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四中门口的街上,有一家报刊亭,每每路过那里,都会闻到一股独属于新书的纸墨香,看守报刊亭的老板娘是一个上了岁数的阿姨,她在报刊亭的一角支了一个烤箱,顺带卖些烤肠。
经常会有小女生在放学的时候过去挑书,用攒了一个星期的零花钱,换一本漫画、杂志或者小说。
张瑷也常拉着林青朵去,那时大家普遍爱看的情节无非是帅气的校草和男明星爱上平凡的女主角之类,要是书里还有一些星运解读之类,就更受大家欢迎了。
林青朵对于大部分书籍是来者不拒的,再加上班级里开始流行交换小说,也就零零散散跟着看了许多,又过了一段时间,一种更方便携带的口袋书上市,那些令人憧憬的故事情节紧紧地攥住了这群十三四岁女孩子的心。
这些细微的变化引起了老师们的注意,林青朵的班主任在每周的班会上开始旁敲侧击地提醒学生们不要早恋,学生们暗暗偷笑,私底下各种各样凑对子的流言开始纷纷扬扬。
这天早晨,林青朵和张瑷来得比较早,两人正趴在走廊边聊天,张瑷说到一个有趣的话题,眉飞色舞地形容着,却突然敛住表情,说话也变得轻声细语起来。
林青朵疑惑地看了她一眼,刚要开口,一个男孩子的声音从两人背后传来,他在和张瑷打招呼:“嗨,早上好啊,张瑷。”
张瑷回过头去,礼貌地笑了笑:“早,早上好啊。”
男孩子没有多做停留,背着书包进了隔壁教室,林青朵收回视线,却发现张瑷一个人在那里偷笑。
“哎,你在笑什么啊?奇奇怪怪的。”
林青朵向她吐槽,张瑷忙摇头:“没有啊,我是觉得今天天气真好。”
林青朵望着天边依稀有了太阳红彤彤的影子,点头附和:“嗯嗯,确实很好。”
隔了几天,张瑷兴冲冲地找到林青朵:“你看!我家人给我买了新手机!我可是求了他们好久呢。”
林青朵接过来看,是时下流行的翻盖机,银白色的机身精致小巧,底下还坠着亮晶晶的玻璃珠子,她左右看看,小心地还给张瑷:“你这个手机真好看,不便宜吧?”
张瑷摁亮屏幕,两人凑在一起盯着那个亮莹莹的界面,张瑷点了几下,一只企鹅出现在屏幕上,她向林青朵介绍道:“这个叫Q/ Q,现在我们学校好多人就是用这个联系的,加上好友就可以聊天啦,还可以养宠物呢。”
林青朵似懂非懂地喔了一声,问她:“你现在都加了谁呢?”
张瑷掰着手指头细数:“嗯……加了我表姐、我小姨、班上的几个同学,还有……”
她猛地顿住,朝林青朵笑笑:“就这些啦!”
正说着,张瑷的联系人列表里,一个头像跳动起来,张瑷高兴地点开给身边的好友看:“你看,我表姐给我发消息了。”
手机那头弹出来消息:“张小瑷,你还没有上课吗?怎么Q/ Q上线了?”
张瑷吐吐舌头,噼里啪啦地在按键上回复了一句话,按了返回键,林青朵突然注意到一个暗下来的头像后面的名字:“大写字母G?这个是谁?”
张瑷没有回答,把手机揣进兜里,打着哈哈转移了话题:“那个,快要上课了,咱们赶紧回座位吧,一会儿再聊哈!”
林青朵总觉得今天的张瑷有点奇怪,却又说不上哪里奇怪。
到了周六,张瑷约着林青朵来到市中心的电子阅览室,为她注册了一个Q/ Q账号,张瑷问她:“你的网名要叫什么?”
“就叫林青朵吧。”
张瑷嫌弃地驳回了她的答案:“拜托,谁用Q /Q还叫真名字啊,你快点重新想一个!”
见林青朵沉思半天,她干脆挥挥手:“算啦,我先帮你取一个吧,以后你想到喜欢的再换好了。”
她快速在昵称那栏敲下:林下青青。
这是林青朵拥有的第一个网络社交账号,此后几十年再未更换过,后来科技越来越发达,林青朵在不同的网络平台注册的账号,也都是这一个名字。
多年后张瑷打趣林青朵:“我当年随手取的网名你居然用了几十年,该说你死脑筋还是长情呢?”
林青朵微笑着,她这一生已经习惯了喜欢一样东西,就一直喜欢下去,有人说她专一,有人夸赞她长情,只有张瑷会直白地批评她是死脑筋。
“可是喜欢就是喜欢啊,我没有办法背离自己的心。”
她听见自己这样回答,一句话轻飘飘地为半生的风雨找尽借口。
林青朵是在升初二时有自己的第一部手机的,她还记得营业厅的姐姐帮她在手机里下载了一些歌曲,当时很火的那首《北/京欢/迎你》被设置成闹铃,每天早上六点二十准时在她枕边响起。
2008年的奥/运会在北/京隆重开幕,林青朵坐在家里看电视机的实况转播,突然想起那年在曼往寨子上和阿帕一起听那个二手收音机的画面。
她家的生活条件相比那时已经是天翻地覆了,她的妈妈不用经常下地干活,手上的老茧渐渐褪去,也不会整天说自己脚部皮肤裂开难受了。
她算算时间,竟然已经四年没有再见过阿帕,她猛然想起许多年前阿帕帮她摘下的白山茶,还被她压在绘本里,不知道现在变成什么样了。
林青朵猛然从沙发上站起来,跑到书柜里把一堆书翻出来,想要找到压着白山茶的那几本绘本。
白学琼听到动静走过来问她:“好端端地你翻什么呢?”
“妈,我小时候看的那些绘本去哪里了?”
林青朵坐在一堆乱糟糟的书籍里抬头询问她妈,白学琼皱眉回想了一下,说:“你上初一的时候,不是跟着学校买了好几套书,我们家的书柜放不下,那些绘本正好你和青云也不看了,我收拾收拾就都拿去卖了,不是为了给你的新书腾地方嘛!”
林青朵停下翻找的手,只觉得若有所失。
经常会有小女生在放学的时候过去挑书,用攒了一个星期的零花钱,换一本漫画、杂志或者小说。
张瑷也常拉着林青朵去,那时大家普遍爱看的情节无非是帅气的校草和男明星爱上平凡的女主角之类,要是书里还有一些星运解读之类,就更受大家欢迎了。
林青朵对于大部分书籍是来者不拒的,再加上班级里开始流行交换小说,也就零零散散跟着看了许多,又过了一段时间,一种更方便携带的口袋书上市,那些令人憧憬的故事情节紧紧地攥住了这群十三四岁女孩子的心。
这些细微的变化引起了老师们的注意,林青朵的班主任在每周的班会上开始旁敲侧击地提醒学生们不要早恋,学生们暗暗偷笑,私底下各种各样凑对子的流言开始纷纷扬扬。
这天早晨,林青朵和张瑷来得比较早,两人正趴在走廊边聊天,张瑷说到一个有趣的话题,眉飞色舞地形容着,却突然敛住表情,说话也变得轻声细语起来。
林青朵疑惑地看了她一眼,刚要开口,一个男孩子的声音从两人背后传来,他在和张瑷打招呼:“嗨,早上好啊,张瑷。”
张瑷回过头去,礼貌地笑了笑:“早,早上好啊。”
男孩子没有多做停留,背着书包进了隔壁教室,林青朵收回视线,却发现张瑷一个人在那里偷笑。
“哎,你在笑什么啊?奇奇怪怪的。”
林青朵向她吐槽,张瑷忙摇头:“没有啊,我是觉得今天天气真好。”
林青朵望着天边依稀有了太阳红彤彤的影子,点头附和:“嗯嗯,确实很好。”
隔了几天,张瑷兴冲冲地找到林青朵:“你看!我家人给我买了新手机!我可是求了他们好久呢。”
林青朵接过来看,是时下流行的翻盖机,银白色的机身精致小巧,底下还坠着亮晶晶的玻璃珠子,她左右看看,小心地还给张瑷:“你这个手机真好看,不便宜吧?”
张瑷摁亮屏幕,两人凑在一起盯着那个亮莹莹的界面,张瑷点了几下,一只企鹅出现在屏幕上,她向林青朵介绍道:“这个叫Q/ Q,现在我们学校好多人就是用这个联系的,加上好友就可以聊天啦,还可以养宠物呢。”
林青朵似懂非懂地喔了一声,问她:“你现在都加了谁呢?”
张瑷掰着手指头细数:“嗯……加了我表姐、我小姨、班上的几个同学,还有……”
她猛地顿住,朝林青朵笑笑:“就这些啦!”
正说着,张瑷的联系人列表里,一个头像跳动起来,张瑷高兴地点开给身边的好友看:“你看,我表姐给我发消息了。”
手机那头弹出来消息:“张小瑷,你还没有上课吗?怎么Q/ Q上线了?”
张瑷吐吐舌头,噼里啪啦地在按键上回复了一句话,按了返回键,林青朵突然注意到一个暗下来的头像后面的名字:“大写字母G?这个是谁?”
张瑷没有回答,把手机揣进兜里,打着哈哈转移了话题:“那个,快要上课了,咱们赶紧回座位吧,一会儿再聊哈!”
林青朵总觉得今天的张瑷有点奇怪,却又说不上哪里奇怪。
到了周六,张瑷约着林青朵来到市中心的电子阅览室,为她注册了一个Q/ Q账号,张瑷问她:“你的网名要叫什么?”
“就叫林青朵吧。”
张瑷嫌弃地驳回了她的答案:“拜托,谁用Q /Q还叫真名字啊,你快点重新想一个!”
见林青朵沉思半天,她干脆挥挥手:“算啦,我先帮你取一个吧,以后你想到喜欢的再换好了。”
她快速在昵称那栏敲下:林下青青。
这是林青朵拥有的第一个网络社交账号,此后几十年再未更换过,后来科技越来越发达,林青朵在不同的网络平台注册的账号,也都是这一个名字。
多年后张瑷打趣林青朵:“我当年随手取的网名你居然用了几十年,该说你死脑筋还是长情呢?”
林青朵微笑着,她这一生已经习惯了喜欢一样东西,就一直喜欢下去,有人说她专一,有人夸赞她长情,只有张瑷会直白地批评她是死脑筋。
“可是喜欢就是喜欢啊,我没有办法背离自己的心。”
她听见自己这样回答,一句话轻飘飘地为半生的风雨找尽借口。
林青朵是在升初二时有自己的第一部手机的,她还记得营业厅的姐姐帮她在手机里下载了一些歌曲,当时很火的那首《北/京欢/迎你》被设置成闹铃,每天早上六点二十准时在她枕边响起。
2008年的奥/运会在北/京隆重开幕,林青朵坐在家里看电视机的实况转播,突然想起那年在曼往寨子上和阿帕一起听那个二手收音机的画面。
她家的生活条件相比那时已经是天翻地覆了,她的妈妈不用经常下地干活,手上的老茧渐渐褪去,也不会整天说自己脚部皮肤裂开难受了。
她算算时间,竟然已经四年没有再见过阿帕,她猛然想起许多年前阿帕帮她摘下的白山茶,还被她压在绘本里,不知道现在变成什么样了。
林青朵猛然从沙发上站起来,跑到书柜里把一堆书翻出来,想要找到压着白山茶的那几本绘本。
白学琼听到动静走过来问她:“好端端地你翻什么呢?”
“妈,我小时候看的那些绘本去哪里了?”
林青朵坐在一堆乱糟糟的书籍里抬头询问她妈,白学琼皱眉回想了一下,说:“你上初一的时候,不是跟着学校买了好几套书,我们家的书柜放不下,那些绘本正好你和青云也不看了,我收拾收拾就都拿去卖了,不是为了给你的新书腾地方嘛!”
林青朵停下翻找的手,只觉得若有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