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微凉,河道两岸的枫树叶刚开始泛黄。
青州府最知名的书院,每年春秋各郊游一次,此次秋游地点就选在了这处人迹罕至的河岸边。
长长的河岸分成了三拨人群,每波人群相距百米有余。
河滩最大、河面最浅的地方,是年幼院小学员们,小的只有三、四岁,大的也不过六、七岁的年纪。因为孩子们太小,书院的学士、嬷嬷们都紧紧盯着,不敢错眼珠,生怕哪个小家伙儿出现点意外。
中间那波,是年少院的七岁到十一、二岁的学员们,虽然年纪大了一点,却并不比年幼院的孩子好管。读书、游戏后自由活动,那一个个皮猴子,简直能上天。
人最少的那波,是十二岁到十六七岁的志学院学员。
当然,什么年纪上哪个院并不是死规定。
比如最年长的志学院学员堆儿里,就有一个身高只到旁人胳肢窝位置的小姑娘。她正拿着一颗颗滚圆的鹅卵石,小心翼翼的叠摞,与身旁那群手持书卷、一脸严肃的同窗们,显得格格不入。
“钱浅,听说院长同意你这次一同参加会试了?”
一道青涩的少年声音在旁突兀响起,钱浅正聚精会神找着力点,吓得差点碰倒好不容易摞起的五颗鹅卵石。
她微蹙了下眉,瞥了一眼来人,又是这个江远山,没好气地从鼻腔发出了一声“嗯”,算是做了回应。
江远山自然察觉到她的不悦,没敢再上前,只是蹲到了她身边,问:“你真的有把握?”
钱浅继续盯着鹅卵石,头也不回,“试试而已。反正成绩不作数,又不会损失什么。”
江远山看她一脸专注地盯着石头,那满不在乎的样子实在另人气闷,“你知不知道破格参与会试的人,是要在监考官眼皮子底下做文章的!”
“嘘!”
钱浅找到手中石头的着力点,示意他别出声,将手中的鹅卵石放在那五颗之上,小心地松手。
鹅卵石堆没倒。
她轻轻松口气,“院长告诉我了。我不是正式考生,所以没有我的座位,只能坐在监考官身旁边儿。”
江远山真的服气了,“你就不怕答不好丢人?”
钱浅在身下又挑了一块合适的石头拿到手里,掀开眼皮看向江远山,“考到四十多岁的都大有人在,我有什么好丢人的?”
江远山的表情有点扭曲,“那怎么一样?人家是正常参加会试,你是破格参与,成绩不作数的!这就相当于打擂挑战,你又拿不到奖品,还自视甚高要去比试一场,输了不丢人吗?”
钱浅瞪他,“大哥,我才十二岁啊!跟一群二十来岁的人比试,就算比输了,我会很丢人吗?”
天之骄子带着对未来的向往和期待,神情肆意而骄傲。
江远山一想好像是这么个道理。
钱浅白他一眼,继续叠自己的石头堆,轻声道:“何况我也不是去打擂的。我要是拿个好成绩,就能申请京都书院的人杰奖励,这样我爹就会接我和我娘去京都城,一家人生活在一起了。既然有破格参加考试的规矩,我试试又不损失什么。”
江远山诧异地问:“你要走?”
钱浅比量着石头,漫不经心地答:“嗯。我爹去京都三年了,他们两口子总是这么分隔两地不是事儿。若是不用负担我的学费,那他赚的钱应该能够我们一家在京都城的开销。”
江远山的脸上更加一言难尽,“你参加破格考试,只是因为钱?”
钱浅很无语,“我真的很服气你抓重点的能力……”
江远山看着她又摞好一块石头,嘟囔道:“你们一家人没法子生活在一起,不就是因为没钱?你想得太简单了,京都不比别处,开销很大的,就算你解决了书院的费用,你们家也买不起宅院,往后还是会捉襟见肘。”
钱浅一脸不满,“江大公子,虽然你家是青州第一大世家,可富有富的活法,穷有穷的活法。我家虽不够富裕,但在青州府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到时大不了住的小一点,或者租宅子住,我也可以找些事做补贴家用,怎么也能活下去的。”
她朝江远山翻个白眼,“再说了,我走你不该高兴吗?没有我的光环压着,你就是书院最受瞩目的人了啊!”
江远山跳脚否认:“你这话何意?你是说我嫉妒你?你少自以为是了!”
少年被激得满脸通红,但钱浅并未理会,叠好第八块石头,才轻蔑地说:“少年人,何时能正视自己内心的欲望和阴暗,才能真正进步。”
江远山怒极,一脚踢倒钱浅刚叠好这摞石头堆,“你胡说!我才没有!我没有!”
钱浅三岁进入书院的年幼院,随即展现了卓越的学习天赋。
她五岁就通过了年少院的考试,越级坐进了年少院的学堂,而后继续以惊人的学习能力,在八岁时再次进入了志学院,成为青州书院历史上年纪最小的志学院学员。
在钱浅进入志学院之前,江远山十一岁越级进入志学院,是最受学士们关注的佼佼者。无奈钱浅的光环太盛,江远山的萤萤之火在她的天才光芒下,彻底被掩盖住了。
天才少年一号和天才少年二号又吵起来了,学士们匆忙上前阻拦,“怎么了怎么了?怎么又吵起来了?”
钱浅本来一脸嫌恶地瞪着江远山,见学士们过来立即换了张脸,佯装委屈道:“老师,会试将近,同窗们都在趁这次秋游放松心情。学生要破格参加会试,故而在这叠石堆放松心情。江远山得知学生要破格参加会试,突然气急败坏跑来把学生叠的石头堆踢到了!”
江远山一张小脸又青又红,“你说我嫉妒你!”
钱浅毫不心虚地否认,“学生没有!老师,我真的没说过这俩字儿!”
江远山噎住,她确实没说过“嫉妒”二字,但她表达的就是他嫉妒她的意思啊!
在学士们的眼中,虽然江远山是有点贵公子脾气,但他是青州第一世家江家的大公子,学习也很是不错,可钱浅是书院有史以来年纪最小的天才少年,平日又乖巧懂事,万万也不舍得让她被人欺负。
江远山看着躲在学士身后的翻白眼的钱浅,气得手直发抖,“你……你……!”
不待他说完,一个学士当即拉住他的胳膊,将他哄劝走,“哎呦远山呐,你准是听差了!你家世那么好,成绩也好,钱浅怎么会说你嫉妒她呢?钱浅比你还小一岁,是妹妹呢,咱们是不是该让着些呀……”
一位学士摸摸钱浅的头,温和地哄道:“钱浅乖,远山被人捧惯了,养就了些骄纵脾气。你一向懂事,不要跟他计较哈!”
钱浅笑得乖顺无比,“他可能只是一时心情不好。我与他是同窗,不会跟他计较的,老师放心!”
另一名学士一脸被融化的欣慰,“哎呀,我们小钱浅真是太乖、太懂事了!”
那学士瞥见钱浅叠的几个石头堆,蹲下身仔细看,忍不住惊叹道:“这是什么?你摆的?真奇妙啊!”
摸头的学士也奇道:“还真是!你是怎么做到的?摞这么高,歪歪斜斜的感觉一阵微风就会倒了,却这么稳稳当当地立着。”
钱浅坐回原地,重新开始摆石头,“平衡术。找到每一层石头的受力点,靠重力势能,通过细微调整达到物理平衡。”
两名学士彼此互看一眼,语气有些生涩,“这,有什么用途?”
钱浅笑笑,“什么用都没有。我摆着玩的,放松心情。快会试了嘛!”
两位学士这才恢复正常笑容,“好,那你继续玩。别下水啊!天气冷了,着凉会肚子疼的。”
“好的老师!”钱浅点头答应,一脸人畜无害的甜甜笑容。
看着学士们离开,钱浅回过头,甜甜笑容的瞬间就消失了。
她并非是什么“神童”、“天才少年”,她只不过是带着前世记忆出生的、来自二十一世纪的21岁成年女性。
这个世界还是封建社会,钱浅也一度陷入混乱过。
投胎不该是往后的吗?她大概是2010年死去的,不说去几十、几百年后的未来世界,怎么还带往前投的?
她先前以为时空是错乱的,发现这个世界的历史与那个世界的历史有相似之处,又不完全相同,才猜测或许有平行世界,亦或是多维空间。
她自婴孩时期,就展现出惊人的聪慧与才智。所以不到两岁时,就整天听钱大友感叹:“我的乖乖是天降紫薇星,是女宰相的命!”
钱大友就是她这一世的父亲,母亲名叫姜婷。
因为姜婷没怎么念过书,所以“钱浅”这个名字就是她亲爹钱大友取的。
她不太喜欢她这一世的名字。
浅,就是少。
钱浅,就是钱少,真的很不吉利。
如果可以自己取名,她希望自己叫“钱多多”,听起来就吉利,兆头极好。
钱大友对她这个天纵奇才的女儿寄予厚望,将三岁的她送进书院,希望她可以科考入仕,进入庙堂光宗耀祖。
这里又与前世的封建社会有所不同。
这个世界两千年前就出现了女帝,比前世所在世界的唐武则天还要早很多。
随后男女冲突达到了空前绝后的激烈。
男权时代对女性的打压她非常清楚,但这个世界女权时期对男子的打压也是不遑多让。与被重男轻女时代被扼杀的女童一样,女权时期无数男童被溺毙,也成为史书上无法略去的重要一笔。
而后历经数朝、近千年的时间,性别冲突终于逐渐缓和下来。
近两三百年,男女之间相对平等,两性之间和平共处,十分和谐。
所以她能以一个三岁的女娃娃的身体,顺利进入书院的年幼院,成为了一众同龄儿童中,最特别的存在。
在别家娃娃哭哭啼啼不愿与父母告别时,她会摆出乖巧柔顺的模样,向学士和照顾孩子的嬷嬷们行礼问安。
在别家娃娃坐在学堂,看着陌生的环境怕得哭成一片时,她一个挨一个地去问话聊天,让学士、嬷嬷们都惊叹于她展示出的稳重友善和语言天赋异禀。
在别家娃娃熟悉环境后开始贪玩不听话时,只有她安安静静认真学习识字,对一切充满好奇。
年幼院原本都是三岁到六岁的孩子,七岁后进入年少院。
可学士们发现,钱浅五岁便开始看年少院的书籍和课程了,于是在她通过年少院考试之后,为她办理了越级入院。
年少院的学堂里,孩子们都是七到十二岁的,正是调皮捣蛋、猫嫌狗弃的年纪。五岁的钱浅身躯娇小,成日安安静静地坐在头排看书学习,显得与同窗们格格不入。
而后钱浅又于八岁时通过考试,一越进入志学院,成为书院史上最年幼的志学院学员。
同个学堂的都是十二三岁的孩子,没人愿意跟她一个小屁孩儿玩,所以不论学堂还是宿舍,她都是孤零零的一个人。
幸好她聪慧乖巧又懂事,学士、嬷嬷们都对她格外关爱和照顾,总怕她会觉得孤单,或是被大孩子们欺负着了。
殊不知,从三岁进入学院的第一天,钱浅热情地与其他小朋友问候,实则是在询问,有没有同她一样带着记忆轮回的人。
此后“乖顺孤僻”,需要“备受照顾”的小神童,实则是在躲清净。
叫她一个活了两世的成年人,跟这群封建社会的孩子们玩?那才真是种莫大的折磨!
来郊游的志学院学员之所以人少,是因为读志学院的学员就很少。
年少院与年幼院,由朝廷和商会的商贾们补贴,学费很低。旨在让所有百姓可以识字、懂礼守法,有基本的生活知识,做事便利,跟前世的九年义务教育差不多。
到志学院就不再有补贴了,加之有射箭、御马、驾车等这种耗费财力的课程,故学费极高,普通人家大都承受不起。
读完年少院的孩子刚好差不多十二岁,不但识字懂礼,也到大瀚朝法定的工作年龄了。大多人都会选择去做学徒之类的佣工,习得一技傍身。而继续读志学院的孩子,要么是家境优渥,要么就是奔着科考去的。
郊游结束后,准备参加会试的考生都进入了紧张的备考状态。
大瀚朝女子十六岁及笄,男子十六岁及冠,自此意味着人已成年,此后即可参加科考,亦可婚配。
科考跟高考不太一样。
每年都有乡试、会试、廷试。
乡试、会试安排在秋季,廷试安排在春天。
想参加科考的人可以到任意书院报名,通过书院的院试考核后,以书院为途径报名乡试。
所有设立府衙的地区都有乡试考点,乡试拿到名次再去参加州府的会试。各州府会试的前三甲,再去京都城参加内阁廷试。
廷试前三甲状元、榜眼、探花可直接进入中枢,升职更快,升职空间不可限量。
即便没拿到廷试前三甲,廷试时会接触诸多内阁重臣。若考生被某位朝堂重臣欣赏才华,分配些大有作为的官职,总比从地方小官做起、一点点往上爬要快得多。
钱浅以十二岁之龄破格参加会试,成绩无论好坏,都是不作数的。
破格考试举措,原是为了让那些过于优异的考生先一步感受考场氛围,避免紧张;也让考生知晓自己的实力和欠缺,为迎接正式科考弥补不足。
当然,还能让州府考官留意到这个“优秀特例”,也能让培养出这个“优秀特例”的书院,增光添彩。
破格参加会试的考生,通常至少是十五六岁,院试的头名可以破格参加乡试,乡试的前三可以申请破格参加会试。
像钱浅这样的,十二岁申请破格参加会试的,还是大瀚朝有史以来头一个。
钱浅正在学堂里研看往年考试题目和优秀文章,有学士进门通知她,“小钱浅,院长说近日射、御两课你先不用上了,安心备考就行。”
钱浅并不意外,应道:“好的老师。”
那学士看着她满桌的纸张,拍拍她的肩道:“不要有太大压力。你去岁破格参加乡试就排第三,年纪这么小就参加会试,已经够给书院增光了。老师为你骄傲。”
钱浅从题海中抬起头,“谢谢老师,我会努力的。”
外出上御马课的同学逐渐开始回来了,钱浅从埋头苦写中直了直身子,揉了揉酸疼的手腕,开始收拾桌上杂乱的纸张。
一张纸掉到地上,钱浅正要捡,却发现被人踩住。
不用看,她也知道是谁。
果然,头顶传来江远山的声音,“抓紧时间多用用功,我等着看你沦为书院笑柄的时刻。”
江远山挪开脚,钱浅“哦”了一声,捡起纸张归拢好,带着所有东西目不斜视地迈出学堂,一个眼神儿都没给他。
江远山仿佛一拳打到了棉花上,气愤非但没有半分衰减,反而更加窝火。
一名与他年纪相仿的同窗走上来,有些谄媚地说:“远山,你何苦总跟她一个小姑娘置气?论学识、论家世、论人缘,她跟你哪有可比性?不过是个只会死读书的小呆子,哪值得你如此关注?”
江远山看着钱浅的背影,语气带着怀疑:“你真的认为,她就是个只会死读书的呆子?”
那人有些夸张地说:“你真这么看得起她啊?我承认她功课不错,乐理也好,可你看她那小胳膊小腿儿,连弓箭都拉不开!”
旁边有人凑过来搭话:“你们还记不记得她前两年第一次上马?个儿头比马腿高点有限,骑在马上都快吓哭了!哈哈哈哈……”
江远山斜了那人一眼,幽幽道:“科考又不考射、御。”
会试前两天,钱浅回了趟家。
这个年代交通不便,除了江远山这种世家公子每日有马车接送,书院大半以上的孩子都是住在书院的,每月三次休沐日才可以回家。
所谓休沐日,就是放假回家洗澡,换洗衣裳、被褥等。
钱浅院里一边劈着柴火,一边想着一家人在春夏时节坐在院里的石桌上吃饭的情景。
从前每次休沐回家,她那个嘚瑟的老爹都会说一遍,“乖乖别给爹省钱!那些琴棋书画的,该学就学,对你将来有好处!”
钱浅也总是吃着娘亲做的好吃的饭菜,含糊不清地说:“不用惦记我,你多给娘亲买些补品补补身子吧!”
而娘亲也会在此时给她夹菜,“娘亲身体好得很,不用吃什么补品。乖乖喜欢什么就放心去学,不用担心娘亲。”
母亲姜婷在生了钱浅后又怀过一胎,可惜不幸流产伤了元气,之后就一直病殃殃的。
钱浅家里完全算不上穷,虽然跟江远山那种大世家比不了,也绝对算是富裕小康了。
父亲钱大友,为大瀚数一数二的富豪巨贾洛家做工,他也常常因此骄傲自豪。
在钱浅看来,钱大友也的确有骄傲的资本。
在这个世界,只有朝廷官员,有每十日一次休沐日。普通百姓都是做一天工,赚一天钱的。
洛家作为大瀚王朝的大资本家,率先给自家员工按照官员的旬假制放假。这个带薪休假地举措,曾震惊了整个大瀚王朝,所有百姓都争相抢着去洛家做工。
无奈洛家对工人要求严格,要认字、要品貌端正、要善良谦逊、乐于助人等等。
钱大友生得人高马大,还习了些拳脚功夫,故而被洛家青州分部话事人赵希林选中,十多年间稳步晋升,已成了个小头头。
相当于普通人家凭借自身努力进入全国百强数一数二的企业打工,还混成了小领导,确实有嘚瑟的资本。
志学院除礼、乐、射、御、书、数几门基础课之外,还有琴、棋、书、画、诗、花、酒、茶八雅选修课,学费更是昂贵。
好在钱浅是百年难见的“天才”,书院院长减免了她部分学费。
即便她的学费是志学院里最低的,但姜婷经常需要服药,全靠钱大友一人支撑所有开销,也是不容易的。
书画很废墨和纸,花销颇大。花、酒、茶就更不必提了,那银钱哗哗如流水,简直上不封顶。
幸而钱浅前世家境优渥,母亲是知名企业家,她从小练习舞蹈,钢琴也考过了十级。
这一世虽然没有钢琴,但她有充足的乐理基础,在她展现出音乐方面的“天赋”后,书院给她提供了几种乐器供她学习、练习。
她还学过芭蕾和拉丁,在这一世也保持着训练形体的习惯,会跟着同窗们跳跳舞。但她估计芭蕾和拉丁不会被人们接受,也就没敢显露出来过,跟同窗学跳舞只能算是放松休闲。
她前世还跟着祖母练过毛笔字帖,加之平时做的课业多、记录的也多,毛笔字练的还不错,书法也能看得过去。
加之那些她熟背的唐诗宋词,足够附庸风雅,倒也没人敢看轻她。
这一世家中人口少,但也是挺热闹的。钱浅每次从书院回家,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饭,总是很开心。
钱浅幼时还有祖母的,那个并不苍老的祖母是个慈祥的女子,对人很和善。可惜这个世界医疗水平不发达,四十八岁就病逝了。
三年前,钱浅进入志学院刚一年,京都洛家从地方选拔补充人才,赵希林就推荐了钱大友。
钱浅当时很震怒。
但没人会管一个九岁小孩儿的震怒。
钱浅有生以来第一次发脾气,但没有用。
她也撒娇了、卖萌了、哀求了,钱大友这个女儿奴,用一脸被融化地表情,无耻地拒绝了她。
他像哄小孩儿一样,许诺女儿等他赚了大钱,能在京都城稳定下来,就接她们母女一起去京都。
钱浅突然有点心塞和无力。
一个家庭要在社会上生存、在这个世界立足,要逐渐站得更高、过得更好,这太正常、太应当了。
她只是害怕。
而她的害怕没办法对任何人说,包括钱大友和姜婷。
她只能尽力做好一个“孩子”能做的事。
钱大友刚离开时,她每次休沐回来,姜婷的脸上都带着讨好、诱哄的意味,多给她些零用钱,给她做身新衣裳。
但她一如往常的乖巧,甚至可以说更乖了,近乎包揽了原本属于钱大友的活计。
姜婷识字不多,钱浅每次休沐日回家,都会检查米面粮油等等,将家中物什一一补个齐全,把柴坊、清污铺、粮油店的帐清算好。再将柴坊送来的柴劈成合适的大小码放好,把水缸填满,才能安心回书院。
钱浅正劈着柴,姜婷端着菜放在石桌上,招呼她,“乖乖别干了,洗洗手吃饭了啊!”
钱浅笑着应道:“好嘞!就剩这几块了,我很快就能劈完。”
她将最后劈好的柴码放好,石桌上的饭菜已然整齐了。
二人面对而坐,姜婷将钱浅垂落的发丝拨到她耳后,柔声道:“你不用干这些的。娘亲知道你孝顺,可你还小呢,你现在只需安心读书,不用记挂娘的。”
钱浅适时露出乖巧的笑容,“无妨,这点事情不累人的。你不用担心,那点功课对我来说并不难,完全应付得来。”
钱浅想了再三,还是没跟姜婷说她破格参加会试的事儿。
姜婷是那种典型的传统妇人,性格柔顺但没什么主见,在家听父母的,父母故去后听兄嫂的。幸而找了钱大友这样好性格的夫君,否则这辈子指不定要受多少气。
她想着,若是此次参加会试成绩够好,再告诉姜婷她的想法。反正姜婷一贯没有主见,又很依赖钱大友,定会同意她的想法,配合她一起说服钱大友的。
钱浅吃完最后一口饭,对姜婷叮嘱道:“过两天书院组织活动,带我们离开青州几天。你若有急事,就请隔壁李婶婶去找赵伯伯帮忙,不急的事就等我回来再说。”
姜婷温柔地笑说:“娘亲能有什么急事?你放心吧!待会儿娘再给你拿些银钱,出门在外用钱的地方多,别亏着自己。”
钱浅推拒道:“我还有钱。何况院长亲自带我们去,花不上什么钱。”
会试之期如约而至。
书院院长亲自随车,带钱浅和几个书院的考生去参加会试。
钱浅终究没能推掉姜婷塞来的银钱。
钱大友和姜婷很疼爱她,给零用钱一向大方。可她不是小孩子,前世舞蹈生的日子,让她没有太多口腹之欲,对同龄孩子那些小小攀比心更是不屑一顾,零用钱基本没处花。她早早就去万通钱庄开了户头,将用不上的钱都存了起来。
钱浅手指翻着一枚铜币转着玩,看着马车外的风景,憧憬着未来的日子。
她一个在21世纪、学过上下五千年的人,只要不作死参与皇权党争、或者去造反推去翻皇权,混个官当当应该还是很容易的。只要一家人都好好的,日子总会越来越好。
她执意去京都,并不是怕做“留守儿童”。
大瀚如今国泰民安,律法严明,故而民风极其淳朴。她在此生活了十二年,也没见过什么穷凶极恶的匪徒,连个小偷都不常见。
但再世为人,她只愿全家人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地生活在一起就好。
若有幸获得赏识,做个女宰相名垂千古,那此生就更圆满了!
考试十分严苛。
偌大的一间学堂只有不到二十人,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很远,以防考生互相干扰。
除了主监考官外,另有两名监考官不错眼珠地盯着考生们答题。
钱浅这个破格参与考试的考生,单独辟了一张案几,就坐在主监考官旁作答。
面对一众监考官异样的眼光,钱浅规规矩矩地行礼后,便专心作答了。
考题并没玩出什么新花样,就是申论、行测。
她从进入书院后,就仔细研究过这个世界。
书本上的文字同样是象形字演化而来,但又与前世所学的简体、繁体中文有很多不同。
为了学懂这些字,她着实废了不少劲,因为有些字的字形与前世的很像,意义却不同,而有的字字形一样,发音却变了。
虽然与学一门外语无异,但这些对她一个成年人来讲不算什么难事。
她花了两年时间,把常用的字学得差不多了,然后一头扎进书海中。
看过了《国记》《史记》《史辩》,及个朝代史,又去看了《山河经》《地理志》《六典》等地理书,连同州府县志、一些行者的游记都看了。
尽管地图并不十分精准,但她非常确定,这就是她熟悉的那片土地,五千年华夏文明的发源之地。可奇怪的是,这个世界历史与那一世所记载的历史,却又完全不同。
她学东西快,年少院时,有礼、乐、书、数四门课程。
礼,泛指家国礼法、律法、行为规则、道德礼节等等,以及本国、附属国的一些基本风俗习惯。
乐,泛指音乐、舞蹈等。
书,包含文学、历史、简单的地理。
数,除九章算术的计算外,还有理数和气数,根据阴阳五行生克的自然规矩,想象、分析、推断、运筹。
她的数算是最弱的。毕竟上一世她完全没有接触过周易、推演、天象等这种玄之又玄的东西。
到了志学院,又增加了射、御两门课。
射,指射箭,弓箭、弩箭都包含在内。
御,包括骑马,驾车。
钱浅还挺喜欢这个世界的,连“驾照”都统一学,绝对算得上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了。
会试三天的考试,每天一张试卷,题目问得抽象,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去解答。
对于钱浅这种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的干部子女来讲,将两世所学融会贯通,交出一张好答卷不是难事。
监考官收走最后一张试卷,看着她娟秀字迹和密密麻麻的答案,不由得露出赞赏的目光。
尽管钱浅看出,那目光中鼓励的意味更多,还是恭敬地行礼告辞。
考试结果在半月后公布。
一大早,钱浅吃完早饭刷好碗,估摸考试结果快出来了,想着去找院长问问。
路过学堂时,却发现整个书院都沸腾了。
所有人看向她的目光都无比炙热,那一张张脸上,有惊讶、有羡慕、有嫉妒、有复杂。
没等钱浅说话,那些平日里没有过多交涉的同窗们便一个接连一个的上前,对她拱手行礼,“钱浅,恭喜你!”
“恭喜!”
“恭喜啊小钱浅!”
钱浅原本还有些狐疑,看到人群中的江远山那一脸五彩斑斓的黑,大致猜到应该是会试成绩出来了。根据江远山的反应来看,她的成绩应该还不错。
她正猜测着,日常对她颇为关照的学士大步流星朝她而来。
“钱浅!你的会试成绩出来了!”
“头名!你是头名!”
“这成绩不做数实在太可惜了!否则你就是我朝首个十二岁的会元!”
钱浅想过她能拿到名次,但结果这么好实在也出乎了她的意料,毕竟去年乡试她只拿了第三。
院长及一众学士很快赶到,情难自抑地一把将钱浅抱起来举高高,“头名!竟是头名!小钱浅,你真是老夫的骄傲啊!哈哈哈哈……”
看着老院长高兴地胡子都要飞起来了,钱浅也忍不住跟着开心。
她心里暗暗盘算,这样或许不止能减免费用、拿人杰奖励,京都城的各大书院说不定会抢着给出高额奖励,求着她去呢!
书院的沸腾嘈杂声,因赵希林的突然到来得到片刻缓和。
若说青州府有谁家能跟江远山家平起平坐,人人都会想到洛家青州话事人赵希林,连青州的知府大人,都会对这位赵把头客气有加。
钱大友去京都前,赵希林是他的顶头上司,平日对钱家颇为照顾。
钱浅对他十分熟悉,扬起属于孩童的天真笑脸,问:“赵伯父,您怎么来了?”
作为资助书院的商贾,赵希林代表洛家,是平日给书院的资助是最多的商贾。
院长也得过赵希林的嘱托多看顾钱浅,所以此刻一见赵希林,就当看到钱浅的家长一样,立即冲上去报喜。
“赵把头是不是得着消息了?您这位世侄女,可真了不得啊!年仅十二岁,会试头名!头名啊!保持势头,四年之后正式参加科考,将来状元也是极有可能的啊!”
面对书院院长和学士们溢于言表的喜悦之情,赵希林神色有些一言难尽。
他顿了片刻好似不知如何应对,干巴巴地说了句:“院长,赵某有急事需要带钱浅回家一趟,请几日假。”
院长愣了下,原本还想着要让钱浅给学员们分享心得呢。
但他知道钱浅的爹是赵希林的下属,也没多想别的,“好,好。这孩子用功许久,歇几天放松放松也好!”
赵希林没再多言,拉住钱浅疾步离开书院。
有学士小声问院长:“赵把头这是怎么了?该不会想把小钱浅送去别的书院吧?”
院长想着赵希林的神色,“不能吧,听钱浅拿了会试头名也没见他高兴。许是有别的什么事儿吧!”
马车上,钱浅难掩喜悦,兴冲冲问:“赵伯父,我破格参加会试拿了头名!您知不知道,这样的成绩,京都城的书院能给出什么条件?减免学费是起码的吧?人杰奖励您知道能给多少吗?京都城开销大,他们的人杰奖励是不是给的也多啊?”
赵希林坐在马车上一言不发,甚至有些不敢看钱浅,抬起头也是欲言又止的模样。
钱浅兴奋火苗一点点被熄火,脑子里开始胡思乱想。
钱大友远在京都,难道是姜婷在家出什么事儿了?
不能吧?她参加考试之后回过家,姜婷一切如常,人好好的呢!
何况姜婷出事,邻居李婶婶怎么没去书院找她,反而去找了赵希林?或是赵希林恰好去看姜婷,凑巧碰上了?
她猜不出状况,终于忍不住问出口:“伯父,是不是我娘亲出什么事了?”
青州府最知名的书院,每年春秋各郊游一次,此次秋游地点就选在了这处人迹罕至的河岸边。
长长的河岸分成了三拨人群,每波人群相距百米有余。
河滩最大、河面最浅的地方,是年幼院小学员们,小的只有三、四岁,大的也不过六、七岁的年纪。因为孩子们太小,书院的学士、嬷嬷们都紧紧盯着,不敢错眼珠,生怕哪个小家伙儿出现点意外。
中间那波,是年少院的七岁到十一、二岁的学员们,虽然年纪大了一点,却并不比年幼院的孩子好管。读书、游戏后自由活动,那一个个皮猴子,简直能上天。
人最少的那波,是十二岁到十六七岁的志学院学员。
当然,什么年纪上哪个院并不是死规定。
比如最年长的志学院学员堆儿里,就有一个身高只到旁人胳肢窝位置的小姑娘。她正拿着一颗颗滚圆的鹅卵石,小心翼翼的叠摞,与身旁那群手持书卷、一脸严肃的同窗们,显得格格不入。
“钱浅,听说院长同意你这次一同参加会试了?”
一道青涩的少年声音在旁突兀响起,钱浅正聚精会神找着力点,吓得差点碰倒好不容易摞起的五颗鹅卵石。
她微蹙了下眉,瞥了一眼来人,又是这个江远山,没好气地从鼻腔发出了一声“嗯”,算是做了回应。
江远山自然察觉到她的不悦,没敢再上前,只是蹲到了她身边,问:“你真的有把握?”
钱浅继续盯着鹅卵石,头也不回,“试试而已。反正成绩不作数,又不会损失什么。”
江远山看她一脸专注地盯着石头,那满不在乎的样子实在另人气闷,“你知不知道破格参与会试的人,是要在监考官眼皮子底下做文章的!”
“嘘!”
钱浅找到手中石头的着力点,示意他别出声,将手中的鹅卵石放在那五颗之上,小心地松手。
鹅卵石堆没倒。
她轻轻松口气,“院长告诉我了。我不是正式考生,所以没有我的座位,只能坐在监考官身旁边儿。”
江远山真的服气了,“你就不怕答不好丢人?”
钱浅在身下又挑了一块合适的石头拿到手里,掀开眼皮看向江远山,“考到四十多岁的都大有人在,我有什么好丢人的?”
江远山的表情有点扭曲,“那怎么一样?人家是正常参加会试,你是破格参与,成绩不作数的!这就相当于打擂挑战,你又拿不到奖品,还自视甚高要去比试一场,输了不丢人吗?”
钱浅瞪他,“大哥,我才十二岁啊!跟一群二十来岁的人比试,就算比输了,我会很丢人吗?”
天之骄子带着对未来的向往和期待,神情肆意而骄傲。
江远山一想好像是这么个道理。
钱浅白他一眼,继续叠自己的石头堆,轻声道:“何况我也不是去打擂的。我要是拿个好成绩,就能申请京都书院的人杰奖励,这样我爹就会接我和我娘去京都城,一家人生活在一起了。既然有破格参加考试的规矩,我试试又不损失什么。”
江远山诧异地问:“你要走?”
钱浅比量着石头,漫不经心地答:“嗯。我爹去京都三年了,他们两口子总是这么分隔两地不是事儿。若是不用负担我的学费,那他赚的钱应该能够我们一家在京都城的开销。”
江远山的脸上更加一言难尽,“你参加破格考试,只是因为钱?”
钱浅很无语,“我真的很服气你抓重点的能力……”
江远山看着她又摞好一块石头,嘟囔道:“你们一家人没法子生活在一起,不就是因为没钱?你想得太简单了,京都不比别处,开销很大的,就算你解决了书院的费用,你们家也买不起宅院,往后还是会捉襟见肘。”
钱浅一脸不满,“江大公子,虽然你家是青州第一大世家,可富有富的活法,穷有穷的活法。我家虽不够富裕,但在青州府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到时大不了住的小一点,或者租宅子住,我也可以找些事做补贴家用,怎么也能活下去的。”
她朝江远山翻个白眼,“再说了,我走你不该高兴吗?没有我的光环压着,你就是书院最受瞩目的人了啊!”
江远山跳脚否认:“你这话何意?你是说我嫉妒你?你少自以为是了!”
少年被激得满脸通红,但钱浅并未理会,叠好第八块石头,才轻蔑地说:“少年人,何时能正视自己内心的欲望和阴暗,才能真正进步。”
江远山怒极,一脚踢倒钱浅刚叠好这摞石头堆,“你胡说!我才没有!我没有!”
钱浅三岁进入书院的年幼院,随即展现了卓越的学习天赋。
她五岁就通过了年少院的考试,越级坐进了年少院的学堂,而后继续以惊人的学习能力,在八岁时再次进入了志学院,成为青州书院历史上年纪最小的志学院学员。
在钱浅进入志学院之前,江远山十一岁越级进入志学院,是最受学士们关注的佼佼者。无奈钱浅的光环太盛,江远山的萤萤之火在她的天才光芒下,彻底被掩盖住了。
天才少年一号和天才少年二号又吵起来了,学士们匆忙上前阻拦,“怎么了怎么了?怎么又吵起来了?”
钱浅本来一脸嫌恶地瞪着江远山,见学士们过来立即换了张脸,佯装委屈道:“老师,会试将近,同窗们都在趁这次秋游放松心情。学生要破格参加会试,故而在这叠石堆放松心情。江远山得知学生要破格参加会试,突然气急败坏跑来把学生叠的石头堆踢到了!”
江远山一张小脸又青又红,“你说我嫉妒你!”
钱浅毫不心虚地否认,“学生没有!老师,我真的没说过这俩字儿!”
江远山噎住,她确实没说过“嫉妒”二字,但她表达的就是他嫉妒她的意思啊!
在学士们的眼中,虽然江远山是有点贵公子脾气,但他是青州第一世家江家的大公子,学习也很是不错,可钱浅是书院有史以来年纪最小的天才少年,平日又乖巧懂事,万万也不舍得让她被人欺负。
江远山看着躲在学士身后的翻白眼的钱浅,气得手直发抖,“你……你……!”
不待他说完,一个学士当即拉住他的胳膊,将他哄劝走,“哎呦远山呐,你准是听差了!你家世那么好,成绩也好,钱浅怎么会说你嫉妒她呢?钱浅比你还小一岁,是妹妹呢,咱们是不是该让着些呀……”
一位学士摸摸钱浅的头,温和地哄道:“钱浅乖,远山被人捧惯了,养就了些骄纵脾气。你一向懂事,不要跟他计较哈!”
钱浅笑得乖顺无比,“他可能只是一时心情不好。我与他是同窗,不会跟他计较的,老师放心!”
另一名学士一脸被融化的欣慰,“哎呀,我们小钱浅真是太乖、太懂事了!”
那学士瞥见钱浅叠的几个石头堆,蹲下身仔细看,忍不住惊叹道:“这是什么?你摆的?真奇妙啊!”
摸头的学士也奇道:“还真是!你是怎么做到的?摞这么高,歪歪斜斜的感觉一阵微风就会倒了,却这么稳稳当当地立着。”
钱浅坐回原地,重新开始摆石头,“平衡术。找到每一层石头的受力点,靠重力势能,通过细微调整达到物理平衡。”
两名学士彼此互看一眼,语气有些生涩,“这,有什么用途?”
钱浅笑笑,“什么用都没有。我摆着玩的,放松心情。快会试了嘛!”
两位学士这才恢复正常笑容,“好,那你继续玩。别下水啊!天气冷了,着凉会肚子疼的。”
“好的老师!”钱浅点头答应,一脸人畜无害的甜甜笑容。
看着学士们离开,钱浅回过头,甜甜笑容的瞬间就消失了。
她并非是什么“神童”、“天才少年”,她只不过是带着前世记忆出生的、来自二十一世纪的21岁成年女性。
这个世界还是封建社会,钱浅也一度陷入混乱过。
投胎不该是往后的吗?她大概是2010年死去的,不说去几十、几百年后的未来世界,怎么还带往前投的?
她先前以为时空是错乱的,发现这个世界的历史与那个世界的历史有相似之处,又不完全相同,才猜测或许有平行世界,亦或是多维空间。
她自婴孩时期,就展现出惊人的聪慧与才智。所以不到两岁时,就整天听钱大友感叹:“我的乖乖是天降紫薇星,是女宰相的命!”
钱大友就是她这一世的父亲,母亲名叫姜婷。
因为姜婷没怎么念过书,所以“钱浅”这个名字就是她亲爹钱大友取的。
她不太喜欢她这一世的名字。
浅,就是少。
钱浅,就是钱少,真的很不吉利。
如果可以自己取名,她希望自己叫“钱多多”,听起来就吉利,兆头极好。
钱大友对她这个天纵奇才的女儿寄予厚望,将三岁的她送进书院,希望她可以科考入仕,进入庙堂光宗耀祖。
这里又与前世的封建社会有所不同。
这个世界两千年前就出现了女帝,比前世所在世界的唐武则天还要早很多。
随后男女冲突达到了空前绝后的激烈。
男权时代对女性的打压她非常清楚,但这个世界女权时期对男子的打压也是不遑多让。与被重男轻女时代被扼杀的女童一样,女权时期无数男童被溺毙,也成为史书上无法略去的重要一笔。
而后历经数朝、近千年的时间,性别冲突终于逐渐缓和下来。
近两三百年,男女之间相对平等,两性之间和平共处,十分和谐。
所以她能以一个三岁的女娃娃的身体,顺利进入书院的年幼院,成为了一众同龄儿童中,最特别的存在。
在别家娃娃哭哭啼啼不愿与父母告别时,她会摆出乖巧柔顺的模样,向学士和照顾孩子的嬷嬷们行礼问安。
在别家娃娃坐在学堂,看着陌生的环境怕得哭成一片时,她一个挨一个地去问话聊天,让学士、嬷嬷们都惊叹于她展示出的稳重友善和语言天赋异禀。
在别家娃娃熟悉环境后开始贪玩不听话时,只有她安安静静认真学习识字,对一切充满好奇。
年幼院原本都是三岁到六岁的孩子,七岁后进入年少院。
可学士们发现,钱浅五岁便开始看年少院的书籍和课程了,于是在她通过年少院考试之后,为她办理了越级入院。
年少院的学堂里,孩子们都是七到十二岁的,正是调皮捣蛋、猫嫌狗弃的年纪。五岁的钱浅身躯娇小,成日安安静静地坐在头排看书学习,显得与同窗们格格不入。
而后钱浅又于八岁时通过考试,一越进入志学院,成为书院史上最年幼的志学院学员。
同个学堂的都是十二三岁的孩子,没人愿意跟她一个小屁孩儿玩,所以不论学堂还是宿舍,她都是孤零零的一个人。
幸好她聪慧乖巧又懂事,学士、嬷嬷们都对她格外关爱和照顾,总怕她会觉得孤单,或是被大孩子们欺负着了。
殊不知,从三岁进入学院的第一天,钱浅热情地与其他小朋友问候,实则是在询问,有没有同她一样带着记忆轮回的人。
此后“乖顺孤僻”,需要“备受照顾”的小神童,实则是在躲清净。
叫她一个活了两世的成年人,跟这群封建社会的孩子们玩?那才真是种莫大的折磨!
来郊游的志学院学员之所以人少,是因为读志学院的学员就很少。
年少院与年幼院,由朝廷和商会的商贾们补贴,学费很低。旨在让所有百姓可以识字、懂礼守法,有基本的生活知识,做事便利,跟前世的九年义务教育差不多。
到志学院就不再有补贴了,加之有射箭、御马、驾车等这种耗费财力的课程,故学费极高,普通人家大都承受不起。
读完年少院的孩子刚好差不多十二岁,不但识字懂礼,也到大瀚朝法定的工作年龄了。大多人都会选择去做学徒之类的佣工,习得一技傍身。而继续读志学院的孩子,要么是家境优渥,要么就是奔着科考去的。
郊游结束后,准备参加会试的考生都进入了紧张的备考状态。
大瀚朝女子十六岁及笄,男子十六岁及冠,自此意味着人已成年,此后即可参加科考,亦可婚配。
科考跟高考不太一样。
每年都有乡试、会试、廷试。
乡试、会试安排在秋季,廷试安排在春天。
想参加科考的人可以到任意书院报名,通过书院的院试考核后,以书院为途径报名乡试。
所有设立府衙的地区都有乡试考点,乡试拿到名次再去参加州府的会试。各州府会试的前三甲,再去京都城参加内阁廷试。
廷试前三甲状元、榜眼、探花可直接进入中枢,升职更快,升职空间不可限量。
即便没拿到廷试前三甲,廷试时会接触诸多内阁重臣。若考生被某位朝堂重臣欣赏才华,分配些大有作为的官职,总比从地方小官做起、一点点往上爬要快得多。
钱浅以十二岁之龄破格参加会试,成绩无论好坏,都是不作数的。
破格考试举措,原是为了让那些过于优异的考生先一步感受考场氛围,避免紧张;也让考生知晓自己的实力和欠缺,为迎接正式科考弥补不足。
当然,还能让州府考官留意到这个“优秀特例”,也能让培养出这个“优秀特例”的书院,增光添彩。
破格参加会试的考生,通常至少是十五六岁,院试的头名可以破格参加乡试,乡试的前三可以申请破格参加会试。
像钱浅这样的,十二岁申请破格参加会试的,还是大瀚朝有史以来头一个。
钱浅正在学堂里研看往年考试题目和优秀文章,有学士进门通知她,“小钱浅,院长说近日射、御两课你先不用上了,安心备考就行。”
钱浅并不意外,应道:“好的老师。”
那学士看着她满桌的纸张,拍拍她的肩道:“不要有太大压力。你去岁破格参加乡试就排第三,年纪这么小就参加会试,已经够给书院增光了。老师为你骄傲。”
钱浅从题海中抬起头,“谢谢老师,我会努力的。”
外出上御马课的同学逐渐开始回来了,钱浅从埋头苦写中直了直身子,揉了揉酸疼的手腕,开始收拾桌上杂乱的纸张。
一张纸掉到地上,钱浅正要捡,却发现被人踩住。
不用看,她也知道是谁。
果然,头顶传来江远山的声音,“抓紧时间多用用功,我等着看你沦为书院笑柄的时刻。”
江远山挪开脚,钱浅“哦”了一声,捡起纸张归拢好,带着所有东西目不斜视地迈出学堂,一个眼神儿都没给他。
江远山仿佛一拳打到了棉花上,气愤非但没有半分衰减,反而更加窝火。
一名与他年纪相仿的同窗走上来,有些谄媚地说:“远山,你何苦总跟她一个小姑娘置气?论学识、论家世、论人缘,她跟你哪有可比性?不过是个只会死读书的小呆子,哪值得你如此关注?”
江远山看着钱浅的背影,语气带着怀疑:“你真的认为,她就是个只会死读书的呆子?”
那人有些夸张地说:“你真这么看得起她啊?我承认她功课不错,乐理也好,可你看她那小胳膊小腿儿,连弓箭都拉不开!”
旁边有人凑过来搭话:“你们还记不记得她前两年第一次上马?个儿头比马腿高点有限,骑在马上都快吓哭了!哈哈哈哈……”
江远山斜了那人一眼,幽幽道:“科考又不考射、御。”
会试前两天,钱浅回了趟家。
这个年代交通不便,除了江远山这种世家公子每日有马车接送,书院大半以上的孩子都是住在书院的,每月三次休沐日才可以回家。
所谓休沐日,就是放假回家洗澡,换洗衣裳、被褥等。
钱浅院里一边劈着柴火,一边想着一家人在春夏时节坐在院里的石桌上吃饭的情景。
从前每次休沐回家,她那个嘚瑟的老爹都会说一遍,“乖乖别给爹省钱!那些琴棋书画的,该学就学,对你将来有好处!”
钱浅也总是吃着娘亲做的好吃的饭菜,含糊不清地说:“不用惦记我,你多给娘亲买些补品补补身子吧!”
而娘亲也会在此时给她夹菜,“娘亲身体好得很,不用吃什么补品。乖乖喜欢什么就放心去学,不用担心娘亲。”
母亲姜婷在生了钱浅后又怀过一胎,可惜不幸流产伤了元气,之后就一直病殃殃的。
钱浅家里完全算不上穷,虽然跟江远山那种大世家比不了,也绝对算是富裕小康了。
父亲钱大友,为大瀚数一数二的富豪巨贾洛家做工,他也常常因此骄傲自豪。
在钱浅看来,钱大友也的确有骄傲的资本。
在这个世界,只有朝廷官员,有每十日一次休沐日。普通百姓都是做一天工,赚一天钱的。
洛家作为大瀚王朝的大资本家,率先给自家员工按照官员的旬假制放假。这个带薪休假地举措,曾震惊了整个大瀚王朝,所有百姓都争相抢着去洛家做工。
无奈洛家对工人要求严格,要认字、要品貌端正、要善良谦逊、乐于助人等等。
钱大友生得人高马大,还习了些拳脚功夫,故而被洛家青州分部话事人赵希林选中,十多年间稳步晋升,已成了个小头头。
相当于普通人家凭借自身努力进入全国百强数一数二的企业打工,还混成了小领导,确实有嘚瑟的资本。
志学院除礼、乐、射、御、书、数几门基础课之外,还有琴、棋、书、画、诗、花、酒、茶八雅选修课,学费更是昂贵。
好在钱浅是百年难见的“天才”,书院院长减免了她部分学费。
即便她的学费是志学院里最低的,但姜婷经常需要服药,全靠钱大友一人支撑所有开销,也是不容易的。
书画很废墨和纸,花销颇大。花、酒、茶就更不必提了,那银钱哗哗如流水,简直上不封顶。
幸而钱浅前世家境优渥,母亲是知名企业家,她从小练习舞蹈,钢琴也考过了十级。
这一世虽然没有钢琴,但她有充足的乐理基础,在她展现出音乐方面的“天赋”后,书院给她提供了几种乐器供她学习、练习。
她还学过芭蕾和拉丁,在这一世也保持着训练形体的习惯,会跟着同窗们跳跳舞。但她估计芭蕾和拉丁不会被人们接受,也就没敢显露出来过,跟同窗学跳舞只能算是放松休闲。
她前世还跟着祖母练过毛笔字帖,加之平时做的课业多、记录的也多,毛笔字练的还不错,书法也能看得过去。
加之那些她熟背的唐诗宋词,足够附庸风雅,倒也没人敢看轻她。
这一世家中人口少,但也是挺热闹的。钱浅每次从书院回家,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饭,总是很开心。
钱浅幼时还有祖母的,那个并不苍老的祖母是个慈祥的女子,对人很和善。可惜这个世界医疗水平不发达,四十八岁就病逝了。
三年前,钱浅进入志学院刚一年,京都洛家从地方选拔补充人才,赵希林就推荐了钱大友。
钱浅当时很震怒。
但没人会管一个九岁小孩儿的震怒。
钱浅有生以来第一次发脾气,但没有用。
她也撒娇了、卖萌了、哀求了,钱大友这个女儿奴,用一脸被融化地表情,无耻地拒绝了她。
他像哄小孩儿一样,许诺女儿等他赚了大钱,能在京都城稳定下来,就接她们母女一起去京都。
钱浅突然有点心塞和无力。
一个家庭要在社会上生存、在这个世界立足,要逐渐站得更高、过得更好,这太正常、太应当了。
她只是害怕。
而她的害怕没办法对任何人说,包括钱大友和姜婷。
她只能尽力做好一个“孩子”能做的事。
钱大友刚离开时,她每次休沐回来,姜婷的脸上都带着讨好、诱哄的意味,多给她些零用钱,给她做身新衣裳。
但她一如往常的乖巧,甚至可以说更乖了,近乎包揽了原本属于钱大友的活计。
姜婷识字不多,钱浅每次休沐日回家,都会检查米面粮油等等,将家中物什一一补个齐全,把柴坊、清污铺、粮油店的帐清算好。再将柴坊送来的柴劈成合适的大小码放好,把水缸填满,才能安心回书院。
钱浅正劈着柴,姜婷端着菜放在石桌上,招呼她,“乖乖别干了,洗洗手吃饭了啊!”
钱浅笑着应道:“好嘞!就剩这几块了,我很快就能劈完。”
她将最后劈好的柴码放好,石桌上的饭菜已然整齐了。
二人面对而坐,姜婷将钱浅垂落的发丝拨到她耳后,柔声道:“你不用干这些的。娘亲知道你孝顺,可你还小呢,你现在只需安心读书,不用记挂娘的。”
钱浅适时露出乖巧的笑容,“无妨,这点事情不累人的。你不用担心,那点功课对我来说并不难,完全应付得来。”
钱浅想了再三,还是没跟姜婷说她破格参加会试的事儿。
姜婷是那种典型的传统妇人,性格柔顺但没什么主见,在家听父母的,父母故去后听兄嫂的。幸而找了钱大友这样好性格的夫君,否则这辈子指不定要受多少气。
她想着,若是此次参加会试成绩够好,再告诉姜婷她的想法。反正姜婷一贯没有主见,又很依赖钱大友,定会同意她的想法,配合她一起说服钱大友的。
钱浅吃完最后一口饭,对姜婷叮嘱道:“过两天书院组织活动,带我们离开青州几天。你若有急事,就请隔壁李婶婶去找赵伯伯帮忙,不急的事就等我回来再说。”
姜婷温柔地笑说:“娘亲能有什么急事?你放心吧!待会儿娘再给你拿些银钱,出门在外用钱的地方多,别亏着自己。”
钱浅推拒道:“我还有钱。何况院长亲自带我们去,花不上什么钱。”
会试之期如约而至。
书院院长亲自随车,带钱浅和几个书院的考生去参加会试。
钱浅终究没能推掉姜婷塞来的银钱。
钱大友和姜婷很疼爱她,给零用钱一向大方。可她不是小孩子,前世舞蹈生的日子,让她没有太多口腹之欲,对同龄孩子那些小小攀比心更是不屑一顾,零用钱基本没处花。她早早就去万通钱庄开了户头,将用不上的钱都存了起来。
钱浅手指翻着一枚铜币转着玩,看着马车外的风景,憧憬着未来的日子。
她一个在21世纪、学过上下五千年的人,只要不作死参与皇权党争、或者去造反推去翻皇权,混个官当当应该还是很容易的。只要一家人都好好的,日子总会越来越好。
她执意去京都,并不是怕做“留守儿童”。
大瀚如今国泰民安,律法严明,故而民风极其淳朴。她在此生活了十二年,也没见过什么穷凶极恶的匪徒,连个小偷都不常见。
但再世为人,她只愿全家人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地生活在一起就好。
若有幸获得赏识,做个女宰相名垂千古,那此生就更圆满了!
考试十分严苛。
偌大的一间学堂只有不到二十人,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很远,以防考生互相干扰。
除了主监考官外,另有两名监考官不错眼珠地盯着考生们答题。
钱浅这个破格参与考试的考生,单独辟了一张案几,就坐在主监考官旁作答。
面对一众监考官异样的眼光,钱浅规规矩矩地行礼后,便专心作答了。
考题并没玩出什么新花样,就是申论、行测。
她从进入书院后,就仔细研究过这个世界。
书本上的文字同样是象形字演化而来,但又与前世所学的简体、繁体中文有很多不同。
为了学懂这些字,她着实废了不少劲,因为有些字的字形与前世的很像,意义却不同,而有的字字形一样,发音却变了。
虽然与学一门外语无异,但这些对她一个成年人来讲不算什么难事。
她花了两年时间,把常用的字学得差不多了,然后一头扎进书海中。
看过了《国记》《史记》《史辩》,及个朝代史,又去看了《山河经》《地理志》《六典》等地理书,连同州府县志、一些行者的游记都看了。
尽管地图并不十分精准,但她非常确定,这就是她熟悉的那片土地,五千年华夏文明的发源之地。可奇怪的是,这个世界历史与那一世所记载的历史,却又完全不同。
她学东西快,年少院时,有礼、乐、书、数四门课程。
礼,泛指家国礼法、律法、行为规则、道德礼节等等,以及本国、附属国的一些基本风俗习惯。
乐,泛指音乐、舞蹈等。
书,包含文学、历史、简单的地理。
数,除九章算术的计算外,还有理数和气数,根据阴阳五行生克的自然规矩,想象、分析、推断、运筹。
她的数算是最弱的。毕竟上一世她完全没有接触过周易、推演、天象等这种玄之又玄的东西。
到了志学院,又增加了射、御两门课。
射,指射箭,弓箭、弩箭都包含在内。
御,包括骑马,驾车。
钱浅还挺喜欢这个世界的,连“驾照”都统一学,绝对算得上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了。
会试三天的考试,每天一张试卷,题目问得抽象,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去解答。
对于钱浅这种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的干部子女来讲,将两世所学融会贯通,交出一张好答卷不是难事。
监考官收走最后一张试卷,看着她娟秀字迹和密密麻麻的答案,不由得露出赞赏的目光。
尽管钱浅看出,那目光中鼓励的意味更多,还是恭敬地行礼告辞。
考试结果在半月后公布。
一大早,钱浅吃完早饭刷好碗,估摸考试结果快出来了,想着去找院长问问。
路过学堂时,却发现整个书院都沸腾了。
所有人看向她的目光都无比炙热,那一张张脸上,有惊讶、有羡慕、有嫉妒、有复杂。
没等钱浅说话,那些平日里没有过多交涉的同窗们便一个接连一个的上前,对她拱手行礼,“钱浅,恭喜你!”
“恭喜!”
“恭喜啊小钱浅!”
钱浅原本还有些狐疑,看到人群中的江远山那一脸五彩斑斓的黑,大致猜到应该是会试成绩出来了。根据江远山的反应来看,她的成绩应该还不错。
她正猜测着,日常对她颇为关照的学士大步流星朝她而来。
“钱浅!你的会试成绩出来了!”
“头名!你是头名!”
“这成绩不做数实在太可惜了!否则你就是我朝首个十二岁的会元!”
钱浅想过她能拿到名次,但结果这么好实在也出乎了她的意料,毕竟去年乡试她只拿了第三。
院长及一众学士很快赶到,情难自抑地一把将钱浅抱起来举高高,“头名!竟是头名!小钱浅,你真是老夫的骄傲啊!哈哈哈哈……”
看着老院长高兴地胡子都要飞起来了,钱浅也忍不住跟着开心。
她心里暗暗盘算,这样或许不止能减免费用、拿人杰奖励,京都城的各大书院说不定会抢着给出高额奖励,求着她去呢!
书院的沸腾嘈杂声,因赵希林的突然到来得到片刻缓和。
若说青州府有谁家能跟江远山家平起平坐,人人都会想到洛家青州话事人赵希林,连青州的知府大人,都会对这位赵把头客气有加。
钱大友去京都前,赵希林是他的顶头上司,平日对钱家颇为照顾。
钱浅对他十分熟悉,扬起属于孩童的天真笑脸,问:“赵伯父,您怎么来了?”
作为资助书院的商贾,赵希林代表洛家,是平日给书院的资助是最多的商贾。
院长也得过赵希林的嘱托多看顾钱浅,所以此刻一见赵希林,就当看到钱浅的家长一样,立即冲上去报喜。
“赵把头是不是得着消息了?您这位世侄女,可真了不得啊!年仅十二岁,会试头名!头名啊!保持势头,四年之后正式参加科考,将来状元也是极有可能的啊!”
面对书院院长和学士们溢于言表的喜悦之情,赵希林神色有些一言难尽。
他顿了片刻好似不知如何应对,干巴巴地说了句:“院长,赵某有急事需要带钱浅回家一趟,请几日假。”
院长愣了下,原本还想着要让钱浅给学员们分享心得呢。
但他知道钱浅的爹是赵希林的下属,也没多想别的,“好,好。这孩子用功许久,歇几天放松放松也好!”
赵希林没再多言,拉住钱浅疾步离开书院。
有学士小声问院长:“赵把头这是怎么了?该不会想把小钱浅送去别的书院吧?”
院长想着赵希林的神色,“不能吧,听钱浅拿了会试头名也没见他高兴。许是有别的什么事儿吧!”
马车上,钱浅难掩喜悦,兴冲冲问:“赵伯父,我破格参加会试拿了头名!您知不知道,这样的成绩,京都城的书院能给出什么条件?减免学费是起码的吧?人杰奖励您知道能给多少吗?京都城开销大,他们的人杰奖励是不是给的也多啊?”
赵希林坐在马车上一言不发,甚至有些不敢看钱浅,抬起头也是欲言又止的模样。
钱浅兴奋火苗一点点被熄火,脑子里开始胡思乱想。
钱大友远在京都,难道是姜婷在家出什么事儿了?
不能吧?她参加考试之后回过家,姜婷一切如常,人好好的呢!
何况姜婷出事,邻居李婶婶怎么没去书院找她,反而去找了赵希林?或是赵希林恰好去看姜婷,凑巧碰上了?
她猜不出状况,终于忍不住问出口:“伯父,是不是我娘亲出什么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