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会上,皇帝楚弘愤怒的将奏折扔向台阶下头,咆哮道:“督军竟然在益州被外族人公然斩杀!镇南王府这防卫是如何做的?”

    楚弘这话一说,朝臣瞬间便分裂成几派,但大多都是将话头往镇南王府引。

    肃王率先站出来提出疑惑:“陛下,这些年边城安稳,边城百姓与外族人来往通商已是寻常事,怎么这督军一到,外族人便开始杀人了?”

    “这便要问问镇南王府!督军至,便有如朕亲临,他们任由外族人将其杀害,这是不把朕放在眼里!”

    肃王又提出疑问:“陛下,臣倒觉得不该如此作想。镇南王府若有意放任督军被杀,岂非是授人话柄,引火上身?”

    肃王屡次阻拦,皇帝的脸色越发黑沉,眸中闪着狠辣之色。

    “哼,无论如何,外族人杀了朕御赐的督军乃是事实!这是公然宣战!”

    皇帝表露了将这件事情盖棺定论的意思,自然有官员附和。

    太尉顺着他的意思进言道:“陛下,西南异族安逸太久,早已失了对陛下的尊重,才敢如此胆大妄为。臣认为,西南兵将养精蓄锐许久,应速速开战以扬陛下皇威。”

    相国没说话,却也点头认同。

    肃王冷笑道:“上下嘴皮子一碰便要开战,说得简单!”

    若是打起了战,镇南王府的兵力必然被削弱。无论胜败,都将大有损耗。到那时,镇安王一家才真是砧板上的鱼。

    他又从袖中抽出另一份奏折,“陛下,镇南王府新上了一份折子,一刻之前方才送入中书省。”

    皇帝一听这话眉头便皱到一处。

    “朝中已有三年未曾对益州拨放军饷,将士的饷粮一直拖欠着,军中叫苦不迭,苦苦等着朝中发放军饷。若是想让他们开战,只怕这事儿是拖不得了。”

    这话果然让皇帝一噎。

    自他登基以来,这朝中财政虽不至于颗粒无收,但也说不上富余。

    为此,他借着通敌案对镇南王府的冷落,连年削减益州军饷,直至三年前减无可减,所幸便再也不给。

    本想等着镇南王手足无措的来求他,却没想到他对此事绝口不提。

    时间一长,他都忘了。

    但镇安王府竟然在这个时候提起军饷之事,咬他一口,真是好算计!

    若是开口便要三年的军饷,国库一时还真拿不出来。

    皇帝沉着脸,不再继续叫嚣着要打战。但上头的人虽不讲,也有的是喉舌替他讲。

    太尉继续质问:“看来镇南王府这是早有打算,否则这折子怎会来得如此及时。”

    肃王嗓音凉凉的道:“军中将士苦等三年,难不成要军饷还得挑个良辰吉日。何不食肉糜,说的便是太尉大人这反应。”

    军饷多么紧要的东西,被拖欠整三年,被克扣长达七年,镇南王府已经算是十分耐得住性子,什么时候上折子都不为过。

    这折子便已表明镇南王的态度,他这回并不打算妥协。若是继续这样下去,西南必然生乱。

    这一派的主意被接二连三的打了回去,场面僵得很不好看。

    相国这时候站出来想了个折中的法子,“开战劳民伤财,陛下定然也是不想的。依老臣看来,既然这事儿的关节在督军被外族人所杀,那便督促镇南王严惩那外族人。至于督军,陛下大可换一人。”

    也算是为皇帝解了围。

    如此一来,皇帝的面子也不至于跌落在地,益州仍有督军督促镇南王,迫使镇南王开战的打算也可徐徐图之。

    “臣也赞同相国大人的主意。”

    “臣也赞同相国大人的主意。但是这回,督军的人选,其身份应足以让外族人不敢冒犯。”

    一名六旬朝臣站出来提议:“老臣认为,七皇子倒是十分合适。”

    这录尚书事是朝中的老臣,鲜少参与党派之争,否则皇帝也不会容忍他稳坐这位子数年。

    他这话一出,又有不少人赞同。

    七皇子楚默,身为皇子,身份当然尊贵,便是外族人也不敢轻易杀了皇帝的儿子。但同时,他母家卑贱,派他出去接这烂摊子也没人阻拦。

    皇帝陷入沉默,这个儿子的存在他从不当一回事。上一回听见关于他的消息,还是楚璟搜了七皇子府,两人结了仇。

    他渐渐有了主意,道:“说起来,老七的确是个合适的人选。便让他去吧。”原本的打算没达成,他没什么兴致。

    这事儿告一段落,今日朝会便该散了。

    肃王却又突然道:“陛下,臣还有一事。”

    皇帝不耐的掀了掀眼皮子,强打起精神,“肃王,还有何事?”

    “陛下,臣认为,陛下应立储以安国本。况且,先皇在陛下这个年纪,也早已将陛下立为太子。陛下也应从速考虑此事。”

    皇帝原本懒怠的态度瞬间消散得无影无踪。

    他捏紧了座椅,几欲起身而坐,双手直冒轻筋。

    立储并未什么新鲜事,但他没想到提出来的是肃王!

    一旦立储,便是皇帝死了,也后继有人,皇位安稳得很。对肃王府又有什么好处?

    虽然有些意外,但肃王这话算是说到了各派朝臣的心坎里。

    以往不是没人想到这事儿,只是不敢触皇帝霉头罢了。今日既然有人开了头,法不责众,众人便也迅速应和,提请皇帝立储。

    皇帝虽怒极,却也要留点脸面,沉着声道:“肃王说得是,此事朕会认真考虑。”

    被杀了个措手不及,他如今也只能捏着鼻子忍下。

    于朝臣而言,既然他口头上认下了,后头再催便也顺理成章。

    三皇子和四皇子两派早就蠢蠢欲动,以往怕遭皇帝忌惮,谁都不敢提起,如今这僵局被肃王撕开了一道口子,各方推动只会添柴加火,立储之事势在必行。

    肃王府静苑。

    益州发生的事情,晏菀早便一清二楚。朝会上大概会发生些什么,她也有所预料。

    趁着楚璟不在,她和侍女可以放心的说话。

    “我吩咐的东西找得如何了?”

    知远为难的摇了摇头,看来并没有好消息。“郡主,那药材十分难得,暗卫于几个州之间搜寻,皆未有所得。”

    闻言,晏菀的神色十分严肃。

    难道顾宴真的活不成了吗?这药材陆家出动所有力量也没找到,梅莘亦是。如今竭镇南王府之力,仍找不到。

    “这东西恐怕只有皇宫里才有,得让宫里的人自己交出来。”

    知行的面色有些犹豫,晏菀看在眼里,道:“有什么话就说吧,不必吞吞吐吐的。”

    “郡主,您将暗卫全都派出去,您的安危谁来保护?况且如今皇帝对镇南王府越发忌惮,若是有个不妥,那位必然会先拿您开刀。暗卫王爷留给您断后用的,您却将人都排出去,是否太过冒险?”

    侍女说完,也知道这话僭越,直直的跪下。可是她不理解,为什么郡主要为陆府做到这种程度。

    “起来,我没怪你。”

    侍女还不肯,定要跪着。

    知远已经算是两个侍女里更为稳重的那个人,连她都提出了异议,说明下头的人都有了这样的想法。

    晏菀见此景,便知道有些话是该提早说清楚了。

    “有些事情你不知全貌,但是你记住,别说是冒险,便是用我这条命换他活着,我也不会有所犹豫。”

    “郡主?”知行闻言大惊,不可置信的看着晏菀,眼中皆是不认同。

    只是一个世交家的兄长,为何要做到如此程度。

    况且,郡主已有有了世子。这些时日看来,世子虽然不大体贴,行事霸道,可也真如王爷所预料的那样洁身自好,不失为一个好夫婿。

    知行自然是盼着自家郡主过上安稳日子的。“郡主,您这样安排,世子只会对您误会更深。”

    他们都看得出来,郡主与世子是一对极为般配的夫妻,不该这样疏离下去。

    “他怎么想的,我已经顾不上了,我们在洛阳城也呆不了太久。”

    晏菀不再往深了解释,下了死命令:“若是你们还当我是主子,便照我说的做,就算你们报到父王那处,我也是一样的答案。”

    她看着知行的眼睛,正色告诉她:“你们若想保我活着,那便要先保陆侍郎活着,如果他因为你们的不认同而陷入危险,那我也不会独活!记住了吗?”

    “记住了。”

    见她竟不惜用自己的性命做筏,知行含泪点头应下,再不敢有异议。

    -------------------------------------

    几日后,七皇子揽督军之职,出行益州。

    陆临渊带着皇帝的旨意,到城门处送行。见七皇子的队伍里,竟然带着传闻中的那名侍妾。

    还真是坐实了好色的名声。

    “七皇子,陛下有旨,此行赐下尚方宝剑,见宝剑如陛下亲临。”

    陆临渊话毕,将御赐之物转交七皇子楚默。

    楚默谢恩后起身,陆临渊拱手道:“祝七皇子这一路顺利。”

    “多谢陆侍郎,待回京后本王再另行酬谢。”

    不过是些客套话,陆临渊也笑着应下:“七皇子客气,臣翘首以待。”

    这间隙,一阵风吹过,七皇子身侧那名身姿婀娜的侍妾头上的帷帽微动,轻纱被风吹起一个角,从陆临渊的角度正好能看到轻纱下的容颜。

    相貌果真是绝色,更重要的是,长得与他的姑姑顾大姑娘极为相似。恰好是他前几日见过的画像中女子的模样。

章节目录

温柔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玉更楼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玉更楼并收藏温柔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