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盛定宁二十三年冬。
朔风始到皇城,才是阳月,怕冷的就已经着上了冬衣。
也许是朝廷新下的诏敕,一夜间,太子被剥了协理国政之权 ,东宫群臣难安,连带着京城都染上了化不开的萧索。
雷州因修建隘口,徭役、赋税增重,工兵带着流民起了暴乱,太子镇压不力,反折了一支精锐进去,天子威至。
“你们兄妹干的好事。”
天子已近知天命之年,着素白仙袍,紫金莲冠,坐在御元殿的龙椅上,俯视着下阶下跪着的一双儿女。
常年沉迷长生之术,使得天子喜怒不形于色,超然物外的神情已不似他们的父亲了。成昱和他对视,复又低下头。
“父亲!兄长他不知情,都是流晏一人之错,要罚就罚流晏吧!”鸾鸟金纹锦袍的女孩儿鼓着腮帮,眼泪啪嗒啪嗒往下掉,娇怒中带着不服气,和在天子面前沉默内敛的成昱完全不同。
成宣,先皇后嫡出,太子成昱的胞妹。身为天子唯一的女儿,流晏自小便是整个皇室的掌珠,跋扈恣意惯了,她不明白父皇为何如此生气,他只有在极度生气时才这般冷冰冰。
“你可知这是欺君之罪?倘若千苗的人察觉,你便叫朕,叫群臣成了失约背信之辈,大盛国威何在?况且,那可是你哥哥的太子妃。”
空旷的大殿里皇帝声音格外有威压,仿佛雕像一般在一旁站了许久的大太监张高敬闻言默默从墙角退了出去。
听及此处,成昱不由攥紧了拳头。
两年前丞相谢氏因被举告贪墨岭南、镇西两地的税银被查,后又牵扯出其谋害朝臣、勾结戎人,数罪并罚,皇帝下旨将谢氏一族男丁全部处斩,女眷流放雪都。因太后乃谢相亲姨母,谢氏嫡女谢良安又自幼与太子有婚约,故而太后不惜与皇帝、与朝廷翻脸,也要力保谢良安太子妃之位,但条件是谢良安终身囚居东宫,非诏不得出。
可谢良安却跑了。
三个月前在流晏公主及笄大典上,千苗使者突然替他们苗王求娶公主,以缔两邦之好,而整个大盛只有流晏一位公主,纵使天子万般不舍,奈何千苗近年来锋芒过盛。倘若失了千苗这个盟友,加上西边的戎人频频进犯,大盛就会腹背受敌,成为刀俎之地。于是那日,皇帝亲命尚书省拟定和亲文书——天子嫁女,两地联姻。
据流晏所言,那日大典她被扶回寝宫,不知谢良安怎么躲开了侍女,突然从床底钻了出来。
“她说……等出嫁那日,我只需帮她安排进轿辇,她便替我做公主,到千苗和亲……”流晏解释道。
“堂堂公主居然和一个罪臣之女……”皇帝说到一半突然止住,无奈地看了眼自己那可怜儿子,继续道:“她替你出嫁,你当如何?就没想过会有今日?”
当日议亲时,千苗大巫说大典两个多月后的十月廿七正是成婚吉日,皇帝本想着婚事不急,可再多留女儿一些时日,不料那大巫说得头头是道,皇帝迷信,便从了他们的意思。
“父亲!您当日为何不回绝到底!难道您愿意流晏去那全是毒瘴的蛮夷之地么?!宗室女那么多,您随便封一个公主便是了,为何偏偏是女儿……”说着,流晏大声痛哭起来。
皇帝动容,只说她胡闹,到底没舍得再责骂。
成昱强压心中怒火,忍着不对妹妹发作:“你们在哪里换的人?”
大婚那日,他分明亲手把妹妹送进轿辇,怎么最后走的却是他自己的准太子妃?他在大婚后便奉命去了雷州镇压暴乱,这才刚回来,还给良安带了那边特有的柿子糕,却不想竟发生了如此大的变故!他遍寻良安不得,甚至连东宫的水井都翻了!
原是流晏堵住了东宫下人的嘴,半个月来,太子妃失踪,竟无一人向上禀告。
流晏一听,心里顿时惊惶。公主出嫁,红妆十里,父亲还特地给她拨了鹰扬卫在路边镇守,断无中间换人的可能,除非……流晏绞紧了裙边,她死都不会把蓬然哥哥供出去!
“……那日兄长送我上轿辇时,谢良安已在轿中,后面我便在出城后换了侍女的衣服回了公主府……”流晏支支吾吾。
毕竟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妹,成昱一看她的反应,顿时便了然于胸。
那日把守的鹰扬三校尉楚蓬然和流晏早就互通情意……他应该早留个心眼的。想及此处,成昱狠狠咬着后槽牙。
“太子,你有话要说?”皇帝见他神情有异,问道。
成昱迟疑片刻,“……才半个月,仪仗还未到恕怀,半路拦下一切还不晚,眼下当务之急,是把良安换回来。”他还是选择了替妹妹隐瞒。若楚蓬然因此被治罪,以流晏的脾气,定会寻死觅活。流晏,又何尝不是他的掌珠。
“兄长!”
皇帝又问:“太子,谢氏女是你的准太子妃,你可知她此举何意?”这是暂且按下太子方才所言不表。
在天子眼中,谢氏滔天大罪,她一个孤女能逃脱一死已是皇恩浩荡,更何况还有太子妃之位这般尊荣,在东宫日日锦衣玉食,谢良安到底还有什么不满足?
成昱:“……良安身子孱弱,又温顺胆小,她……定是遭人胁迫。”
成宣突然从地上站起来,气愤地指着他:“兄长!你的意思是我逼着谢良安替我出嫁的么?你觉得我方才所言全是在撒谎?!”
“……儿臣并无此意,”成昱无视成宣,而是看着皇帝的眼睛,说话掷地有声,“只不过愿父皇考虑儿臣与良安自幼感情甚笃的份上,救良安回京,届时也能问个清楚。儿臣也早就立誓,儿臣的太子妃,只能她谢良安一人。”
这时刚才消失的张高敬突然从柱子后面冒了出来,端上一盏金雨络脑茶,弯腰朝皇帝耳语:“陛下,公主尊生贵养,去那蛮夷之地恐有损金枝玉体,更何况传言那千苗之主青面獠牙,残暴嗜血,不妨顺其自然……我大盛国威浩荡,蕞尔千苗又能如何……那谢良安一介女流,没了太后和东宫的庇护,纵然她想,也必掀不起什么风浪,不如……”
皇帝闻言思索,片刻后端起茶,饮罢,“派人到东宫,查一查谢氏女近日有无同外人往来,她非诏不得出东宫,看看那日到底是谁放她出来的,凡涉此事者,一律杖杀。事已至此,太子你尽早宽心吧。”
张高敬:“喏。”
这便是将错就错的意思。
“!父皇,当日迎娶公主的千苗使者在及笄宴上见过流晏,此事怎么可能瞒得过他们!”成昱高呼。
那是他从小到大认定的妻子,怎可相让于那帮不开化的蛮人!
“发现又能如何,千苗那个年青苗王还没立得住脚,别说是谢氏女,就是给个婢子过去,他也不会多说什么。这其中的利害制衡,太子,你还有很多要学。”
“父亲!”
太子向来只喊父皇,这声父亲,听得皇帝一愣。
父子二人对视,交锋之下,成昱最终落了下风。
皇帝叹了口气:“宣儿,即日起好好待在公主府,非诏不得踏出府门一步……此事绝不得外传,太子,雷州的事,朕可以不治你的罪,莫要做多余的事,也莫要再让朕失望。”说罢,拂袖离去。
……
皇帝已经离去许久,成昱依旧跪在地上不愿离开。
成宣心知自己对不起哥哥,小心翼翼在一旁扯了扯他的袍袖:“兄长……我真的没有逼她,是她自己愿意……”
“住口!”成昱一把将她拂开,“从小对你疼爱娇纵,结果你竟长成了这般无法无天的鬼样!我身为兄长可曾哪里对不住你?要你如今狠狠刺我一刀!良安是我的妻子,是你的亲嫂嫂!……你即刻滚回公主府,不要让我再看到你。”
说完愤而离去,无视流晏在身后哭得撕心裂肺。
-
这边张高敬服侍皇帝安寝,衣物窸窣中,他还是没忍住问皇帝:“陛下,太子恐怕不会善罢甘休……”
皇帝与太子生了嫌隙,左右都是真龙,纵使他张高敬再圆滑,夹在中间依旧有些难办。
他小心翼翼脱下皇帝的长靴,听见皇帝几不可闻叹了口气,
“血浓于水,他成昱什么人,朕这当父亲的心知肚明。”
-
半个时辰后,东宫。
“殿下召臣何事?”
说话之人,脸上从额角到唇边斜着一道狰狞的疤,一袭布衣不似朝官,风尘仆仆,似是刚赶了远路过来,大冬日里,额上竟挂了薄汗。
“宁洹,此事还需你帮我。”成昱将替嫁之事一五一十说给了眼前的男人,“你即刻动身,带几个死士,快马加鞭,在送亲仪仗到千苗之前拦下,切记不可惹人耳目,务必……罢了,你知道该怎么做,良安身子娇弱,你要当心些。”
“不负殿下所托付,”男人利索地拱手行礼,“不过,我这蠢脑子还是想不明白,陛下再宠爱流晏,不还是把她嫁人了?想必是不愿得罪千苗,如今生了这样大的岔子又不赶紧补救,反而将错就错,这是突然又不怕千苗那帮猪狗发难了?”
成昱只说了两个字:“太后。”
男人顿时了然。
当今太后并非皇帝亲母,而是先文皇帝的皇后,前朝中宫无子,皇室人丁稀薄,而当今圣上只是先皇与宫婢一夜鱼水生下的幼子,即便那宫婢后来成了贵嫔,可惜福薄,在自己儿子被封为太子之前便薨逝了。
太后冯氏一族自前朝便占据大半朝堂,像跟粗壮的树枝,紧紧缠绕着太极殿上的那把龙椅。谢良安是太后的外甥孙女,她的太子妃位是太后一派力保的,皇帝本就不情愿,储君的妻子,未来的皇后,如果这个位子真让她谢良安坐了,待他百年之后,冯氏仍要刮去大盛半壁朝廷,此番替嫁之事,也算碰巧解了皇帝心头大疾。
龙争凤斗,这盛京的风波又要再起。
……
-
太子口中那个“孱弱无比”的谢良安,此时正大马金刀地坐在轿辇中,细细擦拭着一把通体玄黑的长刀。她用左手腕压住刀柄末端挂着的金铃环,不让它发出声响,繁复的凤袍下面露出一截缠着护腕的黑色劲装。
擦完后,她复又把刀放回屁股下面的暗槽,戴好盖头,出声问:“春源,到哪儿了?”
春源是流晏的侍女,被派来跟着谢良安,一是帮助隐瞒,二是为了监督谢良安。
“回公主,快到恕怀了。”
“还要多久?”
谢良安听见春源往前面问领队的副将,问完传回话来:“最迟明日午时前便可进恕怀的地界,公主,咱们要换水路了。”
从盛京出发,一路经承安、澎州,谢良安怕迟则生变,没敢在路上多停歇,送亲的队伍多有怨言,好在穿过这片峡谷,就可以在澎州与恕怀交界的泾谷城换乘船只,走泾河直通千苗,一行人终于能好好休息了。
谢良安闭上眼。
“……谢氏私吞税金,偷蛀国库,贪赃枉法,其罪一也;构陷同僚,妄图谋害朝廷之肱骨,其罪二也;私联戎人,泄露军机,投敌叛国,其罪三也……着男丁一律处斩,女眷流放雪都,终生不得出。”
“小山,兔死弓藏,不要相信任何人……”
“……小山,一定要好好活下去。”
两年前,本该备着除夕进贡圣上的青州佛像被差役不小心打碎,竟漏了一地金子,太府寺卿大惊失色,慌忙报了上去,皇帝下令彻查,没想到竟牵扯出中书右丞谢巍贪墨税金的大案,后又清查出其谋害御史中丞林扬恪,还在京郊望火寺与戎人秘密往来,意图通敌叛国,罪行累累……京城中最受帝王荣宠的谢氏,一夜间成为了千夫所指的罪人,草草落狱。
那时的谢良安还在廊院里同刚从越地学馆回来的小兄喝茶,一纸莫须有的罪状,便判了他们谢家一生的罪孽。父母父兄皆被处斩,母亲自尽,只剩她一人被太后死命相护入了东宫。
那日的情形仍在梦魇里挥之不去,谢良安忽然惊醒,伸手一摸,前襟已经被冷汗浸湿。多么讽刺,孝期未过,她却如同提线木偶般被打扮得艳丽无双,穿着大红嫁衣。
倒也好,只要逃出这金玉粉饰的牢笼,她便有机会撼天。
“公主,到泾谷城了。”
……
朔风始到皇城,才是阳月,怕冷的就已经着上了冬衣。
也许是朝廷新下的诏敕,一夜间,太子被剥了协理国政之权 ,东宫群臣难安,连带着京城都染上了化不开的萧索。
雷州因修建隘口,徭役、赋税增重,工兵带着流民起了暴乱,太子镇压不力,反折了一支精锐进去,天子威至。
“你们兄妹干的好事。”
天子已近知天命之年,着素白仙袍,紫金莲冠,坐在御元殿的龙椅上,俯视着下阶下跪着的一双儿女。
常年沉迷长生之术,使得天子喜怒不形于色,超然物外的神情已不似他们的父亲了。成昱和他对视,复又低下头。
“父亲!兄长他不知情,都是流晏一人之错,要罚就罚流晏吧!”鸾鸟金纹锦袍的女孩儿鼓着腮帮,眼泪啪嗒啪嗒往下掉,娇怒中带着不服气,和在天子面前沉默内敛的成昱完全不同。
成宣,先皇后嫡出,太子成昱的胞妹。身为天子唯一的女儿,流晏自小便是整个皇室的掌珠,跋扈恣意惯了,她不明白父皇为何如此生气,他只有在极度生气时才这般冷冰冰。
“你可知这是欺君之罪?倘若千苗的人察觉,你便叫朕,叫群臣成了失约背信之辈,大盛国威何在?况且,那可是你哥哥的太子妃。”
空旷的大殿里皇帝声音格外有威压,仿佛雕像一般在一旁站了许久的大太监张高敬闻言默默从墙角退了出去。
听及此处,成昱不由攥紧了拳头。
两年前丞相谢氏因被举告贪墨岭南、镇西两地的税银被查,后又牵扯出其谋害朝臣、勾结戎人,数罪并罚,皇帝下旨将谢氏一族男丁全部处斩,女眷流放雪都。因太后乃谢相亲姨母,谢氏嫡女谢良安又自幼与太子有婚约,故而太后不惜与皇帝、与朝廷翻脸,也要力保谢良安太子妃之位,但条件是谢良安终身囚居东宫,非诏不得出。
可谢良安却跑了。
三个月前在流晏公主及笄大典上,千苗使者突然替他们苗王求娶公主,以缔两邦之好,而整个大盛只有流晏一位公主,纵使天子万般不舍,奈何千苗近年来锋芒过盛。倘若失了千苗这个盟友,加上西边的戎人频频进犯,大盛就会腹背受敌,成为刀俎之地。于是那日,皇帝亲命尚书省拟定和亲文书——天子嫁女,两地联姻。
据流晏所言,那日大典她被扶回寝宫,不知谢良安怎么躲开了侍女,突然从床底钻了出来。
“她说……等出嫁那日,我只需帮她安排进轿辇,她便替我做公主,到千苗和亲……”流晏解释道。
“堂堂公主居然和一个罪臣之女……”皇帝说到一半突然止住,无奈地看了眼自己那可怜儿子,继续道:“她替你出嫁,你当如何?就没想过会有今日?”
当日议亲时,千苗大巫说大典两个多月后的十月廿七正是成婚吉日,皇帝本想着婚事不急,可再多留女儿一些时日,不料那大巫说得头头是道,皇帝迷信,便从了他们的意思。
“父亲!您当日为何不回绝到底!难道您愿意流晏去那全是毒瘴的蛮夷之地么?!宗室女那么多,您随便封一个公主便是了,为何偏偏是女儿……”说着,流晏大声痛哭起来。
皇帝动容,只说她胡闹,到底没舍得再责骂。
成昱强压心中怒火,忍着不对妹妹发作:“你们在哪里换的人?”
大婚那日,他分明亲手把妹妹送进轿辇,怎么最后走的却是他自己的准太子妃?他在大婚后便奉命去了雷州镇压暴乱,这才刚回来,还给良安带了那边特有的柿子糕,却不想竟发生了如此大的变故!他遍寻良安不得,甚至连东宫的水井都翻了!
原是流晏堵住了东宫下人的嘴,半个月来,太子妃失踪,竟无一人向上禀告。
流晏一听,心里顿时惊惶。公主出嫁,红妆十里,父亲还特地给她拨了鹰扬卫在路边镇守,断无中间换人的可能,除非……流晏绞紧了裙边,她死都不会把蓬然哥哥供出去!
“……那日兄长送我上轿辇时,谢良安已在轿中,后面我便在出城后换了侍女的衣服回了公主府……”流晏支支吾吾。
毕竟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妹,成昱一看她的反应,顿时便了然于胸。
那日把守的鹰扬三校尉楚蓬然和流晏早就互通情意……他应该早留个心眼的。想及此处,成昱狠狠咬着后槽牙。
“太子,你有话要说?”皇帝见他神情有异,问道。
成昱迟疑片刻,“……才半个月,仪仗还未到恕怀,半路拦下一切还不晚,眼下当务之急,是把良安换回来。”他还是选择了替妹妹隐瞒。若楚蓬然因此被治罪,以流晏的脾气,定会寻死觅活。流晏,又何尝不是他的掌珠。
“兄长!”
皇帝又问:“太子,谢氏女是你的准太子妃,你可知她此举何意?”这是暂且按下太子方才所言不表。
在天子眼中,谢氏滔天大罪,她一个孤女能逃脱一死已是皇恩浩荡,更何况还有太子妃之位这般尊荣,在东宫日日锦衣玉食,谢良安到底还有什么不满足?
成昱:“……良安身子孱弱,又温顺胆小,她……定是遭人胁迫。”
成宣突然从地上站起来,气愤地指着他:“兄长!你的意思是我逼着谢良安替我出嫁的么?你觉得我方才所言全是在撒谎?!”
“……儿臣并无此意,”成昱无视成宣,而是看着皇帝的眼睛,说话掷地有声,“只不过愿父皇考虑儿臣与良安自幼感情甚笃的份上,救良安回京,届时也能问个清楚。儿臣也早就立誓,儿臣的太子妃,只能她谢良安一人。”
这时刚才消失的张高敬突然从柱子后面冒了出来,端上一盏金雨络脑茶,弯腰朝皇帝耳语:“陛下,公主尊生贵养,去那蛮夷之地恐有损金枝玉体,更何况传言那千苗之主青面獠牙,残暴嗜血,不妨顺其自然……我大盛国威浩荡,蕞尔千苗又能如何……那谢良安一介女流,没了太后和东宫的庇护,纵然她想,也必掀不起什么风浪,不如……”
皇帝闻言思索,片刻后端起茶,饮罢,“派人到东宫,查一查谢氏女近日有无同外人往来,她非诏不得出东宫,看看那日到底是谁放她出来的,凡涉此事者,一律杖杀。事已至此,太子你尽早宽心吧。”
张高敬:“喏。”
这便是将错就错的意思。
“!父皇,当日迎娶公主的千苗使者在及笄宴上见过流晏,此事怎么可能瞒得过他们!”成昱高呼。
那是他从小到大认定的妻子,怎可相让于那帮不开化的蛮人!
“发现又能如何,千苗那个年青苗王还没立得住脚,别说是谢氏女,就是给个婢子过去,他也不会多说什么。这其中的利害制衡,太子,你还有很多要学。”
“父亲!”
太子向来只喊父皇,这声父亲,听得皇帝一愣。
父子二人对视,交锋之下,成昱最终落了下风。
皇帝叹了口气:“宣儿,即日起好好待在公主府,非诏不得踏出府门一步……此事绝不得外传,太子,雷州的事,朕可以不治你的罪,莫要做多余的事,也莫要再让朕失望。”说罢,拂袖离去。
……
皇帝已经离去许久,成昱依旧跪在地上不愿离开。
成宣心知自己对不起哥哥,小心翼翼在一旁扯了扯他的袍袖:“兄长……我真的没有逼她,是她自己愿意……”
“住口!”成昱一把将她拂开,“从小对你疼爱娇纵,结果你竟长成了这般无法无天的鬼样!我身为兄长可曾哪里对不住你?要你如今狠狠刺我一刀!良安是我的妻子,是你的亲嫂嫂!……你即刻滚回公主府,不要让我再看到你。”
说完愤而离去,无视流晏在身后哭得撕心裂肺。
-
这边张高敬服侍皇帝安寝,衣物窸窣中,他还是没忍住问皇帝:“陛下,太子恐怕不会善罢甘休……”
皇帝与太子生了嫌隙,左右都是真龙,纵使他张高敬再圆滑,夹在中间依旧有些难办。
他小心翼翼脱下皇帝的长靴,听见皇帝几不可闻叹了口气,
“血浓于水,他成昱什么人,朕这当父亲的心知肚明。”
-
半个时辰后,东宫。
“殿下召臣何事?”
说话之人,脸上从额角到唇边斜着一道狰狞的疤,一袭布衣不似朝官,风尘仆仆,似是刚赶了远路过来,大冬日里,额上竟挂了薄汗。
“宁洹,此事还需你帮我。”成昱将替嫁之事一五一十说给了眼前的男人,“你即刻动身,带几个死士,快马加鞭,在送亲仪仗到千苗之前拦下,切记不可惹人耳目,务必……罢了,你知道该怎么做,良安身子娇弱,你要当心些。”
“不负殿下所托付,”男人利索地拱手行礼,“不过,我这蠢脑子还是想不明白,陛下再宠爱流晏,不还是把她嫁人了?想必是不愿得罪千苗,如今生了这样大的岔子又不赶紧补救,反而将错就错,这是突然又不怕千苗那帮猪狗发难了?”
成昱只说了两个字:“太后。”
男人顿时了然。
当今太后并非皇帝亲母,而是先文皇帝的皇后,前朝中宫无子,皇室人丁稀薄,而当今圣上只是先皇与宫婢一夜鱼水生下的幼子,即便那宫婢后来成了贵嫔,可惜福薄,在自己儿子被封为太子之前便薨逝了。
太后冯氏一族自前朝便占据大半朝堂,像跟粗壮的树枝,紧紧缠绕着太极殿上的那把龙椅。谢良安是太后的外甥孙女,她的太子妃位是太后一派力保的,皇帝本就不情愿,储君的妻子,未来的皇后,如果这个位子真让她谢良安坐了,待他百年之后,冯氏仍要刮去大盛半壁朝廷,此番替嫁之事,也算碰巧解了皇帝心头大疾。
龙争凤斗,这盛京的风波又要再起。
……
-
太子口中那个“孱弱无比”的谢良安,此时正大马金刀地坐在轿辇中,细细擦拭着一把通体玄黑的长刀。她用左手腕压住刀柄末端挂着的金铃环,不让它发出声响,繁复的凤袍下面露出一截缠着护腕的黑色劲装。
擦完后,她复又把刀放回屁股下面的暗槽,戴好盖头,出声问:“春源,到哪儿了?”
春源是流晏的侍女,被派来跟着谢良安,一是帮助隐瞒,二是为了监督谢良安。
“回公主,快到恕怀了。”
“还要多久?”
谢良安听见春源往前面问领队的副将,问完传回话来:“最迟明日午时前便可进恕怀的地界,公主,咱们要换水路了。”
从盛京出发,一路经承安、澎州,谢良安怕迟则生变,没敢在路上多停歇,送亲的队伍多有怨言,好在穿过这片峡谷,就可以在澎州与恕怀交界的泾谷城换乘船只,走泾河直通千苗,一行人终于能好好休息了。
谢良安闭上眼。
“……谢氏私吞税金,偷蛀国库,贪赃枉法,其罪一也;构陷同僚,妄图谋害朝廷之肱骨,其罪二也;私联戎人,泄露军机,投敌叛国,其罪三也……着男丁一律处斩,女眷流放雪都,终生不得出。”
“小山,兔死弓藏,不要相信任何人……”
“……小山,一定要好好活下去。”
两年前,本该备着除夕进贡圣上的青州佛像被差役不小心打碎,竟漏了一地金子,太府寺卿大惊失色,慌忙报了上去,皇帝下令彻查,没想到竟牵扯出中书右丞谢巍贪墨税金的大案,后又清查出其谋害御史中丞林扬恪,还在京郊望火寺与戎人秘密往来,意图通敌叛国,罪行累累……京城中最受帝王荣宠的谢氏,一夜间成为了千夫所指的罪人,草草落狱。
那时的谢良安还在廊院里同刚从越地学馆回来的小兄喝茶,一纸莫须有的罪状,便判了他们谢家一生的罪孽。父母父兄皆被处斩,母亲自尽,只剩她一人被太后死命相护入了东宫。
那日的情形仍在梦魇里挥之不去,谢良安忽然惊醒,伸手一摸,前襟已经被冷汗浸湿。多么讽刺,孝期未过,她却如同提线木偶般被打扮得艳丽无双,穿着大红嫁衣。
倒也好,只要逃出这金玉粉饰的牢笼,她便有机会撼天。
“公主,到泾谷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