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了火车,出了太原南站,大约走了一个半小时,淳于溷来到了南中环大桥。
最近的“跳桥事件”,大都发生在这座桥上。
淳于溷背着行囊刚一走上桥面,三名身着醒目天蓝色上衣的救援队员,迎面走了过来----那种清新如风、自然徜徉的感觉,随即温润淳于溷的心田。
蓝天队员走近淳于溷,关切地问:“大伯,您这是要去哪儿?”
淳于溷道:“去跳桥。”
蓝天队员随即紧张起来,“哎呀,大伯呀,有什么困难,快告诉我们……”
淳于溷说:“没困难。”
“没困难,您老跳什么桥?”
“谁说,我要跳桥了?”
“您老,刚才……我问您老---要去哪儿?您老说去跳桥么!”
“噢,我是去跳桥那边‘打个卡’。”
“哎呀,大伯呀,”蓝天队员道,“这里是‘是非之地’,不是‘网红打卡地’,您老就别来凑这份热闹了。”
看着桥下淙淙的流水,淳于溷问:“那些孩子们,就是从这座桥上跳下去的?”
“是啊!”
“你们在这座桥上巡逻,是为了防止再有人跳桥?”
“是啊!”
“是政府安排你们过来的么?”
蓝天队员道:“我们蓝天救援队,是一个民间志愿公益组织,都是自愿的。”
“噢,是民间义务付出啊!”淳于溷说,“我还以为,是政府安排你们过来的呢!”
蓝天队员说:“这些小事,就不要麻烦政府了。”
“小事?”淳于溷严肃道,“就怕是,一场人民斗争的开始……”
“斗争?跟谁斗?”
“毛主席曾经教导我们----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
其中一个队员问另一个,“毛主席说过这句话么?”
另一个道:“不知道啊!”
淳于溷又问:“这些跳桥的,大都是什么原因?”
一名队员说:“估计是,最近就业环境差,很多人找不到一份像样的工作,而生活中的房贷、车贷及家庭等,各种压力又无处不在……”
淳于溷问:“这种情况,在咱们太原很普遍么?”
“是,很多人都看不到希望……”另一个队员朝说话的队员递了个眼色,他便立即改口说,“但是,具体原因到底是不是这样,咱们静待官方的确切消息,相信官方会有结果的。”
淳于溷转移话题道:“你们巡逻的队员,有多少人呀?”
“200多人吧!”
“只是白天巡逻?”
“白天跳桥的少,主要是深夜。所以,晚上我们还要加派人手。”
“行啊,今晚,我也加入你们。”
队员说:“哎呀,您老的年纪也不小了,怎能让您来辛苦?”
淳于溷道:“我本是一流浪歌手,愿意以唱歌来陪伴你们度过寂寥的夜晚。”
队员们:“那就先谢谢大伯了!”
淳于溷:“只是,你们日夜守着这座桥,终归不是长久之计,治标不治本呀!”
队员们都竖起耳朵,听淳于溷有什么高见。
“你想,你们看着这座桥,还有那座桥;看住了跳桥的,还有跳楼的呢……寻求一死的方法,还不是千千万?”淳于溷道,“一味的‘堵’不是办法,而重在‘疏’。其实,这问题的‘根儿’出在教育上。”
队员们点头倾听。
淳于溷:“当今的社会,在国内外普遍内卷的大环境下,普通人,哪一个不是活的压力山大?
如果,只是单纯因为生活的压力,就寻死觅活的,这样做,也未免有点儿懦弱了吧!
现在的人,抗挫能力不足,归根结底还是教育的问题【1】。
记得我们小时候的教育是----累不累,看看英雄董存瑞;苦不苦,想想红军长征两万五。
而现在的教育是什么呢?
学生是打不得,骂不得;毕业后,是比吃比穿比享受,什么超前消费呀,什么想花花,找巴巴……一路追逐‘名、利、食、色、睡’而去。这种追求,终会让人疲惫不堪,最终走上绝望。
如果能够脚踏实地的,有多少钱办多大的事儿,怎么可能被房贷、车贷压得喘不过气?
所以说,政府说的‘跳桥’是‘他的个人行为!’也并非,一点儿道理也没有。终归,政府没有逼着谁去‘提前消费’么!
当然,社会导向是一方面的问题,而关键在于个人的选择。
一个人,任由社会或资本怎么宣传和诱惑,自心不动摇,不去攀比,踏踏实实过属于自己的生活。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烦恼和压力了,这些所谓的烦恼和压力,来源于自己的内心。
但是,既然问题出了,若是政府能设立一个,让这些思想郁结的困顿者倾诉之处,使其敞开心扉,把自己的苦难和困顿来诉说,哪怕只是让他们把苦水倒出来,负面情绪得以释放,再经人一番用心开导,或许,就不会选择这么一条不归之路了。自杀者,也就一念之差。
什么年代,思想教育也不能少啊!何况是现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
我刚才说的办法,你说是心理医生也好,心理咨询师也罢,其实,说到根,还是教育。而且要彻底解决未来青少年的自杀率,还要从娃娃抓起。
所谓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本身改变不了命运,而只有把所学的知识,转化成智慧、素质,最终提高眼界和修养乃至打开格局,才能真正改变命运。
中国的教育,其实在100年前就出现了问题。
民国初年,中国的政治环境是异常混乱的,大大小小的军阀纷争不断。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大清王朝崩塌后的混乱时期,军阀割据,内战频发,国家面临着深刻的政治和军事挑战。
孙中山先生在北京病逝前留下的遗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革什么名?
就是推翻封建王朝,运用西方国家的文化,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所以,从电视上,会看到民国时期有很多的‘洋学校’。
那些洋学校,大都是效仿日本和美国建立的。
为什么学习这两个国家呢?
因为,日本是亚洲最发达的国家,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所以,民国的名人,大都去过这两个国家留学,从而,把这两个国家的教育也带回了中国,美其名曰‘新式教育’。
教育,效仿哪个国家,无可厚非,但必须适合中国的国情。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学生们却在这种教育制度下一心去往都市,远离农村……便是大错特错了!
‘新式教育’在梁漱溟的观点中造成了这样的结果:‘一批一批地将农村人家子弟诱之驱之于都市而不返。又以我工商业之不发达,糜集于都市之人乃不得不假政治名义重剥农民以自养;乃不得不争夺其所剥削的地盘而酿发战祸。故新式教育于农村曾无所开益,而转促其枯落破坏。’
这段话,说起来是有点儿绕,但民国教育家陶行知说的就比较直接:‘上学,不要教一些无用的东西,教授学生一门技术,才是学生毕业就业的根本。’
陶行知曾在1926年大声疾呼:
‘中国乡村教育走错了路!他教人离开乡下向城里跑,他教人吃饭不种稻,穿衣不种棉,做房子不造林;他教人羡慕奢华,看不起务农;他教人分利不生利;他教农夫子弟变成书呆子;他教富的变穷,穷的变得格外穷;他教强的变弱,弱的变得格外弱。’
100年后的中国,难道没看到先贤们的警告,一再诱惑农民纷纷涌进城市?让其既无地可种,又无工可打;背着一身的债,又缺失中国文化的训导,最终还不是无路可走了吗?
可悲的是,我们追逐西方教育而去,迷失了我们的中国心。
是到了,该回归农村的时候了!!!”
最近的“跳桥事件”,大都发生在这座桥上。
淳于溷背着行囊刚一走上桥面,三名身着醒目天蓝色上衣的救援队员,迎面走了过来----那种清新如风、自然徜徉的感觉,随即温润淳于溷的心田。
蓝天队员走近淳于溷,关切地问:“大伯,您这是要去哪儿?”
淳于溷道:“去跳桥。”
蓝天队员随即紧张起来,“哎呀,大伯呀,有什么困难,快告诉我们……”
淳于溷说:“没困难。”
“没困难,您老跳什么桥?”
“谁说,我要跳桥了?”
“您老,刚才……我问您老---要去哪儿?您老说去跳桥么!”
“噢,我是去跳桥那边‘打个卡’。”
“哎呀,大伯呀,”蓝天队员道,“这里是‘是非之地’,不是‘网红打卡地’,您老就别来凑这份热闹了。”
看着桥下淙淙的流水,淳于溷问:“那些孩子们,就是从这座桥上跳下去的?”
“是啊!”
“你们在这座桥上巡逻,是为了防止再有人跳桥?”
“是啊!”
“是政府安排你们过来的么?”
蓝天队员道:“我们蓝天救援队,是一个民间志愿公益组织,都是自愿的。”
“噢,是民间义务付出啊!”淳于溷说,“我还以为,是政府安排你们过来的呢!”
蓝天队员说:“这些小事,就不要麻烦政府了。”
“小事?”淳于溷严肃道,“就怕是,一场人民斗争的开始……”
“斗争?跟谁斗?”
“毛主席曾经教导我们----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
其中一个队员问另一个,“毛主席说过这句话么?”
另一个道:“不知道啊!”
淳于溷又问:“这些跳桥的,大都是什么原因?”
一名队员说:“估计是,最近就业环境差,很多人找不到一份像样的工作,而生活中的房贷、车贷及家庭等,各种压力又无处不在……”
淳于溷问:“这种情况,在咱们太原很普遍么?”
“是,很多人都看不到希望……”另一个队员朝说话的队员递了个眼色,他便立即改口说,“但是,具体原因到底是不是这样,咱们静待官方的确切消息,相信官方会有结果的。”
淳于溷转移话题道:“你们巡逻的队员,有多少人呀?”
“200多人吧!”
“只是白天巡逻?”
“白天跳桥的少,主要是深夜。所以,晚上我们还要加派人手。”
“行啊,今晚,我也加入你们。”
队员说:“哎呀,您老的年纪也不小了,怎能让您来辛苦?”
淳于溷道:“我本是一流浪歌手,愿意以唱歌来陪伴你们度过寂寥的夜晚。”
队员们:“那就先谢谢大伯了!”
淳于溷:“只是,你们日夜守着这座桥,终归不是长久之计,治标不治本呀!”
队员们都竖起耳朵,听淳于溷有什么高见。
“你想,你们看着这座桥,还有那座桥;看住了跳桥的,还有跳楼的呢……寻求一死的方法,还不是千千万?”淳于溷道,“一味的‘堵’不是办法,而重在‘疏’。其实,这问题的‘根儿’出在教育上。”
队员们点头倾听。
淳于溷:“当今的社会,在国内外普遍内卷的大环境下,普通人,哪一个不是活的压力山大?
如果,只是单纯因为生活的压力,就寻死觅活的,这样做,也未免有点儿懦弱了吧!
现在的人,抗挫能力不足,归根结底还是教育的问题【1】。
记得我们小时候的教育是----累不累,看看英雄董存瑞;苦不苦,想想红军长征两万五。
而现在的教育是什么呢?
学生是打不得,骂不得;毕业后,是比吃比穿比享受,什么超前消费呀,什么想花花,找巴巴……一路追逐‘名、利、食、色、睡’而去。这种追求,终会让人疲惫不堪,最终走上绝望。
如果能够脚踏实地的,有多少钱办多大的事儿,怎么可能被房贷、车贷压得喘不过气?
所以说,政府说的‘跳桥’是‘他的个人行为!’也并非,一点儿道理也没有。终归,政府没有逼着谁去‘提前消费’么!
当然,社会导向是一方面的问题,而关键在于个人的选择。
一个人,任由社会或资本怎么宣传和诱惑,自心不动摇,不去攀比,踏踏实实过属于自己的生活。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烦恼和压力了,这些所谓的烦恼和压力,来源于自己的内心。
但是,既然问题出了,若是政府能设立一个,让这些思想郁结的困顿者倾诉之处,使其敞开心扉,把自己的苦难和困顿来诉说,哪怕只是让他们把苦水倒出来,负面情绪得以释放,再经人一番用心开导,或许,就不会选择这么一条不归之路了。自杀者,也就一念之差。
什么年代,思想教育也不能少啊!何况是现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
我刚才说的办法,你说是心理医生也好,心理咨询师也罢,其实,说到根,还是教育。而且要彻底解决未来青少年的自杀率,还要从娃娃抓起。
所谓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本身改变不了命运,而只有把所学的知识,转化成智慧、素质,最终提高眼界和修养乃至打开格局,才能真正改变命运。
中国的教育,其实在100年前就出现了问题。
民国初年,中国的政治环境是异常混乱的,大大小小的军阀纷争不断。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大清王朝崩塌后的混乱时期,军阀割据,内战频发,国家面临着深刻的政治和军事挑战。
孙中山先生在北京病逝前留下的遗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革什么名?
就是推翻封建王朝,运用西方国家的文化,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所以,从电视上,会看到民国时期有很多的‘洋学校’。
那些洋学校,大都是效仿日本和美国建立的。
为什么学习这两个国家呢?
因为,日本是亚洲最发达的国家,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所以,民国的名人,大都去过这两个国家留学,从而,把这两个国家的教育也带回了中国,美其名曰‘新式教育’。
教育,效仿哪个国家,无可厚非,但必须适合中国的国情。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学生们却在这种教育制度下一心去往都市,远离农村……便是大错特错了!
‘新式教育’在梁漱溟的观点中造成了这样的结果:‘一批一批地将农村人家子弟诱之驱之于都市而不返。又以我工商业之不发达,糜集于都市之人乃不得不假政治名义重剥农民以自养;乃不得不争夺其所剥削的地盘而酿发战祸。故新式教育于农村曾无所开益,而转促其枯落破坏。’
这段话,说起来是有点儿绕,但民国教育家陶行知说的就比较直接:‘上学,不要教一些无用的东西,教授学生一门技术,才是学生毕业就业的根本。’
陶行知曾在1926年大声疾呼:
‘中国乡村教育走错了路!他教人离开乡下向城里跑,他教人吃饭不种稻,穿衣不种棉,做房子不造林;他教人羡慕奢华,看不起务农;他教人分利不生利;他教农夫子弟变成书呆子;他教富的变穷,穷的变得格外穷;他教强的变弱,弱的变得格外弱。’
100年后的中国,难道没看到先贤们的警告,一再诱惑农民纷纷涌进城市?让其既无地可种,又无工可打;背着一身的债,又缺失中国文化的训导,最终还不是无路可走了吗?
可悲的是,我们追逐西方教育而去,迷失了我们的中国心。
是到了,该回归农村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