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咿呀”紧关的房门打开,飘出一阵浓重的药味。
丫鬟小雨急急忙慌的跑出来,对着院里干活的刘嬷嬷喊,“快…快去报老爷夫人,小姐醒了。”
正在给缸里莲花加水的刘嬷嬷还没有反应过来,小雨又重重跺脚大喊一声,“三小姐醒了,快去。”
刘嬷嬷哎呦一声,丢下水瓢,圆滚滚的身影一溜烟的不见了。
“小雨。”房里的人声音细弱蚊虫。
“小姐,您先喝口水。”
浅浅的抿了一口水,“咳咳”床塌上的人咳了几声。
“呜呜…小姐您慢些…您可算醒了,呜呜。”
看着眼前哭的眼泪鼻涕一把的人,歪靠在床的姜莲华有点莫名其妙。
“这是怎么了?哭成这样?”伸手去擦小雨脸上的泪。
看她圆润的脸盘哭的花猫一样,姜莲华觉得有些好笑。
“呜呜…小姐…小雨都担心死你了,还有老爷夫人,呜呜。”小雨哭的情不能自已,话也讲的断断续续。
姜莲华从来不知道这个小丫头这么能哭,握住小雨的手,“好小雨,先不哭了,告诉我发生了什么,我不就是睡了一觉吗?”
听她这么说,小雨哭的更大声了,“小姐,您这哪是一觉啊,您都…您都昏睡一个月了。”
“什么!一个月?那岂不是错过册封大典了!”姜莲华脱口而出。
小雨停下哭声,有些奇怪的看着她,“小姐您是不是睡糊涂了,什么大典?您错过了您的及笄礼。”
“及笄?”
“对啊。”小雨肯定的点了点头。
“小姐您落水的第二天就是及笄礼。”
“落水?”
“您不记得了吗?您和老爷夫人去国公府赴宴,然后失足落水,回来就高热不醒,一直昏睡到今天。”
“那大典呢?”姜莲华脑子还有些混沌,她虚弱的喘息了下又问道。
“大典?您说的是新皇的登基大典吗?大典在下个月呢。”
登基大典?
姜莲华抚着额角,有些头痛。
“哎呀,小姐您先别说话了,小雨叫人给你拿吃的,您都一个月没吃东西,全靠汤药吊着,您看您都瘦成什么样了,要好好的补补了,呜呜。”也不等姜莲华回答,就边哭边笑,风风火火的出门了。
及笄?大典?落水?
脑子里闪过零星的片段。
满池的莲花,还有那个模糊的身影。
那清冷的声音。
“莲花?”
“无妨,她死在这里也算是归宿。”
越去想越头疼,姜莲华索性就不想了。
看着这个熟悉的房间,她突然有前所未有的心安。
床边放着一个半人高的香炉,余烟袅袅飘出药味,以前不曾见过。她用力闻了闻,带着一点莲花香,大概是她昏迷后燃的药香。
窗户边的案子上摆着一盆睡莲,含苞待放,只是有些蔫,花苞有气无力的耷拉着。
左边墙上挂着一副观音像,低眉垂目,怜悯世人。
姜莲华没来由的生出厌恶来,“嗤”了一声扭头不看。
一阵脚步声。
进来的是李夫人和姨娘崔氏还有二姐姜若璎。
李夫人穿着一件绣花的灰紫的百褶裙,上身是颜色略深些的大袖,发髻高簪插满珠玉。
李夫人几乎是扑着过来搂着她,“我儿可醒了,快让娘好好看看。”眼泪要已经哗啦啦的落下。
“娘亲,别哭,我没事了。”
姜莲华安慰的拍了拍李夫人的背,又同她身后的两人打招呼,“崔姨,二姐。”
崔姨娘穿着素净,面容姣好,对姜莲华微微服礼。
姜若璎怯懦的上前两步,小声的说,“三妹你终于醒了,我们都很担心你…。”她嘴巴动了动,还想说什么,又停下探究的看了眼姜莲华。
姜莲华知道自己这个二姐话少性格懦弱,鲜少在人前说话,能这样问候她算是很大的心意了,她欣慰的回以微笑。
“好孩子,醒了就好,醒了就好,菩萨果真显灵了,明天娘就带你还愿去。”李夫人热泪盈眶又念了声阿弥陀佛。
“娘亲,您知道我不信这个的。”叹了口气,有些不满。
“呸呸呸,可不敢胡说,了然方丈说你三日内会醒,你果然就醒了,这还不够灵验?他打你出生就说你和佛家有缘,看来这事也是真的了。你必须亲自跟我去佛祖面前道谢。”
佛家有缘?
嗤,那老秃驴原话明明是说,她本不该为人,若不遁入空门,必将祸害世间。
所以从小她房内就供奉佛像,读佛经,所住之所植满莲花,盼她能早些生出慧根修出佛性。
奈何那老秃驴批命的口碑又好的很,让人不得不信上几分。
好在十几年过去了姜莲华什么麻烦事也没遇到过,这事大家也就笑笑过去了,只是偶尔想起,会催她念上两本佛经,修不出佛性修个性子也是好的。
十算十准的名声,可算是载在她手里了,姜莲华得意。
李夫人还在喋喋不休的劝她,姜莲华轻咳了两声,“娘亲,我饿了。”
刚好小雨的声音传来,“小姐好吃的来了,大夫说你吃不了太油腻的,知道您肯定馋这清州的鲜鱼,我叫老江头煨了鱼汤,撇了浮油又滤了两遍只留下清汤,您尝尝香不香。”
香味四溢,姜莲华忍不住咽了咽口水,伸手就要去接。
“娘来喂你。”李夫人已经端起鱼汤拿起勺子。
看着娘亲将一小勺的鱼汤舀起轻轻的送入她口中,姜莲华突然鼻子一酸,涌出泪来,珍珠大的眼泪啪嗒啪嗒的打在手背上,忽而嚎啕大哭,几乎要把这辈子的眼泪都哭光。
众人了见她这样吓一大跳,连寡言少语的崔姨娘都上前安抚她。
“怎么了?怎么了?华儿是不是哪不舒服,快快去请林大夫,不,拿老爷手信去请王太医。”
慌乱中差点摔掉汤碗,好在崔姨娘眼疾手快的接过。
姜莲华哽咽几乎不成声,“娘亲,我没事,就是觉得太幸福了。”
李夫人楞了一下,慌张失措的表情还在脸上,也泛起泪花,“傻孩子。”
崔姨娘也跟着抹了把泪,“没事就好。”
喝碗汤,又叫人开了窗,药气熏的她头晕。
姜莲华问,“父亲呢?”
李夫人看着女儿本来就巴掌大的脸,瘦的快要脱相了,满眼心疼,又为她掖了掖被子。
“你父亲在会客,晚些就来看你。”
像是有些愤愤不平,“摄政王突然来访,也不知道那活阎王又要闹什么幺蛾子。”
察觉自己有点失态,她又说,“大概是为新皇登基的事吧。”
摄政王?
那个三年前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将叛军尽数斩杀在正华门,扶当时只有十岁的七皇子上位的摄政王。
此人凶残非世俗所见,摄政三年,几乎将朝中大臣杀了个精光。甚至还有传闻,他无视礼法亵渎后宫。他虽手段残忍,治国却有道,百官视他如虎,但百姓无不对他啧啧称赞歌颂他带来的太平盛世。
他为什么会在姜家。
“你父亲,昨日被任命礼部尚书。”官不小,李夫人的语气却不大开心。
什么!
礼部尚书。
父亲不是一个六品的谏官吗,怎么一下鲤鱼跃上龙门了。
听到这,崔姨娘很是惊讶的看向李夫人,姜若璎吃惊的张开了嘴,忽而露出满脸的喜色。
显然,除了李夫人以外其他人还不知道这事。
水涨船高,这是个好消息。
李夫人扫了眼,语气有些讥讽,“那活阎…那摄政王雷厉风行肃清朝廷,却从未斩杀过谏官。但是其他的与他分庭抗争的朝臣有不从者,重者斩首轻者流放,几乎无一幸免。官大并非是好事。”
这意思就是当大官要有这个命在才行。
姜莲华宽慰自己的母亲,“娘亲,父亲最是正直,又无党派,您不用担心那么多。”
李李夫人叹了口气,点了点头算是赞同她说的话。
几人闲聊了几句,又叫大夫来看。
等大夫看过之后,确认身体无事,李夫人便带着众人散去。
丫鬟小雨急急忙慌的跑出来,对着院里干活的刘嬷嬷喊,“快…快去报老爷夫人,小姐醒了。”
正在给缸里莲花加水的刘嬷嬷还没有反应过来,小雨又重重跺脚大喊一声,“三小姐醒了,快去。”
刘嬷嬷哎呦一声,丢下水瓢,圆滚滚的身影一溜烟的不见了。
“小雨。”房里的人声音细弱蚊虫。
“小姐,您先喝口水。”
浅浅的抿了一口水,“咳咳”床塌上的人咳了几声。
“呜呜…小姐您慢些…您可算醒了,呜呜。”
看着眼前哭的眼泪鼻涕一把的人,歪靠在床的姜莲华有点莫名其妙。
“这是怎么了?哭成这样?”伸手去擦小雨脸上的泪。
看她圆润的脸盘哭的花猫一样,姜莲华觉得有些好笑。
“呜呜…小姐…小雨都担心死你了,还有老爷夫人,呜呜。”小雨哭的情不能自已,话也讲的断断续续。
姜莲华从来不知道这个小丫头这么能哭,握住小雨的手,“好小雨,先不哭了,告诉我发生了什么,我不就是睡了一觉吗?”
听她这么说,小雨哭的更大声了,“小姐,您这哪是一觉啊,您都…您都昏睡一个月了。”
“什么!一个月?那岂不是错过册封大典了!”姜莲华脱口而出。
小雨停下哭声,有些奇怪的看着她,“小姐您是不是睡糊涂了,什么大典?您错过了您的及笄礼。”
“及笄?”
“对啊。”小雨肯定的点了点头。
“小姐您落水的第二天就是及笄礼。”
“落水?”
“您不记得了吗?您和老爷夫人去国公府赴宴,然后失足落水,回来就高热不醒,一直昏睡到今天。”
“那大典呢?”姜莲华脑子还有些混沌,她虚弱的喘息了下又问道。
“大典?您说的是新皇的登基大典吗?大典在下个月呢。”
登基大典?
姜莲华抚着额角,有些头痛。
“哎呀,小姐您先别说话了,小雨叫人给你拿吃的,您都一个月没吃东西,全靠汤药吊着,您看您都瘦成什么样了,要好好的补补了,呜呜。”也不等姜莲华回答,就边哭边笑,风风火火的出门了。
及笄?大典?落水?
脑子里闪过零星的片段。
满池的莲花,还有那个模糊的身影。
那清冷的声音。
“莲花?”
“无妨,她死在这里也算是归宿。”
越去想越头疼,姜莲华索性就不想了。
看着这个熟悉的房间,她突然有前所未有的心安。
床边放着一个半人高的香炉,余烟袅袅飘出药味,以前不曾见过。她用力闻了闻,带着一点莲花香,大概是她昏迷后燃的药香。
窗户边的案子上摆着一盆睡莲,含苞待放,只是有些蔫,花苞有气无力的耷拉着。
左边墙上挂着一副观音像,低眉垂目,怜悯世人。
姜莲华没来由的生出厌恶来,“嗤”了一声扭头不看。
一阵脚步声。
进来的是李夫人和姨娘崔氏还有二姐姜若璎。
李夫人穿着一件绣花的灰紫的百褶裙,上身是颜色略深些的大袖,发髻高簪插满珠玉。
李夫人几乎是扑着过来搂着她,“我儿可醒了,快让娘好好看看。”眼泪要已经哗啦啦的落下。
“娘亲,别哭,我没事了。”
姜莲华安慰的拍了拍李夫人的背,又同她身后的两人打招呼,“崔姨,二姐。”
崔姨娘穿着素净,面容姣好,对姜莲华微微服礼。
姜若璎怯懦的上前两步,小声的说,“三妹你终于醒了,我们都很担心你…。”她嘴巴动了动,还想说什么,又停下探究的看了眼姜莲华。
姜莲华知道自己这个二姐话少性格懦弱,鲜少在人前说话,能这样问候她算是很大的心意了,她欣慰的回以微笑。
“好孩子,醒了就好,醒了就好,菩萨果真显灵了,明天娘就带你还愿去。”李夫人热泪盈眶又念了声阿弥陀佛。
“娘亲,您知道我不信这个的。”叹了口气,有些不满。
“呸呸呸,可不敢胡说,了然方丈说你三日内会醒,你果然就醒了,这还不够灵验?他打你出生就说你和佛家有缘,看来这事也是真的了。你必须亲自跟我去佛祖面前道谢。”
佛家有缘?
嗤,那老秃驴原话明明是说,她本不该为人,若不遁入空门,必将祸害世间。
所以从小她房内就供奉佛像,读佛经,所住之所植满莲花,盼她能早些生出慧根修出佛性。
奈何那老秃驴批命的口碑又好的很,让人不得不信上几分。
好在十几年过去了姜莲华什么麻烦事也没遇到过,这事大家也就笑笑过去了,只是偶尔想起,会催她念上两本佛经,修不出佛性修个性子也是好的。
十算十准的名声,可算是载在她手里了,姜莲华得意。
李夫人还在喋喋不休的劝她,姜莲华轻咳了两声,“娘亲,我饿了。”
刚好小雨的声音传来,“小姐好吃的来了,大夫说你吃不了太油腻的,知道您肯定馋这清州的鲜鱼,我叫老江头煨了鱼汤,撇了浮油又滤了两遍只留下清汤,您尝尝香不香。”
香味四溢,姜莲华忍不住咽了咽口水,伸手就要去接。
“娘来喂你。”李夫人已经端起鱼汤拿起勺子。
看着娘亲将一小勺的鱼汤舀起轻轻的送入她口中,姜莲华突然鼻子一酸,涌出泪来,珍珠大的眼泪啪嗒啪嗒的打在手背上,忽而嚎啕大哭,几乎要把这辈子的眼泪都哭光。
众人了见她这样吓一大跳,连寡言少语的崔姨娘都上前安抚她。
“怎么了?怎么了?华儿是不是哪不舒服,快快去请林大夫,不,拿老爷手信去请王太医。”
慌乱中差点摔掉汤碗,好在崔姨娘眼疾手快的接过。
姜莲华哽咽几乎不成声,“娘亲,我没事,就是觉得太幸福了。”
李夫人楞了一下,慌张失措的表情还在脸上,也泛起泪花,“傻孩子。”
崔姨娘也跟着抹了把泪,“没事就好。”
喝碗汤,又叫人开了窗,药气熏的她头晕。
姜莲华问,“父亲呢?”
李夫人看着女儿本来就巴掌大的脸,瘦的快要脱相了,满眼心疼,又为她掖了掖被子。
“你父亲在会客,晚些就来看你。”
像是有些愤愤不平,“摄政王突然来访,也不知道那活阎王又要闹什么幺蛾子。”
察觉自己有点失态,她又说,“大概是为新皇登基的事吧。”
摄政王?
那个三年前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将叛军尽数斩杀在正华门,扶当时只有十岁的七皇子上位的摄政王。
此人凶残非世俗所见,摄政三年,几乎将朝中大臣杀了个精光。甚至还有传闻,他无视礼法亵渎后宫。他虽手段残忍,治国却有道,百官视他如虎,但百姓无不对他啧啧称赞歌颂他带来的太平盛世。
他为什么会在姜家。
“你父亲,昨日被任命礼部尚书。”官不小,李夫人的语气却不大开心。
什么!
礼部尚书。
父亲不是一个六品的谏官吗,怎么一下鲤鱼跃上龙门了。
听到这,崔姨娘很是惊讶的看向李夫人,姜若璎吃惊的张开了嘴,忽而露出满脸的喜色。
显然,除了李夫人以外其他人还不知道这事。
水涨船高,这是个好消息。
李夫人扫了眼,语气有些讥讽,“那活阎…那摄政王雷厉风行肃清朝廷,却从未斩杀过谏官。但是其他的与他分庭抗争的朝臣有不从者,重者斩首轻者流放,几乎无一幸免。官大并非是好事。”
这意思就是当大官要有这个命在才行。
姜莲华宽慰自己的母亲,“娘亲,父亲最是正直,又无党派,您不用担心那么多。”
李李夫人叹了口气,点了点头算是赞同她说的话。
几人闲聊了几句,又叫大夫来看。
等大夫看过之后,确认身体无事,李夫人便带着众人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