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卷宗,文人诗赋,本朝最不缺的,就是关于陆戈种种英勇事迹的记载。
两年前,陆戈得陛下传召,亲授兵符,加封征北将军,出兵围剿北桓。
一个月前,边境已传回捷报。征北将军孤军深入北桓腹地,直捣王庭营帐。临阵斩杀北桓大单于,俘虏北桓王子和相国,北桓自此散落。
陛下在收到捷报当日,亲自拟旨,昭告天下,封陆戈为上将军。虽还未行册封礼,但上将军的威名在百姓口中,已是人人传颂。
上个月,二哥何进寄来的书信中还提到,上将军战功赫赫,现下正班师回朝。随行押解的还有大批北桓俘虏。听说将在上将军受封当日,一同举行归化大典……
班师回朝,他不回京兆,来樊州作甚?
“这葛小娘子腿脚倒快,怕不是急着回家睡觉,明日好会郎君。”阿元朝葛家马车离去的方向努嘴笑道。
少音会心一笑,“明日郎君千千万,葛娘子心中唯有一人矣。”
随行的几个女婢也跟着笑起来,偶有一个胆大的还接住话茬,跟着打趣一两句。
回到房内,沈嬷嬷已经领了婢女布置妥当,一番梳洗更衣。在确认最后一个婢女已经关门退去后,何少音忙招手让阿元去取匣子。
“一丈,两丈……”,少音揉揉跪得发酸的膝盖,伸出三根手指晃动说:“足足三匹,连娘子越发会做生意了。”
“连娘子说卖得极好!前年还不让她登门的谢夫人,自今年开春起,已经请她去府里喝过两回茶。”
阿元指了指地上铺开的新绸:“这里头就有谢夫人要的缎子。”
看着自家姑娘在新绸间忙碌的背影,阿元慢下手中活计。
“若姑娘是个郎君,现下怕已经在朝中听用了。唔,以姑娘的机灵劲,应付寻常政务应该不在话下。过不了几年,定能光耀门楣……咱也不用忙活这些了。”
这话阿元常挂在嘴边,不知道是为了躲懒,还是真的感慨。
这可能就是命好,运不好。
父亲身为大将军,却长年赋闲在家;长兄不思进取,官路平平;二哥被责令戍边,至今未归。
总之,何家的男人们一个也靠不住!
“若父兄仕途坦荡,官路通达,我也能做个高枕无忧的女娘……可能这就是能者多劳吧。”
少音很会拿自己说笑。
她也曾做过白日梦。若自己真是个郎君,此刻才不会跟着母亲缩居樊州。定要在京兆大展宏图,施展抱负。绝不像父兄,一个个都是闷葫芦,听不着一声响。
丈量新绸的功夫,她又想起一件重要的事。
“你下午见到连娘子,她怎么说?上个月送去布庄的那件男子衣裳,还没卖掉吗?”
阿元听了这话,像是想起什么,踉跄地向她身边靠拢:“连娘子说布庄老板还没回话,请姑娘再等些时日。若是这个月还没动静,再从布庄撤了衣裳拿回来。”
“看来是卖不出去了!男子衣裳不如女子衣裳好卖。若是卖不掉,没法折银钱还是小事,白费了那么多心思,最是可惜啊!”少音懊恼不已,
一旁的阿元头摇得像个拨浪鼓,“不可惜!姑娘迟早要嫁人,早早学会绣郎君衣裳,这是好事。沈嬷嬷常说……技多不压身!”
“少贫嘴啦,快把新绸和纹样单收好,明日还要早起赴宴。”少音轻声催促。
阿元手脚麻利的归置好新绸,忽冲少音咧嘴笑道:“做针线左不过两三年,已攒了三箱银钱,知道的呢”,边说边指着自己,“自知姑娘主意定,有好本事。不知道的,还以为姑娘着急找郞君,这般等不及,连嫁妆都预备好了。”
何少音脸登时一红,拿起一个蒲团丢阿元身上,“再胡说,明日不带你去”。
说完转头往床榻上去,再不理阿元。
翻来覆去,她并未睡着。做绣品攒银钱的活计,当然不是攒嫁妆。虽出身显贵,但她总在一种惴惴不安之中。
何家家道式微,怎么看都没有东山再起的迹象。
半梦半醒间,她脑海中又浮现出幼时常随母亲出入宫门的画面……
想起六岁那年,长姐薨逝,停灵举哀,随柩送葬……
二哥何进被敕令戍边五年……
朦朦胧胧间,睡意袭来,再无他想。
许是昨夜没睡好,上巳节当天,何少音在床榻上几番挣扎,难以起身。
“姑娘快起来,若误了时辰,叫别人看笑话。”沈嬷嬷和阿元一左一右,共同拉扯下,何少音终于顺利坐在了妆台前。
她打小就是美人胚子,顶着这张脸,不知逃了多少顿打。沈嬷嬷看着镜子中明晃晃的小人,虽稚气未脱,却出落得越发明艳动人。
从小看着长大的,沈嬷嬷对何少音极为疼爱,关怀之情有时比何夫人还多。
“宴会上要向诸夫人问安”,“如今春日多风,别坐在风地里吃东西”。一会儿又说道:“正午少在日头底下走,晌午吃过饭,便早点回府”
……
沈嬷嬷对着镜中的小人,一个劲儿的叮嘱。
不多时,外间一仆妇进来行礼,“姑娘,夫人说了今日不必过去请安。上巳飨宴,郎君女娘们免不了嬉笑玩闹,万事留心,别跟着闹出乱子就好。夫人还说,郑家今日不去,席面上姑娘还和葛娘子坐一处就好。”
郑家是何夫人的母家,每每赴宴,何、郑两家都坐一处。
少音点头回应,“你回阿母,说不必挂心,我早去早回。”
仆妇刚退身而去,门外又有小厮来报说葛世嬿遣人来抬箜篌。
何少音顿时神情懊恼,“怎么办?还想再练两下,这可如何是好?”
阿元惯会宽慰人,凑到跟前说:“怕什么,姑娘从小就会这一首,真真是童子功夫”。
好像可以这么理解。何少音做足了赶鸭子上架的功夫,招呼阿元翻出压箱底的曲谱,细看一番。
马车一路驰行,隔着幕帘,何少音老远就看见了新修葺的赏怡园。
园子门口,此刻车水马龙,迎来送往,甚是喧闹。站在匾额正下头,正侧身拱手、频频致礼的正是樊州太守之子——葛世南。
头戴鹊尾冠,一身烫金菱纹罗绣花袍。通身的阔绰与这大张筵席,贵宾毕集的场面倒是相得益彰。
老远瞧见了何家的马车,葛世南特意小跑过来,一面扶她下马车,一面吩咐前来接应的小厮领着车夫,往提前为何家预备好的专属休憩区去。
“离开宴还早,少音妹妹怎么不多睡会。”
少音下了马车,浅浅向葛世南行礼,“今日宾客备至,不敢贪睡。兄长贵人事忙,不用招呼我,我自己去找世嬿便是。”
葛世南拱手回礼:“妹妹不必拘礼。几日未见,妹妹行事越发周全,也越发……越发标志了。”
他对少音的心思,明眼人都看得出。自打知晓葛世南的心思后,头一个跳出来反对的竟是葛世嬿。自家兄长,文不成武不就,还妄图高攀、不自量力。
然而,葛世南贵在有自知之明,既不死缠烂打,也不强求招厌。只是该献的殷勤,一点没落下。
用葛世南自己的话说就是:“男未婚,女未嫁,以后的事儿,谁说得准呢“。
“少音,这新园子你头一回来,我带你去逛逛。”葛世嬿老早就看见自家兄长往何家马车前凑,几乎同时跟着小跑过来,免得阿兄出言不逊,自己脸上过意不去。
妹妹好生奇怪,自己正与少音言笑宴宴,气氛融洽,她看不出来吗?没眼力就算了,还拉着少音妹妹溜得这般快。
“刚才我阿兄没说错话吧。”
“没有”
“那是我来得快,老远啊我就看见他……”
这一通话下来,园子已经转过一半。绕过假山,走过一段曲径通幽的竹林,眼前之景豁然开朗。
远处水波浩渺,河畔斜柳依依,亭台楼榭沿河岸依次排开。杏花点点,樱花片片,错列其间,美不胜收。
放眼整个樊州,这番景致可谓屈指可数。虽是人力所为,但一砖一瓦,雕梁画栋,皆有巧思,亦不失自然韵味。当真匠心独具,不枉葛世南花的大价钱。
一位年龄稍长的嬷嬷,领着一众仆妇婢女,乌泱泱的行进过来。见着葛、何小娘子便行礼。
“夫人吩咐姑娘去堂前招呼宾客,今日来宾甚多,座次不好调配,姑娘快些去吧。”
葛世嬿顿时耷拉下脸,“本想带你在院中逛逛的,看来是不行了。”
“不打紧,我一个人也能逛。阿元,你也跟过去帮忙吧。”少音婉言安慰。
这话一出,阿元和葛氏嬿纷纷露出了怀疑的神色。
“怎么?独自游园,更得自在。你们为何吃惊?”少音语调轻快,一副自得其乐的样子。
葛氏嬿轻轻撇嘴,“你确定?你从来就不记路,这么大的园子,你……”
“放心吧,这么多仆妇、婢女,我随便问一个,也能走到宴会上。”
这自在的情绪来的快,去的也快。没过多久,何少音懊悔不已。
在园中左拐又转,她从小就不记路的属性,此刻暴露无遗。越发后悔刚才遣了阿元去帮忙,现在只身一人,无头苍蝇似的乱走一通。
穿过小花园,几间院落映入眼帘。此处极为偏僻,连一个婢女的影子也瞧不见。行至廊下,她小心的迈着步子,打量着周围。
倏地一下,一个穿着大氅的妇人,从拐角处冒冒失失的跑来,转眼间已经来不及闪躲,俩人撞了个正着。春日虽夜里寒凉,可晌午还是微热。这时节,身穿冬日的大氅,着实怪异。
“哎呦,哎哟,我的腿啊……”
见妇人哀嚎不止,何少音定睛打量,来人竟是当朝中郎将窦将军的发妻——窦夫人。
她怎么也来了?
两年前,陆戈得陛下传召,亲授兵符,加封征北将军,出兵围剿北桓。
一个月前,边境已传回捷报。征北将军孤军深入北桓腹地,直捣王庭营帐。临阵斩杀北桓大单于,俘虏北桓王子和相国,北桓自此散落。
陛下在收到捷报当日,亲自拟旨,昭告天下,封陆戈为上将军。虽还未行册封礼,但上将军的威名在百姓口中,已是人人传颂。
上个月,二哥何进寄来的书信中还提到,上将军战功赫赫,现下正班师回朝。随行押解的还有大批北桓俘虏。听说将在上将军受封当日,一同举行归化大典……
班师回朝,他不回京兆,来樊州作甚?
“这葛小娘子腿脚倒快,怕不是急着回家睡觉,明日好会郎君。”阿元朝葛家马车离去的方向努嘴笑道。
少音会心一笑,“明日郎君千千万,葛娘子心中唯有一人矣。”
随行的几个女婢也跟着笑起来,偶有一个胆大的还接住话茬,跟着打趣一两句。
回到房内,沈嬷嬷已经领了婢女布置妥当,一番梳洗更衣。在确认最后一个婢女已经关门退去后,何少音忙招手让阿元去取匣子。
“一丈,两丈……”,少音揉揉跪得发酸的膝盖,伸出三根手指晃动说:“足足三匹,连娘子越发会做生意了。”
“连娘子说卖得极好!前年还不让她登门的谢夫人,自今年开春起,已经请她去府里喝过两回茶。”
阿元指了指地上铺开的新绸:“这里头就有谢夫人要的缎子。”
看着自家姑娘在新绸间忙碌的背影,阿元慢下手中活计。
“若姑娘是个郎君,现下怕已经在朝中听用了。唔,以姑娘的机灵劲,应付寻常政务应该不在话下。过不了几年,定能光耀门楣……咱也不用忙活这些了。”
这话阿元常挂在嘴边,不知道是为了躲懒,还是真的感慨。
这可能就是命好,运不好。
父亲身为大将军,却长年赋闲在家;长兄不思进取,官路平平;二哥被责令戍边,至今未归。
总之,何家的男人们一个也靠不住!
“若父兄仕途坦荡,官路通达,我也能做个高枕无忧的女娘……可能这就是能者多劳吧。”
少音很会拿自己说笑。
她也曾做过白日梦。若自己真是个郎君,此刻才不会跟着母亲缩居樊州。定要在京兆大展宏图,施展抱负。绝不像父兄,一个个都是闷葫芦,听不着一声响。
丈量新绸的功夫,她又想起一件重要的事。
“你下午见到连娘子,她怎么说?上个月送去布庄的那件男子衣裳,还没卖掉吗?”
阿元听了这话,像是想起什么,踉跄地向她身边靠拢:“连娘子说布庄老板还没回话,请姑娘再等些时日。若是这个月还没动静,再从布庄撤了衣裳拿回来。”
“看来是卖不出去了!男子衣裳不如女子衣裳好卖。若是卖不掉,没法折银钱还是小事,白费了那么多心思,最是可惜啊!”少音懊恼不已,
一旁的阿元头摇得像个拨浪鼓,“不可惜!姑娘迟早要嫁人,早早学会绣郎君衣裳,这是好事。沈嬷嬷常说……技多不压身!”
“少贫嘴啦,快把新绸和纹样单收好,明日还要早起赴宴。”少音轻声催促。
阿元手脚麻利的归置好新绸,忽冲少音咧嘴笑道:“做针线左不过两三年,已攒了三箱银钱,知道的呢”,边说边指着自己,“自知姑娘主意定,有好本事。不知道的,还以为姑娘着急找郞君,这般等不及,连嫁妆都预备好了。”
何少音脸登时一红,拿起一个蒲团丢阿元身上,“再胡说,明日不带你去”。
说完转头往床榻上去,再不理阿元。
翻来覆去,她并未睡着。做绣品攒银钱的活计,当然不是攒嫁妆。虽出身显贵,但她总在一种惴惴不安之中。
何家家道式微,怎么看都没有东山再起的迹象。
半梦半醒间,她脑海中又浮现出幼时常随母亲出入宫门的画面……
想起六岁那年,长姐薨逝,停灵举哀,随柩送葬……
二哥何进被敕令戍边五年……
朦朦胧胧间,睡意袭来,再无他想。
许是昨夜没睡好,上巳节当天,何少音在床榻上几番挣扎,难以起身。
“姑娘快起来,若误了时辰,叫别人看笑话。”沈嬷嬷和阿元一左一右,共同拉扯下,何少音终于顺利坐在了妆台前。
她打小就是美人胚子,顶着这张脸,不知逃了多少顿打。沈嬷嬷看着镜子中明晃晃的小人,虽稚气未脱,却出落得越发明艳动人。
从小看着长大的,沈嬷嬷对何少音极为疼爱,关怀之情有时比何夫人还多。
“宴会上要向诸夫人问安”,“如今春日多风,别坐在风地里吃东西”。一会儿又说道:“正午少在日头底下走,晌午吃过饭,便早点回府”
……
沈嬷嬷对着镜中的小人,一个劲儿的叮嘱。
不多时,外间一仆妇进来行礼,“姑娘,夫人说了今日不必过去请安。上巳飨宴,郎君女娘们免不了嬉笑玩闹,万事留心,别跟着闹出乱子就好。夫人还说,郑家今日不去,席面上姑娘还和葛娘子坐一处就好。”
郑家是何夫人的母家,每每赴宴,何、郑两家都坐一处。
少音点头回应,“你回阿母,说不必挂心,我早去早回。”
仆妇刚退身而去,门外又有小厮来报说葛世嬿遣人来抬箜篌。
何少音顿时神情懊恼,“怎么办?还想再练两下,这可如何是好?”
阿元惯会宽慰人,凑到跟前说:“怕什么,姑娘从小就会这一首,真真是童子功夫”。
好像可以这么理解。何少音做足了赶鸭子上架的功夫,招呼阿元翻出压箱底的曲谱,细看一番。
马车一路驰行,隔着幕帘,何少音老远就看见了新修葺的赏怡园。
园子门口,此刻车水马龙,迎来送往,甚是喧闹。站在匾额正下头,正侧身拱手、频频致礼的正是樊州太守之子——葛世南。
头戴鹊尾冠,一身烫金菱纹罗绣花袍。通身的阔绰与这大张筵席,贵宾毕集的场面倒是相得益彰。
老远瞧见了何家的马车,葛世南特意小跑过来,一面扶她下马车,一面吩咐前来接应的小厮领着车夫,往提前为何家预备好的专属休憩区去。
“离开宴还早,少音妹妹怎么不多睡会。”
少音下了马车,浅浅向葛世南行礼,“今日宾客备至,不敢贪睡。兄长贵人事忙,不用招呼我,我自己去找世嬿便是。”
葛世南拱手回礼:“妹妹不必拘礼。几日未见,妹妹行事越发周全,也越发……越发标志了。”
他对少音的心思,明眼人都看得出。自打知晓葛世南的心思后,头一个跳出来反对的竟是葛世嬿。自家兄长,文不成武不就,还妄图高攀、不自量力。
然而,葛世南贵在有自知之明,既不死缠烂打,也不强求招厌。只是该献的殷勤,一点没落下。
用葛世南自己的话说就是:“男未婚,女未嫁,以后的事儿,谁说得准呢“。
“少音,这新园子你头一回来,我带你去逛逛。”葛世嬿老早就看见自家兄长往何家马车前凑,几乎同时跟着小跑过来,免得阿兄出言不逊,自己脸上过意不去。
妹妹好生奇怪,自己正与少音言笑宴宴,气氛融洽,她看不出来吗?没眼力就算了,还拉着少音妹妹溜得这般快。
“刚才我阿兄没说错话吧。”
“没有”
“那是我来得快,老远啊我就看见他……”
这一通话下来,园子已经转过一半。绕过假山,走过一段曲径通幽的竹林,眼前之景豁然开朗。
远处水波浩渺,河畔斜柳依依,亭台楼榭沿河岸依次排开。杏花点点,樱花片片,错列其间,美不胜收。
放眼整个樊州,这番景致可谓屈指可数。虽是人力所为,但一砖一瓦,雕梁画栋,皆有巧思,亦不失自然韵味。当真匠心独具,不枉葛世南花的大价钱。
一位年龄稍长的嬷嬷,领着一众仆妇婢女,乌泱泱的行进过来。见着葛、何小娘子便行礼。
“夫人吩咐姑娘去堂前招呼宾客,今日来宾甚多,座次不好调配,姑娘快些去吧。”
葛世嬿顿时耷拉下脸,“本想带你在院中逛逛的,看来是不行了。”
“不打紧,我一个人也能逛。阿元,你也跟过去帮忙吧。”少音婉言安慰。
这话一出,阿元和葛氏嬿纷纷露出了怀疑的神色。
“怎么?独自游园,更得自在。你们为何吃惊?”少音语调轻快,一副自得其乐的样子。
葛氏嬿轻轻撇嘴,“你确定?你从来就不记路,这么大的园子,你……”
“放心吧,这么多仆妇、婢女,我随便问一个,也能走到宴会上。”
这自在的情绪来的快,去的也快。没过多久,何少音懊悔不已。
在园中左拐又转,她从小就不记路的属性,此刻暴露无遗。越发后悔刚才遣了阿元去帮忙,现在只身一人,无头苍蝇似的乱走一通。
穿过小花园,几间院落映入眼帘。此处极为偏僻,连一个婢女的影子也瞧不见。行至廊下,她小心的迈着步子,打量着周围。
倏地一下,一个穿着大氅的妇人,从拐角处冒冒失失的跑来,转眼间已经来不及闪躲,俩人撞了个正着。春日虽夜里寒凉,可晌午还是微热。这时节,身穿冬日的大氅,着实怪异。
“哎呦,哎哟,我的腿啊……”
见妇人哀嚎不止,何少音定睛打量,来人竟是当朝中郎将窦将军的发妻——窦夫人。
她怎么也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