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华夏本位的坚定立场介入东亚的局势,这是内阁委员会和亚洲舰队制定的亚洲行动原则。
历史已经证明,腐朽的清王朝不愿意,也不可能让华夏文明站在世界之巅!
即便在清王朝所谓的“康乾盛世”时期,华夏普通的百姓所面临的,也是触目惊心的贫困、极高的文盲率和精神上极度的麻木和愚昧!
同时期横向对比,清朝百姓的悲惨程度,只有印度的低种姓贱民才能与其相提并论,连北美种植园奴隶的日常生活,恐怕都是康乾盛世的普通百姓所难以想象的。
清王朝的统治者们为了自身的利益,全力篡改和打压华夏文明,让华夏文明产生断层,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清末竟然有中进士者,不知道岳飞是谁!
清王朝闭关锁国,实行严格的文字、狱,让华夏子民得不到正常的教育,让华夏子民无法接触到世界的先进科技,希望华夏子民世世代代愚昧麻木下去,做他们的牲口和奴隶!
很大程度上,清王朝本身,就是寄生在华夏身上的毒瘤,就是华夏之所以暗弱沉沦的病根!
年的清王朝已经空前强大,对内阁委员会和共和国来说,任何能争取的反清力量,都要想办法团结过来。
而作为如今明朝唯一残存势力的明郑,自然要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拉拢和统、战,现在对下本钱对董良臣等人,只是一个开始。
……
半个月后,鸡笼港,晴。
码头北面的竹林山脚下,一座由十几栋连贯砖木房构成的小学内,正是学生上课的时候,郎朗读书声,离得老远都能听见。
“……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二,二二得四,一三得三……”
“……你我他,天地人,日月星,分秒时,春夏秋冬、冷热远近……”
“……人类最宝贵的东西就是灵魂,诚实、勇敢、善良、智慧和坚韧是完善灵魂的五大美德……”
“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我们都是华夏苗裔……”
六岁以上十四岁以下的三百多个儿童少年,正在教室里用稚嫩懵懂的声音朗读着教材上的内容。
他们都是鸡笼港居民的孩子,根据鸡笼市政厅在一个月前推出的《教育法令》,鸡笼自由市境内所有年满六岁以上的孩子,都可以到第一小学上学。
学费则是一个月块钱或者個铜板,差不多相当于码头搬运工半天的工资,好处是学生可以在学校免费吃一顿管饱的午餐,孤儿还可以免费入学。
这个条件,对于现在的鸡笼港居民来说,其实已经非常不错了。
自从鸡笼自由市成立后,先是招兵,然后是开设工厂,又是建设码头,差不多把整个鸡笼港的劳动力都雇佣了。
整个鸡笼港居民的平均收入因此大大增加,而且粮价也因为南华粮食储备公司平价卖粮,而没有增加太多。
毫不夸张地说,现在的鸡笼,只要有手有脚,一天赚五六十个铜子都不是问题!
但即便如此,也不是所有家长都愿意送自家孩子读南华人的学堂。() ()
一来小孩子也可以帮忙干家务活,腾出一个人就是一份工钱,二来有流言说南华人的学堂教的都是缺体字,也不教正经的四书五经……
……张重轩和陈孟希在学堂内部的遮雨走廊里,一边踱步听着教室里的读书声,一边在讨论着南华人这些天在鸡笼的所作所为。
“……重轩兄!这南华人到底在海外流落久了,许多风俗与中土解然不同,就拿这学堂举例,竟然放着孔孟大道圣人之言不教,反而着重于数术和格物之学!
更是不顾男女大防,让男女少年共处一室,朝夕相处……真是不成体统啊!”
陈孟希陈老头明天就要跟着南华号前往安平港了。
临走之前他特意提出,要去小学堂和工厂看看,于是周纪新就让已经投靠过来的张重轩做陪,让他参观一下学校……
至于工厂,肯定是不能让他看的,无论是水泥厂玻璃厂还是制硝厂,都是需要绝对保密。
听到陈孟希的吐槽,张重轩微微一笑,回答道:“……德山兄,此事我倒是有不同看法……这南华共和之国,虽由宋末后人建立,但四百年来不知经过多少苦难和反复,能保留华夏之根源已然不错,岂能苛求事事与中土一致?
数术与格物之学,乃实用之学,海外地处荒僻,文教不兴,不取实用之学,何以立足?
至于男女大防……大明与大宋中间还隔着大元呢?
我等今人,又如何得知宋人怎么看待此事?
相比这些,我对南华人提出的平等共和之说颇感兴趣。
南华不立帝位,不设等级,大事出于国人公议,而后以内阁委员会执行,由监察委员会监督,三方互不统属,端是精妙异常!”
“……小国寡民能够维持罢了!”陈孟希不以为意,刚想辩驳几句,一名穿着格子衬衫的青年从背后叫住了他们。
“……两位老先生!你们就是来学校参观的吧?”
张重轩学着南华人的问好方式,转身对其点头道:“……小哥你好!老夫张重轩,这位是陈德山,周通事与我们说,今日可以在学校参观一二。”
青年看了陈孟希一眼,点头笑道:“两位好,我是鸡笼第一小学的校长苏沐!
就让我负责带你们参观吧!
不知道两位是想亲自进教室听一听课,还是想到办公室听我介绍?”
陈孟希神色一动,他是想亲自听听南华人的塾师都教孩子什么东西,不过张重轩却直接说道:
“老夫年迈,听不得吵闹,就请苏山长为我二人介绍一二吧!”
陈孟希见状,也只能拱手道:“如此就麻烦苏小友了!”
苏沐昨天就得到了周纪新的通知,早有准备,立刻对他们做了个请的手势。
“不用客气,二位请跟我来。”
说着,他就将两人带到了操场西北角的一间教师办公室。
现在正是上课时间,所以办公室里的大部分座位都是空的,只有两个年轻人在窗户边一边扇着扇子,一边埋头批改作业。
历史已经证明,腐朽的清王朝不愿意,也不可能让华夏文明站在世界之巅!
即便在清王朝所谓的“康乾盛世”时期,华夏普通的百姓所面临的,也是触目惊心的贫困、极高的文盲率和精神上极度的麻木和愚昧!
同时期横向对比,清朝百姓的悲惨程度,只有印度的低种姓贱民才能与其相提并论,连北美种植园奴隶的日常生活,恐怕都是康乾盛世的普通百姓所难以想象的。
清王朝的统治者们为了自身的利益,全力篡改和打压华夏文明,让华夏文明产生断层,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清末竟然有中进士者,不知道岳飞是谁!
清王朝闭关锁国,实行严格的文字、狱,让华夏子民得不到正常的教育,让华夏子民无法接触到世界的先进科技,希望华夏子民世世代代愚昧麻木下去,做他们的牲口和奴隶!
很大程度上,清王朝本身,就是寄生在华夏身上的毒瘤,就是华夏之所以暗弱沉沦的病根!
年的清王朝已经空前强大,对内阁委员会和共和国来说,任何能争取的反清力量,都要想办法团结过来。
而作为如今明朝唯一残存势力的明郑,自然要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拉拢和统、战,现在对下本钱对董良臣等人,只是一个开始。
……
半个月后,鸡笼港,晴。
码头北面的竹林山脚下,一座由十几栋连贯砖木房构成的小学内,正是学生上课的时候,郎朗读书声,离得老远都能听见。
“……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二,二二得四,一三得三……”
“……你我他,天地人,日月星,分秒时,春夏秋冬、冷热远近……”
“……人类最宝贵的东西就是灵魂,诚实、勇敢、善良、智慧和坚韧是完善灵魂的五大美德……”
“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我们都是华夏苗裔……”
六岁以上十四岁以下的三百多个儿童少年,正在教室里用稚嫩懵懂的声音朗读着教材上的内容。
他们都是鸡笼港居民的孩子,根据鸡笼市政厅在一个月前推出的《教育法令》,鸡笼自由市境内所有年满六岁以上的孩子,都可以到第一小学上学。
学费则是一个月块钱或者個铜板,差不多相当于码头搬运工半天的工资,好处是学生可以在学校免费吃一顿管饱的午餐,孤儿还可以免费入学。
这个条件,对于现在的鸡笼港居民来说,其实已经非常不错了。
自从鸡笼自由市成立后,先是招兵,然后是开设工厂,又是建设码头,差不多把整个鸡笼港的劳动力都雇佣了。
整个鸡笼港居民的平均收入因此大大增加,而且粮价也因为南华粮食储备公司平价卖粮,而没有增加太多。
毫不夸张地说,现在的鸡笼,只要有手有脚,一天赚五六十个铜子都不是问题!
但即便如此,也不是所有家长都愿意送自家孩子读南华人的学堂。() ()
一来小孩子也可以帮忙干家务活,腾出一个人就是一份工钱,二来有流言说南华人的学堂教的都是缺体字,也不教正经的四书五经……
……张重轩和陈孟希在学堂内部的遮雨走廊里,一边踱步听着教室里的读书声,一边在讨论着南华人这些天在鸡笼的所作所为。
“……重轩兄!这南华人到底在海外流落久了,许多风俗与中土解然不同,就拿这学堂举例,竟然放着孔孟大道圣人之言不教,反而着重于数术和格物之学!
更是不顾男女大防,让男女少年共处一室,朝夕相处……真是不成体统啊!”
陈孟希陈老头明天就要跟着南华号前往安平港了。
临走之前他特意提出,要去小学堂和工厂看看,于是周纪新就让已经投靠过来的张重轩做陪,让他参观一下学校……
至于工厂,肯定是不能让他看的,无论是水泥厂玻璃厂还是制硝厂,都是需要绝对保密。
听到陈孟希的吐槽,张重轩微微一笑,回答道:“……德山兄,此事我倒是有不同看法……这南华共和之国,虽由宋末后人建立,但四百年来不知经过多少苦难和反复,能保留华夏之根源已然不错,岂能苛求事事与中土一致?
数术与格物之学,乃实用之学,海外地处荒僻,文教不兴,不取实用之学,何以立足?
至于男女大防……大明与大宋中间还隔着大元呢?
我等今人,又如何得知宋人怎么看待此事?
相比这些,我对南华人提出的平等共和之说颇感兴趣。
南华不立帝位,不设等级,大事出于国人公议,而后以内阁委员会执行,由监察委员会监督,三方互不统属,端是精妙异常!”
“……小国寡民能够维持罢了!”陈孟希不以为意,刚想辩驳几句,一名穿着格子衬衫的青年从背后叫住了他们。
“……两位老先生!你们就是来学校参观的吧?”
张重轩学着南华人的问好方式,转身对其点头道:“……小哥你好!老夫张重轩,这位是陈德山,周通事与我们说,今日可以在学校参观一二。”
青年看了陈孟希一眼,点头笑道:“两位好,我是鸡笼第一小学的校长苏沐!
就让我负责带你们参观吧!
不知道两位是想亲自进教室听一听课,还是想到办公室听我介绍?”
陈孟希神色一动,他是想亲自听听南华人的塾师都教孩子什么东西,不过张重轩却直接说道:
“老夫年迈,听不得吵闹,就请苏山长为我二人介绍一二吧!”
陈孟希见状,也只能拱手道:“如此就麻烦苏小友了!”
苏沐昨天就得到了周纪新的通知,早有准备,立刻对他们做了个请的手势。
“不用客气,二位请跟我来。”
说着,他就将两人带到了操场西北角的一间教师办公室。
现在正是上课时间,所以办公室里的大部分座位都是空的,只有两个年轻人在窗户边一边扇着扇子,一边埋头批改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