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信,还是糜信,迷信?
管亥的历史知识还算丰富,但记忆中并没有找到此人。
当然,管亥并不会因此而小瞧对方。
他麾下的人,大部分都没有在历史上留下大名。
但其中不乏能人。
诸如赵香,虽然勇武不及炅母,但综合能力绝对完爆。
又如盛金,若是有机会出书,也是个畜牧业的班昭。
更何况,麋信此人,不但有丰富的行伍知识,还识字,会雕刻。
这就已经超过了绝大多数人。
“军队的编制倒没有问题,问题在于士卒本身,还有相关的辅助不够完善。”
麋信侃侃而谈。
接着,他亲自动手,给每个什长、都伯、屯将、曲长等,都刻了一个腰牌。
腰牌正面刻录官职名称,背面刻录该名军官的姓名,而且还有管亥的亲笔签字,以做防伪。
一个腰牌的授予仪式,由麋信组织,然后管亥亲自把腰牌发到每个人的手中。
“季汉,我任命你为睚眦曲甲屯甲队甲什什长!”
第一个来领令牌的姓季,一个比较罕见的姓,名字居然是汉......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管亥郑重的把令牌授予第一个什长。
“黄天在上,为管大帅效死。”
那名叫季汉的什长心中激动不已,忍不住就给管亥升了个官。
太平道的编制,是以方为单位,设渠帅。
渠,大也,渠帅,也就是大帅,也叫渠率。
渠帅下面原本都是督将。
只是有些方太大,如张饶这一方,便把徐和、公孙犊、司马俱等人也升为渠帅。
为了和渠帅张饶区分,称为大帅,有点类似官军中的假,也就是暂代,二把手的意思。
随着冀州太平道的覆灭,张饶也就给自己升了一级,执青元圣旗。
顺便给徐和等人升官,徐和等四人也就成了正式的渠帅。
但在普通士卒的意识中,就没有这么复杂,以为督将向上升就是大帅。
而且大帅听着也比渠帅更加的亲切和好听。
所以季汉激动之下,也就口称大帅。
“好好干!”
对于这样一个目不识丁的憨厚大汉,管亥自然不会解释其中的差别,而让对方改口。
而是拍了拍对方的肩膀,叮嘱道。
季汉激动不已的回到队列中,对旁边人道:“看到没,大帅拍俺的肩膀了!”
旁边人道:“你看,每个什长都会拍的。”
“那是沾俺的光,第一个拍的俺!”
季汉瞪眼道,说着又掏出令牌,给麾下人看:“看看,看看,大帅给俺的。
你们也要好好干,当上什长,大帅也给你们发。”
令牌授予仪式完成后,麋信也就代表管亥颁布了军令。
“每个什长,必须能叫出麾下每个士卒的家在哪,家中情况如何。
每个都伯,必须要能叫出麾下每个士卒的名字。
每个屯将和假屯,都必须要能叫出麾下每个伍长的名字。
每个曲长和假曲,都必须要能叫出麾下每个什长的名字。
督将、军正、和亲卫屯将,要能叫出每个都伯的名字。”
一个看似简单的命令,却能让军中形成一个整体。
接下来,麋信会把所有人的姓名,家庭情况,以及士卒的一些特点整理成册。
最终形成一个兵册,以供翻阅查询。
基本上,一名士卒要使用一片竹简。
如果阵亡了,则会从这一卷兵册中取出来,放到太平庙里享受香火。
如果是逃兵的话,则会放到九幽坑中,接受唾弃。
兵册有正副两本,以供备份查阅。
这一套流程下来,管亥就一个感受:正规!
想来麋信接受的是正规的教学,而老兵毕竟以前只是个兵,经验也是自学的野路子。
这个工作量不小,幸好管亥手下有不少少年,都已经识了不少的字。
被调来六个给麋信,边学习,边帮忙打下手。
为了名正言顺,管亥也当着所有人的面,封麋信为参军。
后来郎姝的户籍名册统计,也开始参考兵册,进行一定的改良。
......
兵册和令牌做好之后,下一步是标识和旗帜。
标识,就是采用一定的方式,把将官和士卒区分开来。
原本管亥想取消头上那个黄巾的,便让人试探了下,谁知道大家的抗性都很大。
毕竟都是太平道的徒众,信了多少年的教,黄天在上的观念深入人心。
不扎个黄头巾,感觉走路都不舒服......
于是也就作罢了。
经过实地取材和思考后,麋信设定为什长在帽子上插一根野鸡的羽毛,都伯插两根,屯将三根,曲长四根,大帅五根外带披风......
旗帜方面,也都根据一些常见的设定,进行改良,主打的是颜色之黄色系列。() ()
黄色封红边,是屯的旗帜。
黄色封黑边,是曲的旗帜。
玄色,也就是黑色黄边,是督将的旗帜。
红色黄边的,是军正的旗帜。
另外,除了三角旗之外,还设有大旗......
标识和旗帜完成之后,又由管亥亲自向各个曲和屯,授旗。
接着,麋信又公布了军纪。
“旗在人在,旗亡人亡。
屯将战死了,假屯扛旗。
假屯死了,甲队都伯扛旗......直到最后一名士卒扛旗!”
校场中,听的激动不已的士卒们,齐声大喊:“旗在人在,旗亡人亡。”
严明的组织和纪律,是真正强军的必要因素。
练兵的主要作用,就是让军队能够如同人的手臂一般,随心所欲,指哪打哪。
这个是基础,能保证军队的下限。
有了基础,如何运用,那就是将军的素质和能力了。
在相互沟通之后,麋信对管亥原有的一些军纪军规进行了改良,随后开始要求每个士卒背诵。
如果士卒背不回的,伍长牵连......
当然,由于背诵的太过枯燥,引起了一些反弹。
管亥拒绝了麋信严惩的做法,而是做了一定的改良。
如把一些军纪改成歌曲的形式,让士卒们唱出来。
唱歌就好像普罗大众在地里干活干累了,吼几嗓子缓解身体和精神的压力一般。
顿时大大缓解了士卒的抵抗性,背诵的效果也是大大增加。
见状,麋信大吃一惊,连忙盛赞管亥神人。
随即举一反三,又遍了几首歌,让士卒们训练的时候也唱。
因为在组织结构完善的整个过程中,士卒们的队列、体力、基础招式训练,也在同步进行,只不过相对之前,减少了部分。
听到麋信改编的歌之后,管亥有些无语。
调子都是朗朗上口的口水调子,但这个歌词,实在是太白。
比如弓弩手的《射之歌》,就是:“弓箭向,向小鬼的头上射去。
射,射,射,射死他。
射,射,射,射死他。
射,射,射,射,射,射,射,射死这个龟孙。”
见管亥不解,麋信还贴心的解释:“小鬼,小贼也。
龟孙,十代孙子也。”
管亥这才知道,原来龟孙,并不是乌龟的孙子的意思,而是第十代孙子的意思......
是一个很文雅的骂人词汇,来自雒阳地区的中原官骂。
另外,还又《劈之歌》、《挡之歌》、《刺之歌》等等。
管亥心服口服不已,暗想麋信可真是个宝藏参军。
......
这个过程,最苦的就是炅母,这家伙的记忆能力其实一般。
之所以军纪记的好,也是因为以前犯错犯的多,被罚出来的。
现在倒好,军纪改了不少,而且他变成了执行者,只能死记硬背。
在这种情况下,就导致炅母的脾气不是很好,惩罚难免有点重。
比如说军棍之类的,一顿劈里啪啦下去,打的士卒们鬼哭狼嚎。
棍子都断了好几根......
以至于孙观和姜馥带着脸肿鼻子肿的士卒们来找管亥告状。
管亥虽然知道炅母下手狠了点,但这个时候,也是只能强硬的站在炅母这一边。
于是苦口婆心的劝说道:“人心都是肉长的,你们被打成这个样子,我怎么不可能不心疼呢。
但是呢,如不过不讲军法军纪,随便大家训练,那上了战场,我们就是一盘散沙。
现在多流一滴汗,多挨一顿打,战场上才能少流一碗血,多砍几颗人头。
所以,现在对你们狠,才是真的爱你们。
对你们温柔,那是害了你们啊。”
......训练能坚持下来的原因,也是抢了麋家的商队,大量的粮食和猪羊之类的物资被搬进来。
意外之喜就是,其他商家似乎隐隐发现麋家被抢的规律,于是趁机和麋家一起走,想趁机沾点光。
结果没成想,麋家这次被抢了个大的,不但粮食被抢了上千石头,准备迁往青州大干一场的一百多户匠人也被抢走......
他们叫苦不迭,却又无可奈何。
甚至不少人还笃定了麋家没有和黄巾蛾贼勾结的言论。
如此吃得好,喝得好,还有肉。
管亥的练兵自然底气十足。
把练兵交给麋信之后,管亥终于也腾出手,带人到嵩山、沂山、泰山一带,去收拢之前被打散的太平道徒众。
有了麋家这个强大的奶妈,管亥收拢人口的底气,也足了很多。
短短的两个月,就接收来人口四千多人,青壮也有一千多。
如此,不但孙观和姜馥的两个曲满员,第三个曲的架子也搭了起来。
但人多了,事情自然也就多,不久之后就发生了一件大事。
管亥的历史知识还算丰富,但记忆中并没有找到此人。
当然,管亥并不会因此而小瞧对方。
他麾下的人,大部分都没有在历史上留下大名。
但其中不乏能人。
诸如赵香,虽然勇武不及炅母,但综合能力绝对完爆。
又如盛金,若是有机会出书,也是个畜牧业的班昭。
更何况,麋信此人,不但有丰富的行伍知识,还识字,会雕刻。
这就已经超过了绝大多数人。
“军队的编制倒没有问题,问题在于士卒本身,还有相关的辅助不够完善。”
麋信侃侃而谈。
接着,他亲自动手,给每个什长、都伯、屯将、曲长等,都刻了一个腰牌。
腰牌正面刻录官职名称,背面刻录该名军官的姓名,而且还有管亥的亲笔签字,以做防伪。
一个腰牌的授予仪式,由麋信组织,然后管亥亲自把腰牌发到每个人的手中。
“季汉,我任命你为睚眦曲甲屯甲队甲什什长!”
第一个来领令牌的姓季,一个比较罕见的姓,名字居然是汉......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管亥郑重的把令牌授予第一个什长。
“黄天在上,为管大帅效死。”
那名叫季汉的什长心中激动不已,忍不住就给管亥升了个官。
太平道的编制,是以方为单位,设渠帅。
渠,大也,渠帅,也就是大帅,也叫渠率。
渠帅下面原本都是督将。
只是有些方太大,如张饶这一方,便把徐和、公孙犊、司马俱等人也升为渠帅。
为了和渠帅张饶区分,称为大帅,有点类似官军中的假,也就是暂代,二把手的意思。
随着冀州太平道的覆灭,张饶也就给自己升了一级,执青元圣旗。
顺便给徐和等人升官,徐和等四人也就成了正式的渠帅。
但在普通士卒的意识中,就没有这么复杂,以为督将向上升就是大帅。
而且大帅听着也比渠帅更加的亲切和好听。
所以季汉激动之下,也就口称大帅。
“好好干!”
对于这样一个目不识丁的憨厚大汉,管亥自然不会解释其中的差别,而让对方改口。
而是拍了拍对方的肩膀,叮嘱道。
季汉激动不已的回到队列中,对旁边人道:“看到没,大帅拍俺的肩膀了!”
旁边人道:“你看,每个什长都会拍的。”
“那是沾俺的光,第一个拍的俺!”
季汉瞪眼道,说着又掏出令牌,给麾下人看:“看看,看看,大帅给俺的。
你们也要好好干,当上什长,大帅也给你们发。”
令牌授予仪式完成后,麋信也就代表管亥颁布了军令。
“每个什长,必须能叫出麾下每个士卒的家在哪,家中情况如何。
每个都伯,必须要能叫出麾下每个士卒的名字。
每个屯将和假屯,都必须要能叫出麾下每个伍长的名字。
每个曲长和假曲,都必须要能叫出麾下每个什长的名字。
督将、军正、和亲卫屯将,要能叫出每个都伯的名字。”
一个看似简单的命令,却能让军中形成一个整体。
接下来,麋信会把所有人的姓名,家庭情况,以及士卒的一些特点整理成册。
最终形成一个兵册,以供翻阅查询。
基本上,一名士卒要使用一片竹简。
如果阵亡了,则会从这一卷兵册中取出来,放到太平庙里享受香火。
如果是逃兵的话,则会放到九幽坑中,接受唾弃。
兵册有正副两本,以供备份查阅。
这一套流程下来,管亥就一个感受:正规!
想来麋信接受的是正规的教学,而老兵毕竟以前只是个兵,经验也是自学的野路子。
这个工作量不小,幸好管亥手下有不少少年,都已经识了不少的字。
被调来六个给麋信,边学习,边帮忙打下手。
为了名正言顺,管亥也当着所有人的面,封麋信为参军。
后来郎姝的户籍名册统计,也开始参考兵册,进行一定的改良。
......
兵册和令牌做好之后,下一步是标识和旗帜。
标识,就是采用一定的方式,把将官和士卒区分开来。
原本管亥想取消头上那个黄巾的,便让人试探了下,谁知道大家的抗性都很大。
毕竟都是太平道的徒众,信了多少年的教,黄天在上的观念深入人心。
不扎个黄头巾,感觉走路都不舒服......
于是也就作罢了。
经过实地取材和思考后,麋信设定为什长在帽子上插一根野鸡的羽毛,都伯插两根,屯将三根,曲长四根,大帅五根外带披风......
旗帜方面,也都根据一些常见的设定,进行改良,主打的是颜色之黄色系列。() ()
黄色封红边,是屯的旗帜。
黄色封黑边,是曲的旗帜。
玄色,也就是黑色黄边,是督将的旗帜。
红色黄边的,是军正的旗帜。
另外,除了三角旗之外,还设有大旗......
标识和旗帜完成之后,又由管亥亲自向各个曲和屯,授旗。
接着,麋信又公布了军纪。
“旗在人在,旗亡人亡。
屯将战死了,假屯扛旗。
假屯死了,甲队都伯扛旗......直到最后一名士卒扛旗!”
校场中,听的激动不已的士卒们,齐声大喊:“旗在人在,旗亡人亡。”
严明的组织和纪律,是真正强军的必要因素。
练兵的主要作用,就是让军队能够如同人的手臂一般,随心所欲,指哪打哪。
这个是基础,能保证军队的下限。
有了基础,如何运用,那就是将军的素质和能力了。
在相互沟通之后,麋信对管亥原有的一些军纪军规进行了改良,随后开始要求每个士卒背诵。
如果士卒背不回的,伍长牵连......
当然,由于背诵的太过枯燥,引起了一些反弹。
管亥拒绝了麋信严惩的做法,而是做了一定的改良。
如把一些军纪改成歌曲的形式,让士卒们唱出来。
唱歌就好像普罗大众在地里干活干累了,吼几嗓子缓解身体和精神的压力一般。
顿时大大缓解了士卒的抵抗性,背诵的效果也是大大增加。
见状,麋信大吃一惊,连忙盛赞管亥神人。
随即举一反三,又遍了几首歌,让士卒们训练的时候也唱。
因为在组织结构完善的整个过程中,士卒们的队列、体力、基础招式训练,也在同步进行,只不过相对之前,减少了部分。
听到麋信改编的歌之后,管亥有些无语。
调子都是朗朗上口的口水调子,但这个歌词,实在是太白。
比如弓弩手的《射之歌》,就是:“弓箭向,向小鬼的头上射去。
射,射,射,射死他。
射,射,射,射死他。
射,射,射,射,射,射,射,射死这个龟孙。”
见管亥不解,麋信还贴心的解释:“小鬼,小贼也。
龟孙,十代孙子也。”
管亥这才知道,原来龟孙,并不是乌龟的孙子的意思,而是第十代孙子的意思......
是一个很文雅的骂人词汇,来自雒阳地区的中原官骂。
另外,还又《劈之歌》、《挡之歌》、《刺之歌》等等。
管亥心服口服不已,暗想麋信可真是个宝藏参军。
......
这个过程,最苦的就是炅母,这家伙的记忆能力其实一般。
之所以军纪记的好,也是因为以前犯错犯的多,被罚出来的。
现在倒好,军纪改了不少,而且他变成了执行者,只能死记硬背。
在这种情况下,就导致炅母的脾气不是很好,惩罚难免有点重。
比如说军棍之类的,一顿劈里啪啦下去,打的士卒们鬼哭狼嚎。
棍子都断了好几根......
以至于孙观和姜馥带着脸肿鼻子肿的士卒们来找管亥告状。
管亥虽然知道炅母下手狠了点,但这个时候,也是只能强硬的站在炅母这一边。
于是苦口婆心的劝说道:“人心都是肉长的,你们被打成这个样子,我怎么不可能不心疼呢。
但是呢,如不过不讲军法军纪,随便大家训练,那上了战场,我们就是一盘散沙。
现在多流一滴汗,多挨一顿打,战场上才能少流一碗血,多砍几颗人头。
所以,现在对你们狠,才是真的爱你们。
对你们温柔,那是害了你们啊。”
......训练能坚持下来的原因,也是抢了麋家的商队,大量的粮食和猪羊之类的物资被搬进来。
意外之喜就是,其他商家似乎隐隐发现麋家被抢的规律,于是趁机和麋家一起走,想趁机沾点光。
结果没成想,麋家这次被抢了个大的,不但粮食被抢了上千石头,准备迁往青州大干一场的一百多户匠人也被抢走......
他们叫苦不迭,却又无可奈何。
甚至不少人还笃定了麋家没有和黄巾蛾贼勾结的言论。
如此吃得好,喝得好,还有肉。
管亥的练兵自然底气十足。
把练兵交给麋信之后,管亥终于也腾出手,带人到嵩山、沂山、泰山一带,去收拢之前被打散的太平道徒众。
有了麋家这个强大的奶妈,管亥收拢人口的底气,也足了很多。
短短的两个月,就接收来人口四千多人,青壮也有一千多。
如此,不但孙观和姜馥的两个曲满员,第三个曲的架子也搭了起来。
但人多了,事情自然也就多,不久之后就发生了一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