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兄们,我先享受一把!”
色心贼手,已将阿若包围。阿若断不会妥协,手持长鞭,宁死不屈。
霎时,利箭划破长风,原先带头之人,一击即中,栽了下去。其他“绿林好汉”顿了脚,不敢向前。
阿若趁着他们愣神之际,飞快向前奔去。那些贼人眼看触手可得的猎物逃了,心有不甘;些许胆大之人也想紧随其后。
他们将要伸出腿时,几只利箭再次袭来,错落有致,成了一道排障,既是警告,也是断路。
阿若不敢回头,不知跑了多久,再也听不见身后的动静。前面人影憧憧,阿若生怕再入贼手,不敢继续前行。刚要躲避之时,又被碎石绊了脚,摔了出去。
不是硬实的恶土,而是微热的铠甲。
“姑娘,你没事吧?”
清脆的女声里透着忧虑。
阿若蓦然抬头望了望,她并未摔倒,而是被朝锦歌所拥入怀。
换言之,她得救了。
不惧贼人色心贼胆,但恩锦歌扶危济困。
朝锦歌看着阿若神色恐惧、瑟瑟发抖的可怜模样,决定将她带上马车医治。朝锦歌横向抱着阿若,将她送上了马车。
阿若逃跑之时,衣裙破烂不堪、红色的喜服伴着漆黑的垢土,狼狈不堪。
马车里还坐着宋城,翘着腿,看着戏。
“你先下去。”
阿若衣不蔽体,朝锦歌为了她的颜面,对宋城下了逐客令。
宋城不为所动。
“男女授受不亲。你在这,不方便。”
朝锦歌言之有理,宋城败下阵来。
宋城捂着眼睛,下了马车。他这师妹没有防备之心,路上什么人都敢捡,也不怕惹火上身。劝不得,劝不得。
朝锦歌拿着毯子盖在阿若的身上,遮了她的身体,全了她的自尊。
“姑娘安心在这坐着,我去请军医。”
阿若一言不发,朝锦歌也没迫着她,便出了马车。
朝锦歌一出马车,就对上三双“惕厉”的眼神。她自觉有些尴尬,挠了挠头,“我就说,这山上怎的明火持杖,定是山上贼人强抢民女,逼人就范。”
朝锦歌见山有异象,求着莫殇放了几箭以退贼人,偶然间竟救下一条人命。
宋城对着朝锦歌“泛滥成灾”的恻隐心一番奚落:“如今你救了一个,以后也还会有第二个、第三个,到那时你救得过来吗?”
占山为王多是宵小之辈,谈不上什么良知风俗,若是今朝得手,也能消停几日;若是一朝脱手,贼人亏心短行,继续对良家下手,只怕没有一日安稳之时。
朝锦歌突然出手,不仅暴露了军队所在,还给别人落下祸端,好心办了错事。
莫殇怕宋城直言拂了朝锦歌的好意、二人再生嫌隙,抢先答话:“好了好了,先请军医帮着救治,等遇了人家,再给姑娘好生安顿下来。”
“师父,不如先在此休整,明日再出发?”
莫殇询问三清的建议。
“不可。今夜多行,以备贼人偷袭。”
月夜朦胧,魁山隐隐绰绰。
三清心有不安,恐是这帮贼人窃去了军粮。
南下无粮,又能挺过几日?
“姑娘这手被碎渣割了深些,及时换药,这几日可千万不能碰上水。身上的淤青也带着抹上药,不出几日就能消散。”
军医叮嘱完,退了马车。
军医向朝锦歌禀明伤情:“女公子放心,姑娘多是皮外伤不打紧。药物外敷多是有刺痛难耐,这姑娘倒是一声不吭,怕是受了刺激,落了心病。”话语里对陌生姑娘的遭遇连连惋惜。
朝锦歌计无所出,不知该如何慰藉车上的姑娘,也不知如何除了她的心病,甚至连让她开口说话都成了难事儿。
朝锦歌有意示好:“姑娘喝些热茶吧。”
阿若赤脚逃了半宿,寒意重。她接过朝锦歌手里的热茶,只是双手捧着,还未喝下肚。
阿若虽遭人背叛,差点被困在魁山,永世不宁。但误打误撞,她竟然被朝锦歌所救,进了莫家军的行列之中。
阿若想起阁主叮咛,不择手段,只为杀一人。她正好借莫家军行车之便,直接南下。
既混迹朝都,又可流转南岐。一箭双雕。
朝家女公子恻怛之心,胡言几句,即可拿捏。
阿若踌躇不定,她当真要利用救命恩人吗?
“奴,唤阿若。”
这是阿若从被救至今,第一次开口。
朝锦歌暖心直言:“我虽然救了你,但你不必放低姿态,你不是任何人的奴仆,只是自己的主人。”
“等到明日,你便能回家了。”
“阿若无父无母,多谢女公子救命之恩。阿若若做女公子的婢女,服侍左右,请女公子成全!”
阿若以为朝锦歌要赶自己走,她计谋不保,拖着伤体直接双膝跪地,祈求朝锦歌能收了她。
一时之间,朝锦歌被夹在两难地步。
“你先起来,你先起来。”
“女公子若是不答应,奴就长跪不起!”阿若没得到朝锦歌亲口应允,不会轻易起身。
“好好好。但我不能直接应了你,还得问问我师兄意见。”朝锦歌退了一步。但她毕竟不是军中主帅,每每行动之前,定要向莫殇询谋佥同。
“姑娘无父无母,怎的惹上山中盗贼?”
朝锦歌困惑已久。
“奴上山采药,不想遇了贼人,不由分说把奴掳回了寨中。此山唤作魁山,魁山寨主将奴赐给了什么高官王督粮,强迫我今夜为他献身。奴宁死不辱,碎了花瓶刺了王督粮后,才从山里逃了出来。”真言掺着谎话,阿若有意将王督粮勾结盗贼之事抖了出来。
朝锦歌心中惊色,此事断不会像阿若所言轻巧。朝都督粮贸然与山中盗贼沆瀣一气,那朝都粮草岂不皆被山中盗匪坐地分赃,没了粮草,南下大军亦是死路一条。
“此事当真?”
朝锦歌将阿若所说一五一十向莫殇他们交代清楚。莫殇此前听了三清建言,夜路行军,特意想要避开劫匪。如今朝都督粮与魁山贼匪朋比为奸,为了朝都粮草,他莫家军就得和魁山贼匪争个高下。
一语中的,三清不知作何感想。魁山山高地险,他们不知地势险峻,即使兵力在手,也多半是与对方周旋,不能一击即中。
他们可以在原处几经周折,但在南岐苦战的将士可再也遭受不住了。他们必须想个万全之策,早日拿下魁山。
朝锦歌冥思苦想,发觉她和阿若的共同之处,或许利用此招,让魁山盗匪放下备心,也是良机。她试探的开了开口:“魁山之辈皆是好色之徒,阿若先例既出,若我以身诱饵,假装被掳去,定能知晓他们匿身之策。”
宋城闻言,当机立断:“不可。且不说魁山之人占山为王绝非等闲之辈,再谈隔日又绑缚一人,他们岂不心生戒备,严加看管。到了此时,你凭何传递信号?你凭何确保安危?”
宋城可不想朝锦歌犯了傻,把自己搭进去。三清和莫殇也起反对之意。
宋城生怕朝锦歌胡来,急忙说了自己的想法:“我们虽然没上过魁山,可有一人,她去过。”
宋城所指之人,不言而喻。
“她无父无母,怎的在魁山附近生活多年?如今又祈求师妹收留,如此身分不明之人,岂敢留在身边?”
朝锦歌没有呛声,荒山野岭,她也不敢冒然收留阿若。可阿若刚逃出生天,又怎会答应再回魁山寨这屈辱之地?
朝锦歌深吸口气,重担翡然。“阿若姑娘,这是我从家中带得上好的创伤药。”朝锦歌上了马车,原先组织好的说辞,又被其抛之脑后,她是真的开不口。
阿若看出她的窘迫,又换了一个路数。“女公子若是为难,等到了有村庄的地方,奴自会下车,不耽误女公子驾车赶路。”
阿若将姿态放低,微之尘埃。
朝锦歌赶忙摆手,怕对方误解,“你在这车上安心呆着,我不是要赶你走。”
朝锦歌有口难开,踌躇未决。
阿若生了惑,既不是要赶她走,又所言何事?她转念一想,南下军队若无粮草,自是寸步难行。他们想要粮草,必与魁山有所一战。朝家女公子不是要赶她走,反倒有求于她。
也罢,即是朝家女公子不想开口,她就先人一步。攻上魁山,她巴不得手刃仇敌。
阿若奴颜媚骨,又显纯良之态,“女公子,可愿为阿若报仇雪恨?”她伸出被褥里的素手,想要握住朝锦歌的手、又似害怕,悬在半空;被碎片割裂的丑陋伤疤绽露,惹人生怜。
朝锦歌的理智与怜恤争个不停,最后还是理智占了上风。“阿若姑娘何出此言?”
阿若靠着车边,蜷缩进角落,裹着毯子,谁见犹怜。她伸手指了指朝锦歌身上的铠甲,“奴见过这身衣裳,不是将领,可配不上。魁山之人非为作恶已久,奈何此地背离朝都,官不出兵,百姓隐忍至今。阿若进过魁山也逃了出来,是女公子身边唯一知晓魁山地形之人。还请女公子派兵,为百姓除害、为阿若沉冤。”
一滴清泪,顺着阿若的脸颊滑落。
晓之以情,阿若被折磨伤口历历在目;动之以理,阿若搬出百姓让朝锦歌骑虎难下。
色心贼手,已将阿若包围。阿若断不会妥协,手持长鞭,宁死不屈。
霎时,利箭划破长风,原先带头之人,一击即中,栽了下去。其他“绿林好汉”顿了脚,不敢向前。
阿若趁着他们愣神之际,飞快向前奔去。那些贼人眼看触手可得的猎物逃了,心有不甘;些许胆大之人也想紧随其后。
他们将要伸出腿时,几只利箭再次袭来,错落有致,成了一道排障,既是警告,也是断路。
阿若不敢回头,不知跑了多久,再也听不见身后的动静。前面人影憧憧,阿若生怕再入贼手,不敢继续前行。刚要躲避之时,又被碎石绊了脚,摔了出去。
不是硬实的恶土,而是微热的铠甲。
“姑娘,你没事吧?”
清脆的女声里透着忧虑。
阿若蓦然抬头望了望,她并未摔倒,而是被朝锦歌所拥入怀。
换言之,她得救了。
不惧贼人色心贼胆,但恩锦歌扶危济困。
朝锦歌看着阿若神色恐惧、瑟瑟发抖的可怜模样,决定将她带上马车医治。朝锦歌横向抱着阿若,将她送上了马车。
阿若逃跑之时,衣裙破烂不堪、红色的喜服伴着漆黑的垢土,狼狈不堪。
马车里还坐着宋城,翘着腿,看着戏。
“你先下去。”
阿若衣不蔽体,朝锦歌为了她的颜面,对宋城下了逐客令。
宋城不为所动。
“男女授受不亲。你在这,不方便。”
朝锦歌言之有理,宋城败下阵来。
宋城捂着眼睛,下了马车。他这师妹没有防备之心,路上什么人都敢捡,也不怕惹火上身。劝不得,劝不得。
朝锦歌拿着毯子盖在阿若的身上,遮了她的身体,全了她的自尊。
“姑娘安心在这坐着,我去请军医。”
阿若一言不发,朝锦歌也没迫着她,便出了马车。
朝锦歌一出马车,就对上三双“惕厉”的眼神。她自觉有些尴尬,挠了挠头,“我就说,这山上怎的明火持杖,定是山上贼人强抢民女,逼人就范。”
朝锦歌见山有异象,求着莫殇放了几箭以退贼人,偶然间竟救下一条人命。
宋城对着朝锦歌“泛滥成灾”的恻隐心一番奚落:“如今你救了一个,以后也还会有第二个、第三个,到那时你救得过来吗?”
占山为王多是宵小之辈,谈不上什么良知风俗,若是今朝得手,也能消停几日;若是一朝脱手,贼人亏心短行,继续对良家下手,只怕没有一日安稳之时。
朝锦歌突然出手,不仅暴露了军队所在,还给别人落下祸端,好心办了错事。
莫殇怕宋城直言拂了朝锦歌的好意、二人再生嫌隙,抢先答话:“好了好了,先请军医帮着救治,等遇了人家,再给姑娘好生安顿下来。”
“师父,不如先在此休整,明日再出发?”
莫殇询问三清的建议。
“不可。今夜多行,以备贼人偷袭。”
月夜朦胧,魁山隐隐绰绰。
三清心有不安,恐是这帮贼人窃去了军粮。
南下无粮,又能挺过几日?
“姑娘这手被碎渣割了深些,及时换药,这几日可千万不能碰上水。身上的淤青也带着抹上药,不出几日就能消散。”
军医叮嘱完,退了马车。
军医向朝锦歌禀明伤情:“女公子放心,姑娘多是皮外伤不打紧。药物外敷多是有刺痛难耐,这姑娘倒是一声不吭,怕是受了刺激,落了心病。”话语里对陌生姑娘的遭遇连连惋惜。
朝锦歌计无所出,不知该如何慰藉车上的姑娘,也不知如何除了她的心病,甚至连让她开口说话都成了难事儿。
朝锦歌有意示好:“姑娘喝些热茶吧。”
阿若赤脚逃了半宿,寒意重。她接过朝锦歌手里的热茶,只是双手捧着,还未喝下肚。
阿若虽遭人背叛,差点被困在魁山,永世不宁。但误打误撞,她竟然被朝锦歌所救,进了莫家军的行列之中。
阿若想起阁主叮咛,不择手段,只为杀一人。她正好借莫家军行车之便,直接南下。
既混迹朝都,又可流转南岐。一箭双雕。
朝家女公子恻怛之心,胡言几句,即可拿捏。
阿若踌躇不定,她当真要利用救命恩人吗?
“奴,唤阿若。”
这是阿若从被救至今,第一次开口。
朝锦歌暖心直言:“我虽然救了你,但你不必放低姿态,你不是任何人的奴仆,只是自己的主人。”
“等到明日,你便能回家了。”
“阿若无父无母,多谢女公子救命之恩。阿若若做女公子的婢女,服侍左右,请女公子成全!”
阿若以为朝锦歌要赶自己走,她计谋不保,拖着伤体直接双膝跪地,祈求朝锦歌能收了她。
一时之间,朝锦歌被夹在两难地步。
“你先起来,你先起来。”
“女公子若是不答应,奴就长跪不起!”阿若没得到朝锦歌亲口应允,不会轻易起身。
“好好好。但我不能直接应了你,还得问问我师兄意见。”朝锦歌退了一步。但她毕竟不是军中主帅,每每行动之前,定要向莫殇询谋佥同。
“姑娘无父无母,怎的惹上山中盗贼?”
朝锦歌困惑已久。
“奴上山采药,不想遇了贼人,不由分说把奴掳回了寨中。此山唤作魁山,魁山寨主将奴赐给了什么高官王督粮,强迫我今夜为他献身。奴宁死不辱,碎了花瓶刺了王督粮后,才从山里逃了出来。”真言掺着谎话,阿若有意将王督粮勾结盗贼之事抖了出来。
朝锦歌心中惊色,此事断不会像阿若所言轻巧。朝都督粮贸然与山中盗贼沆瀣一气,那朝都粮草岂不皆被山中盗匪坐地分赃,没了粮草,南下大军亦是死路一条。
“此事当真?”
朝锦歌将阿若所说一五一十向莫殇他们交代清楚。莫殇此前听了三清建言,夜路行军,特意想要避开劫匪。如今朝都督粮与魁山贼匪朋比为奸,为了朝都粮草,他莫家军就得和魁山贼匪争个高下。
一语中的,三清不知作何感想。魁山山高地险,他们不知地势险峻,即使兵力在手,也多半是与对方周旋,不能一击即中。
他们可以在原处几经周折,但在南岐苦战的将士可再也遭受不住了。他们必须想个万全之策,早日拿下魁山。
朝锦歌冥思苦想,发觉她和阿若的共同之处,或许利用此招,让魁山盗匪放下备心,也是良机。她试探的开了开口:“魁山之辈皆是好色之徒,阿若先例既出,若我以身诱饵,假装被掳去,定能知晓他们匿身之策。”
宋城闻言,当机立断:“不可。且不说魁山之人占山为王绝非等闲之辈,再谈隔日又绑缚一人,他们岂不心生戒备,严加看管。到了此时,你凭何传递信号?你凭何确保安危?”
宋城可不想朝锦歌犯了傻,把自己搭进去。三清和莫殇也起反对之意。
宋城生怕朝锦歌胡来,急忙说了自己的想法:“我们虽然没上过魁山,可有一人,她去过。”
宋城所指之人,不言而喻。
“她无父无母,怎的在魁山附近生活多年?如今又祈求师妹收留,如此身分不明之人,岂敢留在身边?”
朝锦歌没有呛声,荒山野岭,她也不敢冒然收留阿若。可阿若刚逃出生天,又怎会答应再回魁山寨这屈辱之地?
朝锦歌深吸口气,重担翡然。“阿若姑娘,这是我从家中带得上好的创伤药。”朝锦歌上了马车,原先组织好的说辞,又被其抛之脑后,她是真的开不口。
阿若看出她的窘迫,又换了一个路数。“女公子若是为难,等到了有村庄的地方,奴自会下车,不耽误女公子驾车赶路。”
阿若将姿态放低,微之尘埃。
朝锦歌赶忙摆手,怕对方误解,“你在这车上安心呆着,我不是要赶你走。”
朝锦歌有口难开,踌躇未决。
阿若生了惑,既不是要赶她走,又所言何事?她转念一想,南下军队若无粮草,自是寸步难行。他们想要粮草,必与魁山有所一战。朝家女公子不是要赶她走,反倒有求于她。
也罢,即是朝家女公子不想开口,她就先人一步。攻上魁山,她巴不得手刃仇敌。
阿若奴颜媚骨,又显纯良之态,“女公子,可愿为阿若报仇雪恨?”她伸出被褥里的素手,想要握住朝锦歌的手、又似害怕,悬在半空;被碎片割裂的丑陋伤疤绽露,惹人生怜。
朝锦歌的理智与怜恤争个不停,最后还是理智占了上风。“阿若姑娘何出此言?”
阿若靠着车边,蜷缩进角落,裹着毯子,谁见犹怜。她伸手指了指朝锦歌身上的铠甲,“奴见过这身衣裳,不是将领,可配不上。魁山之人非为作恶已久,奈何此地背离朝都,官不出兵,百姓隐忍至今。阿若进过魁山也逃了出来,是女公子身边唯一知晓魁山地形之人。还请女公子派兵,为百姓除害、为阿若沉冤。”
一滴清泪,顺着阿若的脸颊滑落。
晓之以情,阿若被折磨伤口历历在目;动之以理,阿若搬出百姓让朝锦歌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