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学究欣喜地说道:“经淳于先生这么一讲,《推背图》的43象,这都全讲得通了,包括那句,最难理解的---惟有外边根树上。”

    淳于溷问:“这句,你是如何理解的?”

    老学究说:“老朽想,这一句,实则隐藏了两个字。”

    淳于溷追问:“那两个什么字?说来听听。”

    老学究道:“老子曰,‘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也就是说,身处乱世,古人视‘右’为上,视‘左’为下;而‘上’又是‘外’,‘下’又为‘里’。

    你看,那句‘惟有外边根树上’中的‘惟’的右半部,加上‘边’的根部,恰巧合成一个‘進’字;而‘树上’,还是指‘樹’的右边,是个‘尌[zhù]’字,‘尌’同‘驻’。所以,这一句的含义就不言而喻了……”

    两位老人笑的像孩子,仿佛是发现了什么端倪。

    朗朗的笑声,引发了飘飘姑娘的好奇,她过来问:“师父呀,恁俩笑啥?”

    淳于溷止住笑,说:“我俩……笑王奕博呢。”

    任飘飘纳闷道:“笑他什么?”

    淳于溷:“他这唱的什么呀!”

    任飘飘:“郭有才的那首《诺言》。”

    “我知道是《诺言》,”淳于溷转头跟老学究说,“你看,现在的歌曲,这歌词……这都在表达些什么呢!

    什么‘无奈人在风里人在雨里人在爱的岁月里漂流’;什么又是‘你我不能从头不能停留不能抗拒命运左右’?”

    老学究也轻蔑一笑。

    淳于溷告诉任飘飘:“你让奕博,唱岑参的那首《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给唐老先生听一听。”

    任飘飘转身离去,告诉王奕博,师父不让唱《诺言》了!她找出苏阳的《凉州词》版本做伴奏,又用“古巴小鼓”为他加强气氛。

    王奕博也搜索出岑参的这首诗词,照着唱:

    [歌曲]“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唐老先生道:“中华民族自视为龙的传人,但命运多舛。既然我们是龙的传人,就有龙的内质---每每命运处于危在旦夕时,就需要隐藏自己,等待时机,崛地而起,重返世界巅峰。

    俗话讲:能大能小,是条龙;只能大,不能小,是条虫。这就不可避免,中华民族的历史轨迹是跌宕起伏的。

    而当中华民族危难时,那个隐藏之地在哪儿呢?就是你徒弟唱的这首歌曲中的‘凉州’。

    凉州,就是现在的武威,它是‘五星出东方’中的‘东方’的中心位置,是中国北方的佛教中心,也是中外商人云集的中心城市。

    自汉唐起,就形成了‘一扬[扬州]二益[成都]三武凉[武威]’的三足鼎立局面,就如同现在的‘北上广’。

    每每有伟大人物的出现,都与这座城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歌曲]“哎呦~哎呦~”

    [和唱]“弯弯月出挂城头。”

    [歌曲]“哎呦~哎呦~”

    [和唱]“城头月出照凉州。”

    [歌曲]“哎呦~哎呦~”

    [和唱]“凉州七里十万家。”

    [歌曲]“哎呦~哎呦~”

    [和唱]“胡人半解弹琵琶。”

    唐老先生说:“自从汉武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远征河西,击败匈奴,取得了这座城市,中华民族从此便走向了世界之巅。

    第一个让中国辉煌的关键人物,便是张骞。

    西汉建元二年[前139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率领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开通后,凉州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成为连接中原与西域的重要通道,而且也是关内外各民族,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

    丝绸之路的繁荣,为汉朝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财富,而凉州则是从长安向西的必经之路,扼住了凉州,就等于扼住了丝绸之路的咽喉……

    这条路,使得中国民族繁华了500年。”

    [歌曲]“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唐老先生说:“五胡乱华,是汉人的噩梦,是几乎临近汉人灭绝的一个时期。

    此时,一个挽救汉人于灭族边缘的英雄人物出现了,他就是十六国时期的前凉国的凉明王---张寔。

    前凉最初的奠基人,是西晋凉州刺史张轨,西晋以豪强大族立国,因此这些远离中央的地方大族,实际控制着当地的军政大权,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尤其是西晋陷入‘八王之乱’后,晋中央无力顾及边地,因此凉州便独立了。

    张轨死后,其子张寔即位,西晋灭亡后,张寔带领凉州军民割地固守,并尊奉晋朝年号。

    后张寔之子张茂即位,改元永元,从此,标志着张氏凉州彻底脱离晋朝独立建国,史称‘前凉’。

    前凉立国前后七十多年,不但熬垮了匈奴政权‘前赵’,羯人政权‘后赵’,还熬垮了慕容鲜卑的‘前燕’。在五胡乱华最暴虐的岁月,前凉一直屹立不倒,维持了独立和稳定。

    直到前秦崛起,前凉才被符坚所灭,但此时北方已经归于相对的安稳,胡汉关系已经极大的缓和,前凉已经完成了其拯救北方汉人的历史使命。

    可以说,前凉中前期是五胡乱华时代,一片难得的‘净土’。

    当时,著名的天象大师说:‘天下将乱,避乱之所唯有凉州而已。’

    根据历史记载,避难凉州的中原士人络绎不绝,所谓‘自张氏以来,凉州号为多士’,正是前凉政权的存在,使得北方保证了‘衣冠不坠’。

    张氏政权统治期间,基本做到了稳定内政,张轨之后的历代前凉君主,稳定物价,鼓励农桑,收拢流亡百姓,招揽中原流亡名士,同时还积极的开办学府,教授汉人文化知识,才使中国文化没有断流。”

    [歌曲]“哎呦~哎呦~”

    [和唱]“琵琶一曲肠堪断。”

    [歌曲]“哎呦~哎呦~”

    [和唱]“风萧萧兮夜漫漫。”

    [歌曲]“哎呦~哎呦~”

    [和唱]“河西幕中多故人。”

    [歌曲]“哎呦~哎呦~”

    [和唱]“故人别来三五春。”

    一阵唢呐solo声响彻夜空……

    唐老先生道:“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500年的唐宋繁荣过后,中华民族又到了危亡的时刻。

    ‘靖康之难’到底有多惨?简直是被世人羞辱引言。

    谁来拯救这即将灭亡的大汉民族?

    第三个张氏英雄出现了,那便是‘川人自古不负国,张浚救亡立南宋’。

    张浚[1097-1164年]为南宋宰相,三次受命为都督[宣护]诸路军马,领导过张俊、韩世忠、刘光世、吴玠、刘锜、岳飞、杨存中、李显忠等人抗金,是一位‘慨然以天下为己任’的范仲淹式的抗金统帅,是南宋立国期间战外敌、平内乱最大的功臣,是南宋立国第一台柱。

    张浚的治国理念是:‘王者以百姓为心,修德立政,惟务治其在我,则大邦畏其力,小邦怀其德,天下舍我,将安归哉?固不侥幸于近绩也。仰惟陛下躬不世之资,当行王者之事,以大有为,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国势既隆,强虏自服,天下自归。’

    苏格兰哲学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大卫.休谟[1711-1776年]曾对这段话指出:‘既然统治者必然是少数人,被统治者是多数人;而力量很明显在数量占优势的多数人那里,也即,明明是被统治者拥有更强大的力量。那么,为什么更有力量的多数人,宁愿克制自己的情绪和喜好,去屈从于少数统治者的情绪和喜好?’

    他得出一个适用于所有政权的颠扑不破的规律,即是:‘作为少数的统治者,最终只能依赖观念,来统治更有力量的多数。【1】’

    由于宋高宗及以后的继任者,违背‘权力最终来源的多数人信奉的特定观念’,导致南宋最终灭亡。

    但是,张浚为南宋立国以来的70年朝政的善治理念,却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唯有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化指导下的理念,才能治理好一个国家。

    比如忽必烈,一个游牧民族的皇帝,善用汉人治国,再一次让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之巅。”

    [歌曲]“哎呦~哎呦~”

    [和唱]“花门楼前见秋草。”

    [歌曲]“哎呦~哎呦~”

    [和唱]“岂能贫贱相看老。”

    [歌曲]“哎呦~哎呦~”

    [和唱]“一生大笑能几回。”

    [歌曲]“哎呦~哎呦~”

    [和唱]“斗酒相逢须醉倒。”

    唐老先生讲:“现如今,中华民族又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种危险,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凋零,西方文化的入侵……谁是那个让我们中华民族重返世界之巅的那个人?我们都翘首以盼……”

    淳于溷扼腕叹息道:“可惜,像我们这般年纪的人,是看不到啰!”

章节目录

等你回家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谁家翁媪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谁家翁媪并收藏等你回家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