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尘小心翼翼的扶着清魄在人流中穿梭,一边小声抱怨,“兵荒马乱还非要出来,一点也不体谅我们这些做下人的,若有点意外,公子非扒了我的皮不可。”
清魄充耳不闻的向四周张望,各地奔波是常事,但还是头一次身处大战前的城市。
邺城派兵前来平叛的消息已经传到并州了,守军正忙着募兵,到处可见拖家带口推着车的百姓。
忽然问辟尘,“你家人全在邺城吧,你跟着我们来并州,他们怎么办?”
辟尘说个不停的嘴忽然停住了,半晌才涩然道,“其实我是庶出子,自幼被夫人抱养而已。如今我的家人,全在并州了。”
张了张嘴却说不出安慰的话,清魄拍拍他的肩,又把头转开去。
大家平日只觉得他胡闹和聒噪,却一直忽略了,他是一个被家族遗弃了的孩子啊。
辟尘只沉默了一会儿,又眉飞色舞起来,“听说城里好多人家把不便带走的东西放在集市变卖呢,小姐要不要过去看看。”说完不等清魄有所表示,便拉着她朝集市走去。
走到一半,前面传来喧哗声,辟尘的眼睛更是闪亮,“难道是抢好东西抢得打起来了,快去看看!”说罢竟将她丢在路边,向前面挤挤攘攘的人群奔去,只片刻又奔了回来,“小姐,守军好像抓到了一个邺城的奸细。”他兴奋的声音都变了,“不知赶回去能不能旁观审讯?”
瞥了他一眼,清魄凉凉的说,“邺城奸细若真那么容易抓得,怕是也审不出什么有用的东西。”他的脸顿时垮了下去。
正说着,一个被打得鼻青脸肿的男子被簇拥着经过身边,押着他的守军趾高气昂,对他又推又骂。
只是无意的一个对视,男子忽然挣扎着对清魄喊,“姬小姐,我是段候帐下鸱吻,有紧急情报要承给琅琊王。”
四周顿时安静,看向清魄的目光有疑惑,有敌意,有怀疑,有警惕。
辟尘见状有些腿软,但还是勇敢地挡在清魄前面,“你瞎说什么,段韶出卖了我们,怎么还会送什么情报前来?”
男子不再说话,但看着清魄的眼睛里充满了哀恳。
“可以,你跟我来”,她说。
那双眼,那种透骨的悲伤和惶急,假不了。
守军有些迟疑,那个灵秀的少年确是时常在二王府邸出入的,一旁的女子虽没见过,但见少年小心翼翼护着的样子,一定也是有身份的贵人,但,要让他将这个疑犯拱手送出,却是有些不太甘愿。
清魄见他犹豫,吩咐辟尘道,“去问问这位好汉的姓名,等下报给琅琊王。”
守军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嘴里客气着将缚住那男子的绳索递了过来。
“段将军被害死了”,男子见到高长恭便大哭起来。
高长恭吃了一惊,但很快平静下来,“他不是正带兵要来攻打并州么?”
男子含泪呈上一支笔,“段将军交代过,若他出事,便要我将他案上的狼毫笔取来交给兰陵王。”
高长恭没有伸手去接,眼在那狼毫笔上定住,半晌才挤出一句话,“他怎么死的。”
杨纳言的神情也有些异样,几步奔上前将那狼毫笔抢在手里,两下拆开,只是一甩,已经从笔管里面掉出一张卷好的纸条来,拆开一看,白着脸递给高长弘,“果然是邺城布防图”。
清魄心里也跟着乱成一团。
段韶的死讯。
邺城的布防图。
段韶究竟是人是鬼?
高长弘将纸条攥在手里,却不及看,只是逼问到杨纳言脸上,“到底怎么回事,你究竟瞒着我什么!”
杨纳言仰天长叹,“是他逼我立了誓言,让我不要说的。他说只能重新搅浑这滩水,才能换得喘息之机,若不是他怕到了最后无人信他,定然连我也瞒过了啊。”
隐约听到那男子哭道,“将军本来是让方副将送来的,未料给陛下识破,方副将当场被射杀,将军也被赐了鸩酒。”
文寿通恍然叹道,“清寒中的那一剑,虽透胸而过,却是避开了所有要害的,我以为只是偶然,也就没有说。”
清魄再也站不住,向清寒身上倚去。
段韶,笑意淡淡的段韶,素来万事胸有成竹的段韶,重华阁外笑得无奈的段韶,青莲水榭外孤单一人渐行渐远的段韶。
心中渐渐清晰,眼却慢慢模糊。
多年的划被打乱,才逼得他假意投诚,只为扳回败局。
他独自背负了多少。
“不要辜负了他的筹谋,”清魄听见自己说,“务必趁此机会,一举攻下邺城。”
“为何你们的眼神这么古怪”,所有的声音似是越来越远,她笑了一声,“快扶我一把,我怎么,越来越娇弱了。”
松开已经抓不住清寒衣襟的手,清魄脱力向下滑去。
并州在望。
一想到她有可能还活着,他一颗心便鼓荡的厉害,默默对天边的黑线看了一会儿,清晰有力的命道,“继续前进。”
又行了数十里,忽然一匹快骑飞奔从后赶上,马上校官未等马站稳已经跳下行礼,大声道,“大周军队压境,直指邺城!”周围顿时响起嗡嗡的议论声。
高绍德眼里透出冰冷,“那么快便要撕毁和议了么。”
略一思索,高绍德对随军的狄尚书命道,“你带着朕的羽檄和兵符,沿路通知定冀沧兖四州的守将回邺城勤王。”
狄尚书一惊,“陛下不回去吗!”
高绍德已命随行禁卫去取兵符和羽檄,“拿下并州,朕自会回返。”
狄尚书下马跪倒,“陛下,攻打并州本就十分仓促,臣以为此刻当以邺城为重。”
高绍德冷冷一笑,“你质疑朕的决定。”
“臣不敢,”狄尚书急得满头大汗,“只是武卫将军新薨,邺城没陛下坐镇不行!”
“你再罗嗦,朕先治了你抗旨之罪。”高绍德不耐的一拂袍袖,便又下令前行。
狄尚书心一横,扑上前拽住高绍德的马缰,“陛下若总是一意孤行,大齐危矣!”
铿的一声,高绍德抽佩刀在手,森寒的刀光印得狄尚书须发皆白,惊得周围诸将失声大叫,“陛下息怒!”
刀锋贴着狄尚书的喉结滑过,高绍德一字一句的说,“你若再不动身,朕便收回兵符和羽檄,让你随朕打下并州之后再一同回去!”
清魄充耳不闻的向四周张望,各地奔波是常事,但还是头一次身处大战前的城市。
邺城派兵前来平叛的消息已经传到并州了,守军正忙着募兵,到处可见拖家带口推着车的百姓。
忽然问辟尘,“你家人全在邺城吧,你跟着我们来并州,他们怎么办?”
辟尘说个不停的嘴忽然停住了,半晌才涩然道,“其实我是庶出子,自幼被夫人抱养而已。如今我的家人,全在并州了。”
张了张嘴却说不出安慰的话,清魄拍拍他的肩,又把头转开去。
大家平日只觉得他胡闹和聒噪,却一直忽略了,他是一个被家族遗弃了的孩子啊。
辟尘只沉默了一会儿,又眉飞色舞起来,“听说城里好多人家把不便带走的东西放在集市变卖呢,小姐要不要过去看看。”说完不等清魄有所表示,便拉着她朝集市走去。
走到一半,前面传来喧哗声,辟尘的眼睛更是闪亮,“难道是抢好东西抢得打起来了,快去看看!”说罢竟将她丢在路边,向前面挤挤攘攘的人群奔去,只片刻又奔了回来,“小姐,守军好像抓到了一个邺城的奸细。”他兴奋的声音都变了,“不知赶回去能不能旁观审讯?”
瞥了他一眼,清魄凉凉的说,“邺城奸细若真那么容易抓得,怕是也审不出什么有用的东西。”他的脸顿时垮了下去。
正说着,一个被打得鼻青脸肿的男子被簇拥着经过身边,押着他的守军趾高气昂,对他又推又骂。
只是无意的一个对视,男子忽然挣扎着对清魄喊,“姬小姐,我是段候帐下鸱吻,有紧急情报要承给琅琊王。”
四周顿时安静,看向清魄的目光有疑惑,有敌意,有怀疑,有警惕。
辟尘见状有些腿软,但还是勇敢地挡在清魄前面,“你瞎说什么,段韶出卖了我们,怎么还会送什么情报前来?”
男子不再说话,但看着清魄的眼睛里充满了哀恳。
“可以,你跟我来”,她说。
那双眼,那种透骨的悲伤和惶急,假不了。
守军有些迟疑,那个灵秀的少年确是时常在二王府邸出入的,一旁的女子虽没见过,但见少年小心翼翼护着的样子,一定也是有身份的贵人,但,要让他将这个疑犯拱手送出,却是有些不太甘愿。
清魄见他犹豫,吩咐辟尘道,“去问问这位好汉的姓名,等下报给琅琊王。”
守军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嘴里客气着将缚住那男子的绳索递了过来。
“段将军被害死了”,男子见到高长恭便大哭起来。
高长恭吃了一惊,但很快平静下来,“他不是正带兵要来攻打并州么?”
男子含泪呈上一支笔,“段将军交代过,若他出事,便要我将他案上的狼毫笔取来交给兰陵王。”
高长恭没有伸手去接,眼在那狼毫笔上定住,半晌才挤出一句话,“他怎么死的。”
杨纳言的神情也有些异样,几步奔上前将那狼毫笔抢在手里,两下拆开,只是一甩,已经从笔管里面掉出一张卷好的纸条来,拆开一看,白着脸递给高长弘,“果然是邺城布防图”。
清魄心里也跟着乱成一团。
段韶的死讯。
邺城的布防图。
段韶究竟是人是鬼?
高长弘将纸条攥在手里,却不及看,只是逼问到杨纳言脸上,“到底怎么回事,你究竟瞒着我什么!”
杨纳言仰天长叹,“是他逼我立了誓言,让我不要说的。他说只能重新搅浑这滩水,才能换得喘息之机,若不是他怕到了最后无人信他,定然连我也瞒过了啊。”
隐约听到那男子哭道,“将军本来是让方副将送来的,未料给陛下识破,方副将当场被射杀,将军也被赐了鸩酒。”
文寿通恍然叹道,“清寒中的那一剑,虽透胸而过,却是避开了所有要害的,我以为只是偶然,也就没有说。”
清魄再也站不住,向清寒身上倚去。
段韶,笑意淡淡的段韶,素来万事胸有成竹的段韶,重华阁外笑得无奈的段韶,青莲水榭外孤单一人渐行渐远的段韶。
心中渐渐清晰,眼却慢慢模糊。
多年的划被打乱,才逼得他假意投诚,只为扳回败局。
他独自背负了多少。
“不要辜负了他的筹谋,”清魄听见自己说,“务必趁此机会,一举攻下邺城。”
“为何你们的眼神这么古怪”,所有的声音似是越来越远,她笑了一声,“快扶我一把,我怎么,越来越娇弱了。”
松开已经抓不住清寒衣襟的手,清魄脱力向下滑去。
并州在望。
一想到她有可能还活着,他一颗心便鼓荡的厉害,默默对天边的黑线看了一会儿,清晰有力的命道,“继续前进。”
又行了数十里,忽然一匹快骑飞奔从后赶上,马上校官未等马站稳已经跳下行礼,大声道,“大周军队压境,直指邺城!”周围顿时响起嗡嗡的议论声。
高绍德眼里透出冰冷,“那么快便要撕毁和议了么。”
略一思索,高绍德对随军的狄尚书命道,“你带着朕的羽檄和兵符,沿路通知定冀沧兖四州的守将回邺城勤王。”
狄尚书一惊,“陛下不回去吗!”
高绍德已命随行禁卫去取兵符和羽檄,“拿下并州,朕自会回返。”
狄尚书下马跪倒,“陛下,攻打并州本就十分仓促,臣以为此刻当以邺城为重。”
高绍德冷冷一笑,“你质疑朕的决定。”
“臣不敢,”狄尚书急得满头大汗,“只是武卫将军新薨,邺城没陛下坐镇不行!”
“你再罗嗦,朕先治了你抗旨之罪。”高绍德不耐的一拂袍袖,便又下令前行。
狄尚书心一横,扑上前拽住高绍德的马缰,“陛下若总是一意孤行,大齐危矣!”
铿的一声,高绍德抽佩刀在手,森寒的刀光印得狄尚书须发皆白,惊得周围诸将失声大叫,“陛下息怒!”
刀锋贴着狄尚书的喉结滑过,高绍德一字一句的说,“你若再不动身,朕便收回兵符和羽檄,让你随朕打下并州之后再一同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