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王
承香殿内香风习习,一架织锦金鹧鸪屏风矗立堂前,屏风后传来几句牢骚。
“褚光霁实在张狂,不过是一介外臣,难不成公主之尊竟配不上他!”郭淑妃揉弄着怀中的狸奴,眉宇间有几丝恼火。
昨日在庆功宴上,圣上提起襄王年已二十有二,却尚未有妻室,便有意将郭淑妃之女寿光公主许配给他为妻。
襄王谢过皇帝厚爱,却言自己视冠军侯为楷模,心存冠军侯之志,夷狄未灭,何以家为?若等到北狄灭族自己再和公主谈婚论嫁,岂不是耽误了公主。
皇帝也不强求,大加褒扬了襄王以身报国的宏图大志后,又赏赐了他堆积如山的犀角、檀香、象牙钱和琳琅满目的精金美玉。
郭淑妃不觉得襄王是真的满心军务,二十出头的男人,正是血气方刚的时候,怎么可能对女子毫无慕艾之心,别是在北地见惯了泼辣悍烈的女子,反而瞧不上雍都的明珠吧。
寿光公主谢止忧拨了拨白瓷瓶里的牡丹花瓣儿,浑不在意道:“阿娘,就算那褚羲应下了阿耶的赐婚,儿也是不依的,幽州苦寒之地,儿是长安水土养出来的金枝玉叶,去了幽州,怕是水土不服。”
郭淑妃将狸奴轻轻放到丝毯上,拈了块儿水晶龙凤糕:“我儿说的甚是,你阿耶要是当真把你嫁到幽州那等穷乡僻壤,为娘怎么也得去紫宸殿找他闹上一闹!”
谢止忧冷哼了一声:“儿才不乐意嫁与襄王那等粗野武夫,儿若是招驸马,定要招得全大雍最俊逸的才子!”
*
濯缨听闻皇帝欲令襄王尚主之事,坐在胡床上若有所思。
侍女云霄在一旁谈说近日宫中的逸闻趣事,颇有几分眉飞色舞:“娘子,奴听麟德殿侍奉的宫人说,那襄王长得可俊了,一点都不似传闻中那样五大三粗,就是脾性冷了些,舞娘几番暗送秋波,他都视若无睹。”
濯缨想起了关于襄王的传言。
襄王褚羲并非家中长子,他是前代襄王褚迁和王妃裴氏的次子,十四岁时北狄拔延部南下侵扰,包围了蓟城。
当时襄王恰好在蓟城军中,他率三千骑兵于清晨杀出城门,一举击溃数万北狄军,拔延部可汗携残军溃逃,襄王率部一路追击,斩首可汗及三万余北狄军。
少年英雄,名副其实。
襄王抵京前,长安百姓提起他,一面是钦佩,一面是惧怕——襄王把兀林、羽弗部联军的头颅垒成了小山一样的京观,据说如今在北狄,襄王的名头可止小儿夜啼。
襄王抵京后,长安风向立马变了,毕竟既能上马保家卫国,又颜如渥丹、美如冠玉的男儿谁能不爱呢?
长安女郎的香囊、绣帕、花环都快把襄王淹没了。
见素取笑云霄:“快矜持一些,还未见到襄王真容,口水都要流下来了!”
濯缨凝眉:圣上欲让襄王做皇家女婿,绝不仅是肥水不流外人田罢了。眼下北境局势太平,北狄诸部大受震慑,大约很长一段日子都只能缩紧尾巴,不敢侵犯大雍国土。
圣上的盘算恐怕是借婚事将这猛虎留在长安,就算不做寿光公主的驸马,也会有别个宗室贵女被塞到襄王府。
北境的霸王怎会甘于做富贵窝里的鸟雀,她兴许可以从此处着手。
*
今岁长安比往年闷热,春色未尽,炎暑时节未至,贵人们便已脱下春衫,换上纱衣。
数日后,皇帝携妃嫔、宗亲、重臣往翠华行宫居住。
皇帝在瑶泉殿行宴,濯缨无甚琐事,赶了个早在席间就坐。
殿宇四周张挂着嵌金线的帷幔,墙壁以金玉、翠羽、琉璃为饰,其上画着乐舞宴饮的彩绘,濯缨正对着窈窕的舞女彩绘出神时,一道懒洋洋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陆昭仪来得可真是早,这不知道的,还以为陆昭仪是要提早来镇镇场呢。”
濯缨在心中无奈地叹了口气,自从圣上命她和温贤妃协理六宫之后,郭淑妃对她横挑鼻子竖挑眼,怎么也能找出错处。
濯缨温和有礼:“淑妃夫人误会妾了,妾住玉烛殿,位偏地远,妾若是不早些到瑶泉殿,万一路上遇见什么事耽搁了开宴,圣上怪罪可如何是好。”
“陆昭仪一如从前,巧言善辩。”谢止忧撇撇嘴,朝郭淑妃撒娇,“阿娘,儿要和你坐在一起!”
郭淑妃睨了濯缨一眼,挺起下颌,领着寿光公主坐到了上首,不再搭理濯缨。
濯缨感到有些好笑:淑妃母女俩像一对儿倨傲的圆眼睛波斯猫。
殿外传来内侍的唱喝声:“圣上驾到——”
殿内众人皆出席跪地行礼,山呼万岁。
圣驾经过,濯缨思索哪个是襄王时,一双乌皮靴从她身侧踏过,步如磐石,四平八稳,濯缨微微抬首,只见那人身形高大,如同雄深雅健的山峰。
圣上就坐后叫起,众人列席。
濯缨向上首看去,皇帝正饮着富水春,下首坐着一位她从没见过的男子。
那男子形容伟美,眸如点漆,眉目俊朗,如同挺拔的翠松。
他的双眼仿佛泠泠的冷潭,即使眉目带笑,眼神犹是摄人心魄。
皇帝遣身边内侍将一壶酒送至下首男子案上,一脸悦色:“这石冻春乃是京兆名酒,褚卿也来尝尝。”
濯缨了然,原来这位就是襄王褚羲,生得这般好相貌,难怪在长安城的风头都快压过芝兰玉树的蜀王了。
襄王启唇,那声音如同林间飒飒的风,又如玉石相击:“臣谢陛下隆恩,臣在幽州习惯饮麦酒,长安的春酒味醇而香,别有一番风味。”
郭淑妃以袖掩唇,揶揄道:“这石冻春是取既鲜又嫩的莲叶、竹叶、芦苇叶配温泉水所酿,岂是寻常麦酒所能比拟。襄王久居边关,难得上京一趟,京畿除了春酒,还有阿婆清、郎官清等清酒,襄王不妨多尝尝。”
襄王手持酒盏,微微勾唇:“夫人好意,臣当心领。臣当年栖居长安时,甚喜清酒,此番到京,定要尽兴痛饮。”
濯缨忽地想起,襄王原是在长安居住过的。
大约五六年前,圣上的原配、襄王的姑母褚皇后病情愈重,圣上为宽慰皇后思乡之情,召襄王一家入京。
褚皇后薨逝后,被追封元德皇后,先襄王褚迁携王妃裴氏、世子褚恒离京,尚是褚家二公子的襄王留在了长安。
褚皇后之子乃圣上长子,幼年夭折,她生前疼爱襄王这个侄儿,她去后,襄王以半子的身份为她守孝,不过那时襄王深居简出,甚少同京中名门权贵往来,濯缨未曾见过年少时的襄王。
三年前松阳河一役,先襄王遭兀林部可汗渠格暗算,率部血战两天两夜后和长子褚恒一同阵亡于松阳河河畔。
边关有难,襄王当即向皇帝请旨,奔赴北境平乱,抵达幽州后重整褚家军,一举将兀林部驱逐出河北郡,可惜被那渠格逃脱。
不久之前,兀林、羽弗两部联合南侵,幽州军严阵以待,襄王用兵如神、多谋善断,遂降服北狄蛮军,将狡猾如豺、凶猛似狼的渠格擒获马下。
瑶泉殿上,一副歌舞升平之相,丝竹管弦之声连绵不绝,席间男女举杯共饮,中书侍郎屈献与门下省给事中薛兰逸已经以宴为题,即兴作起了诗。
濯缨轻轻晃着蔓草花鸟纹银杯,意态悠闲,朝亲王席望了一眼,蜀王谢璋笑容温雅,瞳如秋水,见她转来视线,举起杯中佳酿,濯缨挑了挑眉,将蒲桃酒一饮而尽。
大殿中央,头梳高髻、身披璎珞的菩萨蛮乘乐而舞,金光四溢,仿佛身绽莲花。
一曲舞毕,正要换新曲时,衡山长公主谢梵音突然举帕泫然而泣,皇帝有些惊诧,忙关切道:“梵娘,你这是怎么了,好端端地哭什么,可是受了什么委屈?”
衡山长公主拿丝帕擦擦眼泪,强行挤出一抹笑意:“臣妹无事,只是见大雍海晏河清、边境难得太平,有所慨叹罢了。”
皇帝朗声大笑,命内侍将御案上的几道佳肴端到衡山长公主案上:“朕记得梵娘在闺中时,喜食盐花鱼屑和升平炙,尚食局有个庖厨犹擅这几味菜肴,朕让人送这庖厨到你府上。”
衡山长公主是先帝幼女、今上堂妹,圣上对她一向亲厚。
宗亲们既羡慕她恩宠深厚,也可怜她父母双亡,龙椅上那位是过继来的,不是亲兄长。
衡山长公主一脸感怀:“圣上日理万机,竟还记得臣妹少时的口腹之欲,臣妹实在是、实在是......”话未说完,她又拿起丝帕擦拭珠泪,丝帕边缘绣着两行字——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几道视线逡巡在濯缨脸上,濯缨仿若毫无所觉。
皇帝莞尔:“不过区区一庖厨,梵娘不必在意,你的喜好,朕都记在心中。”
濯缨暗忖:嫂嫂哭泣,应是想起了身处妫州的阿兄,他二人青梅竹马、情深意重,陆家下狱后,皇帝下旨命嫂嫂与阿兄和离,嫂嫂不肯,长跪紫宸殿外乞求皇帝重查此案,皇帝不允,强行让二人和离,嫂嫂只好带着儿女避居公主府。
论衡山长公主最喜好什么,当然是她的夫婿,也就是濯缨的亲兄长陆植,陆植少时,曾偷偷带着谢梵音到乐坊,观赏女蛮国来的菩萨蛮起舞。
二人相隔千里,长公主对陆植的情谊却从未衰减,濯缨期盼,终有一日,他们夫妻能再次相聚。
*
酒酣耳热之时,一名婢女不慎将清酒洒在了襄王衣襟上,襄王摆摆手,令婢女退下,又和皇帝告罪,起身往瑶泉殿一侧的净居殿更衣。
换上一身深青色竹纹长袍,褚羲靠在圈椅上,轻轻按揉着眼侧穴位,闭目养神,一副醉玉颓山之相。
芳馨的零陵香飘来,一双云头履踩着轻盈的步伐缓缓走到近处。
褚羲张开双眸,只见一名梳着反绾髻、身着青莲纹烟罗衫的女郎正俏生生地立在他面前,二人衣衫倒是登对。
那女郎未语先笑,鬓发如云,蛾眉如黛,杏眼像琥珀石一般流光溢彩,形貌绮丽,宛如月中姮娥。
海棠宝石步摇在月光下与琼脂白玉一样的肌肤辉映,琉璃耳珰微微颤动,更衬得她美如世外仙姝。
不等女郎开口,褚羲淡淡道:“昭仪娘子若无要紧事,还是速速离去为好。”
圣上从没向她引见过襄王,难得是宴上有人为他介绍过后宫嫔妃,亦或是襄王神通广大,对后宫动向了如指掌?
濯缨一脸诚恳谦和之色,缓缓说道:“妾无意惊扰大王休憩,只是妾心中忧虑,有求于大王,故而冒险与大王一见,还望大王见谅。”
褚羲抬起头,目光如电,直视濯缨双眼:“何事竟教昭仪来找臣相帮,臣是外男,如何相助娘子?”
濯缨定了定神,目露哀惋:“家父乃前尚书省右仆射陆煦陆秉时,三年前,妾家中的男儿被流放至妫州,妫州苦寒,妾想求大王帮妾照料妫州的亲眷。”
襄王的脸庞一半露在月光下,一半隐于夜色,他思忖了片刻,轻轻笑道:“此事倒是不难,然则昭仪与臣非亲非故,臣为何要帮助昭仪,关照几个朝廷钦犯?”
“褚光霁实在张狂,不过是一介外臣,难不成公主之尊竟配不上他!”郭淑妃揉弄着怀中的狸奴,眉宇间有几丝恼火。
昨日在庆功宴上,圣上提起襄王年已二十有二,却尚未有妻室,便有意将郭淑妃之女寿光公主许配给他为妻。
襄王谢过皇帝厚爱,却言自己视冠军侯为楷模,心存冠军侯之志,夷狄未灭,何以家为?若等到北狄灭族自己再和公主谈婚论嫁,岂不是耽误了公主。
皇帝也不强求,大加褒扬了襄王以身报国的宏图大志后,又赏赐了他堆积如山的犀角、檀香、象牙钱和琳琅满目的精金美玉。
郭淑妃不觉得襄王是真的满心军务,二十出头的男人,正是血气方刚的时候,怎么可能对女子毫无慕艾之心,别是在北地见惯了泼辣悍烈的女子,反而瞧不上雍都的明珠吧。
寿光公主谢止忧拨了拨白瓷瓶里的牡丹花瓣儿,浑不在意道:“阿娘,就算那褚羲应下了阿耶的赐婚,儿也是不依的,幽州苦寒之地,儿是长安水土养出来的金枝玉叶,去了幽州,怕是水土不服。”
郭淑妃将狸奴轻轻放到丝毯上,拈了块儿水晶龙凤糕:“我儿说的甚是,你阿耶要是当真把你嫁到幽州那等穷乡僻壤,为娘怎么也得去紫宸殿找他闹上一闹!”
谢止忧冷哼了一声:“儿才不乐意嫁与襄王那等粗野武夫,儿若是招驸马,定要招得全大雍最俊逸的才子!”
*
濯缨听闻皇帝欲令襄王尚主之事,坐在胡床上若有所思。
侍女云霄在一旁谈说近日宫中的逸闻趣事,颇有几分眉飞色舞:“娘子,奴听麟德殿侍奉的宫人说,那襄王长得可俊了,一点都不似传闻中那样五大三粗,就是脾性冷了些,舞娘几番暗送秋波,他都视若无睹。”
濯缨想起了关于襄王的传言。
襄王褚羲并非家中长子,他是前代襄王褚迁和王妃裴氏的次子,十四岁时北狄拔延部南下侵扰,包围了蓟城。
当时襄王恰好在蓟城军中,他率三千骑兵于清晨杀出城门,一举击溃数万北狄军,拔延部可汗携残军溃逃,襄王率部一路追击,斩首可汗及三万余北狄军。
少年英雄,名副其实。
襄王抵京前,长安百姓提起他,一面是钦佩,一面是惧怕——襄王把兀林、羽弗部联军的头颅垒成了小山一样的京观,据说如今在北狄,襄王的名头可止小儿夜啼。
襄王抵京后,长安风向立马变了,毕竟既能上马保家卫国,又颜如渥丹、美如冠玉的男儿谁能不爱呢?
长安女郎的香囊、绣帕、花环都快把襄王淹没了。
见素取笑云霄:“快矜持一些,还未见到襄王真容,口水都要流下来了!”
濯缨凝眉:圣上欲让襄王做皇家女婿,绝不仅是肥水不流外人田罢了。眼下北境局势太平,北狄诸部大受震慑,大约很长一段日子都只能缩紧尾巴,不敢侵犯大雍国土。
圣上的盘算恐怕是借婚事将这猛虎留在长安,就算不做寿光公主的驸马,也会有别个宗室贵女被塞到襄王府。
北境的霸王怎会甘于做富贵窝里的鸟雀,她兴许可以从此处着手。
*
今岁长安比往年闷热,春色未尽,炎暑时节未至,贵人们便已脱下春衫,换上纱衣。
数日后,皇帝携妃嫔、宗亲、重臣往翠华行宫居住。
皇帝在瑶泉殿行宴,濯缨无甚琐事,赶了个早在席间就坐。
殿宇四周张挂着嵌金线的帷幔,墙壁以金玉、翠羽、琉璃为饰,其上画着乐舞宴饮的彩绘,濯缨正对着窈窕的舞女彩绘出神时,一道懒洋洋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陆昭仪来得可真是早,这不知道的,还以为陆昭仪是要提早来镇镇场呢。”
濯缨在心中无奈地叹了口气,自从圣上命她和温贤妃协理六宫之后,郭淑妃对她横挑鼻子竖挑眼,怎么也能找出错处。
濯缨温和有礼:“淑妃夫人误会妾了,妾住玉烛殿,位偏地远,妾若是不早些到瑶泉殿,万一路上遇见什么事耽搁了开宴,圣上怪罪可如何是好。”
“陆昭仪一如从前,巧言善辩。”谢止忧撇撇嘴,朝郭淑妃撒娇,“阿娘,儿要和你坐在一起!”
郭淑妃睨了濯缨一眼,挺起下颌,领着寿光公主坐到了上首,不再搭理濯缨。
濯缨感到有些好笑:淑妃母女俩像一对儿倨傲的圆眼睛波斯猫。
殿外传来内侍的唱喝声:“圣上驾到——”
殿内众人皆出席跪地行礼,山呼万岁。
圣驾经过,濯缨思索哪个是襄王时,一双乌皮靴从她身侧踏过,步如磐石,四平八稳,濯缨微微抬首,只见那人身形高大,如同雄深雅健的山峰。
圣上就坐后叫起,众人列席。
濯缨向上首看去,皇帝正饮着富水春,下首坐着一位她从没见过的男子。
那男子形容伟美,眸如点漆,眉目俊朗,如同挺拔的翠松。
他的双眼仿佛泠泠的冷潭,即使眉目带笑,眼神犹是摄人心魄。
皇帝遣身边内侍将一壶酒送至下首男子案上,一脸悦色:“这石冻春乃是京兆名酒,褚卿也来尝尝。”
濯缨了然,原来这位就是襄王褚羲,生得这般好相貌,难怪在长安城的风头都快压过芝兰玉树的蜀王了。
襄王启唇,那声音如同林间飒飒的风,又如玉石相击:“臣谢陛下隆恩,臣在幽州习惯饮麦酒,长安的春酒味醇而香,别有一番风味。”
郭淑妃以袖掩唇,揶揄道:“这石冻春是取既鲜又嫩的莲叶、竹叶、芦苇叶配温泉水所酿,岂是寻常麦酒所能比拟。襄王久居边关,难得上京一趟,京畿除了春酒,还有阿婆清、郎官清等清酒,襄王不妨多尝尝。”
襄王手持酒盏,微微勾唇:“夫人好意,臣当心领。臣当年栖居长安时,甚喜清酒,此番到京,定要尽兴痛饮。”
濯缨忽地想起,襄王原是在长安居住过的。
大约五六年前,圣上的原配、襄王的姑母褚皇后病情愈重,圣上为宽慰皇后思乡之情,召襄王一家入京。
褚皇后薨逝后,被追封元德皇后,先襄王褚迁携王妃裴氏、世子褚恒离京,尚是褚家二公子的襄王留在了长安。
褚皇后之子乃圣上长子,幼年夭折,她生前疼爱襄王这个侄儿,她去后,襄王以半子的身份为她守孝,不过那时襄王深居简出,甚少同京中名门权贵往来,濯缨未曾见过年少时的襄王。
三年前松阳河一役,先襄王遭兀林部可汗渠格暗算,率部血战两天两夜后和长子褚恒一同阵亡于松阳河河畔。
边关有难,襄王当即向皇帝请旨,奔赴北境平乱,抵达幽州后重整褚家军,一举将兀林部驱逐出河北郡,可惜被那渠格逃脱。
不久之前,兀林、羽弗两部联合南侵,幽州军严阵以待,襄王用兵如神、多谋善断,遂降服北狄蛮军,将狡猾如豺、凶猛似狼的渠格擒获马下。
瑶泉殿上,一副歌舞升平之相,丝竹管弦之声连绵不绝,席间男女举杯共饮,中书侍郎屈献与门下省给事中薛兰逸已经以宴为题,即兴作起了诗。
濯缨轻轻晃着蔓草花鸟纹银杯,意态悠闲,朝亲王席望了一眼,蜀王谢璋笑容温雅,瞳如秋水,见她转来视线,举起杯中佳酿,濯缨挑了挑眉,将蒲桃酒一饮而尽。
大殿中央,头梳高髻、身披璎珞的菩萨蛮乘乐而舞,金光四溢,仿佛身绽莲花。
一曲舞毕,正要换新曲时,衡山长公主谢梵音突然举帕泫然而泣,皇帝有些惊诧,忙关切道:“梵娘,你这是怎么了,好端端地哭什么,可是受了什么委屈?”
衡山长公主拿丝帕擦擦眼泪,强行挤出一抹笑意:“臣妹无事,只是见大雍海晏河清、边境难得太平,有所慨叹罢了。”
皇帝朗声大笑,命内侍将御案上的几道佳肴端到衡山长公主案上:“朕记得梵娘在闺中时,喜食盐花鱼屑和升平炙,尚食局有个庖厨犹擅这几味菜肴,朕让人送这庖厨到你府上。”
衡山长公主是先帝幼女、今上堂妹,圣上对她一向亲厚。
宗亲们既羡慕她恩宠深厚,也可怜她父母双亡,龙椅上那位是过继来的,不是亲兄长。
衡山长公主一脸感怀:“圣上日理万机,竟还记得臣妹少时的口腹之欲,臣妹实在是、实在是......”话未说完,她又拿起丝帕擦拭珠泪,丝帕边缘绣着两行字——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几道视线逡巡在濯缨脸上,濯缨仿若毫无所觉。
皇帝莞尔:“不过区区一庖厨,梵娘不必在意,你的喜好,朕都记在心中。”
濯缨暗忖:嫂嫂哭泣,应是想起了身处妫州的阿兄,他二人青梅竹马、情深意重,陆家下狱后,皇帝下旨命嫂嫂与阿兄和离,嫂嫂不肯,长跪紫宸殿外乞求皇帝重查此案,皇帝不允,强行让二人和离,嫂嫂只好带着儿女避居公主府。
论衡山长公主最喜好什么,当然是她的夫婿,也就是濯缨的亲兄长陆植,陆植少时,曾偷偷带着谢梵音到乐坊,观赏女蛮国来的菩萨蛮起舞。
二人相隔千里,长公主对陆植的情谊却从未衰减,濯缨期盼,终有一日,他们夫妻能再次相聚。
*
酒酣耳热之时,一名婢女不慎将清酒洒在了襄王衣襟上,襄王摆摆手,令婢女退下,又和皇帝告罪,起身往瑶泉殿一侧的净居殿更衣。
换上一身深青色竹纹长袍,褚羲靠在圈椅上,轻轻按揉着眼侧穴位,闭目养神,一副醉玉颓山之相。
芳馨的零陵香飘来,一双云头履踩着轻盈的步伐缓缓走到近处。
褚羲张开双眸,只见一名梳着反绾髻、身着青莲纹烟罗衫的女郎正俏生生地立在他面前,二人衣衫倒是登对。
那女郎未语先笑,鬓发如云,蛾眉如黛,杏眼像琥珀石一般流光溢彩,形貌绮丽,宛如月中姮娥。
海棠宝石步摇在月光下与琼脂白玉一样的肌肤辉映,琉璃耳珰微微颤动,更衬得她美如世外仙姝。
不等女郎开口,褚羲淡淡道:“昭仪娘子若无要紧事,还是速速离去为好。”
圣上从没向她引见过襄王,难得是宴上有人为他介绍过后宫嫔妃,亦或是襄王神通广大,对后宫动向了如指掌?
濯缨一脸诚恳谦和之色,缓缓说道:“妾无意惊扰大王休憩,只是妾心中忧虑,有求于大王,故而冒险与大王一见,还望大王见谅。”
褚羲抬起头,目光如电,直视濯缨双眼:“何事竟教昭仪来找臣相帮,臣是外男,如何相助娘子?”
濯缨定了定神,目露哀惋:“家父乃前尚书省右仆射陆煦陆秉时,三年前,妾家中的男儿被流放至妫州,妫州苦寒,妾想求大王帮妾照料妫州的亲眷。”
襄王的脸庞一半露在月光下,一半隐于夜色,他思忖了片刻,轻轻笑道:“此事倒是不难,然则昭仪与臣非亲非故,臣为何要帮助昭仪,关照几个朝廷钦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