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章
马路两旁的大树上的夏蝉已经开始孜孜不倦地鸣叫。
随着顾明辉回来的日子临近,赵秀英心里也越来越紧张。
学校马上要办运动会,作为学校里的年轻主力军,赵秀英帮忙布置主席台,分发号码牌,忙起来直到傍晚才回家。
天色渐暗,才出校门就看见赵建军等着。
“爸,你来接我啦,等的时间长吗?”
“不长,天快黑了,来等等你放心。”
“其实没事,咱家离这么近我自己10分钟就回去了。”
“时代不一样了啊,最近你没听收音机说许多人心思乱了犯罪率都高了,女孩子家爸爸不放心。”
赵秀英坐在自行车后座上,就像小时候放学一样被爸爸带着回家。
但是今天赵建军低落的心情即使挤出笑容也掩盖不住。
回到家,王桂兰早就准备好了面条,但同样也是一脸无奈。
“爸,你们今天怎么了,我爸都没打开收音机听新闻。”赵秀英吃了几口鸡蛋面,上班的疲倦一扫而空。
“是了,今天新闻都忘听了。”赵建军准备打开收音机。
“你还有心思听新闻?自己家的事还是管不了,有心思关心国家大事?”王桂兰一句呵斥止住了赵建军的动作。
“妈,到底怎么了?”王桂兰很少这样发脾气,赵秀英放下了筷子,究竟是什么事情才惹的家里这样?
“我听我们厂长说这个月转业这批的基本都安排到煤矿了!钢厂想争取几个名额都没要成!”
这句话犹如晴天霹雳一般,这不就意味着顾明辉回家来就是下矿当工人了。
虽然是国企,工人也是铁饭碗,可一般本地人家但凡有一点办法,家里都不舍得让孩子去下煤窑。
挣得多但风险也高,要是一个月三班倒家里就根本顾不上。
让女儿找了个军人,原以为大不了去随军,万万没想到会转业成煤矿工人,虽然也是国企,但也太受罪了。
赵建军已经想了一天:“大不了我提前内退,把我的位置让给顾明辉,那也比去下煤矿好。”
“不行!”赵秀英和王桂兰异口同声说道。
赵建军的工作当年是顶了赵秀英姥爷的岗位,已经干了半辈子,在厂里也算是老师傅已经开始带徒弟,怎么能因为顾明辉让他离开岗位。
赵秀英心里乱如麻,但是还是稳住心神:“在哪也是为国家做贡献,煤矿工人又不是矮别人一头,这是正式工而且赚的多,多少人争着抢着干呢!况且不是还没定下来,咱们不能提前开始愁眉苦脸。”
听了这话老两口面色少好,但还是准备去打听打听怎么运作一下。
一顿饭吃的索然无味。
赵秀英刚回到房间打开资料,就听见有人用力敲门。
“小李,你来了,怎么拿了这么多东西。”
小李家是对面砖厂家属区住,和赵秀英从小学到初中都是同班同学,当年还给赵秀英递过情书,不过被拒绝了。
听说没接他爸的班,初中毕业就去外面闯荡了,连赵秀英结婚喜酒都没来喝。
“秀英,小李来了,好长时间没见了,你出来吧。”
赵秀英来到客厅,只见堆满了不少水果和礼品,再看小李,圆领花色短袖搭配牛仔课,和记忆中一身蓝色衣服的同学难以重合。
赵秀英穿着简单的衣服扎着麻花辫,小李见到了还是眼前一亮,她一如记忆中光彩照人,看见还是个大姑娘不像是新媳妇。
“上次你结婚我没赶回来,这算是迟到的新婚礼物。”
迟到了一年难为他还记得,“咱们从小一起长大,哪用得着这么客气。”
小李笑笑没说什么。
赵秀英母亲问道:“小李现在干什么工作呢?发展的不错啊。”
“阿姨说笑了,就是在广东那边打打工。”
少坐了一会,小李就告辞了。
“赵秀英,常联系啊。”
“常联系。”
送小李走后,赵秀英扭头就看到了王桂兰紧锁的眉头,她当然知道妈妈在想什么。
“天气热了,妈我陪你去买身新裙子吧。”随着改革开放,物资逐渐丰富,商品市场开始活跃,曾经严格的票证制度日趋松动,在人民商场也可以买到些好看衣服。
王桂兰没说什么,小李追求赵秀英的事情她以前也知道。
看着客厅各式各样的礼品她也开始怀疑,当初怕女儿受罪专门找了不如自己家的女婿,是不是弄错了。
从小一起长大,赵秀英大概也明白小李看看老同学的心思,但要是她真的贪图礼品和钱,当初就不会选择顾明辉了。
但她不在意,却不能看父母因为这件事忧心。
因为转业问题,赵秀英的心愈发焦躁不安,日夜等着收到信。
终于收到了一封,尘埃落定,按照信上说的日期,应该再有两天就回来了,顾明辉也听到风声说他们回来的这批大多进煤企。
两边都听说了,估计是八九不离十,但父母看女儿没有什么意见,一肚子话也憋在了心里。
接下来两天,一家人把攒下的粮票肉票统统购置了不少回家,准备给女婿接风洗尘。
顾明辉是坐火车回来,赵建军提前一天去火车站打听了时间,赵秀英一家三口都请了一天假,准备上午10点去火车站接人。
还没出门,家门就被敲的震天动地。
怕惊扰到邻居,赵秀英赶快开了门。
是许久未见的大爷和堂哥,堂哥忠文手里拿着二斤小米。
“大爷,忠文哥。”赵秀英叫了人迎进了家里。
“秀英,这是要出去干啥啊?打扮这么漂亮。”大爷建国嗓门大,一句话说的中气十足。
王桂兰给两人倒了杯水:“女婿回来了,准备去火车站接。”
“接个女婿还要你们两口子去?当年我就说了多生几个,就一个闺女怎么顶得住门楣!”
“大爷,这都改革开放了,别说门楣不门楣的了,妇女能顶半边天。”赵秀英脸上没有丝毫恼意,笑着就顶了回去。
这些话,她小时候回了村里听了太多,那会又哭又闹,后来也就不让人看笑话,她爸妈就一个闺女怎么了,照样活得舒舒服服!
忠文表哥笑了笑,清了清嗓,大爷才止住想要反驳的话。
“哥,没打声招呼就来了,也没去接接你。”
“东西不多我和忠文就拿了。”东扯西扯也没说到重点。但以大爷家无事不登门的习惯恐怕是憋着大的。
眼看点就快到了,王桂兰使了个眼色,赵秀英骑着自行车赶去了火车站。
赵秀英在站台伸长了脖子望,乌啦啦下来一车穿军装的人,都带着大红花,目光一寸一寸的搜索着,也没看见期待的面孔。
四周人流涌动,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流,突然胳膊被人抓住了。
赵秀英想起爸爸说现在人心乱了坏人变多,顿时警铃大作,便想努力挣开,都要忍不住大喊求救。
慌忙中扭头一看,正是照片上的人。
眼神交汇,赵秀英喃喃出三个字:“顾明辉。”
怕被挤散,顾明辉站到身后,单手拎着行军包,一只有力的胳膊护住了赵秀英。
被半抱在怀里,赵秀英心脏砰砰直跳,鼻尖萦绕着淡淡的洗衣粉味,很是清冽。
出了火车站,顾明辉才有空好好打量许久没见的妻子,依旧是记忆中干练的麻花辫,大眼睛笑起来就变成弯弯的笑眼。
半晌只说出一句:“瘦了。”
赵秀英红了脸,每天在家好吃好喝怎么可能瘦,“没有吧。”
顾明辉在部队时全靠看那张结婚照片慰藉思念,真想把她揉进怀里好好抱抱。
但还是克制住了,看到媳妇虽然是满心欢喜但也还是有些不好意思。
火车站这里的公交车就别抱有希望能挤上去,幸好赵秀英骑来了自行车,还是结婚时的彩礼——凤凰牌自行车。
“先回我妈那儿吧。”
“行。”将包挂在了车架上,顾明辉骑车,赵秀英坐在后座。
上车后还在犹豫着抓衣角,顾明辉已经腾出一只手抓住赵秀英胳膊还住了腰:“车多,抓好了别掉下去。”
赵秀英腹诽怎么可能掉下去,但环绕着男人精壮的腰,心里还是有点美,反正更亲密的事情也做过了这算啥。
“那个我大爷和忠文哥来了,一会回去他们可能还在。”
这两个亲戚虽然只在婚礼时打过照面,顾明辉却是有印象的,当时大爷喝醉了酒说了些胡话被亲戚们拉走了。
回到家中,两个客人已经不见踪影,接水的玻璃杯砸在地上碎片飞溅,两斤小米也在另一边淌出了袋子。
赵建军拿着扫帚簸箕收拾,王桂兰坐在沙发上红了眼眶。
“妈,这是怎么了。”赵秀英快步上前,给妈妈递过去手绢。
“还是老屋的事,这次还想让忠文顶了你爸的岗。”
赵秀英家住在城里,赵建军还有一份正经工人饭碗,大爷家住在村里,把他家当成了有钱的土财主,以前借着奶奶的名义要钱,老人不在了又开始打老屋的主意。
那些不中听的话赵秀英小时候就听多了,从没有放在心上过,可欺负到家里来就过分了。
而且怎么偏偏要在今天来。
顾明辉放下包,蹲在地上,拿过扫帚:“爸你先歇着,我收拾。”
赵建军拗不过女婿,叹口气站在了一边。他是个农村穷小子,进城当了学徒,最后娶了师傅的女儿顶了岗位有了工作。
王桂兰善解人意,在能力范围内两人也一直帮衬着村里,但他听不得别人拿他闺女说事,说的好听分明是想吃绝户。
顾明辉弯腰收拾好了玻璃碎片,又小心地把水渍擦干净。
顾明辉虽然个高又壮,但是心很细,这样的女婿靠得住。他手脚麻利,很快小米也收拾好了。
“新小米,没脏,我先收在厨房。”虽然现在经济发展了,但粮食还是不能浪费。
客厅很快又变回了一尘不染的样子,赵秀英给爸妈倒了一杯水放在茶几上,又拿自己水杯给顾明辉递了一杯。
顾明辉咕咚咕咚两口喝了个干净。
“明辉,今天你退伍回家是个好日子,不成想发生这事,一会妈就做饭,你爸给你炖了排骨。”
“妈,我带回来些海产,今天让我露一手。”
随着顾明辉回来的日子临近,赵秀英心里也越来越紧张。
学校马上要办运动会,作为学校里的年轻主力军,赵秀英帮忙布置主席台,分发号码牌,忙起来直到傍晚才回家。
天色渐暗,才出校门就看见赵建军等着。
“爸,你来接我啦,等的时间长吗?”
“不长,天快黑了,来等等你放心。”
“其实没事,咱家离这么近我自己10分钟就回去了。”
“时代不一样了啊,最近你没听收音机说许多人心思乱了犯罪率都高了,女孩子家爸爸不放心。”
赵秀英坐在自行车后座上,就像小时候放学一样被爸爸带着回家。
但是今天赵建军低落的心情即使挤出笑容也掩盖不住。
回到家,王桂兰早就准备好了面条,但同样也是一脸无奈。
“爸,你们今天怎么了,我爸都没打开收音机听新闻。”赵秀英吃了几口鸡蛋面,上班的疲倦一扫而空。
“是了,今天新闻都忘听了。”赵建军准备打开收音机。
“你还有心思听新闻?自己家的事还是管不了,有心思关心国家大事?”王桂兰一句呵斥止住了赵建军的动作。
“妈,到底怎么了?”王桂兰很少这样发脾气,赵秀英放下了筷子,究竟是什么事情才惹的家里这样?
“我听我们厂长说这个月转业这批的基本都安排到煤矿了!钢厂想争取几个名额都没要成!”
这句话犹如晴天霹雳一般,这不就意味着顾明辉回家来就是下矿当工人了。
虽然是国企,工人也是铁饭碗,可一般本地人家但凡有一点办法,家里都不舍得让孩子去下煤窑。
挣得多但风险也高,要是一个月三班倒家里就根本顾不上。
让女儿找了个军人,原以为大不了去随军,万万没想到会转业成煤矿工人,虽然也是国企,但也太受罪了。
赵建军已经想了一天:“大不了我提前内退,把我的位置让给顾明辉,那也比去下煤矿好。”
“不行!”赵秀英和王桂兰异口同声说道。
赵建军的工作当年是顶了赵秀英姥爷的岗位,已经干了半辈子,在厂里也算是老师傅已经开始带徒弟,怎么能因为顾明辉让他离开岗位。
赵秀英心里乱如麻,但是还是稳住心神:“在哪也是为国家做贡献,煤矿工人又不是矮别人一头,这是正式工而且赚的多,多少人争着抢着干呢!况且不是还没定下来,咱们不能提前开始愁眉苦脸。”
听了这话老两口面色少好,但还是准备去打听打听怎么运作一下。
一顿饭吃的索然无味。
赵秀英刚回到房间打开资料,就听见有人用力敲门。
“小李,你来了,怎么拿了这么多东西。”
小李家是对面砖厂家属区住,和赵秀英从小学到初中都是同班同学,当年还给赵秀英递过情书,不过被拒绝了。
听说没接他爸的班,初中毕业就去外面闯荡了,连赵秀英结婚喜酒都没来喝。
“秀英,小李来了,好长时间没见了,你出来吧。”
赵秀英来到客厅,只见堆满了不少水果和礼品,再看小李,圆领花色短袖搭配牛仔课,和记忆中一身蓝色衣服的同学难以重合。
赵秀英穿着简单的衣服扎着麻花辫,小李见到了还是眼前一亮,她一如记忆中光彩照人,看见还是个大姑娘不像是新媳妇。
“上次你结婚我没赶回来,这算是迟到的新婚礼物。”
迟到了一年难为他还记得,“咱们从小一起长大,哪用得着这么客气。”
小李笑笑没说什么。
赵秀英母亲问道:“小李现在干什么工作呢?发展的不错啊。”
“阿姨说笑了,就是在广东那边打打工。”
少坐了一会,小李就告辞了。
“赵秀英,常联系啊。”
“常联系。”
送小李走后,赵秀英扭头就看到了王桂兰紧锁的眉头,她当然知道妈妈在想什么。
“天气热了,妈我陪你去买身新裙子吧。”随着改革开放,物资逐渐丰富,商品市场开始活跃,曾经严格的票证制度日趋松动,在人民商场也可以买到些好看衣服。
王桂兰没说什么,小李追求赵秀英的事情她以前也知道。
看着客厅各式各样的礼品她也开始怀疑,当初怕女儿受罪专门找了不如自己家的女婿,是不是弄错了。
从小一起长大,赵秀英大概也明白小李看看老同学的心思,但要是她真的贪图礼品和钱,当初就不会选择顾明辉了。
但她不在意,却不能看父母因为这件事忧心。
因为转业问题,赵秀英的心愈发焦躁不安,日夜等着收到信。
终于收到了一封,尘埃落定,按照信上说的日期,应该再有两天就回来了,顾明辉也听到风声说他们回来的这批大多进煤企。
两边都听说了,估计是八九不离十,但父母看女儿没有什么意见,一肚子话也憋在了心里。
接下来两天,一家人把攒下的粮票肉票统统购置了不少回家,准备给女婿接风洗尘。
顾明辉是坐火车回来,赵建军提前一天去火车站打听了时间,赵秀英一家三口都请了一天假,准备上午10点去火车站接人。
还没出门,家门就被敲的震天动地。
怕惊扰到邻居,赵秀英赶快开了门。
是许久未见的大爷和堂哥,堂哥忠文手里拿着二斤小米。
“大爷,忠文哥。”赵秀英叫了人迎进了家里。
“秀英,这是要出去干啥啊?打扮这么漂亮。”大爷建国嗓门大,一句话说的中气十足。
王桂兰给两人倒了杯水:“女婿回来了,准备去火车站接。”
“接个女婿还要你们两口子去?当年我就说了多生几个,就一个闺女怎么顶得住门楣!”
“大爷,这都改革开放了,别说门楣不门楣的了,妇女能顶半边天。”赵秀英脸上没有丝毫恼意,笑着就顶了回去。
这些话,她小时候回了村里听了太多,那会又哭又闹,后来也就不让人看笑话,她爸妈就一个闺女怎么了,照样活得舒舒服服!
忠文表哥笑了笑,清了清嗓,大爷才止住想要反驳的话。
“哥,没打声招呼就来了,也没去接接你。”
“东西不多我和忠文就拿了。”东扯西扯也没说到重点。但以大爷家无事不登门的习惯恐怕是憋着大的。
眼看点就快到了,王桂兰使了个眼色,赵秀英骑着自行车赶去了火车站。
赵秀英在站台伸长了脖子望,乌啦啦下来一车穿军装的人,都带着大红花,目光一寸一寸的搜索着,也没看见期待的面孔。
四周人流涌动,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流,突然胳膊被人抓住了。
赵秀英想起爸爸说现在人心乱了坏人变多,顿时警铃大作,便想努力挣开,都要忍不住大喊求救。
慌忙中扭头一看,正是照片上的人。
眼神交汇,赵秀英喃喃出三个字:“顾明辉。”
怕被挤散,顾明辉站到身后,单手拎着行军包,一只有力的胳膊护住了赵秀英。
被半抱在怀里,赵秀英心脏砰砰直跳,鼻尖萦绕着淡淡的洗衣粉味,很是清冽。
出了火车站,顾明辉才有空好好打量许久没见的妻子,依旧是记忆中干练的麻花辫,大眼睛笑起来就变成弯弯的笑眼。
半晌只说出一句:“瘦了。”
赵秀英红了脸,每天在家好吃好喝怎么可能瘦,“没有吧。”
顾明辉在部队时全靠看那张结婚照片慰藉思念,真想把她揉进怀里好好抱抱。
但还是克制住了,看到媳妇虽然是满心欢喜但也还是有些不好意思。
火车站这里的公交车就别抱有希望能挤上去,幸好赵秀英骑来了自行车,还是结婚时的彩礼——凤凰牌自行车。
“先回我妈那儿吧。”
“行。”将包挂在了车架上,顾明辉骑车,赵秀英坐在后座。
上车后还在犹豫着抓衣角,顾明辉已经腾出一只手抓住赵秀英胳膊还住了腰:“车多,抓好了别掉下去。”
赵秀英腹诽怎么可能掉下去,但环绕着男人精壮的腰,心里还是有点美,反正更亲密的事情也做过了这算啥。
“那个我大爷和忠文哥来了,一会回去他们可能还在。”
这两个亲戚虽然只在婚礼时打过照面,顾明辉却是有印象的,当时大爷喝醉了酒说了些胡话被亲戚们拉走了。
回到家中,两个客人已经不见踪影,接水的玻璃杯砸在地上碎片飞溅,两斤小米也在另一边淌出了袋子。
赵建军拿着扫帚簸箕收拾,王桂兰坐在沙发上红了眼眶。
“妈,这是怎么了。”赵秀英快步上前,给妈妈递过去手绢。
“还是老屋的事,这次还想让忠文顶了你爸的岗。”
赵秀英家住在城里,赵建军还有一份正经工人饭碗,大爷家住在村里,把他家当成了有钱的土财主,以前借着奶奶的名义要钱,老人不在了又开始打老屋的主意。
那些不中听的话赵秀英小时候就听多了,从没有放在心上过,可欺负到家里来就过分了。
而且怎么偏偏要在今天来。
顾明辉放下包,蹲在地上,拿过扫帚:“爸你先歇着,我收拾。”
赵建军拗不过女婿,叹口气站在了一边。他是个农村穷小子,进城当了学徒,最后娶了师傅的女儿顶了岗位有了工作。
王桂兰善解人意,在能力范围内两人也一直帮衬着村里,但他听不得别人拿他闺女说事,说的好听分明是想吃绝户。
顾明辉弯腰收拾好了玻璃碎片,又小心地把水渍擦干净。
顾明辉虽然个高又壮,但是心很细,这样的女婿靠得住。他手脚麻利,很快小米也收拾好了。
“新小米,没脏,我先收在厨房。”虽然现在经济发展了,但粮食还是不能浪费。
客厅很快又变回了一尘不染的样子,赵秀英给爸妈倒了一杯水放在茶几上,又拿自己水杯给顾明辉递了一杯。
顾明辉咕咚咕咚两口喝了个干净。
“明辉,今天你退伍回家是个好日子,不成想发生这事,一会妈就做饭,你爸给你炖了排骨。”
“妈,我带回来些海产,今天让我露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