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戈不动声色地听了半日,被窗纸筛过的日光格外柔和,照在他棱角分明的脸上。
“这心思,这口齿,不来军营实在可惜。如果娘子做战前军誓,谁听了不冲锋陷阵。萧睿还拟什么军纪,只要娘子出言降俘,不怕俘虏不归心。来北军谋个职吧,我请。”
她只笑,“官场上水太浑,我这身金银丝勾的衣裳贵重得很,不想趟浑水。”
手臂从颈间一路下滑,触到他的手。
“但如果你身在其中,我便与你同立污浊。”
他分明什么表情也没有,可何少音却嗅到一缕明亮的寒凉。
不同于先前在他眼里见过的苍凉和忧愁,这寒凉既缥缈又真实,像井里捞不起的月亮。
看着看着,她眼中的希冀淡下去了,她知道他不会说了。
她没有逼人开口的气势,也害怕别人沉默,沉默是最坚固的防守,不进不退,远比要进要退可怕千百倍。
她仍然握紧他的手,喃喃自语:“我越界了,薛家保了就保了,谁没有发善心的时候,当我没问过。”
其他的话不重要,但有句话出自真心,她重复一遍,“你知道我站你这边就够了。”
她腾出手去开窗,打算吩咐车夫行路。
窗扇将将露出条窄缝,陆戈起身探臂一合,“没什么不能说的”,他捞起何少音,“换个地方。”
守城戍卫远远认出了马背上的人,抡起旗子示意放行。
出了城门,陆戈长臂收紧,猛提缰绳,急速策马驰行。
耳边是猎猎作响的秋风,凉风穿过宽大的袖摆灌入衣里,吹的衣裙蓬然,周身寒噤,像漏了风的鼓。
林子越深,越寂静,陆戈择了一处水草丰茂之地拴了马。
她颠得小腿发软,匀不出力气走路,身子往前一趴,紧紧抱住马脖子,说什么也不肯下马。
“比沈霁之强”。
陆戈卸了刀,打下几只山石榴,浸在泉水里淘洗。
她没听懂什么叫比沈霁之强,又听到他问:“听说过前朝公案吗?”
“听过”,她扭头转向陆戈,晃出两根手指。
“前朝公案有二,先皇即位初年,南越有一起断饷案,及至末年北境又出一桩军令案。前者罪证确凿史书详细,后者板上钉钉但笔墨鲜少。樊州老宅还存有一卷轶闻孤本,如今拿去卖,说不定会有人一掷千金。”
他剥着石榴问:“轶闻里怎么说军令案?”
“就是方才那些,已经说完了。”
她眨巴着眼睛,像冷不丁被先生揪起来考文章的学生,知道的都在表面,再深究就不知道了。
“轶闻里不过一句话,北境起军令案,旁的再没有了。”
陆戈扫她一眼,仍旧剥着石榴,“那恐怕不会有人一掷千金。”
“孤本难寻,嗜书者大抵能做到如此。”
何少音瞧他剥得熟练,心境舒朗,不像要隐瞒的样子,轻声问道:“难道你在查这个案子?薛崇知道内情?”
陆戈把一捧石榴籽递到她手边,“薛崇曾经位高名望,在军中掌有揽阅之权。若连他都说不出来一二,旁人也说不出更多。族人性命吊在眼前,由不得他。”
他抚着马继续说:“先皇之时武将中有三大统领,北线窦准,南线侯威,中线祖允升。窦准和祖允升私交不错,而薛崇是祖允升心腹,关系亲厚。后来祖允升病逝,中线与北线合并,薛崇虽屈尊窦准之下,但在中线将士心中稳坐第一把交椅。”
何少音撑着马背爬起来,“薛崇知道些什么?”
“他怀疑舆图有异”。
陆戈走到泉边洗手,风吹起他额前碎发,他如墨的影子铺在澄澈的水面上,比铜镜里照的还清楚。
“那时候北境部族众多,窦准先后派出九支军队清剿弱小部族,计划最终以九军合围之势共讨北桓。出征北桓不久,督军郭胜察觉到去往朔方的那支由方将军带领的队伍久滞不前延误战机,便出兵问罪。双方在朔方发生交锋,方将军带领的军队最后无人生还。”
山林里起了雾,何少音从马上滑下,挨着陆戈坐在石头上。
她看着两人的倒影,越想越不对。
“方将军为何久滞不前,双方又为何发生交锋?”
“这便是疑点所在。北境所有公文军报,没有一句提及,唯一清楚的是,郭胜后来没有返回军营,他代替方将军去完成合围,中途因中流矢而死,他的军队也是有去无回。”
鲜红的石榴汁沿着陆戈的手指向下淌,落入清清泉水。最初的鲜红慢慢淡为浅红,最终清浅的和泉水一样,流向远方。
何少音盯着水面绽开的一圈圈涟漪,突然开口:“郭胜和方将军有私仇么?”
陆戈放下石榴,“没有。”
何少音掏出帕子给他擦手,他擦了两下,说:“两位在军中是出了名的光明磊落,郭胜为人刚正不阿,他任督军,无人有疑。方将军军威卓著,骁勇善战,两个人没有私交,也谈不上私仇。”
帕子被他洗净晾在石头上,他看着洁净的帕子说:“方将军最初是窦准一手提拔起来的。”
雾气很大,打湿了岸边青苔,也打湿了她的发梢。
军令案疑点不少,薛崇所言一定为真么?
她擦干发梢上的水,缓缓说:“私藏兵器是灭族之罪,要保族人难度极大,薛崇就这么轻易相信你能保他族人?难道他不会因怀疑你做不到,而胡乱攀扯什么舆图?他的话也未必是真。”
“薛崇远比你想的狂妄”,陆戈单手撑膝看着她,“他甚至自信能以己身恕罪,而不牵连到族人。这背后倚仗的既有陛下的仁心,也有他多年在军中的威望,若他有五成把握,那我便再分他五成,他自会说出实情。”
林间树叶轻动,阿雎扑腾着翅膀落在石头上。
何少音弯腰捡了把浆果,“那依他所言,舆图哪里有异,可查出来了?”
陆戈接过浆果,递给阿雎。
“查不出,制图的人是薛崇同乡,已经死了。和这个案子沾边的人都死了,战死的,病死的,加之以祸,置之于死,翻不出一个活人。”
他的话冷冰冰的,快要把人冻住了。
雾气泛涌,何少音有些冷,她抱着胳膊,看了眼吃食的阿雎。
“当年没有人查吗?”
陆戈把她揽进怀里,“这案子发生没多久,先皇崩逝了。既是前朝旧案,便无人再提。”
他的怀抱暖暖的,何少音倚着坚实的胸膛,恍惚有种这辈子高枕无忧的踏实。
温暖和安全容易让人丧失警觉,她终于在安宁中意识到了一件事,惊愕抬头。
“你为什么要查,难道你想翻案?”
“我想知道真相。”
他目光坚定的能把人钉在地上。
“这案子不明不白,前后牵连了五万多条命,不能这么算了。”
浓雾打湿了他额前碎发,却浇不灭他眼中如火般喷薄的怒气,那火升起来,越燃越旺,越烧越烈,烧尽不能见光的污浊和盘根错节的肮脏,在灰烬之上辟出一方光明。
她被陆戈的话烫了一下,真相么?军报不写,史书不记,近二十年无人问津,人证物证到何处去寻。陆戈的前路是生生在没有路的地上踏出一条路。
远处传来悠远的钟鸣,林间的鸟一惊而起,振翅之下无数残片扑簌簌掉落下来,发出狂涛的声响,像送灵的挽歌,为枉死的人悲鸣。
听钟声不远,她徐徐开口:“附近有寺院?五万多人的生死,交叠在一起沉重得很,该进柱香告慰亡灵。”
陆戈抬手一指,“山那边是国清寺,起雾了,改日我陪你去。”
坐上马背时,脚下的悬空让她忆起了来时的颠簸,陆戈洒脱,他能信马由缰,可是不能不顾她的死活。
她贴在陆戈耳边软语商量,“下次我想要个马镫,腿颠麻了。”
陆戈低头一看,突然意识到了什么,歉然笑说:“马上买。”
沈霁之在车轿里扇着折扇,悠闲的瞧着打马在前的陆戈。
他吩咐车夫追上陆戈,自个儿倚在窗扇上,转着扇子玩。
“上将军也是思过结束,出来溜风?”
从陆戈怀里探出个小脑袋,沈霁之看清了人,手没稳住劲儿,扇子坠在地上,扇骨也跌折了。
他环顾一圈,见没人往这边看,手挡在嘴边轻斥:“青天白日,你怎能与男子共乘一骑,宫里女官没教过这条礼仪吗?”
要怪就怪陆戈生得轩昂健硕,把人挡得严严实实,方才他从后面只看见了一个人,谁能想到前头还坐着个何少音。
何少音踩着小马镫,吃着小糖人,心里还记着沈霁之对萧睿的示好,皱眉道:“沈大人就没有和人共乘一骑过?”
这可戳到沈霁之的心窝了,从樊州回京时,陆戈急于赶路,曾令他和符离共乘一骑。符离是何等粗野的人,马驱得飞快,害得他吃了不少苦头。
当着陆戈的面儿,沈霁之也不敢否认,手在空中点了半日,没好气地丢了句:“真是世风日下。”
“这叫情投意合”,陆戈眉眼舒展,语气闲闲:“日后备好喜帖,一定先送去沈府,沈大人记得来赏光。”
沈霁之冷哼,“等到了那一天再说吧。”
他伸手拍打窗扇,吩咐车夫打马快走。
车夫喊了两嗓子,马不肯往前走一步,反倒去拱陆戈的马,急得车夫掏出鞭子照着马臀抽了两鞭。
“大人,这马看对眼了,怕是不好行路。”
陆戈抢在前面调转马头,冲沈霁之一笑,“世风日下?”
手中缰绳一紧,带着何少音快马离去。
这几日,全城的世家女子都在为中秋绣品做最后的准备,唯有何少音从母亲和沈嬷嬷那里讨了经书,一心一意抄起佛经。
等到陆戈来接她时,她已经抄好了厚厚一沓。
国清寺建在山顶上,山路崎岖难行,越往上走山路越窄,最窄处仅容一辆车轿通行。
寺院前停满了车马,陆家小厮看见陆戈来了,忙上前施礼:“夫人和陈娘子在寺里进香,算着时辰也该出来了。”
“怎么不见陈家马车?”何少音瞧了一圈,没碰见半个熟人。
小厮低头回话:“陈家马车坏在道上了,陈娘子和夫人乘一辆车来的。”
何少音偏头冲陆戈笑:“原来陆家马车不只是陆家人能坐,先前是我自作多情,误会了。”
陆戈用力捏了捏她的脸,“误会了?”
“轻点,疼”,近来这脸娇贵的很,日日要敷上两回茉莉花膏,怎经得起他大力揉捏。
“你还知道疼”,陆戈嘴上说着,到底还是松了手。
“下次再妄自菲薄,跟这次一块算。”
何少音揉着脸,气道:“小心眼。”
陆戈拉着她往寺里进,“跟何娘子比,我甘拜下风。”
两人刚踏上石阶,迎面撞见了陆夫人和陈映姝。
“这心思,这口齿,不来军营实在可惜。如果娘子做战前军誓,谁听了不冲锋陷阵。萧睿还拟什么军纪,只要娘子出言降俘,不怕俘虏不归心。来北军谋个职吧,我请。”
她只笑,“官场上水太浑,我这身金银丝勾的衣裳贵重得很,不想趟浑水。”
手臂从颈间一路下滑,触到他的手。
“但如果你身在其中,我便与你同立污浊。”
他分明什么表情也没有,可何少音却嗅到一缕明亮的寒凉。
不同于先前在他眼里见过的苍凉和忧愁,这寒凉既缥缈又真实,像井里捞不起的月亮。
看着看着,她眼中的希冀淡下去了,她知道他不会说了。
她没有逼人开口的气势,也害怕别人沉默,沉默是最坚固的防守,不进不退,远比要进要退可怕千百倍。
她仍然握紧他的手,喃喃自语:“我越界了,薛家保了就保了,谁没有发善心的时候,当我没问过。”
其他的话不重要,但有句话出自真心,她重复一遍,“你知道我站你这边就够了。”
她腾出手去开窗,打算吩咐车夫行路。
窗扇将将露出条窄缝,陆戈起身探臂一合,“没什么不能说的”,他捞起何少音,“换个地方。”
守城戍卫远远认出了马背上的人,抡起旗子示意放行。
出了城门,陆戈长臂收紧,猛提缰绳,急速策马驰行。
耳边是猎猎作响的秋风,凉风穿过宽大的袖摆灌入衣里,吹的衣裙蓬然,周身寒噤,像漏了风的鼓。
林子越深,越寂静,陆戈择了一处水草丰茂之地拴了马。
她颠得小腿发软,匀不出力气走路,身子往前一趴,紧紧抱住马脖子,说什么也不肯下马。
“比沈霁之强”。
陆戈卸了刀,打下几只山石榴,浸在泉水里淘洗。
她没听懂什么叫比沈霁之强,又听到他问:“听说过前朝公案吗?”
“听过”,她扭头转向陆戈,晃出两根手指。
“前朝公案有二,先皇即位初年,南越有一起断饷案,及至末年北境又出一桩军令案。前者罪证确凿史书详细,后者板上钉钉但笔墨鲜少。樊州老宅还存有一卷轶闻孤本,如今拿去卖,说不定会有人一掷千金。”
他剥着石榴问:“轶闻里怎么说军令案?”
“就是方才那些,已经说完了。”
她眨巴着眼睛,像冷不丁被先生揪起来考文章的学生,知道的都在表面,再深究就不知道了。
“轶闻里不过一句话,北境起军令案,旁的再没有了。”
陆戈扫她一眼,仍旧剥着石榴,“那恐怕不会有人一掷千金。”
“孤本难寻,嗜书者大抵能做到如此。”
何少音瞧他剥得熟练,心境舒朗,不像要隐瞒的样子,轻声问道:“难道你在查这个案子?薛崇知道内情?”
陆戈把一捧石榴籽递到她手边,“薛崇曾经位高名望,在军中掌有揽阅之权。若连他都说不出来一二,旁人也说不出更多。族人性命吊在眼前,由不得他。”
他抚着马继续说:“先皇之时武将中有三大统领,北线窦准,南线侯威,中线祖允升。窦准和祖允升私交不错,而薛崇是祖允升心腹,关系亲厚。后来祖允升病逝,中线与北线合并,薛崇虽屈尊窦准之下,但在中线将士心中稳坐第一把交椅。”
何少音撑着马背爬起来,“薛崇知道些什么?”
“他怀疑舆图有异”。
陆戈走到泉边洗手,风吹起他额前碎发,他如墨的影子铺在澄澈的水面上,比铜镜里照的还清楚。
“那时候北境部族众多,窦准先后派出九支军队清剿弱小部族,计划最终以九军合围之势共讨北桓。出征北桓不久,督军郭胜察觉到去往朔方的那支由方将军带领的队伍久滞不前延误战机,便出兵问罪。双方在朔方发生交锋,方将军带领的军队最后无人生还。”
山林里起了雾,何少音从马上滑下,挨着陆戈坐在石头上。
她看着两人的倒影,越想越不对。
“方将军为何久滞不前,双方又为何发生交锋?”
“这便是疑点所在。北境所有公文军报,没有一句提及,唯一清楚的是,郭胜后来没有返回军营,他代替方将军去完成合围,中途因中流矢而死,他的军队也是有去无回。”
鲜红的石榴汁沿着陆戈的手指向下淌,落入清清泉水。最初的鲜红慢慢淡为浅红,最终清浅的和泉水一样,流向远方。
何少音盯着水面绽开的一圈圈涟漪,突然开口:“郭胜和方将军有私仇么?”
陆戈放下石榴,“没有。”
何少音掏出帕子给他擦手,他擦了两下,说:“两位在军中是出了名的光明磊落,郭胜为人刚正不阿,他任督军,无人有疑。方将军军威卓著,骁勇善战,两个人没有私交,也谈不上私仇。”
帕子被他洗净晾在石头上,他看着洁净的帕子说:“方将军最初是窦准一手提拔起来的。”
雾气很大,打湿了岸边青苔,也打湿了她的发梢。
军令案疑点不少,薛崇所言一定为真么?
她擦干发梢上的水,缓缓说:“私藏兵器是灭族之罪,要保族人难度极大,薛崇就这么轻易相信你能保他族人?难道他不会因怀疑你做不到,而胡乱攀扯什么舆图?他的话也未必是真。”
“薛崇远比你想的狂妄”,陆戈单手撑膝看着她,“他甚至自信能以己身恕罪,而不牵连到族人。这背后倚仗的既有陛下的仁心,也有他多年在军中的威望,若他有五成把握,那我便再分他五成,他自会说出实情。”
林间树叶轻动,阿雎扑腾着翅膀落在石头上。
何少音弯腰捡了把浆果,“那依他所言,舆图哪里有异,可查出来了?”
陆戈接过浆果,递给阿雎。
“查不出,制图的人是薛崇同乡,已经死了。和这个案子沾边的人都死了,战死的,病死的,加之以祸,置之于死,翻不出一个活人。”
他的话冷冰冰的,快要把人冻住了。
雾气泛涌,何少音有些冷,她抱着胳膊,看了眼吃食的阿雎。
“当年没有人查吗?”
陆戈把她揽进怀里,“这案子发生没多久,先皇崩逝了。既是前朝旧案,便无人再提。”
他的怀抱暖暖的,何少音倚着坚实的胸膛,恍惚有种这辈子高枕无忧的踏实。
温暖和安全容易让人丧失警觉,她终于在安宁中意识到了一件事,惊愕抬头。
“你为什么要查,难道你想翻案?”
“我想知道真相。”
他目光坚定的能把人钉在地上。
“这案子不明不白,前后牵连了五万多条命,不能这么算了。”
浓雾打湿了他额前碎发,却浇不灭他眼中如火般喷薄的怒气,那火升起来,越燃越旺,越烧越烈,烧尽不能见光的污浊和盘根错节的肮脏,在灰烬之上辟出一方光明。
她被陆戈的话烫了一下,真相么?军报不写,史书不记,近二十年无人问津,人证物证到何处去寻。陆戈的前路是生生在没有路的地上踏出一条路。
远处传来悠远的钟鸣,林间的鸟一惊而起,振翅之下无数残片扑簌簌掉落下来,发出狂涛的声响,像送灵的挽歌,为枉死的人悲鸣。
听钟声不远,她徐徐开口:“附近有寺院?五万多人的生死,交叠在一起沉重得很,该进柱香告慰亡灵。”
陆戈抬手一指,“山那边是国清寺,起雾了,改日我陪你去。”
坐上马背时,脚下的悬空让她忆起了来时的颠簸,陆戈洒脱,他能信马由缰,可是不能不顾她的死活。
她贴在陆戈耳边软语商量,“下次我想要个马镫,腿颠麻了。”
陆戈低头一看,突然意识到了什么,歉然笑说:“马上买。”
沈霁之在车轿里扇着折扇,悠闲的瞧着打马在前的陆戈。
他吩咐车夫追上陆戈,自个儿倚在窗扇上,转着扇子玩。
“上将军也是思过结束,出来溜风?”
从陆戈怀里探出个小脑袋,沈霁之看清了人,手没稳住劲儿,扇子坠在地上,扇骨也跌折了。
他环顾一圈,见没人往这边看,手挡在嘴边轻斥:“青天白日,你怎能与男子共乘一骑,宫里女官没教过这条礼仪吗?”
要怪就怪陆戈生得轩昂健硕,把人挡得严严实实,方才他从后面只看见了一个人,谁能想到前头还坐着个何少音。
何少音踩着小马镫,吃着小糖人,心里还记着沈霁之对萧睿的示好,皱眉道:“沈大人就没有和人共乘一骑过?”
这可戳到沈霁之的心窝了,从樊州回京时,陆戈急于赶路,曾令他和符离共乘一骑。符离是何等粗野的人,马驱得飞快,害得他吃了不少苦头。
当着陆戈的面儿,沈霁之也不敢否认,手在空中点了半日,没好气地丢了句:“真是世风日下。”
“这叫情投意合”,陆戈眉眼舒展,语气闲闲:“日后备好喜帖,一定先送去沈府,沈大人记得来赏光。”
沈霁之冷哼,“等到了那一天再说吧。”
他伸手拍打窗扇,吩咐车夫打马快走。
车夫喊了两嗓子,马不肯往前走一步,反倒去拱陆戈的马,急得车夫掏出鞭子照着马臀抽了两鞭。
“大人,这马看对眼了,怕是不好行路。”
陆戈抢在前面调转马头,冲沈霁之一笑,“世风日下?”
手中缰绳一紧,带着何少音快马离去。
这几日,全城的世家女子都在为中秋绣品做最后的准备,唯有何少音从母亲和沈嬷嬷那里讨了经书,一心一意抄起佛经。
等到陆戈来接她时,她已经抄好了厚厚一沓。
国清寺建在山顶上,山路崎岖难行,越往上走山路越窄,最窄处仅容一辆车轿通行。
寺院前停满了车马,陆家小厮看见陆戈来了,忙上前施礼:“夫人和陈娘子在寺里进香,算着时辰也该出来了。”
“怎么不见陈家马车?”何少音瞧了一圈,没碰见半个熟人。
小厮低头回话:“陈家马车坏在道上了,陈娘子和夫人乘一辆车来的。”
何少音偏头冲陆戈笑:“原来陆家马车不只是陆家人能坐,先前是我自作多情,误会了。”
陆戈用力捏了捏她的脸,“误会了?”
“轻点,疼”,近来这脸娇贵的很,日日要敷上两回茉莉花膏,怎经得起他大力揉捏。
“你还知道疼”,陆戈嘴上说着,到底还是松了手。
“下次再妄自菲薄,跟这次一块算。”
何少音揉着脸,气道:“小心眼。”
陆戈拉着她往寺里进,“跟何娘子比,我甘拜下风。”
两人刚踏上石阶,迎面撞见了陆夫人和陈映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