弄两下。不高兴时,便束之高阁。再怎么,不都是供男人消遣的玩意儿。说起来,大部分时候,还不都是呆在后宫内宅,自己找点意趣,打发日子。与其花心思琢磨那些没趣儿的男人,还不如多花点心思琢磨琢磨,怎么一心一意取悦自己。”
纪良月认真听完,垂眸想了一会儿,好像领略到一些什么。她此时开始有些明白,为什么不喜欢这些京中的酸腐小姐,倒对沈缨一见如故了。不愧是出身定北侯府的嫡女,瞧瞧人家这开阔的胸襟和气度,绝非等闲的官家小姐,可以比肩。她眼睛微微一亮,盯着沈缨,竖起个大拇指:“不愧是沈姐姐,所思所想,果然与众不同。”
彼时有靠得进些,耳朵尖利的小姐,听完沈缨一席话。既觉得耳目一新,又觉得骇人听闻,更多却是醍醐灌顶的感觉。定睛望向苑亭下的两人,凝眸仔细看向沈缨时,眸光微微一亮。不由得拉住旁边人的袖角,小声询问:“苑亭里面,方才说话的那位小姐,仔细一瞧,发现长得好生漂亮。眼生的很,之前好像没见过。”
有位约莫在宫宴上,见过沈缨的小姐,此时搭腔道:“那不是定北侯府的嫡女沈缨吗,他哥哥沈练如今承下候位,代替定北侯驻守北凉。今年春节才回的汴京,听说以后就随着定北侯,定居汴京了。”
原先在园中说话的名门淑女,本来没太留意。大多数人,根本不知道,定北侯府的嫡女,今日也来了这潇香茶会。此时听见这一通对话,好奇之余,纷纷看向了她们口中的侯府嫡女。
定睛一看之下,纷纷眼前一亮。
方才在大门口,匆匆扫过,只觉得这女子穿戴打扮,甚是一般。还以为,是哪个不入流的朝廷小吏家的小姐。眼下再看第二眼,才发现此女天生丽质。洗尽铅华的脸上,黛眉如月,眼若潋滟春光,唇色不点而朱。瓷白如玉的肌肤,看起来光滑细腻,吹弹可破。偏那一双波光潋滟的眼睛,顾盼生姿的美艳之中,又隐隐透出些乍暖还寒的冷厉之感。
勾人遐思之际,又令人望而生畏,不敢造次。
沈缨回京之前,除了每年过节回来,走亲访友。偶尔跟着爹娘,参加宫宴,其实甚少参加此类茶会。是以,京里的闺秀,也许听过她的名号,却基本没人见过她的形貌。
如今乍然一见,眼瞧着她此等容色,纷纷心底泛酸。不由得在心底暗暗嘲讽道,堂堂侯府嫡女怎样,生得花容月貌怎样,思想再怎么豁达又怎么样。还不是一样要唯皇命是从,还不是一样要做那笼中鸟。现在想得说得天花乱坠,等进了皇宫大内,一样哭天无门。
众人寂静看她一瞬,也不知道是谁丢出了话头子:“那是不是跟咱们一样,也要呈庚帖进宫了?”
“应该是吧。若是北凉,天高皇帝远,自然管不着。如今回了汴京城,就在皇城根上,就算是手握兵权的侯府,又岂敢抗旨不遵。”
“哎,你说早不回晚不回,怎么就偏这档口回呢。我看那沈缨好像年岁也不小了吧,十七八了吧。怎么到这时候了,还没有嫁出去。”
“谁知道呢。她此前一直随着定北侯,住在北凉,兴许是耽搁了呗。”
“哎,也是可怜。虽说是侯府嫡女,看来也没讨着什么好。不但没能相个好人家,如今灰扑扑的回京,还不是跟咱们一样,落着个进献朝廷,任人挑拣的下场。”
几位小姐,叽叽喳喳,倒也猜得八九不离十。沈缨九岁那年,鞑靼蛮子屡范边关,民不聊生,苦不堪言。为防鞑靼蛮子进攻凉州城,一路南下直捣皇城。崇祯皇帝勒令定北侯沈慈率十万精兵,驻守凉州城,驱除鞑靼,保护边关安宁。沈夫人不愿侯爷边关凄苦度日,侯爷也舍不下妻子儿女,便带着家小共赴边关,驻守凉州城。
一去数年,定北侯沈慈,眼看着自己和夫人日渐衰老。儿子沈练天生将才,缕缕挣得军功,屡获圣上嘉奖。如今少年出英雄,加冠二年,还未能婚配。而沈缨已经过了豆蔻年华,需要回京相看人家。本来想着,找个机会,向皇帝进言。推介麾下张副将为镇北将军,接替镇守北凉。他好带着两个儿女,回到汴京城,各自婚娶。
然天不遂人愿。
去年春节,老侯爷带着家眷,回京过年。入宫参加一年一度的宫宴之际,崇祯皇帝发话了,说是体恤定北侯戎马一生,如今北凉也大势已定,不忍定北侯在边关风烛残年。于是让他大哥沈练,承了候位,接替定北候镇守凉州。换得定北侯沈慈,回汴京城安居乐业,颐养天年。
沈慈本来还欲同崇祯皇帝,再细细分说,让沈练也一同回京。然而崇祯皇帝,似乎知道他要说什么,轻轻一笑,便转身觥筹交错去了。
一番不怀好意的揣测,丝丝缕缕飘进耳中。沈缨垂着眼眸,睫毛动了两动,并不打算计较。
纪良月年岁不大,将门出身,脾气本来有些容易冲动。她又是打实心里欣赏沈缨,此时听见别人如此贬低她,到底刹不住性儿。霎时便冷了眉眼,嚯的站起身来,拍了桌子:“你说谁呢?你才是那个任人挑拣的玩意儿。堂堂侯府嫡女,岂是你这般劳什子的货色,可以评头论足的。”
桌子“啪”一声脆响,几个小姐抖了一抖,瞬时便不言声了。
纪良月不比柳眉雪,柳眉雪再如何冷厉,也不过是柔弱无骨的官家小姐。纪良月虽然尚且稚嫩,但好歹家里是兵马出身,倘若真要生起气来,徒手便能掰断她们的胳膊。她们幽幽瞧着纪良月,微微瑟缩着,满眼的敢怒不敢言。
萧玉菲不知道什么时候款行了过来,朝沈缨微微颔了颔首,以示安抚。转过脸,挑着眼尾,冷声呵斥道:“你们几个真是胆大包天了,谁的话头子也敢造次,还不赶紧给我散了。再听见你们乱嚼舌根,别怪本小姐不客气,将你们赶出去。”
几个小姐弓着背,虎着眉眼,沉默片刻。
回过神来,后头那个小姐,推攘着前头几个小姐,小声说道:“别惹纪家那个小泼皮。赶紧走,赶紧走,咱们换个地儿。”连带着一阵推攘,周围的小姐,走了大半。
萧玉菲转过身来,往苑亭走近几步,朝着沈缨赔笑道:“沈二小姐真是不好意思,是我一时失察,竟然邀请了这起子祸根进来。她们说话没个把门,污了沈二小姐,玉菲觉得很是抱歉。在这里,替她们几个给沈二小姐道个歉,还忘沈二小姐能够海涵。”
不愧是丞相之女,一番话说得有情有理,叫人挑不出任何错处。
方才柳眉雪被她们几个刺挠之后,沈缨记得,萧玉菲还背地里提点过她们几个。那几个小姐,分明是萧玉菲自己的人。现在对上她,狐假虎威的换了说法,想必也是因着侯府嫡女的一点薄面。沈缨抿唇笑了笑:“无碍,不过几句话而已,我没有放在心上。”
萧玉菲点了点头:“沈二小姐果然宽宏大量。”说完,眼角微挑,轻飘飘扫过纪良月。纪良月瞧着萧玉菲上挑的眼尾,眼皮跳了两跳,嗤了嗤嘴角。萧玉菲飞快转过眉眼,又笑看向沈缨,微微福了福身:“如此这般,便不打扰沈二小姐喝茶了。”说罢,萧玉菲悠然转过身,缓缓离开。纪良月望着她的背影,不屑一顾的翻了个白眼。
稚气未脱的少女,为她出头的模样,像极了当初的自己。那股护犊子般的仗义模样,让沈缨心上微微激荡,瞬时涌起几分感念。她仰眉看着纪良月,眸光微微一暖,弯了弯唇角。抬起手来,扯着纪良月的衣袖,劝道:“哎呀,小祖宗,你同她们计较什么。别人不过随便分说两句,回头说了什么,说不定转身就忘了。为了别人两句闲言碎语,惹自己生气,不值当。”
在沈缨的用力拉扯下,纪良月一屁股坐下来。想想也是,为了那些不值当的人,如此这般,确实不值得。只是仍旧觉得生气,撅了噘嘴,嘴硬道:“沈姐姐这般好,我就是见不得她们说你。”
沈缨皱了皱眉,有些心疼的望着纪良月,叹道:“月月这般好,为了我同旁人争执,污了自己清誉,姐姐更不愿意。下次不要这么做了,比起别人的两句闲言碎语,姐姐更在乎你的名声。”
纪良月定定瞧着沈缨,眉眼一软,乖顺的点了点头。
沈缨朝着纪良月,举了举手中的茶杯,泯然一笑。
至于纪良月和沈缨的交集,其实都是源于纪良月的哥哥,纪良辰。
纪良辰的父亲是纪总都督,掌管着整个皇宫大内的禁卫军。纪良辰从小在禁卫军中长大,仗着自己的父亲是禁卫总督,从小便是街上的小霸王。
沈缨十二岁那年春节,回京过节。大年初四那天,被过来拜年的堂弟杨庭越,拉着去街口抽陀螺。堂弟不慎将陀螺一鞭子,抽到了纪良辰的后脑勺上。纪良辰当场发怒,抡着拳头,就揍在了杨庭越的鼻子上,杨庭越顿时鲜血如柱。鲜血刺红了沈缨的眼睛,她也顾不得娘亲的嘱托,提起裙摆,飞身一脚,就将纪良辰踹飞了出去。
本以为纪良辰起身之后,两人免不得要大打一架。没想到这家伙从地上爬起来之后,擦了擦嘴角的血迹,竟然看着她笑了起来。他吊儿郎当走过来,她以为他要发难了,没想到他竟笑着凑过来,打听她是哪家的菇凉。
自此以后,每年的大年初四,纪良辰都守在她家的巷口,等着她出现。要么是约她出去吃喝玩乐,要么是一块儿招猫逗狗,要么是骑马射箭。有时候,纪良辰也会带着纪良月。小姑娘从小便长得粉雕玉琢,讨人喜欢,沈缨也不厌烦带着她。此去经年,三人之间,倒是有了很深的情谊。
沈缨此时想起,纪良月方才来时,在人群中巡梭,四处探看的情态。抬起头来,询问道:“月月,你今天是专程过来寻我的吧?”
纪良月今天本来打算去马场骑马,出门之前,被她哥纪良辰堵在大门口。纪良辰也不知道从哪里打听到,沈缨会来这劳什子的茶会。潇湘苑全是女眷,他一介外男,也不好硬闯。便只得央求纪良月跑一趟,给沈缨递个消息。说起来,她也好久没有见过沈缨了。眼瞧着他哥可怜巴巴,一副望眼欲穿的模样,便也没有拒绝。纪良月放下茶盏,朝沈缨眨了眨眼,然后把一张纸条偷偷塞到了她手里:“要不是为了纪姐姐,我才不会来萧玉菲的茶会呢。”
沈缨微微一讶,不动声色,顺手接过纸条。方才萧玉菲出现之时,沈缨便微微察觉,纪良月好像不大喜欢萧玉菲。如今听着纪良月的口气,她好像确实对萧玉菲有什么意见,沈缨此时也不便细问。借着茶壶的遮挡,草草展开纸条,看了一眼,便将纸条收入袖中。
小丫头,说什么是为了她,分明是为了她哥。沈缨心知肚明,也不点破。抬起头来,眯了眯眼,看了看逐渐漫上来的阴云。转过头来,弯了弯唇,朝着纪良月微微一笑:“如此这般,我们便先行离开吧。”
纪良月笑着点了点头。
早春时节,乍暖还寒时候,哪怕出着太阳,也不甚温暖。此时天空骤然由晴转阴,风云变幻,瞬间刮起了凛冽寒风。泠泠冷风,刮过街道,漫过泱泱屋顶,一路席卷向皇宫大内。透过三交六椀菱花雕凤槛窗,吹得桌上的龙脑香烟,飘飘荡荡。
元贞皇后扫了眼桌子上,七零八落的庚帖,揉了揉额角,有些烦躁:“礼部真是越来越混账了,也不看看都是些什么玩意,也敢往坤宁宫送。”
元贞皇后本来以为,堂堂东宫太子选妃,那肯定是八方贵女,纷至沓来。毕竟不论哪朝哪代古往今来,东宫太子妃位,总是挤破了头颅。
可今日看见礼部呈上来的这些庚帖,却叫她瞠目结舌。
真正的侯门将相,豪门世家皆是按兵不动,那些贪慕虚荣的朝廷官吏,倒是速度很快。礼部也不知道筛选,竟然一股脑送进了坤宁宫。瞧瞧桌子上那些,要么是那猪油蒙了心,贪图富贵的落魄氏族,或者是家里不受待见的穷酸庶女,再或者是那因为各种缺憾,嫁不出去的无盐女。除了翰林掌院家的嫡女柳雪眉,还叫人看得上眼。真正娴雅秀美的名门贵女,寥寥无几。
皇后是什么人,什么人家什么出身的姑娘,心里都门清。她扶额瞪着那一桌子滥竽充数,歪瓜裂枣的庚帖和画像,只觉得脑袋瓜子疼。
礼部那帮酸儒,即便大部分是萧相的人。但是皇命之下,没想到,也敢如此敷衍了事。再怎么说,这巍峨江山,终归是姓李,不姓萧。真是越发不把坤宁宫和东宫,放在眼里了。
四面槛窗开着,偌大的坤宁宫,冷风一灌,冷意平地而起。钻进人脖颈里,带得人浑身透凉。元贞皇后脸色一沉,冷眼瞥向一旁的婢女,厉声喝道:“一个个的,愣头青似的。没看见太子在这儿吗,还不赶紧把窗户关起来,把炭火支起来。”
殿内的婢子们,被皇后吼得一震。
也不敢言声,怔愣了两秒之后,纷纷手忙脚乱的穿行了起来。关窗的关窗,生火的生火,添茶的添茶。
四处霎时响起各种刺耳的声响。
嘎吱的关窗声,灌茶的咕噜声,以及炭火的噼啪声。杂七杂八的声响,全砸进耳朵里,叫人越发的心烦意乱。皇后越想越气,狠狠一拍桌子:“瞧瞧这些汴京城的世家大族,食君之禄,却如此不识抬举。东宫太子遴选太子妃,兹事体大,竟然在后面拖拖拉拉。”桌子“啪”一声巨响,整个坤宁宫的婢子,噤若寒蝉,连大气也不敢出两下了。
“母后务须动怒,不过一些女人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