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 章
既是诱敌便要张扬,若要备耕,便要换上粗布麻衣。赵元偲一身银色锦袍,亲领二百随从押着十车粮种便往宽城方向而来。
那日议定之后,薛兴立即派了彭凡押着五车军粮送来了宽城。杨明远一见自是高兴不浅。因这宽城却与宁城完全不同。对比起来甚至极其有趣!
宁城易守难攻,地势很高。宽城易攻难守,地势低洼。任何一方要夺宽城,若不能一鼓作气拿下宁城,那么宽城也保不住。而宁城若在手,再取宽城则犹如探囊取物。宽城和宁城的关系就如卫星绕着地球转一般,是名副其实的副城。
也因此,宁城是兵防重镇,宽城却除了十几个狱卒和小吏再无半个军兵。
宽城地势低洼,位于濡水河的沿岸,土地肥沃。而自从太祖朝与北蕃基本上约定俗成了边界以后,宽城也算平安无事。于是,迁来宽城的百姓越来越多,这几年更在杨怀远的精心治理下,成了个宜耕宜居的繁荣小城。如今,一下子被北人袭扰,以至于失了很多百姓立身的根本,这杨怀远的心情可想而知。
杨怀远的出身只是个一县主簿,苦熬了十几年才终于做了个知府,却又不在内地,而是被派来了宽城。
他一介书生,一方面读了书希望做个爱民如子的好官,一方面又从未与外族打过交道。此次宽城一被劫掠,杨怀远瞬间慌了手脚,此时方知应和宁城守军打好关系。
杨怀远一面赶紧上报朝廷。一面便派人向宁城求救。谁知,一连几份加急的文书递上去,竟未得到朝廷半分回复。如今宽城百姓连备耕的粮种都不足,他顿时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
薛兴派来的军粮就在此时到达了宽城。
杨怀远和通判等一见,只差要叩首跪谢。而运粮的彭凡还带来另一个惊人的消息。
“杨知府,切莫如此大礼!我乃奉安东王爷和薛总兵之命而来。王爷还专门让属下告知杨知府:若此次粮种不足,则速去宁城禀告。至于百姓备耕,则更不要害怕蕃军来犯,王爷过几日会亲来宽城,助大家春播。”
此话一出杨怀远喜出望外。
然而,接下来,杨怀远却掉入了更大的深渊,喜悦的只有宁城一方。
杨怀远得了军粮,勤于政事的他立即就发给了受害严重、紧缺粮种,且又人手齐备的人家,也可谓用心良苦。然后王爷要来保大家备耕备播的消息,杨怀远只差满城敲锣打鼓奔走相告。不到半日,这宽城所有百姓都得了这个消息,大家自是喜悦非常。
这也容不得杨怀远不积极,六王爷是谁!纵他是积年老吏也很难不激动,何况杨怀远还是个有些痴劲儿的文人!
宽城百姓得了消息,牙律军竟似也得了消息。未到三日,一下子来了两百多骑马的悍匪,用了不到一个时辰竟把已分散到百姓家中的军粮又抢了个干净!
杨怀远欲哭无泪,赶紧差人报到了宁城,薛兴这边听了,却是满堂欢喜。
因为只要来抢,便说明鱼儿上钩了。
众人摩拳擦掌,都等着薛兴和赵元偲发令。谁知赵元偲竟丝毫没提发兵的事,只是让大家继续做好准备。
次日,薛兴派彭凡又送了五车军粮,这次不到两日又被抢光!
这些蕃兵倒也痛快,这回直接去了上次分粮的人家抢了就走,更是一粒没剩!临走还撒着欢儿打着响哨,若是汉民匪徒估计就是哼歌了。
杨怀远这一次是彻底坐不住了,他哭丧着脸立即亲自来宁城请罪。
“王爷,下官无能,未能护佑好宽城百姓,更枉费了薛将军拨来的军粮。下官特来请罪!”
一入王府议事厅,杨怀远鼻涕一把眼泪一把地、对着堂上的诸人,扑通一声就跪倒在堂前。
薛兴见此,赶紧起身扶起杨怀远。
“杨知府,切莫着急,还请详细说来。”
杨怀远立即将所有经过无巨细地陈述了一遍。
看到眼前的薛兴,杨怀远心中感慨:没想到薛总兵竟是如此年轻的一位边帅,非但形容俊朗,举止稳重,言语竟还如此谦和,顿时便改了以往对“兵撸子”的见识。
这时,堂上正中的身影却从椅上下来,走到了杨怀远的近前。杨怀远一见,不觉一阵狂喜和激动。
他竟然见到了赵元偲!
赵元偲竟是一个和自己一般高的俊美少年!虽然面上棱角还未显,但那一身清贵的气派,让他一个在基层打滚的小官瞬间产生了敬畏。赵元偲一袭白袍,身形挺拔,一双眼睛,清澈温和,闪着一片寒星般的神采。
这就是天下民心所向的圣主么?
杨怀远不觉双膝一软,竟又跪了下去。
“杨知府,快平身!北人凶顽,军粮被劫,实非你之过错!你切莫着急,我会再拨军粮为你救急。”
听到此话,杨怀远如火油煎的心,立即静了下来,他知道:他的小城,安了!
“王爷,下一步您打算如何?”
待到送走了杨怀远,众将立在厅中都等着领命,薛兴郑重地请示赵元偲。
“我自带两百军兵前去送粮。”
“薛将军,请按我们昨夜的商议设下埋伏!”
“明日,我们就走宽城的东门。”
“另外,还请薛将军为我备好十车军粮。”
“是!”
薛兴未做任何迟疑,一口应下。
因为他知道:此战必成!
至于这一场厮杀结果会如何,薛兴用力地咬了咬后槽牙,这一次便是舍却性命,也绝不能放走牙律!
薛兴立即抽出一支令箭,“谭舟听令——”
……
而众人为何如此信心满满,全都笃定牙律军必然全员出动?因为这两次的军粮被劫透漏了蛛丝马迹。
第一波军粮不到三日即被劫走,薛兴和赵元偲立刻就知道,交手必可达成。
小小的宽城运来了五车军粮,牙律军驻扎在五十里之外,何以这么快就能行动?
正说明牙律在时刻关注着宽城乃至宁城的动向!
又何以派精准的两百人来抢?
说明信息精准!
五车军粮,说多不多,说少不少,是根据宽城百姓的缺口做过估计的。
一车辎重两石,折合斤数约两百,五车一千斤,足够最急需的百姓播种救急了。
而听了杨怀远的汇报,这次的抢匪比之前的要更猛更强,更有序,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牙律军也许等的更急——骚扰了两个月,才终于等来了坐不住的宁城守军。
那么若赵元偲领兵出现呢?
牙律为保万无一失,如何不倾尽全力?!
两军交战比得就是胆识、耐性和揣摩!赵元偲再次送粮,为得正是进一步挑起牙律的必胜之心。
那么是不是,牙律带着两千精兵西来的目的本就是明确的?
赵元偲和薛兴又连派了几波斥候,探查完颜宗旻大军的动向。
完颜宗旻的大股部队在两百里以外始终驻扎未动,这说明:要么足够信任牙律,相信其战力;要么,就是故意让他与赵元偲和薛兴首先交手。
那么,如何既能绞杀牙律,又让完颜宗旻来不及救应?
那就是速战速决!
“完颜宗旻大军距离宽城,有二百五十里,快马奔袭也要两个时辰。所以,一旦和牙律兵交手,务必在一个时辰内解决战斗!”
“参战各路兵马,注意听我号令:一声炮响,则加紧战斗,速战速决!两声炮响,则迅速回防宁城。”
“陆潇、侯成,牙律勇猛凶悍,一把狼牙朔在肃慎军中素有威名,你们务必保护好王爷!危急之时,定要速发信号!”
薛兴军令如山,厅上诸将立刻领命出营。
“是!”
赵元偲的两个侍卫长也大声接令。为保稳妥,薛兴更是将跟随赵元偲押粮的两百兵丁全部换成精挑细选、以一当十的精兵。
赵元偲坐在马上,一身银袍银甲,盔上簪缨,手上提枪,当真是威风凛凛,俊美出众。身后还跟着八个身姿矫健、跃跃欲试的青年少年护卫。这些年青护卫清一色的银盔银甲,披挂整齐。一心想着临战杀敌,如今只盼着牙律快点来,还只怕他不敢来!
赵元偲十二岁敢临战阵前,强将手下无弱兵,这些少年护卫也是勇猛顽强,绝大部分都是与耶律团宏开战过的勇士。便是押运粮车的兵丁和车夫也是衣冠整肃,精神抖擞,远远看去,好一个整齐的队伍!
押粮的车队刚刚转过大路,还未等靠近东城门前的空地,却已然感到一阵马蹄击地的震颤!
“王爷,您瞧!”
一个少年侍卫用手一指。
好么,这牙律当真是一员猛将,只见乌压压一片马队打着呼哨就从濡水河边冲了过来!竟都容不得赵元偲队伍入城!
赵元偲提枪勒马,凝目远看:“来得正好!”
“准备应战!”
“是!”
这些护卫和精兵,要么经过教习严格训练,要么参加过与北军激战。这些人一见牙律兵冲来,立刻精神抖擞,伸手扯开十辆粮车的苫布,亮出闪闪的一片兵刃!竟都不是粮种!
众人纷纷拿好武器,列站迎敌,直待牙律的马队一步步冲近。
宽城城门之外是大片的空地,空地两边俱是丛林,因为水土丰茂,竟都长得老高。而宽城城墙低矮,因为没有守城的兵丁,便有胆大的居民站在城墙之上观战,看着赵元偲领着一队人马冲上前去,更有人找来响鼓响锣乱敲,以为助阵。
牙律军各个身形高大,深色的铠甲汇聚起来简直乌云一片。个个头上扎着小辫,有的更是耳穿金环,金刚一般。为首冲在最前面的是个红脸壮汉,跨下一匹白脸黑马,马鬃黑长,随风飘扬!
赵元偲一见,立即提枪带马,继而一声大喝,冲上前去。
赵元偲身后的侯成一见,也赶紧一夹马腹,提着钢刀跟了上去。
霎时间押粮的队伍变成应战的军队,喊声震天。
而这边杀声一起,在濡水河畔竟然迅速升起一排绊马索,通通连声,牙律军队伍最后的近百人全部跌进水里,有的将将滚至岸边。而立刻有两百刀斧手斩上前去。
赵元偲持枪跃马,瞬间与牙律战了一个回合。牙律手中的狼牙朔有丈八尺长,前端一段密排的坚硬的铁齿,铁齿前端却是三棱的铁锥,整个器型粗大笨重,兼具枪、棒、锤的长处,可刺可扎,可砸可扫。赵元偲一见,便知牙律力大无穷。而赵元偲的七尺长枪,虽枪锋锐利,精钢所铸,却只适合直刺和扎挑。
见到赵元偲催马上前,枪尖直奔着自己的肋下扎来,牙律一挥狼牙朔便来横扫。
赵元偲一见赶紧以刺改挑,两个兵器将将相碰,瞬间弹开,竟也是火星直冒。赵元偲只觉一阵手臂发麻,长枪险些脱手,虎口都要震裂。
这时,埋伏在两侧的卢怀玉与张超瞬间领兵杀出。二人亦是银袍银甲,队伍直向牙律身后的北兵冲去。而鏖战之间,早有很多牙律骑兵翻下马去。但纵使下马,这些牙律兵仍是勇猛惯战,一时间双方都有多人挂彩。
赵元偲跨马回身,提枪再战,正有侯成挥着长柄钢刀从另一侧夹击杀来。
而这牙律当真是厉害,竟是不闪不避,直接抡起狼牙朔在身前身后囫囵一舞,竟险些将二人的兵器全都磕飞。
两人再次跨马回身,这时亦有其他牙律骑兵攻来,两人赶紧挥刀、举枪应战,一时间,二方队伍越战越烈,杀声震天,更有很多战马被砍死。
站在城墙上观看的居民见此场景,瞬间都是吓得面无血色,终于知道战场之凶残,保家之不易。
转瞬之间,赵元偲领的两百精兵已死伤多人,张超和卢怀玉还在力战。好在三人都是同样装束,很多牙律军不明所以,便一心想奔赵元偲攻击,因此竟被三人分割了战力。
赵元偲见众人鏖战,知道火候已到,遂提枪带马,大喝一声,“撤!”
众人闻言,立即都往赵元偲的方向退去。
牙律一见,立即重新上马,首先驱马来追。而其他的牙律兵见此也迅速往此奔来,赵元偲且战且退,牙律军且战且追,一大片对战的两军便往须弥山脚而来。
只听得一声炮响,从须弥山侧杀出一对人马,瞬间与牙律军战在一处。
牙律军见此,无不面露惊色,但这些人都是肃慎的精兵,是亡命惯战的里手,不禁越战越勇,厮杀更狠。
正厮杀间,竟听得河岸和后方亦是一阵杀声传来。
牙律瞬间杀红了双眼,一跨身下战马,持朔直向赵元偲冲来,陆潇和侯成一见,迅速挺身一起来护,更有两个少年护卫从马下往此处狂奔。
而瞬间,主副将领五人全都来战牙律!
那日议定之后,薛兴立即派了彭凡押着五车军粮送来了宽城。杨明远一见自是高兴不浅。因这宽城却与宁城完全不同。对比起来甚至极其有趣!
宁城易守难攻,地势很高。宽城易攻难守,地势低洼。任何一方要夺宽城,若不能一鼓作气拿下宁城,那么宽城也保不住。而宁城若在手,再取宽城则犹如探囊取物。宽城和宁城的关系就如卫星绕着地球转一般,是名副其实的副城。
也因此,宁城是兵防重镇,宽城却除了十几个狱卒和小吏再无半个军兵。
宽城地势低洼,位于濡水河的沿岸,土地肥沃。而自从太祖朝与北蕃基本上约定俗成了边界以后,宽城也算平安无事。于是,迁来宽城的百姓越来越多,这几年更在杨怀远的精心治理下,成了个宜耕宜居的繁荣小城。如今,一下子被北人袭扰,以至于失了很多百姓立身的根本,这杨怀远的心情可想而知。
杨怀远的出身只是个一县主簿,苦熬了十几年才终于做了个知府,却又不在内地,而是被派来了宽城。
他一介书生,一方面读了书希望做个爱民如子的好官,一方面又从未与外族打过交道。此次宽城一被劫掠,杨怀远瞬间慌了手脚,此时方知应和宁城守军打好关系。
杨怀远一面赶紧上报朝廷。一面便派人向宁城求救。谁知,一连几份加急的文书递上去,竟未得到朝廷半分回复。如今宽城百姓连备耕的粮种都不足,他顿时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
薛兴派来的军粮就在此时到达了宽城。
杨怀远和通判等一见,只差要叩首跪谢。而运粮的彭凡还带来另一个惊人的消息。
“杨知府,切莫如此大礼!我乃奉安东王爷和薛总兵之命而来。王爷还专门让属下告知杨知府:若此次粮种不足,则速去宁城禀告。至于百姓备耕,则更不要害怕蕃军来犯,王爷过几日会亲来宽城,助大家春播。”
此话一出杨怀远喜出望外。
然而,接下来,杨怀远却掉入了更大的深渊,喜悦的只有宁城一方。
杨怀远得了军粮,勤于政事的他立即就发给了受害严重、紧缺粮种,且又人手齐备的人家,也可谓用心良苦。然后王爷要来保大家备耕备播的消息,杨怀远只差满城敲锣打鼓奔走相告。不到半日,这宽城所有百姓都得了这个消息,大家自是喜悦非常。
这也容不得杨怀远不积极,六王爷是谁!纵他是积年老吏也很难不激动,何况杨怀远还是个有些痴劲儿的文人!
宽城百姓得了消息,牙律军竟似也得了消息。未到三日,一下子来了两百多骑马的悍匪,用了不到一个时辰竟把已分散到百姓家中的军粮又抢了个干净!
杨怀远欲哭无泪,赶紧差人报到了宁城,薛兴这边听了,却是满堂欢喜。
因为只要来抢,便说明鱼儿上钩了。
众人摩拳擦掌,都等着薛兴和赵元偲发令。谁知赵元偲竟丝毫没提发兵的事,只是让大家继续做好准备。
次日,薛兴派彭凡又送了五车军粮,这次不到两日又被抢光!
这些蕃兵倒也痛快,这回直接去了上次分粮的人家抢了就走,更是一粒没剩!临走还撒着欢儿打着响哨,若是汉民匪徒估计就是哼歌了。
杨怀远这一次是彻底坐不住了,他哭丧着脸立即亲自来宁城请罪。
“王爷,下官无能,未能护佑好宽城百姓,更枉费了薛将军拨来的军粮。下官特来请罪!”
一入王府议事厅,杨怀远鼻涕一把眼泪一把地、对着堂上的诸人,扑通一声就跪倒在堂前。
薛兴见此,赶紧起身扶起杨怀远。
“杨知府,切莫着急,还请详细说来。”
杨怀远立即将所有经过无巨细地陈述了一遍。
看到眼前的薛兴,杨怀远心中感慨:没想到薛总兵竟是如此年轻的一位边帅,非但形容俊朗,举止稳重,言语竟还如此谦和,顿时便改了以往对“兵撸子”的见识。
这时,堂上正中的身影却从椅上下来,走到了杨怀远的近前。杨怀远一见,不觉一阵狂喜和激动。
他竟然见到了赵元偲!
赵元偲竟是一个和自己一般高的俊美少年!虽然面上棱角还未显,但那一身清贵的气派,让他一个在基层打滚的小官瞬间产生了敬畏。赵元偲一袭白袍,身形挺拔,一双眼睛,清澈温和,闪着一片寒星般的神采。
这就是天下民心所向的圣主么?
杨怀远不觉双膝一软,竟又跪了下去。
“杨知府,快平身!北人凶顽,军粮被劫,实非你之过错!你切莫着急,我会再拨军粮为你救急。”
听到此话,杨怀远如火油煎的心,立即静了下来,他知道:他的小城,安了!
“王爷,下一步您打算如何?”
待到送走了杨怀远,众将立在厅中都等着领命,薛兴郑重地请示赵元偲。
“我自带两百军兵前去送粮。”
“薛将军,请按我们昨夜的商议设下埋伏!”
“明日,我们就走宽城的东门。”
“另外,还请薛将军为我备好十车军粮。”
“是!”
薛兴未做任何迟疑,一口应下。
因为他知道:此战必成!
至于这一场厮杀结果会如何,薛兴用力地咬了咬后槽牙,这一次便是舍却性命,也绝不能放走牙律!
薛兴立即抽出一支令箭,“谭舟听令——”
……
而众人为何如此信心满满,全都笃定牙律军必然全员出动?因为这两次的军粮被劫透漏了蛛丝马迹。
第一波军粮不到三日即被劫走,薛兴和赵元偲立刻就知道,交手必可达成。
小小的宽城运来了五车军粮,牙律军驻扎在五十里之外,何以这么快就能行动?
正说明牙律在时刻关注着宽城乃至宁城的动向!
又何以派精准的两百人来抢?
说明信息精准!
五车军粮,说多不多,说少不少,是根据宽城百姓的缺口做过估计的。
一车辎重两石,折合斤数约两百,五车一千斤,足够最急需的百姓播种救急了。
而听了杨怀远的汇报,这次的抢匪比之前的要更猛更强,更有序,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牙律军也许等的更急——骚扰了两个月,才终于等来了坐不住的宁城守军。
那么若赵元偲领兵出现呢?
牙律为保万无一失,如何不倾尽全力?!
两军交战比得就是胆识、耐性和揣摩!赵元偲再次送粮,为得正是进一步挑起牙律的必胜之心。
那么是不是,牙律带着两千精兵西来的目的本就是明确的?
赵元偲和薛兴又连派了几波斥候,探查完颜宗旻大军的动向。
完颜宗旻的大股部队在两百里以外始终驻扎未动,这说明:要么足够信任牙律,相信其战力;要么,就是故意让他与赵元偲和薛兴首先交手。
那么,如何既能绞杀牙律,又让完颜宗旻来不及救应?
那就是速战速决!
“完颜宗旻大军距离宽城,有二百五十里,快马奔袭也要两个时辰。所以,一旦和牙律兵交手,务必在一个时辰内解决战斗!”
“参战各路兵马,注意听我号令:一声炮响,则加紧战斗,速战速决!两声炮响,则迅速回防宁城。”
“陆潇、侯成,牙律勇猛凶悍,一把狼牙朔在肃慎军中素有威名,你们务必保护好王爷!危急之时,定要速发信号!”
薛兴军令如山,厅上诸将立刻领命出营。
“是!”
赵元偲的两个侍卫长也大声接令。为保稳妥,薛兴更是将跟随赵元偲押粮的两百兵丁全部换成精挑细选、以一当十的精兵。
赵元偲坐在马上,一身银袍银甲,盔上簪缨,手上提枪,当真是威风凛凛,俊美出众。身后还跟着八个身姿矫健、跃跃欲试的青年少年护卫。这些年青护卫清一色的银盔银甲,披挂整齐。一心想着临战杀敌,如今只盼着牙律快点来,还只怕他不敢来!
赵元偲十二岁敢临战阵前,强将手下无弱兵,这些少年护卫也是勇猛顽强,绝大部分都是与耶律团宏开战过的勇士。便是押运粮车的兵丁和车夫也是衣冠整肃,精神抖擞,远远看去,好一个整齐的队伍!
押粮的车队刚刚转过大路,还未等靠近东城门前的空地,却已然感到一阵马蹄击地的震颤!
“王爷,您瞧!”
一个少年侍卫用手一指。
好么,这牙律当真是一员猛将,只见乌压压一片马队打着呼哨就从濡水河边冲了过来!竟都容不得赵元偲队伍入城!
赵元偲提枪勒马,凝目远看:“来得正好!”
“准备应战!”
“是!”
这些护卫和精兵,要么经过教习严格训练,要么参加过与北军激战。这些人一见牙律兵冲来,立刻精神抖擞,伸手扯开十辆粮车的苫布,亮出闪闪的一片兵刃!竟都不是粮种!
众人纷纷拿好武器,列站迎敌,直待牙律的马队一步步冲近。
宽城城门之外是大片的空地,空地两边俱是丛林,因为水土丰茂,竟都长得老高。而宽城城墙低矮,因为没有守城的兵丁,便有胆大的居民站在城墙之上观战,看着赵元偲领着一队人马冲上前去,更有人找来响鼓响锣乱敲,以为助阵。
牙律军各个身形高大,深色的铠甲汇聚起来简直乌云一片。个个头上扎着小辫,有的更是耳穿金环,金刚一般。为首冲在最前面的是个红脸壮汉,跨下一匹白脸黑马,马鬃黑长,随风飘扬!
赵元偲一见,立即提枪带马,继而一声大喝,冲上前去。
赵元偲身后的侯成一见,也赶紧一夹马腹,提着钢刀跟了上去。
霎时间押粮的队伍变成应战的军队,喊声震天。
而这边杀声一起,在濡水河畔竟然迅速升起一排绊马索,通通连声,牙律军队伍最后的近百人全部跌进水里,有的将将滚至岸边。而立刻有两百刀斧手斩上前去。
赵元偲持枪跃马,瞬间与牙律战了一个回合。牙律手中的狼牙朔有丈八尺长,前端一段密排的坚硬的铁齿,铁齿前端却是三棱的铁锥,整个器型粗大笨重,兼具枪、棒、锤的长处,可刺可扎,可砸可扫。赵元偲一见,便知牙律力大无穷。而赵元偲的七尺长枪,虽枪锋锐利,精钢所铸,却只适合直刺和扎挑。
见到赵元偲催马上前,枪尖直奔着自己的肋下扎来,牙律一挥狼牙朔便来横扫。
赵元偲一见赶紧以刺改挑,两个兵器将将相碰,瞬间弹开,竟也是火星直冒。赵元偲只觉一阵手臂发麻,长枪险些脱手,虎口都要震裂。
这时,埋伏在两侧的卢怀玉与张超瞬间领兵杀出。二人亦是银袍银甲,队伍直向牙律身后的北兵冲去。而鏖战之间,早有很多牙律骑兵翻下马去。但纵使下马,这些牙律兵仍是勇猛惯战,一时间双方都有多人挂彩。
赵元偲跨马回身,提枪再战,正有侯成挥着长柄钢刀从另一侧夹击杀来。
而这牙律当真是厉害,竟是不闪不避,直接抡起狼牙朔在身前身后囫囵一舞,竟险些将二人的兵器全都磕飞。
两人再次跨马回身,这时亦有其他牙律骑兵攻来,两人赶紧挥刀、举枪应战,一时间,二方队伍越战越烈,杀声震天,更有很多战马被砍死。
站在城墙上观看的居民见此场景,瞬间都是吓得面无血色,终于知道战场之凶残,保家之不易。
转瞬之间,赵元偲领的两百精兵已死伤多人,张超和卢怀玉还在力战。好在三人都是同样装束,很多牙律军不明所以,便一心想奔赵元偲攻击,因此竟被三人分割了战力。
赵元偲见众人鏖战,知道火候已到,遂提枪带马,大喝一声,“撤!”
众人闻言,立即都往赵元偲的方向退去。
牙律一见,立即重新上马,首先驱马来追。而其他的牙律兵见此也迅速往此奔来,赵元偲且战且退,牙律军且战且追,一大片对战的两军便往须弥山脚而来。
只听得一声炮响,从须弥山侧杀出一对人马,瞬间与牙律军战在一处。
牙律军见此,无不面露惊色,但这些人都是肃慎的精兵,是亡命惯战的里手,不禁越战越勇,厮杀更狠。
正厮杀间,竟听得河岸和后方亦是一阵杀声传来。
牙律瞬间杀红了双眼,一跨身下战马,持朔直向赵元偲冲来,陆潇和侯成一见,迅速挺身一起来护,更有两个少年护卫从马下往此处狂奔。
而瞬间,主副将领五人全都来战牙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