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尚要倒回前几日,魏宁与魏峥首次狭路相逢前。
彼时天刚蒙蒙亮。
繁花阁掌柜冯娘子便火急火燎来敲魏宁门,递给她一张钧贴。——鸿胪寺主簿汪府遣人送来,加盖汪大人私印,偏生走了汪夫人的路子送来。
如此郑重其事,竟是邀她过府裁定三日后赏花宴的花样品种,以及布局排列。
惹得魏宁好一阵诧异。
一般而言,官宦诗酒茶会、赏花插花,大多提前由管家托付繁花阁,样式品种更是早在半月前便出了草样。此后当家主母或亲自,或遣管家嫡女巡视掌眼。
十日就定下详细章程。
这些章程再芜杂繁琐,也不该由掌权占名的官员插手。魏宁揣摩着其上汪大人钤印的用意,思来想去想不通,她询问了繁华坊掌柜何娘子。
得了一句让她无法推辞的话。
鸿胪寺主簿汪元之有托于她,但不便广而宣之。商尚不与官斗,民更是做不到。
出门遇着魏峥,一番胆颤惊险后。过了汪府才知,原来汪夫人偶闻这样一事:
魏宁几日前养出盆牡丹,寒冬腊月枝叶繁茂,亭亭玉立,其花大如丹盘,光华夺目。搁莲花池中,盈盈水色映了剔透琉璃,一尊美人雕般模样煞是好看。
一见此花,汪夫人便面露喜色,当即大手一挥,封了银钱,打赏魏宁。
将这尊琉璃牡丹留下,作赏花宴压轴,取“碧琉璃”雅名。
实在不知,这出自魏宁之手的花种,究竟怎样个国色天香法?才牵动朝廷命官,插手后宅繁琐花事。
魏宁收回随方才仆妇发散去的视线,微微勾唇。
可不巧了。
方才门前接引那位仆妇,恰是跟在汪夫人身边的几位贴身仆妇之一。
当然,魏宁本意也并非讨好她,正是一问三不说的态度让她生疑。
忍不住旁敲侧击几句。
如今这情形瞧着,不像汪夫人寻她,倒像是其他人。
而这人似乎不便露面,于是假借汪大人之上手,汪元之为保万无一失,不惜在拜帖之上加盖私印,宁愿留下把柄。如此这般,屋内之人,必得是贵人。
魏宁眼底堆叠成的墨色一眨而逝。
门前奴仆叩门,道是魏宁,汪夫人随即应声。
寒风入户,渐亮的日影驱逐暗斑,窥影袭窗。
影影绰绰锦纱帐幔轻掀,中堂端坐着两位妇人。
见毡帘起落间。
步履徐徐,走进一容貌清丽婉约、姿态从容的女子,弯眉柳眼,素衣瘦骨,伶仃拔茁。
“你便是魏宁?”
安坐主位的妇人声若黄鹂,明丽无双,梳着夫人发髻,宛若明珠,满堂生辉。
“正是,民女繁华坊魏宁,见过两位夫人。”
魏宁立脚,含笑回道。
“魏娘子客气。”
上首起先问话的贵夫人却异常缄默,只问明她身份的语气也漫不经心,盛气凌人觑她,毫不掩饰打量的视线。魏宁这短短一年多载,恃才傲物之人、目下无尘之人,姿态或清高自持、或刻意刁难。
一路走来,见得多了。
如此不痛不痒的审视,故作高深的拙劣手段,甚至不及一文钱来的更引人注目。她只想不明白,为何有求于她?仍要端着这副高高在上的样子?
汪夫人道: “昨日骤然听闻魏娘子伤了脚,心中甚是担忧魏娘子身体,如今可好些?”
问候关怀的话一经脱口,身侧的仆妇便忙搀扶魏宁起身,走向一旁落座。
“劳夫人挂怀,民女并无大碍。”魏宁恭顺道谢,直身端坐,低眉垂首。
这时。
落在脸皮上的骄矜目光变了意味。
魏宁唇角微噙淡笑,持着探究之意,遥遥反望去。
双目相对,那位那贵人却骤然侧首蹙眉,忍耐道:“听闻那日魏娘子跌下山崖,伤了脚,如此情况危机,竟是得锦衣卫相助才脱离险境。”
这个节骨眼提及锦衣卫?
魏宁捉摸不透她的目的和态度,她语焉不详,语气亦无法琢磨,魏宁不知她对锦衣卫的态度如何,谨慎道:“不敢称夫人话中所言,当日巧合罢了,恰好遇着办差的诸位大人们。”
“至于夫人所言相助,民女更是愧不敢当,民女微寒一介花匠,怎胆敢攀扯诸位大人?也是上天见怜,魏宁命不该绝。圆慧大师得知民女久登山不归,才托请锦衣卫大人助民女下山。”
以上却是魏峥夜半窥户,强赠药后交代于她的一番说辞。
“光华寺果为佛门清静之地,圆慧大师精通佛理,心怀慈悲,魏宁感念圆慧大师和诸位锦衣卫大人,铭记于心,愧不敢忘。”
转走的目光一瞬烧成一点墨痕,焦灼在魏宁身上。
“既是偶然,魏娘子果真攀巧,前日晚间怎得就瞧见你与锦衣卫私相往来?”
高坐上位的贵人目光如炬,言之咄咄。
魏宁惊诧出声。
“魏宁惶恐。昨日晚间病重难行,不曾出门。”这是将蘧凉玉错认成她了?
“私相往来”?
在唇喉间咀嚼着,来人对锦衣卫的仇视态度,竟不分如此青红皂白,牵连一个无足轻重的女子?
魏宁蹙眉间微微一笑,倾身敛首作恭敬状。
“魏宁中人之姿,不敢入夫人眼。”
贵人眼睑随之轻垂,传来一声带讽含嘲的哼笑。这轻蔑和嘲弄犹如刮骨,轻如散风,钻耳附体,却有万钧之力。
仿佛她不如一粒尘埃。
似乎自她家中覆灭后,夫君归入道山,辗转颠沛千里,浮萍般坠在上京巍峨城墙,成了一块附着的暗斑。
一霎几载。
低入尘埃中时,生之一字便大于诸身万物,魏宁在凡俗堕落中浮沉,年轻自持的心却与沧桑疲惫的身躯不相符。
由此造就无穷尽的自言自弃、嘲讽和轻蔑,如影随形般,紧锢着这块斑块的一呼一吸。
魏宁心头忽的窜起一股无名火,肺腑内游窜不止,撞的她心头颤动,喉间翻涌着锐利的情绪。往日里左相劝她惜生,她便忍着这些难受,如今魏宁却左右为难、难以忍受。
“魏娘子莫要动气。”
汪夫人这时竟想起向魏宁介绍来人身份:“许夫人出身武将世家,巾帼不让须眉,为人最是豪爽仗义。”
魏宁冷笑一声。
太学祭酒许阁之妻,游潮怀。
出身高贵,性子骄矜倨傲,因祖父从龙有功,官拜三品大将军,游潮怀自幼习武,一手长鞭使得出神入化,尤爱郊游跑马。
谁人不知?魏宁齿间吐息。
“许夫人风姿,百闻不如一见。”
百闻不如一见得傲慢,魏宁心底慢吞吞寒笑。
“听闻你有着一手好的花艺?可是师从高人名师?”游潮怀道。
魏宁过了火的肺腑方才按耐下来,神色难辨,道:“民女生于天地,长于天地,自然师从天地。”
她声名鹊起的傲气仿佛仿佛姗姗来迟,自然不太喜欢这位许夫人,回话也钻了空子。用了句宫廷首席花艺师的名句,囫囵搪塞。
魏宁预料游潮怀对此话不满,不依不饶不肯放过她。
熟料,她却颔首,揽袖深以为然。
魏宁为之震撼。心道这位许夫人可真难得,是个钟灵毓秀的妙人。
于是,心肠中郁结的火气攒成了一团啼笑皆非,逗得她发痒。
因而。
在游潮怀稚子般的横冲直撞中,魏宁便视自己为一团棉絮,柔软又包容,一时间左耳进右耳出,竟颇为愉悦。
约莫闲话了两盏茶光景。
外间叩门。
继而有人道:“夫人,六姑娘来了。”
魏宁先前造访汪府,便曾耳闻,六姑娘素来擅画,有清雅名。恰时今日赏花宴,不得不令她牵扯到这位六姑娘的亲事。
汪夫人恍然,只管笑着赔不是,请许夫人往贵客院落去。
魏宁会意,先行退身。
回廊亭台寒色依旧,长亭青松沉郁的色调在日光下也是明瑞,但这萤火般司空见惯的光彩,却远不如门前之人的风姿神采。
很难用词语准确概括。
魏宁只识得她远山黛眉,浅色弯唇,一泓秋水隽永的眼瞳在流瀑乌发间熠熠生辉,形色却有些古怪疏离的惨淡。
她望向魏宁,远远含笑。
同样悬而未决的愁绪她曾见过,那是魏峥半夜入户,她提及亡夫,慰他亡妻之时,在他眉宇间窥见的一丝焦灼的脆弱。
不同于汪六姑娘云霞般清淡的飘渺。
魏峥却仿佛时时刻刻紧绷着神经,立在或生或死的边界,降临的苦难压迫脊骨和呼吸。
让他处于一种时刻不得安生的沉重惊慌之中。
魏宁往常只当他身有戾色,有了对比,却道原是重压下的无声淋漓。
魏宁心中霎时有两个渴望。
一个便是油然而生的动容。想奔到他身旁,用目光触他掌心茧和指尖痕,想问他是否思念他的亡妻,又想告慰他,斯人已去,莫要伤悲。
另一个是蠢蠢欲动的厌弃。厌恶他苛责真情,气急败坏自己薄情,字字句句中伤她的贪生。
魏宁这样想,却清风如缕,什么想法也没真正留在心头。
她心扉闷痛,吐息淤结在喉头。
转过廊下,她骤然听到一阵极轻极细的响声,似绉纱棉布包裹,细小生物翅膀翕动擦过,摩梭窸窣不止。
“花宴在即,东西可备好了?”
与她擦身的侍女快步而过,一阵香风花气浮动,扑鼻鲜活。
似春风万物暖时,柳莺招蝶深处繁花之味。
不该出现在这个时节——寒冬腊月的人造赏花宴上。
彼时天刚蒙蒙亮。
繁花阁掌柜冯娘子便火急火燎来敲魏宁门,递给她一张钧贴。——鸿胪寺主簿汪府遣人送来,加盖汪大人私印,偏生走了汪夫人的路子送来。
如此郑重其事,竟是邀她过府裁定三日后赏花宴的花样品种,以及布局排列。
惹得魏宁好一阵诧异。
一般而言,官宦诗酒茶会、赏花插花,大多提前由管家托付繁花阁,样式品种更是早在半月前便出了草样。此后当家主母或亲自,或遣管家嫡女巡视掌眼。
十日就定下详细章程。
这些章程再芜杂繁琐,也不该由掌权占名的官员插手。魏宁揣摩着其上汪大人钤印的用意,思来想去想不通,她询问了繁华坊掌柜何娘子。
得了一句让她无法推辞的话。
鸿胪寺主簿汪元之有托于她,但不便广而宣之。商尚不与官斗,民更是做不到。
出门遇着魏峥,一番胆颤惊险后。过了汪府才知,原来汪夫人偶闻这样一事:
魏宁几日前养出盆牡丹,寒冬腊月枝叶繁茂,亭亭玉立,其花大如丹盘,光华夺目。搁莲花池中,盈盈水色映了剔透琉璃,一尊美人雕般模样煞是好看。
一见此花,汪夫人便面露喜色,当即大手一挥,封了银钱,打赏魏宁。
将这尊琉璃牡丹留下,作赏花宴压轴,取“碧琉璃”雅名。
实在不知,这出自魏宁之手的花种,究竟怎样个国色天香法?才牵动朝廷命官,插手后宅繁琐花事。
魏宁收回随方才仆妇发散去的视线,微微勾唇。
可不巧了。
方才门前接引那位仆妇,恰是跟在汪夫人身边的几位贴身仆妇之一。
当然,魏宁本意也并非讨好她,正是一问三不说的态度让她生疑。
忍不住旁敲侧击几句。
如今这情形瞧着,不像汪夫人寻她,倒像是其他人。
而这人似乎不便露面,于是假借汪大人之上手,汪元之为保万无一失,不惜在拜帖之上加盖私印,宁愿留下把柄。如此这般,屋内之人,必得是贵人。
魏宁眼底堆叠成的墨色一眨而逝。
门前奴仆叩门,道是魏宁,汪夫人随即应声。
寒风入户,渐亮的日影驱逐暗斑,窥影袭窗。
影影绰绰锦纱帐幔轻掀,中堂端坐着两位妇人。
见毡帘起落间。
步履徐徐,走进一容貌清丽婉约、姿态从容的女子,弯眉柳眼,素衣瘦骨,伶仃拔茁。
“你便是魏宁?”
安坐主位的妇人声若黄鹂,明丽无双,梳着夫人发髻,宛若明珠,满堂生辉。
“正是,民女繁华坊魏宁,见过两位夫人。”
魏宁立脚,含笑回道。
“魏娘子客气。”
上首起先问话的贵夫人却异常缄默,只问明她身份的语气也漫不经心,盛气凌人觑她,毫不掩饰打量的视线。魏宁这短短一年多载,恃才傲物之人、目下无尘之人,姿态或清高自持、或刻意刁难。
一路走来,见得多了。
如此不痛不痒的审视,故作高深的拙劣手段,甚至不及一文钱来的更引人注目。她只想不明白,为何有求于她?仍要端着这副高高在上的样子?
汪夫人道: “昨日骤然听闻魏娘子伤了脚,心中甚是担忧魏娘子身体,如今可好些?”
问候关怀的话一经脱口,身侧的仆妇便忙搀扶魏宁起身,走向一旁落座。
“劳夫人挂怀,民女并无大碍。”魏宁恭顺道谢,直身端坐,低眉垂首。
这时。
落在脸皮上的骄矜目光变了意味。
魏宁唇角微噙淡笑,持着探究之意,遥遥反望去。
双目相对,那位那贵人却骤然侧首蹙眉,忍耐道:“听闻那日魏娘子跌下山崖,伤了脚,如此情况危机,竟是得锦衣卫相助才脱离险境。”
这个节骨眼提及锦衣卫?
魏宁捉摸不透她的目的和态度,她语焉不详,语气亦无法琢磨,魏宁不知她对锦衣卫的态度如何,谨慎道:“不敢称夫人话中所言,当日巧合罢了,恰好遇着办差的诸位大人们。”
“至于夫人所言相助,民女更是愧不敢当,民女微寒一介花匠,怎胆敢攀扯诸位大人?也是上天见怜,魏宁命不该绝。圆慧大师得知民女久登山不归,才托请锦衣卫大人助民女下山。”
以上却是魏峥夜半窥户,强赠药后交代于她的一番说辞。
“光华寺果为佛门清静之地,圆慧大师精通佛理,心怀慈悲,魏宁感念圆慧大师和诸位锦衣卫大人,铭记于心,愧不敢忘。”
转走的目光一瞬烧成一点墨痕,焦灼在魏宁身上。
“既是偶然,魏娘子果真攀巧,前日晚间怎得就瞧见你与锦衣卫私相往来?”
高坐上位的贵人目光如炬,言之咄咄。
魏宁惊诧出声。
“魏宁惶恐。昨日晚间病重难行,不曾出门。”这是将蘧凉玉错认成她了?
“私相往来”?
在唇喉间咀嚼着,来人对锦衣卫的仇视态度,竟不分如此青红皂白,牵连一个无足轻重的女子?
魏宁蹙眉间微微一笑,倾身敛首作恭敬状。
“魏宁中人之姿,不敢入夫人眼。”
贵人眼睑随之轻垂,传来一声带讽含嘲的哼笑。这轻蔑和嘲弄犹如刮骨,轻如散风,钻耳附体,却有万钧之力。
仿佛她不如一粒尘埃。
似乎自她家中覆灭后,夫君归入道山,辗转颠沛千里,浮萍般坠在上京巍峨城墙,成了一块附着的暗斑。
一霎几载。
低入尘埃中时,生之一字便大于诸身万物,魏宁在凡俗堕落中浮沉,年轻自持的心却与沧桑疲惫的身躯不相符。
由此造就无穷尽的自言自弃、嘲讽和轻蔑,如影随形般,紧锢着这块斑块的一呼一吸。
魏宁心头忽的窜起一股无名火,肺腑内游窜不止,撞的她心头颤动,喉间翻涌着锐利的情绪。往日里左相劝她惜生,她便忍着这些难受,如今魏宁却左右为难、难以忍受。
“魏娘子莫要动气。”
汪夫人这时竟想起向魏宁介绍来人身份:“许夫人出身武将世家,巾帼不让须眉,为人最是豪爽仗义。”
魏宁冷笑一声。
太学祭酒许阁之妻,游潮怀。
出身高贵,性子骄矜倨傲,因祖父从龙有功,官拜三品大将军,游潮怀自幼习武,一手长鞭使得出神入化,尤爱郊游跑马。
谁人不知?魏宁齿间吐息。
“许夫人风姿,百闻不如一见。”
百闻不如一见得傲慢,魏宁心底慢吞吞寒笑。
“听闻你有着一手好的花艺?可是师从高人名师?”游潮怀道。
魏宁过了火的肺腑方才按耐下来,神色难辨,道:“民女生于天地,长于天地,自然师从天地。”
她声名鹊起的傲气仿佛仿佛姗姗来迟,自然不太喜欢这位许夫人,回话也钻了空子。用了句宫廷首席花艺师的名句,囫囵搪塞。
魏宁预料游潮怀对此话不满,不依不饶不肯放过她。
熟料,她却颔首,揽袖深以为然。
魏宁为之震撼。心道这位许夫人可真难得,是个钟灵毓秀的妙人。
于是,心肠中郁结的火气攒成了一团啼笑皆非,逗得她发痒。
因而。
在游潮怀稚子般的横冲直撞中,魏宁便视自己为一团棉絮,柔软又包容,一时间左耳进右耳出,竟颇为愉悦。
约莫闲话了两盏茶光景。
外间叩门。
继而有人道:“夫人,六姑娘来了。”
魏宁先前造访汪府,便曾耳闻,六姑娘素来擅画,有清雅名。恰时今日赏花宴,不得不令她牵扯到这位六姑娘的亲事。
汪夫人恍然,只管笑着赔不是,请许夫人往贵客院落去。
魏宁会意,先行退身。
回廊亭台寒色依旧,长亭青松沉郁的色调在日光下也是明瑞,但这萤火般司空见惯的光彩,却远不如门前之人的风姿神采。
很难用词语准确概括。
魏宁只识得她远山黛眉,浅色弯唇,一泓秋水隽永的眼瞳在流瀑乌发间熠熠生辉,形色却有些古怪疏离的惨淡。
她望向魏宁,远远含笑。
同样悬而未决的愁绪她曾见过,那是魏峥半夜入户,她提及亡夫,慰他亡妻之时,在他眉宇间窥见的一丝焦灼的脆弱。
不同于汪六姑娘云霞般清淡的飘渺。
魏峥却仿佛时时刻刻紧绷着神经,立在或生或死的边界,降临的苦难压迫脊骨和呼吸。
让他处于一种时刻不得安生的沉重惊慌之中。
魏宁往常只当他身有戾色,有了对比,却道原是重压下的无声淋漓。
魏宁心中霎时有两个渴望。
一个便是油然而生的动容。想奔到他身旁,用目光触他掌心茧和指尖痕,想问他是否思念他的亡妻,又想告慰他,斯人已去,莫要伤悲。
另一个是蠢蠢欲动的厌弃。厌恶他苛责真情,气急败坏自己薄情,字字句句中伤她的贪生。
魏宁这样想,却清风如缕,什么想法也没真正留在心头。
她心扉闷痛,吐息淤结在喉头。
转过廊下,她骤然听到一阵极轻极细的响声,似绉纱棉布包裹,细小生物翅膀翕动擦过,摩梭窸窣不止。
“花宴在即,东西可备好了?”
与她擦身的侍女快步而过,一阵香风花气浮动,扑鼻鲜活。
似春风万物暖时,柳莺招蝶深处繁花之味。
不该出现在这个时节——寒冬腊月的人造赏花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