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熊熊,梁夷战局如焚。
捷报未至,唯闻战鼓悲鸣,连番失守,溃败已成定局。
听着从宫里辗转几番才抵达到自己这儿的细碎消息,裴昭攥了攥袄边。小丫头身袂华贵,珠翠缀顶,肩上的狐毛披子还挂着流苏,过了年就能行笄礼,整身衣装和年岁正相宜。
裴昭端坐在案前。
足下暖炉静静卧,虽说周遭融融暖意,却见她身形轻颤,衣袍宽松之下,隐约可见呼吸稍显急促,继而又传来几声干咳。
她紧抠着桌缘,指尖因动作用力已然颜色泛浅,手背也跟着青筋微露:“不行,咳...我得去谒见父皇,明摆着欺负人!多派些兵马,再加派些粮草给言…言将军!”
她想喊言哥哥,终究是忍住了。
偶发生咳让她言不成句,可是心头那股担心却未退丝毫。裴昭起身离座,出了门便直奔大殿方向,宽袄自肩头滑落也无意回头拾取。
寒冬腊月的,院子里落了雪,覆白一片中几丛红梅独显。裴昭平时喜欢得紧,天儿再冷都要出来瞧上一眼。
现在她只觉得扎眼,寒风里那抹嫣红宛若针刺,透穿肌肤,正滴着血。
人命关天,无暇赏花。
因为言甄在殿前落了军令状,不退南夷,献首自谢。
镇守抚甲关已逾三月,言甄在边关既无半封书信,父皇又心存戒备,不允自己言说战事;除了从宫里口耳相传处捡来点小道消息听,她也只能干着急。
却不料盼了三个月,等来的不是缺粮就是缺兵马,还附带送回了言将军在边关屡次战败,节节失利的消息,这又让她怎么安坐寝宫?
再这么下去,难不成真要拿言甄人头来换?
可快步跨过几节门阶,裴昭便气喘不已,步子又放缓了些,立定在那平复心跳,身后的婢女也跟上来搭手让她稳定身形,将那坠地的袄子又披回她身上。
关心则乱。
裴昭不懂战事,也未曾亲至交锋之地,但她却深知前线凶险,还知这背后棋局,既可以拿来制衡,也可以用来交易。
一旦败兵,梁国加重赋税,受制于人,百姓营生困苦。
还有...
还有殿前军令如状,不可妄言儿戏。
还有交界战火不休,安生便是奢望。
殿前四十九级石阶,每攀一级,冷风都如利刃般划得嗓子疼。
还真是高处不胜寒。裴昭这样想着。
好不容易踏了最后一级,门口的宫人们又抬眉斜眼侧目,转头掩口,窃窃私议。
这种对待,自己早已见怪不怪。宗亲缘浅,母妃非正宫尊位,终日吃斋诵经已是别无他求,父皇留着自己还好生养着,无非是因为她是梁国唯一的公主,为皇家添些儿女双全的体面。
只有言甄,待她真心。
宫人甩了甩拂尘,上前半步,眼神飘忽:“公主吉祥,陛下在殿内商研国事,咱家为公主备了养身滋补茶,不如随老奴到后殿稍事休息,待陛下商讨妥当再行疏谈?”
只要能见到父皇,都无妨。
她乖巧地点了点头,也没过多纠缠。
谴了春山回去,裴昭跟着宫人又拾级而下,本是女儿家,无多要紧事,自是少有光顾前殿,就连门口的几张面孔,她也感觉生疏。只是这上上下下,着实有点累。
落了后殿,两人曲绕着,一前一后沿着小路前行;地上的石阶铺陈错落毫无规律,院深处,半人高的藤条拱门拦路横贯,门前朱漆的望柱也脱了皮,宫里此等略显“荒废”之地,怎也能叫后殿?
她狐生疑惑,可带路的毕竟是大殿前的宫人,看人依旧前行,裴昭也没机会多问,跨了一阶门榄,跟进了门。
屋内三两婢女,其间有个她见过的,叫夏池,还在自己寝宫里做过事。
几只手扶着裴昭徐步落座,紧随其后的几个丫头捧着盘碟垂首侍立,上前把手里的茶点铺了一小桌,旁边摆着一壶香气弥漫的热茶。
这一桌茶品,独缺了个赏茶人。
“上茶吧...都伺候好公主!”宫人在门口招呼着,合上了门扇。
裴昭平时也是这样被伺候着紧,再加上有个面熟的,自然放下了些戒备。
她用手点了点壶盖上的釉泪,拾了块莲糕入口,脑子里只忖度着如何不伤和气地跟父皇提起边战之事。
不料。
清汤入喉,只觉茶味难辨...
她从未想过,自己才是这局中客。
...
再次醒来,惊觉轿子颠簸,也不知前行何处。
“咳…咳... 春山,春山? ”裴昭两手猛力撩开轿帘,天色已然渐暗,冷风拂面,喉咙又跟着紧了两下,她强忍住嗓尖儿的痒意,惊慌无措。
不认识,全都不认识!
她瞪大了眼睛瞧着抬轿的几个轿夫,面容狰狞,目光凶狠,打首的那位还能瞧见脖子后面的一节银制项链,个个都闭口不言,专心赶路,轿旁蹄声阵阵,紧赶着前行。
轿子里的小丫头想喊,咳意却又先行一步。
“咳咳咳...”
裴昭探回身子,咳嗽牵扯出架不住的头晕身乏,她下意识地遮掩口鼻,这才发现自己双手被粗绳牢牢缚住,又左右环顾地瞧了瞧,还好衣衫尚在,不见凌乱。
几经挣扎,手腕处被绳子勒得擦破了皮,白里透着两道红痕,怪是惹眼。
前后搓磨几个来回,紧紧捆住手腕的麻绳微有松动,绳端浅露,她用牙费力地把绳子一端衔出,又经绳扣底部把绳头环出来,重复了几次,手是挣脱出来了。但手腕上的红痕太过招摇,裴昭又扯了扯袖口,把手顺着袖管朝里面缩了缩。
松了手,无非是让自己活动地自在点,但贸然跑出去肯定不可取。
可光就是这么坐着,一股疲乏劲也攀上了身,许是吹风吹得多了,她扯了扯自己挂在肩上的袄子,挪了挪身。
正蹙眉拼凑着,轿子外传来轻轻敲击:“公主,您醒了?”
她心里忽地一紧,细听声音,隐约着耳熟悉,却也像水里的浮萍。
拨开轿帘,外头的马快赶了几步,裴昭这才看清了脸。
马背上的是言甄麾下亲信——萧钦,原本言甄不方便出行左右的场合,都是命他出面,为人老实宽厚,很是忠心牢靠。
见到是萧钦,裴昭倒没那么害怕了,缓缓开口提问:“那萧副将军为何...”
话没说完,就被打断。
“公主勿要轻言妄语,眼下时局凶险非常,切莫口舌引发不测之祸。”马背上的人又俯首顿了顿,眼眸晦暗,闪过一抹不易察觉的慌张:“战事不定,我等粗布商服,也为了寻一处避难之地保公主安危,待到乱局平定之后,方可一同返回都城。”
“...此亦陛下与言将军之愿,惟盼...公主安康。”
是父皇和言哥哥的意思?
时局动荡,公主出城?
那又何必大费周章的这般迷晕绊缚,直接把自己送出来就好,还怎须多余事?
裴昭正欲言开口,忽有所思,转而压低声音向萧钦再次探询:“那有无诏旨文书之类,容我一览,如此,我心亦可稍安些。”
“确有,末将行前,将军亲笔落有书信一封;至于圣上旨意,我等臣下...不得擅自窥探。”
言罢,马上的男儿从怀襟处翻出一封整齐折叠的书信,裴昭信手接过,将纸笺举至轿棂透出的微光下,凝神细看。
信里草草说国战局势动荡,攻城在即,公主已是敌国眼中钉刺,前线战事岌岌可危;皇上爱女情深,恐生变故,特命萧钦护送公主出城,务必保其安全,暂隐身份,待乱局平息后再图良策...
信末不仅钤有将军印,亦附有亲笔花押,裴昭识此标记,便才确定此信出自言甄之手无疑。
她倚靠在轿辇之上端详着信笺,慨叹之余,心思已然飘忽。
两军交战,自己不仅无能为力,甚至还需四处藏匿以免成为交战挟持,延误时局...
本欲面见父皇求情,岂料言甄已先一步庇护,遣人护送自己出了城。
她轻阖双眼,却感觉眼皮不由自主地颤动。
言哥哥,莫非是在担心自己吗?
...
夜色愈浓,商队行进的步履也缓了下来。
外面骚动喧嚣,片刻过后又恢复宁谧,只留下一连串窸窸窣窣的脚步声。
裴昭坐得腿麻,于是轻掀帘门,探头张望。
客栈前只有些走动的挑担客,两人一挑,似是物什沉重,搬运起来十分耗力。
萧钦守轿旁半步指挥,佩剑隐隐在披子下,唯见剑柄一截,流光映着尾端,那铁器泛着冷光,看似锋锐无匹,让人无比安心。
“箱子里是何物?”裴昭站定原地,盯着往来发问。
萧钦听到声音,身子一滞,低声:“... 回公主,箱内都是些日常衣物吃食,和一些...伪装的游商货品。”
“那...既是商货,你在外人前也不用尊礼数唤我公主,免得歹人贼心,叫我...裴姑娘便好,我叫你萧公子。”
裴昭迈腿下辇,在轿子旁溜了一圈,尔后开始认真打量起这个所谓的护卫。
穿上裘袄披子,的确失却了将才风骨,再加上这身后的货品素轿,即便盘查,亦不过位富庶商贾,经营四方。
“在下谢过裴姑娘理解...”
“今晚住这儿?” 裴昭没有继续先前的话题,随手指了指面前明灯高悬的客栈开口。
“嗯,请吧。” 男子的声音沉了沉,砸进月波,再无生涟漪。
...
二人正欲踏入屋内,突有一衣着褴褛的人影惊慌失措地奔出,紧随其后的是一手持算盘、怒目而视的掌柜,口中怒喝::“到老子地界讨什么饭吃!滚!”
那衣衫破烂的老者急急转身,冲至二人跟前,不知从何处拽来一孩童,孩童手中捧着一只破碗,泪如雨下,哀声乞求:“行行好,我们自抚甲关...”
话说一半,掌柜便又开始骂骂咧咧赶人:“天天端着个破碗讨饭,我呸!给你两口剩菜还真把我这儿当固定据点了?”
裴昭目睹此景低声吩咐:“从我们箱子里选些衣食送去吧。”
萧钦稍作迟疑,快步走到老者跟前,只递过些许银两,便转身返回。
“何不将衣物食水一并给予那老伯...?”
半晌,萧钦缓缓开口:“公...裴姑娘,出门在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捷报未至,唯闻战鼓悲鸣,连番失守,溃败已成定局。
听着从宫里辗转几番才抵达到自己这儿的细碎消息,裴昭攥了攥袄边。小丫头身袂华贵,珠翠缀顶,肩上的狐毛披子还挂着流苏,过了年就能行笄礼,整身衣装和年岁正相宜。
裴昭端坐在案前。
足下暖炉静静卧,虽说周遭融融暖意,却见她身形轻颤,衣袍宽松之下,隐约可见呼吸稍显急促,继而又传来几声干咳。
她紧抠着桌缘,指尖因动作用力已然颜色泛浅,手背也跟着青筋微露:“不行,咳...我得去谒见父皇,明摆着欺负人!多派些兵马,再加派些粮草给言…言将军!”
她想喊言哥哥,终究是忍住了。
偶发生咳让她言不成句,可是心头那股担心却未退丝毫。裴昭起身离座,出了门便直奔大殿方向,宽袄自肩头滑落也无意回头拾取。
寒冬腊月的,院子里落了雪,覆白一片中几丛红梅独显。裴昭平时喜欢得紧,天儿再冷都要出来瞧上一眼。
现在她只觉得扎眼,寒风里那抹嫣红宛若针刺,透穿肌肤,正滴着血。
人命关天,无暇赏花。
因为言甄在殿前落了军令状,不退南夷,献首自谢。
镇守抚甲关已逾三月,言甄在边关既无半封书信,父皇又心存戒备,不允自己言说战事;除了从宫里口耳相传处捡来点小道消息听,她也只能干着急。
却不料盼了三个月,等来的不是缺粮就是缺兵马,还附带送回了言将军在边关屡次战败,节节失利的消息,这又让她怎么安坐寝宫?
再这么下去,难不成真要拿言甄人头来换?
可快步跨过几节门阶,裴昭便气喘不已,步子又放缓了些,立定在那平复心跳,身后的婢女也跟上来搭手让她稳定身形,将那坠地的袄子又披回她身上。
关心则乱。
裴昭不懂战事,也未曾亲至交锋之地,但她却深知前线凶险,还知这背后棋局,既可以拿来制衡,也可以用来交易。
一旦败兵,梁国加重赋税,受制于人,百姓营生困苦。
还有...
还有殿前军令如状,不可妄言儿戏。
还有交界战火不休,安生便是奢望。
殿前四十九级石阶,每攀一级,冷风都如利刃般划得嗓子疼。
还真是高处不胜寒。裴昭这样想着。
好不容易踏了最后一级,门口的宫人们又抬眉斜眼侧目,转头掩口,窃窃私议。
这种对待,自己早已见怪不怪。宗亲缘浅,母妃非正宫尊位,终日吃斋诵经已是别无他求,父皇留着自己还好生养着,无非是因为她是梁国唯一的公主,为皇家添些儿女双全的体面。
只有言甄,待她真心。
宫人甩了甩拂尘,上前半步,眼神飘忽:“公主吉祥,陛下在殿内商研国事,咱家为公主备了养身滋补茶,不如随老奴到后殿稍事休息,待陛下商讨妥当再行疏谈?”
只要能见到父皇,都无妨。
她乖巧地点了点头,也没过多纠缠。
谴了春山回去,裴昭跟着宫人又拾级而下,本是女儿家,无多要紧事,自是少有光顾前殿,就连门口的几张面孔,她也感觉生疏。只是这上上下下,着实有点累。
落了后殿,两人曲绕着,一前一后沿着小路前行;地上的石阶铺陈错落毫无规律,院深处,半人高的藤条拱门拦路横贯,门前朱漆的望柱也脱了皮,宫里此等略显“荒废”之地,怎也能叫后殿?
她狐生疑惑,可带路的毕竟是大殿前的宫人,看人依旧前行,裴昭也没机会多问,跨了一阶门榄,跟进了门。
屋内三两婢女,其间有个她见过的,叫夏池,还在自己寝宫里做过事。
几只手扶着裴昭徐步落座,紧随其后的几个丫头捧着盘碟垂首侍立,上前把手里的茶点铺了一小桌,旁边摆着一壶香气弥漫的热茶。
这一桌茶品,独缺了个赏茶人。
“上茶吧...都伺候好公主!”宫人在门口招呼着,合上了门扇。
裴昭平时也是这样被伺候着紧,再加上有个面熟的,自然放下了些戒备。
她用手点了点壶盖上的釉泪,拾了块莲糕入口,脑子里只忖度着如何不伤和气地跟父皇提起边战之事。
不料。
清汤入喉,只觉茶味难辨...
她从未想过,自己才是这局中客。
...
再次醒来,惊觉轿子颠簸,也不知前行何处。
“咳…咳... 春山,春山? ”裴昭两手猛力撩开轿帘,天色已然渐暗,冷风拂面,喉咙又跟着紧了两下,她强忍住嗓尖儿的痒意,惊慌无措。
不认识,全都不认识!
她瞪大了眼睛瞧着抬轿的几个轿夫,面容狰狞,目光凶狠,打首的那位还能瞧见脖子后面的一节银制项链,个个都闭口不言,专心赶路,轿旁蹄声阵阵,紧赶着前行。
轿子里的小丫头想喊,咳意却又先行一步。
“咳咳咳...”
裴昭探回身子,咳嗽牵扯出架不住的头晕身乏,她下意识地遮掩口鼻,这才发现自己双手被粗绳牢牢缚住,又左右环顾地瞧了瞧,还好衣衫尚在,不见凌乱。
几经挣扎,手腕处被绳子勒得擦破了皮,白里透着两道红痕,怪是惹眼。
前后搓磨几个来回,紧紧捆住手腕的麻绳微有松动,绳端浅露,她用牙费力地把绳子一端衔出,又经绳扣底部把绳头环出来,重复了几次,手是挣脱出来了。但手腕上的红痕太过招摇,裴昭又扯了扯袖口,把手顺着袖管朝里面缩了缩。
松了手,无非是让自己活动地自在点,但贸然跑出去肯定不可取。
可光就是这么坐着,一股疲乏劲也攀上了身,许是吹风吹得多了,她扯了扯自己挂在肩上的袄子,挪了挪身。
正蹙眉拼凑着,轿子外传来轻轻敲击:“公主,您醒了?”
她心里忽地一紧,细听声音,隐约着耳熟悉,却也像水里的浮萍。
拨开轿帘,外头的马快赶了几步,裴昭这才看清了脸。
马背上的是言甄麾下亲信——萧钦,原本言甄不方便出行左右的场合,都是命他出面,为人老实宽厚,很是忠心牢靠。
见到是萧钦,裴昭倒没那么害怕了,缓缓开口提问:“那萧副将军为何...”
话没说完,就被打断。
“公主勿要轻言妄语,眼下时局凶险非常,切莫口舌引发不测之祸。”马背上的人又俯首顿了顿,眼眸晦暗,闪过一抹不易察觉的慌张:“战事不定,我等粗布商服,也为了寻一处避难之地保公主安危,待到乱局平定之后,方可一同返回都城。”
“...此亦陛下与言将军之愿,惟盼...公主安康。”
是父皇和言哥哥的意思?
时局动荡,公主出城?
那又何必大费周章的这般迷晕绊缚,直接把自己送出来就好,还怎须多余事?
裴昭正欲言开口,忽有所思,转而压低声音向萧钦再次探询:“那有无诏旨文书之类,容我一览,如此,我心亦可稍安些。”
“确有,末将行前,将军亲笔落有书信一封;至于圣上旨意,我等臣下...不得擅自窥探。”
言罢,马上的男儿从怀襟处翻出一封整齐折叠的书信,裴昭信手接过,将纸笺举至轿棂透出的微光下,凝神细看。
信里草草说国战局势动荡,攻城在即,公主已是敌国眼中钉刺,前线战事岌岌可危;皇上爱女情深,恐生变故,特命萧钦护送公主出城,务必保其安全,暂隐身份,待乱局平息后再图良策...
信末不仅钤有将军印,亦附有亲笔花押,裴昭识此标记,便才确定此信出自言甄之手无疑。
她倚靠在轿辇之上端详着信笺,慨叹之余,心思已然飘忽。
两军交战,自己不仅无能为力,甚至还需四处藏匿以免成为交战挟持,延误时局...
本欲面见父皇求情,岂料言甄已先一步庇护,遣人护送自己出了城。
她轻阖双眼,却感觉眼皮不由自主地颤动。
言哥哥,莫非是在担心自己吗?
...
夜色愈浓,商队行进的步履也缓了下来。
外面骚动喧嚣,片刻过后又恢复宁谧,只留下一连串窸窸窣窣的脚步声。
裴昭坐得腿麻,于是轻掀帘门,探头张望。
客栈前只有些走动的挑担客,两人一挑,似是物什沉重,搬运起来十分耗力。
萧钦守轿旁半步指挥,佩剑隐隐在披子下,唯见剑柄一截,流光映着尾端,那铁器泛着冷光,看似锋锐无匹,让人无比安心。
“箱子里是何物?”裴昭站定原地,盯着往来发问。
萧钦听到声音,身子一滞,低声:“... 回公主,箱内都是些日常衣物吃食,和一些...伪装的游商货品。”
“那...既是商货,你在外人前也不用尊礼数唤我公主,免得歹人贼心,叫我...裴姑娘便好,我叫你萧公子。”
裴昭迈腿下辇,在轿子旁溜了一圈,尔后开始认真打量起这个所谓的护卫。
穿上裘袄披子,的确失却了将才风骨,再加上这身后的货品素轿,即便盘查,亦不过位富庶商贾,经营四方。
“在下谢过裴姑娘理解...”
“今晚住这儿?” 裴昭没有继续先前的话题,随手指了指面前明灯高悬的客栈开口。
“嗯,请吧。” 男子的声音沉了沉,砸进月波,再无生涟漪。
...
二人正欲踏入屋内,突有一衣着褴褛的人影惊慌失措地奔出,紧随其后的是一手持算盘、怒目而视的掌柜,口中怒喝::“到老子地界讨什么饭吃!滚!”
那衣衫破烂的老者急急转身,冲至二人跟前,不知从何处拽来一孩童,孩童手中捧着一只破碗,泪如雨下,哀声乞求:“行行好,我们自抚甲关...”
话说一半,掌柜便又开始骂骂咧咧赶人:“天天端着个破碗讨饭,我呸!给你两口剩菜还真把我这儿当固定据点了?”
裴昭目睹此景低声吩咐:“从我们箱子里选些衣食送去吧。”
萧钦稍作迟疑,快步走到老者跟前,只递过些许银两,便转身返回。
“何不将衣物食水一并给予那老伯...?”
半晌,萧钦缓缓开口:“公...裴姑娘,出门在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