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日沈明赫是在柳家用过了晚饭才离开的。
他从柳家正门绕到西角门,正好碰上灿灿的侍女秋月从里出来,接过了几包药,仔细听着那人说了几句话,她连连点头。
沈明赫看那送药人走后,趁着秋月关门前叫住了她。
秋月细看他后才反应过来,忙给他行了个礼,问:“郡王有何事吩咐?”
“你家娘子不大好么?”
秋月实话实说:“是。我家娘子从大慈恩寺回来,接连几日夜不安寝,就请人开了几剂安神药。”
“药效如何?”
秋月摇了摇头。
沈明赫只嘱咐了一句:“那你可得仔细侍奉。”
“这是自然。”
柳家是在四日后收到沈明赫送来的丸药,宁王府的人说,这是宫里的太医令拟的安神药方,制成丸药比汤药易服。
柳家人虽知他好心,却也不免疑惑。
秋月这才解释:“那日新安郡王来家里,临走时恰好碰上了药铺的人送药,他就问了我两句,我说医铺的药效不佳。回去后光顾着给娘子煎药,忘了回禀这事,却不想他好人做到底。”
秋月这话说得十分厚道,可是柳昇却总觉着沈明赫的性子不是这样。
夜里入睡前,妻子许氏看他似有心事,就问:“二郎在想什么?”
柳昇只是叹了口气,说:“没什么。”
许氏一边卸妆一边从铜镜里看他,而后问:“二郎是疑心新安郡王的举止?”
的确如此。
许氏也觉得这事不同寻常,尤其听说沈明赫似是两次均有意来家中,更绝诧异。
“母亲寿辰那日,他当真不是凑巧?”
“原是以为凑巧碰上,”柳昇道,“可总不至于两次都能凑巧。”
许氏来回一想,又觉着柳昇似乎太过敏感,又宽慰他道:“既然二郎说新安郡王是个随心所欲的人,想来常在长安城里游走也是正经。”
柳昇也只是有些疑心而已。
想到灿灿前为和离的事心中忧虑,又被萧筠几次三番求见扰的心神不宁,现下又被萧筠的忽然出现惊得神思不安,如何让他放得下心她再被旁的事叨扰。
“二郎不必多想,要我说,也和秋月想的那样,他送药不过是好人做到底罢了。”
柳昇的存疑随着接下来的清净日子,变得如一汪毫无涟漪的湖水一样,彻底认定了他当日是多虑了。
不过,宁王府的人会隔十日就到柳家送一次丸药,灿灿感念他好心的时候也终于有了受宠若惊的感觉。
“新安郡王虽是好心,却也不能让人家说我们柳家贪得无厌。”柳昇说完,又同柳母道,“既然灿灿的精神有所好转,日后宁王府的人来,如实告知就好。”
“是这个理。”
当再次去柳家送药的仆从把这事禀给陈光时,恰好让宁王妃听见了。她着急忙慌地问:“六郎出了什么事,竟需要用安神药?”
陈光哪敢说实话,忙安慰道:“王妃别急,六郎无事,不需用安神药。不过是六郎的一个朋友受了惊,六郎这才请托了宫里的太医令制药。眼下那人已经好了,特意告知不必再麻烦太医令了。”
“当真?”
“仆绝不敢欺瞒王妃。”
宁王妃听罢,却是瞪了他一眼,随即又嘀咕了一句:“也不知六郎都结交了些什么朋友?竟也能劳烦到宫里的太医令了!”
陈光听在耳里,心里却想着:柳家娘子抱恙,六郎别说是去劳烦太医令,便是上天采药他也心甘情愿。
陈光再把宁王妃知道安神药的事回禀给沈明赫时,求他道:“六郎可千万别记错了这安神药是送给您的朋友的,否则仆就惨了。”
沈明赫正位柳家不再让他送药的事烦心,听到陈光劳烦,越发焦躁,翻了个身后敷衍了一句:“知道了,知道了。”
陈光如何不知他心事,含笑劝道:“柳家不让六郎再送药,不正是说明柳娘子精神好转了么?这样一来,六郎又何必低落?”
确是如此。可柳家反应平平,他终究是心中不畅快,可惜他一时半刻找不到新的法子在柳家“露脸”,便懊恼地将太医令新送过来的安神药置在了一旁。
陈光看着那安神药,心说这药恐怕得六郎自己留着用了。
果然如陈光所想,沈明赫开始整夜辗转反侧,睡不踏实。起初两三日他的精神虽显得疲累,晨昏定省时也能应付过去,奈何几日后的天气忽冷忽热,他就非常不争气地害了病。
就要到中秋了,宁王妃正在忙着过节事宜,听闻沈明赫咳嗽不止,一时心急,走路都险些摔倒。
一进他院,恰好医正从里出来,问过病情,说是受了风寒,近期需得仔细休息。宁王妃放心不下,走进屋中,浓重的药味扑鼻而来,沈明赫一声接着一声地咳嗽。
“总是这样不爱惜自己的身子。”宁王妃亲自给他倒了水,转而指着陈光训,“叮嘱过你多少次,务必仔细照看六郎,这几日天气不好,竟连添减衣裳的事也做不好了。”
陈光伏地听着,自认倒霉,却是不敢回一个字。
“娘消消气。儿以后仔细着就是了。”
宁王妃又说:“才听说你请太医令制药是为了朋友的伤病,如今自己病了,着急的只有为娘一个。”
沈明赫才缓解过来,哑着嗓子宽慰宁王妃:“儿这几日是累着了,仔细养几日就好了。娘在家里要忙那么多事,我不好叫娘为我分心。”
“如今声音都成这样了还来哄我。”宁王妃叹气道,“前头我与你提过娶妻的事,如今中秋节就要到了,京中官眷娘子们走动时,常常说起适婚的娘子或郎君,我请她们给你留意着,才不枉我家佳妇被旁人先求了去。”
这么一说,沈明赫又开始咳了,却是边咳边说:“娘……娘,这事不……不急。”
宁王妃坚持:“早娶贤妻,能让你早些收心,省得你整日在外无所事事。”
沈明赫捱过了这一连串的咳嗽,涨红着脸和宁王妃道:“眼下儿病了,娘若是急着让人相看,一时有了说亲的人,儿应付不来,岂不丢了我们王府的脸面。”
宁王妃嗔道:“你当你是你长兄,长安城里的大多娘子都想入宁王府做我的儿妇。”
沈明赫笑了起来:“虽说我比不得长兄,却也是娘亲生的,想来也是差不了的。”
宁王妃看着他笑:“又开始贫嘴。”
沈明赫求道:“既然娘知道我这张嘴不佳,就更不能急了。该是先管教好我这张嘴才是。”
他嬉皮笑脸地哄着宁王妃,待宁王妃前脚才走,他无比心慌。
他得尽快想个章程,否则灿灿将成为他一生的遗憾。
他从柳家正门绕到西角门,正好碰上灿灿的侍女秋月从里出来,接过了几包药,仔细听着那人说了几句话,她连连点头。
沈明赫看那送药人走后,趁着秋月关门前叫住了她。
秋月细看他后才反应过来,忙给他行了个礼,问:“郡王有何事吩咐?”
“你家娘子不大好么?”
秋月实话实说:“是。我家娘子从大慈恩寺回来,接连几日夜不安寝,就请人开了几剂安神药。”
“药效如何?”
秋月摇了摇头。
沈明赫只嘱咐了一句:“那你可得仔细侍奉。”
“这是自然。”
柳家是在四日后收到沈明赫送来的丸药,宁王府的人说,这是宫里的太医令拟的安神药方,制成丸药比汤药易服。
柳家人虽知他好心,却也不免疑惑。
秋月这才解释:“那日新安郡王来家里,临走时恰好碰上了药铺的人送药,他就问了我两句,我说医铺的药效不佳。回去后光顾着给娘子煎药,忘了回禀这事,却不想他好人做到底。”
秋月这话说得十分厚道,可是柳昇却总觉着沈明赫的性子不是这样。
夜里入睡前,妻子许氏看他似有心事,就问:“二郎在想什么?”
柳昇只是叹了口气,说:“没什么。”
许氏一边卸妆一边从铜镜里看他,而后问:“二郎是疑心新安郡王的举止?”
的确如此。
许氏也觉得这事不同寻常,尤其听说沈明赫似是两次均有意来家中,更绝诧异。
“母亲寿辰那日,他当真不是凑巧?”
“原是以为凑巧碰上,”柳昇道,“可总不至于两次都能凑巧。”
许氏来回一想,又觉着柳昇似乎太过敏感,又宽慰他道:“既然二郎说新安郡王是个随心所欲的人,想来常在长安城里游走也是正经。”
柳昇也只是有些疑心而已。
想到灿灿前为和离的事心中忧虑,又被萧筠几次三番求见扰的心神不宁,现下又被萧筠的忽然出现惊得神思不安,如何让他放得下心她再被旁的事叨扰。
“二郎不必多想,要我说,也和秋月想的那样,他送药不过是好人做到底罢了。”
柳昇的存疑随着接下来的清净日子,变得如一汪毫无涟漪的湖水一样,彻底认定了他当日是多虑了。
不过,宁王府的人会隔十日就到柳家送一次丸药,灿灿感念他好心的时候也终于有了受宠若惊的感觉。
“新安郡王虽是好心,却也不能让人家说我们柳家贪得无厌。”柳昇说完,又同柳母道,“既然灿灿的精神有所好转,日后宁王府的人来,如实告知就好。”
“是这个理。”
当再次去柳家送药的仆从把这事禀给陈光时,恰好让宁王妃听见了。她着急忙慌地问:“六郎出了什么事,竟需要用安神药?”
陈光哪敢说实话,忙安慰道:“王妃别急,六郎无事,不需用安神药。不过是六郎的一个朋友受了惊,六郎这才请托了宫里的太医令制药。眼下那人已经好了,特意告知不必再麻烦太医令了。”
“当真?”
“仆绝不敢欺瞒王妃。”
宁王妃听罢,却是瞪了他一眼,随即又嘀咕了一句:“也不知六郎都结交了些什么朋友?竟也能劳烦到宫里的太医令了!”
陈光听在耳里,心里却想着:柳家娘子抱恙,六郎别说是去劳烦太医令,便是上天采药他也心甘情愿。
陈光再把宁王妃知道安神药的事回禀给沈明赫时,求他道:“六郎可千万别记错了这安神药是送给您的朋友的,否则仆就惨了。”
沈明赫正位柳家不再让他送药的事烦心,听到陈光劳烦,越发焦躁,翻了个身后敷衍了一句:“知道了,知道了。”
陈光如何不知他心事,含笑劝道:“柳家不让六郎再送药,不正是说明柳娘子精神好转了么?这样一来,六郎又何必低落?”
确是如此。可柳家反应平平,他终究是心中不畅快,可惜他一时半刻找不到新的法子在柳家“露脸”,便懊恼地将太医令新送过来的安神药置在了一旁。
陈光看着那安神药,心说这药恐怕得六郎自己留着用了。
果然如陈光所想,沈明赫开始整夜辗转反侧,睡不踏实。起初两三日他的精神虽显得疲累,晨昏定省时也能应付过去,奈何几日后的天气忽冷忽热,他就非常不争气地害了病。
就要到中秋了,宁王妃正在忙着过节事宜,听闻沈明赫咳嗽不止,一时心急,走路都险些摔倒。
一进他院,恰好医正从里出来,问过病情,说是受了风寒,近期需得仔细休息。宁王妃放心不下,走进屋中,浓重的药味扑鼻而来,沈明赫一声接着一声地咳嗽。
“总是这样不爱惜自己的身子。”宁王妃亲自给他倒了水,转而指着陈光训,“叮嘱过你多少次,务必仔细照看六郎,这几日天气不好,竟连添减衣裳的事也做不好了。”
陈光伏地听着,自认倒霉,却是不敢回一个字。
“娘消消气。儿以后仔细着就是了。”
宁王妃又说:“才听说你请太医令制药是为了朋友的伤病,如今自己病了,着急的只有为娘一个。”
沈明赫才缓解过来,哑着嗓子宽慰宁王妃:“儿这几日是累着了,仔细养几日就好了。娘在家里要忙那么多事,我不好叫娘为我分心。”
“如今声音都成这样了还来哄我。”宁王妃叹气道,“前头我与你提过娶妻的事,如今中秋节就要到了,京中官眷娘子们走动时,常常说起适婚的娘子或郎君,我请她们给你留意着,才不枉我家佳妇被旁人先求了去。”
这么一说,沈明赫又开始咳了,却是边咳边说:“娘……娘,这事不……不急。”
宁王妃坚持:“早娶贤妻,能让你早些收心,省得你整日在外无所事事。”
沈明赫捱过了这一连串的咳嗽,涨红着脸和宁王妃道:“眼下儿病了,娘若是急着让人相看,一时有了说亲的人,儿应付不来,岂不丢了我们王府的脸面。”
宁王妃嗔道:“你当你是你长兄,长安城里的大多娘子都想入宁王府做我的儿妇。”
沈明赫笑了起来:“虽说我比不得长兄,却也是娘亲生的,想来也是差不了的。”
宁王妃看着他笑:“又开始贫嘴。”
沈明赫求道:“既然娘知道我这张嘴不佳,就更不能急了。该是先管教好我这张嘴才是。”
他嬉皮笑脸地哄着宁王妃,待宁王妃前脚才走,他无比心慌。
他得尽快想个章程,否则灿灿将成为他一生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