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弟,我明日要下山给家中母亲请安,不知师弟家住都城何处,我也好顺道捎带些礼品送与家中长辈,聊表敬意。”莫殇旁敲侧击地发问,明显心不在钓鱼。
“师兄的好意我心领了。都城之内,非富即贵,官宦世家与商贾巨擘云集,宋城出身寒微,岂敢在都城中安家?上次提及的老母,她居住在乡间,我进城不过是谋求一份生计。平日里喜爱翻阅些闲书,略识几个字,曾在贵人家中帮过忙,学到的礼仪不过是依样画葫芦,不敢在师父和师兄面前班门弄斧。”
宋城的回答天衣无缝,但莫殇心中仍存疑虑。但他没有继续追问,孰是孰非,他自己判断。
后山的湖泊只是一片浅水,除了偶尔有渔夫前来,平日少有人打理。湖面上覆盖着疯狂生长的水藻,杂乱无章,显然不是垂钓的好地方。
莫殇和宋城在湖边静坐片刻,却一无所获,最终只得空手而归。
宋城原以为回到观中,朝锦歌会抓住机会,对他空手而归的窘态大加嘲讽。然而,她并没有这么做。
自从莫殇和他一同进入观内,朝锦歌甚至没有向他们投来一个正眼。她的额头上挂着汗珠,汗滴顺着脸颊滑落,浸湿了衣衫。她的双腿在原地颤抖,但她依然咬紧嘴唇,坚持保持着蹲马步的姿势。
莫殇张开了嘴,却又将即将出口的话语咽了回去。
宋城察觉到了朝锦歌的异样,但他并没有直接点破,而是邀请莫殇一同帮忙收拾茶具。
他先是将已经冷却的茶水用来浇灌花草,接着用竹制的小水勺,轻轻舀起热水,淋在刚刚使用过的茶杯上,进行清洗。
“师兄当年习武,是否也像师妹这样,整天练习扎马步?”
莫殇放下了原本准备用来捞鱼的漏网,回答说:“不曾。师父性格随和,他的教学方法不拘泥于书本,不似那些私塾老师那样刻板。师父更重视弟子自己的体会和领悟,而不是单纯地传授技巧。”
看来朝锦歌之所以在这里蹲马步,并非是被三清惩罚,而是出于她自己的意愿。或许是因为没有达到三清所期望的领悟,她在这里自我较劲。
“我今早起来练功时还在想,师妹为何起得这么早,却只是在这里蹲马步。现在看来,师父可能是想让她通过这个基本功得到一些启示。师父的教学方法,向来不按常理出牌。”
莫殇将烫过的茶具,一一排列整齐地摆放在茶台上,等待它们自然晾干后再收起。
“师弟,你会做饭吗?”
莫殇突然转身,问懵了宋城。
“师弟,你会做饭吗?”
莫殇突然转身,问懵了宋城。
虽然宋城这十几年来并没有享受过什么奢侈的生活,但在宫寺和宫中的岁月里,他的日常起居都是由冬媪一手照料,几乎可以说是“十指不沾阳春水”。至于烹饪,宋城确实并不擅长。
宋城自诩出生寒微,理应懂得一些生活琐事。哪怕就是宋城不会做饭,也要硬着头皮把这戏唱下去。
“平日里宋城一心向学,对于生活琐事并未过多在意,家中一切由老母操持,我也不敢妄称精通厨艺,只能说略知皮毛。而且,即便我想做,这里也没有食材可用。”
宋城苦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更何况他不过是半吊子水平。
莫殇无言,三清观地处偏远,平日里三清也不太会专门做饭。何况,哪有师父伺候徒弟的道理。三清喜欢酒肉,性格豪放,平时会去后山垂钓或狩猎,所得食材通常就地生火烤制,或用大铁锅简单焖煮,便可大快朵颐。
莫殇平时要么和三清一起吃饭,要么想吃清淡些,就会去山下帮忙,换取一些简单的食物。每隔半月,莫家还会派人送来一些生活物资,因此生活还算舒适。
这会儿他总不能带着师弟下山蹭饭吧?总归是不太符合礼节,莫殇更怕被师弟笑话,还在思考着更好的解决办法。
脩然,莫殇瞥到朝锦歌门梁上悬挂的草鱼。
“师妹,这鱼是伯父送来的吗?”
“这是我和山下樵夫一起在后山浅湖钓的,上次拜师宴父亲也带了不少食材补给,都放在后院临时搭建的灶台旁边。”
朝锦歌全程听得一字不落,言语间也是解了莫殇和宋城的难题。
“既然如此,师妹,不如和我们一起用膳吧。”
拿人家手短,吃人家嘴软。莫殇觉得,朝锦歌被罚了一天的膳食,而他们却要用朝家送来的食材做饭,他心里有些过意不去。
“多谢师兄,但师父已经罚了我一天膳食,我怎能违背师命。朝家送来的补给,是赠给三清观的,并非我一人所有,师兄们无需客气。”
既然朝锦歌都这样说了,莫殇也不好再多说什么,只好随着宋城去了后院。
宋城也是赶鸭子上架,随意搬弄起一条鱼。他粗略一看,发现鱼已经被处理得很干净,不由得松了口气。不然他估摸着还没开始做鱼,就要露陷。
这调料呢?宋城看着桌台前都是些瓶瓶罐罐的玩意儿,上面也没贴个标记,他就胡乱从里面挑了两瓶就叠加在一起,倒在小碗里作为备用。
莫殇则负责生火,虽然他不会烹饪,但常下山帮忙,生火技巧不在话下。他用火折子点燃枯草,再适量加入柴火,不久灶台就热了起来,浓烟也随之升起。
宋城不敢怠慢,匆忙将鱼放入锅中,随手倒入调料,象征性地搅动几下,盖上锅盖,心里却没底。
“师弟,这鱼是炖的还是炸的?怎么没先烧水和放油啊?”
莫殇虽不懂做菜,但也知晓一些基本的烹饪常识。
“家乡做法,简单,跟城里的佳肴没法比。”
宋城自我安慰,却不敢面对可能已经搞砸的现实。
锅盖之下,可能是一团浆糊。
朝锦歌还在前院与自己较劲,突然督见后院飘出了些许烟雾。起初她并未在意,毕竟做饭哪能没有些烟火气。随后事态就变得一发不可收拾,逐渐弥漫的浓烟,她呛的难以呼吸,眼泪也不禁夺眶而出。
她收了动作,拖着疲惫的身体来到后院。只见莫殇手忙脚乱地端着水准备浇在灶台上,朝锦歌立刻阻止他,这新搭的灶台可不能就这样毁了。宋城也不知所措,脱下外衣试图扑灭火苗。
“真是的,不会做饭还逞什么能?浪费了这么好的食材,差点还把灶台给搭进去。”
朝锦歌一边数落着他们俩,又送他们俩一人一记白眼;一边又迅速从地上抽起一根柴火棍,脩地将滋生的火苗从壁里捅出来抖落在地。她最后接过莫殇手里端的盆,将盆里的水尽数倒在上面,不一会儿火焰就停止了挣扎,轻而易举地灭了。
她抄起宋城的外衣,隔着衣服掀开锅盖,熟练地避开热气。锅里的鱼已经面目全非,成了一团焦黑。
她气愤地将衣服扔回给宋城,这么好的衣料竟然用来灭火,现在衣服也烫出了洞,不能再穿了。
莫殇凑上前去望了望,“师弟,这就是你们家乡的做法?”
这已经不能称之为鱼了,顶多是一团黑炭。
朝锦歌毫不留情地将莫殇和宋城赶出灶台三尺之外。
宋城仍不相信这位从未沾阳春水的朝家女公子能打理好膳食。
朝锦歌用箸先把烧糊的鱼从热锅里叉了出来,放在砧板上,转身拾起一把小铁刀把糊掉的鳞片收拾干净。
“刷洗锅,切片姜,你们总会吧?”
朝锦歌头都没抬,对两位师兄的分工已然下达。
莫殇端着水瓢向糊锅浇了一瓢水,随后拿起刷帚开始清理锅内糊掉的黑渍;宋城从小灶台旁摆放的菜什里拿出葱姜,拙地切好葱姜备用。
莫殇和宋城两人齐心协力再次把灶台的火升起,为了防止像上回一样掌控不了火候,宋城特地取来青篦扇,小心翼翼地吹拂着。
朝锦歌起锅再热油,将刮净后的小半碗鱼肉于铁锅中肆意翻炒起来。待到鱼肉炒至变色后,她便开始加水、焖盖。
等鱼汤的时候,朝锦歌也不得闲着,转手将切好的姜片放置捣罐里,仔细研磨,滤成一碗姜汁。
不久,鱼香四溢。
朝锦歌用舀勺勾着两碗浓汤,鱼肉早就在漫长火温的炖煮中,融化在汤水里。她不急不忙地舀了两勺姜汁掺和在碗里,又随手加了微量的盐豉,最后端在莫殇、宋城二人面前。
朝锦歌一套动作行云流水,根本不给莫殇、宋城喘息之机。
莫殇和宋城只得面面相觑,还真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啊。
“师兄的好意我心领了。都城之内,非富即贵,官宦世家与商贾巨擘云集,宋城出身寒微,岂敢在都城中安家?上次提及的老母,她居住在乡间,我进城不过是谋求一份生计。平日里喜爱翻阅些闲书,略识几个字,曾在贵人家中帮过忙,学到的礼仪不过是依样画葫芦,不敢在师父和师兄面前班门弄斧。”
宋城的回答天衣无缝,但莫殇心中仍存疑虑。但他没有继续追问,孰是孰非,他自己判断。
后山的湖泊只是一片浅水,除了偶尔有渔夫前来,平日少有人打理。湖面上覆盖着疯狂生长的水藻,杂乱无章,显然不是垂钓的好地方。
莫殇和宋城在湖边静坐片刻,却一无所获,最终只得空手而归。
宋城原以为回到观中,朝锦歌会抓住机会,对他空手而归的窘态大加嘲讽。然而,她并没有这么做。
自从莫殇和他一同进入观内,朝锦歌甚至没有向他们投来一个正眼。她的额头上挂着汗珠,汗滴顺着脸颊滑落,浸湿了衣衫。她的双腿在原地颤抖,但她依然咬紧嘴唇,坚持保持着蹲马步的姿势。
莫殇张开了嘴,却又将即将出口的话语咽了回去。
宋城察觉到了朝锦歌的异样,但他并没有直接点破,而是邀请莫殇一同帮忙收拾茶具。
他先是将已经冷却的茶水用来浇灌花草,接着用竹制的小水勺,轻轻舀起热水,淋在刚刚使用过的茶杯上,进行清洗。
“师兄当年习武,是否也像师妹这样,整天练习扎马步?”
莫殇放下了原本准备用来捞鱼的漏网,回答说:“不曾。师父性格随和,他的教学方法不拘泥于书本,不似那些私塾老师那样刻板。师父更重视弟子自己的体会和领悟,而不是单纯地传授技巧。”
看来朝锦歌之所以在这里蹲马步,并非是被三清惩罚,而是出于她自己的意愿。或许是因为没有达到三清所期望的领悟,她在这里自我较劲。
“我今早起来练功时还在想,师妹为何起得这么早,却只是在这里蹲马步。现在看来,师父可能是想让她通过这个基本功得到一些启示。师父的教学方法,向来不按常理出牌。”
莫殇将烫过的茶具,一一排列整齐地摆放在茶台上,等待它们自然晾干后再收起。
“师弟,你会做饭吗?”
莫殇突然转身,问懵了宋城。
“师弟,你会做饭吗?”
莫殇突然转身,问懵了宋城。
虽然宋城这十几年来并没有享受过什么奢侈的生活,但在宫寺和宫中的岁月里,他的日常起居都是由冬媪一手照料,几乎可以说是“十指不沾阳春水”。至于烹饪,宋城确实并不擅长。
宋城自诩出生寒微,理应懂得一些生活琐事。哪怕就是宋城不会做饭,也要硬着头皮把这戏唱下去。
“平日里宋城一心向学,对于生活琐事并未过多在意,家中一切由老母操持,我也不敢妄称精通厨艺,只能说略知皮毛。而且,即便我想做,这里也没有食材可用。”
宋城苦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更何况他不过是半吊子水平。
莫殇无言,三清观地处偏远,平日里三清也不太会专门做饭。何况,哪有师父伺候徒弟的道理。三清喜欢酒肉,性格豪放,平时会去后山垂钓或狩猎,所得食材通常就地生火烤制,或用大铁锅简单焖煮,便可大快朵颐。
莫殇平时要么和三清一起吃饭,要么想吃清淡些,就会去山下帮忙,换取一些简单的食物。每隔半月,莫家还会派人送来一些生活物资,因此生活还算舒适。
这会儿他总不能带着师弟下山蹭饭吧?总归是不太符合礼节,莫殇更怕被师弟笑话,还在思考着更好的解决办法。
脩然,莫殇瞥到朝锦歌门梁上悬挂的草鱼。
“师妹,这鱼是伯父送来的吗?”
“这是我和山下樵夫一起在后山浅湖钓的,上次拜师宴父亲也带了不少食材补给,都放在后院临时搭建的灶台旁边。”
朝锦歌全程听得一字不落,言语间也是解了莫殇和宋城的难题。
“既然如此,师妹,不如和我们一起用膳吧。”
拿人家手短,吃人家嘴软。莫殇觉得,朝锦歌被罚了一天的膳食,而他们却要用朝家送来的食材做饭,他心里有些过意不去。
“多谢师兄,但师父已经罚了我一天膳食,我怎能违背师命。朝家送来的补给,是赠给三清观的,并非我一人所有,师兄们无需客气。”
既然朝锦歌都这样说了,莫殇也不好再多说什么,只好随着宋城去了后院。
宋城也是赶鸭子上架,随意搬弄起一条鱼。他粗略一看,发现鱼已经被处理得很干净,不由得松了口气。不然他估摸着还没开始做鱼,就要露陷。
这调料呢?宋城看着桌台前都是些瓶瓶罐罐的玩意儿,上面也没贴个标记,他就胡乱从里面挑了两瓶就叠加在一起,倒在小碗里作为备用。
莫殇则负责生火,虽然他不会烹饪,但常下山帮忙,生火技巧不在话下。他用火折子点燃枯草,再适量加入柴火,不久灶台就热了起来,浓烟也随之升起。
宋城不敢怠慢,匆忙将鱼放入锅中,随手倒入调料,象征性地搅动几下,盖上锅盖,心里却没底。
“师弟,这鱼是炖的还是炸的?怎么没先烧水和放油啊?”
莫殇虽不懂做菜,但也知晓一些基本的烹饪常识。
“家乡做法,简单,跟城里的佳肴没法比。”
宋城自我安慰,却不敢面对可能已经搞砸的现实。
锅盖之下,可能是一团浆糊。
朝锦歌还在前院与自己较劲,突然督见后院飘出了些许烟雾。起初她并未在意,毕竟做饭哪能没有些烟火气。随后事态就变得一发不可收拾,逐渐弥漫的浓烟,她呛的难以呼吸,眼泪也不禁夺眶而出。
她收了动作,拖着疲惫的身体来到后院。只见莫殇手忙脚乱地端着水准备浇在灶台上,朝锦歌立刻阻止他,这新搭的灶台可不能就这样毁了。宋城也不知所措,脱下外衣试图扑灭火苗。
“真是的,不会做饭还逞什么能?浪费了这么好的食材,差点还把灶台给搭进去。”
朝锦歌一边数落着他们俩,又送他们俩一人一记白眼;一边又迅速从地上抽起一根柴火棍,脩地将滋生的火苗从壁里捅出来抖落在地。她最后接过莫殇手里端的盆,将盆里的水尽数倒在上面,不一会儿火焰就停止了挣扎,轻而易举地灭了。
她抄起宋城的外衣,隔着衣服掀开锅盖,熟练地避开热气。锅里的鱼已经面目全非,成了一团焦黑。
她气愤地将衣服扔回给宋城,这么好的衣料竟然用来灭火,现在衣服也烫出了洞,不能再穿了。
莫殇凑上前去望了望,“师弟,这就是你们家乡的做法?”
这已经不能称之为鱼了,顶多是一团黑炭。
朝锦歌毫不留情地将莫殇和宋城赶出灶台三尺之外。
宋城仍不相信这位从未沾阳春水的朝家女公子能打理好膳食。
朝锦歌用箸先把烧糊的鱼从热锅里叉了出来,放在砧板上,转身拾起一把小铁刀把糊掉的鳞片收拾干净。
“刷洗锅,切片姜,你们总会吧?”
朝锦歌头都没抬,对两位师兄的分工已然下达。
莫殇端着水瓢向糊锅浇了一瓢水,随后拿起刷帚开始清理锅内糊掉的黑渍;宋城从小灶台旁摆放的菜什里拿出葱姜,拙地切好葱姜备用。
莫殇和宋城两人齐心协力再次把灶台的火升起,为了防止像上回一样掌控不了火候,宋城特地取来青篦扇,小心翼翼地吹拂着。
朝锦歌起锅再热油,将刮净后的小半碗鱼肉于铁锅中肆意翻炒起来。待到鱼肉炒至变色后,她便开始加水、焖盖。
等鱼汤的时候,朝锦歌也不得闲着,转手将切好的姜片放置捣罐里,仔细研磨,滤成一碗姜汁。
不久,鱼香四溢。
朝锦歌用舀勺勾着两碗浓汤,鱼肉早就在漫长火温的炖煮中,融化在汤水里。她不急不忙地舀了两勺姜汁掺和在碗里,又随手加了微量的盐豉,最后端在莫殇、宋城二人面前。
朝锦歌一套动作行云流水,根本不给莫殇、宋城喘息之机。
莫殇和宋城只得面面相觑,还真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