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两人沿官道行至襄川县,此地距离京城有四五十里,是南下前往邓州的必经之路。
一路上,两人轻装简行,纵有些许财物也不显露出形迹。仪卿料想罗家人已经追不上,二人暂时安全,便决定进城休整几日,补充些粮草。
高升店,襄川城最大的客栈,掌柜的近日容光焕发,招待客人的吆喝声都透出一股轻松惬意。
常来的熟客打趣道:“我说孙掌柜,您最近是遇到什么喜事了?这么高兴!”
掌柜的露出极欢快的笑容:“李老丈说笑了,说起来还真是有一桩喜事,前几日小店来了一位年轻公子,一眼便看出小人痹病缠身,小人见他年轻,有些不大相信,前日膝盖疼得实在狠了,那公子与我一丸药一壶酒,回家擦洗患处后,果然晨起痛得轻了,身上松快许多!”
李翁似是有些不信,疑惑道:“古今医道一术,专精者莫不是年长博闻,这一小小少年,竟能有如此才能?”
孙掌柜笑道:“若说别人,我还不知,这位罗小公子祖辈行医,想来家学渊源也是有的。老丈且先安坐,待我前去道谢就来。”
说着转入后院,高升店主营酒楼与客栈生意,前院门脸招待食客,后院住店,后院并不算大,只有五间正房,东西各三间厢房。罗仪卿与丹枫两人便住在正房,一应饮食都有厨房供应,倒也十分方便。
仪卿自知并不算医术出众,只是少年时随祖母读过几本医书,不到十岁就已经背了一百多首药方在腹中,正巧在祖母书房中翻阅过痹症的医案和医家专著。
孙掌柜所患的风湿痹症,也不算什么难治的大病,只是这小小襄川城,没有专精此症的郎中,药铺卖的成药又贵,故而仪卿不过拿出祖母当年制成的活络丹,便有立竿见影之效。
时人多久经风雨寒暑,一遇阴湿,痹症发作者不在少数,而延医问药不仅耗费颇多,郎中更是稀少难寻。自从前日与了掌柜的药,高升店的伙计们纷纷前来求医,丹枫在人群中忙碌穿梭,小院中不免热闹起来。
孙掌柜拨开前来求医的杂役等人,笑容满面地长揖及地:“小人多谢罗郎君赠药之情,今日特来道谢,这是诊金二两,若是还有什么需要还请不要客气,尽管明言。”
仪卿忙双手扶起掌柜:“老伯不必多礼,这不过是举手之劳,小可倒真有另一件事请您帮忙。”
孙掌柜忙躬身听命。
仪卿指着院中前来求医的杂役等人道:“掌柜请看,大多高升店的杂役们也为痹症所困,只是我轻装简行,所带的活络丹已经用完,需得另买草药,还请掌柜的派几个得力人,随我去药店采买。”
掌柜的连连答应,派两个壮年杂役跟随仪卿和丹枫前去药铺。
所幸襄川城虽小,但地处交通要道,来往便利,药铺一应常用草药倒也齐全,仪卿挑拣了几样川乌、钩藤、防己、砂仁、苍术、半夏等散寒祛湿的药,因药物颇多,店家分类装在麻袋里,由仆役们扛回高升店。
高升店在襄川城颇有名气,有一批忠实的客人常常光顾,无论客人是富户士绅还是普通力工,孙掌柜都一视同仁、热情招待,因此在本乡本土很有名望。
他见这小郎中虽然医术出众,但衣着简单朴素,想来手头并不宽裕,便诚心想帮忙,便在招待客人时不住称赞仪卿的医术,又有几个被仪卿治好的小二现身说法。
不少老主顾听了他的话,亲戚之间互相传播,襄川城内不少人家都知道高升店现住着一位医术精湛的小郎中,一时倒也繁忙,为方便看诊并存放药材,孙掌柜便做主,将五间正房全都给仪卿和丹枫居住,仪卿自是感激不尽。
襄川城北门,两人骑着高头大马一路疾驰入城,马蹄飞扬,带起身后片片黄土尘沙。
这二人各牵一匹大马,为首的青年姿容秀美、貌若好女;另一人剑眉星目,气势坚毅,背一把精钢横刀。
虞琇与下属刘正骧一路疾行,终于在淳王的密使进入襄川城之前赶到。
二人皆就职于拱卫司,拱卫司名义上负责护卫銮仪,实为皇家之鹰犬爪牙,暗行监察刺探之事,十年前皇帝将拱卫司交给东宫太子掌管。
他们行事凌厉狠辣,对朝臣动则鞭笞抄家流放,违背了‘刑不上大夫’的古训,官员们提起拱卫司无不道路以目。
“刘大哥,淳王密使车马在城外三十里铺,想来今夜就会入城密见襄川令,你我二人先潜入府衙,务必打探出他们此次任务。”
刘正骧拍了拍虞琇的肩头,调侃道:“小琇,就算那罗家食言退婚,也别这么严肃嘛!听说颍川女子美貌,说不定殿下这次特意派你南下公干,就是想让你出来散散心,说不定就能遇到好的!哈哈哈哈哈!”
二人一同在行伍间多年,虞琇自是不在意刘正骧的这点调侃,只是心里总有挥之不去的担忧。
虞琇眉头微皱:“罗家的事我倒不在意,不过是高堂父母病急乱投医罢了。罗世春一心想通过家叔攀附淳王,行事叫人下眼观。听说那女孩儿刚交换合婚庚帖就大病一场,几乎丧了性命,等忙完这件事,我就向父母说明终身不娶,何必因我连累了这些无辜的可怜人。
还是说正事,淳王这些年仗着陛下的宠爱,私自联络朝臣,对东宫步步紧逼,这次不知又有什么阴谋诡计,出门前太子几番嘱咐,可见事关重大。这位密使连我们拱卫司都查不出一丝消息,看来此人极难对付,你我这次要小心了。”
刘正骧出身行伍,心性率直,虽然功夫了得,但有些事情并不十分清楚,而虞琇早已被太子告知,此事远比想象中更严重。
襄川令山彩,表面上看默默无闻,然而据拱卫司的密报,实际上是苗疆大巫唯一的弟子。这位大巫早年率领苗疆部落杀害边军、聚众造反,据传事败后,大巫避世蛰居,死前留给山彩一个足以倾覆天地的东西,这东西一旦出世,便是千里白骨、民不聊生。
这位大巫早年间颇有些呼风唤雨的本事,所以即便是传闻,拱卫司也不敢轻视,果然查出一些蛛丝马迹,然而再顺着线索追查下去,却发现淳王也掺和进来,太子极为重视,派心腹虞琇亲自查案。
白日山彩在前衙议事,后院无人,三班衙役松松垮垮,虞琇和刘正骧轻松潜入。
两人身着夜行衣,遮掩面孔,在正房房梁上屏气凝神,终于等到山彩带着一黑衣男子进入正堂。
虞琇和刘正骧看见山彩真容,呼吸均是一滞,山彩长眉入鬓、妙目低垂,衣冠纹样虽然简朴,但都是用孔雀金线绣的,在昏朦的烛光下泛出七彩颜色。
两人都从未见过这样美貌的男子,呆了一瞬才回过神来。
老仆奉上两盏清茶,那使者客套寒暄一番,才问道:“听说襄川令这里有一物,可以倾覆天地,下官此来,一是淳王爱重贤才,恳求山大人倾囊相助,二是起事的一些细则,还需与大人当面商议,大人不妨先让下官开开眼,看看这东西究竟是什么宝贝?”
山彩沉吟半晌,并不正面回应,只说:“淳王贤德,我也心向往之,不过——我这里并没有什么宝贝,怕是陶先生您听错了吧。”
虞琇大吃一惊,淳王身边出谋划策的人,不过是淳王府所属的长史、赞善,纵然有几个高官攀附,也不过是墙头草顺风倒,他们拱卫司都了如指掌,如今这个姓陶的文士竟能被掩盖的一丝不漏,果见淳王所图非小。好在知道这人姓陶,也算有些线索。
陶姓使者有些着急,催促道:“淳王许以重金,若是事成,必定信守承诺,助郎君重建苗疆!”
虞琇平静地等待,等待着毁掉大巫留下的秘密,然而,山彩只是垂目凝视着盖碗里平静的水面,任凭那黑衣文士如何利诱,只是打哈哈糊弄过去。
两人推拉太极,那黑衣文士终于按捺不住,怒道:“淳王日前与山大人早就议定联手,助淳王夺位后便重建苗疆。今日却三番五次推脱,怕不是存心消遣淳王?!
苗巫留下的东西再好,大人也要看看自己能不能保得住!你的身份,若不是淳王在吏部遮掩,恐怕早就被拱卫司——”
唰——
唰——
两道银光飞快,房梁上的虞琇迅速翻身,却还是被山彩的飞镖伤到左肩。
那谋士赶紧躲到柱子后面,刘正骧架住虞琇,破门而出。
山彩追上两人,刘正骧只得返回身,二人交手一番。
银光闪烁,一柄精钢横刀秉雷霆万钧之力,向山彩头上劈下,刀锋寒光已削断山彩几缕青丝。山彩自袖中抽出短刃格挡,只听铮然一声响,双刃相击,震得墙角修竹悚然而响。
两人于电光火石间,已经过了三招,山彩的瞳仁小而黑,浅金色的双眸仿佛山精野怪,呼吸交缠间,竟忍不住让对手愣神。
山彩的匕首虽短,失了兵刃之利,但无论是匕首还是飞镖,都颜色漆黑,分明淬了奇毒。因此刘正骧不敢恋战,只以防守为主,边挥刀边退至虞琇身边。
刘正骧的功夫不弱,当年在战场上,也是以一挡百的勇士,打遍全军无敌手,但这次一边与山彩交手,一边又要护住虞琇,他明显感觉到力有未逮。
刘正骧渐渐吃力,脚下虽稳,手上功夫却渐渐慌乱,虞琇捂住伤口,心下难免急躁,忽见那陶姓文士躲在梁柱后,思及山彩对此人又敬又忌,抓过一把石子飞向文士面门,那人躲闪不及,额角汩汩鲜血流出,忙呼唤山彩就命。
山彩微一停滞动作,刘正骧抓住时机,向前猛地跨出一步,手中长刀挥舞,大喝一声,山彩左腿已然中刀,脚下一个踉跄,正欲再斗,刘正骧早已带上虞琇,匆匆跳上墙头而去。
时已宵禁,空旷的大街上只有打更人唱着“小心火烛”的长调。
“小琇,你受伤了。”刘正骧扶住虞琇逃离,却发现虞琇左肩鲜血不断涌出,赶紧扯下衣摆一角,紧紧扎住出血点上方。
两人怕山彩追来,踉踉跄跄地拐进小巷。
可巧这几日来活络丹不够,罗仪卿正配丸药,大锅里传出清幽的药香。
“三郎,咱们什么时候才能动身去颍川啊?在这里天天熬药又闷又热,可累死人了。”自从出了京城,仪卿便吩咐丹枫,为防隔墙有耳,无论人前人后,称呼一律改成三郎。
仪卿撸起袖子,大力搅动药锅,丹枫对于制药的流程已经驾轻就熟,迅速递上钩藤、半夏这些舒筋活络的药物。
“再过两三日吧,明天把药材淘澄干净,做完两批活络丹留给孙掌柜和高升店的伙计们。咱们头一次出远门,遇到的都是好人,还不嫌弃我年轻没经验,能帮人一把就帮一把。”
仪卿十分感激孙掌柜,大凡世人求医问药,多是相信经验老道的白胡子老头,孙掌柜却对自己这个年轻人十分信任,还处处给予方便,不仅准备留下制备好的成药,还准备在颍川安定下来后,再来探望孙掌柜。
“咦——门外什么动静?丹枫去看看。”
门外传来细细簌簌的声音。
丹枫终于下完最后一味药,用仪卿的襕衫擦了擦汗,一屁股坐在条凳上:“我不去,这襄川城什么都好,就是一到夜里就静悄悄、寒浸浸地,没有咱们京城的人气,黑灯半夜出去,我怕有鬼。”
仪卿披上外衫出了屋门,左右哨探,她所住的后院北面,有一小小侧门,她贴近门缝向外看,果然发现一个受伤的女子,赶紧将她扶回房中。
一路上,两人轻装简行,纵有些许财物也不显露出形迹。仪卿料想罗家人已经追不上,二人暂时安全,便决定进城休整几日,补充些粮草。
高升店,襄川城最大的客栈,掌柜的近日容光焕发,招待客人的吆喝声都透出一股轻松惬意。
常来的熟客打趣道:“我说孙掌柜,您最近是遇到什么喜事了?这么高兴!”
掌柜的露出极欢快的笑容:“李老丈说笑了,说起来还真是有一桩喜事,前几日小店来了一位年轻公子,一眼便看出小人痹病缠身,小人见他年轻,有些不大相信,前日膝盖疼得实在狠了,那公子与我一丸药一壶酒,回家擦洗患处后,果然晨起痛得轻了,身上松快许多!”
李翁似是有些不信,疑惑道:“古今医道一术,专精者莫不是年长博闻,这一小小少年,竟能有如此才能?”
孙掌柜笑道:“若说别人,我还不知,这位罗小公子祖辈行医,想来家学渊源也是有的。老丈且先安坐,待我前去道谢就来。”
说着转入后院,高升店主营酒楼与客栈生意,前院门脸招待食客,后院住店,后院并不算大,只有五间正房,东西各三间厢房。罗仪卿与丹枫两人便住在正房,一应饮食都有厨房供应,倒也十分方便。
仪卿自知并不算医术出众,只是少年时随祖母读过几本医书,不到十岁就已经背了一百多首药方在腹中,正巧在祖母书房中翻阅过痹症的医案和医家专著。
孙掌柜所患的风湿痹症,也不算什么难治的大病,只是这小小襄川城,没有专精此症的郎中,药铺卖的成药又贵,故而仪卿不过拿出祖母当年制成的活络丹,便有立竿见影之效。
时人多久经风雨寒暑,一遇阴湿,痹症发作者不在少数,而延医问药不仅耗费颇多,郎中更是稀少难寻。自从前日与了掌柜的药,高升店的伙计们纷纷前来求医,丹枫在人群中忙碌穿梭,小院中不免热闹起来。
孙掌柜拨开前来求医的杂役等人,笑容满面地长揖及地:“小人多谢罗郎君赠药之情,今日特来道谢,这是诊金二两,若是还有什么需要还请不要客气,尽管明言。”
仪卿忙双手扶起掌柜:“老伯不必多礼,这不过是举手之劳,小可倒真有另一件事请您帮忙。”
孙掌柜忙躬身听命。
仪卿指着院中前来求医的杂役等人道:“掌柜请看,大多高升店的杂役们也为痹症所困,只是我轻装简行,所带的活络丹已经用完,需得另买草药,还请掌柜的派几个得力人,随我去药店采买。”
掌柜的连连答应,派两个壮年杂役跟随仪卿和丹枫前去药铺。
所幸襄川城虽小,但地处交通要道,来往便利,药铺一应常用草药倒也齐全,仪卿挑拣了几样川乌、钩藤、防己、砂仁、苍术、半夏等散寒祛湿的药,因药物颇多,店家分类装在麻袋里,由仆役们扛回高升店。
高升店在襄川城颇有名气,有一批忠实的客人常常光顾,无论客人是富户士绅还是普通力工,孙掌柜都一视同仁、热情招待,因此在本乡本土很有名望。
他见这小郎中虽然医术出众,但衣着简单朴素,想来手头并不宽裕,便诚心想帮忙,便在招待客人时不住称赞仪卿的医术,又有几个被仪卿治好的小二现身说法。
不少老主顾听了他的话,亲戚之间互相传播,襄川城内不少人家都知道高升店现住着一位医术精湛的小郎中,一时倒也繁忙,为方便看诊并存放药材,孙掌柜便做主,将五间正房全都给仪卿和丹枫居住,仪卿自是感激不尽。
襄川城北门,两人骑着高头大马一路疾驰入城,马蹄飞扬,带起身后片片黄土尘沙。
这二人各牵一匹大马,为首的青年姿容秀美、貌若好女;另一人剑眉星目,气势坚毅,背一把精钢横刀。
虞琇与下属刘正骧一路疾行,终于在淳王的密使进入襄川城之前赶到。
二人皆就职于拱卫司,拱卫司名义上负责护卫銮仪,实为皇家之鹰犬爪牙,暗行监察刺探之事,十年前皇帝将拱卫司交给东宫太子掌管。
他们行事凌厉狠辣,对朝臣动则鞭笞抄家流放,违背了‘刑不上大夫’的古训,官员们提起拱卫司无不道路以目。
“刘大哥,淳王密使车马在城外三十里铺,想来今夜就会入城密见襄川令,你我二人先潜入府衙,务必打探出他们此次任务。”
刘正骧拍了拍虞琇的肩头,调侃道:“小琇,就算那罗家食言退婚,也别这么严肃嘛!听说颍川女子美貌,说不定殿下这次特意派你南下公干,就是想让你出来散散心,说不定就能遇到好的!哈哈哈哈哈!”
二人一同在行伍间多年,虞琇自是不在意刘正骧的这点调侃,只是心里总有挥之不去的担忧。
虞琇眉头微皱:“罗家的事我倒不在意,不过是高堂父母病急乱投医罢了。罗世春一心想通过家叔攀附淳王,行事叫人下眼观。听说那女孩儿刚交换合婚庚帖就大病一场,几乎丧了性命,等忙完这件事,我就向父母说明终身不娶,何必因我连累了这些无辜的可怜人。
还是说正事,淳王这些年仗着陛下的宠爱,私自联络朝臣,对东宫步步紧逼,这次不知又有什么阴谋诡计,出门前太子几番嘱咐,可见事关重大。这位密使连我们拱卫司都查不出一丝消息,看来此人极难对付,你我这次要小心了。”
刘正骧出身行伍,心性率直,虽然功夫了得,但有些事情并不十分清楚,而虞琇早已被太子告知,此事远比想象中更严重。
襄川令山彩,表面上看默默无闻,然而据拱卫司的密报,实际上是苗疆大巫唯一的弟子。这位大巫早年率领苗疆部落杀害边军、聚众造反,据传事败后,大巫避世蛰居,死前留给山彩一个足以倾覆天地的东西,这东西一旦出世,便是千里白骨、民不聊生。
这位大巫早年间颇有些呼风唤雨的本事,所以即便是传闻,拱卫司也不敢轻视,果然查出一些蛛丝马迹,然而再顺着线索追查下去,却发现淳王也掺和进来,太子极为重视,派心腹虞琇亲自查案。
白日山彩在前衙议事,后院无人,三班衙役松松垮垮,虞琇和刘正骧轻松潜入。
两人身着夜行衣,遮掩面孔,在正房房梁上屏气凝神,终于等到山彩带着一黑衣男子进入正堂。
虞琇和刘正骧看见山彩真容,呼吸均是一滞,山彩长眉入鬓、妙目低垂,衣冠纹样虽然简朴,但都是用孔雀金线绣的,在昏朦的烛光下泛出七彩颜色。
两人都从未见过这样美貌的男子,呆了一瞬才回过神来。
老仆奉上两盏清茶,那使者客套寒暄一番,才问道:“听说襄川令这里有一物,可以倾覆天地,下官此来,一是淳王爱重贤才,恳求山大人倾囊相助,二是起事的一些细则,还需与大人当面商议,大人不妨先让下官开开眼,看看这东西究竟是什么宝贝?”
山彩沉吟半晌,并不正面回应,只说:“淳王贤德,我也心向往之,不过——我这里并没有什么宝贝,怕是陶先生您听错了吧。”
虞琇大吃一惊,淳王身边出谋划策的人,不过是淳王府所属的长史、赞善,纵然有几个高官攀附,也不过是墙头草顺风倒,他们拱卫司都了如指掌,如今这个姓陶的文士竟能被掩盖的一丝不漏,果见淳王所图非小。好在知道这人姓陶,也算有些线索。
陶姓使者有些着急,催促道:“淳王许以重金,若是事成,必定信守承诺,助郎君重建苗疆!”
虞琇平静地等待,等待着毁掉大巫留下的秘密,然而,山彩只是垂目凝视着盖碗里平静的水面,任凭那黑衣文士如何利诱,只是打哈哈糊弄过去。
两人推拉太极,那黑衣文士终于按捺不住,怒道:“淳王日前与山大人早就议定联手,助淳王夺位后便重建苗疆。今日却三番五次推脱,怕不是存心消遣淳王?!
苗巫留下的东西再好,大人也要看看自己能不能保得住!你的身份,若不是淳王在吏部遮掩,恐怕早就被拱卫司——”
唰——
唰——
两道银光飞快,房梁上的虞琇迅速翻身,却还是被山彩的飞镖伤到左肩。
那谋士赶紧躲到柱子后面,刘正骧架住虞琇,破门而出。
山彩追上两人,刘正骧只得返回身,二人交手一番。
银光闪烁,一柄精钢横刀秉雷霆万钧之力,向山彩头上劈下,刀锋寒光已削断山彩几缕青丝。山彩自袖中抽出短刃格挡,只听铮然一声响,双刃相击,震得墙角修竹悚然而响。
两人于电光火石间,已经过了三招,山彩的瞳仁小而黑,浅金色的双眸仿佛山精野怪,呼吸交缠间,竟忍不住让对手愣神。
山彩的匕首虽短,失了兵刃之利,但无论是匕首还是飞镖,都颜色漆黑,分明淬了奇毒。因此刘正骧不敢恋战,只以防守为主,边挥刀边退至虞琇身边。
刘正骧的功夫不弱,当年在战场上,也是以一挡百的勇士,打遍全军无敌手,但这次一边与山彩交手,一边又要护住虞琇,他明显感觉到力有未逮。
刘正骧渐渐吃力,脚下虽稳,手上功夫却渐渐慌乱,虞琇捂住伤口,心下难免急躁,忽见那陶姓文士躲在梁柱后,思及山彩对此人又敬又忌,抓过一把石子飞向文士面门,那人躲闪不及,额角汩汩鲜血流出,忙呼唤山彩就命。
山彩微一停滞动作,刘正骧抓住时机,向前猛地跨出一步,手中长刀挥舞,大喝一声,山彩左腿已然中刀,脚下一个踉跄,正欲再斗,刘正骧早已带上虞琇,匆匆跳上墙头而去。
时已宵禁,空旷的大街上只有打更人唱着“小心火烛”的长调。
“小琇,你受伤了。”刘正骧扶住虞琇逃离,却发现虞琇左肩鲜血不断涌出,赶紧扯下衣摆一角,紧紧扎住出血点上方。
两人怕山彩追来,踉踉跄跄地拐进小巷。
可巧这几日来活络丹不够,罗仪卿正配丸药,大锅里传出清幽的药香。
“三郎,咱们什么时候才能动身去颍川啊?在这里天天熬药又闷又热,可累死人了。”自从出了京城,仪卿便吩咐丹枫,为防隔墙有耳,无论人前人后,称呼一律改成三郎。
仪卿撸起袖子,大力搅动药锅,丹枫对于制药的流程已经驾轻就熟,迅速递上钩藤、半夏这些舒筋活络的药物。
“再过两三日吧,明天把药材淘澄干净,做完两批活络丹留给孙掌柜和高升店的伙计们。咱们头一次出远门,遇到的都是好人,还不嫌弃我年轻没经验,能帮人一把就帮一把。”
仪卿十分感激孙掌柜,大凡世人求医问药,多是相信经验老道的白胡子老头,孙掌柜却对自己这个年轻人十分信任,还处处给予方便,不仅准备留下制备好的成药,还准备在颍川安定下来后,再来探望孙掌柜。
“咦——门外什么动静?丹枫去看看。”
门外传来细细簌簌的声音。
丹枫终于下完最后一味药,用仪卿的襕衫擦了擦汗,一屁股坐在条凳上:“我不去,这襄川城什么都好,就是一到夜里就静悄悄、寒浸浸地,没有咱们京城的人气,黑灯半夜出去,我怕有鬼。”
仪卿披上外衫出了屋门,左右哨探,她所住的后院北面,有一小小侧门,她贴近门缝向外看,果然发现一个受伤的女子,赶紧将她扶回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