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把天地混沌起来,晦色冥冥,烟雨如雾,模糊了远处的山景。
安静的院落里透着寂寥空阔,“物是,人非啊”,有人叹息。
“陛下,时候不早了,是不是……”,侍人远远站在院外的雨地里,小心翼翼的问。
他扫去冰冷的一眼,侍人立即颤抖着跪下。
门外人影闪动,奔进一个内城禁卫,“陛下,邢议官求见。”他一挑眉,“让他在外间等。”
飞玉碎花中,冷香依然,这小院,只是他一个人的。
“臣按陛下吩咐,于近日清查了重华阁失火当日内廷人员进出名录,一无所获,至于外城,事关重大,臣未查清之前,不敢妄奏。”邢议官有些迟疑。
高绍德不耐的皱起眉,“吞吞吐吐做什么,说下去!”
“是”,邢议官叩下头去,“当夜城西九里栾杉驿驿官起夜,听到车辘响,有心多看了一眼,据他说,赶车的人,是琅琊王。”
原本轻轻叩击着案几的手指凝在半空,慢慢紧握成拳,“你下去吧,继续追查,切记暗中进行。”
邢议官答应着退了出去,高绍德唤来随行的宫卫,“回宫以后,派人将段韶叫来见朕。”
他轻快的朝外走着,露出这些天来的第一个笑容。
从各地搜来的野蜜陆续的送进小院,散发出的甜香诱得满院蜂蝶成日盘旋不去,前院不时传来下女们做作的惊呼和格格娇笑,引得一些男仆探头探脑的张望和傻笑。
高长弘为清魄架了一架秋千,但要她答应不再爬树,而那日之后二人再也没有起过争执,双方都刻意避开了所有的敏感话题。
于是清魄终日懒散蜷缩在安置于花亭里的软榻上,面前小几上置的琉璃小碗中,总是盛着金灿灿的蜜糖。
看清寒与高长恭下棋,听辟尘和高长弘吵闹,渐渐成为常客的杨纳言偶尔会说几段新听来的趣闻,师父高兴了也会抚一段琴。
以前从来不知道,蜂蜜吃多了也是会腻的,但这样的日子,也能算是幸福了吧。
这天,清寒正在教她下棋,避火奔来将他叫走了。
正在纳闷,瞥见定风从回廊那头经过,便唤他过来,“出了什么事,避火跑得像给人踩了尾巴似的?”
定风有些疑惑,“避火只叫我去帮辟尘收拾东西,并没说别的。”
清魄微微闭眼。
看样子,像是出了大事,定风藏不住心事,便被支开了。
若不是高长弘和宇文达确立了盟约,他们准备瞒过自己的事情,便是——她心里一跳,是有关主上吗。
入夜,段韶巡视了一遍军营,回到帅帐的时候还有些神思不宁。
那日高绍德召他入宫觐见,一进重九殿还未来得及行礼,高绍德便命他立即点兵,即日启程开赴并州平叛。
对并州用兵在段韶的意料之中,但他没有想到如此突然,也没想到高绍德会派自己出兵,而调给他的兵马也有大半不是他原来的部下。
还是没有完全得到他的信任呢,那个人的心思,太难琢磨,但看情势已经不容再多耽搁。
略一思索,他将案上随意丢置的一管毛笔拆开,抽出卷成棍状的纸卷,又新拿了一块楦得轻薄的羊皮,仿着纸卷上的图案仔细的在羊皮上面勾画起来。
天蒙蒙亮的时候,他终于收笔,把最后的墨迹吹干,把纸卷和毛笔恢复原状,又将羊皮折成小块,纳入怀中,才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闭眼休息了一刻,便听到外面号角吹响,唤醒了沉睡的军营。
“今天是个好天气”,他穿戴整齐走出大帐,伸了伸懒腰,含笑走向前营,“君武,带几个人去探探路。”
方君武答应了一声,口中不停,连点了数个名字,同时翻身上马。
段韶赶上几步为他紧了紧马镫,“速去速回,还来得及用早饭。”
方君武沉沉一点头,口中呼喝一声便打马奔出,几个被点到名的斥候紧紧跟上,段韶含笑看着方君武一行驰出大营。
嗡的一声弓弦响,营口传来惊呼和重物坠地的声音。
不远处响起一个轻柔的声音,“确是个好天气呢。”
段韶心中一凛,不及多想,立即回身行礼,“见过陛下,请恕臣重甲在身,不能跪叩。”
“身在军中,这些繁文缛节尽数免了。”高绍德将手里的银弓交回身边的禁卫手上,“朕只想知道,那小副将,到底是要去探路呢,还是要去送信?”
段韶额上微微沁出冷汗,但仍然躬着身子微笑道,“臣不明白陛下的意思。”
说话间,一队禁军将营口的几骑斥候逼回,带队的方君武中箭落马,是给四人抬着回来的。
“何不去看看那个被朕射杀的副将,看看他靴子里,到底藏着什么。”高绍德眯起一双凤眼。
段韶沉默了片刻,慢慢直起身来,“你何时知道的?”
“自是听你这话才知道的,”高绍德说着,缓缓向后退去,只一挥手,一群执戟的士兵涌上来,将段韶团团围住。
看着段韶突变的脸色,高绍德微笑,“朕看到你摸他靴口,觉得好奇,知道你是否藏了什么要紧的东西。”
“若你真不知情,又为何问也不问,直接射杀他,”段韶垂着手,悲愤的看着方君武的尸体,一名的人从他靴子里掏出一方折得密密实实的羊皮,奔过来双手呈给高绍德。
“自然是宁错杀,也不能枉纵,”高绍德打开看了一眼,挑了挑眉,“邺城布防图——真是个意外的收获。”
段韶惨笑一声,“还真是帝王本色。”
高绍德看了看升起的朝日,“按理说,朕应该带你回去好好审问才是,但朕又不想耽误了行军,这可怎么办才好。”
“不劳陛下费心,”段韶平静下来,淡淡道,“臣这便告退了。”不等高绍德说话,便大步向帅帐走去。
“念你有过功劳,朕赏你全尸。”高绍德看着他的背影轻轻说。
炮响十二记,主帅薨于军中。
公元571年,韶于军中病逝,上举哀东堂,赠物千段、温明秘器、辒辌车,军校之士陈卫送至平恩墓所,发卒起冢。赠假黄钺、使持节、都督朔并定赵冀沧齐兖梁洛晋建十二州诸军事,相国、太尉、录尚书事、朔州刺史,谥曰忠武。
安静的院落里透着寂寥空阔,“物是,人非啊”,有人叹息。
“陛下,时候不早了,是不是……”,侍人远远站在院外的雨地里,小心翼翼的问。
他扫去冰冷的一眼,侍人立即颤抖着跪下。
门外人影闪动,奔进一个内城禁卫,“陛下,邢议官求见。”他一挑眉,“让他在外间等。”
飞玉碎花中,冷香依然,这小院,只是他一个人的。
“臣按陛下吩咐,于近日清查了重华阁失火当日内廷人员进出名录,一无所获,至于外城,事关重大,臣未查清之前,不敢妄奏。”邢议官有些迟疑。
高绍德不耐的皱起眉,“吞吞吐吐做什么,说下去!”
“是”,邢议官叩下头去,“当夜城西九里栾杉驿驿官起夜,听到车辘响,有心多看了一眼,据他说,赶车的人,是琅琊王。”
原本轻轻叩击着案几的手指凝在半空,慢慢紧握成拳,“你下去吧,继续追查,切记暗中进行。”
邢议官答应着退了出去,高绍德唤来随行的宫卫,“回宫以后,派人将段韶叫来见朕。”
他轻快的朝外走着,露出这些天来的第一个笑容。
从各地搜来的野蜜陆续的送进小院,散发出的甜香诱得满院蜂蝶成日盘旋不去,前院不时传来下女们做作的惊呼和格格娇笑,引得一些男仆探头探脑的张望和傻笑。
高长弘为清魄架了一架秋千,但要她答应不再爬树,而那日之后二人再也没有起过争执,双方都刻意避开了所有的敏感话题。
于是清魄终日懒散蜷缩在安置于花亭里的软榻上,面前小几上置的琉璃小碗中,总是盛着金灿灿的蜜糖。
看清寒与高长恭下棋,听辟尘和高长弘吵闹,渐渐成为常客的杨纳言偶尔会说几段新听来的趣闻,师父高兴了也会抚一段琴。
以前从来不知道,蜂蜜吃多了也是会腻的,但这样的日子,也能算是幸福了吧。
这天,清寒正在教她下棋,避火奔来将他叫走了。
正在纳闷,瞥见定风从回廊那头经过,便唤他过来,“出了什么事,避火跑得像给人踩了尾巴似的?”
定风有些疑惑,“避火只叫我去帮辟尘收拾东西,并没说别的。”
清魄微微闭眼。
看样子,像是出了大事,定风藏不住心事,便被支开了。
若不是高长弘和宇文达确立了盟约,他们准备瞒过自己的事情,便是——她心里一跳,是有关主上吗。
入夜,段韶巡视了一遍军营,回到帅帐的时候还有些神思不宁。
那日高绍德召他入宫觐见,一进重九殿还未来得及行礼,高绍德便命他立即点兵,即日启程开赴并州平叛。
对并州用兵在段韶的意料之中,但他没有想到如此突然,也没想到高绍德会派自己出兵,而调给他的兵马也有大半不是他原来的部下。
还是没有完全得到他的信任呢,那个人的心思,太难琢磨,但看情势已经不容再多耽搁。
略一思索,他将案上随意丢置的一管毛笔拆开,抽出卷成棍状的纸卷,又新拿了一块楦得轻薄的羊皮,仿着纸卷上的图案仔细的在羊皮上面勾画起来。
天蒙蒙亮的时候,他终于收笔,把最后的墨迹吹干,把纸卷和毛笔恢复原状,又将羊皮折成小块,纳入怀中,才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闭眼休息了一刻,便听到外面号角吹响,唤醒了沉睡的军营。
“今天是个好天气”,他穿戴整齐走出大帐,伸了伸懒腰,含笑走向前营,“君武,带几个人去探探路。”
方君武答应了一声,口中不停,连点了数个名字,同时翻身上马。
段韶赶上几步为他紧了紧马镫,“速去速回,还来得及用早饭。”
方君武沉沉一点头,口中呼喝一声便打马奔出,几个被点到名的斥候紧紧跟上,段韶含笑看着方君武一行驰出大营。
嗡的一声弓弦响,营口传来惊呼和重物坠地的声音。
不远处响起一个轻柔的声音,“确是个好天气呢。”
段韶心中一凛,不及多想,立即回身行礼,“见过陛下,请恕臣重甲在身,不能跪叩。”
“身在军中,这些繁文缛节尽数免了。”高绍德将手里的银弓交回身边的禁卫手上,“朕只想知道,那小副将,到底是要去探路呢,还是要去送信?”
段韶额上微微沁出冷汗,但仍然躬着身子微笑道,“臣不明白陛下的意思。”
说话间,一队禁军将营口的几骑斥候逼回,带队的方君武中箭落马,是给四人抬着回来的。
“何不去看看那个被朕射杀的副将,看看他靴子里,到底藏着什么。”高绍德眯起一双凤眼。
段韶沉默了片刻,慢慢直起身来,“你何时知道的?”
“自是听你这话才知道的,”高绍德说着,缓缓向后退去,只一挥手,一群执戟的士兵涌上来,将段韶团团围住。
看着段韶突变的脸色,高绍德微笑,“朕看到你摸他靴口,觉得好奇,知道你是否藏了什么要紧的东西。”
“若你真不知情,又为何问也不问,直接射杀他,”段韶垂着手,悲愤的看着方君武的尸体,一名的人从他靴子里掏出一方折得密密实实的羊皮,奔过来双手呈给高绍德。
“自然是宁错杀,也不能枉纵,”高绍德打开看了一眼,挑了挑眉,“邺城布防图——真是个意外的收获。”
段韶惨笑一声,“还真是帝王本色。”
高绍德看了看升起的朝日,“按理说,朕应该带你回去好好审问才是,但朕又不想耽误了行军,这可怎么办才好。”
“不劳陛下费心,”段韶平静下来,淡淡道,“臣这便告退了。”不等高绍德说话,便大步向帅帐走去。
“念你有过功劳,朕赏你全尸。”高绍德看着他的背影轻轻说。
炮响十二记,主帅薨于军中。
公元571年,韶于军中病逝,上举哀东堂,赠物千段、温明秘器、辒辌车,军校之士陈卫送至平恩墓所,发卒起冢。赠假黄钺、使持节、都督朔并定赵冀沧齐兖梁洛晋建十二州诸军事,相国、太尉、录尚书事、朔州刺史,谥曰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