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煜终于明白了大半,后退一步,心中升起一股寒意,脸色苍白道:“所以并不是我的臆想,那日三郎确实为殿下挡了刀刃,然后……消失了么?怪不得……明明依稀记得事变时我与殿下和三郎的距离,本不能救下殿下的,那时我看到她二人均已昏迷,敌军又迅速围困了上去,本以为……”
年轻郎君掩面,声音模糊,低声自语:“这些日子殿下昏迷不醒,却又真的在宫中医治,还以为午夜梦回时这些画面是我的噩梦罢了,竟都是真的么?是三郎在其中做了什么吧,不然为何那日的战场上殿下可以撑到最后取胜,为何本该落幕的残局却换了结尾?”
他喃喃道:“如今都城内广为流传的眷侣佳话,本就是我顶了宋子殷的名,他以命相救却落得如今的不堪污名,他付出了什么却无法让世人知道!殿下如今昏迷不醒,竟不知何时才能洗清他的声名,还他一个安宁?”
“长公主定然会醒来,贺小将军放宽心些。正如方才与陛下所说,我儿终究是福薄了些,与殿下此生少了些缘分,如今他已不在这世上,与公主无论有什么交集都不可再提起,平白影响了殿下,这也不是他所希望见到的。贺将军亦是文武双全的杰出儿郎,你与殿下的路,还长着。”
贺煜背过身,放下衣袖,声线里带着一丝颤抖:“侯爷把我贺煜当什么,欺世盗名一流么?我与您的幼子虽相识甚短,也极其佩服尊敬他的品行,殿下与他本就是登对的一对眷侣,我不过是钦慕殿下罢了,并不想做着趁火打劫的卑劣之人。”
他攥紧拳,紧接着道:“如今都城流言四起,本就不可当真。明日我便去城中最大的酒楼亲自作证,告诉他们那日的真相,告诉他们宋郎君为军中做的一切!就算、就算他与殿下的曾经会被抹去,可我做不到蒙住眼睛不听不看,不能眼看着一位君子得不到善终。若殿下一日不醒,我便与她等候一日,三郎既然能重生一次,便会再次与殿下相见的!殿下心中没有我的位置,作为她的挚友亦不会混淆了身份。”
宋鹤朗摇摇头,缓缓抬起手臂,摘下面具后的面容展现在年轻郎君的眼前。
他眼神依旧深邃,带着沙场中浸染不败的光,却掺杂着些过分清醒的寒意。
“我的孩子已经不会再回来了,他已经承受了两世的苦难,是我对不住他,眼睁睁看着他一步步走到穷途。哪怕我再不甘心再想让他活着,当他出现在缙山之时,我便知道这一切终究是不可更改的。”
“什么?所以您明明知晓这一切,却只是袖手旁观么?”
“这些超出常理的战事与乱局,若想结束。吾儿或是公主,是能牵制不明力量的绳索,或是收敛血色的剑匣,两人之中,能有一人求得生机已是万幸。嘉钰太子坠马前,曾试图提醒我多加防范。可那时云国政通人和,君主明德,储君有为,赫圻国尚不成什么气候。”
他长叹一声,又说:“此间种种让我放松了些警惕。后来太子坠马后,朝中门阀高官对改革的影响越发放在明处,周边小国动荡,西南、北境又有强敌环绕,三番几次在边关生事,这一切巧合的如同人为一般,不得不让我清醒后怕。”
“那您是如何会……?”
“如何会诈死逃出生天么?甫元八年春,我出征前曾有一个太史监的年轻官员,来府拜访,递给我一道黄符,又言辞恳切望我贴身收存,我虽不解,倒也不曾退却这份好意。饮下那杯狱中鸩酒之时,也不过须臾之机,我便好似脱离了躯壳,却见一个看不清面容的方士之流在我那处牢房内设了什么术法。而后又变成我的模样,佯装死去,又有狱卒打扮的人将我弃到了乱葬岗。”
他回忆道:“后来再次醒来,只记得我还有国事未平,还有家人未见,记忆却损伤了大半,不知道我所念的是何事、何人。却是那位太史监的官员将我留至他家中养伤。又过了些时日,那夜他伴着风雪赶来,他说……我的孩子,将要在那夜死去。”
“是……司清州司大人么?”贺煜问道。
“正是此人。他与我说,希望还来得及,希望……还有机会改写结局。如果能够更改,他会告诉我,我想知道的一切。我与他守了一夜,将近拂晓时,我再次听到了,大理寺内刑具附身的声响,见到了三郎,我见他的第一眼,便知道那是我的孩子,我看着他受了一夜的刑罚,深夜无人时风声呜咽,而他对着那张搁在刑具案上的那封泛黄的认罪书,望了一夜。”
“可我那时,已然顶着个死人的名义,畏罪自戗之名,明明那认罪书上的字迹我再熟悉不过,可我知道,三郎也知道,这封信,不是我的。可他后来,却超出我的预料,他想办法活了下来,不,是殿下想办法,让他活了下来……以一种他最难接受的方式。”
靖远侯停顿了一会,静默中带着些焦躁。
“那位司大人让我信三郎,他劝我努力活下去,告诉我这世间暗藏着的玄机,吾儿或有另外的法子,不可只见其表不关其内。我的记忆在后来的日子里慢慢恢复,也明白他的所作所为有不得已的苦衷。”
“初时我以为三郎果真是性子不似他兄长刚烈,我以为他虽然偶有些倔犟脾气,却实在是受了不少苦,想求些安稳日子倒也是个活法,毕竟那时候,一切晦暗似乎都强加给了他,他想活下去,只能依附在殿下的羽翼之下。”
“可是,后来陛下入府相商,他将我一直以来有些模糊的念头,补充完全。那时我才隐约明白,前路艰难。两相权衡,我还是做出了选择。除却为国为民,我私心里想,想让三郎不再做反臣之子,想他洗脱污名,重新无忧无虑地活下来,不必做谁的附属品,不再背负着家仇与骂名。陛下承诺了我,若此局可以胜,一切或有转圜之机。”
“天子之诺,重如山岳。听闻殿下将他带走,远离了都城,一同前往封地。我以皇室暗卫的身份奉命前往缙山,终于见到了真实的他,不用隔着大理昭狱的高墙,是过得不开心的三郎。那时的他,中毒颇深,几度咳血,又清瘦羸弱,与记忆中的挺拔玉立的身形相差甚远。”
“人前是不曾见过的温驯模样,顺从而又讨好,哪怕是救治军中伤患,也将原本的性子藏着几分,他顶着遵殿下口谕的差事,却是他自己悄悄过来,为殿下想办法稳固军心。”
“我见他费心费神,开始算计人心,甚至连自己也算计了进去,我明白他眼下所行之事,也知道这是陛下所希望的,他与公主的成长,是需要经过打磨历练的,不管过程中经历了什么,都将一步步走向既定的路上。不止与那与我同样相貌的人对峙,或许还会遇见更多我们未曾预见的棘手困境。”
宋鹤朗拿起面具,重新将面容隐去,带着些遗憾和怅然:“人总要学会长大,子、殷,我曾经盼我的孩子能平安富足,一生坦荡无忧、璀璨明亮。不需要承担多少虚名,只要做自己便好。说来遗憾,我为他取的这一表字竟从未亲口说与他听。本以为今世还有很多日子,却是……”
他想起那日,跟在好友身旁驭马的幼子,身形清瘦却挺拔,沙场上隐于暗处却时刻等待着时机,明明没怎么习过武却不曾让自己成为他人的累赘,眼神中带着狠劲与冲劲,倒也将几个敌军放倒,宋家的男儿从来便没有懦夫,也没有逃军。
哪怕他最后流血倒下,也不曾露过一丝屈服软劲,三郎迎着他的方向看来时,似乎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是放下了些担心却带着些遗憾的,唯独没有害怕没有惧意,是早就做好了迎接这个结局的准备的,这或许是他尝试了许多次之后最好的结束了。
此战,云国无人战死,终得以与家人团圆相守。
此战,云国换了新的局面,也将迎来真正的海晏河清。
他眼中遮住了细碎的光,又向外走去,背光扬起手摆了摆,说道:“出此门去,从此以后便唤我鬼面将军吧,如他们一样。城外的山茶今岁开过,它也曾盛开过,有人能够记得它,这已经与从前不一样啦。平生常逢憾事尔,几时又是一春秋,贺将军,老夫能看到如今的太平世道,已是盼了许久了,此生倒也没什么后悔的了,还望将军能遣人去西郊,替我与故人说一声抱歉,不要再为逝者伤神了。”
贺煜追出门去,风卷起地上的黄叶,落在铜面将军的肩上,打着旋儿静悄悄的。
“您不去见见么?如今侯府翻案,侯爷或许也能重建宋家呢?您还有家人……”
那人声线低,又嘶哑难听:“不了,我没能将孩子带回来,已是对不起她。如今这般,尚且不知还能走到何时,若有一天需要我站出来,难免又要让她承受再一次的生死离别,何必再添些牵挂烦忧呢……时间长了,便也放下了。”
年轻郎君掩面,声音模糊,低声自语:“这些日子殿下昏迷不醒,却又真的在宫中医治,还以为午夜梦回时这些画面是我的噩梦罢了,竟都是真的么?是三郎在其中做了什么吧,不然为何那日的战场上殿下可以撑到最后取胜,为何本该落幕的残局却换了结尾?”
他喃喃道:“如今都城内广为流传的眷侣佳话,本就是我顶了宋子殷的名,他以命相救却落得如今的不堪污名,他付出了什么却无法让世人知道!殿下如今昏迷不醒,竟不知何时才能洗清他的声名,还他一个安宁?”
“长公主定然会醒来,贺小将军放宽心些。正如方才与陛下所说,我儿终究是福薄了些,与殿下此生少了些缘分,如今他已不在这世上,与公主无论有什么交集都不可再提起,平白影响了殿下,这也不是他所希望见到的。贺将军亦是文武双全的杰出儿郎,你与殿下的路,还长着。”
贺煜背过身,放下衣袖,声线里带着一丝颤抖:“侯爷把我贺煜当什么,欺世盗名一流么?我与您的幼子虽相识甚短,也极其佩服尊敬他的品行,殿下与他本就是登对的一对眷侣,我不过是钦慕殿下罢了,并不想做着趁火打劫的卑劣之人。”
他攥紧拳,紧接着道:“如今都城流言四起,本就不可当真。明日我便去城中最大的酒楼亲自作证,告诉他们那日的真相,告诉他们宋郎君为军中做的一切!就算、就算他与殿下的曾经会被抹去,可我做不到蒙住眼睛不听不看,不能眼看着一位君子得不到善终。若殿下一日不醒,我便与她等候一日,三郎既然能重生一次,便会再次与殿下相见的!殿下心中没有我的位置,作为她的挚友亦不会混淆了身份。”
宋鹤朗摇摇头,缓缓抬起手臂,摘下面具后的面容展现在年轻郎君的眼前。
他眼神依旧深邃,带着沙场中浸染不败的光,却掺杂着些过分清醒的寒意。
“我的孩子已经不会再回来了,他已经承受了两世的苦难,是我对不住他,眼睁睁看着他一步步走到穷途。哪怕我再不甘心再想让他活着,当他出现在缙山之时,我便知道这一切终究是不可更改的。”
“什么?所以您明明知晓这一切,却只是袖手旁观么?”
“这些超出常理的战事与乱局,若想结束。吾儿或是公主,是能牵制不明力量的绳索,或是收敛血色的剑匣,两人之中,能有一人求得生机已是万幸。嘉钰太子坠马前,曾试图提醒我多加防范。可那时云国政通人和,君主明德,储君有为,赫圻国尚不成什么气候。”
他长叹一声,又说:“此间种种让我放松了些警惕。后来太子坠马后,朝中门阀高官对改革的影响越发放在明处,周边小国动荡,西南、北境又有强敌环绕,三番几次在边关生事,这一切巧合的如同人为一般,不得不让我清醒后怕。”
“那您是如何会……?”
“如何会诈死逃出生天么?甫元八年春,我出征前曾有一个太史监的年轻官员,来府拜访,递给我一道黄符,又言辞恳切望我贴身收存,我虽不解,倒也不曾退却这份好意。饮下那杯狱中鸩酒之时,也不过须臾之机,我便好似脱离了躯壳,却见一个看不清面容的方士之流在我那处牢房内设了什么术法。而后又变成我的模样,佯装死去,又有狱卒打扮的人将我弃到了乱葬岗。”
他回忆道:“后来再次醒来,只记得我还有国事未平,还有家人未见,记忆却损伤了大半,不知道我所念的是何事、何人。却是那位太史监的官员将我留至他家中养伤。又过了些时日,那夜他伴着风雪赶来,他说……我的孩子,将要在那夜死去。”
“是……司清州司大人么?”贺煜问道。
“正是此人。他与我说,希望还来得及,希望……还有机会改写结局。如果能够更改,他会告诉我,我想知道的一切。我与他守了一夜,将近拂晓时,我再次听到了,大理寺内刑具附身的声响,见到了三郎,我见他的第一眼,便知道那是我的孩子,我看着他受了一夜的刑罚,深夜无人时风声呜咽,而他对着那张搁在刑具案上的那封泛黄的认罪书,望了一夜。”
“可我那时,已然顶着个死人的名义,畏罪自戗之名,明明那认罪书上的字迹我再熟悉不过,可我知道,三郎也知道,这封信,不是我的。可他后来,却超出我的预料,他想办法活了下来,不,是殿下想办法,让他活了下来……以一种他最难接受的方式。”
靖远侯停顿了一会,静默中带着些焦躁。
“那位司大人让我信三郎,他劝我努力活下去,告诉我这世间暗藏着的玄机,吾儿或有另外的法子,不可只见其表不关其内。我的记忆在后来的日子里慢慢恢复,也明白他的所作所为有不得已的苦衷。”
“初时我以为三郎果真是性子不似他兄长刚烈,我以为他虽然偶有些倔犟脾气,却实在是受了不少苦,想求些安稳日子倒也是个活法,毕竟那时候,一切晦暗似乎都强加给了他,他想活下去,只能依附在殿下的羽翼之下。”
“可是,后来陛下入府相商,他将我一直以来有些模糊的念头,补充完全。那时我才隐约明白,前路艰难。两相权衡,我还是做出了选择。除却为国为民,我私心里想,想让三郎不再做反臣之子,想他洗脱污名,重新无忧无虑地活下来,不必做谁的附属品,不再背负着家仇与骂名。陛下承诺了我,若此局可以胜,一切或有转圜之机。”
“天子之诺,重如山岳。听闻殿下将他带走,远离了都城,一同前往封地。我以皇室暗卫的身份奉命前往缙山,终于见到了真实的他,不用隔着大理昭狱的高墙,是过得不开心的三郎。那时的他,中毒颇深,几度咳血,又清瘦羸弱,与记忆中的挺拔玉立的身形相差甚远。”
“人前是不曾见过的温驯模样,顺从而又讨好,哪怕是救治军中伤患,也将原本的性子藏着几分,他顶着遵殿下口谕的差事,却是他自己悄悄过来,为殿下想办法稳固军心。”
“我见他费心费神,开始算计人心,甚至连自己也算计了进去,我明白他眼下所行之事,也知道这是陛下所希望的,他与公主的成长,是需要经过打磨历练的,不管过程中经历了什么,都将一步步走向既定的路上。不止与那与我同样相貌的人对峙,或许还会遇见更多我们未曾预见的棘手困境。”
宋鹤朗拿起面具,重新将面容隐去,带着些遗憾和怅然:“人总要学会长大,子、殷,我曾经盼我的孩子能平安富足,一生坦荡无忧、璀璨明亮。不需要承担多少虚名,只要做自己便好。说来遗憾,我为他取的这一表字竟从未亲口说与他听。本以为今世还有很多日子,却是……”
他想起那日,跟在好友身旁驭马的幼子,身形清瘦却挺拔,沙场上隐于暗处却时刻等待着时机,明明没怎么习过武却不曾让自己成为他人的累赘,眼神中带着狠劲与冲劲,倒也将几个敌军放倒,宋家的男儿从来便没有懦夫,也没有逃军。
哪怕他最后流血倒下,也不曾露过一丝屈服软劲,三郎迎着他的方向看来时,似乎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是放下了些担心却带着些遗憾的,唯独没有害怕没有惧意,是早就做好了迎接这个结局的准备的,这或许是他尝试了许多次之后最好的结束了。
此战,云国无人战死,终得以与家人团圆相守。
此战,云国换了新的局面,也将迎来真正的海晏河清。
他眼中遮住了细碎的光,又向外走去,背光扬起手摆了摆,说道:“出此门去,从此以后便唤我鬼面将军吧,如他们一样。城外的山茶今岁开过,它也曾盛开过,有人能够记得它,这已经与从前不一样啦。平生常逢憾事尔,几时又是一春秋,贺将军,老夫能看到如今的太平世道,已是盼了许久了,此生倒也没什么后悔的了,还望将军能遣人去西郊,替我与故人说一声抱歉,不要再为逝者伤神了。”
贺煜追出门去,风卷起地上的黄叶,落在铜面将军的肩上,打着旋儿静悄悄的。
“您不去见见么?如今侯府翻案,侯爷或许也能重建宋家呢?您还有家人……”
那人声线低,又嘶哑难听:“不了,我没能将孩子带回来,已是对不起她。如今这般,尚且不知还能走到何时,若有一天需要我站出来,难免又要让她承受再一次的生死离别,何必再添些牵挂烦忧呢……时间长了,便也放下了。”