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府在长安的这处宅院很清静,夜里只能听见风声,有侍卫守在院子里。
蓝田带沈暮歇在另一处,宫里的宫女她并未带出来,秦玉箫此时独自在院中练剑。
这些日子她常独自摸索剑术,从前的身手又回来了,拿剑也顺手许多。她身形敏捷,半披的长发飘逸,一袭白衣被寒风吹起,脸颊微红。
秦玉箫挽了个剑花,负剑而立,平复着呼吸。她指尖随意绕着明黄色的剑穗,转身准备进屋沐浴。
忽然,一阵凛冽的风擦着耳边习过,她警觉地侧头,刹那间,有什么东西缠在她腰间,正大力将她向后拉去。
秦玉箫提剑便向后砍去,可惜练了几个时辰的剑,早已筋疲力尽,只觉她瞬间撞上什么坚硬的东西,手腕被人用力扣住,她吃痛猛然松手,剑“锵”的一声落在地上。
“什么人?”她语速极快。
她话音刚落,颈窝一热,耳后贴上温热的皮肤,有人故意对她喷吐气息。
她正欲骂出口,那人拦着她运使轻功,她只觉得天旋地转间,那人推开门将她摁在床上。
秦玉箫再度睁眼,终于看清眼前人到底是谁,果真是谢凛那厮!这才发现,是长鞭缠在腰间。
“谢凛,你想作甚?”她沉声问道。
谢凛一歪身子,撑着脑袋侧躺在她身边,另一只手指尖绕着她柔顺的黑发打转,只是笑笑却不作声。
秦玉箫干脆就那样躺着,目光直视床帐,“将军,夜深了,有什么要事,不妨明日再谈。”
谢凛:“娘娘,身手恢复得不错。”
秦玉箫:“还得是将军教的好啊,堂堂归朝将军,夜闯女子闺房,我竟不知你还有这种癖好。”
谢凛对她的讥讽恍若未闻,“什么女子闺房,明明是未婚妻啊……”
秦玉箫眼中流露出一丝悲凉,但很快就消失不见,她声音有些沙哑,唇掰开合,“谢凛,你我二人注定不是一路人,又何必装呢?”
她体力恢复,一个翻身将谢凛扑倒,坐在他腰间,一拳就要朝他脸上砸去。
谢凛张开手掌握住她的拳头,正要翻身压制住她,秦玉箫却一连打了几个滚逃脱了他的牵制,衣裳凌乱地站在不远处。
随后她打开窗,整理了下衣襟,定定地望着谢凛。
他看上去确实比从前强劲有力了不少,五官硬朗,目光炯炯有神。
“不日大婚,娘娘随去边关,到那时,我们再商量其余事宜。”他甩了一鞭,一本正经翻窗离去,仿佛方才轻浮的人并非他一般。
晨间,秦玉箫坐在窗前亲自清点手中的银票。
侯府在长安铺子不少,可并未在她名下,即便是当作嫁妆转交于她,也无法做到半年之内便盈利到一定程度,她用钱的地方可不会少。
秦玉箫指尖点着窗棂上结的冰霜,忽然记起那日韩玉珠所说的话。
匈奴大败,必定要入朝觐见献贡,谢凛战功赫赫,赏赐必定数不胜数,他本性又不爱钱财。况且要娶她,聘礼除了北边的疆土,其余也少不了金银财宝。
秦玉箫不是没打过谢凛身家的主意,只是,不知这狼子野心的人,届时是否甘愿为她煞费苦心。
傍晚,秦玉箫托着腮,百无聊赖地翻看侯府剩余的账簿,前些日子一直由她打理宅务,如今侯府已如往日,过几日这些东西都得送回去。
她望了望还算晴朗的夜空。
“蓝田,更衣,我们上街。”她声音略带欢快,出宫时直奔这座宅院,还未再好好逛逛长安街。
自从先帝驾崩,她的事迹于长安街广为流传,先帝昏庸,贵妃娘娘趁机为大邺百姓谋得一丝生机,胆识过人,是难遇的奇女子。
当然,先帝实则为她所毒杀一事,除自己人外,无人知晓。
她一袭堇色对襟裙裳,搭了件同色的外袍,黑发用银簪挽起半披在背后,容颜明媚。
“姑娘,您瞧,这街比上次我们回府,可是热闹了不少!堪比上元夜了!”蓝田提着灯笼照明,指着一间间铺子喜笑颜开地对她说道。
被皇宫压抑了太久,难得释放心性,秦玉箫莞尔一笑,忽然拉着蓝田的手跑了起来。
蓝田被唬得一愣,随即赶忙跟上她的脚步,“姑娘,我们去哪啊……”
“走,带你去个好地方!”
少女声音清脆悦耳,褪去了平日里的沉重,她这个人都显得更轻快自在些。
秦玉箫跑在车水马龙间,耳边是微微风声夹杂着小贩们的吆喝声。
“姑娘,你慢些!”
秦玉箫提着裙摆,拉着蓝田跑上了人来人往的拱形石桥,脚下护城河粼粼波光往远处浩浩荡荡而去。
堇色裙摆还在飘荡,她迫不可待示意蓝田抬头,漆黑的夜空里圆月高悬,伴随声声烟花绽放。
“姑娘,今儿是什么日子,为何还……”
“新帝登基,举国欢庆。”她望着空中的月亮,唇边衔着欣慰的笑容,“今夜韩姑娘在京城的胭脂铺子开张,我带你去瞧瞧。”
“好!”
秦玉箫拉着蓝田快步走下桥,忽然一个挺拔笔直的身影于眼前一闪而过,随后没入人群,寻无所寻。
秦玉箫带蓝田在长安街兴致盎然地逛了许久,买回不少稀奇古怪的东西,趁着还能在长安的日子,她往宫内送了不少。
只是这几日,不曾再见到谢凛。
本是要过了除夕夜再动身前往边关,可边关要务紧急,秦玉箫不得不随谢凛提前动身启程,她身份特殊,需于太和殿拜别,继而于午门出。
如常的正午,她身穿正红色嫁衣坐在永平侯府的闺房里,发髻上插着金钗,秦玉箫抿了抿红唇打量着铜镜中的自己。
“母亲。”
“莫动,衣裳要乱了……”
秦玉箫看着镜中的母亲俯身,伸出手替她抚平嫁衣的褶皱,爱惜地拿起她的手摩挲着,忧伤的目光在她身上留恋。
“往日对你不尽人意,如今你要出嫁了,我竟也不舍起来,阿宓啊……往日种种已如云烟,你只管走好往后的路。”
“母亲,你放心,女儿牢记您的叮嘱,会过得好好的。”她掌心覆上女人的手背,安慰似的拍了拍,她看见铜镜里,母亲的眼里含了泪光。
十几年母女情分,手足情分,从前她总自诩如云般孤独无依,独自画地为牢,活该她两辈子才懂得这些。
皇宫里派了人来迎她入宫,秦玉箫打开房门,拜别父母与长姐,秦玉竹含笑亦不舍,“你姐夫请命去守东南,震慑海寇,过了年我亦随他离京,你我姐妹二人不知何时还能再见……”
“姐姐莫要伤心,南方是个好地方,我亦心向往之。”
她登上马车,掀开车帘回首深深地望了一眼府门上那块老旧的牌匾,狠心闭了闭眼,忍下泪水。
“臣女秦玉箫,拜别陛下。”她跪地深叩首,脸色镇静。
太和大殿内,百官云集,她一扫而过,与秦骁对上目光,他绽开了个笑颜,悄悄抬手冲她挥了挥,而秦深亦是难得一笑,对她深深颔首。
“吉时已到!”
秦玉箫抬脚,走出太和殿的那一刻,冬日的暖阳照在身上,她感受到周围百官炙热的目光,头上的步摇轻微晃动着。
“迎——长乐长公主殿下回宫!贺——燕云十六州齐归!”喊声嘹亮悠长。
秦玉箫看见不远处的午门,有一人一马向她行来,许久不见的沈絮便走在最前头,手中捧着的大抵便是燕云十六州的舆图,秦玉箫细细地注视着她,半年不见,瘦了不少。
她看见沈絮停下脚步,瘪着嘴热泪盈眶地看着她,欲言又止的样子似是不知该如何称呼她。
她莞尔一笑,移开目光与她擦肩而过,只是不久后,身后便传来“扑通”一声,女孩带着哭腔的声音略悲壮,“沈絮拜别四姐姐,感念四姐姐照拂之恩!”
她身姿微顿,而后不紧不慢地继续前行,谢凛亦向她徐行而来,马上的他身穿红色喜服,往日凌乱的黑发规规矩矩地拿玉冠束起,眉眼深邃,唇边含笑,手随意虚握着缰绳。
“请夫人上轿。”谢凛下马后负手而立,又微微弯腰一手做出“请”的姿势。
“走罢。”
就这样离开侯府皇宫,离开长安。
出了皇宫,她便换乘马车,铁骑护送,果真是浩浩荡荡红妆十里。
黄昏时分日光熹微,月白色的车帘上倒映着谢凛硬朗的侧脸。
“谢凛,我有话同你讲。”她靠近车窗,不急不缓地开口道。
只听窗外有人回答,“山路颠簸,且等片刻。”
没过多久,就见那个影子翻身下马,似乎将缰绳递给身旁的将士,撩开车帘钻了进来。宽大的红色西服衬得他意气风发,恍然间又回到那年长安街上打马而过的状元郎。
秦玉箫静静地看着他,二人对视,皆是一言不发。
“怎么,夫人不打算说句话?”谢凛撩起窗帘一角望了望外头,边说道。
“谢凛,这里没有旁人,你不必同我虚与委蛇。”她瞥了眼车帘,“车旁的这些将士虽穿戴皆是禁卫军的规制,可佩刀的握法却是战场上惯用的姿势,你又想拿我引什么蛇?”
她从容不迫,静待谢凛解释。
谢凛偏头“嗤”的一声笑了,随后又转过头来认真看她,“新婚,怎甘做鳏夫?”
秦玉箫眨了眨眼,没料到他会这样回答,探究地盯着他,“谢凛,你说……你是从什么时候想起来的呢?”
谢凛不语,身子虽马车的行驶微微晃动,头上的红色束带浮动着,搭在肩头。
“离京的那一夜。”他开口道,声音平静且沙哑,缓缓垂眸不再去看她。
“啪”的一声,秦玉箫毫不犹豫给了他一巴掌,手掌火辣辣的疼,谢凛的头微偏,侧脸肉眼可见地红了起来。
“新婚,不宜见血,便添点红罢。”她将手藏进衣袖里慢慢揉着,闭眼休憩,“滚吧。”
她还有些话想讲,但又觉已无那个必要。
谢凛果真顶着那个巴掌印出去了,秦玉箫有些后悔,打了他,如何再开口要钱呢?
蓝田带沈暮歇在另一处,宫里的宫女她并未带出来,秦玉箫此时独自在院中练剑。
这些日子她常独自摸索剑术,从前的身手又回来了,拿剑也顺手许多。她身形敏捷,半披的长发飘逸,一袭白衣被寒风吹起,脸颊微红。
秦玉箫挽了个剑花,负剑而立,平复着呼吸。她指尖随意绕着明黄色的剑穗,转身准备进屋沐浴。
忽然,一阵凛冽的风擦着耳边习过,她警觉地侧头,刹那间,有什么东西缠在她腰间,正大力将她向后拉去。
秦玉箫提剑便向后砍去,可惜练了几个时辰的剑,早已筋疲力尽,只觉她瞬间撞上什么坚硬的东西,手腕被人用力扣住,她吃痛猛然松手,剑“锵”的一声落在地上。
“什么人?”她语速极快。
她话音刚落,颈窝一热,耳后贴上温热的皮肤,有人故意对她喷吐气息。
她正欲骂出口,那人拦着她运使轻功,她只觉得天旋地转间,那人推开门将她摁在床上。
秦玉箫再度睁眼,终于看清眼前人到底是谁,果真是谢凛那厮!这才发现,是长鞭缠在腰间。
“谢凛,你想作甚?”她沉声问道。
谢凛一歪身子,撑着脑袋侧躺在她身边,另一只手指尖绕着她柔顺的黑发打转,只是笑笑却不作声。
秦玉箫干脆就那样躺着,目光直视床帐,“将军,夜深了,有什么要事,不妨明日再谈。”
谢凛:“娘娘,身手恢复得不错。”
秦玉箫:“还得是将军教的好啊,堂堂归朝将军,夜闯女子闺房,我竟不知你还有这种癖好。”
谢凛对她的讥讽恍若未闻,“什么女子闺房,明明是未婚妻啊……”
秦玉箫眼中流露出一丝悲凉,但很快就消失不见,她声音有些沙哑,唇掰开合,“谢凛,你我二人注定不是一路人,又何必装呢?”
她体力恢复,一个翻身将谢凛扑倒,坐在他腰间,一拳就要朝他脸上砸去。
谢凛张开手掌握住她的拳头,正要翻身压制住她,秦玉箫却一连打了几个滚逃脱了他的牵制,衣裳凌乱地站在不远处。
随后她打开窗,整理了下衣襟,定定地望着谢凛。
他看上去确实比从前强劲有力了不少,五官硬朗,目光炯炯有神。
“不日大婚,娘娘随去边关,到那时,我们再商量其余事宜。”他甩了一鞭,一本正经翻窗离去,仿佛方才轻浮的人并非他一般。
晨间,秦玉箫坐在窗前亲自清点手中的银票。
侯府在长安铺子不少,可并未在她名下,即便是当作嫁妆转交于她,也无法做到半年之内便盈利到一定程度,她用钱的地方可不会少。
秦玉箫指尖点着窗棂上结的冰霜,忽然记起那日韩玉珠所说的话。
匈奴大败,必定要入朝觐见献贡,谢凛战功赫赫,赏赐必定数不胜数,他本性又不爱钱财。况且要娶她,聘礼除了北边的疆土,其余也少不了金银财宝。
秦玉箫不是没打过谢凛身家的主意,只是,不知这狼子野心的人,届时是否甘愿为她煞费苦心。
傍晚,秦玉箫托着腮,百无聊赖地翻看侯府剩余的账簿,前些日子一直由她打理宅务,如今侯府已如往日,过几日这些东西都得送回去。
她望了望还算晴朗的夜空。
“蓝田,更衣,我们上街。”她声音略带欢快,出宫时直奔这座宅院,还未再好好逛逛长安街。
自从先帝驾崩,她的事迹于长安街广为流传,先帝昏庸,贵妃娘娘趁机为大邺百姓谋得一丝生机,胆识过人,是难遇的奇女子。
当然,先帝实则为她所毒杀一事,除自己人外,无人知晓。
她一袭堇色对襟裙裳,搭了件同色的外袍,黑发用银簪挽起半披在背后,容颜明媚。
“姑娘,您瞧,这街比上次我们回府,可是热闹了不少!堪比上元夜了!”蓝田提着灯笼照明,指着一间间铺子喜笑颜开地对她说道。
被皇宫压抑了太久,难得释放心性,秦玉箫莞尔一笑,忽然拉着蓝田的手跑了起来。
蓝田被唬得一愣,随即赶忙跟上她的脚步,“姑娘,我们去哪啊……”
“走,带你去个好地方!”
少女声音清脆悦耳,褪去了平日里的沉重,她这个人都显得更轻快自在些。
秦玉箫跑在车水马龙间,耳边是微微风声夹杂着小贩们的吆喝声。
“姑娘,你慢些!”
秦玉箫提着裙摆,拉着蓝田跑上了人来人往的拱形石桥,脚下护城河粼粼波光往远处浩浩荡荡而去。
堇色裙摆还在飘荡,她迫不可待示意蓝田抬头,漆黑的夜空里圆月高悬,伴随声声烟花绽放。
“姑娘,今儿是什么日子,为何还……”
“新帝登基,举国欢庆。”她望着空中的月亮,唇边衔着欣慰的笑容,“今夜韩姑娘在京城的胭脂铺子开张,我带你去瞧瞧。”
“好!”
秦玉箫拉着蓝田快步走下桥,忽然一个挺拔笔直的身影于眼前一闪而过,随后没入人群,寻无所寻。
秦玉箫带蓝田在长安街兴致盎然地逛了许久,买回不少稀奇古怪的东西,趁着还能在长安的日子,她往宫内送了不少。
只是这几日,不曾再见到谢凛。
本是要过了除夕夜再动身前往边关,可边关要务紧急,秦玉箫不得不随谢凛提前动身启程,她身份特殊,需于太和殿拜别,继而于午门出。
如常的正午,她身穿正红色嫁衣坐在永平侯府的闺房里,发髻上插着金钗,秦玉箫抿了抿红唇打量着铜镜中的自己。
“母亲。”
“莫动,衣裳要乱了……”
秦玉箫看着镜中的母亲俯身,伸出手替她抚平嫁衣的褶皱,爱惜地拿起她的手摩挲着,忧伤的目光在她身上留恋。
“往日对你不尽人意,如今你要出嫁了,我竟也不舍起来,阿宓啊……往日种种已如云烟,你只管走好往后的路。”
“母亲,你放心,女儿牢记您的叮嘱,会过得好好的。”她掌心覆上女人的手背,安慰似的拍了拍,她看见铜镜里,母亲的眼里含了泪光。
十几年母女情分,手足情分,从前她总自诩如云般孤独无依,独自画地为牢,活该她两辈子才懂得这些。
皇宫里派了人来迎她入宫,秦玉箫打开房门,拜别父母与长姐,秦玉竹含笑亦不舍,“你姐夫请命去守东南,震慑海寇,过了年我亦随他离京,你我姐妹二人不知何时还能再见……”
“姐姐莫要伤心,南方是个好地方,我亦心向往之。”
她登上马车,掀开车帘回首深深地望了一眼府门上那块老旧的牌匾,狠心闭了闭眼,忍下泪水。
“臣女秦玉箫,拜别陛下。”她跪地深叩首,脸色镇静。
太和大殿内,百官云集,她一扫而过,与秦骁对上目光,他绽开了个笑颜,悄悄抬手冲她挥了挥,而秦深亦是难得一笑,对她深深颔首。
“吉时已到!”
秦玉箫抬脚,走出太和殿的那一刻,冬日的暖阳照在身上,她感受到周围百官炙热的目光,头上的步摇轻微晃动着。
“迎——长乐长公主殿下回宫!贺——燕云十六州齐归!”喊声嘹亮悠长。
秦玉箫看见不远处的午门,有一人一马向她行来,许久不见的沈絮便走在最前头,手中捧着的大抵便是燕云十六州的舆图,秦玉箫细细地注视着她,半年不见,瘦了不少。
她看见沈絮停下脚步,瘪着嘴热泪盈眶地看着她,欲言又止的样子似是不知该如何称呼她。
她莞尔一笑,移开目光与她擦肩而过,只是不久后,身后便传来“扑通”一声,女孩带着哭腔的声音略悲壮,“沈絮拜别四姐姐,感念四姐姐照拂之恩!”
她身姿微顿,而后不紧不慢地继续前行,谢凛亦向她徐行而来,马上的他身穿红色喜服,往日凌乱的黑发规规矩矩地拿玉冠束起,眉眼深邃,唇边含笑,手随意虚握着缰绳。
“请夫人上轿。”谢凛下马后负手而立,又微微弯腰一手做出“请”的姿势。
“走罢。”
就这样离开侯府皇宫,离开长安。
出了皇宫,她便换乘马车,铁骑护送,果真是浩浩荡荡红妆十里。
黄昏时分日光熹微,月白色的车帘上倒映着谢凛硬朗的侧脸。
“谢凛,我有话同你讲。”她靠近车窗,不急不缓地开口道。
只听窗外有人回答,“山路颠簸,且等片刻。”
没过多久,就见那个影子翻身下马,似乎将缰绳递给身旁的将士,撩开车帘钻了进来。宽大的红色西服衬得他意气风发,恍然间又回到那年长安街上打马而过的状元郎。
秦玉箫静静地看着他,二人对视,皆是一言不发。
“怎么,夫人不打算说句话?”谢凛撩起窗帘一角望了望外头,边说道。
“谢凛,这里没有旁人,你不必同我虚与委蛇。”她瞥了眼车帘,“车旁的这些将士虽穿戴皆是禁卫军的规制,可佩刀的握法却是战场上惯用的姿势,你又想拿我引什么蛇?”
她从容不迫,静待谢凛解释。
谢凛偏头“嗤”的一声笑了,随后又转过头来认真看她,“新婚,怎甘做鳏夫?”
秦玉箫眨了眨眼,没料到他会这样回答,探究地盯着他,“谢凛,你说……你是从什么时候想起来的呢?”
谢凛不语,身子虽马车的行驶微微晃动,头上的红色束带浮动着,搭在肩头。
“离京的那一夜。”他开口道,声音平静且沙哑,缓缓垂眸不再去看她。
“啪”的一声,秦玉箫毫不犹豫给了他一巴掌,手掌火辣辣的疼,谢凛的头微偏,侧脸肉眼可见地红了起来。
“新婚,不宜见血,便添点红罢。”她将手藏进衣袖里慢慢揉着,闭眼休憩,“滚吧。”
她还有些话想讲,但又觉已无那个必要。
谢凛果真顶着那个巴掌印出去了,秦玉箫有些后悔,打了他,如何再开口要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