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五月,夏初的微风已经有了暖意。

    下课铃声响起,看着班里最后一个红领巾离开校园,赵秀英才骑着自行车回家。

    天气越来越热了,过几天就能穿裙子,车铃叮叮作响,大概是在厨房听见了,赵秀英刚到家门口,门就开了。

    “秀英回来了,你爸做了你爱吃的糖醋丸子。”

    “好嘞,洗洗手就来。”

    前年钢厂按工龄分房,17岁就进厂当学徒的赵师傅带着妻子孩子搬出了筒子楼,搬进了一层的两室一厅的小楼房,地方虽然不大,但赵秀英终于有了一间独属自己的小窝。

    赵秀英洗洗手换件衣服就坐到了茶几前。

    爸妈都是正式工人,赵秀英是老师,一个月下来粮票肉票算得上充足,不仅经常能吃上肉,细粮也是餐桌常客。

    糖醋丸子颜色鲜亮,让人垂涎欲滴,自己家做的肉丸子也实在,口感弹牙肉香浓郁,配上恰到好处的糖醋汁那叫一个美味。

    吃完饭后,赵秀英本想收拾上洗洗碗,王桂兰一把夺过:“累了一天了,去休息会,妈来干。”就这一个闺女,上了一天班回家,说什么也不舍得她再干家务活了。

    “妈,我不累,我洗吧。”

    最终还是被王桂兰推进了房间,虽然21岁已经工作三年还嫁了人,但一双细嫩的白手一看就知道没吃过什么苦。

    今天课少,赵秀英把教材带回家准备好好备课,刚坐下就注意到了桌子上的一封信。

    一看寄件人的名字是顾明辉三个大字,赵秀英心尖都颤了颤。

    两人是经人介绍走到一起的,顾明辉是一名军人,在部队已经当了班长。

    但结婚一年来,相处的日子也是有数的两次,就结婚那几天和过年时的探亲假。

    迫不及待打开信封,里面的内容让赵秀英又惊又喜,顾明辉要转业回家了!按照信上描述,下个月就能回来。

    将信整整齐齐地叠好,拉开了抽屉。映入眼帘的结婚时拍的证件照,相片上两人的笑容难掩羞涩。女人圆圆脸,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一抹淡淡的红晕成为了天然的腮红,散发出几分娇羞。男人面容俊朗,笑容灿烂热烈,露出了洁白的牙齿,散发出的阳光气质要扑出纸面。

    拿起相片,手指摩挲了好一阵又仔细看了看,才将信收到了专门的小盒子里。

    赵秀英故作轻松走出房间门和父母分享这个消息。

    “明辉要回来了,这是好事啊。”

    赵建军放下报纸,“按政策应该会进国企,那也是好去处。”

    除却开心,赵秀英内心深处还有一丝不安,虽说是丈夫,却也是熟悉的陌生人,转业回来意味着两人要朝夕相处了。

    “好什么好,我还想和妈多住几天。”赵秀英搂住妈妈撒娇。

    “你这闺女,哪有结婚了还天天黏着妈的,我看你也该长大了。”王桂兰拍拍环在肩上的细胳膊。

    一阵敲门声打断了一家三口的热闹,家门隔音效果一般,已经听到了敲门的是二楼的孙姨。

    “桂兰,你看我闺女给我从上海带回来的旅游鞋,不错吧,连人民商场都没有卖的!”

    崭新的白色旅游鞋在这个北方城市里并不多见,赵秀英的目光也被吸引了过去。

    “挺好看的,穿着也舒服吧,老孙你啥时候穿上去旅旅游。”

    孙姨乐的眉开眼笑:“等我闺女下次出门把我带上吧,咱也去看看那上海滩。呀,秀英也在。”

    “孙姨,我今天下班回来早。”

    “你们秀英就是好,有个铁饭碗,不像小静,现在就是在家里打麻将,要么就是逛商场。”说着羡慕的话,但脚蹬旅游鞋的孙姨眼里并没有什么羡慕之意。

    “呦,你可别谦虚了,谁不知道你家女婿能干,在家打麻将还不舒服?”王桂兰给孙姨倒了杯茶,孙姨听到了想要的答案,笑着抿了口茶,天南海北又聊了好一会,中心主旨就是他女婿工作如何如何红火。

    “顾明辉不转业吗?我们厂长儿子转业回来直接去给领导开车了,每天开着小汽车好气派。”司机也是香饽饽职业,赚钱不少还能接触干部。

    “下个月就回来了,到时候再说吧。”王桂兰轻描淡写地回答。

    “你们可得提前操点心,转业的人那么多好岗位可就那么几个,给顾明辉写信好好说说这事,咱们秀英嫁给他可不是跟上受罪呀。”

    这句话刺中了心窝,赵建军点点头,道理都知道,但也都是普通工人,顾明辉部队远在天边,哪里去找门路呢?

    最后孙姨想说的终于一股脑儿倾诉完才回家。

    关门声响起,家里陷入了片刻寂静。

    铁饭碗以前是人人羡慕的,但进入80年后,不少人都下海经商,几年时间赚的盆满钵满。

    一栋楼总共五层10户人家,住一楼的赵秀英家以前算是排前几名的好人家,赵建军在钢厂当工人,王桂兰在印刷厂当会计,双职工家庭的独生女赵秀英不但亭亭玉立,圆圆脸喜人又有福气,还念了师专,眼瞅着一毕业就能分配工作。

    改革开放后中华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赵秀英一毕业就顺利分配到了家门口的重点小学当语文老师。

    介绍人都快把赵秀英家的门槛踏平,甚至有人还给她介绍了干部的儿子,但出人意料的是赵秀英家最终在一众门当户对的小伙子中选择了一个没有背景还在当兵的穷小子。

    赵建军就这一个闺女,从小娇惯着长大,再苦的日子也没苦过孩子,怎么也不舍得她嫁到人家洗手作羹汤,在厨房打转伺候公婆。

    选来选去,看中了一个当兵的小伙子,比赵秀英大两岁,虽然家底薄没有父母帮衬,但是一脸正气外形条件好,而且介绍人打包票说为人踏实肯干。

    金山银山也比不上闺女愿意,赵秀英看了照片便交换了地址,通了半年信,再见面两人的事就定下来了。

    因为结婚了又是师专学历,赵秀英赶上单位政策还分了一套二层的一居室。

    但赵秀英结婚后,冷言冷语也就传开了,有不少人觉得赵秀英着急结婚是钻空子想分房,毕竟赵秀英这样的条件怎么着也轮不到顾明辉,这是板上钉钉的低嫁了。

    一时间赵秀英不再是被羡慕的对象,反而成了对比参照物,街坊邻居难免攀比,既然比不了闺女那就比女婿。

    赵秀英对这这些都清清楚楚,但日子毕竟是自己过的,冷暖自知,因为别人几句话裹挟着做出违心选择,那才是傻瓜。

    她给爸爸的茶杯添了水,俏皮地说:“我不爱打麻将,就想住家吃爸做的糖醋丸子。”

    赵建军爸闻言也咧开嘴笑了,慈爱地敲敲女儿脑门:“你呀你,没心没肺就知道吃。”

    赵秀英笑着给妈妈摘下围裙:“谁说我就知道吃的,我还知道心疼妈妈。”

    一时间,房子里又充满了欢声笑语。

    “妈不用你心疼,等顾明辉回来,你就搬到新房去过你们的小日子,我和你爸也歇会。”

    “妈,怎么顾明辉还没回来就把我往外赶啊。”

    王桂兰拍拍赵秀英肩膀,“我怎么舍得赶你啊,但总归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就得好好经营啊,爸妈不能护你一辈子。”

    第一次见顾明辉时,人高马大,脸上没什么笑意时看见还有点唬人,但是对他们老两口很尊重,从见面到结婚一点礼节也没少,婚后定时寄钱对女儿也挺好。

    不过这对新婚夫妻在最应该磨合的时期一直分隔两地没怎么相处,父母说不担心那是假的。

    赵秀英回到了自己房间,另一边的父母难以入眠。

    怀着不想让女儿受罪的念头选择了这个女婿,虽然闺女愿意,但这几年时代变得太快了,作为工人的夫妻俩看着变化眼花缭乱,但也没有追逐潮流的意思,还是守着一亩三分地按部就班生活。

    “建军,你说女婿回来后分配哪儿去,不求大富大贵,就希望和你一样顾家点。”

    “哪儿也好,别去煤矿井下挖煤就好。”虽然煤矿是这个城市的支柱型产业,煤矿工人的工资也十分可观,但受传统观念影响,一般人家还是不希望自己孩子去下煤窑。

    “赵秀英都当了老师了还是以前那样像个孩子,虽说没有公婆,但……”说着王桂兰就要抹眼泪了。

    “你别想那么多,咱闺女你还不知道,看见呵呵傻笑其实主意大着呢,学校也分配了房子,咱俩给她兜底,日子差不了!”

    王桂兰又算了算家里的钱,合计了好一阵才睡去。

    赵秀英坐在写字台前,上面摆着结婚时拍的一张照片,还有两人快两年期间通的信。

    每月一封信,随之而来的还有汇款单。顾明辉每个月给赵秀英寄20块钱,她结了婚还住在娘家,没什么地方花钱,就当她是不思进取吧,这样的神仙日子她很满意。

    两人虽然名义上是夫妻,赵秀英倒觉得更像是笔友。她在信中写下生活见闻,分享快乐倾诉烦恼,男人不会说漂亮话,但会在回信里一一细致回应,虽然见面不多,但好像两人的心离得并不远。

    要不是因为不舍得工作,以前还考虑过随军,现在赶上政策能转业也挺好的,可心里还是乱糟糟的不知道如何面对。

    赵秀英躺在床上,想起第一次见到顾明辉照片时,当时她一眼就相中了,浓眉大眼穿着军装简直像电影里的男主角,迷迷糊糊间又想起来上次见面还是过年……

章节目录

【八零】煤老板的教师媳妇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栖玉_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栖玉_并收藏【八零】煤老板的教师媳妇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