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齐淳亨二十一年二月,长安城的春色美得醉人。
宁王府正在忙着给嘉伊办百日宴。
官眷娘子们聚在一处常常说起时下流行的花纹,妆容和发型,稍微年长者也会谈论试婚男女,某位郎君玉树临风,似乎同某位知书识礼的娘子般配,某位娘子颇为彪悍想是能治住某位桀骜不驯的郎君。
因着她们的七嘴八舌,许多男女的缘分就这么搭起来了。
“要说这缘分,重要的是事在人为。”一位贵妇道,“若一人没了心思应付,却归咎于二者无缘,才会让人笑话。”
“是这个理。”另一位贵妇应和道。
她们说着,就把话说到了沈明赫和灿灿身上。
“这新安郡王讨妃可便是用心良苦。”又一人把细枝末节慢慢说给了出来。
众人起初只是听说新安郡王妃之前嫁过人,却不知内里详由,眼下知了情,有说灿灿是有福之人,有说沈明赫是个值得托付之人,也有人对他们的行径感到不耻。
宴席散后,灿灿留母亲说话,这才知道了长安城里的官眷娘子多半都知道了沈明赫与她的事。
尽管她的心落在了沈明赫身上,可那些说她在出家时却秽乱咸宜观的恶毒之语实在是不中听。
除了这事另她恼火,她又从母亲口中得知了萧筠的近况。
他好容易中了进士,却又皈依了佛门。
萧筠续弦的刘氏,原也是个正经女郎,然而萧筠的心不在她身上,如何不让她心堵?若他能斩断情丝,刘氏也愿意与他携手共进,偏偏成婚一年有余也不见有怀娠喜讯,而那与他和离的柳家娘子有了孩子,刘氏便明白了问题所在。
如果刘氏和萧母不是同宗,两家必定闹得不甚愉快,为了双方的脸面,萧筠又一次被迫写下了和离书。
这种内里详情自然不会对外人说,然而依着灿灿对萧筠的了解,他一不求功名利禄,二不图荣华富贵,只愿一家人和和美美,走上出家之路,必定万事不如他愿,心灰意冷,这才要到神佛前解脱。
灿灿听到这里,没有幸灾乐祸,反而为之一叹。
反而是刘氏气不过,她从前对萧筠记挂着灿灿心生不满,现如今独身一人竟把自己的不幸怪罪到了灿灿身上。她使些钱,就把那些不堪入耳的谣诼传遍了长安城。
搁从前,灿灿无心理会这种话,现如今她是圣人册封过的郡王妃,便是她不在意不去理会,皇室宗亲的体面也容不得侵犯。
萧母先前接受不了自己儿子不能生养的事实,不惜花重金买妾,逼得萧筠无处可逃。之后,她又没想到一向顺从自己的儿子会以死相迫出了家,头发全部变白只是一夜的事。再之后,她又听说了刘氏的结局,忽然之间就开始胡言乱语,听的久了,人们就认定她疯了。
沈明赫知道灿灿的心性,不想把这种事待带到她跟前,可长安城里的事像风一样,一人知,余人也就听说了大概。
日子如流水,眼看着嘉伊已经能走路了,却不过是走得歪歪扭扭。
淳亨二十二年的三月,沈明赫携妻女去了曲江池。
夫妻二人在树荫下坐着,保母领着嘉伊在绿草上玩,稍后,沈明赫看着那白嫩小团子的人儿在曲江池畔的绿草上摔倒,走上前去抱起她,在她哭之前,就说:“你娘给你备了糖。”
这一句话,嘉伊果真不哭了,就把眼神看向了灿灿。
不光嘉伊走路歪歪扭扭,灿灿走路也歪歪扭扭起来。
沈明赫一手抱着嘉伊,一手扶住灿灿,说:“留神。”
灿灿伸出双手,从他手里接过嘉伊,却两三次觉着身子不爽利,抱她行走也甚是吃力。
沈明赫一向爱重她,连她一根头发丝都舍不得有损,当下就登车往宁王府赶。
这一路上,沈明赫忧心忡忡,自责于他在朝廷谋了差事,碍着公务繁忙这才短缺了对她的照看。
他总是把她的意外归咎于他的疏忽,灿灿却总是想笑:“哪日你做不好差事,莫不是要对上官说是照看我费心的缘故罢?”
“才不会。”沈明赫抱紧她,“我这么细心的人,怎会在差事上出岔子。你没有事,我才更不会出岔子。”
灿灿靠在他怀里,莞尔一笑。
待回了宁王府,医正也到了,沈明赫紧张兮兮地等待着医正地诊断,却是听到了灿灿再度怀娠之喜讯。
上天不曾薄待于他,甚至厚爱于他。
又是一年春季,灿灿已是儿女双全的母亲了。园子里的花开得正盛,两树间栓结实了一个摇篮,那摇篮却又像秋千似的可以大幅度的摇摆。
两个孩子躺在软和的摇篮里,两侧分别站着父亲和母亲。灿灿和沈明赫慢慢地摇,孩子们时不时会有笑声传来。
午后的阳光甚是温柔,铺在一家四口的面庞上,与万紫千红的绚烂比起来,也胜过一筹。
灿灿在想,岁月静好,便是如此了吧。
能得如意郎君,何止今生有幸,更是三生有幸。
(全文完)
宁王府正在忙着给嘉伊办百日宴。
官眷娘子们聚在一处常常说起时下流行的花纹,妆容和发型,稍微年长者也会谈论试婚男女,某位郎君玉树临风,似乎同某位知书识礼的娘子般配,某位娘子颇为彪悍想是能治住某位桀骜不驯的郎君。
因着她们的七嘴八舌,许多男女的缘分就这么搭起来了。
“要说这缘分,重要的是事在人为。”一位贵妇道,“若一人没了心思应付,却归咎于二者无缘,才会让人笑话。”
“是这个理。”另一位贵妇应和道。
她们说着,就把话说到了沈明赫和灿灿身上。
“这新安郡王讨妃可便是用心良苦。”又一人把细枝末节慢慢说给了出来。
众人起初只是听说新安郡王妃之前嫁过人,却不知内里详由,眼下知了情,有说灿灿是有福之人,有说沈明赫是个值得托付之人,也有人对他们的行径感到不耻。
宴席散后,灿灿留母亲说话,这才知道了长安城里的官眷娘子多半都知道了沈明赫与她的事。
尽管她的心落在了沈明赫身上,可那些说她在出家时却秽乱咸宜观的恶毒之语实在是不中听。
除了这事另她恼火,她又从母亲口中得知了萧筠的近况。
他好容易中了进士,却又皈依了佛门。
萧筠续弦的刘氏,原也是个正经女郎,然而萧筠的心不在她身上,如何不让她心堵?若他能斩断情丝,刘氏也愿意与他携手共进,偏偏成婚一年有余也不见有怀娠喜讯,而那与他和离的柳家娘子有了孩子,刘氏便明白了问题所在。
如果刘氏和萧母不是同宗,两家必定闹得不甚愉快,为了双方的脸面,萧筠又一次被迫写下了和离书。
这种内里详情自然不会对外人说,然而依着灿灿对萧筠的了解,他一不求功名利禄,二不图荣华富贵,只愿一家人和和美美,走上出家之路,必定万事不如他愿,心灰意冷,这才要到神佛前解脱。
灿灿听到这里,没有幸灾乐祸,反而为之一叹。
反而是刘氏气不过,她从前对萧筠记挂着灿灿心生不满,现如今独身一人竟把自己的不幸怪罪到了灿灿身上。她使些钱,就把那些不堪入耳的谣诼传遍了长安城。
搁从前,灿灿无心理会这种话,现如今她是圣人册封过的郡王妃,便是她不在意不去理会,皇室宗亲的体面也容不得侵犯。
萧母先前接受不了自己儿子不能生养的事实,不惜花重金买妾,逼得萧筠无处可逃。之后,她又没想到一向顺从自己的儿子会以死相迫出了家,头发全部变白只是一夜的事。再之后,她又听说了刘氏的结局,忽然之间就开始胡言乱语,听的久了,人们就认定她疯了。
沈明赫知道灿灿的心性,不想把这种事待带到她跟前,可长安城里的事像风一样,一人知,余人也就听说了大概。
日子如流水,眼看着嘉伊已经能走路了,却不过是走得歪歪扭扭。
淳亨二十二年的三月,沈明赫携妻女去了曲江池。
夫妻二人在树荫下坐着,保母领着嘉伊在绿草上玩,稍后,沈明赫看着那白嫩小团子的人儿在曲江池畔的绿草上摔倒,走上前去抱起她,在她哭之前,就说:“你娘给你备了糖。”
这一句话,嘉伊果真不哭了,就把眼神看向了灿灿。
不光嘉伊走路歪歪扭扭,灿灿走路也歪歪扭扭起来。
沈明赫一手抱着嘉伊,一手扶住灿灿,说:“留神。”
灿灿伸出双手,从他手里接过嘉伊,却两三次觉着身子不爽利,抱她行走也甚是吃力。
沈明赫一向爱重她,连她一根头发丝都舍不得有损,当下就登车往宁王府赶。
这一路上,沈明赫忧心忡忡,自责于他在朝廷谋了差事,碍着公务繁忙这才短缺了对她的照看。
他总是把她的意外归咎于他的疏忽,灿灿却总是想笑:“哪日你做不好差事,莫不是要对上官说是照看我费心的缘故罢?”
“才不会。”沈明赫抱紧她,“我这么细心的人,怎会在差事上出岔子。你没有事,我才更不会出岔子。”
灿灿靠在他怀里,莞尔一笑。
待回了宁王府,医正也到了,沈明赫紧张兮兮地等待着医正地诊断,却是听到了灿灿再度怀娠之喜讯。
上天不曾薄待于他,甚至厚爱于他。
又是一年春季,灿灿已是儿女双全的母亲了。园子里的花开得正盛,两树间栓结实了一个摇篮,那摇篮却又像秋千似的可以大幅度的摇摆。
两个孩子躺在软和的摇篮里,两侧分别站着父亲和母亲。灿灿和沈明赫慢慢地摇,孩子们时不时会有笑声传来。
午后的阳光甚是温柔,铺在一家四口的面庞上,与万紫千红的绚烂比起来,也胜过一筹。
灿灿在想,岁月静好,便是如此了吧。
能得如意郎君,何止今生有幸,更是三生有幸。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