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半起来去老人家的梦里走一趟,确实是一件影响睡眠的事情。好在纪元带来的消息不算太差,村里已经开始有条理的进行布置,看他们采取的措施,确实有按照南阁吩咐的来。
一直有在关注山下村中情况的纪元模模糊糊大概能猜透事情的原委,但一直跟在南阁身边的岁守,只知道前辈吩咐纪元去给上山的村民传了次话,大概内容她也知道,再没其他措施,山下的人竟然就老老实实听了前辈的话?
岁守一时之间不知道是自己错估了村民对蝗虫一直以来的认知,还是自己对前辈的能力一直以来太过不了解。
她觉得自己自从跟着前辈来到这个小时空,就开始稀里糊涂,遇到事情只知道问问问。智商仿佛临时下线了一样,怎么跟不上前辈的思路呢?就连和她同一起点的纪元似乎也找到了思路,慢慢跟上了前辈的脚步。
若是南阁知道岁守内心的自我质疑,估计会感叹小姑娘太爱自我反省。
好在岁守不是一个爱憋在心里自己琢磨的性子,就算唾弃自己“十万个为什么”的人设,还是把疑惑问了出来。
南阁虽然在执行任务时爱做“谜语人”,但对于后辈的提问,还是展现出来她作为前辈应有的态度。
南阁:“刚来到这个小时空的时候我就发现,这里的土地十分干燥,隐有开裂结板的趋势,山中的土壤也不比山下湿润,草木虽然旺盛茂密却也有干枯的趋势;已经是春末初夏的季节,果树枝梢却短小枯萎,地里的小麦籽粒干瘪不饱满,由此,我推断,印国今年大旱。”
这些仅仅是在初来小时空的第一天南阁观察到的,而事实也正如她所猜想的那样,后续经过观察以及从山中偶遇村民嘴里得知,这一带自打春季以来,就几乎没下过雨。
“旱灾已来,按照这个时空的生产水平来看,紧随其后的,不是蝗灾就是瘟疫。”南阁顿了顿:“或者我们可以把情况预想的再坏一点,两者皆有。”
南阁的话让岁守沉默了。呼风唤雨,这种改变一方已成运势的事他们做不得,所以干旱是他们无法干涉的。但未来还未发生的事,则还有可以操作的余地。岁守这个时候才有些恍然,因着从未再让那些村民有机会接近,她一直将那些如着了魔一般日日上山寻仙的村民的目的,归结为寻求成仙又或是得到仙缘,从未想过其他可能。如今再想,或许他们想求的,是改变如今的干旱境地。
南阁:“蝗虫神虫的形象在他们心中根深蒂固,除非有比神虫更尊贵的存在。”
岁守意会:“也就是我们?”
南阁颔首:“人与虫的等级身份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有着不可改变的顺序。神虫比凡人位高,可神明却一定是比神虫地位更高的存在。”
岁守恍然:“所以他们会放弃内心对神虫的畏惧,选择听从神仙的指令进行灭虫!”
“没错,”南阁继续引导:“但神明的这个人设并不是说说就能立住的,只有那些亲眼见过亲身体会的人才会相信。相应的,只有这些人身边最亲近的家人才会选择相信这些人的言论。”
岁守意识到了南阁话里隐含的意思:“但那些没有经历过‘神迹’,并且亲朋好友同样没有经历过的那些人,则不会轻易相信。甚至在您提出灭虫时,还会加剧对前辈您身份的怀疑。”
“神明在这个时代的人们心中,确实还是一个神秘而令人敬畏的存在,但归根到底,1038是个人治的世界,而非神治。”
南阁之前执行任务也曾去过由神明统治的世界,每座城市都存在着或大或小的教堂,城市的中心驻立着统治这片区域的神明的雕像。居住于教堂的教皇和祭祀则是神明在人间的代行者。
在那里,神说如何,何即为正确。神否定什么,何者即该灭亡。神统治着人,教皇和祭祀是统治的工具。
而在人治的世界则相反,神是人统治人世的工具。上位者可以选择捧起一位神明作为象征,也可以挥挥手让一位神明的形象尽数崩塌。
说这么多,南阁其实想对岁守表达的是,无论他们在村民面前树立一个多么真实的神明形象,村民在统治者的命令下也无法突破桎梏实行她有些“大逆不道”的行为。
南阁:“所以,我去他们族长的梦里走了一趟。”
具体说了什么,南阁没说,岁守也大概猜的出来。这也就难怪村里对南阁所说举措执行的能如此顺利。
但这些还是解释不了南阁为什么不尽快去到宗长棪身边,反而留在这么个穷乡僻壤防治起了蝗灾。但这次,岁守按耐住了内心源源不断的疑问。通过刚刚南阁关于这次蝗灾的部署,已经让她对南阁产生了十分的敬佩和绝对的信任。她坚信,自己看不出关联,不代表前辈做这些是无用功。其中肯定有自己琢磨不透的利害关系。
用草木灰和石灰混合碾成细末撒在粮食上,清理田间成行松土,这些闻所未闻的方法让居住在山上的这位神仙显得愈发神秘,但同样的,另一方则进一步加强了对于南阁江湖骗子这一判断。
说不定这些玩意儿就像之前那些江湖骗子给的“圣水”一样,除了故弄玄虚,其实压根什么作用也没有。
也就是抱有这种心态,尽管在措施实行初期仍有许多人对此并不支持,却也碍于族长下达的命令,没有出头闹事的。
支持灭虫的一方此时颇有干劲,有了族长支持,再加上无人阻拦,效率竟然意外的高。
陈喜算是其中做事最拼命的一个,日日早去晚归的进行布置。他家娘子却对此未表露出任何不满,反倒是少许欣慰。至少他不再日日疯魔一般,不曾过问家中之事,一心上山寻仙了。
陈家娘子是从邻村嫁过来的,嫁之前姓什么,已经没几个人记得了。只会因着她夫君的姓氏唤她一声陈家娘子。
陈家娘子出嫁前不曾读书,只被教导过三从四德女红针绣,她心里的想法一直很简单——出嫁从夫,丈夫在外打拼,她打理好家里,一起顾好他们的小家。
但自从上次丈夫砍柴自山上回来,整个人就隐隐魔怔了,只念叨着成仙、神迹,天天往山上跑。家里的事一律不关心,也无心挣钱养家。
陈家娘子想,她不懂什么仙求仙问道,她只知道,如若长此以往下去,他们这个家,就要散了。
一直有在关注山下村中情况的纪元模模糊糊大概能猜透事情的原委,但一直跟在南阁身边的岁守,只知道前辈吩咐纪元去给上山的村民传了次话,大概内容她也知道,再没其他措施,山下的人竟然就老老实实听了前辈的话?
岁守一时之间不知道是自己错估了村民对蝗虫一直以来的认知,还是自己对前辈的能力一直以来太过不了解。
她觉得自己自从跟着前辈来到这个小时空,就开始稀里糊涂,遇到事情只知道问问问。智商仿佛临时下线了一样,怎么跟不上前辈的思路呢?就连和她同一起点的纪元似乎也找到了思路,慢慢跟上了前辈的脚步。
若是南阁知道岁守内心的自我质疑,估计会感叹小姑娘太爱自我反省。
好在岁守不是一个爱憋在心里自己琢磨的性子,就算唾弃自己“十万个为什么”的人设,还是把疑惑问了出来。
南阁虽然在执行任务时爱做“谜语人”,但对于后辈的提问,还是展现出来她作为前辈应有的态度。
南阁:“刚来到这个小时空的时候我就发现,这里的土地十分干燥,隐有开裂结板的趋势,山中的土壤也不比山下湿润,草木虽然旺盛茂密却也有干枯的趋势;已经是春末初夏的季节,果树枝梢却短小枯萎,地里的小麦籽粒干瘪不饱满,由此,我推断,印国今年大旱。”
这些仅仅是在初来小时空的第一天南阁观察到的,而事实也正如她所猜想的那样,后续经过观察以及从山中偶遇村民嘴里得知,这一带自打春季以来,就几乎没下过雨。
“旱灾已来,按照这个时空的生产水平来看,紧随其后的,不是蝗灾就是瘟疫。”南阁顿了顿:“或者我们可以把情况预想的再坏一点,两者皆有。”
南阁的话让岁守沉默了。呼风唤雨,这种改变一方已成运势的事他们做不得,所以干旱是他们无法干涉的。但未来还未发生的事,则还有可以操作的余地。岁守这个时候才有些恍然,因着从未再让那些村民有机会接近,她一直将那些如着了魔一般日日上山寻仙的村民的目的,归结为寻求成仙又或是得到仙缘,从未想过其他可能。如今再想,或许他们想求的,是改变如今的干旱境地。
南阁:“蝗虫神虫的形象在他们心中根深蒂固,除非有比神虫更尊贵的存在。”
岁守意会:“也就是我们?”
南阁颔首:“人与虫的等级身份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有着不可改变的顺序。神虫比凡人位高,可神明却一定是比神虫地位更高的存在。”
岁守恍然:“所以他们会放弃内心对神虫的畏惧,选择听从神仙的指令进行灭虫!”
“没错,”南阁继续引导:“但神明的这个人设并不是说说就能立住的,只有那些亲眼见过亲身体会的人才会相信。相应的,只有这些人身边最亲近的家人才会选择相信这些人的言论。”
岁守意识到了南阁话里隐含的意思:“但那些没有经历过‘神迹’,并且亲朋好友同样没有经历过的那些人,则不会轻易相信。甚至在您提出灭虫时,还会加剧对前辈您身份的怀疑。”
“神明在这个时代的人们心中,确实还是一个神秘而令人敬畏的存在,但归根到底,1038是个人治的世界,而非神治。”
南阁之前执行任务也曾去过由神明统治的世界,每座城市都存在着或大或小的教堂,城市的中心驻立着统治这片区域的神明的雕像。居住于教堂的教皇和祭祀则是神明在人间的代行者。
在那里,神说如何,何即为正确。神否定什么,何者即该灭亡。神统治着人,教皇和祭祀是统治的工具。
而在人治的世界则相反,神是人统治人世的工具。上位者可以选择捧起一位神明作为象征,也可以挥挥手让一位神明的形象尽数崩塌。
说这么多,南阁其实想对岁守表达的是,无论他们在村民面前树立一个多么真实的神明形象,村民在统治者的命令下也无法突破桎梏实行她有些“大逆不道”的行为。
南阁:“所以,我去他们族长的梦里走了一趟。”
具体说了什么,南阁没说,岁守也大概猜的出来。这也就难怪村里对南阁所说举措执行的能如此顺利。
但这些还是解释不了南阁为什么不尽快去到宗长棪身边,反而留在这么个穷乡僻壤防治起了蝗灾。但这次,岁守按耐住了内心源源不断的疑问。通过刚刚南阁关于这次蝗灾的部署,已经让她对南阁产生了十分的敬佩和绝对的信任。她坚信,自己看不出关联,不代表前辈做这些是无用功。其中肯定有自己琢磨不透的利害关系。
用草木灰和石灰混合碾成细末撒在粮食上,清理田间成行松土,这些闻所未闻的方法让居住在山上的这位神仙显得愈发神秘,但同样的,另一方则进一步加强了对于南阁江湖骗子这一判断。
说不定这些玩意儿就像之前那些江湖骗子给的“圣水”一样,除了故弄玄虚,其实压根什么作用也没有。
也就是抱有这种心态,尽管在措施实行初期仍有许多人对此并不支持,却也碍于族长下达的命令,没有出头闹事的。
支持灭虫的一方此时颇有干劲,有了族长支持,再加上无人阻拦,效率竟然意外的高。
陈喜算是其中做事最拼命的一个,日日早去晚归的进行布置。他家娘子却对此未表露出任何不满,反倒是少许欣慰。至少他不再日日疯魔一般,不曾过问家中之事,一心上山寻仙了。
陈家娘子是从邻村嫁过来的,嫁之前姓什么,已经没几个人记得了。只会因着她夫君的姓氏唤她一声陈家娘子。
陈家娘子出嫁前不曾读书,只被教导过三从四德女红针绣,她心里的想法一直很简单——出嫁从夫,丈夫在外打拼,她打理好家里,一起顾好他们的小家。
但自从上次丈夫砍柴自山上回来,整个人就隐隐魔怔了,只念叨着成仙、神迹,天天往山上跑。家里的事一律不关心,也无心挣钱养家。
陈家娘子想,她不懂什么仙求仙问道,她只知道,如若长此以往下去,他们这个家,就要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