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你应该这样这样
张宁和宋强走了。
当然,不是那种走了,而是在强烈的回家欲望中,以及陈文的语言诱惑下,迅速请假去了桂省。
人是第二天上午走的,至于理由嘛,自然是探亲假。
谁规定还不能在南方有个偏房多年未联系的七大姑,舅姥姥的儿子的,表外甥?
这年头虽然外出条件很麻烦,需要各种介绍信,可架不住人实在啊。
但凡你心机....机灵一点,脑子灵活一点,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二人怎么去,去哪儿,能不能找见火龙果都没个确切的准话。
陈文只是提了一个大致的方向,在他的记忆中桂省的确产这玩意儿,运气不差的话,应该很快能搞到。
其实陈文也没底,这是八零年,应该有人种火龙果吧?
东风农场由东风,前哨,大龙三个农场合建东风总场,下属有六个农场,以前是兵团主导,后来兵团撤离回归农场,陈文在下属第四农场。
是不是听着农场一词,虽然朴素但想想也差不到哪儿去?
别闹了,现实和想象是何等的差距。
知青们奔赴农村农场,来这里的估摸着有個六万多人,在这个年代,吃住条件就甭提要求了。
那几年虽然已经结束了,可这里毕竟偏僻,消息的传递加上上面的正确下传,总是有着些许的偏差。
这也就导致了如今大家仿佛没感受到什么大的改变,大家对一些东西还是忌讳的很。
知青们整日就是韭菜汤充饥,也被人戏称”九菜一汤”。
陈文所在的农场在一个傣族村寨旁,与当地百姓长时间相处下来,除了刚开始的不快后,越来越熟络,这也为他时不时偷偷去当地人家开小灶提供了条件。
飞龙寨西头,第一排第四户,陈文结束一上午的”劳作”,溜达着走了进去。
”阿婆!阿婆!我来了!”
人未至,声先到,屋里顺着传出了一道清灵的女声。
”文哥,阿婆去山上了!”
说罢,一道矮陈文半个头的傣族女孩出现在视线内。
一身黑色服饰,头上扎了几条细长细长的辫子,辫子尾绑着装饰的花绳,下面光着脚丫,脚脖子上也系着一条绳子。
至于颜值,陈文替原主的审美感到不值,有这样的高颜值邻家小妹在身边,硬是暗恋了他人四年?
”丹丹,几天不见又长高了哈。”陈文把手放在对方的头上笑道。
应显丹一把甩开陈文的手,瞪着眼不满道:”咱俩就差三岁,别拿我当小孩儿,要不然不让你在我家吃饭了”
”丹丹,女孩子不能长这么高的,长的太高嫁不出去的!”
”要你管!”
嘟囔了一句,应显丹给陈文倒了一碗水,拿了几块火烤过薄的酥脆的青苔,随后回到了一张案桌伏案不语。
青苔是西双版纳傣族特有的风味美食,青苔多选用春季江水里岩石上的苔藓,捞起来撕成薄片晒干,厚的炸,薄的火烤,最后弄碎倒上滚油,加盐搅拌,用糯米团和腊肉占着吃,香的不得了。
陈文面前的仅是上面撒了一些盐粒儿,可对于现在的他来说,算是不可多得的美味小吃。
咔嚓~
咬着青苔,陈文慢慢靠近应显丹的身后,伸头一看,赫然看见这丫头在做数学题。() ()
陈文灵光一动,不确定的问道:”丹丹这是要准备参加高考?”
”对啊,老师给我报名了,两个月后就要考试。”
应显丹没有抬头,笔滑滑的在纸上写着。
陈文伸头大致看了看,一联想到如今刚恢复高考没几年的大学入取率,这丫头怕是悬乎了。
”你这个不对啊,你应该这样这样,然后那样那样。”陈文在身后没忍住嘴碎道。
”你还懂数学?”
”呵,小瞧你哥了是不,京城中学毕业生了解一下,要不是没赶上,哥现在已经京华清大妥妥的了。”
七八十年代之前,京大一直是全国的最高学府,相反如果跟老外提起华清,人家还以为是台省的一所大学。
应显丹仰头,撅着红唇看了又看,惊疑道:”真的假的?”
”比真金还真。”
”那你给我看看这道题,老师在课堂上讲过了,可我那会儿懂了,现在又有些想不通。”
姑娘放弃吧,学习这条路可能不适合你。
陈文不想打击她,要知道四百多万考生,录取率百分之八是个什么感念。
除了残忍就是无情!
也可能是这个时代的学习资源不够,导致学习困难,除了一批天赋出众的人能一次就顺顺利利考上,大多数人复读几年都考不上一所大学。
且不论陈文有一个几十年后的灵魂,但就原主高中生身份,两者交融,记忆逐渐涌现,解决起如今这些单一不太绕的题来说,实在简单。
接下来的时间就是陈文不断讲解,同时拿起铅笔在旁边的纸上勾画,一旁的清纯妹子手指转着一条辫子若有所思。
应显丹越听越惊讶,越听越认真。
这貌似,好像真的和她老师讲的一样哎。
甚至听起来更简单不迷糊!
陈文讲的起劲,一口气讲了个遍,又分享了一些自己的独到见解,抬头才发现,阿婆已经在院子外生起了火。
”这次就讲到这里了,你结合自己的知识消化消化。”
说着起身出了院子,自觉的蹲下控起了灶台的火。
”阿婆,咱们中午吃什么啊?”
”山上采了一些菌,给你蹲个鸡。”
阿婆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因为常年劳作,样貌上要更显老一些,身体却很硬朗。
至于老人家的名字陈文至今都不知晓,她没说,陈文也没问。
两人的关系,甚至陈文和应家的关系要从刚来农场说起,大抵是注定的缘分,让陈文深受老人家的喜爱。
要开荤了!
陈文听着眼里精光一闪。
”嘿嘿,阿婆,那我可得使劲生火了。”
边说就往下面塞了几根柴火,惹得老人笑了起来。
”臭小子,你在教丹丹学习?”
”嗯啊,我高中毕业,丹丹这不要参加高考了嘛,我合着出些力,毕竟不能老白吃您的东西不是。”
勾起之前的记忆,说着陈文还有些不好意思了。
”不打紧不打紧,伱能帮她是她的福气,能不能上大学就看她自己。”
陈文连忙顺了一句违心的话:”您这话说的,要我看丹丹指定能上,还得是全国最好的大学!”
当然,不是那种走了,而是在强烈的回家欲望中,以及陈文的语言诱惑下,迅速请假去了桂省。
人是第二天上午走的,至于理由嘛,自然是探亲假。
谁规定还不能在南方有个偏房多年未联系的七大姑,舅姥姥的儿子的,表外甥?
这年头虽然外出条件很麻烦,需要各种介绍信,可架不住人实在啊。
但凡你心机....机灵一点,脑子灵活一点,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二人怎么去,去哪儿,能不能找见火龙果都没个确切的准话。
陈文只是提了一个大致的方向,在他的记忆中桂省的确产这玩意儿,运气不差的话,应该很快能搞到。
其实陈文也没底,这是八零年,应该有人种火龙果吧?
东风农场由东风,前哨,大龙三个农场合建东风总场,下属有六个农场,以前是兵团主导,后来兵团撤离回归农场,陈文在下属第四农场。
是不是听着农场一词,虽然朴素但想想也差不到哪儿去?
别闹了,现实和想象是何等的差距。
知青们奔赴农村农场,来这里的估摸着有個六万多人,在这个年代,吃住条件就甭提要求了。
那几年虽然已经结束了,可这里毕竟偏僻,消息的传递加上上面的正确下传,总是有着些许的偏差。
这也就导致了如今大家仿佛没感受到什么大的改变,大家对一些东西还是忌讳的很。
知青们整日就是韭菜汤充饥,也被人戏称”九菜一汤”。
陈文所在的农场在一个傣族村寨旁,与当地百姓长时间相处下来,除了刚开始的不快后,越来越熟络,这也为他时不时偷偷去当地人家开小灶提供了条件。
飞龙寨西头,第一排第四户,陈文结束一上午的”劳作”,溜达着走了进去。
”阿婆!阿婆!我来了!”
人未至,声先到,屋里顺着传出了一道清灵的女声。
”文哥,阿婆去山上了!”
说罢,一道矮陈文半个头的傣族女孩出现在视线内。
一身黑色服饰,头上扎了几条细长细长的辫子,辫子尾绑着装饰的花绳,下面光着脚丫,脚脖子上也系着一条绳子。
至于颜值,陈文替原主的审美感到不值,有这样的高颜值邻家小妹在身边,硬是暗恋了他人四年?
”丹丹,几天不见又长高了哈。”陈文把手放在对方的头上笑道。
应显丹一把甩开陈文的手,瞪着眼不满道:”咱俩就差三岁,别拿我当小孩儿,要不然不让你在我家吃饭了”
”丹丹,女孩子不能长这么高的,长的太高嫁不出去的!”
”要你管!”
嘟囔了一句,应显丹给陈文倒了一碗水,拿了几块火烤过薄的酥脆的青苔,随后回到了一张案桌伏案不语。
青苔是西双版纳傣族特有的风味美食,青苔多选用春季江水里岩石上的苔藓,捞起来撕成薄片晒干,厚的炸,薄的火烤,最后弄碎倒上滚油,加盐搅拌,用糯米团和腊肉占着吃,香的不得了。
陈文面前的仅是上面撒了一些盐粒儿,可对于现在的他来说,算是不可多得的美味小吃。
咔嚓~
咬着青苔,陈文慢慢靠近应显丹的身后,伸头一看,赫然看见这丫头在做数学题。() ()
陈文灵光一动,不确定的问道:”丹丹这是要准备参加高考?”
”对啊,老师给我报名了,两个月后就要考试。”
应显丹没有抬头,笔滑滑的在纸上写着。
陈文伸头大致看了看,一联想到如今刚恢复高考没几年的大学入取率,这丫头怕是悬乎了。
”你这个不对啊,你应该这样这样,然后那样那样。”陈文在身后没忍住嘴碎道。
”你还懂数学?”
”呵,小瞧你哥了是不,京城中学毕业生了解一下,要不是没赶上,哥现在已经京华清大妥妥的了。”
七八十年代之前,京大一直是全国的最高学府,相反如果跟老外提起华清,人家还以为是台省的一所大学。
应显丹仰头,撅着红唇看了又看,惊疑道:”真的假的?”
”比真金还真。”
”那你给我看看这道题,老师在课堂上讲过了,可我那会儿懂了,现在又有些想不通。”
姑娘放弃吧,学习这条路可能不适合你。
陈文不想打击她,要知道四百多万考生,录取率百分之八是个什么感念。
除了残忍就是无情!
也可能是这个时代的学习资源不够,导致学习困难,除了一批天赋出众的人能一次就顺顺利利考上,大多数人复读几年都考不上一所大学。
且不论陈文有一个几十年后的灵魂,但就原主高中生身份,两者交融,记忆逐渐涌现,解决起如今这些单一不太绕的题来说,实在简单。
接下来的时间就是陈文不断讲解,同时拿起铅笔在旁边的纸上勾画,一旁的清纯妹子手指转着一条辫子若有所思。
应显丹越听越惊讶,越听越认真。
这貌似,好像真的和她老师讲的一样哎。
甚至听起来更简单不迷糊!
陈文讲的起劲,一口气讲了个遍,又分享了一些自己的独到见解,抬头才发现,阿婆已经在院子外生起了火。
”这次就讲到这里了,你结合自己的知识消化消化。”
说着起身出了院子,自觉的蹲下控起了灶台的火。
”阿婆,咱们中午吃什么啊?”
”山上采了一些菌,给你蹲个鸡。”
阿婆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因为常年劳作,样貌上要更显老一些,身体却很硬朗。
至于老人家的名字陈文至今都不知晓,她没说,陈文也没问。
两人的关系,甚至陈文和应家的关系要从刚来农场说起,大抵是注定的缘分,让陈文深受老人家的喜爱。
要开荤了!
陈文听着眼里精光一闪。
”嘿嘿,阿婆,那我可得使劲生火了。”
边说就往下面塞了几根柴火,惹得老人笑了起来。
”臭小子,你在教丹丹学习?”
”嗯啊,我高中毕业,丹丹这不要参加高考了嘛,我合着出些力,毕竟不能老白吃您的东西不是。”
勾起之前的记忆,说着陈文还有些不好意思了。
”不打紧不打紧,伱能帮她是她的福气,能不能上大学就看她自己。”
陈文连忙顺了一句违心的话:”您这话说的,要我看丹丹指定能上,还得是全国最好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