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最近工作不算太忙,晚饭吃得比较早。旺州以前是学民族餐饮的,也掌过一年多的勺,虽然比成熟的民族大厨掌掴稍逊火候,但对于易小胜来说,已是足够,真是他的口福了。一碗烧肉米线,又香又辣,他一口气吃了三两米线,要不是因为饿他先垫吧了点东西,他能吃五两!
宿舍方面他住一天就习惯了,甚至主动邀请小爱小熊到房间睡觉,他向旺州要了两个油漆桶,种了一盆阴阳茉莉,一盆多肉,倒是有家的感觉了。条件或许看上去是简陋的,但对于易小胜来说,这是别样的体验。
清晨,他起床迎接第一缕阳光,傍晚,他看着夕阳西下。生活,这是不一样的生活。当他晚上脱下鞋袜,看到鞋底沾满的草汁,当他照镜子,看到自己这几天被晒红的脸颊,双手是洗手液洗不掉的青草气息,他倒觉得不错,自己缺自然久矣。
森林倒也十分宁静,完全与喧嚣隔绝。这里没有夜生活,没有灯红酒绿,夜里甚至连路灯都没有,周围漆黑一片,黑黑的夜笼罩着黑黑的旷野,黑的浑然一体,宿舍的灯与无边无际的银河遥相呼应,是灯光?是银河?
年少成名,这几年他的生活频繁发生改变,13岁独自到异国他乡做练习生、15岁以团赛第一的好成绩组团出道、16岁走红中韩两国,18岁经历限韩令,19岁以演员身份正式出道……他的人生仿佛按照着既定的轨道前行,他渐渐适应这种节奏——当然也可能是麻木——所谓的生命之间的平衡。在经历了生活环境的改变之后,他的脑海中自然而然地开始对比、思考,并且尝试从中获取“经验”,以供未来做参考用。但他发现,长期单一的生活方式或许真的会让人产生惯性,形成思维局限,而正是在变化之中,人们才能对不同的生活进行思考比较,进而更好地融入任何一种生活。
天刚拂晓,易小胜便被旺州敲门声吵醒。易小声打开房门,旺州立即作出噤声的动作,并领着旺州到二楼的一个房间。此时高挂的弯月还在,大地仍在沉睡,冷风还在呼啸,哈一口气,瞬间就没了踪迹。
旺州激动地指着电脑屏幕让易小胜看,监控实时显示,楼下有“朋友”来访。
这次一共来了两位朋友,很显然是组团做客。旺州指着走在前面的肚子微微鼓起的大象对着易小胜介绍道:“这是保护区今年唯一一位宝妈,名为优优,应该是怀孕不太舒服,出来走动的。”
易小胜看它肚子微微鼓起,问道:“悠悠……孕期还有多久?”
旺州回:“还有两个月。”
易小胜盯着优优肚子,神色激动道:“小生命……我听果丹说,小象是象群的宝贝。”
旺州道:“是的,所以它们很重视自己的宝宝。”
他们就这样安静看着楼下的朋友,只见两位朋友不慌不忙,优优走在前面,另一只叫做盼盼的公象走在后面,优优熟练踏上水泥板,走到易小胜白天睡觉的地方,鼻子在前面探索着,盼盼则走到小爱小熊的狗舍旁,好奇地用鼻子嗅了嗅小熊的鲨鱼玩具,这是易小胜白天去芒市城区买给它的玩具。
旺州盯着优优,恍然大悟道:“你白天买来的苹果,是不是还挂在那里?”
易小胜奇道:“是的,大象也爱吃苹果吗?”
旺州道:“优优爱吃苹果,”然后找来两只凳子,给易小胜一只,两人坐下,接着道:“你想听一个故事吗?”
“十几年前,这里还不是保护区,人们也没有保护大象的意识,当时大象被当做牲畜,是赚钱的东西。村里有位德高望重的师傅,是训练大象的能手。有一年,村里有户人家因为生大病没钱治,不得不把家里的怀孕的母象卖给老师傅。村里训象有个规矩,大象比君子,意思就是大象就像君子一样,是十分通人性的,我们要像对待家人那样对待大象,不能带崽卖买象。但当时那家人实在是走投无路,老师傅不得不买下大象。不久后,母象便产下一头小象,但因为高龄产象且产前一直被强迫干苦力活,产后不久母象便去世了。”
易小胜问道:“后来呢?”
旺州继续说道:“大象是哺乳动物,当时小象还没有断奶,要生存下去是十分困难的,村里都在说,这头小象活不久,但老师傅是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家,硬是用牛乳、羊乳,一口一口把小象养活养大。”
易小胜道:“这头小象,就是优优吧。”
旺州点点头,继续说:“那位老师傅有个孙女,很喜欢这头大象,那孙女就喜欢吃苹果,经常给优优吃苹果。”
易小胜不解:“既然这样说,优优应该是家养大象,为什么会在保护区出没呢?”
旺州回道:“优优是保护区第一头野化大象。”
原来如此,这下易小胜可是赚到了,既看到了大象(两头,其中一头还是在孕大象),还听到了故事,同时还看到了保护区第一头野化大象。不过,易小胜始终无法理解,这些动物和人类生活在一起好好的为什么要野化呢?之前他在网上看到熊猫野化失败的例子,就觉得非常不理解,现在遇到优优,也是同样的问题。他看着优优用鼻子取下自己挂在墙壁上的整袋苹果,熟练地撕开塑料袋,用鼻子一颗颗往嘴里送,吃到最后一颗时,优优转头对着盼盼摆了下鼻子,盼盼放下还在把玩的小熊的玩具,走到优优面前,吃了最后一颗苹果。
易小胜哽咽道:“盼盼,是优优的对象吗?”
旺州回:“据观测应该是的,亚洲象为多配偶制,但盼盼和优优,是保护区观测到的唯一一对固定配偶的大象。”
德宏的天,7点就开始泛白了,7点半左右就已经全白,两头大象吃饱喝足,在宿舍旁边转悠了一会便离开了。
今天天气依旧晴朗。
果丹如往常一样,9点准时到保护区,她看到楼下一片狼藉,问道:“发生了什么?大象昨晚来了吗?”
旺州像小狗一样凑过去,回道:“是的,你猜猜是谁来了?”
果丹道:“我怎么知道?优优盼盼?”
旺州道:“不愧是奶妈,这都猜到了。可惜,你的优优把小胜所有的苹果都吃完了。”
果丹:……
易小胜借着话头插进去:“没事的没事的哈哈哈哈。”
果丹拿起电瓶车框里的牛奶,递给易小胜道:“不好意思啊,刚来就吃了你的苹果。”
今天的工作同前几天一样:捡粪。在巡视保护区时,旺州顺便给易小胜介绍保护区内的红外相机分布——
红外相机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视相机型号不同,对于相机之间的间距、架设方向、固定位置、高度以及外观伪装的要求不同。通常,为了保证效能的最大化,相机之间应当保持各自的独立性,拍摄范围不能重叠。另外,在布设过程中要尽量避免逆光拍照,尽可能将相机朝向北侧。同时,为了保证其能够长期有效工作,在固定时要做好密封工作,避免持续降雨导致设备因漏水而损坏。相机的高度设置在目标动物的肩部位置比较合适。
经过这几天的巡视,易小胜大概了解了保护区的板块区划,整个保护区呈不规则多边形,由保护区,住宿区,试验区三个部分组成,试验区在保护区外,上次果丹送大便样本到的试验大楼就在那里。根据保护区地形特征,目前区内共有28个红外相机,所有红外相机皆为主动式,分别设置在溪流、森林、竹林、芭蕉树林、泥潭、草地等多个区域,通常安装高度在距离地面2m左右处。截止目前,红外相机已经收获到了包括亚洲象迁徙习性、饮食习惯、□□方式等多项观测数据。
易小胜看着区内红外相机分布图,认真听着旺州科普,想到平时在酒店、剧组偷拍自己的那些私生饭狗仔队,他们是否也有做过这么多研究,蹲点、蹲时间研究自己呢?
易小胜问道:“昨天我们看到的优优,有它的资料吗?我想多了解她一点。”
旺州回道:“我加入园区比较晚,只知道野化训练是由英姐和果丹导师萧教授牵头进行的,你可以问果丹要。”
易小胜想起之前故事里说的训象老师傅和孙女,问道:“上次你说的训象老师傅和孙女,是果丹和她爷爷吗?”
旺州惊道:“不是的,你怎么会这么认为呢?世界上哪有那么多巧合?不过,也和果丹有关系吧,是果丹的发小,不过,她因为心脏病,很小就去世了。”
宿舍方面他住一天就习惯了,甚至主动邀请小爱小熊到房间睡觉,他向旺州要了两个油漆桶,种了一盆阴阳茉莉,一盆多肉,倒是有家的感觉了。条件或许看上去是简陋的,但对于易小胜来说,这是别样的体验。
清晨,他起床迎接第一缕阳光,傍晚,他看着夕阳西下。生活,这是不一样的生活。当他晚上脱下鞋袜,看到鞋底沾满的草汁,当他照镜子,看到自己这几天被晒红的脸颊,双手是洗手液洗不掉的青草气息,他倒觉得不错,自己缺自然久矣。
森林倒也十分宁静,完全与喧嚣隔绝。这里没有夜生活,没有灯红酒绿,夜里甚至连路灯都没有,周围漆黑一片,黑黑的夜笼罩着黑黑的旷野,黑的浑然一体,宿舍的灯与无边无际的银河遥相呼应,是灯光?是银河?
年少成名,这几年他的生活频繁发生改变,13岁独自到异国他乡做练习生、15岁以团赛第一的好成绩组团出道、16岁走红中韩两国,18岁经历限韩令,19岁以演员身份正式出道……他的人生仿佛按照着既定的轨道前行,他渐渐适应这种节奏——当然也可能是麻木——所谓的生命之间的平衡。在经历了生活环境的改变之后,他的脑海中自然而然地开始对比、思考,并且尝试从中获取“经验”,以供未来做参考用。但他发现,长期单一的生活方式或许真的会让人产生惯性,形成思维局限,而正是在变化之中,人们才能对不同的生活进行思考比较,进而更好地融入任何一种生活。
天刚拂晓,易小胜便被旺州敲门声吵醒。易小声打开房门,旺州立即作出噤声的动作,并领着旺州到二楼的一个房间。此时高挂的弯月还在,大地仍在沉睡,冷风还在呼啸,哈一口气,瞬间就没了踪迹。
旺州激动地指着电脑屏幕让易小胜看,监控实时显示,楼下有“朋友”来访。
这次一共来了两位朋友,很显然是组团做客。旺州指着走在前面的肚子微微鼓起的大象对着易小胜介绍道:“这是保护区今年唯一一位宝妈,名为优优,应该是怀孕不太舒服,出来走动的。”
易小胜看它肚子微微鼓起,问道:“悠悠……孕期还有多久?”
旺州回:“还有两个月。”
易小胜盯着优优肚子,神色激动道:“小生命……我听果丹说,小象是象群的宝贝。”
旺州道:“是的,所以它们很重视自己的宝宝。”
他们就这样安静看着楼下的朋友,只见两位朋友不慌不忙,优优走在前面,另一只叫做盼盼的公象走在后面,优优熟练踏上水泥板,走到易小胜白天睡觉的地方,鼻子在前面探索着,盼盼则走到小爱小熊的狗舍旁,好奇地用鼻子嗅了嗅小熊的鲨鱼玩具,这是易小胜白天去芒市城区买给它的玩具。
旺州盯着优优,恍然大悟道:“你白天买来的苹果,是不是还挂在那里?”
易小胜奇道:“是的,大象也爱吃苹果吗?”
旺州道:“优优爱吃苹果,”然后找来两只凳子,给易小胜一只,两人坐下,接着道:“你想听一个故事吗?”
“十几年前,这里还不是保护区,人们也没有保护大象的意识,当时大象被当做牲畜,是赚钱的东西。村里有位德高望重的师傅,是训练大象的能手。有一年,村里有户人家因为生大病没钱治,不得不把家里的怀孕的母象卖给老师傅。村里训象有个规矩,大象比君子,意思就是大象就像君子一样,是十分通人性的,我们要像对待家人那样对待大象,不能带崽卖买象。但当时那家人实在是走投无路,老师傅不得不买下大象。不久后,母象便产下一头小象,但因为高龄产象且产前一直被强迫干苦力活,产后不久母象便去世了。”
易小胜问道:“后来呢?”
旺州继续说道:“大象是哺乳动物,当时小象还没有断奶,要生存下去是十分困难的,村里都在说,这头小象活不久,但老师傅是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家,硬是用牛乳、羊乳,一口一口把小象养活养大。”
易小胜道:“这头小象,就是优优吧。”
旺州点点头,继续说:“那位老师傅有个孙女,很喜欢这头大象,那孙女就喜欢吃苹果,经常给优优吃苹果。”
易小胜不解:“既然这样说,优优应该是家养大象,为什么会在保护区出没呢?”
旺州回道:“优优是保护区第一头野化大象。”
原来如此,这下易小胜可是赚到了,既看到了大象(两头,其中一头还是在孕大象),还听到了故事,同时还看到了保护区第一头野化大象。不过,易小胜始终无法理解,这些动物和人类生活在一起好好的为什么要野化呢?之前他在网上看到熊猫野化失败的例子,就觉得非常不理解,现在遇到优优,也是同样的问题。他看着优优用鼻子取下自己挂在墙壁上的整袋苹果,熟练地撕开塑料袋,用鼻子一颗颗往嘴里送,吃到最后一颗时,优优转头对着盼盼摆了下鼻子,盼盼放下还在把玩的小熊的玩具,走到优优面前,吃了最后一颗苹果。
易小胜哽咽道:“盼盼,是优优的对象吗?”
旺州回:“据观测应该是的,亚洲象为多配偶制,但盼盼和优优,是保护区观测到的唯一一对固定配偶的大象。”
德宏的天,7点就开始泛白了,7点半左右就已经全白,两头大象吃饱喝足,在宿舍旁边转悠了一会便离开了。
今天天气依旧晴朗。
果丹如往常一样,9点准时到保护区,她看到楼下一片狼藉,问道:“发生了什么?大象昨晚来了吗?”
旺州像小狗一样凑过去,回道:“是的,你猜猜是谁来了?”
果丹道:“我怎么知道?优优盼盼?”
旺州道:“不愧是奶妈,这都猜到了。可惜,你的优优把小胜所有的苹果都吃完了。”
果丹:……
易小胜借着话头插进去:“没事的没事的哈哈哈哈。”
果丹拿起电瓶车框里的牛奶,递给易小胜道:“不好意思啊,刚来就吃了你的苹果。”
今天的工作同前几天一样:捡粪。在巡视保护区时,旺州顺便给易小胜介绍保护区内的红外相机分布——
红外相机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视相机型号不同,对于相机之间的间距、架设方向、固定位置、高度以及外观伪装的要求不同。通常,为了保证效能的最大化,相机之间应当保持各自的独立性,拍摄范围不能重叠。另外,在布设过程中要尽量避免逆光拍照,尽可能将相机朝向北侧。同时,为了保证其能够长期有效工作,在固定时要做好密封工作,避免持续降雨导致设备因漏水而损坏。相机的高度设置在目标动物的肩部位置比较合适。
经过这几天的巡视,易小胜大概了解了保护区的板块区划,整个保护区呈不规则多边形,由保护区,住宿区,试验区三个部分组成,试验区在保护区外,上次果丹送大便样本到的试验大楼就在那里。根据保护区地形特征,目前区内共有28个红外相机,所有红外相机皆为主动式,分别设置在溪流、森林、竹林、芭蕉树林、泥潭、草地等多个区域,通常安装高度在距离地面2m左右处。截止目前,红外相机已经收获到了包括亚洲象迁徙习性、饮食习惯、□□方式等多项观测数据。
易小胜看着区内红外相机分布图,认真听着旺州科普,想到平时在酒店、剧组偷拍自己的那些私生饭狗仔队,他们是否也有做过这么多研究,蹲点、蹲时间研究自己呢?
易小胜问道:“昨天我们看到的优优,有它的资料吗?我想多了解她一点。”
旺州回道:“我加入园区比较晚,只知道野化训练是由英姐和果丹导师萧教授牵头进行的,你可以问果丹要。”
易小胜想起之前故事里说的训象老师傅和孙女,问道:“上次你说的训象老师傅和孙女,是果丹和她爷爷吗?”
旺州惊道:“不是的,你怎么会这么认为呢?世界上哪有那么多巧合?不过,也和果丹有关系吧,是果丹的发小,不过,她因为心脏病,很小就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