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天气晴好,站在院内向外眺望,能看的很远,绿水绕青山,炊烟袅袅间,趁着早上气温凉爽,已经有勤快的人家出来担水、施肥、侍弄菜园子。沈泠深吸了一口这个朝代的空气,只觉得四肢百骸都松泛了起来,捏了捏手臂,经过这段时间的休养,她似乎是长了点肉,没之前那么瘦弱了。
沈泠到后罩房用陶碗取了半碗米糠,再到院里打开鸡笼,咯咯咯的喂了鸡,正准备把碗放回去,又碰到了芳娘。
“哟~我们的千金大小姐亲自干活了,你倒是个聪明的,知道捡些轻省的活儿干,可怜了我的容娘,托身到我的肚子里,这个要做,那个要做,没这个享福的命。”路过堂屋时,被芳娘看到,忍不住又刺了几句。
“站住,你莫是不早就好了,这都快半个月了,你是打着养病的名声在这里一味躲懒呢?”芳娘眉头一皱,满脸狐疑地对着沈泠上下打量。
芳娘的声音不小,很容易就让屋里的人都听见了。
看到沈大预备起身的模样,田婆子搁下碗,也准备跟着出去也好在中间调和一二。
看着芳娘这忍耐到极限,快要抓狂的表情,沈泠在心里小小的偷笑了一下,然后用让屋里屋外都能听见的声音,语气可怜的回道:“大伯母,这阵子我病着,只能在家里干些扫地、烧火、刷碗、喂鸡的事情,我今天感觉好多了,等会就出去打猪草,大伯母,你别恼了。”
说完沈泠就放回陶碗,然后背起猪草篓和打草刀出去了。走的时候,还不忘对刚刚从厨房出来的沈大、田婆子问好。
看着沈泠背着比她个头还高的篓子一步一步的消失在眼前,沈大心里又觉得不是滋味了,垂下眼眸,默默想着:“扫地、烧火、刷碗、喂鸡,谁家病人病中还干这么多事,一点都没闲着,只是这段时间略多吃了些,芳娘就看不下去了。”
“以后打短工的钱,得贴补一些给泠娘,看孩子的衣服,裤管都短了一截,再过两年要及笄了,连身体面的衣裳都没有。”沈大拿定了主意,回屋取了工具就出门找活了,农忙过后就是嫁娶的好时候,有些富庶人家会新打些桌子、凳子、箱笼做嫁妆。
看到沈大并未出言呵斥女儿,田婆子略放了心,又转回厨房准备吃早饭,低头一看,已经被李老根爷仨扫荡的差不多了,又是气了个半饱。
背着草篓,循着记忆中的方向,沈泠很快找到了打猪草的地方。这里地势较高,靠着大山,对面是一条小河,今天天气好,晴空万里,照到水里看着倒是不深,旁边有片滩涂,围了一圈厚厚的芦苇荡,想必原主就是从这边过去,然后不慎落的水。
沈泠收回目光,得干正事了。
我记得这片儿好像有假酸浆,它的种子就是用来做冰粉的原料。在一阵目光的梭巡之后,果然看到了熟悉的“小灯泡“,轻轻捏一下,里面的种子就炸开来了。
沈泠是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记得小时候,阿奶经常带着小泠儿在漫山遍野间认花认草,然后又用一双巧手,把那些不知名的野果野菜变成美食。也是靠着阿奶的手艺,才将沈泠父亲兄妹二人给拉扯大。
最开始,沈家只是在村里的集市上支了个小摊卖米粉,却不想其中的小菜、辣酱,成了街里街坊反复回头的最爱,想单独买小菜辣酱的人反而不少,有赖乡亲们的喜欢,奶奶也开始卖这些,慢慢的小摊变成了小店面,后来父亲接手小店,靠着它给沈泠供上了大学,客来客往,百吃不厌的还是阿奶的手艺。
思绪回笼,沈泠从身上摸出一个小布包,原布约莫一尺,这是从她当年逃难时的衣裳上裁下的,虽然大部分衣料已经被芳娘拆了缝补到永安身上,但原主偷偷藏了一块,上面的花样图纹已经看不清了、颜色也已经洗的很淡了,但对于乡下人来说,还是难得的好东西。
这些天趁着养病,沈泠悄悄把这尺布做成了一个袋子,就是为了今天。“原主,倘若你在天有灵,希望你能理解。”在心中默默与原主对话之后,沈泠麻利地开始了采摘,约莫半炷香的功夫,就把布袋子装满了,当然主要原因是这袋子比较小。
看了看袋子里的假酸浆种子,又掂了掂,大概有8两的样子,1两的冰粉种子能搓出一斤半的冰粉,如果1两冰粉能卖1文钱,就是15文,8两就是120文,出于商人子弟的习惯,沈泠在心中飞速地盘算了一下,有赚头,然后定了定神,趁着现在是成熟期,得多收集一些原材料。
不过幸好这些种子采下来后也需要晾晒,等晒干后再制作冰粉,晾晒好了保存,能存上一年,还不影响冰粉的“产量”。
做完这些,沈泠开始打猪草,幸好有原主的身体记忆,她的动作还算利索,且干且歇,半个时辰后,终于是装满了这口大篓。
感受到阳光照在身上的热度,沈泠抬头看了下太阳,差不多快到午时了,古代的农村没有吃午餐的讲究,但现代的沈泠有这个习惯,幸好朝食在沈大的关照下,吃了两个窝窝头,不然现在肯定饿了。
沈泠把小布袋别在腰间,背上猪草,拿起打草刀准备进山。
此山名为有秋山,传说很早的时候,这里有一位有秋道人在此修炼,能武擅医,战乱时下山救了不少贫民百姓,天下大定后,这道人却不知何处云游了,百姓感念其恩德,在镇子上修缮了道观,时供香火,此山也由此得名。
爬上山后,往里走了一段路,沈泠寻了一个茂密的灌木丛把猪草篓藏好,又在上面盖上了些枝条落叶,用打草刀在旁边的树上做好标记就继续深入了。
山上果然物产丰饶,不说远的,沈泠进来了这么些时候,就已经看到了有松树、榛子树、野板栗树,可惜现在还不是成熟的季节,这些乌饭子、馒头子、羊□□也得过两个月才熟。
但沈泠并没有气馁,因为这次她上山的目的可是——肉,惊蛰已过,猫冬的动物也都出来了,沈泠一边记住这些果子和树的位置,一边削竹子,用藤蔓做陷阱。
等走到树叶把天空全部盖住的地方,沈泠知道快到内围了,就停住换条路往回走,没想到走着走着,居然还有意外发现,红葱菌、白葱菌、牛肝菌,甚至还有几朵鸡纵菌,枯木上还发了新鲜的木耳,现在是农忙时节,进山的人少了,前些日子又下过雨,倒是给我捡到便宜了。
一开始用手拿,后来临时编了个小筐,化身采蘑菇的小女孩儿,一路上捡了不少菌子,不知不觉又绕回了山中。
忽然,一声疾呼从前方传来,沈泠连忙躲到树后,掩匿身形,如今的世道并不算太平,外族虎视眈眈,虽然大齐朝着力推行修养生息的政策,但真正主宰百姓命运的还是当地的父母官,吏治清明的有,但从中牟利的更多,保不齐就有活不下去的百姓被逼上梁山,做了山贼匪徒,所以沈泠不得不小心。
“南星!你怎么了?”这个声音十分焦急,听起来似乎还有些耳熟?
“爷爷,我的脚好像被蛇给咬了,好痛。”
“不好,是竹叶青!南星你快服下这颗解毒丸”确定了,是孙大夫的声音,发现是穿越之日救了自己的恩人,沈泠赶紧跑了出来。
“孙大夫,这是怎么了?”
“有什么忙我能帮上的吗?”突然跳出来的生人给孙大夫和孙南星吓了一跳,仔细一瞧,发现是一位十几岁、提着各色菌类的少女,爷孙俩才放下心来。
“女娃,事出紧急,你过来帮我为南星放血包扎,我去寻解蛇毒的药材,切记,不要耽搁了。”然后孙大夫就拿着采药的工具急匆匆的走了,留下面色苍白的孙南星与沈泠大眼瞪小眼。
不愧是名医,这风范,果然飒爽,但是您好歹告诉我纱布在哪,怎么包扎呀。
静默了一瞬,沈泠赶紧翻找起孙大夫留下的药箱,只有银针和白布,没有刀、也没有可以用来消毒的酒精。
沈泠先用白布在伤口上方约一寸半,也就是五厘米左右的位置,紧紧绑扎起来。看到沈泠的动作,孙南星的脸上流露出一丝迷惑,这是包扎吗?
“你还能听见我说话吗,身上有火石或者火折子吗?”沈泠看见孙南星好似呆了一般,没有反应,不确定地伸出手在他眼前晃了晃。
“有的,在我包里,你要做什么?”看见孙南星想勉力自己去取东西,沈泠连忙阻止,拿到火折子,沈泠学着电视剧里的样子吹了吹,果然有火焰冒出来,不禁暗赞道古人真厉害。然后再看了一眼孙南星,留下一句:“等下你就知道了。”
沈泠把自己用来打猪草的弯刀取出来,把菌子掰开擦了擦它的刀锋,又用火折把刀锋烤到发红,吹开上面因用菌子擦过而被烤熟的碎屑。
做完这些,沈泠关上火折盖子,拿着镰刀蹲回孙南星的腿边对他说:“待回会有些疼,你忍着点,我要给你放毒血了”
看着沈泠这陌生却又行云流水的动作,孙南星的内心莫名升腾起几分信任,用低沉的嗓音看着沈泠,定定回道:“好,你来吧。”
沈泠紧张的咽了下口水,认真回想着自己大学参加野营俱乐部时社团团长讲过的,如果不幸被毒蛇咬到的紧急处理办法,但听和做,看别人操作和自己上手,还是非常不同的。
眼前的这个人是孙大夫的孙子,她一定要救他。
沈泠到后罩房用陶碗取了半碗米糠,再到院里打开鸡笼,咯咯咯的喂了鸡,正准备把碗放回去,又碰到了芳娘。
“哟~我们的千金大小姐亲自干活了,你倒是个聪明的,知道捡些轻省的活儿干,可怜了我的容娘,托身到我的肚子里,这个要做,那个要做,没这个享福的命。”路过堂屋时,被芳娘看到,忍不住又刺了几句。
“站住,你莫是不早就好了,这都快半个月了,你是打着养病的名声在这里一味躲懒呢?”芳娘眉头一皱,满脸狐疑地对着沈泠上下打量。
芳娘的声音不小,很容易就让屋里的人都听见了。
看到沈大预备起身的模样,田婆子搁下碗,也准备跟着出去也好在中间调和一二。
看着芳娘这忍耐到极限,快要抓狂的表情,沈泠在心里小小的偷笑了一下,然后用让屋里屋外都能听见的声音,语气可怜的回道:“大伯母,这阵子我病着,只能在家里干些扫地、烧火、刷碗、喂鸡的事情,我今天感觉好多了,等会就出去打猪草,大伯母,你别恼了。”
说完沈泠就放回陶碗,然后背起猪草篓和打草刀出去了。走的时候,还不忘对刚刚从厨房出来的沈大、田婆子问好。
看着沈泠背着比她个头还高的篓子一步一步的消失在眼前,沈大心里又觉得不是滋味了,垂下眼眸,默默想着:“扫地、烧火、刷碗、喂鸡,谁家病人病中还干这么多事,一点都没闲着,只是这段时间略多吃了些,芳娘就看不下去了。”
“以后打短工的钱,得贴补一些给泠娘,看孩子的衣服,裤管都短了一截,再过两年要及笄了,连身体面的衣裳都没有。”沈大拿定了主意,回屋取了工具就出门找活了,农忙过后就是嫁娶的好时候,有些富庶人家会新打些桌子、凳子、箱笼做嫁妆。
看到沈大并未出言呵斥女儿,田婆子略放了心,又转回厨房准备吃早饭,低头一看,已经被李老根爷仨扫荡的差不多了,又是气了个半饱。
背着草篓,循着记忆中的方向,沈泠很快找到了打猪草的地方。这里地势较高,靠着大山,对面是一条小河,今天天气好,晴空万里,照到水里看着倒是不深,旁边有片滩涂,围了一圈厚厚的芦苇荡,想必原主就是从这边过去,然后不慎落的水。
沈泠收回目光,得干正事了。
我记得这片儿好像有假酸浆,它的种子就是用来做冰粉的原料。在一阵目光的梭巡之后,果然看到了熟悉的“小灯泡“,轻轻捏一下,里面的种子就炸开来了。
沈泠是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记得小时候,阿奶经常带着小泠儿在漫山遍野间认花认草,然后又用一双巧手,把那些不知名的野果野菜变成美食。也是靠着阿奶的手艺,才将沈泠父亲兄妹二人给拉扯大。
最开始,沈家只是在村里的集市上支了个小摊卖米粉,却不想其中的小菜、辣酱,成了街里街坊反复回头的最爱,想单独买小菜辣酱的人反而不少,有赖乡亲们的喜欢,奶奶也开始卖这些,慢慢的小摊变成了小店面,后来父亲接手小店,靠着它给沈泠供上了大学,客来客往,百吃不厌的还是阿奶的手艺。
思绪回笼,沈泠从身上摸出一个小布包,原布约莫一尺,这是从她当年逃难时的衣裳上裁下的,虽然大部分衣料已经被芳娘拆了缝补到永安身上,但原主偷偷藏了一块,上面的花样图纹已经看不清了、颜色也已经洗的很淡了,但对于乡下人来说,还是难得的好东西。
这些天趁着养病,沈泠悄悄把这尺布做成了一个袋子,就是为了今天。“原主,倘若你在天有灵,希望你能理解。”在心中默默与原主对话之后,沈泠麻利地开始了采摘,约莫半炷香的功夫,就把布袋子装满了,当然主要原因是这袋子比较小。
看了看袋子里的假酸浆种子,又掂了掂,大概有8两的样子,1两的冰粉种子能搓出一斤半的冰粉,如果1两冰粉能卖1文钱,就是15文,8两就是120文,出于商人子弟的习惯,沈泠在心中飞速地盘算了一下,有赚头,然后定了定神,趁着现在是成熟期,得多收集一些原材料。
不过幸好这些种子采下来后也需要晾晒,等晒干后再制作冰粉,晾晒好了保存,能存上一年,还不影响冰粉的“产量”。
做完这些,沈泠开始打猪草,幸好有原主的身体记忆,她的动作还算利索,且干且歇,半个时辰后,终于是装满了这口大篓。
感受到阳光照在身上的热度,沈泠抬头看了下太阳,差不多快到午时了,古代的农村没有吃午餐的讲究,但现代的沈泠有这个习惯,幸好朝食在沈大的关照下,吃了两个窝窝头,不然现在肯定饿了。
沈泠把小布袋别在腰间,背上猪草,拿起打草刀准备进山。
此山名为有秋山,传说很早的时候,这里有一位有秋道人在此修炼,能武擅医,战乱时下山救了不少贫民百姓,天下大定后,这道人却不知何处云游了,百姓感念其恩德,在镇子上修缮了道观,时供香火,此山也由此得名。
爬上山后,往里走了一段路,沈泠寻了一个茂密的灌木丛把猪草篓藏好,又在上面盖上了些枝条落叶,用打草刀在旁边的树上做好标记就继续深入了。
山上果然物产丰饶,不说远的,沈泠进来了这么些时候,就已经看到了有松树、榛子树、野板栗树,可惜现在还不是成熟的季节,这些乌饭子、馒头子、羊□□也得过两个月才熟。
但沈泠并没有气馁,因为这次她上山的目的可是——肉,惊蛰已过,猫冬的动物也都出来了,沈泠一边记住这些果子和树的位置,一边削竹子,用藤蔓做陷阱。
等走到树叶把天空全部盖住的地方,沈泠知道快到内围了,就停住换条路往回走,没想到走着走着,居然还有意外发现,红葱菌、白葱菌、牛肝菌,甚至还有几朵鸡纵菌,枯木上还发了新鲜的木耳,现在是农忙时节,进山的人少了,前些日子又下过雨,倒是给我捡到便宜了。
一开始用手拿,后来临时编了个小筐,化身采蘑菇的小女孩儿,一路上捡了不少菌子,不知不觉又绕回了山中。
忽然,一声疾呼从前方传来,沈泠连忙躲到树后,掩匿身形,如今的世道并不算太平,外族虎视眈眈,虽然大齐朝着力推行修养生息的政策,但真正主宰百姓命运的还是当地的父母官,吏治清明的有,但从中牟利的更多,保不齐就有活不下去的百姓被逼上梁山,做了山贼匪徒,所以沈泠不得不小心。
“南星!你怎么了?”这个声音十分焦急,听起来似乎还有些耳熟?
“爷爷,我的脚好像被蛇给咬了,好痛。”
“不好,是竹叶青!南星你快服下这颗解毒丸”确定了,是孙大夫的声音,发现是穿越之日救了自己的恩人,沈泠赶紧跑了出来。
“孙大夫,这是怎么了?”
“有什么忙我能帮上的吗?”突然跳出来的生人给孙大夫和孙南星吓了一跳,仔细一瞧,发现是一位十几岁、提着各色菌类的少女,爷孙俩才放下心来。
“女娃,事出紧急,你过来帮我为南星放血包扎,我去寻解蛇毒的药材,切记,不要耽搁了。”然后孙大夫就拿着采药的工具急匆匆的走了,留下面色苍白的孙南星与沈泠大眼瞪小眼。
不愧是名医,这风范,果然飒爽,但是您好歹告诉我纱布在哪,怎么包扎呀。
静默了一瞬,沈泠赶紧翻找起孙大夫留下的药箱,只有银针和白布,没有刀、也没有可以用来消毒的酒精。
沈泠先用白布在伤口上方约一寸半,也就是五厘米左右的位置,紧紧绑扎起来。看到沈泠的动作,孙南星的脸上流露出一丝迷惑,这是包扎吗?
“你还能听见我说话吗,身上有火石或者火折子吗?”沈泠看见孙南星好似呆了一般,没有反应,不确定地伸出手在他眼前晃了晃。
“有的,在我包里,你要做什么?”看见孙南星想勉力自己去取东西,沈泠连忙阻止,拿到火折子,沈泠学着电视剧里的样子吹了吹,果然有火焰冒出来,不禁暗赞道古人真厉害。然后再看了一眼孙南星,留下一句:“等下你就知道了。”
沈泠把自己用来打猪草的弯刀取出来,把菌子掰开擦了擦它的刀锋,又用火折把刀锋烤到发红,吹开上面因用菌子擦过而被烤熟的碎屑。
做完这些,沈泠关上火折盖子,拿着镰刀蹲回孙南星的腿边对他说:“待回会有些疼,你忍着点,我要给你放毒血了”
看着沈泠这陌生却又行云流水的动作,孙南星的内心莫名升腾起几分信任,用低沉的嗓音看着沈泠,定定回道:“好,你来吧。”
沈泠紧张的咽了下口水,认真回想着自己大学参加野营俱乐部时社团团长讲过的,如果不幸被毒蛇咬到的紧急处理办法,但听和做,看别人操作和自己上手,还是非常不同的。
眼前的这个人是孙大夫的孙子,她一定要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