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明空从小最怕的就是跟着阿姐阿娘两人习武,累就算了,还得天天早起,就连在北风呼啸的冬天也是,到了点就得起床练功。
痛苦的仿佛是回到了当初高考,可那时候是为了命运和前程,不得不起来,而现在呢?为了什么?她不知道,她只是想尽了法子也想在清晨多睡几分钟。
和她不一样,长她三岁的姐姐已经养成了习惯,并且日复一日的坚持在鸡叫前把它抓到自己妹妹床前,用激烈的鸣叫唤醒大半夜不睡觉跑出去吃夜宵的妹妹。
穆明空问自己的姐姐朝阳,姐,你天天起那么早练武,图什么啊?
穆朝阳很奇怪,反问她,为什么非得图什么呢?
这个灵魂质问让穆明空一下子就羞愧了,她家阿姐是纯粹的人,和她这种上辈子受了太多的利益熏陶的俗人不同。
都说真正的美人会有种雌雄莫辨的美,她阿姐就是,毫无阿谀取容的胭脂气,锋锐肃丽,让人会误以为她是雪中的一枝孤傲的白梅。
但实则,她是夜中的一把冷冽的剑。
后来她又不死心去问阿娘,阿娘二话不说就暴揍了她一顿,骂她,武功练不行,心思倒多,如果再多一点她这种人,庆国迟早要完。
莫名其妙又挨了娘一顿训的穆明空梗着脖子就到奶奶跟前告状去了,又是说一些阿娘偏心阿姐,整天就知道贬低她,只要是她说的就什么都不对之类的。
奶奶握着她的手,把她搂到身边,并没有先评判这件事的孰是孰非,而是认真的告诉她。
“咱们一家人练武,为的是有一天能保护想保护的人,守卫家园。”
她暗地里撇了撇嘴,只觉得这话假大空,人人都是这么解释的,也不是说些话不对,只是说的人多了只会让人厌烦。
倘若她能知道后来……
她年过半百,被她认为老是和稀泥讲漂亮话的奶奶现在是庆国唯一一位女将帅,用兵如神,军中一呼百应,是活着的传奇。
她那个说话难听还偏心的娘是不折不扣的女版项羽,以一敌千,曾经带领数十人守住了一座城,现在被封为孝烈夫人。
哦,她姐,第一次出征就大捷,深入敌营斩下了将领的头颅,活脱脱一个“霍去病”在世,直接堵住了朝野与营下众人的口舌。
你妈的,穆明空承认是她当初说话太大声了。
那时候她已经跟着出征有一段时间了,在某日一瞬突然明白了奶奶说的话半点不掺假,全都是肺腑之言。
现在,不仅她娘亲怨她,她同样也怨自己,当初心思太多,行动太少,不像阿姐干净纯粹,一心只做眼前事,现在拼了命也只能勉强赶上她们的步伐。
可惜从来都没有再来一次的机会。
再后来,她们凯旋而归,面见天子。
她有些不明白,为了避免君王猜忌,穆家以她奶奶为首,穆老太太向来是有战事就来,无战事就告老还乡。
活脱脱一个工具人,更何况这工具人一家信念感极强,任劳任怨,一心只为百姓。
无私无畏的,让穆明空很怀疑她们是不是继承了遥远大国的红色思想。
她们还忙着奔赴下个战场呢,这时候面见天子干嘛?封赏吗?先不说她奶奶那个执拗的会不会要了,就算是,等她们打完下一场回来再封赏嘛,反正下一场她们也能赢。
她刚说,就被在前头的娘白了一眼,看那副样子,要不是因为在宫内她肯定要被揍的……如果气急了,可能连面子和礼仪都顾不上了,直接邦邦给她两拳。
穆明空脚步一顿,不服气的看了穆兰一眼……然后利索的绕过阿姐,跟到了奶奶的身后。
穆兰气急,只能口头斥责她,“本事还没学通透,就这么心高气傲,你不吃败仗谁吃败仗!”
她本想开口反驳什么的,但是想及当初野岭一战,自己领兵的百人小队横尸遍野,被野兽分食的惨状,又无力的撇开了头。
苍生悲鸣,百鸟啼哭,仅仅只是想到那一日,就让她止不住的心颤,是深入灵魂的悲痛与无奈。
穆朝阳不作声的伸出手,与她交握,轻声安慰。
“胜败乃兵家常事,这不是你自己说的吗?”
眼见一向最伶牙俐齿的小女儿不作声了,穆兰登时又心疼起来,她家小女儿平日里总没个正形,总是任性妄为,和她当年简直是一模一样,所以她才总是忍不住唠叨。
穆兰同样也知,她的女儿看似没心没肺,却是他们之中真正的有心人。
心疼归心疼,她面上还是冷着脸,“知道自己的毛病了,就好好记着,踏踏实实的,过去的已经无法挽回了,把他们的命好好担着,把歉疚弥补到下一战。”
穆明空低低应了一声。
“好了。”
走在最前头的穆老太这时才开口,“明空不是自己也说嘛,胜败乃兵家常事,胜了好,败了就下次赢回来,你年纪还轻,未来机会多着呢。”
“知道了,奶奶。”穆明空脸上这才有了些血色,勉强的回握了自己阿姐的手,冲她笑了笑。
“阿兰,你也是,光顾着心疼麾下的战士,怎么不心疼自家女儿,明空才多大年纪,你像她这么大的时候还不是心高气傲听不进别人的劝告的吗?”
她说话向来有一说一,不偏向任何一方,最是公正,穆明空虽然时常在心底吐槽这是端水,却也认为奶奶是这世上最明事理之人。
“你们两人啊都学朝阳,到了陛下的御书房,少说几句,最好半句话都不说,否则叫有心之人捕风捉影,惹来麻烦,现如今战事要紧,我们能多快离京就多快离京,切勿因争一时之气,误了正事。”
三人皆是赞同的点头应下。
穆朝阳和穆明空两人皆是第二次面圣,第一回的时候前方战事紧急,她们又初出茅庐,没什么名气,只是在当时漏了个面报了个名字,紧接着就出征了。
想来,也只是一年多前。
…
“穆家女将,仅用一年时间就力挽狂澜,打得敌军连连败退,不敢再犯边境,主动来信与我国交好,穆家将,不输当年啊。”
穆明空闻言止不住抬了抬眸子,她没去细想为何这话对方说得如此喜悦,语气里却无几分笑意,只因为对方主动称她们为“穆家将”而非“穆家女将”觉得心里畅快。
“穆家当年,跟着朕征战四方,七子去,只留六子一人回来。”他顿了顿,穆明空这时候才察觉出他语气中有几分悲悯,“而后,六郎又为救朕死在了异乡,尸骨无存。”
穆兰此时已经偏开了头,她是家中八妹,当年因为年纪尚轻,并未参与战事,是在七位哥哥死后才上的战场,最悔恨的便是自己只能在后方听着哥哥们一个个传来死讯,却无能为力。
“穆老,朕不能让你们穆家绝后,绝不能对不起你们一家的赤胆忠心。”
穆朝阳这才抬头,面露疑惑。
这话怎么现在才说?当初她带着年仅十三的妹妹上战场,不得不统帅一群不服气的士兵之时,怎么不说对不起她们?
穆老太太不说话,静待着他的下文,她已经年过六十,依旧目光如炬,淡然而又坚定,如同松柏,更白发童颜,颇有仙人之姿,同时心怀天下,有好生之德。
庆帝一方面欣赏她的识时务,不争不抢,懂得低头和退让,一方面又忌惮她的本事和手段,他用兵的本领,可全是从她手中学来的。
“朕记得穆家八小姐离京之时,大女儿才刚满一岁吧。”
突然被点名,穆兰忍下悲愤,僵硬的回答,“是,名唤朝阳,现如今已过十七。”
庆帝带着探究的视线落到了后方的穆朝阳身上,定定的看了一眼,就移开了视线,似是满意的称赞,“嗯,颇有故人之姿,让朕想起来了延朝。”
穆延朝,是穆家六子,虽年纪在七子中排行倒数第二,但无论文武都是排在第一位的,是当年京都最惊才艳艳的少年郎,可惜死在了十八岁。
正是和穆朝阳现如今差不多的年纪。
穆明空在边上止不住的皱眉,会不会说话啊,这皇上,怕不是咒她阿姐早亡。
亏她之前还觉得对方说着念及穆家男儿尽数战死沙场,一家老小上下只剩女丁,可偏偏庆国正值用人之际,连她们都得上阵杀敌什么的,能心怀感恩,是个不错的皇帝呢。
“穆家小女,如今多大了?”
“回陛下,臣的小孙女前月才过十四。”
庆帝长长的叹了口气。
“穆老啊,这让朕如何不怜惜你们穆家,连十四岁的小女儿都已经上阵杀敌,征战沙场了,像她这个年纪的世家小姐,哪一个不是养尊处优,肆意欢笑的呢?”
穆老先一步出声,堵住了正欲开口的穆兰。
“陛下仁爱,是穆家之福。”
“穆老,朕记得当年你说过,此生只愿家和国安,现如今国安已经实现了一半,而家却摇摇欲坠,七子一女,只留一女,膝下的两位孙女还皆年幼,朕想着,不如让她们留京,京都乃风水宝地,定会护她们安稳成长。”
图穷,匕见。
只是这图未免太长了些,穆明空一面嫌弃,一面又是下意识的看向阿姐,现在她是看出来了,这位皇帝是想将她姐妹二人留在京城。
再加上之前特意问了两人年纪,怕不是还想为她们寻个夫家,彻底的留在京都,成为真正的“人质”。
她越想越心惊,越想越心寒,越想越,气愤。
穆家上上下下忠良,战死沙场毫无怨言,就连战后也顾及皇家主动还乡,一有需要又立即出师,不慕名利,不慕权势,妥妥的好用工具人,他妈的你究竟在忌惮什么?
她简直忍不住想要指着对方的鼻子开骂了。
也就是在这种封建社会了,放在她们那边,这种领导是会立即革职查办的。
“穆家长女年纪也不小了,倘若在京都看上了哪家青年才俊,告诉朕便是,就算是朕几位没什么出息的儿子,喜欢哪个,就是哪个。”
这话说得,仿佛是个慈祥长辈关心后辈呢。
“倘若要留,我一人留下便是了。”她被气笑了,忍不住就是出声,“阿姐天生是将帅之才,善骑射,精兵法,倘若不留在战场无异于明珠蒙尘。”
她对上了庆帝墨色的冷眸,那眸中印着她倔强的身影,同样,还印着她家人身影。
穆明空咬了咬牙,忽的明白了什么叫做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她缓缓的垂下眼,径直跪在了他脚下。
这一跪,为的是阿姐能顺利出征,不被困于一隅,为的是穆家能够无后顾之忧,护得百姓安居乐业。
她不是向皇帝低头,而是向百姓低头。
庆帝看着她,只觉得向来单蠢的穆家终于在穆老太太后出了个聪明人,懂得什么时候该低下头颅。
这是穆明空第一次向人下跪。
前世她活在开明社会,人民是自己的主人,连跪天跪地跪父母都凭自己心意,而当初在老家之时,几乎在山野之中长大,毫无规矩束缚。
她头一次尝到这种身不由己的屈辱,她想拎着对方的衣领,告诉他,倘若她们要反,早在穆家家族兴旺之时就已经反了。
但是她怕因此误了出征,误了国事,误了天下黎民百姓。
穆老夫人也紧随着跪下。
“穆家承蒙皇恩浩荡,不胜感激,只是前方正是用人之际,老臣两位孙女皆是难得一见的将才,不惧生死,一心为民、为国,为陛下……”
“庆国再缺人,也不能眼见得穆家一家老小,男女老少,都亡于异乡。”
穆明空发觉了娘亲正瞪着自己,那视线又怒又怜,让她不敢回视,就连一向最向着她的阿姐,都在愤怒的看着她。
穆老太太依旧在据理力争,穆明空知道她想带着自己离开,但于情于理,她一人留下都是最好的结果。
穆家不入朝堂已久,但是依旧有人忌惮,除非死绝了才会让人安心,可偏偏有的人是想要利用穆家。
活着,惧怕。
死了,又可惜。
这把利刃总得把刀柄牢牢的握在自己手里,才安心,可穆家没有人能做把柄,人人都是最锋利的刀刃。
她将脑袋抵在了地板上。
“臣女学艺不精,愿留陛下身边,听陛下教诲。”
庆帝带了些笑意,望着她的头顶,“家中可有曾婚配吗?”
“臣女离家之时才十三,又是个乡间野丫头,四邻八舍都嫌臣女粗鄙无礼,疯疯癫癫,未曾有过婚约。”
“那些人有眼无珠,朕看你一片赤子之心,聪慧又识大体,是极好的姑娘,听闻你曾在野岭一战负伤,至今未愈,刚好留在京都,养养伤,豆蔻年华,倘若有心仪之人,也是一桩美事。”
她抬起头,平静的仰视着庆帝。
“臣女向来笨拙,一切听陛下便是。”
倘若要囚,囚她一人就好了,她或许本事没别人厉害,韧性确实一等一的好。
……
“臣女有一计,可在两年内平定战事,收回故土。”
突兀的女声插了进来。
明空顿时顾不上娘亲和奶奶的嘱咐,猛地回过头去看向出声的阿姐,她低着头,视线却不肯与她对上。
庆帝将二人的举动尽收眼底,只缓慢的捋了捋耳边的长发,漫不经心的看着她,“是吗?……那你说说吧。”
痛苦的仿佛是回到了当初高考,可那时候是为了命运和前程,不得不起来,而现在呢?为了什么?她不知道,她只是想尽了法子也想在清晨多睡几分钟。
和她不一样,长她三岁的姐姐已经养成了习惯,并且日复一日的坚持在鸡叫前把它抓到自己妹妹床前,用激烈的鸣叫唤醒大半夜不睡觉跑出去吃夜宵的妹妹。
穆明空问自己的姐姐朝阳,姐,你天天起那么早练武,图什么啊?
穆朝阳很奇怪,反问她,为什么非得图什么呢?
这个灵魂质问让穆明空一下子就羞愧了,她家阿姐是纯粹的人,和她这种上辈子受了太多的利益熏陶的俗人不同。
都说真正的美人会有种雌雄莫辨的美,她阿姐就是,毫无阿谀取容的胭脂气,锋锐肃丽,让人会误以为她是雪中的一枝孤傲的白梅。
但实则,她是夜中的一把冷冽的剑。
后来她又不死心去问阿娘,阿娘二话不说就暴揍了她一顿,骂她,武功练不行,心思倒多,如果再多一点她这种人,庆国迟早要完。
莫名其妙又挨了娘一顿训的穆明空梗着脖子就到奶奶跟前告状去了,又是说一些阿娘偏心阿姐,整天就知道贬低她,只要是她说的就什么都不对之类的。
奶奶握着她的手,把她搂到身边,并没有先评判这件事的孰是孰非,而是认真的告诉她。
“咱们一家人练武,为的是有一天能保护想保护的人,守卫家园。”
她暗地里撇了撇嘴,只觉得这话假大空,人人都是这么解释的,也不是说些话不对,只是说的人多了只会让人厌烦。
倘若她能知道后来……
她年过半百,被她认为老是和稀泥讲漂亮话的奶奶现在是庆国唯一一位女将帅,用兵如神,军中一呼百应,是活着的传奇。
她那个说话难听还偏心的娘是不折不扣的女版项羽,以一敌千,曾经带领数十人守住了一座城,现在被封为孝烈夫人。
哦,她姐,第一次出征就大捷,深入敌营斩下了将领的头颅,活脱脱一个“霍去病”在世,直接堵住了朝野与营下众人的口舌。
你妈的,穆明空承认是她当初说话太大声了。
那时候她已经跟着出征有一段时间了,在某日一瞬突然明白了奶奶说的话半点不掺假,全都是肺腑之言。
现在,不仅她娘亲怨她,她同样也怨自己,当初心思太多,行动太少,不像阿姐干净纯粹,一心只做眼前事,现在拼了命也只能勉强赶上她们的步伐。
可惜从来都没有再来一次的机会。
再后来,她们凯旋而归,面见天子。
她有些不明白,为了避免君王猜忌,穆家以她奶奶为首,穆老太太向来是有战事就来,无战事就告老还乡。
活脱脱一个工具人,更何况这工具人一家信念感极强,任劳任怨,一心只为百姓。
无私无畏的,让穆明空很怀疑她们是不是继承了遥远大国的红色思想。
她们还忙着奔赴下个战场呢,这时候面见天子干嘛?封赏吗?先不说她奶奶那个执拗的会不会要了,就算是,等她们打完下一场回来再封赏嘛,反正下一场她们也能赢。
她刚说,就被在前头的娘白了一眼,看那副样子,要不是因为在宫内她肯定要被揍的……如果气急了,可能连面子和礼仪都顾不上了,直接邦邦给她两拳。
穆明空脚步一顿,不服气的看了穆兰一眼……然后利索的绕过阿姐,跟到了奶奶的身后。
穆兰气急,只能口头斥责她,“本事还没学通透,就这么心高气傲,你不吃败仗谁吃败仗!”
她本想开口反驳什么的,但是想及当初野岭一战,自己领兵的百人小队横尸遍野,被野兽分食的惨状,又无力的撇开了头。
苍生悲鸣,百鸟啼哭,仅仅只是想到那一日,就让她止不住的心颤,是深入灵魂的悲痛与无奈。
穆朝阳不作声的伸出手,与她交握,轻声安慰。
“胜败乃兵家常事,这不是你自己说的吗?”
眼见一向最伶牙俐齿的小女儿不作声了,穆兰登时又心疼起来,她家小女儿平日里总没个正形,总是任性妄为,和她当年简直是一模一样,所以她才总是忍不住唠叨。
穆兰同样也知,她的女儿看似没心没肺,却是他们之中真正的有心人。
心疼归心疼,她面上还是冷着脸,“知道自己的毛病了,就好好记着,踏踏实实的,过去的已经无法挽回了,把他们的命好好担着,把歉疚弥补到下一战。”
穆明空低低应了一声。
“好了。”
走在最前头的穆老太这时才开口,“明空不是自己也说嘛,胜败乃兵家常事,胜了好,败了就下次赢回来,你年纪还轻,未来机会多着呢。”
“知道了,奶奶。”穆明空脸上这才有了些血色,勉强的回握了自己阿姐的手,冲她笑了笑。
“阿兰,你也是,光顾着心疼麾下的战士,怎么不心疼自家女儿,明空才多大年纪,你像她这么大的时候还不是心高气傲听不进别人的劝告的吗?”
她说话向来有一说一,不偏向任何一方,最是公正,穆明空虽然时常在心底吐槽这是端水,却也认为奶奶是这世上最明事理之人。
“你们两人啊都学朝阳,到了陛下的御书房,少说几句,最好半句话都不说,否则叫有心之人捕风捉影,惹来麻烦,现如今战事要紧,我们能多快离京就多快离京,切勿因争一时之气,误了正事。”
三人皆是赞同的点头应下。
穆朝阳和穆明空两人皆是第二次面圣,第一回的时候前方战事紧急,她们又初出茅庐,没什么名气,只是在当时漏了个面报了个名字,紧接着就出征了。
想来,也只是一年多前。
…
“穆家女将,仅用一年时间就力挽狂澜,打得敌军连连败退,不敢再犯边境,主动来信与我国交好,穆家将,不输当年啊。”
穆明空闻言止不住抬了抬眸子,她没去细想为何这话对方说得如此喜悦,语气里却无几分笑意,只因为对方主动称她们为“穆家将”而非“穆家女将”觉得心里畅快。
“穆家当年,跟着朕征战四方,七子去,只留六子一人回来。”他顿了顿,穆明空这时候才察觉出他语气中有几分悲悯,“而后,六郎又为救朕死在了异乡,尸骨无存。”
穆兰此时已经偏开了头,她是家中八妹,当年因为年纪尚轻,并未参与战事,是在七位哥哥死后才上的战场,最悔恨的便是自己只能在后方听着哥哥们一个个传来死讯,却无能为力。
“穆老,朕不能让你们穆家绝后,绝不能对不起你们一家的赤胆忠心。”
穆朝阳这才抬头,面露疑惑。
这话怎么现在才说?当初她带着年仅十三的妹妹上战场,不得不统帅一群不服气的士兵之时,怎么不说对不起她们?
穆老太太不说话,静待着他的下文,她已经年过六十,依旧目光如炬,淡然而又坚定,如同松柏,更白发童颜,颇有仙人之姿,同时心怀天下,有好生之德。
庆帝一方面欣赏她的识时务,不争不抢,懂得低头和退让,一方面又忌惮她的本事和手段,他用兵的本领,可全是从她手中学来的。
“朕记得穆家八小姐离京之时,大女儿才刚满一岁吧。”
突然被点名,穆兰忍下悲愤,僵硬的回答,“是,名唤朝阳,现如今已过十七。”
庆帝带着探究的视线落到了后方的穆朝阳身上,定定的看了一眼,就移开了视线,似是满意的称赞,“嗯,颇有故人之姿,让朕想起来了延朝。”
穆延朝,是穆家六子,虽年纪在七子中排行倒数第二,但无论文武都是排在第一位的,是当年京都最惊才艳艳的少年郎,可惜死在了十八岁。
正是和穆朝阳现如今差不多的年纪。
穆明空在边上止不住的皱眉,会不会说话啊,这皇上,怕不是咒她阿姐早亡。
亏她之前还觉得对方说着念及穆家男儿尽数战死沙场,一家老小上下只剩女丁,可偏偏庆国正值用人之际,连她们都得上阵杀敌什么的,能心怀感恩,是个不错的皇帝呢。
“穆家小女,如今多大了?”
“回陛下,臣的小孙女前月才过十四。”
庆帝长长的叹了口气。
“穆老啊,这让朕如何不怜惜你们穆家,连十四岁的小女儿都已经上阵杀敌,征战沙场了,像她这个年纪的世家小姐,哪一个不是养尊处优,肆意欢笑的呢?”
穆老先一步出声,堵住了正欲开口的穆兰。
“陛下仁爱,是穆家之福。”
“穆老,朕记得当年你说过,此生只愿家和国安,现如今国安已经实现了一半,而家却摇摇欲坠,七子一女,只留一女,膝下的两位孙女还皆年幼,朕想着,不如让她们留京,京都乃风水宝地,定会护她们安稳成长。”
图穷,匕见。
只是这图未免太长了些,穆明空一面嫌弃,一面又是下意识的看向阿姐,现在她是看出来了,这位皇帝是想将她姐妹二人留在京城。
再加上之前特意问了两人年纪,怕不是还想为她们寻个夫家,彻底的留在京都,成为真正的“人质”。
她越想越心惊,越想越心寒,越想越,气愤。
穆家上上下下忠良,战死沙场毫无怨言,就连战后也顾及皇家主动还乡,一有需要又立即出师,不慕名利,不慕权势,妥妥的好用工具人,他妈的你究竟在忌惮什么?
她简直忍不住想要指着对方的鼻子开骂了。
也就是在这种封建社会了,放在她们那边,这种领导是会立即革职查办的。
“穆家长女年纪也不小了,倘若在京都看上了哪家青年才俊,告诉朕便是,就算是朕几位没什么出息的儿子,喜欢哪个,就是哪个。”
这话说得,仿佛是个慈祥长辈关心后辈呢。
“倘若要留,我一人留下便是了。”她被气笑了,忍不住就是出声,“阿姐天生是将帅之才,善骑射,精兵法,倘若不留在战场无异于明珠蒙尘。”
她对上了庆帝墨色的冷眸,那眸中印着她倔强的身影,同样,还印着她家人身影。
穆明空咬了咬牙,忽的明白了什么叫做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她缓缓的垂下眼,径直跪在了他脚下。
这一跪,为的是阿姐能顺利出征,不被困于一隅,为的是穆家能够无后顾之忧,护得百姓安居乐业。
她不是向皇帝低头,而是向百姓低头。
庆帝看着她,只觉得向来单蠢的穆家终于在穆老太太后出了个聪明人,懂得什么时候该低下头颅。
这是穆明空第一次向人下跪。
前世她活在开明社会,人民是自己的主人,连跪天跪地跪父母都凭自己心意,而当初在老家之时,几乎在山野之中长大,毫无规矩束缚。
她头一次尝到这种身不由己的屈辱,她想拎着对方的衣领,告诉他,倘若她们要反,早在穆家家族兴旺之时就已经反了。
但是她怕因此误了出征,误了国事,误了天下黎民百姓。
穆老夫人也紧随着跪下。
“穆家承蒙皇恩浩荡,不胜感激,只是前方正是用人之际,老臣两位孙女皆是难得一见的将才,不惧生死,一心为民、为国,为陛下……”
“庆国再缺人,也不能眼见得穆家一家老小,男女老少,都亡于异乡。”
穆明空发觉了娘亲正瞪着自己,那视线又怒又怜,让她不敢回视,就连一向最向着她的阿姐,都在愤怒的看着她。
穆老太太依旧在据理力争,穆明空知道她想带着自己离开,但于情于理,她一人留下都是最好的结果。
穆家不入朝堂已久,但是依旧有人忌惮,除非死绝了才会让人安心,可偏偏有的人是想要利用穆家。
活着,惧怕。
死了,又可惜。
这把利刃总得把刀柄牢牢的握在自己手里,才安心,可穆家没有人能做把柄,人人都是最锋利的刀刃。
她将脑袋抵在了地板上。
“臣女学艺不精,愿留陛下身边,听陛下教诲。”
庆帝带了些笑意,望着她的头顶,“家中可有曾婚配吗?”
“臣女离家之时才十三,又是个乡间野丫头,四邻八舍都嫌臣女粗鄙无礼,疯疯癫癫,未曾有过婚约。”
“那些人有眼无珠,朕看你一片赤子之心,聪慧又识大体,是极好的姑娘,听闻你曾在野岭一战负伤,至今未愈,刚好留在京都,养养伤,豆蔻年华,倘若有心仪之人,也是一桩美事。”
她抬起头,平静的仰视着庆帝。
“臣女向来笨拙,一切听陛下便是。”
倘若要囚,囚她一人就好了,她或许本事没别人厉害,韧性确实一等一的好。
……
“臣女有一计,可在两年内平定战事,收回故土。”
突兀的女声插了进来。
明空顿时顾不上娘亲和奶奶的嘱咐,猛地回过头去看向出声的阿姐,她低着头,视线却不肯与她对上。
庆帝将二人的举动尽收眼底,只缓慢的捋了捋耳边的长发,漫不经心的看着她,“是吗?……那你说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